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影响范文

2024-05-07

进出口影响范文(精选12篇)

进出口影响 第1篇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上述各种因素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在新形势下,很有必要重新认识GDP、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作用,客观评价这些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经济效果,进而为合理制定政策、调整生产结构、有效引进外资、推动出口发展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综合考虑我国的进出口情况,认为GDP、实际利用外资额、投资总额、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变化可能会对进出口量造成显著的影响,故在中国统计局网站收集了这五个变量在1993—2012年的数据 作为依据。 通过借助EVIEWS软件来进行回归分析。

3 实证分析

3. 1 收集数据

通过访问中国统计局网站,得到我国自1993年起至2012年历年的进出口总额 ( Y) 、国内生产总值 ( X1 )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总额 ( X2 ) 、实际利用 外资额( X3) 、人民币汇率 ( X4) 以及外汇储备 ( X5) 的数据。

3. 2 模型设定并进行参数估计

设定回归模型为Y = C0 + C1X1 + C2X2 + C3X3 + C4X4+ C5X5 + U,用OLS估计方法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利用EVIEWS软件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根据表1数据,模型估计结果为:

t = ( 0. 6558)( 5. 7688 )( - 4. 2002 )( - 1. 7887 )( - 0. 4328) ( 0. 5776)

R2= 0. 981432 Adjusted R2= 0. 9748 F = 147. 9951

3. 3模型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长1亿元,进出口总额增加1. 29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增加1亿元,进出口总额减少1. 0135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额每增加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减少0. 0103亿元; 人民币汇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减少24. 69亿元; 外汇储备每增加1亿美元。与实际经济活动变化规律不相符,表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统计检验: 模型的可决系数较高,F统计值也很高,表明各解释变量对Y的联影响显著。但在显著性水平α =0. 05的情况下,X3,X4,X5的t检验不显著,表明模型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需要进行修正。

3. 4 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选择X1,X2,X3,X4,X5数据,点“view / correlation”,得相关系数矩阵。由数据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对X1,X2,X3,X4,X5的一元回归。结果显示,加入X1的方程的调整后的可决系数最大为0. 9532,因此以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经比较,新加入X2的方程可决系数改进最大,而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2,新加入变量X3后,可决系数有所改进,并且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3。加入新变量后,可决系数没有改进,因此剔除变量X4,X5。最后剩下变量X1,X2,X3,其回归结果如表2:

逐步回归后的结果虽然实现了减轻多重共线性的目的,但其他影响因素从模型中剔除出去,可能会带来设定偏误,这是在使用逐步回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 5 异方差检验与修正

图示法: 利用软件分别绘制e2对X1,X2,X3的散点图。

由图大致可以看出,残差平方和e2随Xi的变动呈增大的趋势,因此模型很可能存在异方差,但是否确实存在异方差还需通过进一步的检验。

通过WHITE检验可以看出,nR2= 13. 42043,在α =0. 05的情况下,查χ2分布表得临界值为12. 5916 < nR2,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对于异方差可以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修正,输入权数ω = 1 /abs ( resid) ,得到回归结果。

3. 6 自相关检验

图示法: 绘制e,e ( - 1) 的散点图如下:

大部分点落在一、三象限,表明随机误差项存在正自相关。

DW检验法: 本题中n = 20,修正后的解释变量个数为3,在显著性 水平为0. 05的情况下,查表得d L =0. 998,du = 1. 676, 而刚才得到DW = 0. 50046, 则0

对于自相关问题,可以使用广义差分法进行修正。先使用残差序列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可得回归方程: e= 0. 747893e ( - 1) ,再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根据结果可再进行自相关检验。

4 结果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本次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一国进出口总额主要受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利用外资额的影响。

因此我国要想在国际上获得贸易优势,就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也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不能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要保持经济、环境、人民生活水平的协调增长。同时还可以增加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国内的产业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进而降低该类产品的进口。大力发展能够吸纳劳动力的轻工业和服务业,有效提高国民的收入,进而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问题,提出经济决策及建议。

摘要: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外汇储蓄、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来验证其关系,并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第2篇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 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口贸易的具体状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协整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关键字: 贸易、经济、商品、结构 正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200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7.1%,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同其它各国一样,我国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主要关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受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影响,我国政界和学界表现出高度重视出口贸易而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倾向。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概述

进口贸易指一国向他国购进商品用于国内生产或非生产性消费的全部贸易性业务。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因素:(1)社会总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2)汇率;(3)贸易效率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其衡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因素: 供给因素及需求因素。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从1980^-2007年这二十年间,外贸总量从1980年的57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7年165295.7亿元,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年均增长122.4%。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从1980年的298.8亿元和27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2679.0亿元和92616.7亿元,不考虑物价

[l]

王敏 王敏

指数影响,年均增长100.7%和123.2%0。而我国的GDP增长也“不甘示弱”,从当初的4517.8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惊人。[2] 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一直放在出口方面,国家通过出口 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地扩大出口,而对进口却实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和非关 税限制措施。

1.关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低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口贸易的认 识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想法。一是外扎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的误区。2005 年底我国外旅储备已达到8189亿美元。金融安全的程度并不在于外汇储备多少,因为投机资金数量要远远大于任何国家外11储备数额,真正的危机是国外投机资金利用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二是出口越多国家越有实力。实际上出口创造的外汇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是货币符号而己,只有将外汇花出去才能获得实际的财富。从另一方面来看,出口多只能说明中国在为世界“打工”,世界在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2.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原材料进口比重较高,技术进 口比重较低;二是高附加值原料材料进口较多,低附加值原材料进口较少;三是 技术设备进口用于加工行业的较多,用于原材料工业的较少。这种进口商品结构 是由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同时也将对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 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形成阻碍。3.加工贸易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 动作用相对较小。我国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短缺产品开 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生产 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 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 更是严重依赖进口。三.我国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王敏 王敏

从建国至今,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占进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比重则相应下降。70年以后才明显回升。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始终处于高位水平。[3]由上表可见,现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主要是:

1、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工业原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平上。

2、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设备及工业原料进口占支配地位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两个主要类别(化学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40.1%上升到2006年的56.1;相应地,作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20.8%下降到2006年的11.0%。这说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3、我国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及一些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能源物资已主要依靠进口。四.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长,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

王敏 王敏

GDP增长率的提高。所以说,如果一国的进口结构保持以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为主的格局,进口在一定时期中增加较快,甚至出现适度的贸易逆差也是可以容忍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美国先进技术进口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断增长,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要归功于高科技产业及高新技术的进口,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1981年至2007年这27年间,相比于出口增长率,我国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波动曲线更加吻合。特别是1991年以来,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波动更加一致。总体来看,GDP与进口的波动平均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差,这与我国进口以投资品为主的情况符合。出口增长波动情况,与GDP增长率波动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较进口要小。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与推测相关性较强,进口贸易促进了要素供给的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2.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需求角度)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工十G+(EX-IM),进口是国民收入的负向因子,进口会挤占进口国的资金和市场,削弱进口国的内需,这些都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从系统角度来看,国民经济也是一种系统,是由进口、出口、投资、消费等诸要素构成的,各要素间及与系统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4] 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很快增长。进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984年以前较低,之后这一比例大幅度提高,近年呈基本稳定趋势。我国进口增幅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波动基本一致,仅1998年出现反向情况。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大于出口仅有9年,其余均为顺差,自1993年以来,己有连续14年的顺差。近年来,进口与出口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这一数据降到78.5%。进口增长波动与出口增长波动有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结论和推测2:进口贸易增幅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三者的增幅波动都呈现较强的同步性,进口贸易与这三者关联程度较强,且进口促进了这三者的增长。

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进口商品结构角度)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口商品结构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两大

王敏 王敏

类内部又各分为五个小类。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来源于合理的进口产品结构。不同类的商品会对经济增长起增长或抑制作用。比如,某些初级产品的 进口会缓解我国的资源瓶颈,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这些显然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样地,含有大量高新技术的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造成与国内产品的竞争,不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市场,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与推测3:不同的进口商品结构会对经济增长起不同的作 用。

五.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

从前文的实证可知,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于进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进口贸易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上说,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资本品的进口则有利于经济增长。[5] 1.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进口贸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

