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范文

2024-05-07

药剂学教学范文(精选11篇)

药剂学教学 第1篇

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体现教学目标

药剂学是使学生掌握药物生产的重要课程, 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4门专业知识课之一。本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内容既包括国内外药剂学发展的传统剂型的经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成熟技术, 还包括兴起于当今世界的新制剂技术、新剂型、新知识和新理论的介绍。课程内容丰富, 但教学时数有限,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应坚持基础性、发展性知识为主, 一般性知识为辅的教学原则, 重视基本剂型、基本理论的讲授, 基本技能的培养, 同时合理的增加药剂学科前沿性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注重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有机结合, 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的基础性与先进性, 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掌握现代化药物制剂的研究能力和生产技术,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 在讲授基本剂型时, 以在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液体药剂和软膏剂等作为教学重点。在这些重点剂型的介绍中,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药剂学的发展现状, 着重讲授剂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质量要求、特征性辅料和制备工艺等知识;强调各种辅料的选用和制备工艺的设计对制剂质量的稳定性和疗效的影响;增加分散片等新型片剂的作用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及其注意事项;删减教材上比较陈旧的和现代制剂生产中较少用到的生产工艺。

2 注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药剂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是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来解决临床用药需要的实际问题, 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较多, 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的特点。初学者往往觉得系统性不强, 头绪太多, 记不住, 学习效率低, 从而大大影响其学习兴趣。针对药剂学课程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 理论教学注意联系实际。药剂学理论部分的学习, 主要靠老师的讲解, 相对的枯燥乏味。因此,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一方面注意引导, 药剂学中一些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的, 因此, 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剂的理论等, 有针对性的解决药剂学中的问题, 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讲述时要深入浅出, 由理性变感性, 药剂学基本理论是用来指导剂型的设计和制备的, 因此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注意和药物剂型相关知识进行衔接。例如在讲授表面活性剂理论时, 多列举一些表面活性剂在具体剂型如乳剂、混悬剂、半固体制剂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这样便于制剂基础知识和涉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使学生们更透彻地掌握各种剂型。

其次, 重点知识点的讲授注意分类比较与归纳总结。药剂学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 如各种剂型特性、各类辅料、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其设备等。很多同学都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死记硬背, 考试结束后, 知识点的遗忘率较高, 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将教材中分散的项目归类在一起, 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记忆。比如, 注射剂、输液和眼用制剂在质量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又各具特点, 采用表格比较分类的方法讲解, 学生加深了理解, 又能精简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药剂辅料是制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材中按照剂型进行编排, 而很多辅料又有多种用途, 学生普遍反映较难记忆, 在进行处方设计时无所适从。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强调任何一种辅料的应用都是根据其性质和结构来决定的, 将应用较为广泛的辅料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经丙基纤维素、低取代经丙基纤维素等联系起来, 分别从结构、性质和应用三方面的异同加以阐述, 这样学生不至于相互混淆, 理解加深记忆, 颇受学生欢迎。

再次, 剂型制备的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展示。药剂的制备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过程, 涉及很多物料、机械设备和单元操作, 是《药剂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工程学理论知识比较缺乏, 仅仅用文字、图表、图片等方式, 难以使学生对制备过程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难以使学生了解一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深涩难懂。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 信息容量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药剂具体制备教学中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在教学中配置了多媒体技术模拟生产过程和实验室制备过程, 大大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功能。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效地帮助学生的理解, 对后期的实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裨益。例如在片剂制备中涉及多种制粒、干燥和压片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这些设备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变得鲜活起来, 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其工艺过程, 直观的了解最新制备技术。同学们对各种片剂的制备工艺有了直观印象之后, 很快明白如何根据处方设计和药物性质选择相应的制备工艺, 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解各类制剂时, 尽量展示各类制剂及其包装,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介绍胶囊剂时, 展示各种胶囊剂, 让学生了解各种胶囊壳如何装填和锁口;介绍气雾剂时, 将空瓶剥离开, 使学生对其内部构造和相应部件的作用一目了然。实物展示不仅使课堂活跃起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而长久深刻的效果, 深受广大同学的普遍肯定和欢迎。

