多视角下范文

2024-05-04

多视角下范文(精选12篇)

多视角下 第1篇

一、阶级性或称政治性

从起源视角追溯, 现今发现的历史遗物和研究成果来看, 结绳和刻契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可以说是档案的前身。因此, 档案并非是自有人类伊始就同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物质实体,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多属于国家出现之后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 与日常生活有着实质性区别。正如马克思所言:“世界从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 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1]。迄今世界各地发现最早比较系统的档案活动, 是从人类日常生活中以文字记录为主的实践活动逐渐演变发展, 多属于国家出现之后的历史遗物, 如中国的甲骨档案、两河流域的泥板档案、埃及的纸草档案等。关于档案的产生历来众说纷纭,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是阶级社会产物说和原始社会产物说, 后者又被称为社会产物论。由此可见, 档案工作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或称政治性。

从政治视角看, 人类社会自有阶级、国家和政党以来, 档案就具有了阶级属性, 体现了一定阶级和政党的立场、观点与利益。历史上, 由于专制统治的需要, 档案属私有性质, 所有者是封建帝王, 他们把档案视为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武器“插入鞘中的剑”、“社会的甲胄”。16世纪的德国档案学家亚伯·拉明根说:档案是保持主管职权及其一切权力、利益和财产的文字根据, 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护卫”。17世纪的意大利档案学家巴尔塔萨·波尼法西奥强调, 档案是用来保护法律的。在古代中国,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档案等密藏于皇家禁地的“石室金匮”之中, “百官莫敢望焉, 史人无敢至其地”, 即使朝廷重臣也不得擅自阅看。

然而, 就内容本身而言, 档案是一定阶级和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 包括阶级斗争、生产建设、科学实验等活动的记录。历史实践也证明, 档案文化属性确是一种客观存在, 如中国历史上的二十五史等文化典籍的编纂;在民间“家谱”、“族谱”的建立与续写等等, 无疑不是档案的积累与丰富, 也是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价值体现。

二、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市场体制的建立彻底地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治属性为主。毫不例外, 中国的档案事业也经历着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转变, 从“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过渡的巨大变革。

由于历史的原因, 尤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 档案馆仍是一个神秘的官方机构, 出入档案馆需要证件或证明, 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接近, 多有敬畏感。档案管理一直是国家政治机器的组成部分及其附属, 而相当一部分档案工作者也把“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服务”狭义地理解为是“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因此, 那时的档案官方色彩、政治色彩过于严重。

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尽管视角不同, 但档案界普遍将档案定义属概念界定为历史记录。从法律视角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的档案定义, “本法所称的档案, 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行业标准视角看,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表述的档案定义,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科技视角看, 档案不仅是人类社会记忆功能的一种外在的物质形式, 而且是一种科技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档案活动也必然地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 从档案的载体形式上, 中国有甲骨、石器、陶瓷、简牍、青铜、铁器、缣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从记录方式有文字的、图形的和声音等。尤其是当代信息技术的出现, 使人类记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 这是档案发展的规律, 也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电子文件的产生与发展, 不仅改变了档案的物质属性, 而且改变了人们对信息及文化的观念, 人们已然从信息的视角去认识档案。冯惠玲、张辑哲从信息的视角概括了档案定义, 认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固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2]。

从文化的视角看, 档案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记忆方式, 它改变了人脑记忆的生物属性, 并成为一种文化, 且作为一种文化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从实用功能看, 增强了人类的管理控制力, 促进了社会的知识更新力, 传承着人类文明, 承担着社会教化等功能。

从经济的视角看, 档案工作是服务工作。从它的管理对象来看, 档案工作并不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的职能, 而是单位职能活动进行的服务性工作。服务是档案管理的一个特点, 也是档案管理的全部意义所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服务这个名词, 一般地说, 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 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可见, 这一点并不使它例如某种机器 (如钟表) 有什么区别。”[3]当然, 档案服务可分为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

三、全新视角

2007年12月, 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要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 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从档案价值上, 重视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的价值, 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新观念、新认识。从档案服务观念上, 重视为个人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树立档案惠民的新观念。由此可见, 传统的“国家档案观”已经成为档案馆服务民生的一大思想障碍, “社会档案观”已悄悄成为主导档案工作的思想理念。中国档案改革已经由社会、国家深入到家庭、个人这样的深层次, 这无疑是中国档案工作重要的观念拓展。

2014年5月5日, 《中国档案报》转载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开宗明义:“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 是促进中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

毋庸置疑, 《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新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关于档案的定义更是指导性里程碑的意义。首先, 《意见》明确档案是两大主体:“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其深层次的诠释, 一是体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二是体现了国家在在政治的民主性、人权的平等性等诸方面。第二, 《意见》将档案定义属概念界定为“真实记录”。不言而喻, 《意见》强调“真实”一词准确且全面, 不仅注重了档案的历史意义, 且注重了档案的现实意义, 更注重了档案的真实意义。第三, 《意见》提出“档案作为…重要依据”, 无疑强调了档案的凭证作用。一是法制社会环境中注重“依据”;二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也注重“依据”;三是严谨的科学技术研究更需要“依据”支撑。

摘要:在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 中国档案事业要全方位地面对社会、切入社会、服务社会, 它不仅需要对档案规律本身的认识, 而且需要强大理论的作为支撑。倘若仍然局囿于传统的档案观念, 档案的多元性趋向淡化, 档案的生命绿洲趋向沙漠化;倘若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更新档案的观念, 从多角度出发探寻新的研究视角, 建立新的理论支点, 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阐释档案, 不能不说创新性思维的开始。

关键词:多视角,档案,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65.

[2]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

新词多视角考察研究论文 第2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新词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代的新词语更能折射出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结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荧屏上出现了各类与“结婚”有关的电视剧、相亲节目,这无疑会引发人们的思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与“结婚”有关的新词语。

“X婚族”就是这样一类词,近几年逐渐流行。本文通过检索《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公布的年度新词语以及百度词条搜索的方式找出以下26个“X婚族”形式的新词语。如“毕婚族、不婚族、懒婚族、摆婚族、裸婚族、蜗婚族、悄婚族、隐婚族、伪婚族、恐婚族、避婚族、逃婚族、急婚族、婚活族、滞婚族、淘婚族、拼婚族、准婚族、闪婚族、尾婚族、延婚族、猎婚族、痒婚族、短婚族、候婚族、热婚族”。本文从“X婚族”这类词的结构特点、构词理据来分析它们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并总结这类词的优缺点。

二、新词“X婚族”的结构特点

(一)“X婚族”的构词方法

在汉语的构词体系中,复合式构词法居主导地位,同时也出现了“词根+后缀”这种“族群化”的构词方式,属于派生构词法,也叫词缀法。“X婚族”就是其典型,这里的“族”已虚化为一个词缀了,黏附在词根上没有实际意义,整个词只表示“一类人”。

(二)新词“X婚(族)”的结构类型

1.偏正结构

大多数词属于这一类,具体包括定中和状中结构。

(1)定中结构:摆婚(族)、裸婚(族)、短婚(族)。

(2)状中结构:不婚(族)、懒婚(族)、蜗婚(族)、悄婚(族)、伪婚(族)、急婚(族)、拼婚(族)、准婚(族)、闪婚(族)、尾婚(族)。

2.动宾结构

这类词语所表示的人群往往对婚姻抱有一定的态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隐婚(族)、恐婚(族)、避婚(族)、逃婚(族)、滞婚(族)、延婚(族)、猎婚(族)、候婚(族)。

3.缩略法

杨小平认为,“缩略俗称简称,是汉语新词的重要构词手段。缩略法是为了使语言经济而把相对复杂的词或短语中的主要成分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出来从而形成简短的词语,用来表达与复杂的词或短语相同的意义。”例如:“婚活(族)”,“婚活”即“结婚活动”的缩略语,是所有与结婚有关的活动的总称;二是“毕婚(族)”,“毕婚”即“刚毕业就结婚”的缩略语,指大学毕业后马上结婚的人。

4.其他

有的词无法严格地按照传统的构词方式进行归类,如“淘婚族”指通过淘宝网购婚庆用品的年轻人;“热婚族”是指在天气较热的六、七月份结婚的一群人;“痒婚族”是对现在的婚姻不满足而希望有所改变的人群。

三、新词“X婚族”的构词理据

张志毅曾指出:“词的理据是指用某个词称呼某事物的理由和依据。”构词理据,即事物现象得名之由,是一个词用这样的音节或语素而不是那样的音节或语素来构词的道理或依据。

(一)电视剧名、书名中产生的新词

随着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80后”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加之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裸婚族”这个词应运而生,指称像剧中男女主人公那样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直接登记结婚的一类人。与此类似的还有“蜗婚族”。一些畅销书也不断催生“X婚族”这类词。如“婚活族”源自日本著名畅销书《“婚活”时代》,“猎婚族”出自《猎婚时代》。

(二)以修辞方式构造新词

沈孟璎指出:“修辞方式也是创造新词一个值得注意的依据。”王希杰也曾言:“修辞格对语言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许多修辞格正是语言发展的方式,是创造新词语、新句式的方法。”的.确,运用修辞手法创造新词,可以增加新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隐喻构词

为了便于对抽象事物的认识,人们通常把较为熟悉而具体的源域映射到不甚熟悉而抽象的靶域上,这是认知隐喻学对隐喻的表述。如“闪婚族”,顾名思义就是认识不久便闪电般结婚。人们将大家熟悉的闪电的速度之快与爱情时代的男女结婚的速度之快相联系进行隐喻造词,“裸婚族、蜗婚族”也属此类。