通过进口贸易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其一,更多种类中间产品能够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进口国不必对新的中间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其二,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刺激进口国对这些产品的学习和模仿,甚至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类似产品,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这就是所谓的的技术外溢,本国通过进口贸易直接分享到了出口国R&D投入的成果,进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进口贸易促进竞争:外国商品意味着外国企业加入了竞争,这迫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这本身就意味着丁FP的增长。

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口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的增长。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设备,提升了进口国加工制造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国际竞争力,逐步开始品牌化经营,占有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王敏 王敏

(2)进口贸易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一定条件下,进口可以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是增加就业,人们总是担心进口会冲击国内产业,增加失业。实际上,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因情形不同而不同,与进口国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弹性有关。在灵活的经济结构中,如果高效率产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或较高的就业弹性,进口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即就业弹性高的产业比就业弹性低的产业更能吸纳就业。对我国而言,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对增加就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干中学”,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设备、仪器等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技术模仿、学习机会,在“干中学”过程中,必然会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本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当然,这种“干中学”也是有条件的,即工人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地从事崭新的工作,持续地“沿着质量阶梯向上爬行”。(3)进口贸易改善资源瓶颈

进口贸易的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克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的限制,给本国或地区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实现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和运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进口贸易关系到该国经济是否能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甚至还可能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一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来说,进口贸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资源察赋如何丰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本国经济生产和人民消费的需要。显然,通过进口贸易途径弥补了我国生产资源的缺陷,缓解了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瓶颈,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需求角度)

从要素供给的角度分析了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现在我们从国民经 济恒等式的需求角度考虑来分析这个问题。实际上,进口贸易分别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者互相促进,存在着一种互动效应。(1)进口贸易优化国内消费结构

进口贸易有利于改变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利于培育新的消 费需求,发现新的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进口一方面带来了国内消费者原先 从未接触的新产品,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国外的文化和消费理念,引领他们接

王敏 王敏

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新的消费方式,进而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刺激国内相关产业 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汽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表 现突出。而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进口的增加。于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进口增 加—培育新的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紧接着又会带来进口的提高,所以说,进口和消费两者之间存在着是一种互动效应,互为促进。(2)进口贸易与FDI的互动效应

FDI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转移和扩散、“干中学”等效应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己经成为学术界一个公认的事实。进口贸易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归结于进口与FDI的互动效应。首先,进口促进了FDI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对于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会不断增长,这就会导致外商市场驱动型的FDI。这是因为通过FDI,外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绕过关税等各种贸易壁垒,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FDI的流入又促进了本国的进口贸易。[6]首先,FDI可间接派生出进口贸易,如外国子公司的跨行业生产可能对东道国多种产业的产品产生进口需求,有的外商利用我国廉价的生产成本,从海外进口原料或半成品,经过加工后再出口销售,这样就会增加本国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其次,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与本地企业的联动效应促进本土企业的进口,如生产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企业,因受外商投资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必须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从而使进口增加。(3)进口贸易促进出口增长

进口的增加意味着外汇需求的增加,从而缓解了本币升值的压力,进而有利 于出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进口,有利于提高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的增长。进口能够满足国内对外国产品的潜在 需求,改变消费方式和习惯,形成新的消费生产,由此带动国内相关生产领域的 变化,导致新的投资生产。比如我国的彩电、手机等产业,开始时,这些消费品 都是进口的,然后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产直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在满足国 六.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结论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是从履行我国对WTO的承诺来看,我国都将面临进一步增加进口的情况。进口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进口工作的重视和对我国进口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进口

王敏 王敏

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出口,相对忽视进口的情况,认为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国内外许多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却发现,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着比出口更为显著和长期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汇率调整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第3篇

人民币升值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从对人民币的预期升值5%,到实际升值的2%,虽然升值幅度不大且小于预期,但在近年来出口退税下调、国内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及国际市场能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已经对机电产品贸易形成了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此次汇率机制改革,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出口的影响

1. 短期直接影响。也可以说是瞬间的汇兑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升值截止日已发货未收款项;二是已接定单但仅收定金或部分货款,滞后收汇形成的损失。因从签订出口合同到收汇周期平均在三至四个月,据此粗略估算,人民币升值后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的直接损失在50亿美元左右。对于瞬间的汇兑损失,部分企业曾与国外的进口商联系提出提高合同价格,但进口商一般以汇率调整为我国的政府行为等理由拒绝提价,我企业只能自己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2.对企业长期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从产品配套角度来看,出口产品中进口料件比例较高的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受影响较小;而对于国产配套比例较高的出口企业,随着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竞争力将被削弱,进而影响国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因此,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二是目前大部分机电产品仍属于劳动密集性、资源密集型产品,低价竞争严重,升值后利润更趋微弱。特别是有些产品如摩托车、彩电等行业面临的对手是国外厂家,我与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必然要不同程度的提价以保证适当利润,出口产品的价格的竞争力被削弱,出口市场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产品的冲击。

3.远期不确定性的影响。目前内资企业利润薄,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利润率在多年的激烈竞争下日趋下降,部分行业的利润率仅在3%左右,从总体来说,升值2%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损失,大多数机电企业还可以承受。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不明朗感到强烈不安,不知下一步如何行事,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按照多高的汇率考虑,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从前期签订合同到执行到收汇最长需要15年,一般也要在5年以上,对今后汇率的走势更无法把握。

二、对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对进口的影响主要正面的:

1.升值后我企业在对外支付合同款项时,人民币购汇的成本将降低,进口企业从汇率变动中直接受益。但因进口成本下降,国外产品以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将对各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冲击。

2.一般贸易进口环节中,用人民币支付的关税增值税的成本将降低;一般贸易进口过程中的远洋运费、保险费也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3.但有些企业也反映,从人民币升值2%后,日元对美元迅速升值2个日元既可看出,对于日元、韩元等亚洲货币,将随人民币升值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故在亚洲国家进口的成本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相同比率降低,这样人民币升值在进口方面的成本效益对企业就大大削弱。

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对各主要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反映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消化此次升值所带来的损失,但对具体行业要具体分析

一、对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出口的影响

1.成套企业的主要特点。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出口主要涉及铁路、通信、电站、石化、水泥厂等产业,包括设备供应、工艺设计、技术转让、安装调试指导、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内容。产品大部分是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是经过几十年工业基础积累并与欧美国家有一定竞争力的少数产业,代表贸易强国的方向,是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点领域。但目前我企业还处于成长期,国际竞争力较弱,与国际巨头相比技术上有一定差距,但是价格上有优势。这类项目最重要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还款周期长,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2.汇率变動对成套企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给从事大型单机和成套设备项目的企业带来较大影响,虽然大多数企业之前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如进出口押汇、置换美元贷款、采用福费庭、提高前期付款比例等),但受行业性质影响,大多数企业利益受损。人民币升值不仅提高企业出口成本,削弱我出口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大量的未收汇项目(包括企业在手的已完工未收汇项目、已签约在执行项目和已签约准备执行项目三类)遭受巨额经济损失,项目利润大幅下降;同时成套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的不明朗感到困惑,对于正在跟踪的项目需要重新调整项目成本,综合考虑汇率风险因素,提高对外报价。

3.成套企业缺乏规避汇率风险的必要工具。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比较稳健的外汇管理制度,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金融衍生品开发滞后,大型成套企业缺乏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工具。如我国目前尚未开展期权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又占比很少;企业与银行做掉期、福费庭等避险业务时,避险费用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由于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衍生工具、避险工具来提前锁定人民币债务的成本,升值后企业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二、对家电行业的影响

目前家电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估计在3%~5%之间。据以生产“白家电”为主的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2%将导致企业处于赢利与亏损的临界状态,甚至完全消除了空调行业的出口利润;据以生产“黑家电”为主的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企业的利润降低20%~30%;也有企业认为因每个企业业务结构各有不同,利润率也各异,按目前汇率变动影响不大。

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随着国内电信设备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通信设备持续增长的引擎。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将增加企业国内采购成本,出口价格提升,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也因进口采购成本降低,会促使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包括外资在华企业)扩大进口采购范围,削弱我国配套能力,对整个电信产业链产生严重冲击。

四、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我国汽车及其零附件进口要高于出口,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是可以降低汽车及零部件、原材料及生产线的成本,进而降低公司投资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再利用外资时可以减轻中资企业的投资压力;再利用外债时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弊端主要是汽车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将直接削弱本就微弱的价格优势;汽车出口市场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汽车进口价格下降,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