第四, 巧用质疑求异, 诱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信息量呈指数增加, 学生要胜任今后的工作, 知识必须不断更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难度较高而又有意义的问题, 同时推荐必要的参考书和有关方面的资料, 让学生结合所需解决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加深理解, 拓宽知识面。例如, 在讲解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时, 以维生素C水溶液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开始, 引导同学们运用学过的药物化学的知识, 从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入手, 并结合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 找出影响维生素C水溶液稳定性的因素是哪些;下一个问题就是在进行处方设计时如何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在处方中选用适合的pH调节剂、抗氧化剂和辅助抗氧化剂 (络合剂) 等增加药物稳定性的稳定剂;接着的一个问题是处方中稳定剂的用量, 根据注射剂中辅料的常用剂量, 同学们制定出每种稳定剂的用量, 完成了处方设计;最后一个问题是由于本品的稳定性还与温度有关,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何种灭菌工艺, 同学们根据各种灭菌法的特点和药物的性质制定出合理的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 至此, 一个完整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设计方案完成了。自己设计处方和制备工艺过程, 同学们记忆深刻, 并且能举一反三, 在后面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实验学习中, 同学们很快就能理解传统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直接粉末压片等各种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科研问题, 给予学生充分想像和探索的空间, 激发其创新意识。

3 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主要由下列几个层面构成:任教学科的知识;任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教育学知识。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教师, 其显著特征是:专业知识扎实精深、功底深厚,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艺精湛、深为学生爱戴等。

当今是药剂学研究发展迅速的时代, 药剂学教师应经常查阅文献, 广泛收集最新科研信息, 不断扩充和更新药剂学知识;另外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在科研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有效方案, 是在任何文献中难以全面获得的, 将其以适当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水平,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此基础上, 努力学习药剂学教学理论, 探索药剂学教学方法,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 大胆改革。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才能使药剂学教学不断完善, 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总之, 通过几年的药剂学教学实践的探索, 体会到药剂学的知识具有比较零散、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 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因此, 要搞好药剂学的理论课教学, 药剂学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 才能吃透教材, 才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扩展, 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 才能对难点的讲述深入浅出, 才能自信地走向讲台, 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从容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使学生对学好药剂学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丽萍, 陈建军, 钱清.药剂学课程教学实践[J].绍兴文理学报, 2006, 26 (12) :80-82.

[2]高申.现代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

《中药药剂学》“胶剂”的教学设计 第2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胶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55-01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授课前期的核心内容。教学设计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药药剂学》中传统剂型“胶剂”教学内容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阐述,为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1-3]。

1教学内容分析

11教学目标结合授课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掌握胶剂的原料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熟悉胶剂的含义与辅料的作用;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胶剂的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培养从事胶剂生产中相应岗位的工艺员及QA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中药胶剂的认识。③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严格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观念,建立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为生产有效、安全、稳定的中药制剂及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进一认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1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胶剂的含义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教学难点:在制备工艺中所涉及的“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等传统生产术语的解释。

2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学生的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药的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为工艺流程的讲解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中药的鉴别、功效、临床应用能够掌握,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但是中药胶剂的特点、制备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胶剂的原料、制备可能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阿胶生产的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

3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章内容以课堂讲授与提问式、讨论式、实例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为主、PPT为辅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阿胶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究,互相提升教与学的能力。如采用以“临床常用的中药三宝人参、鹿茸,还有一个是什么(阿胶)”设疑导入课程。以“阿胶属于什么类型的剂型?”“具有什么样的临床功效?”“药厂生产怎样制备?”等问题进行引导,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过程中采用总结、举例、提问、练习、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教学中。

4学习资源

41教材《中药药剂学》教材选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为中药学专业学习的主要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胶剂为该书第十二章。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国药典》20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42多媒体课件自制“胶剂”课件,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源课件(阿胶生产技术)。

43网络学习资源以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5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