2.仿拟构词

仿拟也称类比,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黄克顺曾指出:“仿拟作为一种造词方法具有很高的能产性,从而使批量生产新词成为可能。”如“拼婚族”是仿造“拼车”而产生的,指的是面对高昂的结婚费用,几对新人为了节省成本,相约一起拍婚纱照、买家具家电。“准婚族”是仿造“准爸爸”“准妈妈”而构词。

3.谐音构词

谐音双关就是利用语言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使一个词同时指称两种事物,使语言灵活生动。“尾婚族”是“未婚族”的谐音,指的是非正式团体如朋友圈中超过半数以上已婚成员对剩余成员的称呼。

(三)新现象带来新词语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必然会催生大量的新事物和新现象,进而需要创造新词语来表达相应的概念。比如“淘婚族”描述的是网购这种新现象催生的词语。“不婚族、隐婚族、恐婚族、滞婚族”也属于此类。

四、新词“X婚族”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反映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

“X婚族”这类新词语以特有的语言方式,敏锐地折射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80后”普遍面临的就业难、压力大等问题。“蜗婚族、裸婚族、候婚族”表明迫于生活经济压力只能勉强维持婚姻的人。

(二)体现新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众所周知,“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时代一直占主导,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在婚姻中获得了自主性和社会地位。如“延婚族、不婚族”的出现,说明社会观念日益开放,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多元化了。

(三)反映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

对于处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大多数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思维较活跃,因而也会“创造”新颖别致的语言表达新事物与新现象。“X婚族”取代了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悄婚族”是指只领证不摆婚宴的人,在传统观念这堵墙面前,这些人没有像上一辈人那样按部就班,而是选择“悄然结婚”的方式。再如“淘婚族、拼婚族、猎婚族”无不体现出新时期年轻人追求结婚方式的多元化。

五、新词“X婚族”的理性认识

“X婚族”这类词也正在以其新颖性、简洁性等特点快速传播。但它们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因为这些新词语处于发展阶段,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如“淘婚族”“热婚族”“痒婚族”这几个词不符合传统的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逃婚族”本来是指到了婚龄迟迟不愿结婚的群体,但也会让人理解成“在婚礼上仓皇而逃的新郎或新娘”,可见,这些新词会让人产生误解,只有结合相应的语境或经过约定俗成才会稳定下来。

六、结语

多视角下的教师困境与心境 第3篇

普通百姓看教师

在一次聊天中碰巧说到教师,一位先生的话让我颇为愤慨:“教师最麻烦,清高、斤斤计较、特别谨慎。”——这位先生因工作的原因可以接触到很多行业的人。虽然愤慨,但不得不承认他说出了事实,也一语道出了教师的困境。那么,教师职业性格的背后是什么?从以下生活写真可略知一二。

源自《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之三——生活在城市》反映的城市教师的状况。

例一:N市LC小学。安闲,女,1977年生,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一年级数学,每月工资900元,外加全勤奖40元。每迟到一次扣2元,班主任津贴10多元(年底发),年终奖一千到两千元,年收入一万多元。2001年大病手术,报销医疗费80%,自己负担2万多元。

例二:H市DN小学。肖玉附,女,1980年生,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教龄3年,每月工资800多元,每月支付房租300元。

例三:N市HM小学。周一鸣,男,1970年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在读,每月工资1276元。

例四:“在城市,小学教师属于收入不高的一般工薪阶层一平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如果两口子都教小学,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生活就会比较紧张,什么时候小学教师能够真正享受公务员待遇,我们就满意了,一些高额耐用消费品,要省吃俭用好多年才能够买得起,有的想都不敢想。”

源自《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之一——与苏北教师面对面》反映的农村教师的状况。

例一:……土生土长的我,现在一个月能领到716元工资,跟村庄里的农民比,的确是很了不起了。可我们的开支太多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积攒一些钱,预防不测。从我结婚的第二个年头开始,我的婆婆、公公和母亲就先后得重病相继去世,现在我的父亲又查出肺癌晚期正在治疗。到现在我结婚10年,攒的钱已用得差不多了。幸好我们自己还年轻,要是我本人或丈夫有了什么病,那就难了——没有医疗保险,一切全靠自己。为什么我们的医疗机制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呢?

例二:我们采访了一位教导主任,发现他住在一间储藏室里(村小没有宿舍,而他的家又在另一个乡镇)。一日三餐,就在校长家搭伙。问他生活怎么样,他说“还不错”,每月伙食费只需50元。比如11月29日的食谱是这样的:早餐,一碗挂面;中餐,米饭、青菜烧豆腐;晚饭,胡萝卜稀饭。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还有谁能做到消费时满不在乎、潇洒大方呢?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作为一个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人,作为一个对现在和将来负责的人,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自然会表现为:作经济决策时小心翼翼,购买商品时精挑细选——不这样才让人觉得奇怪。同时我为教师能给人以清高的感觉而骄傲——在如此困境下仍能在意识中自我坚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定位是多么难能可贵!

懵懂学生看教师

偶然听到一位学生这么说老师:就拿那么点钱,还“拽”什么“拽”?

可以理解和谅解的是:年幼的孩子不黯世事;青春期的孩子碰到严厉的老师难免对抗,冲动之下会说错话;教师有时也会出错。

从宏观维度看,青少年的意识是社会流行意识的反映,由此可知现时衡量人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同时带给人们这样的思考:在社会公平理念下,怎样才能体现一个职业的价值?

从情感维度讲,作为教师,我当时感觉到:这句话如同一把尖刀戳在教师的心头。学生不是一般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而是教师这个特殊行业的特殊服务对象。历史、文化、社会赋予了教师太神圣的使命,为了不辱使命,绝大部分教师下意识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学生象父母又高于父母的忘我、博大、深沉的爱,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而无怨无悔。社会的要求使自己习惯在从事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时,不仅把脑、体献上,还要把心甚至生命献上,可是他所得到的社会回报并没有把他的心和生命的付出算上,报酬与付出远不相符。所以,一个普通职业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没什么,但是,学生是教师精神工作的载体,从教师心血结晶上反射出的光能直射教师心灵——所以那些话对教师有如利剑,让人倍感刻薄、寒冷、痛楚。作为教师的我听到这些后,内心象打翻了五味瓶。因为要说的太多,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当时反而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他这句话对老师有多么大的伤害?怎样才能避免孩子说这样的话?

一位学生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我们老师是我们学校保送的,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她每天也跟我同时骑自行车去学校,也要骑二十多分钟。只是她的自行车比我的旧得多,她好象经常穿着同一套旧旧的衣服。”——我知道,这位老师放学之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照顾一个常年生病的孩子。

老师为何严厉、为何“拽”?希望有一天学生能知道:因为爱而严厉,因为“人格高尚”“骨格清新”而“拽”!教师虽然两袖清风,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贵的人,是最有资格“拽”的人!

学校领导看教师

有家长们找学校领导反映情况。A家长说:我怎么都没法跟她沟通,说孩子好,她觉得宠孩子;说孩子不足,她觉得在指责她;知道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只求她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孩子为此吃了太多亏了。B家长说:她怎么能说“后三排都是人渣”呢?您就是真认为他们是“人渣”,也求求您熬着,千万别说出来!更不要动辄罚站,侮辱孩子!

学校领导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地听着,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大实话:老师们心情不好,你们多谅解!现在都讲升学率,上头压学校,学校只好压教师,教师们压力很大,不发泄到学生身上发泄到哪儿去?——看来,领导很理解教师,但是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继续理直气壮地压教师;看来学生、家长们只得习惯于某些教师的风格了。

其实大部分老师的涵养很好,只是会有这样的表现:在学校轻声细语、和风细雨、谆谆教诲,回到家后已感觉体力、脑力、心力都耗尽了。在家里“象瘫了一样”、想发火、没耐心,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受,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别烦我”的教师不在少数。可是,我们知道教师的家人也是人,教师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的家庭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如何才能保持教师的绿色、可持续性付出?这是值得社会重视的问题。总体说来,教师好了,学生才会好,社会才会好。

教师同行看教师

同行们在一起聊天,有来自大学的,也有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虽然教学对象层次不同,教学内容差异很

大,但却发现大家居然有很多共同感慨。一位来自名校的小学老师说:学校经常开会、搞活动、迎接检查,感觉象陀螺一样被抽得团团转。忙得很,但忙得心理很空。如果能让我专心上上课、好好教教孩子,我就感觉很幸福了。

听了这位老师的话后,一位高校教师很诧异:我的愿望跟你差不多——定神看看书,好好教教书。教师巴望有条件好好教书!——这是怎么了,教书原是教师的本份啊!

暑假里学生在QQ里跟大学老师对话:老师,您假期在做些什么?教师:在看书。学生:放假还看书?不休息休息呀!教师:好久没能定下神来看书了。现在发现,能定下神来看看书真幸福!学生:老师,您真是可怜!您的要求真是不高!——学生哪知道,原本以自由时间多为优势的高校教师,为迎接教育部本科院校评估,最近两年多来一直处在随叫随到、指哪打哪的备战状态。

“幼儿园老师应淡好多了吧!”——我们一起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一位来自名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动,一点不比你们(小学老师)少,走了那个来这个,评估、验收、观摩等等,一个接着一个。新《纲要》实施后倡导做‘幼儿成长档案’,做这个好是好,就是太花时间了。备课、做教具的时间被挤去不少。”

老师们到底在忙什么呢?总的说来,老师们会多、活动多、要交的东西多了,以致专心备课、关注学生、潜心钻研的时间少了。忙的事情当中有许多是务虚的、是做给人看的,花了本应该备课、研究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这让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觉得心里很空,甚至有失落感。

一位老师说,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对家长负责,而个人评估、考核的事如果与这些有冲突,我一定先顾学生,否则我良心不安。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领导以为我不要求上进,所以我不是领导眼中的好教师。想想真是伤心!