同时部分行业在人民币升值后具有一定的提价空间,主要是一方面,一些行业如自行车、轴承、零配件等行业我国已经占有很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各国为满足需要只能购买我国产品;另一方面,国外进口上的占有丰厚的利润空间,提价只是压缩了进口商的利润空间,而不会流失客户。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有关建议

一、 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利用行业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做好信息沟通、政策解释工作。同时商会应在帮助企业从规模出口向效益型出口转变、加强行业管理、避免无序低价竞争方面多做工作。

二、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应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创新,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尤其是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双重货币债券等都有待开发,逐步培育和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环境,使企业能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三、 推进汇率风险保险,设计相应的险种,切实为企业提供汇率风险保障。

四、变压力为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各企业应从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挑战:

1.人民币升值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好时机,应推动企业增强软实力。如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在财务、运营、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及时调整、淘汰和优化业务结构和商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抓住汇率升值适于扩大投资的良机,加快境外投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2.加强外汇金融产品的使用,利用目前可行的金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福费庭等方式规避风险。

论我国外贸进出口变动影响因素 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并且同时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过程, 随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 我国进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映也越来越灵敏。

随着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在进出口体制方面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可见,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乃至政策上的变化有重大影响。所以, 关于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决定因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它的研究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定量依据。

1 现阶段我国贸易进出口形势

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中国外贸进出口也大幅下降。为了缓解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大幅下降, 所以我们需要研究中国外贸进出口影响因素。

200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超过2.2万亿美元, 同比下降一成以上。但是从2009年11月开始, 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正增长, 12月当月, 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三成以上, 其中进出口总额超过11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5%以上, 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2 实证分析过程

2.1 从宏观因素上对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1 数据的来源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与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的相加之和,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所以选取它作为因变量Y。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1985-2009年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 考核的指标有:GDP (X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X2)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X3) 、货币发行量 (X4) 、零售商品价格指数 (X5) 、外汇储备 (X6) 、利用外资 (X7) 、汇率 (X8) 。

2.1.2 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依据经济学理论, 对外贸易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汇率、利用外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每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外贸进出口, 众多的变量之间既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就必然存在起支配作用的共同因素, 因此可以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变换, 综合出几个主要的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 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到R2=0.989而, 说明变量之间的拟合程度较好, 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线性相关关系。

根据统计软件得到的系数表中存在方差膨胀因子VIF≥10, 则说明了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需要运用逐步回归法来修正多重共线性。根据逐步回归输出结果以及修正后的系数表可知:当变量为GDP与利用外资的线性组合时, 方差膨胀因子VIF≤10, 所以将其他6个变量剔除出去, 剩下X1、X7则是因变量Y的主要影响因素。即通过逐步回归估计的模型表明, 1985-2009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两类的变动影响, 其他类别的影响程度较小。最终逐步回归估计模型为:

2.2 从结构上对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货物进出口动态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进出口总额、各大类或小类货物进出口额、主要货物进出口量的增减变动分析。运用这种分析方法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货物进出口贸易增减变动的速度、趋势、特征、问题和原因。分析方法:主要是计算增减量、增减率等指标并且进行对比分析, 并通过绘制动态曲线图来看其长期趋势。

表1中2000-2009年货物出口总年均增长率为18.78%, 货物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8.49%, 两个指标均大于1995-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 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同时货物出口增长快于货物进口增长, 致使货物进出口贸易顺差亦呈现扩大的态势。图1是我国1985-2009年货物进出口动态曲线图, 在图中货物进出口、货物出口和货物进口在1985-2007年间均保持了长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1990年以来货物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张。而在2008-2009年则突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主要特点在于:

2.2.1 工业制成品出口快于初级产品出口增长, 但初级产品进口快于工业制成品增长

在表1中, 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进口均保持了迅速增长的态势, 说明我国的制造企业迅速发展, 一方面使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成为进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使初级产品特别是发展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燃料等相对短缺, 需要扩大进口来解决国内初级产品供小于求的矛盾, 从而使初级产品进口快于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长。

图2是1985-2009年货物出口、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动态曲线图。从货物出口来看, 在1985-2008年间货物出口总额与工业制品出口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 二者具有一致的长期趋势性和波动性, 并且工业制成品出口居绝对的主导地位;初级产品出口增长较为平稳, 其出口居次要地位。而在2009年时却没有延续这种长期趋势。

由图3从货物进口方面来看, 货物进口总额与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长亦具有较为一致的长期趋势和波动性, 并且工业制成品进口亦居主导地位;初级产品进口增长稳中有升, 其进口居次要地位。此外, 我国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都存在国内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 需要通过出口或进口来化解国内部分货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或通过进出口贸易与有关国家进行优势互补。

2.2.2 各大类货物进出口的增长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在表1中, 各大类货物进出口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与1985-2009年联系起来看, 则各大类的货物进出口的增长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从货物出口来看, 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三大类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其余各类产品出口增长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由图4显示: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独占鳌头, 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杂项制品和轻纺橡胶矿冶制品出口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余各类产品出口的长期趋势较为平稳。

从货物进口来看, 1985-2009年期间机械和运输设备、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化学品及其原料、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及原料等进口增长最快, 其余各大类货物进口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图5所示:机械和运输设备进口独占鳌头, 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化学品及其原料和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原料的进口分居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综上, 从结构方面来看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居第一位, 它的增长是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关键因素;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出口额居第二位;而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原料和化学品及其原料则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 我国各大货物都存在国内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需要通过出口或进口来化解国内部分货物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3 本文结论

(1) 从宏观因素的逐步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选取的8个变量指标中, 通过逐步回归, 可以表明在1985-2009年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 (2) 对外贸进出口结构分类方面分析可得到结论。对我国不同时期各类货物进出口, 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均居第一位, 它的增长对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起决定性的影响;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出口额居第二位, 而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及原料和化学品及其原料则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分别对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变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曙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2]王静敏.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2003.

[3]庞皓.计量经济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进出口影响 第5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关税壁垒以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许可证、配额制等)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弱,正逐步走向淘汰,而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悄然登上国际贸易大舞台,这就是渐受瞩目的“绿色贸易壁垒”。它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各国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甚至禁止了某些产品的贸易,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并且随着各国环保标准的日趋严格,绿色壁垒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在贸易与环境的矛盾下,绿色贸易壁垒便成为他们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力武器。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绿色贸易壁垒己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几乎波及到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构筑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和法规,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环境问题呈现出的全球化、政治化、社会化和累加化新特征,使得解决当代环境问题仅仅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以解决。而将环境与贸易直接挂钩,用经济的手段通过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产品的贸易,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发展趋向和必然措施。另一方面,“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是各国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基本愿望,为此而采取一些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确保本国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额的措施则成自然之举。

(一)绿色壁垒的特征 :

1绿色壁垒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以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理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性。世界贸易组织也允许各成员方采取相关措施,绿色壁垒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刻意刁难及歧视的情况非常突出,这是其实质不合理的一面。绿色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相比,其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可以以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作为其制定实施的依据和基础,形式上具有合法性。2绿色壁垒在目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

绿色壁垒的保护方法既不同于关税壁垒,也不同于其他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完全是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在保护环境的大旗下,以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等手段,为贸易自由设臵重重障碍。绿色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和理论上的合理性,使其更具隐蔽。

3绿色壁垒具有贸易上的歧视性

设臵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经济领先优势,制定了苛刻的技术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环境意识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成为绿色壁垒的主要牺牲品。在现阶段以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是极端不合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落后国家贸易上的歧视。

4绿色壁垒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

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同时,这些绿色保护措施,还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实施时容易受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涉及面就更大、更深。20世纪 70年代以来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涉及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液体,从液体到大气,范围越来越广泛。5有利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具有阻碍全球贸易 自由化发展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消极一面,但更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一面。绿色贸易壁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趋向和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对正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的积极 回应。因此,在 WTO的游戏规则中,他是受到保护和鼓励的。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 贸易制裁。

2.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 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3.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到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 和环境保护要求。

4.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减少废物,用 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流行于发达国家。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基于保护环境与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6.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 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 源成本内在化。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绿色壁垒将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影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出负面性。1997年至1999年的3年中,我国因遭受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达200亿美元。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正当的绿色壁垒有助于国际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全面认识绿色壁垒,充分应用各种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突破贸易壁垒,是我国各外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一,农副产品出口所受到的绿色壁垒限制日益增加。某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的检测不仅由抽检变成了批检,检验标准也有所提高。如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一项最高时检测指标案可查的就有200多项。有资料表明,中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最多的国家。目前,因绿色贸易壁垒而受阻的品种,已经从蜂蜜、烤鳗发展到蔬菜,甚至蔓延到了野生菌如松茸等等。