板书设计以黑板(白板)为载体,分为重点书写区域与编写区域,二者应分开,授课中重点区域尽量不要擦掉便于学生记笔记及上课结束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的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组合,将原本枯燥、缺乏吸引力的讲授变成了生动有趣、动静分明、图文并茂的讲授。因此要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注意与板书的配合要恰当。如载入中药阿胶、鹿角胶图片、胶剂原料图片、工艺流程图、对工艺中各操作单元配图片等。视频播放以阿胶生产为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6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堂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本章讲解的剂型。如给出中药阿胶的照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是哪种中药及其功效等,然后抛出问题,它属于哪种剂型,采用何种原料、如何制备,导入本节课。如讲到胶剂的制法时,结合生活中皮冻的制备及煎法的分类,进行提问,引入胶剂煎取胶汁的制备工艺。讲到辅料选择时,用明矾沉淀胶液中杂质的原理,从目前来看是否可取,进行提问,与学生互动。课后互动:通过布置作业,包括简述胶剂的特点和分类、说出阿胶的原料、简述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胶剂中加入黄酒、植物油的作用。并在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板,如胶剂服用采用什么方法?目前为便于服用,用中药胶剂开发的剂型有哪些?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次授课结束后要对本堂课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通过再认识、再思考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内容,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本章教学反思与改进主要有:在板书与PPT的协调配合方面应进一步熟练;授课中应注意学生听课状态(困惑、走神、说话、开小差等),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问、控制语速、互动等);胶剂剂型无相应的实验课教学,因此对“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的解释,应结合图片,使教学难点通俗易懂;另外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应与药厂实际的生产工艺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杨静,吴一敏.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气相色谱定量分析"说课.高等教育研究[J],2012,(8):145148.

[2]李赛美.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案例版《伤寒论》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43244.

[3]杨晶凡,代丽萍,王利丽,等.《中药鉴定学》“说课”实例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7273.

药剂学教学实践探讨 第3篇

药剂学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1结合职业和时代要求,改革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建立以传统经典的理论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紧扣职业标准,做到以教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编制课程教学整体解决方案,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建立核心模块、综合模块、提高模块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分层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吸收现代成果,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2.1改革理论教学的LBL模式,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案例教学

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盲目变为有目的地主动探索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搜集和整理。课堂上教师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思想相互碰撞。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在表面活性性质、特点与应用、药物稳定性等章节中应用了以上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2.2运用任务驱动法、做学一体教学法、讨论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场所由传统的教室向现代职场岗位转变,教学效果由课堂学习中老师单一评价向生产现场多元评价的转变。通过这些转变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向社会职业人转变。由于在教学中整合了现代药剂生产内容,融合了现代药剂生产要素,通过多元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在愉悦的条件下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3完善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由传统单一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向阶梯性、层次性教学模式转变。由单一的校内实践走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重的实践模式。建立起由专业认知见习、专业技能实验、GMP生产(软件)仿真训练、GMP车间仿真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组成的递增式实践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采用了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3改变单一评价体系,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多以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指标,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平时在课堂和实践中的表现,同时产生学生临考前抱佛脚、考前突击背题等现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建立起多维的评价体系:(1)评价主体由教师向教师、学生转移。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既尊重学生自己,又引导学生能关心他人。(2)改关注结果为关注过程、结果并存。更多关注过程动态化的评价,将学生每堂课、每次实验都纳入评价体系中。(3)改关注成绩单一评价为成绩、情感、态度、创新等多维评价。

4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充分吸收现代教学成果,在全面提升学生药剂学知识与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一些成熟的理论与模式为大家所共认,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能否真正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仍是今后教学中所探讨的热点,需进一步与业内专家、企业专家共同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五年制高职药剂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综合应用了PBL、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文章意在为探索更有效的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药剂学,能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解读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1):98.

[2]吴美媛,余甜女.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2):68.

[3]詹雾芬.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2:156.

[4]赵亚丽,敦秀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33-34.

[5]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6]袁子民,程岚,吕佳,赵琳,刘玉强,李学涛.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5-46.

[7]张良珂,张景勍,黄华,李万玉.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44.

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 第4篇

药剂学是药学教育学科体系组成中的重要必修课程,该课程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为医药企事业单位制药人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药剂学实验课是整个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其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医药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然而,我们药剂学以往的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教材编写程序固定单一,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太少,教师对学生采取一种“保姆式”教学等,使学生的查阅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受到严重限制,极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也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本科教学的需要[1]。为此,我们打破以往的陈旧模式,尝试建立一个适合于本科办学要求的、有活力的、开放式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药剂学教学 第5篇

摘要:中药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专业性较高、造成学习难度偏大,教学质量不理想。有必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以PBL教学法为切入点,深度分析其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剖析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药药剂学;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R-4 ;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8-01

中药药剂学作为实践性、综合性及应用型与一体的专业学科,学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期就业能力。随着医药产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在中药药剂学中引入PBL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一、中药药剂学教学现状分析