多视角下的语文情境教学 第4篇

古语云:“学无趣无所谓学。”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习充满趣味。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师有时候可以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 创设一种表演情境, 指导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一些比较典型人物的角色,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站在文中人物的立场上来讲述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例如, 在教学《范进中举》时, 可以让学生模拟范进中举时的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等表情和动作, 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诙谐, 使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刻画来加深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想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就要通过巧妙的引导, 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去。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的时候, 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一年四季中,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呢?”这是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情境, 在他们的互动探究中, 笔者顺势地切换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课本知识的欲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不断被应用于课堂教学,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使情境教学更具活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营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此外还能让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具体化,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 笔者通过播放图片来展现荒岛周围的环境, 同时还提出了问题:“如果你们在此岛上的话, 该如何生活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于是我以此为主题布置了一篇作文鼓励学生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写出自己的见解,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 利用多媒体展现课文情境

在多媒体面前学生看得清楚, 感受得真切。有些知识为了传达出更逼真的效果来, 可以合理地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建立一些相关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 提纲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 由于学生没有身临其境地到过黄河边, 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还不是很了解, 理解起来是非常的困难的。而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本文相关的视频, 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 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这样的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情境的情感教育作用, 升华学生情感感悟水平

创设情感氛围, 对语文教学突出情感因素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中, 语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 让二者相互促进, 让语文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 在教学的时候, 要创设最佳的情境氛围, 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根据需要展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富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情境, 就能达到“披文入情”, 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 笔者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时候,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现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与视频, 在学生一边欣赏园林实景的时候, 一边听着课文范读, 这样的情境创设更能轻易地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之情。再如笔者在讲到《春望》一课的时候, 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诗歌朗诵, 通过朗诵让学生体会到了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 通过美术作品,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分析的地点,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教师要利用文本中的材料创设一些情境教学,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笔者在教学《陋室铭》一文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来理解“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具体涵义, 便结合文章中的图片来设置了“斯是陋室”的情境, 这样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 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图片赏析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命名“陋室”的原因, 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由此, 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面对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该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下功夫, 使用情境教学法,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情境教学的策略也需要艺术性, 并且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确保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炯圻, 林培榕.初中语文教学思想[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6) .

[2]张春红.让悲剧不再上演——初中语文情感体验教学初探[J].课外语文:初中, 2013 (4) .

[3]刘家访, 刘勇.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J].语文建设, 2006 (10) .

多视角下 第5篇

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课

时:1课时

型:绘画型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通过简单的线条了表现一些复杂的东西,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通过学习手绘线条图像功能特点的了解,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②能够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③培养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一些实例来展现线条的优美与简洁,并且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对美术的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教学难点: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方法:

1.教法:(1)用多媒体放映一些线条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法)。

(2)运用一些实例做一些简单的示范与讲解(示范法)。

(3)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一些物体进行手绘线条表达(辅导练习发)。

(4)观察法。

2.学法:(1)。感知、观察、理解、讨论相结合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图画板、铅笔

学具准备:课本、绘图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对上节课所授予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与总结。

二:引入新课:(3分钟)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今天,图像传达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以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不知道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注意手绘线条在自己生活中的运用?例如:有人向你问路,但是你怎么说他都不是很明白,这时你就可以给他用线条绘制一张简单的地图,这样他就会一目了然。所以,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今天,就跟着老师一同去探索手绘线条图像的奥秘吧。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先从上面可以看出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记录等多种功能。(板书: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叙事、说明、交流、记录等)大家请看多媒体放映的这几张图片,在观看的同时请大家思考若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去表达,这些物体存在什么联系。(放映了几张不同角度表达的图片)看完结束后,师:(设问)他们的线条难吗?不,看起来很简单,图形很形象很美丽,他们都是由手绘线条画成的。(板书:手绘线条图像的特点:用具简单、形象鲜明、绘制快

速、表达多样、易掌握。)

(二):物像多视角的理解:实物举例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线条手绘,并且给学生讲解

1:师:我们身边有许多东西是我们用嘴表达不清楚的,所以我们就运用一些线条来表现那些物体,使得他们清晰明了。同学们注意啦!老师手中现在有一个黑板擦,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并且留意不同角度的特征,然后把你们所观察到的用简单的线条把自己对实物的理解从正面、侧面、顶面表达出来。

2:(看完学生们的手绘后做一些简要的点评)现在就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和老师一同来认识这个黑板擦。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黑板擦的结构,放平从正面看,(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啦?同学们齐声回答…..师;同学们答得都非常正确和有趣,这个黑板擦从正面看来看它由两层组成,下面一层是塑料的不过啦有的黑板擦他下面是由铁皮组成的,这一层衔接着上面的擦尘面,这层擦尘面是绒的这样有利于擦掉黑板上的粉末,下面一层有五个面组成,这五个面能直观的看到。这里大家就注意啦,你们看到这五个面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啦?同学们大声的回答老师这五个面都是由什么简单图形组成的啦?学生齐声回答“长方形”。同学们真是观察得仔细,这就是由简单的长方形组成的,接下来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这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个什么图形啦?是不是我们可以看成是个不规则的长方体啦!这样经过以分析这个黑板擦是不是很简单了啦?在绘制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下面就由老师来从正面和俯瞰的角度画出黑板擦,同学们请看黑板。

画完结束。老师:同学们现在看完老师的示范现在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手绘线条图像的特点。用具是不是很简单呀!学生:是师图像是不是很形象呀?学生:是老师是不是很快就画完了,是不是很容易掌握呀?学生:是。(板书:手绘线条

图像的特点:用具简单、形象鲜明、绘制快速、表达多样、易掌握。)

(三)手绘表达的两种方法。

好了,同学们已经看见老师的示范了吧,绘制时要抓住主要特征,线条简单流畅,接下我们来了解一下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两种方法。

①平面表达方法。主要表现物体的结构与方位,如下面的图形和课本上第9页园林平面途等。

②立体表达方法。主要表现物体各个的形象特征。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平面和立体的有什么区别啦,平面的图像只有长、宽,而立体的图像有长、宽、高,也就是说一个是二维的空间表达,一个是三维的立体空间表达,立体的表达方法相对于平面的表达方法要难点,要求高点。大家看下面的一张图片。

明显的就可以看出这张与上面那张图片中的一三图的不同,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四)学生实践老师巡回辅导

下面的任务就交给同学们来完成啦,同学们请仔细从不同的方位的观察你们的课本运用简单的描绘出来。

四:课堂总结:(3分钟)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于物体的手绘线条表现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我们在绘画物体的之

前,要仔细的对物体进行观察,抓住物体的特征,在绘画物体时运用流畅、大胆简洁、明确的线条,绘制清晰明了的图像。

五:作业布置(练习):

1.通过对一个物体多方位的观察,画出它多视角的图形。

2.以校园为主题,画出学校主楼的图像,再以主楼为中心画出学校的整体平面图。

题(板书设计)

一、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

1形象鲜明2绘制快速3用具简单4表达多样5易于掌握

二、手绘线条图像的特点

1形象鲜明2绘制快速3用具简单4表达多样5易于掌握

二、注意事项

1.在绘制物体时,要考虑物体的特征。

多视角下 第6篇

关键词:多模态;高职英语;听说教学

一、影响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因素

(一)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高职阶段英语以话题应用性为主要教学突破口,以要求学生能自如地就一个话题与他人开展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听与说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们都羞于开口、不敢开口与人交流,因此能够参与到对话中的同学相对较少。

(二)教学设施的影响。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建设经费多用于专业建设、校园硬件建设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相对较少。英语语言教学设备简陋、落后,资料匮乏,导致英语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教与学的需求,从而影响英语学习整体性教学,最终造成英语教学效能低现象。

(三)教学资料的影响。近几年来的高职英语学习教材也有针对机电英语、IT英语、艺术设计英语等多种行业英语选择,但其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素质。因此,要找到一套完整的、完全适合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英语系列教学材料也有很大的难度。

二、多模态教学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从目前的多模式教学来看,高职英语教学多以PPT教学形式呈现,大部分PPT课件中只包含简单的视觉、听觉刺激材料,教师通过对PPT进行讲解和板书来实现教学。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部分教师通过flash动画、视频短片来刺激学生感观。与传统的PPP教学模式(讲授presentation,练习

practice, 输出production)相比,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语音教学和网络技术的支持都为高职英语的多模态听说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各种形式的多模态教学资源具有各自的表达形式且从不同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多模态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多维搭配,才能发挥资源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听说教学效率。

(一)突破学生心理障碍,建立轻松的多模态教学环境。高职学生在多年英语学习仍不见成效,往往很难在高职阶段重拾学习信心。教师开展多模态教学需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说话者的潜能,简言之,则是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多参与听说学习。

语言教学最重要是教学环境的营造,不同模态的教学需要与教学方法与适应的教学环境。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的高职听说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可视化的语言教学布局,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如在教学粘贴英语短语、名人名言,英语幽默小故事。教室的布局虽然只有小部分的改变,但它能对学生的视觉起到重复、加强的作用。在学生的坐序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具体的教学模态,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加为目的,以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为目标,改变教室座位布局,改变原有的固定座位,增强合作,丰富教学活动。如辩论式教学时,教师将座位安排由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为面对面式的“区域式”座位排列。同一“阵营”的学生互相交流为辩论主题出谋划策,两大“阵营”的学生则就陈述各自观点。在辩论式教学活动中,口语能力突出的学生负责演说、表达观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查找资料、组织观点材料,学生们各司其责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加语话交际量,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手势都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始终关注在教学中。