第二,许多传统的大宗出口工业品受环保因素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纺织服装产品方面,国际纺织环境保护法中使用的常见指标包括禁用致癌燃料、限制金属残留、限制使用加白剂与柔软剂等等使我国的出口受到较大的阻力。在机电产品方面,一些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节约能源、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无形中加大了我国机电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困难。如欧盟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也相继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实行认证制度,对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

第三,导致我国一部分产品出口竞争力削弱。目前一些国家对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对国外产品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测试、评估等等,增大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1994年美国环保署颁布了一项规定,即美国生产的汽油可以逐步达到有关新环境标准,而进口汽油则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该规定生效时达标,否则禁止进口。委内瑞拉当时是向美国出口汽油最多的国家,因此也就是这一规定的最大受害者,便投诉到WTO,本案专家组裁决认定美国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二)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缺乏道德法制观念,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处臵的巴塞尔公约和我国的有关规定,还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因此应提高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把产品进关。同时,一些外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逃避所在国严格的污染治理规定,利用我国环境标准低和环保意识淡薄的缺陷,相继在我国投资设立污染防治费用高、处理难度大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大量污染项目进入我国,在绿色壁垒下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潜在危险。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三资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和评估,对不符合我国环保规定的要限期治理;对新设立的三资企业项目应避免新的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对策

三、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从白色农业文明到灰色工业文明再到未来的绿色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因此,21世纪的主旋律必将是绿色经济。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一)政府层面

1.明确角色定位和责任。我国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对外,在熟练掌握和运用 WTO相关规则的前提下,为维护本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利益,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 WTO的政策审议机制,积极承担起审议绿色壁垒实施方面相关贸易政策的职责,加强对这些政策措施与 WTO规则之间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的分析和评价。除此之外,对于某些带有明显歧视性和针对性的绿色贸易壁垒,应积极主动地采取策略。产生纠纷时,政府应代表企业与对方国家磋商,磋商不能解决时,应向WTO申请仲裁,有效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对内,应整合政府各部门的力量,与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而不是自行其是。2.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政府在根据绿色贸易壁垒的新趋势,督促企业执行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的同时,应尽快完善贸易中的各类商品在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以及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保证经济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通行法规相衔接。同时,我国也要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标准化机构或体系的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认证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国际环保标准,充分利用WTO透明度规则,在绿色壁垒与WTO规则不相符的地方提出建议,进行协商,要求修改,以争取较为宽松的环境。3.积极扶持和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应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培育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品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当以积极的“绿色财政”政策,配之以“绿色金融”的实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4.推行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通过绿色核算、绿色审计,推行清洁生产,有助于形成整个国家的绿色竞争力。5.进行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的刨新。通过分散和明确环境资源产权,确立相应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主体,建立有效的使用、补偿和责任承担机制。(二)企业层面

企业应用战略眼光看待环保问题,要认识到环保是一种投资,是对外贸易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器,才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

1.实行绿色生产,开发绿色产品。根据有关专家预测,绿色产品将在未来10年内将主导世界市场。这就要求企业从需求出发,在研究国外先进环保技术的基础和经验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不断引进和开发产品的绿色技术,积极开展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的开发,实施全过程的绿色生产。这样才能开拓广阔的绿色产品市场,占得先机,扩大出口。

2.实施绿色营销,塑造绿色形象。企业搞好绿色营销,首先,要搞好绿色品牌设计。其次,重视绿色产品的广告宣传。在绿色产品的广告宣传过程中,应强调产品对环境的友好性,可以实施差别策略,注重带有提示环保信息的绿色包装,或者尽可能少包装,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等。企业也可以在其产品上附上绿色标志,进一步提升绿色形象。3.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国际认证。应对绿色壁垒,要求企业在技术、管理以及标准上与国际全面接轨,企业必须改变意识,转换观念,保证足够的财力、人力,积极参加 ISO 14000的认证,以该认证标准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4.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国际市场风险,在适当时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以绕开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做到出口市场多元化,同时亦可直接进行海外投资,直接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绿色产品。这样,在面临国外绿色壁垒时,一方面,可减缓来自发达国家的市场压力,降低风险,减少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另一方面,也可将当地信息及时反馈给母公司,以便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先机。

总而言之,绿色壁垒是长期的,要想突破绿色壁垒,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各个层面都应注重搜集国际“绿色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设立绿包壁垒的预警机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 进出口 ;就业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和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已经连续5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2009年,中国外贸出口总额是12016.1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0059.2亿美元,贸易顺差额为1956.9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国,因此,这成为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已经远远高出了国际警戒线,使得人民币面临着长期的持续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中国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的国际原材料价格降低,便可有效发展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人民币升值将会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向技术的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的方面发展,使得只依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淘汰。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由以前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善,也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

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6年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年上升。这表明,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虽然人民币升值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但却有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得到优化。

2有利于降低进口及生产的成本

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好处就是进口的成本降低,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进口能力,促进企业扩大进口,特别是进口短缺的资源类以及原料类的产品。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4%,价值497亿美元,下降46.5%;进口平均价格每吨为385.7美元,下跌50.1%。由此可知,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的大宗交易进口成本有所下降,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有利于改善我国外贸环境,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和摩擦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达到了262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位,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过快,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同时,根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207.79亿美元,占同类产品总进口额的26.01%;家具制品170.55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45.79%;玩具和游戏用品191.4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8.24%。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大致相同的情况。面对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冲突势必得以加大。

三、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中国商品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以其“价廉”大占优势。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2007年1-7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754.70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7.55%,增幅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比2005年降低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和出口退税的减少。

2国外进口商品的增加使得竞争加剧,我国国内企业面临挑战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售价将有所下降,国内消费者可以用同样的货币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落后于国际相近水平的企业,甚至可能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3增加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被严重削弱,这直接导致了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当其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转向后,就使得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并且我国目前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靠出口和外贸型企业提供。人民币的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于是新增就业岗位机会减少,使国内的就业压力增加。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建议

1.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我国长期连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主要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出口商品价格低,进口商品价格高,从而导致与贸易伙伴间频繁发生贸易摩擦。并且我国不能一直依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因为这将导致我国“贫困化”增长。所以为了推进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不仅要通过对外贸易企业的机制、结构、工具的创新和整改,还应该从现行汇率制度下手,增加汇率弹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2.实现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全面升级

目前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了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升级。我们要转变经营战略,大力开发研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以此来满足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进行产品概念创新、功能创新、形态创新等,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以积极地姿态应对人民币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全面升级,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86-94.

[2]曲敏睿.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今日财富,2009,(5):17.

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7篇

关键词:汇率变动,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为本币贬值和本币升值两种形式, 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表现为几方面:

(一) 本币的贬值

当本币贬值的时候, 商品的外币价格就会下降, 这时候随着商品需求的上升, 进口就会因为商品价格提高而受到抑制, 贸易的收支情况也就会得以改善;商品的出口价格就会降低, 这时候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得以提高, 出口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出口贸易的部门流入更多的劳动力等资源, 贬值的货币也会改善贸易收支, 在外汇储备被扩大规模之后, 外汇在市场上就会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使得汇率保持稳定的状态, 此时央行将会通过发放基础货币于外汇市场的方式进行外汇购买, 在基础货币投放至一定水平的时候, 物价水平将被带动上升。另外货币的贬值使得商品的进口价格提高, 则出口国家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会对进口原料提出更高要求, 从而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攀升, 其价格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升。最后是本币贬值促使出口商品销售的提高, 为出口国的国民收入增加提供基本条件。

(二) 本币的升值

本币的升值对进出口影响表现为使用本国原材料的出口商品生产价格的幅度上涨, 出口量则会锐减。这是因为本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 也就是说,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与否以及上涨的幅度, 受到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和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的共同影响, 当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 出口就会增加, 如果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等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 出口则不受影响, 如果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 商品的出口量则会减少。反之, 本币的升值会使得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 进口国家的商品进口量将得以增加。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汇率变动时的建议措施