中药药剂学学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改革针对这种情况作出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为主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通过相关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授课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相关引导;制药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探究性,但以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点,为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会选择给学生灌输相关知识。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化学、药理学、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同时,该门课程又存在既有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又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特点。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多、难以记忆,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目标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方式的变化,中药药剂学学教学培养学生其他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二、PBL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PBL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知识学习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PBL教学法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学习目的明确,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根据问题查询相关书籍与资料,慢慢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组员间分组合作,相互配合,无形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讨论阶段则可以锻炼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中药药剂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異,这也是成绩差别的原因所在。而PBL教学法则可以有效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可以强化学生中药药剂学思维的培养。教师设计中药药剂学情境,完成分组后要求每一个小组拿出解决方案,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习效率。PBL教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期就业奠定基础。

三、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通常需要采用校内工学结合方法,实现开放性实验。

1.提出问题

教师选择几个合适实验题目,设立几个子课题,教师将试验方法与实验设计介绍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展开实验。比如,常见的项目名称:筛选常见中药抗菌活性。学生自己调查可以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自主选择实验中药-进行菌种培养-制备重要粗提物-分析抑菌效果-总结实验。学生通过教师介绍选择合适的实验方式,结合实际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药品的煎煮、正式实验及数据统计分析自行完成。

2.分组讨论

教师分配学习小组时,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保学习小组的合理性,通常每个小组人数为4-5人,确保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发言机会。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小组较多,教师可以将相邻的小组合并成大足,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每个组员都需要安排合适的工作,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收集资料,作为小组讨论的素材。小组成员课下互相学习与讨论,分析归纳收集整理的资料,初步形成答案。

学生掌握绝大多是理论知识,现在欠缺的基础就是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可以分析经典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可能的作用机制,全面分析药物联合应用之间的利弊,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复方分析过程中,需要翻阅大量医学书籍,查阅互联网资料与民间调研等方式,真切感受到临床实际用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3.课堂汇报

每个学习小组形成自己答案,课堂讨论时推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结果。当然每个小组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学生间会加强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知识掌握。

4.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汇报与讨论后,教师总结点评各小组结果,并拾遗补缺。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自身学识与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过程中存在各类困难,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教师要在学生疑惑与理解不全时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创新评价机制,有机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深化知识的情感体验;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当组长完成结果汇报后,教师综合点评各组员对小组的贡献,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推广价值。本文中笔者从中药药剂学教学现状入手,分析PBL教学法的优势,探讨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从业者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艳慧,李绵莎,林佳玫.针灸临床带教PBL教学法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05):11.

[2]冯玉,王集会.PBL教学法在药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34.

药剂学教学方法探索 第6篇

一、采用模块化教学, 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模块化。

药剂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知识的更新非常迅速, 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会用, 还要学会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具备自己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因此, 我们不断针对教材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将各种剂型模块化, 如药物制剂的基本知识、液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固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其他制剂的制备技术、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和新技术等。 通过对教材模块化的处理, 能够让学生对书本有一个整体把握, 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剂型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 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二、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将PBL与信息化相结合, 通过信息化平台, 将模块化的内容以任务形式放置到平台的任务中, 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任务, 确保对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过程中, 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 完成课堂任务, 并将结果反馈到信息化平台, 由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并展开新的教学过程。 以片剂为例, 在片剂的学习过程中, 首先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片剂的名称及说明书, 描述它们的形态, 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压片的方法, 学生通过软件的练习, 逐步了解制备的步骤及工艺要求, 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最后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反馈到信息化平台上, 由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点。 通过这样的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从而强化课堂效果。