开展课外活动也是营造轻松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开展英语演讲、英语单词听写大赛、英语短话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及英文影视作品赏析、配音模仿,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利于制造平和、欢快、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注重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也能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倦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多模态教学相结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生的环境,特别是听说课程。一堂听说课的开始、结束、教师的指导、教师组织、教师的角色等都将左右教学过程,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任何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动机为前提,英语听说教学对于激发学习动机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制造某种交际需求来实现动机的激发。针对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设计真实的交际活动。如以“问路、指路”为主题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采用《色拉英语》视觉模态资料引起学生兴趣,要求学生回答与视频相关的问题并根据视频资料画出路线图。之后,要求学生以做动作方式指出方向则是检测学生对交流型模态资源的运用。以“你做我猜”做游戏教学。该教学活动是一名学生做动作,另一名学生猜出动作所指的方向,学生以动作、表情等动作模式组合,构建游戏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动作模态,做出指示,完成方位式的展示。而另一名同学在理解同伴动作模态的基础上,完成动作模态向语言模态的转码,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教授指路、问路表达式常用语。通过播放视频,列出常用表达式并完成视频对话模仿与操练。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学设计多以展示型模式为主,利用PPT多媒体课件总结常用表达式,利用视频资源要求学生模仿对话。在练习环节中,教师设计教具、卡片设计具体的交际任务强化练习。学生在前两阶段学习中,利于多种模态资源开展学习认知实践,在本阶段则要求学生对语言运用、实际交际进行语言输入。教师可展示学校平面图,请学生两两组对完成指路、问路任务。因此,在此阶段的多模态教学设计中,以交流型模态资源为主,帮助学生语言输出,听力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模拟交际体验,能够体验英语学习对生活和工作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调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组合教学资源,优选多模态学习资源。传统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方法,主张先听录音材料,要求从词到句、从内容到场景都要熟悉,再要求学生通对到录音材料进行对听说材料填写、模仿,教学较为程序化而忽略了学生对真实场景的需求。如今,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络,特别是针对于语言应用性的网络资料,可以随时上网收听。另外,除了课堂中教师的提供的PPT多媒体教学资源,还有MP3、avi等听觉模态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要课后学习和理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网络技术如英语版的新闻网站china daily、专业化英语听力学习网站putclub、英语综合学习网站ef英语等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学习网站。这些网站经常性更新英语听说材料,也提供免费下载。这些听说材料能有效的解决因教学资料不足而带来的影响,不仅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也能为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英语学习找到突破口,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

结语:多维教学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使我们无法忽视多模态教学带给我们的优势,单纯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略显单薄,模态化教学已经成为现行教学的主流趋势。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下的多模态听说教学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调动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绪峰.多模态外语教学设计个案研究[J].外语教育教学,2011(06.

多视角下运动人体的重光照技术 第7篇

重光照(Relighting)就是将特定的目标对象置身于新的周围环境后,在该目标对象上体现出周围光照情况对它的影响。本质上来说,重光照问题是一个渲染问题,重新打光过程就是一个把环境映射到物体上的过程。重光照技术作为图形学增强现实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在实时全局光照、真实感图形渲染、数字艺术、电影、文物恢复和混合场景的光照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于图像的重光照(Image-based Relighting)作为图形学中增强现实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地研究。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基于经验光照明模型和场景几何恢复物体材料的光照属性,再根据这些属性生成新光照条件或新视点下同一场景的图像[1]。这类方法允许用户在场景中任意漫游并与场景物体进行交互操作。其缺点是应用全局光照明模型恢复材料的光照属性时,需要知道场景的完整几何和环境光照,在重光照绘制时又很难达到实时。另一类方法基于场景不同视点、光照方向的采样图像,采用合适的基函数对采样图像进行插值拟合等处理,获得以视点和光照方向为变量的重光照函数[2]。以往采集基图像的装置是球体,而本文所用的基图像序列是在椭球体内采集得到的,实验表明,椭球体内采集的基图像能更好地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环境光照。

1多视角运动人体重光照步骤

Debevec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测量场景中某一点处的入射光辐射度,结合全局光照算法,在该点处加入新的虚拟物体,自然逼真地绘制出合成的光照效果。一般来讲,基于图像的重光照的基本步骤[3,4]为:

(1) 获取现实世界中的光照作为一幅全方位的(Omni-directional)、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 HDR)的图像;

(2) 将光照映射成一个场景环境的表示;

(3) 采集运动人体基图像,即将运动人体放置在此环境中;

(4) 从环境中模拟光照,照明运动人体,获得真实的光照及环境映射图像。

2全景辐射度图原理及球体纹理映射

2.1全景辐射度图原理

环境映照最初是由Blinn等提出的,主要用来近似地模拟景物表面的镜面反射和规则透射折射效果[5]。环境映照技术取景物的中心作为固定视点来观察整个场景,并将周围场景的图像记录在以该点为中心的中介表面上,如球面、立方体表面或双曲抛物面等。因而,环境映照实际上以全景图像的方式提供了其中心视点处的场景描述。

全视函数(Plenoptic Function)是由Adelson和Bergen命名的。Adelson等用它描述用户在空间中任意点(Vx,Vy,Vz)处,任意时刻t、任意视角(θ,ψ)、任意波长λ范围内所有看到的全部光线集合。全视函数可以表达为:P=p(θ,ψ,λ,Vx,Vy,Vz,t)。此表达式说明了,假设观察点位于空间中的(Vx,Vy,Vz)处,可以通过选择任意的经度角和方位角(θ,ψ)以及波长范围λ来得到任意的光线。对于动态场景来说,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t来实现。全视函数描述了任意观察点接收到的所有可见光辐射的能量。虽然从总体上看,某一时刻的场景可以用五维的全视函数来描述,但是在每一采样点处,全视函数其实是一个二维函数。全景辐射度图(light probe image)就存储了此二维全视函数的样本。

一幅大小为1 024×512全景辐射度图(light probe image)见图1。记录了虚拟物体周围的光照分布信息。全景辐射度图有两个特点:第一,对于在真实环境中的每个方向,全景辐射度图中都要有相应的像素点与之相对应;第二,全景辐射度图中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必须与真实环境中的光亮度成正比。本质上,全景辐射度图是一种高动态范围的(High Dynamic Range)特殊的环境映照。它具有环境映照的一般特点,即采用二维的编码方式来表示三维的空间信息。高动态范围环境图的生成,可以对光滑的铬球采用不同曝光照相以生成“light probe”[6]。

2.2球体建模与环境纹理映射

中心位于原点,半径是r的球面方程是:

x2+y2+z2=r2 (1)

将其直角坐标变换为球面坐标

式(2)中φ指球面上的纬度,θ是指球面上的经度。对于一个球,φ的取值范围是0≤φ≤180°,θ的取值范围是0≤θ≤360°。使用以下坐标来生成所需的球面:

(φ,θ);(φ+Δφ,θ);(φ,θ+Δθ);(φ+Δφ,θ+Δθ) (3)

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来选择ΔφΔθ

接下来对上述球体进行纹理映射,纹理映射(Texture Mapping)是通过将数字化的纹理图像覆盖或投射到物体表面,从而为物体表面增加细节的过程。将二维纹理图像贴到三维球体表面涉及到球体、全景辐射度图以及顶点坐标和纹理图坐标的对应等问题。

设全景辐射度图的纹理坐标为(u,v),且满足u∈[0,1],v∈[0,1]。根据球面几何知识,则有纹理坐标公式即对应关系:

u=(tan-1(x/z)/2∏)+1/2 (4)

v=(arcsin(y)/∏)+1/2 (5)

在式(4)、式(5)中加上1/2的原因是为了使uv坐标的值处于(0.0,1.0)范围内。但在球面的极点会产生纹理聚集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极点处的纹理坐标是1,而在相邻顶点处的纹理坐标是0。由于纹理坐标的突变而使得纹理聚集。解决的办法是修改纹理坐标,在上述球面纹理坐标计算中,如果相邻顶点的纹理坐标相差0.9,则给小的纹理坐标加上1,这样将消除极点的聚集现象[7]。

将球体的表面按照经纬线分成不同的三角形并分别对其进行绘制。纹理映射的最终结果见图2,其图像大小为439×327。

3图像采集与重光照处理

图像采集系统见图3,图像大小为3 872×2 592,整个椭球上均匀地分布着2 232颗LuxeonK2型号的全彩LED灯,以及分辨率是656×493外接中断信号触发模式的高速相机60台。本实验使用了4台高速相机在不同视角下以120 f/s速率同步采集18种变化光环境下的图像数据,其图像数据通过千兆网卡分别存储到四台计算机中。数据采集完成之后,将四台计算机上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同一台计算机上进行不同视角下的人体运动重光照处理。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环境映照图取自Paul Debevec's light probe gallery[8]。

此结构体保存球的空间坐标点(x,y,z)及其对应的纹理坐标点(u,v)。将采集系统的球体划分成18个区域进行灯光照亮。根据式(3)生成的球面坐标,并取Δφ和Δθ对已划分好的18个区域进行剖分,并对剖分后的每个区域内的插值点进行纹理映射,通过区域中每点的(u,v)坐标在环境光照图中读出其对应的像素点的RGB三通道值。设18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所有插值点的像素值和分别为:

n={n1,n2,…,n17,n18} (6)

球体被划分的每个区域分别照亮,高速相机同步采集得到18幅采样基图像,根据算法取其18片的光照作为图像合成的系数c,18幅图像对应的18个系数分别设为:

c={c1,c2,c3,…,c17,c18} (7)

根据算法,合成系数的具体做法是:

c1=n1(n1+n2++n18) (8)

其它系数求法类似。高速相机采样的18幅图像表示为:I={I1,I2,…,I17,I18},取得高速相机拍摄的对应的18张图片,与对应的18个系数相乘,并加和,最终合成的图像表达式:

I=c1×I2+c2×I2+…+c19×I19 (9)