(一) 政府方面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进行贸易策略改变, 减少贸易顺差的发生:采取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方式限制低附加值高污染商品的出口;增加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提高的商品的出口退税, 鼓励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行劳动力成本的合理评估, 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引导企业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产品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 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其次是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通过出口快速增长表现出来, 当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增加的主要动力, 我国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就会不断上升, 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风险。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调节消费税, 引导消费重心转向内需, 扩大产品进口, 缩小贸易顺差。另外通过对贸易方式的进一步丰富, 减少加工贸易, 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总额占有比例。

最后是进行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占有比例, 我国政府要减少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进行其所得税的内外同一, 对于在国内投资的外资企业, 应该对其进行外资引流, 流入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 提高外资质量;对于中小型出口的企业, 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鼓励其出口, 降低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当国内的企业出口量得以提高, 贸易顺差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 外贸企业方面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提高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档次, 增强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太低, 在进口国的市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在人民币升值之后, 产品的需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再加上出口企业的互相压价, 使得产品的出口利润空间下降。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 通过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引入, 将其投入到商品的生产流程当中,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档次, 降低生产升本, 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是企业通过企业品牌的创建, 改变以往商品技术含量低和可代替商品多的局面。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之后, 企业更加有必要在激烈的出口竞争中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 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

最后是提高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外贸企业的贸易结算风险随着汇率变动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拓宽进出口贸易的地域分布, 分散对外贸易风险;通过外汇交易的方法降低贸易结算的外汇风险;外贸企业还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注, 尤其是出口对象国家的货币情况, 在贸易谈判的时候以人民币汇率为标杆, 选择汇率比较稳定货币进行结算, 降低汇兑风险。

(三) 其他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生成制度的市场化, 放松外汇交易主体准入市场的条件, 加大外汇市场监管力度, 稳定外汇市场;其次是缩小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范围, 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最后是建立国际货币合作的制度, 譬如亚洲货币基金, 一旦任何合作的一方出现问题, 合作主体就会及时提供援助, 在大方向上有利于避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汇率变动表现为货币升值和贬值两个方面, 对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平衡以及国内经济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角度利用汇率变动的影响, 改善进出口贸易的收支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岩.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金研究, 2011年11期:5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8篇

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 这与经济危机不无关系, 但是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合理, 需要自我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

大规模刺激计划已不适合2010年的中国经济

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但是政策的内涵与2009年相比有所不同, 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危机爆发时, 为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国务院常务会议果断决策, 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会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施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这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政策效应日渐显现。中国经济有效地遏制了增速下滑的局面, 成为全球率先企稳回暖的主要经济体。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7.7%, 全年经济“保八”。

进入后经济危机时期的我国经济在制定“退出”策略时, 正陷入“保复苏”与“防通胀”的两难抉择:政策一旦退出, 经济复苏“嫩芽”可能就此夭折, 甚至导致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继续延续, 除非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否则政策效果会逐步减弱, 而且负面效果会逐步积累, 通胀问题将难以避免。但由于我们处于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 宏观经济政策将不会宣布刺激政策的退出。同时, 2010年的中国经济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刺激计划, 而是要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我国经济要健康稳定和良性的发展, 就必须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 调整经济结构。比如, 我们大量的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向了基础设施和大国企, 而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对民资的“挤出效应”, 要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中国而言, 通胀问题必须引起关注。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 目前已经连续几个月呈上升的态势, 如果我们再遭遇大雪灾、大旱灾或大水灾等大自然灾害, 那就有可能使中国的通胀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因此, 2010年的宏观政策就必须加强灵活性。

所以, “保增长”不再是明年的重要任务, 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使我国的政策目标从“保增长”向“调结构、促民生”转变。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弊端显现

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使我国严重依赖投资和进出口来发展经济,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萎缩, 出口的大幅下降在内需无法弥补的情况下导致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这种滑坡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下处处受制于人,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显示, 2009年前三季度, 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调查, 包括17起反倾销和9起反补贴调查, 涉及金额总计102亿美元。美国发起16起, 印度一共23起, 比美国还多。而仅仅依靠投资发展经济又不具备可持续性, 因此, 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由生产主导型的增长方式, 逐步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 由投资和外需拉动为主向内源驱动转变。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分析

我国经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从三方面来看, 主要有:第一, 从需求结构看, 长时间依赖出口和投资, 民间消费依然需求不足;第二, 从产业结构看, 主要依赖第二产业, 产业结构依然落后, 与国际经济调整趋势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各地的投资来看, 不仅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仍存在盲目扩张的想象, 在新兴产业也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第三, 从要素结构看, 长期依赖物质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从需求结构看, 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

我国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的增长方式。消费将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扩大内需。同时, 我们也意识到要培育我国的消费内需市场任务是艰巨的。

1.要增加收入, 特别是中低群体的收入, 只有收入提高了才可能增加消费。就业是收入的来源, 因此要尽可能地多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缩小贫富差距, 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 培育消费热点, 改善消费环境, 多策并举促进消费扩大。

2.要解决大家有了钱敢花钱的问题, 我国的银行储蓄一直是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 这说明了老百姓有钱不敢花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因为消费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取决于潜在消费者对他们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 如果社会保障不健全, 他们就会感觉未来支出压力很大, 就不敢消费。他们可能考虑到将来的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等。所以除了要完善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调整方向就是房地产。

我国的房地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占投资比重很大, 对GDP的增长也贡献颇多, 在总体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房价的持续飙升, 使房地产需求从消费需求演化为投资需求, 进而蜕变成投机需求, 使房地产的本性逐渐丧失, 扭曲了经济结构, 成为经济社会的一大隐患。同时房地产业又是我们民生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居者有其屋”一直是老百姓的愿望, 但是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存在着很大的资产泡沫, 房价远远大于老百姓的支出能力, 所以老百姓很大一部分储蓄是用来购买住房, 不敢有太多额外的消费。高房价“绑架”了居民消费已是即成事实。因此在现行环境下, 要想刺激居民消费欲望,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就必须降低房价。

从产业结构看,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 过去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现在,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下, 我国的产业结构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转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支撑,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发展第三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

1.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的第三产业,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长时间薄弱, 比重很低。但同时又是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 而我国又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所以发展服务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我们在发展第三产业时要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转变现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资源、依赖工业增长支撑的局面。

2.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解决产能过剩最重要的就是要采取经济的手段、环境保护的手段、法律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来淘汰落后的产能, 限制过剩产能的发展。特别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如果在可能的条件下,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使一些过剩的产能在新的领域发挥新的作用。

3.在政府投资单边拉大车的局面难以为继的情况下, 政府要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着力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投资少、机制活、就业广、创新成果多的生产部门。政府可以在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 降低门槛;提供财税和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以中小企业大力地支持。

从要素结构看, 提高劳动力素质, 鼓励技术进步、自主创新

要把经济增长从过去长时间的主要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调整到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上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并为各产业的创新服务。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保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1%, 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就达到了17%。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保增长上有重大贡献, 而且在促进消费和推动产业创新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就消费而言, 可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种。后两种消费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 创意产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 经济危机引发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还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开拓市场, 加强品牌建设, 从而促进了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咨询策划等行业的发展。

总结

进出口影响 第9篇

一、汇率波动风险的形成机理

汇率波动风险是风险的一种类型,对于汇率波动风险的形成机理,需要从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的内涵开始分析。

(一)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的内涵

1.风险的内涵。

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变动程度的期望值和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就越小[2]。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是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是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表现以及非预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现代企业风险,除了自然风险以外,主要集中在影响企业到达目标时的不确定性,而目标的不确定性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丧失机会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中不完全的信息是风险产生的基础,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富兰克·H·奈特在《风险、确定性和利润》[3]中指出:不确定性是市场主体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那些难以观察分析和预见的各种因素,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的机会,但人们对于风险,更多关注其给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可以说,风险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统一体,客观性是指风险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环境本身客观具有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这种可能的环境状态对任何人都同样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主观性是指不同的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度,因此,具有主观特征,这同个体的知识、经验、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相关,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客观风险的感知度不同,那么识别、控制、处理风险的技巧也就各有差异,最终引发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的金融领域的破坏和损失的可能性。由可交易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是由相关市场因素变动引起的。金融风险具有潜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潜伏性即金融风险的发生往往有一个过程,在没有爆发以前往往已潜伏在某些管理的薄弱环节;传染性,因为金融机构之间紧密的清算和合作关系,金融风险会迅速扩散、传染, 甚至连一些金融体系健全的国家或金融机构也难以幸免[4]。