三、丰富教材资源, 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等形式, 使教材立体化、形象化。

微视频的形象生动辅助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对制备工艺中涉及的仪器设备操作的亲近感[3]。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较为抽象的内容、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及难点章节, 将知识点以微课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 有利于突破难点, 化繁为简。 微课的内容可以在终端设备上观看, 有利于学生在课后温故知新, 并有利于远程教育的进行。比如在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中, 首先将其制备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制成微课视频, 让学生在实验前观看, 对实验有一个根本了解, 再进行操作的过程, 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微课的视频中还可以添加企业一线生产时所使用的设备和操作环境及生产要求, 学生通过观看学习, 可以更好地重现知识, 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对于知识可以起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充分结合临床, 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药剂学的课程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略显枯燥, 学生容易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 对于各种剂型的学习, 充分结合临床, 采用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从身边鲜活的案例中得到知识, 使原本不太熟悉的内容成为身边的实例,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 如在注射剂的学习中, 引入鱼腥草事件、齐二药事件, 让学生明白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了解在不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前提下生产的注射剂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从而明白质量对于药品的意义;在胶囊剂章节的学习中, 引入毒胶囊事件,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胶囊剂的囊材, 了解制药行业对于人类的意义。 结合制药行业的发展和身边的社会事件, 不断丰富案例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贯穿案例, 让学生了解事件, 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谈谈自己的体会, 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内容, 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五、以技能比赛为抓手,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让学生更好地走向临床。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来说, 掌握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起源于操作, 最后服务于操作。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必须充分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各种制药设备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以片剂为例, 通过实训基地制药设备的操作训练,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片剂的制备原理, 压片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等, 在熟悉操作方法的前提上, 让学生进行技能比赛, 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质量最稳定的片剂, 并且在系部进行推广, 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技能比赛之中, 以点带面, 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同时, 结合校外实训基地———药厂, 让学生通过在药厂的参观与实践, 了解更多压片机的形态、生产参数、操作方法、生产文件等, 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 从校内走向校外, 对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随着比赛的推广和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不断推进, 逐渐在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学先进技术的良好局面。

总之, 药剂学是一门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教学方法较为多样, 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并结合临床最新发展, 结合社会关注的案例, 拓宽思路, 强化教学效果,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卫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成颖, 周四元, 张邦乐.基于mooc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教育探索, 2015 (02) .

[2]张良珂, 张景勍, 黄华, 李万玉.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9 (06) .

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第7篇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以剂型为中心,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同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即内容比较零散, 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 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又与涉药各领域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1]。因此学好药剂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 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在药剂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模式等六个方面不断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药剂学课程体系改革

皖南医学院药学系创办时间较短, 在参照兄弟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同时, 教研室的全体老师也一直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探索, 构建了能够适应新世纪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对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的、全新的分阶段模块式药剂学课程体系, 形成了以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为龙头, 以药物制剂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为特色、以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为基础的系列药剂学课程群。在教学改革中构建了五个分阶段模块式药剂学课程体系, 即药剂学Ⅰ (普通药剂学) 、药剂学Ⅱ (生物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药剂学Ⅲ (工业药剂学) 、药剂学Ⅳ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剂学Ⅴ (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工业药剂学实验) 。既相对独立, 又互相联系的模块式药剂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保证了学科课程体系的稳定性, 又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灵活性。系部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要, 设置“模块”,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药剂学的教学需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 实现了我系药剂学由单一模块向多阶段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改革, 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药剂学近数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 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很短, 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在不增加课堂教学时数的前提下, 删减陈旧落后、重复的内容, 增加新技术、新剂型[2], 让学生牢牢掌握药剂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熟悉药剂学科的新发展, 充分了解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开阔视野。

虽然学生今后工作的方向不同, 但我们仍以普通剂型为重点, 确定必须授课的内容, 包括绪论、各种剂型的概论、药物制剂理论及新剂型、新技术等, 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

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尽可能重点地、开拓性地讲解教科书中收载较少, 但发展较快、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制剂和新设备。现在医药工业发展迅速, 许多设备、工艺都有较大的改进, 如薄膜包衣技术、微丸成型技术、超微粉碎设备、制粒或包衣设备等, 课本中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内容都较陈旧。我们采用统编教材与参考教材相结合, 书本内容与科研工作、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弥补书本内容的不足[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对药剂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有所了解, 从而提高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 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将来在药剂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日常教学当中,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要求, 针对本科层次学生特点, 同时结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 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积极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计划内自学与授课结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尝试了学生上讲台讲课等改革措施, 这些方法的实施, 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另外, 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解,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效果。

3.1 案例式教学[4]。

对程序化、较为枯燥的内容, 采用举例说明的形式。如在讲解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中关于原辅料的准备一节时, 以“齐二药”事件为例, 告诉学生“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就是所用辅料不符合药用标准, 即在生产中是用化工原料二甘醇假冒药用丙二醇进行生产, 结果造成多人死亡。通过这一严重的药害事件, 让学生了解药用辅料的质量对保证制剂安全、有效、稳定的重要性。再比如, 在讲授灭菌与无菌技术时, 结合“欣弗不良反应事件”, 剖析导致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灭菌过程中没有保证热量分布均匀, 并且在更换新的消毒设备时, 增加了装载量, 且消毒时间缩短了1分钟。通过分析, 让学生们从事件的惨痛教训中牢记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进行可靠性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 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