式(9)中0<c1,c2,…,c17,c18<1且

c1+c2+…+c17+c18=1。

当场景绕中心y轴旋转时,旋转矩阵为

式(10)中θy是绕y轴旋转的旋转角,其剖分好的18个区域内所有插值点对应的纹理坐标也在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区域内每个坐标点对应的纹理像素值,从而改变18个环境光照系数值,最终获得不同的环境光照下的合成图像。

从每个视角下采集的图像文件中,取出以18个区域单独照亮运动人体的18张基图像为一组,连续取出n(n≥2)组,分别对每一组进行重光照,即可得到不同视角下运动人体重光照。

4实验结果

实验中图像的大小(宽×高)均为493×656。

实验是一个演员在图1教堂环境里挥动胳膊,同时环境光照以一定的速度在运动人体周围旋转,通过对同一视角每18张为一组的基图像进行重光照处理,即可看到演员身上变化的环境光照,演员的所有动作的基图像是在椭球形光场里采集得到。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演员身上变化的光照正如他在图1环境里表演。图4是两个视角下观察运动人体在图1环境中的重光照效果。通过实验更进一步地验证,采用提出的人体运动重光照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运动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光照,且效果逼真。

5结论

基于全视函数理论及图像的绘制技术,利用全景辐射度图所含的信息,提出了多视角下运动人体的重光照技术。根据采集场景建立球体模型,并用全景辐射度图进行纹理贴图与映射,根据计算得到模型中每个区域的映射比例系数,将基图像进行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运动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重光照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摘要:提出了基于图像的运动人体在空间变化光照下的重光照技术。基于图像的重光照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的光照图像来照亮现实的或计算机生成的场景及物体的一种方法。介绍了基于图像重光照的步骤,在球形采集系统中采集得到基图像序列,加入环境映照图作为场景环境,通过基图像的比例系数与基图像的结合,获得了逼真的多视角运动人体的光照及环境映射图像。

关键词:重光照,环境光照,基图像,运动人体

参考文献

[1] Debevec P.Rendering synthetic objects into scenes:bridging tradi-tional and image-based graphics with global illumination andhigh dy-namic range photography.In:Cohen M,ed.Proceedings of the SIG-GRAPH’98.New York:ACM Press,1998:189—198

[2] Wong T T,Heng P A,Or S H,et al.Image-based rendering withcontrollable illumination.In:Dorsey J,Slusallek P,eds.Eurograph-ics Rendering Workshop’97.New York:Springer Wien,1997:13—22

[3] Debevec P.Image-based lighting.IEEE Computer Graphicsand Ap-plications,2002;22(2):26—34

[4] Debevec P.HDRI and image-based lighting.San Diego:Proc SIG-GRAPH 2003,Course 19,2003

[5] Blinn J,Newwell M.Texture and reflection in computer generatedimages.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76;19(10):542—546

[6] Debevec P E,Malik J.Recovering high dynamic range radiance mapsfrom photographs.Computer Graphics(Proc.Siggraph97);New York:ACM Press,1997:369—378

[7]和平鸽工作室.OpenGL高级编程与可视化系统开发:高级编程篇.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多视角下的价值干预及实施策略 第8篇

一、多个视角下的价值干预

1、伦理视角

价值的本质, 是人的需要与其存在条件之间的关系。通俗地理解, 价值其实就是:对于人来说, 什么是好的, 值得要的, 什么是不好的, 不值得追求的。这样来看, 价值问题的核心, 其实是判断价值的标准问题。从古至今, 价值问题争论不休,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难找到一个价值的绝对标准。在历史上, 建立绝对价值标准的种种努力, 都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相对标准中。在当今文明中, 只有相对的、约定俗成的价值标准和价值法则, 没有绝对的价值标准和价值法则。

既然没有一个绝对的价值标准, 作为咨询师或治疗师, 把自己的信念“推销”给当事人, 这种做法便不能被普遍接受, 不能取得道德上的合理性证明, 在伦理上是行不通的。这也许就是心理咨询领域里, 一直强调“价值中立”的原因吧。

2、心理咨询与治疗视角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就是改变当事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实在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理论和研究中, 有不少理论和见解都直接间接地支持上述结论。

最为典型的恐怕要算是理性—情绪治疗 (RET) 。在说明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上, RET更重视当事人解释世界的方式, 即那种绝对化、极端化地看待事情的方式。强调治疗者不仅要针对性地处理当事人特定的非逻辑思维, 还应该向当事人表明, 一般来说人容易跟从哪些主要的非理性信念, 以及应该用哪些较为理性的人生哲理来取代它们。这明显说的是价值观改造问题。

而人本主义相对缓和很多, 该理论主张咨询者应严守价值中立, 在咨询中强调采用非直接的劝告方法, 将咨询者的解释建议和劝说降到最低限度。但即使是这样, 他们的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认为, 个人之所以产生心理失调, 是因为在当事人童年或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 违心地或者未经消化地吸收了大量来自环境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其实这些价值或者他运用这些价值的方式可能是违反他的本性的。针对这种致病原因, 当事人中心的治疗通过给当事人提供一种安全、无威胁的关系气氛, 帮助当事人在自我探索中自悟到是什么在自己心里扼制着自己, 从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克服和个人的发展。很清楚, 当事人中心治疗的核心——从治疗的作用机制来讲——就是改变当事人原来的价值体系, 以及评价自己的方式。

可以下结论, 为达到咨询与治疗效果, 价值干预几乎无可避免。

3、社会视角

在社会互动中, 人际沟通过程本来就是信息、价值、情感等的互换过程。合作双方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进行碰撞、交流、交换。也就是通过这些, 才达到了沟通的有效性。

而心理咨询过程, 又包含于广泛的社会互动之内。在咨询会谈中, 咨询者不可避免地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立场, 这无疑会影响到当事人, 并且咨询者的权威越高, 产生的影响会越大。显然无论咨询者是有意还是无意, 价值干预都是必然要发生的。即使是咨询师做到了有意回避, 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故而只能说是“将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功能干预的原则

既然伦理不允许价值干预, 而社会互动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又无法避免价值干预。那么, 我们不得不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既要合乎伦理道德, 又要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功能干预原则, 即在咨询与治疗中, 实施功能干预, 而非内容干预。

价值的功能干预是引导当事人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治疗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 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加诸当事人。遵循三个原则: (1) 不以品德塑造为自己的基本目的; (2) 不指定任何既定的价值观; (3) 不从内容上干预当事人的价值取向。

三、具体实施策略

1、提高咨询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是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前提, 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讲, 将比咨询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加重要。有了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才能更考虑来访者的感受, 更留意自己将对其产生的影响,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和策略, 达到目标。

2、加强专业知识技能

在欧美, 都要求咨询者具备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医学博士学位, 有硕士学位的人即便是可以做咨询工作者, 其专业训练时间也远长于一般专业的硕士 (如荷兰为五到七年) , 且最后一年要求全部投入专业训练。

3、提高价值敏感性

咨询者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有高度的自觉, 对咨询中的价值问题有高度的敏感。由于价值干预是一个容易引起道德上的问题的领域, 故要求治疗者对价值问题的处理首先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4、承认不同价值取向的存在, 并且能够接受他人的价值观

咨询者应承认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存在, 并且当咨访双方的价值观不同时, 能够接受来访者的价值观。当涉及价值问题的时候, 鼓励咨询员公开、清晰地和当事人讨论。同时不有意地以任何明白或隐晦、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价值强加于当事人。但咨询员有责任向当事人提供其它的替代性选择的可能性, 然后把最后决策的权利留给当事人 (当然当事人也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让当事人享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

5、提高功能干预的技巧

前面已经详细的介绍了功能干预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这里不做赘述。心理咨询与治疗要求咨询者不但能充分理解这个原则, 更能熟练应用这种避免涉及内容的干预技巧。

摘要: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 既要合乎伦理道德, 又要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还要求在社会环境中切实可行, 就必须坚持功能干预, 而非内容干预, 在这一基础上, 也要应用一些策略, 来达到目标。

关键词:价值干预,心理咨询,功能干预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路怒症——多视角下的心理学思考 第9篇

一、出现路怒症的原因

林启万等(2012) 指出,“路怒症”(Road rage ) 等同于攻击性驾驶行为。Mizell (1997 ) 认为攻击性驾驶是一类事件,在这类事件中,由于争吵、纠纷或不平,一个愤怒或急躁的驾驶员蓄意伤害或谋杀他人。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1997) 将攻击性驾驶定义为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 骞宪忠等人(2011 ) 认为路怒症指带着愤怒的情绪驾驶,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驾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 经常被超车、拥堵或看不顺眼的现象激怒,并因此出现粗话、谩骂、过激、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 徐志敏、吴建平(2015)认为路怒症是有现在的道路、驾驶压力所导致的驾驶者的失控的攻击性的驾驶行为,其中伴随着愤怒的情绪会指向其他的驾驶者、乘客或者是无辜的行人。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路怒症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基本都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首先,驾驶员伴有愤怒、急躁等情绪体验;其次,驾驶员出现谩骂、甚至是失控的攻击行为;最后,驾驶员的行为会对他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什么路怒症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因素

首先,道路拥挤状况愈发严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为了出门更加舒适和便捷,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私家车作为出行工具,从而导致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 但由于网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拥挤情况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加之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欠佳、 占用公交车专用通道,交通拥堵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公交车司机路怒症。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如若不采取措施,到时由交通拥堵所带来的路怒症问题将一发不可收拾。

其次,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驾驶员抱着“我有钱不怕罚”的畸形心态,对执法部门的处罚不以为然,更有甚者抱着 “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置法律规定于不顾。 对这种公然蔑视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加大对其处罚力度。 既然“批评教育”已不能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有效监管, 那么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者的处罚力度, 提高其违法成本势在必行。