2.汇率波动风险的内涵。

汇率波动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它是金融风险中的一种,是指由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外汇暴露价值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外汇暴露(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指的是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不仅仅指的是公司所持有的外汇头寸,即使一个公司外汇收支总是保持平衡,但由于汇率的波动影响到产品需求,使市场销售发生变化,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也可归于外汇暴露风险。所以也可以说,汇率波动风险是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以及未来的经营成果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汇率波动风险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结果使企业要么获得收益(Gain),要么遭受损失(Loss)。只是遭受损失的这种状况会受到企业更多的关注,有些企业受到的影响是直接的,即企业经营中直接涉及到外汇或境外市场;而有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是间接的,即企业经营中不涉及外汇,但由于经济结构、国内外市场的联动变化引起企业经营中的市场份额、成本费用等等变化,使那些不使用外汇的部门和个人也承担汇率波动风险。

本文仅仅讨论的进出口企业都是直接受汇率波动风险的,间接承受汇率风险的情况暂不考虑。

(二)汇率波动风险的形成机理

1.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也称为结算风险,是由于交易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而引起的风险。在企业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从交易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得到清偿、资金结算这段期间内,由于汇率变动而使企业资产或负债变化的的可能性。企业更多地关注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可能性,它会使企业遭受损失。一般来说,交易日到结算日的时间越长,汇率波动幅度越大,交易风险就越大,这是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汇率波动风险。

企业的外汇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前就已产生,只是在汇率变动后进行实际收付或者资金的交割[5],交易风险包括四种情况:一是进出口业务中应收应付在延期支付的条件下,从账务产生到账务清偿这段时间汇率波动使企业承受的汇兑损益;二是国际性的借贷活动产生的债权债务,从债务债权形成到清偿这段时间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三是企业参与外汇买卖从交易确认到资金交割这段时间汇率发生变化造成的影响[6]; 四是其他将来可取得外币的资产及应付外币的负债, 凡是涉及外币计算或收付的其它商业活动或投资行为都会产生交易风险,比如外币股息、利息、租金、专利费等收支。

2.会计风险(Accounting Exposure)。又称为换算风险、转换风险或者折算风险,实质上它是一种评价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合并和进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如何将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以本国货币进行评价,因为所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上的盈亏。如果处理会计报表时使用的外汇汇率比较高,当初记账时的汇率比较低,即外汇升值,那么会产生账面收益,如果相反则产生账面亏损,它是评价上的损益而不是交割的实际损益。但是它会影响到企业向社会公开营业报表的盈亏状况,它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最后经营成果,而且影响到人们对企业的评价,还影响到企业的税金和利润分成,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会影响到企业股价[7]。

会计风险的特点是发生折算风险时,原来用外币计量的项目(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发生额必须按本国货币重新记账,也必须按母公司所在国政府或公司自己确立的规定进行合并到本国货币账户内,这个过程中汇率的不同、或会计准则的不同都会使企业账面价值发生变化,而企业实际收益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但是却会给评级和投资者的信心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所以会计风险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外汇风险。

3.经营风险(Operation Exposure),又称经济风险,是指汇率的非预期变化,给企业、银行和其他外汇经营机构带来的未来现金流或经营收益上的不确定性,主要使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本币收益和现金流减少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潜在的汇率波动风险。

以本币衡量的未来现金流、收益变化的幅度主要取决于非预期汇率变化对该公司进出口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与营运成本可能产生影响的程度。经营风险强调的是指由于突然的汇率被动(非预料),涉及到企业应对汇率意外变动的能力,所以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它取决于企业对于未来汇率走势及波动的预测、采取的防范措施、分析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因决策者能力、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异。汇率波动的经营风险不包括意料之中的汇率变动,因为如果已经预测到了,企业决策层在评价未来企业利润、现金流量时已把预期汇率波动的影响考虑在内了,因而经营风险主要是非预期的汇率变化造成的企业经营影响。

对于我国进出口企业来说,经营风险比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更大,因为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而经营风险的影响是长期的,它不仅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效果和收益,而且影响企业在国内的经济行为和效益,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国进出口企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应对汇率波动造成的经营风险。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机理

分析看出,汇率波动风险是一个过程和原因,是否真的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则是一个结果,一般可造成汇兑损益的变化或市场经营的变化,以下对其机理进行分析。

(一)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汇兑损益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汇兑损益影响是唯一的作用因素, 换句话说汇兑损益的产生及变化就是因为汇率的波动, 所以说,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显性影响就是汇兑损益的变化, 这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市场经营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进出口企业国外市场经营的变化除了受人民币汇率影响外,还受国内外贸易政策、出口退税、进出口配额、反倾销壁垒、国内外经济增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是指外币货币性项目,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异,比如如果人民币即期汇率比初始汇率升值,意味着外币贬值,那么以外币表示的企业资产会减少、负债会增加,引起以人民币计账的账务差额就是汇兑损失,人民币贬值的情况正好相反。一般来说,外币货币性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比重越大,所受影响就越深, 影响的具体方向取决于项目的资产负债性质和外币种类。

汇兑损益产生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和实际成本原理。汇兑损益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交易记账日和结算交割日的汇率不一致(即交易风险)和报表的上一记账日和本期记账日所使用的折算汇率不一致(即会计风险)而产生的。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它是以经济的权益和责任的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标准。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只要经济业务发生,就相应地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或经济权益,是应收的或应付的,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要进行计算和处理,列入本期收益或费用[8]。权责发生制要求按照交易发生时的价值记账,比如某出口企业在达成交易发货后,记应收账款73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按当日汇率1美元=7.3元折算),但半年后收回账款后美元贬值1美元=7.0元人民币,企业只能记700万元人民币,那么实际入账700万元和应收账款730万元之间的差额30万元,就是汇率损失。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9]。这就是说一般不修改商品的账面价值,比如进出口企业在收到进口货物时,尽管货款还没有支付,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应付账款827万元(100万美元),同时按照购买商品的性质记存货827万元或者固定资产827万元,一年后人民币升值至1美元=7.8元人民币,企业需要780万元即可支付原来的外币货款,但按照实际成本价原理不修改商品的账面价值,企业只能贷记银行存款780万元和汇兑损益47万元,才能冲销827万元的应付账款。由于权责发生制和实际成本原则的共同作用,在汇率波动时而产生了一笔汇兑损益。

(二)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企业的市场经营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市场经营影响属于长期风险,特别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销售利润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涉及到企业销售额、价格、成本等诸多方面的改变。根据国际收支理论,一个国家本币升值在长期内会使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涨,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失去价格优势,会导致本国产品出口的下降;同样本币贬值会使本国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扩大出口。上述情况在长期是成立的,但是在短时期却未必成立,可能会出现J曲线效应,就是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后短期贸易收支的情况往往正好与长期趋势相反。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10],这一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

根据各国不同情况, 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企业市场经营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一般来说产品本身是否深受境外市场最终消费者和经营者欢迎或者说用户的忠诚度是一个关键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对某种品牌消费的惯性,使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习惯不愿马上改变;也有的消费者对市场价格反应不敏感,反应时间滞后;同时经营者前期已经签订好的合同也难以随时取消,经营者也愿意以各种促销手段把已经进口的产品销售出去,反而引发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留恋和喜爱。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对相对汇率变化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消费和经营行为,特别是消费者,一旦使用后对某种品牌的产品有了依赖以后,不会轻易改变,所以说如果企业出口的产品深受最终消费者和经营者喜欢,因汇率波动而受到的销售影响就比较小。即使考虑改变消费习惯,除了要考虑贬值因素外,还把变得较贵的外国商品和较便宜的国内同种商品在质量可靠性、实用性和信誉等方面进行比较后,根据个人喜好,才逐步转向购买国内商品,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因人而异,所以时滞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忠诚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某些品牌的喜爱不会因为价格而有所改变,所以我国进出口企业经营的产品是否赢得最终客户的青睐是应对汇率波动的关键。

2.进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态度及利润空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人民币升值后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实力会减弱,但是国外的进口商不会轻易取消已经签订的合同,同时我国出口商也会在适当让利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已经投入生产的订单,虽然会降低利润,但也比停产或完全改产更有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或者虽然企业由于受本币汇率波动影响利润受到了影响甚至亏损,但企业认为这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和科技含量改变企业受到的汇率波动影响;另外,对于国外的特别依赖进口的行业,可能会顺势通过调高自身价格,获得超额利润,在还找不到相同或相似替代品的情况下,进口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11],所以说汇率波动在短期内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与企业对汇率反应的态度和利润空间有很大关系。