课堂教学时以“问题”为中心, 对涉及到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药剂中的应用的内容, 可采用联想式启发、对比式启发、由浅入深启发、总结式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如:喷雾干燥的物料流动性好、可压性好, 能用于全粉末直接压片, 可先请学生说明原因, 再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3 自学式。

在教材中选取部分较易理解的章节作为计划内自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 总结出自学章节的核心内容, 并能够简要阐明相关内容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4 科研充实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所讲授内容有机结合, 联系科研成果进行讲授,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 学生也可通过参与科研项目,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及早了解学科前沿, 跟上时代的发展。

4 药剂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 药剂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 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药剂学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 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 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 也不可能让学生去工厂实地参观、见习所有机械设备及制剂生产过程[5]。在教学中如何将制剂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出来, 便成为最大难点之一。任课教师经过集体备课, 研究教学要点和教学特色, 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要求, 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网上搜集、日常积累以及自己制作等方法, 构建能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单元操作、制剂制备等过程的小动画、视频小短片等媒体库, 借助其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讲授内容, 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的制剂过程, 通过视频资料变得一目了然,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教学中也将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日常见的剂型产品带入课堂, 讲到相关剂型时进行展示, 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感性认识, 增进学习兴趣, 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具体生动。

5 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训练综合技能、拓宽知识视野和培养意志品格的有关教学活动, 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7]。因此, 以学生为主线, 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内容, 紧密结合本科教育的特点, 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和挖掘学生手、眼、脑并用能力的综合过程, 为社会输送业务专、能力强、素质硬的复合型人才。

5.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精简传统内容的单一性、验证性实验, 增加多学科、多技能的综合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

5.2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 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帮助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分析原因, 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提高实验技能。如在“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节中, 课本对每个问题都罗列出多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直接讲述显得抽象而枯燥, 且容易混淆。以学生在实验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案例解决此类问题:在片剂的制备过程中,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用不同的黏合剂或润湿剂进行软材的制备和颗粒的制备, 并摸索颗粒的干燥程度、润滑剂的用量等对压片的过程、片剂的硬度、崩解度等的影响。学生在用单冲压片机压片时常会出现松片、黏冲、裂片等现象。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让学生从处方因素、设备因素、操作因素等各个方面分析讨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得到启迪。

5.3改变实验条件。在学校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 购置了目前药剂学科研和生产中常用的设备, 如单冲压片机、片剂包衣机、滴丸机、胶体磨、粉碎机、溶出度测定仪、智能崩解仪、融变时限仪、片剂四用仪、透皮扩散仪、高压乳匀机等, 改变了落后的实验手段。

5.4重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向社会学习, 到实践中锻炼, 提高工作能力的好机会。因此我系适当延长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 并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 药剂学考试内容与模式的改革

改革单纯期末笔试决定成绩的局面, 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目前药剂学最终成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期末笔试:基本概念、判断正误、填空、选择、简答题及处方分析与制备;②实验成绩:实验技能、实验态度 (主动性) 、实验报告、实验出勤等;③平时成绩:课后思考题、考勤、参加教学改革活动 (提问、学生讲课、总结报告等) 。

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不懈实践。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科进展, 不仅要在相应的知识领域与时俱进, 时刻更新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库, 也要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结合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 并多与学生交流互动, 多与同行沟通学习, 不断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 才能使药剂学教学水平不断推进, 缩短与国内外著名学府间药学教育的差距,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文, 杨可钊, 郭咸希, 等.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J].药学教育, 2006, 22 (1) :23-25.

[2]陈军, 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 2007, 23 (6) :31-33.

[3]管清香, 韩丛成, 姜志恒.药剂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整体优化[J].药学教育, 2008, 24 (4) :21-22.

[4]赵洁, 刘中秋.药剂学教学改革浅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1 (2) :165-167.

[5]卫世杰, 金描真, 秦凌浩, 等《.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1) :101-102.

[6]宋振国.多媒体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1) :112-116.