再次,公交系统开展的培训,重技能而轻素质。 目前,我国国内的企业培训内容往往是围绕着对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展开的, 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员工素质培训。 我国多数公交车系统也仅仅是对公交车司机一些必备的技能进行了培训,而并没有对员工心理素质、 人际沟通等其它方面进行培训。 此外,培训的内容往往只是抽象的理论方面, 脱离了实际情况。 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应急式培训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排斥心理, 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事件本身激惹性。 道路拥挤程度是导致路怒症的出现的重要因素,但事件本身的激惹性也是重要的导火索。 比如,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自行车骑得靠中间、轿车占用公交车专用通道、超车等。 此外,作为一天为上百位甚至是上千万乘客服务的公交车司机, 难免会遇到素质不是很高的乘客,这些乘客本身也具有激惹性。 比如,乘车不投币、强行从上车口下车、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 这些事件本身的“杀伤力”并不是那么强,但当其数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时,或许随地吐痰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就成为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一些客观因素诱发了路怒症的出现, 但主观因素同样是路怒症产生的重要原因。 引发路怒症的主观因素一方面是个人的人格特质。 Hennessy和Wiesentha (1997) 测量经历过市中心主干道上高峰拥挤时间段的驾驶员的紧张特质和紧张状态。 结果表明,具有高特质紧张的驾驶员会表现出高水平的急躁和愤怒, 并伴有较多的鲁莽驾驶行为。Galovski (2004) 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会参与更多的冒险的驾驶行为。 另一方面则是公交车司机所承受的压力。 公交车司机作为社会服务人员, 面临着安全服务工作压力、交通法规的纪律压力、素质提高自我增值压力以及上有老和下有小的家庭生活压力。 这四大压力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极易诱发心理问题,而那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的驾驶员有可能成为 “路怒族”,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之EAP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 , 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 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 吴彩新,2010) 。 EAP主要是组织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是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整合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专注于帮助组织和员工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员工帮助计划,从而降低路怒症的出现概率。

(一)合理运用心理测验

心理测评(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指的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测量,目的是为选拔和培养合适人才, 同时做好人才的岗位配置,并切合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选择( 刘癑,2014 ) 。 进行心理测评, 一方面是个体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 由于各人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条件不同,人们在心理素质上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人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心理特点的职业工种,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而在选拨公交车司机时,对于具有高紧张特质以及A型人格特质的应聘者应再加以斟酌。 另一方面,是公交系统专业化的要求。 在不同的职业活动结构成分中虽然存在着共同的活动因素,但是决定各职业活动存在着不同的质量和水平的,却是职业活动中各自独特的活动结构成分,这种独特的活动结构成分必然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特殊的要求。 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灵敏而准确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注意力、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情绪的自控能力等都是其应必备的心理特质。因此,在选用公交车司机时,进行有效地心理测验筛选出具有这些心理特质的人无疑会减少路怒症的发生。

(二)技能培训、心理训练两手抓

在 《心理学大辞典》 中, 心理训练(Mental Training) 被解释为: 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专门仪器和手段,具体改变人的某种心理状态。 李晓萍等(2007)认为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心理训练的开展一方面是要解决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是要完善公交车司机的心理结构,这是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基于此,开展的训练可以包括“情绪放松训练”、“认知重构训练”、“自我控制训练”、“人际沟通训练”、“社会适应与应对挫折训练”等。 这里简单介绍两种心理训练的实用技术。

一是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 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鼻腔呼吸放松、腹式呼吸放松、全身放松、想象放松等。 该方法可以使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避免情绪紧张引起的心理能量的过度损耗, 从而可以使公交车司机的身心维持在平稳状态。

二是自我谈话。 自我谈话是心理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恰当的自我谈话是与任务有关的、 积极的和有针对性的。自我谈话具有认知功能和动机功能。 认知功能有助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动机功能包括动机唤醒、 掌控和驱动功能,有助于公交车司机控制唤醒水平、 放松、集中注意、降低焦虑、保持信心等。自我谈话不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公交车司机可以在驾驶的过程中使用。 由于受日常思维习惯的影响,一些公交车司机在面临问题和困境时往往容易产生自动化的消极思维。 因此,在遇到激惹事件时,公交车司机便可利用自我谈话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有效进行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是指在压力产生前或产生后,个体主动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以缓解或解除压力的消极影响(李磊,靳卫茹,2012)。 通过预防性压力管理、压力咨询等具体的EAP服务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公交车司机压力过大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压力管理:首先进行压力评估,找出问题的根源是外部的环境压力、工作超负荷、人际关系,还是其自身的问题。 其次加强沟通,建立有支持性及健康的环境。 社会支持感源于个体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即个体感受到的自己拥有的社会支持,感受到的来源于环境的资源和帮助,是个体主观和情绪上一种体验,即感知到自己被关心、被帮助、被尊敬等。 它能够起到缓解应激压力的作用,给个体带来良好体验,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 最后采取措施有效干预压力问题。 通过压力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公交车司机了解、识别压力, 对压力带来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还能使员工掌握主要的减压技巧及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增强其应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

目前,深圳、青岛、太原、南昌等多地的公交公司已认识到EAP在解决路怒症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 其中,深巴集团通过建立在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时,把“三位一体”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公交系统积极开展EAP可有效缓解员工压力, 进而减少路怒症的发生。

三、智能监控系统之O2O

“路怒症” 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会显著降低驾驶人的感知、判断、决策能力,并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Deffenbacher,Lynch , Filetti , Dahlen , & Oetting , 2003 ) 。针对 “路怒症”诱发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交通安全问题,不少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监控生理指标进行有效控制。 施海等(2009)就基于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制造出了智能监控系统。 该系统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等各项技术, 对不同精神状态时驾驶员的特异性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了驾驶员生理信息库。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及驾驶员生理信息采集正交实验,综合直观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实验因素对被测试精神状态的影响,建立驾驶操作和驾驶员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 万平等(2015)针对“ 路怒症” 诱发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交通安全问题,选取了被试易被行人横穿马路、车辆加塞等道路事件诱发愤怒情绪的交通繁忙路段,实验中采用愤怒量表记录被试的愤怒等级,采用生物反馈仪与脑电记录仪记录被试的生理和脑电信号。 将血容量脉冲、皮肤电导、δ 波百分比与 β 波百分比这四项生理与脑电指标作为模型输入, 建立了愤怒情绪识别模型,为开发基于生理指标的驾驶情绪识别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提供理论支持。相信这种驾驶情绪识别设备在不久的将来可通过O2O实现。

多视角下的中文商标翻译原则与策略 第10篇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 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采用的, 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也就是说, 商标最首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其识别性, 即商品的来源。

营销策划专家查钢认为, 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在于国际市场, 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必须创造品牌, 品牌的胚芽是商标, 商标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身份证”, 可以展示企业文化和形象, 体现企业的实力和声誉, 对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商品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注册商标与日剧增, 但国际注册商标数量与经济贸易发展的速度很不相称, 企业实施商标“走出去”战略的力度亟待加大。因此, 翻译工作者和企业要重视商标名称的翻译质量, 最大限度体现商标所具备的功能。

2 商标翻译的原则

2.1 遵守目的国的商标法, 有效拟定商标名称或译名

商标进行注册后是受法律保护的, 是企业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为了约束商标的命名与翻译, 加强商标管理, 维护商标的信誉, 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商标法, 对商标命名和设计均有自己的规定和原则。比如, 国内产品多以地理名称作为商标, 而在很多国家是不予注册的。国际商标法规定, 与国家、国际组织名称、非盈利的公益组织等相近或相似的名称未经同意不可以作为商标、与名人姓名相同相似的未经同意不可作为商标, 缺乏显著性特征的不得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有可能危害公共秩序或良好风俗的商标严禁注册等。因此, 不能以USA (美国) 作为商标注册, 如同Nippon一词译为汉语时不能谐音译为“日本”, 而是翻译成“立邦”;同理, 谐音“简朴寨”注册商标时也很容易被驳回, 名人谐音“帐子怡”、“贩冰冰”等被抢注为商标, 多数消费者表示反感[5]。再有, ROC是the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民国) 的首字母缩略语, 如果用这个词做商标名称显然会引起不必要的政治猜测。因此, 在对国际商标进行命名或译名时, 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的商标法, 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及商标拟定要求, 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严密考虑译名的合法性, 杜绝谐音、暗指等具有不良影响的商标的出现, 避免因知识产权的侵犯、名实不符等造成译名不妥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2 突出商标基本识别功能, 彰显企业形象和产品定位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其他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 其首要功能为识别性, 要求商标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 不应该相似或雷同, 避免混淆。相似的商标必然会引发纷争, 英语是表音文字, 仅靠26个字母进行排列组合, 很容易出现音近词或形近词。如商标“8088”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变体成了“B088”被告侵权国际商标“BOSS”;“aupu”与“aopu”一字之差的商标之争长达7年;服装品牌“BMW Liftstyle”状告BMWL Liftstyle”有抄袭之嫌, 商标争议频频上演, 商标侵权的教训值得很多企业借鉴。所以, 商标名称的拟定和翻译立意要深刻新颖, 不落俗套。

首先, 商标翻译不能忽视中国特色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具有独到的影响和久远的生命力, 文化特征往往更能彰显一种产品的特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及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要保持其固有的文化身份和特征, 就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播。如商标“功夫”、“长城”、“玉兔”分别可以译为“Gong Fu”、“Great Wall”、“Moon Rabit”, 不仅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保护、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 而且对外国消费者来说, 是新奇而神秘的。