3.出口企业能否准确预测汇率波动趋势及幅度对销售影响也起很大作用,如果企业准确地预测了汇率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企业遭受的影响可以减轻,否则企业将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一般来说,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经营影响比较大的是非预测到的汇率波动影响。

4.出口产品在生产链中所处地位及政府的支持程度也对企业的销售利润受汇率影响的程度发挥了一定作用,一般来说,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生产链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产品及企业,不会轻易放弃通过耗费时间和成本建立的市场,而且这种企业往往可以得到国家政策和各类税费上的优惠,以及科技开发支持,形成隐性补贴,这样厂商由于可以压低上游成本,降低价格,在某种程度短期内可以抵消部分消极影响,而一段时期后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产品的研制成功,使企业从长期摆脱汇率波动的市场经营影响。

三、汇率风险与汇率波动影响的相互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和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但不是同一个概念,汇率波动风险是一种过程和状态,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是汇率波动风险的具体表现和结果,三种类型的汇率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出口企业会产生大量的汇兑损益,它是由实现了的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将来的市场份额、现金流量、经营利润和企业资本价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主要是由经营风险产生的,以及未实现的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未实现的交易风险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会计风险在给企业带来汇兑损益的同时,会对企业外部评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企业资本价值。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和社会形象,最终体现在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减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浅谈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10篇

1 金融危机及其起因

金融危机又称次贷危机。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贷款率不断提升, 导致贷款机构对贷款人要求降低。尤其是次贷机构, 更是放宽了要求, 以致很多还款信用很低的人进行贷款, 贷款数额逐渐增大。随着美国连续17次加息, 利息率由1%提升到5.25%。贷款人也提高了相应的贷款金额, 还款人还款压力变大, 同时由于房价的进一步压制, 致使这些贷款人出现了违约的现象。由于违约数量不断增加, 大量贷款不能回笼, 因此次贷机构出现了金融危机。而由于市场经济是相互连接的, 所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2 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波及面广、速度快,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蔓延到整个世界, 对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有美国、欧盟、日本等。由于金融危机影响, 次贷机构的资金不能回笼, 导致大量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 进而引起次贷基金的急剧下跌, 很多持有基金的公司及个人蒙受了严重的损失, 很多公司更因此而倒闭, 很多人失业, 个人开销降低。而此时次贷机构又提高了对贷款的要求, 减少了贷款的数量, 导致资金忽然紧张, 市场流通缓慢。

3 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市场的大萧条, 各国经济情况都不是很好, 国家为了稳定经济, 就必须要稳定本国人民的需求,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各个国家都采取了本国保护制度, 尽可能地保护本国的公司, 拉动本国生产需要, 减少进口的产品。

3.1 金融危机中货币价值的增减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的货币汇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减, 从而导致进出口价钱及数量的变化。同样的价钱在汇率调整前后有很大的变化。例如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 原先100美元可以购买人民币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张衍骏吴伟萍

800元左右的中国服装, 人民币升值后, 100美元仅能买人民币700元左右的产品。美国的购买成本提高了, 进口货物不再便宜了, 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在本国直接进货或自己生产, 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国内很多公司接不到订单, 产品不能外销, 导致低价出售或是赔本出售, 更有甚者公司倒闭。相反, 美国本土的产品就被更多地关注, 贸易额增加, 缓解了资金流通慢的状况。很多国家都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稳定本国的经济。

3.2 各国提高进口关税保护本国市场

各国为了进一步控制稳定本国的经济, 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进口税能够提高其他国家的出口成本, 从而减少对本国的出口, 征收关税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它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 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因为商品价格提高, 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降低。其次, 关税可以增加进口国政府的税收收入, 但这些收入完全由本国消费者负担。再次, 关税保护了进口国国内与进口商品竞争的部门。关税所带来的高价格, 必然会使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进口商品转而选择国内同类商品。这样可以拉动内需,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将促进本国同类商品的销售。最后, 提高关税会引起进口国内的再分配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 从理论上分析, 提高关税必然使消费者的收入转移至生产者, 提高关税后, 虽然生产者与政府的收入都有所增加, 但消费者的收入反而减少, 而且消费者的损失要比本国生产者与政府所获得的收入还要多, 这部分损失是本国政府, 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无法获得的。所以有很多小企业因为成本提高而价钱不变停止对外出口, 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各国也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 来鼓励进出口的持续进行。

3.3 外国资本流动渠道

在没有银行拥挤提款时, 有耐心的外国投资者会在项目到期后提取存款, 且存款将会由下一代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投资的流入而抵消。但是, 银行拥挤提款会使他们较早收回资金并减少未来的新外国资本流入。所以, 金融危机在危机期间能刺激出口, 但是在危机后会减少出口。

3.4 本国资金的流动减慢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 市场进入萧条阶段, 很多公司倒闭, 员工下岗, 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感, 人们不再肆意挥霍, 而是寻求更稳妥的方式, 把钱存在银行, 提取利息。银行业紧缩银根, 会导致市场资金流通更加紧张, 市场更加萧条, 造成供大于求的市场经济。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3.5 投资需求渠道

一方面, 随着总投资的降低, 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所以, 通过这种渠道, 金融危机对进口有长期的滞后负影响, 短期内这种负影响不会显现。另一方面, 由于外国投资的降低, 国家必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世界经济, 世界进入了市场大萧条阶段, 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应属美国、欧洲及日本。本次金融危机引起了货币汇率的改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导致进出口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起因、对各国的影响程度、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进出口贸易,货币汇率

参考文献

[1]王信, 熊庆丽.金融危机后贸易融资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 2009.

[2]卫兴华, 孙咏梅.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根源及应对思考[J].经济学动态, 2009, (5) .

[3]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金融危机成因解析[J].现代财经, 2008, (8) .

[4]黎文龙.国际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商业时代2008, (10) .

进出口影响 第11篇

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6; F7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31-02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主要依据在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等。2003年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经济保持年增8.2%的强劲势头。一般来说,若一国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则会支持本国的货币稳定升值。我国近10年来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国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长期内影响着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1.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根据国际经济学理论,当一国的经济增长持续高于他国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时,该国的货币就会相对于他国货币升值,以维持两国贸易之间的平衡。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汇率政策并未进行相应调整,这些都压制着人民币的升值,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自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楼市异常红火,物价普遍上涨,出现需求过度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与流动性过剩有直接联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由于外汇储备过多,而这又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直接联系,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汇率问题才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

2.国际社会的外在要求

我国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双顺差”的持续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汇储备居高不下,都加大了中国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使其关系愈发紧张,这些也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与美、日、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这些经济体基于国内经济和政治需要持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对我国施加各种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

(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口利润的增加,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这些都将促使企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弱其消极影响。

1.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應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

我国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非常不利。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

参考文献

[1]马慧敏.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2]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李坤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静.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5)

[4]管莉莉.杜佳.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J].特区经济,2010,(5).