其次, 商标名称独创性越高, 获准注册的概率就越高。数字商标126、163邮箱就是个很新颖的国际化商标, 虽然国际上通常用字母做域名, 但因为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全球通用, 由于3个数字的组合简单好记, 所以126、163邮箱一经注册就非常受欢迎。

2.3 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迎合消费心理和审美情趣

从营销学角度来看,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 承载着太多的内涵和期望,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广告宣传作用。好的商标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 在心理上先行消费。由于语言、信仰、价值观等文化背景不同, 人们对同一种物体、同一个单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联想。翻译商标时一定要“入境问俗”。比如女性减肥品用Obesity或fat等词可能会使人联想到大胖子形象引起抵触心理, 换成keeping-fi t、weight-losing、slimming则会更符合一些人的健康心理和审美心理, 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

3 商标翻译策略与技巧

从翻译学来看, 商标翻译不只是由源语到目的语的简单替换, 是为两种语言建立再现的关系, 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是一种语言、文化及艺术的再创作的过程。要想把商标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精炼浓缩的特殊艺术语言准确地在目的语再现, 力求达到音意俱佳, 实现与原商标同样的促销效果, 并非易事, 因此商标翻译要融合不同翻译理论, 了解各种翻译技巧, 运用多种构词方法, 仔细斟酌, 灵活翻译。

3.1 融合不同翻译理论, 合理翻译商标

翻译理论或标准有很多, 商标翻译研究以“功能对等”、“目的论”、“关联理论”为主。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指出, 翻译商标时要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对等值, 即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也就是说, 翻译中文商标时要努力在译语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再现中文商标优秀的文化内涵, 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髓。“目的论”强调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 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 译者要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 发挥主动性, 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关联理论”重视语境的重要性, 认为翻译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两次“明示-推理”交际活动, 因此商标翻译要努力使译语消费者以最小的认知处理获取商标最大的内涵信息, 实现商家、译者、译语消费者之间在认知语境和交际语境的最佳关联。

3.2 了解各种翻译技巧, 巧妙翻译商标

常用的商标翻译的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音义结合译、零翻译、臆造, 具体使用什么方法翻译, 要以翻译理论作指导, 巧妙翻译商标。各种翻译都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例如, 根据商标发音而音译的, 海尔Haier (与higher谐音) 、香格里拉“SHANGRI-LA”、茅台“Moutai”等, 音译时不要按照汉语拼音死译, 要结合英汉两种发音对拼写进行灵活改动, 如“新科“不是“xinke”而是“Shinco”, 鄂尔多斯不是译为“eerduosi”而是“Erdos”, 容声省译为“Ronshen”。“永久”、“双喜”牌直译为“forever”、“double happiness”有良好的联想意义。直译商标时如果与译语文化冲突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可以考虑意译, 如“玉兔”直译为jade rabbit, 在异国消费者脑海中只会是由玉石雕琢而成的普通兔子, 而Moon Rabbit会有浪漫诗意的意境。音义结合译是部分根据声音、部分根据意义混合翻译, 或者说兼顾发音与意义的翻译, 这种商标也很多, 如Flyco飞科 (意译+音译) 、乐凯lucky。零翻译经常用于不可译或不需要翻译, 如数字或字母商标, TCL、999。

3.3 运用多种构词方法, 创新翻译商标

词汇的构成方法——词缀法、合成法、拼缀法、缩略法等是分析商标词的构成特点, 创造性翻译商标的必要知识。商标词虽然是商标名称, 属于专有名词, 但是不必限于名词, 如美国商标simply enjoy, 也不要局限于字母的组合, 可以和数字、符号组合, 如3M, SK-II.商标词不要只依靠字典英语, 要根据构词法臆造商标名, 臆造词是彰显商标独特性的构词方法, 也就是说, 这个单词在使用前并不存在, 如日本商标SONY (来自sonny一词) 、美国Yoplait奶酪等, 我国的苏泊尔Supor (与super谐音) 、索芙特softto等都是创新词汇。在商标翻译过程中, 正确的变异和积极的加工往往能妙笔生花[8]。

词缀法就是在某个词前后加词缀构成不同的词汇, 如七匹狼中SEPTWOLVES、小护士Mini-nurse中没有用seven和little等词而是用sept-、mini-分别表示“七”、“小”之意。合成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 如“铁人”商标IRONMAN在美国和俄罗斯等8个国家成功实现国际注册, 蜂花洗发水Bee&Flower使人感觉芳香宜人。拼缀法是将两个或多个词进行裁剪与拼凑, 这种方法非常有创造性, 如著名商标Microsoft (MICROcomputer SOFTware) , Motorola (motor+rola) , 我国商标lenovo是由legend和拉丁词novo拼凑而成, Hisense由High和sense拼成。国际著名商标中缩略词也很普遍, 可以用人名、地名或组织名称进行首字母缩略或剪短某个词来做商标, 如著名商标CK (Calvin Klein) 、DHL (Dakey、Hiublom与Lynn) 、Yahoo! (Yet Another Hierarchically Offi cious Oracle) 等, 同样我国的YD牌柴油机也在不少国家成功注册, 纳迪亚n+a服饰同时注册了中英文商标。

总之, 译无定法, 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对同一个商标的翻译结果不同, 商标翻译要全面权衡翻译效果, 力争翻译出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兼具的商标。比方说龙在中国的文化中, 龙象征着威严、吉祥、强大和神圣, 而在西方的文化中, dragon是邪恶的怪物, 所以龙≠dragon, 因此有些翻译避开此词, 用tiger代替, 或者用拼音long, 但是作为龙的传人有责任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龙文化, “为龙正名”, 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 因为龙文化是中国特有的, 不能用其他动物代替, 而拼音long在英语里发音和龙不同, 并且含义是“长”的意思, 综合考虑, 中国龙译为Loong。又如商标“五羊”, 有的音译为Wu Yang, 有的直译为Five goats或Five Raims, 其中goat, ram因为在英语中含有贬义所以不妥, 可以换成美国商标中常出现的有良好内涵的Reebok“非洲羚羊”或Gazelle“小羚羊”, 也有文章建议意译为“seven dogs”, 因为美国商标中数字7和狗都有良好引申意义, 单独看来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商标, 但笔者觉得不能真正体现原商标的真正内涵, 因为五羊是广州的一个标志性雕塑, 是广州的一张名片, 非常有地方特色。又如商标“红豆”有多种翻译, hongdou、red beans、red berries、xiangsidou, 最终红豆集团把自己的英文商标定为HOdo, 为产品的国际营销提供了重要保证。

4 结语

商标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企业信誉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竞争的秘密武器。译名要琅琅上口、新颖易记、寓意丰富, 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共鸣,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 翻译商标要充分考虑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顺应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语境, 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能和方法, 积极发挥译者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翻译出既能传达产品本身所蕴含的各种价值, 又能音义俱佳的特色商标名称。

参考文献

[1]郭晓霞, 庞世明.从商标的功能看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 (3) :90.

多视角下的B2B 传播创新 第11篇

媒体变化得越来越快,且非常活跃。在多种媒体形式的大背景下,B2B媒介公司如何帮助品牌营销人员,在研发创新产品和服务层面,更有效地与其潜在客户沟通?B2B企业的营销人员又如何制订最有效的市场传播策略?

为此,《成功营销》记者采访了思睿高上海办公室管理总经理林晴、荣格工业传媒公司总裁马国熙、凯旋公关中国区合伙人兼执行副总裁尚恩,探讨如何取得B2B领域内的营销成功。

B2B 品牌体验创新

林晴 思睿高上海办公室总经理

在今天,打造卓越的B2B品牌需要成功的品牌体验。品牌体验是由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相互影响而生。想要获得成功,品牌必须要给予一个清晰、可信且引人入胜的承诺,并将此承诺贯穿于整个顾客旅程中,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保持一致。确保企业与产品都能将承诺履行,完成其对客户的价值实现。

过去很多B2B企业只专注于销售,而现今的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客户决策与忠诚度的因素也越趋复杂。每天人们被大量的信息包围,B2B企业不能只是单向沟通,而必须互动沟通,深入了解客户的决策过程、加深正面引导的力度,管理营销客户的整体体验,来巩固现有的顾客群体,进而发掘出潜在的商机。

GE擅长运用平台体现其竞争优势。他们不只与顾客沟通自己的产品好在哪里,而是邀请客户到他们全球最先进的体验中心,让客户亲身体验到创新科技给生活带来非同凡响的改变,使顾客亲身体验与GE合作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同。同样,IBM的智慧星球也是用非常好的故事来针对B2B客户讲述其品牌的概念。

数字媒体时代的品牌体验也代表着实时呈现。换句话说,便是在正确的渠道、合适的时机,以正确的方式,清晰且一致地告诉顾客什么是最重要的、能为顾客带来哪些价值和帮助。这正是有效提高客户体验的最佳途径。

据统计,97%的人认为,顾客体验对忠诚度有很大的影响。84%的人认为,如果能提供良好的顾客体验,他们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产品与服务。B2B企业要对目标顾客包括其产业链生态都要有更好的了解,站在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去发掘哪些要求还尚未满足,进而真正针对需求来设计产品与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品牌必须遵守承诺。以前因特尔是个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然而现今的因特尔已不仅仅只是提供领先产品的企业,他们承诺通过科技引领未来。今天的因特尔是一家以创新技术为核心、涵盖领先产品和优质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专家。其品牌体验三个重点,也相应地变为一致性、简单性、以人为本。

B2B 媒体的创新

马国熙 荣格工业传媒公司总裁

在如今动荡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B2B沟通不仅需要具备终端用户的思维,更要顾及广大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在中国尤为如此。