作者简介:

进出口影响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壁垒,进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也叫做环境壁垒, 其英文G r ee n B a r r i er s, 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指的是, 在国际贸易的领域, 商品的进口国家为了对外国的产品或者是相关的服务进行制裁或限制, 借口以保护其国内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动物植物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名义, 利用其在经济或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制定十分严格、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等各种措施, 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 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入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

(一)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名义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借口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为由, 对贸易进行实施的限制措施的一种手段。由于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与环境的要求逐步的提高, 使得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了人们对可能使其健康或是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的高度敏感的心理, 使得贸易壁垒具有了相对的名义合理性。

2. 保护形式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国内或是国际的相关法律作为其依据或基础的, 在法律的角度看, 是具有合法性的。

3. 隐蔽的保护方式

绿色壁垒的保护方式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 首先没有十分明显的歧视性或不合理性, 不易引起贸易的摩擦;其次,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制定各种检验的标准, 十分严格, 使得出口不容易适应和应对, 所以, 其更具有隐蔽性。

4. 有广泛的保护内容

绿色壁垒的保护内容不仅涉及到与人类的健康、生存环境的保护有关的商品, 还对许多的工业制品有硬性的要求。

5. 不公正性和歧视性

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则经常成为在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下的牺牲品, 其实施绿色壁垒只为了保护自己, 而不考虑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 是单方面的, 所以其既不公正也不公平。

(二)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 环境附加税

发达国家最早采用的一种绿色壁垒的形式是就是环境附加税, 通过对环境有污染或是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一定的税, 来限制或是禁止对该类产品的进口。

2. 产品的加工标准制度

一般来说, 发达国家拥有比较高的科技水平, 其制定的标准一般都是根据本国的生产或是技术水平来进行的, 甚至要高出其水平, 这样就使得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力量不能够达到其指定的标准, 将使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品不能够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3. 绿色包装制度

所谓的绿色包装制度主要是指在进行国际的进出口贸易时, 要采用能源节约的、废弃物少, 且能够再回收, 易于分解的、保护环境的包装。该类法规一般有发达国家根据其国内标准制定, 这样就使得出口商的出口成本大大增加, 减少了其出口量。

4. 绿色补贴制度

各国政府为了保护其国内环境和资源, 采取相应的干预政策, 将资源与环境的成本内化。为此, 发达国家将其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 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环境成本, 但这种方式却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对我国的贸易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 也有积极的一面。

(一)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我国的在绿色产业方面刚刚起步, 仍处于起始阶段,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吸取国外比较先进的绿色技术, 使我们的少走弯路和错路, 使我们能够更快更好的走上“绿色道路”。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的开发有利于环境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减少对环境危害严重的产品, 从而降低出口产品的能耗, 增加其附加值, 进而促进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和外贸产业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 从而能够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2. 促进我国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 从而为绿色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绿色壁垒使得国际贸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 获得利润率也在不断地减小。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提高我们国家对外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是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就会对我国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 从而达到生产绿色产品的标准, 这对于我国的绿色产品的生产积极地促进作用, 从而能够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

3. 可以使我国充分的利用国际上的资源与先进技术, 从而迅速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绿色壁垒的影响下, 国际社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绿色资源的形成。第一, 可以充分的利用国外的资金, 缓解国内生产资金不足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向亚洲银行、国际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寻求支持, 获得对绿色产品的优惠贷款等方式, 从而达到发展绿色产业的目的。第二, 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的引进, 是我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不断地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相互交流, 培养我们自己的绿色技术人员, 从而促使我国的绿色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作用

由于我国的绿色产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环境的保护标准相对较低, 技术不先进, 使得我国成为绿色壁垒最主要的受害国之一,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影响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目前的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少数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由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相对较高, 通过借助保护环境的名义, 设立了非常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这些标准通过用立法的手段, 使其具有了强制性。在这方面, 发达国家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他们之间对环境标准相互认可, 从而对我国的产品进入形成了大的障碍。此外, 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强, 技术先进, 并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进行设置, 从而使得这种环境的保护政策越来越严重。由于近些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制度对我产品的限制, 使得我国越来越大的对外出口产品被国际市场排斥在外, 出口愈加艰难。

2. 减缓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十分迅速,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然而在近几年, 由于缺乏绿色观念及环保意识, 并受绿色壁垒的阻碍, 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停滞不前。此外, 由于我们缺少技术上的支持, 对外出口是以大量的消耗资源, 以牺牲环境的质量为代价换取来的。目前, 我国的对外出口产品虽然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 但却并未将未来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的成本计算入内, 虽然在目前获得了短期的利用, 但在长远来看, 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分惨重的。

3. 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竞争力

绿色壁垒是在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储藏以及销售的过程中, 运用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 从而做到形成一个无污染、对环境有好的管理体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对外出口商为达到进口国家对进口产品制定的标准, 将不得不增加在相关方面的投资, 来达到其制定的标准水平, 同时在进行相关的检验及认证时也要做许多的调整, 这样就会使得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大, 竞争力大大下降, 最终导致经济效益的下滑。此外, 由于我国的环保产业欠发达, 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 要获得发达国家的相应技术达到其进口标准, 获得绿色认证, 会将会使得生产成本的大大增加, 竞争力下降。

4. 影响对外贸易的关系

在近几年, 发达国家经常利用保护环境的借口, 单方面对进口商品采取保护措施, 限制产品的进口。由于在发达国家之间, 其环境的标准水平相差不大, 但是发展中国家与之相比, 差距确实显而易见的。在此技术上, 部分发达国家之间就彼此相互进行协调, 制定统一的绿色壁垒, 来限制甚至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的进入。我国不仅是一个贸易上的大国, 同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的形势下, 将会不可避免的与发达国家之间因某些绿色贸易壁垒而产生摩擦, 从而将会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 作为进口大国, 绿色壁垒将对我国进口贸易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 不仅进行贸易壁垒的设置, 还不断地将其污染严重的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这种问题。最近几年, 有大量的境外危险地废弃物进入我国, 这些废弃物大都来自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严重的危害了我国的环境, 并危及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些将污染严重的产业向我国进行转移的行为, 将会加快我国的环境的恶化, 进而损害我国的国家利益。然而, 究其根本原因, 造成这样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绿色壁垒的认识不清, 环境标准相对较低, 不能够及时的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针对绿色壁垒应该采取的措施

目前, 绿色壁垒已经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样恶劣贸易环境,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加强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建设

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现如今, 绿色贸易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 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置身其外。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冲破这个壁垒, 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近几年, 我国的农副产品经常因为含有的有害物质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入境的事件时有发生, 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而拒绝贸易, 我们要及时的转变观念, 跟上时代的步伐, 重新审视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制定相关的政策, 来推动我国企业的绿色产品的开发, 从而加快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升级。

2. 获得国际认证、世界通行

ISO14000标准统一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贸易的壁垒。然而,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商品中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的仍然是比较少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环保生产、安全生产, 尽快的通过ISO14000的认证, 借鉴国外在该方面的先进经验, 积极地参与国际间的合作, 积极地向国际靠拢, 从而获取在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好的走向世界。

3. 向海外投资, 进行技术的转移

通过向海外进行投资获得在东道国的建厂或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 从而促进产业的升级。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容易的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反过来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与东道国企业一样, 获得其相同的自由流通的便利, 减少或者避免环境壁垒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4. 熟知国际规则、及时了解绿色动态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 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国际的环保法规及绿色壁垒的动态, 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坐出相应的对策。目前, 我国大多数对外贸易公司的信息建设仍然比较的落后, 不能够及时了解绿色壁垒的动态, 以至于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一些突发性的绿色壁垒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准确, 面对这样的情况, 对外贸易公司应当通过建立贸易壁垒的信息收集机构, 针对最新的技术壁垒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能够打破壁垒, 扩大商品的出口。

5、抓住机遇、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壁垒的出现也给了我国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机遇。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应该针对绿色壁垒, 采取有效地措施, 加强对营销观念、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转变, 使得绿色销售成为我国企业的主流, 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使我国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二) 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1、调整贸易结构,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我国要紧密关注发达国家的绿色消费的趋势, 并进行研究, 支持和鼓励我国企业进行清洁环保生产, 促进无污染产业的发展, 为各类企业的环保生产做正确的引导, 从而使我国企业生产出优质的环保产品, 进而促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结构。

2、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

通过制定健全法律、法规, 来限制企业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 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 (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进行监督, 并促使相关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 进行清洁生产, 从而在本质上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现如今, 我国已经有多部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一些其他的法规也正在制定的过程中, 这将对严格我国环保生产、加强对外贸易的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

3、成立相关的贸易协会, 增强企业的谈判能力

针对各个不同行业的情况以及国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现状, 成了相关的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 对发达国家的设置的绿色壁垒进行研究与分析, 对侵犯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绿色壁垒的设置, 以国家的形式与东道国进行磋商与谈判, 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利益, 为我国的贸易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接触后顾之忧。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的环保意识将会进一步加强, 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也会不断地增强。这就决定了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我们对外贸易企业与国家政府一道共同的努力, 从而能够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永昌:环境规制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3]、贾随园.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

[4]、谷波, 林妍.浅析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2.

[5]、余鹏.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6, 7.

[6]、李玉梅.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经济与管理.2009, (06) .

[7]、朱京安, 杨越.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中国经济报刊, 2005.9.

[8]、李寿平.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9]、陶忠元.绿色壁垒的中性透析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9) .

上一篇:拌和楼改造下一篇:抗震鉴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