起初企业只在杂志上做广告或者发布信息、读者来阅读,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流程。现在,媒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有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还有微博、微信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型社交媒体。移动终端迅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这些都使得内容的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和纷繁复杂的过量信息,B2B企业愈加困惑如何与客户进行高效地沟通。相对B2C传播,B2B传播的受众决策过程更为复杂,决策因素更加理性,因此可参照的信息来源构成也更加复杂。而要跟上时代的变化,除了传播的内容更符合B2B市场营销者们的心理需求之外,就传播形式而言也要有不同途径来适应数字化和信息快消费的趋势,例如在数字媒体上,相关内容要进行关键词优化,通过有效的SEO(搜索引擎优化)乃至页面优化才能将这些信息在众多网上内容中脱颖而出,推送给正确的人,这里有一个内容营销的概念,经理人要有这样的共识。

举一个发动机的企业成功推广产品的例子。他们的案例和产品都设计得非常好,并且被系统性地展示在一个网络平台上,由此生成很多依托网络资源的链接,不论放在PC上,还是放在手机上,这些内容都可以不断被浏览和重复使用。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一家知名的化工企业,他们要公布企业季度报告,并做了公司高层解读报告的视频,这原本是有互动性的,无论在PC还是在手机上都可以观看和转发。但是他们却把这个放在YouTube上的视频链接发给了中国媒体。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中国这个网站链接根本打不开,这就是没有很好地考虑传播形式在不同市场适用情况的一个错误做法。

如果B2B企业想通过B2B的媒体来影响客户采购的过程,就要在内容营销上支持品牌的构建和延伸,既能在线上、也能线下发挥作用,这也是构建一种信任的过程。信任的巩固和关系的打造,线下活动不可或缺。例如,白皮书的发布,B2B企业可以组织研讨会,宣讲品牌故事和成功案例,并将核心内容剪辑成视频,视频中嘉宾演讲时间不宜过长,另外增加第三方机构针对核心问题答疑解惑的内容,从而帮助B2B企业的客户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反观行业强化需求,更能进一步了解主办方企业品牌及产品的优势所在。

另外,B2B企业可以找第三方机构帮助其做定制化的沟通内容,把B2B企业的服务理念及品牌进行数字化营销,并能获得有效地跟踪。

B2B 公关传播新思路

尚恩 凯旋公关中国区合伙人兼执行副总裁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人际传播方式特别是口碑传播发展成为当前大众传播变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公关手段将关键信息有效传递给受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受众现在最关心什么?

凯旋公关与益普索(IPSOS)曾联合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全球12个国家对逾6000名受访者进行了线上调查。该调查显示,企业的领导行为绝对会影响到企业的基本运营和对外形象。因此,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企业商业领导力对企业获取商业成功起到了决胜作用。

我们发现,相较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比较看重企业的领导者是否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力。因此许多商业领袖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公开活动上。比如,马云的公开言论总能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其实,马云除了企业领导这一身份外,他也代表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品牌形象,他的个人信誉和领导能力已经成为阿里巴巴企业的品牌力量。

许多跨国企业在提升企业领导力上也做出了不少创新的举措。如联邦快递通过参加领袖峰会、行业论坛,组织媒体和合作伙伴圆桌分享会,发表博文与署名文章等形式,将其丰富而多元化的实践经验和深具洞察力的观察思考贡献于世人,同时进一步巩固自身思想领袖和行业领导者地位,使品牌本身超越单一企业的局限,上升为整个行业的代表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层次。

此外,伊顿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动力管理企业,它除了给予每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强有力支持外,还会运用跨业务部门的方式来整合内部资源,突出自身丰富产品线的优势,如每年会根据不同市场需求面向各个重要垂直市场召开专门的“技术日”活动,在每个主题技术日上以多媒体的方式,集中展示旗下的产品技术,整合性解决方案等,并召开专门的技术研讨会,结合学术或行业专家力量,向客户分享就该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实践案例。

【《成功营销》新媒体】

微信公众账号:成功营销

获取APP的方式:苹果APP Store、安卓应用市场搜索“成功营销杂志”

官方网站:http://www.vmarketing.cn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vmarketing

官方淘宝店:http://cgyx.taobao.com

多模态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第12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的涉外活动更加深入频繁。商务英语翻译强调中西两种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以及商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起到桥梁作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层面的教和学, 还要关注语言外其它符号系统参与的一切交际活动, 即课堂教学中多模态交际的问题。

1 多模态理论依据

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主张话语分析应该突破语言文字本身的限制, 注意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其他表现形式的社会符号性。1996年, 新伦敦组合 (New London Group) 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 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即以多媒体网络为平台, 通过多种教学媒介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共同参与课堂意义构建的交际活, 鼓励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国内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要晚。国内知名语言学家胡壮麟、顾曰国、张德禄都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研究, 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近年来, 多模态视角下的教学研究日益增多, 包括多模态下的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旅游翻译研究, 商务英语写作研究等。

通过对多模态的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的简要梳理发现, 多模态已经逐渐由社会领域步入教育教学领域, 但多模态用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鉴于此, 基于国内外多模态商务话语分析、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等领域的相关研究, 提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探讨多模态设计和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相关性, 以期为促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发展、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新的视角。

2 商务英语翻译的多模态解析

商务英语翻译是商务活动、商务行业领域进行的翻译实践,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商务英语翻译涉及众多行业, 贯穿商贸业务的诸多环节, 多使用商务术语, 语言具有严谨、简洁、专业、礼貌的特点。

商务英语翻译主要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商务信息翻译。动态的翻译主要指商务现场口译, 商务会展、商务会议、商务接待、商务旅行等商务现场;而静态的商务英语翻译主要涉及以文字、图像等为主要符号模态的商务信息, 包括企业及产品介绍、广告宣传、商务信函、商务合同等。可见, 商务英语翻译既涉及到商务现场又涉及商务文本, 亦动亦静。翻译过程中书面体翻译更多地融合文字和图像等交际符号, 例如商业文书、商标, 而商务现场口译需要协调声音、表情、手势、语调、甚至颜色等多种交际模态和符号系统, 均体现出多模态特征, 都需要译员与客户之间的多模态互动。

Kress&Van Leeuwen认为一切交际都是多模态性, 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种交际形式也不例外。由于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性以及商务活动的广泛性, 商务翻译呈现跨文化和跨符号的多模态化。翻译过程中, 译者需要尽量做好各种模态的内部协调, 正确处理源出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 尊重各自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以及社会习俗。例如商务宴请中对中国菜名的翻译, 译者需要借助自身文化储备通过视觉、味觉感知源出语的语言材料, 并对其加工解码, 最终以符合目的语习惯的交际方式呈现出来, 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当然因为中国菜名名目繁多, 有时难免会翻译得牵强附会。还有商务旅行陪同翻译对中国景点的介绍, 中国的旅游景点大都具有人文色彩以及历史典故, 翻译时也要灵活处理。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是指导商务英语翻译的最好原则。商务英语翻译者应积极寻找中西文化的契合点, 在表达上力求做到译文和原文的最大程度等值。著名的男士服饰品牌“Gold lion”直译为“金狮”, 但是“狮”字在汉语中有“死亡”的意思, 所以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翻译为“金利来”, 代表“吉利”, 也应和了中国古语“金者, 利也。”,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 多模态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多模态交际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不仅仅是语音知识教学, 也不仅仅是翻译技巧教学, 而是构建商务英语翻译多模态课堂设计, 即多模态的信息输入及输出, 多模态的语境, 多模态的课堂互动, 及多模态课程考核, 将多模态设计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探究商务英语翻译多模态设计的可行性。

3.1 教学资源多模态化

商务英语翻译需要大量语料积累和翻译实践, 需要能满足多模态化交际的教材。就内容上来说, 商务英语翻译教材需要具有广泛性, 实用性以及跨文化性等特点。广泛性, 指教材内容涉及要全面广泛, 因为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 (ESP) 的分支, 涉及多个行业领域, 也涉及多种商务交际活动。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 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实用性的翻译实践素材。而跨文化性指教材要突出中外商务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就形式上来说, 商务英语翻译教材要以新媒体和新技术发展为契机, 增加多模态符号资源的电子教材或数字化多媒体教材的应用, 促进教材的生动化和立体化。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多模态学习资源平台, 教师可以搜索最新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 也可以借助微信, 微博, 英语学习网站等网络资源与学生互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互动多模态化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语言实践活动需要真实或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 即语境。

商务英语翻译是商务背景下的翻译实践, 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 将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相融合, 塑造尽可能真实的商务语境, 给学生全方位立体化的多感官体验, 以期促进学生商务环境认知能力。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融知识积累与技能提高于一体, 运用多模态教学设计, 结合情景模拟, 案例分析, 批判式教学和翻译工作室操练等多模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评价考核多模态化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评价考核应该采用动态考核方式, 将形成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 考查学生语言技能, 专业技能和多模态技能的综合运用。形成性考评中包括平时成绩和阶段性任务成绩, 阶段性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成员要分工合理, 注重商务背景营造, 不仅语言要准确、简洁、严谨、术语准确, 符合商务英语特点, 也需要学生调动不同感官, 定位好翻译角色, 还要注意心理素质, 现场应变能力的提高。

4结语

受现代科技与多媒体技术影响, 社会交际呈现出多模态发展趋势, 利用多模态交际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多模态交际使得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更加立体, 更加生动, 不仅有利于改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效果, 也为后续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摘要: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促进了交际模态的多元化。商务英语翻译, 作为一门信息传递性极强的课程, 需要重视科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多种新传播媒介与交际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多模态交际与商务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 改变传统课程观,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 构建多模态化商务英语翻译课堂, 引导学生创造性利用多种模态提高商务背景下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C].Routledge, 1996.

[2]徐珺.商务英语写作多模态设计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 2013 (4) .

[3]李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 2013 (2) .

上一篇:动态媒体设计课程下一篇:测量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