药剂学双语教学体会与思考 第8篇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将药物制成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 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 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从事药剂学工作, 合理制药用药, 保证用药安全, 充分发挥药效, 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等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能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药剂学的基本内容, 与国外目前的新研究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尽量掌握药剂学领域相关的专业英文术语与表述, 为将来查阅相关专业英文文献做准备。

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在我国虽然已开展了很长时间,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许多教师在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方面仍在不断尝试[1,2,3,4,5,6]。经过四年的双语教学, 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 对如何提高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效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2. 双语教学相关思考

(1) 明确教学理念[7]。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应以学生为本, 因才以及因材施教,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强化专业技能。使他们既能全面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药剂学的基本内容, 又能及时了解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将来能自如用英文的思维从事科研做准备。

(2) 重视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鉴于学时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 教学应选用涉及药剂学的具体药物剂型, 紧扣日常生活, 从而便于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述, 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3) 积累双语教学经验。

本教学至今已在四届药学本科生中开展,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逐年成熟。通过中英文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外语基础, 本着掌握专业知识优先的原则, 在每一届中采用不同的汉语——英语比例。

(4)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除了课前10分钟阅读、中英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外, 本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定期的专题讨论和专题汇报, 以培养同学应用英文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5) 注重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课程网站提供: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相关资料、课程资源、学科最新进展、成绩查询、师生互动等模块, 学生可通过网站得到绝大部分与本课程教学及知识扩充有关的内容, 每个模块均是动态的, 教师及管理人员可随时添加或改进内容, 以保障网站的可持续使用性。

(6) 注重师生互动。

本课程网站设计了师生互动模块, 学生可以把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此外本课程还采用不定期问卷调查的方式, 及时掌握同学的学习要求,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7) 注重英语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药剂系的范围中 (包括学生实验室、教师办公室、走廊等) , 大力渲染走廊文化, 通过对药剂学系的中英文介绍、欧美名人名言等, 使同学融入浓浓的英文学习的环境。

另外, 采用让同学自己给他们喜爱的老师发邀请信来参加专题讨论及汇报的形式, 增强同学的主人公意识, 从而激发对本课程双语学习的兴趣。

(8) 教材的选择很关键[8]。

本教学目前采用自编材料, 紧扣相应中文教材的内容, 同时参阅国外的教科书适当补充目前国外相关专业的新知识, 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学多媒体以手稿的形式在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可在本课程网站上找到所参阅的原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虽然笔者认同全国很多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观点, 即双语教学应使用原版外文教材, 这样有利于使同学尽量多地掌握药剂学领域相关的专业英文术语与表述, 培养用英文思维及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据目前的情况, 国内尚无药剂学原版英文影印版教材, 因而学生若要使用英文版教材, 就只能用价格昂贵的原版教材, 这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很难承受。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几年内能有原版英文影印版教材在国内出版, 这样我们可以把自编教材作为参考书。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 教材将逐渐过渡到英文原版教材影印版或高质量自编英文版教材。

(9) 考核 (考试) 方法灵活多样。

与传统的中文教学不同, 双语教学除了强调学的结果, 还要强调学的过程, 这就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本教学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 试卷采用100分制, 部分试题 (双语授课内容的30%~50%) 用英文出题, 所出英文试题的10%~20%要求用英文作答, 其余的内容可用中文答题, 取得基本分, 若采用英文答题可得到额外加分, 并且计入总分。卷面成绩占期末成绩的60%, 平时成绩 (包括:实验成绩20%、专题汇报情况10%、平时表现情况10%) 占40%。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 同学可通过本课程提供的网站查到自己除期末成绩外的动态平时成绩, 从而了解期末时通过本门课程所需要的分数。

(10) 双语教学团队。

本教学团队中的7名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 他们承担或将要承担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或通过一些专题讲述的形式来提高同学用英文思维领略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该团队的教师敬业精神强, 他们善于总结双语教学的经验。比如, 通过举办专题讨论后, 教师认真分析, 写出总结报告, 为今后是否应继续开展该形式的讨论, 怎样做才能使该形式更趋于完美提供了指导。

(11) 强有力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药剂学双语教学, 在3年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被列为昆明医学院校级示范, 并得到一定的经费支持。在经过一年的建设, 围绕教学实践活动建立的课程网站已完成。并且, 在校级经费支持的基础上, 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 如, 在适当的场合或地点, 渲染双语气氛, 以专题讨论及汇报的形式激发同学对双语教学方式的兴趣以及培养同学用英文思维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已得到3年的校内资助,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硬件、软件设施得到极大加强。仅在去年, 课程组一名教师参加了国内双语经验交流与研讨, 得到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一名教师到国外进修该专业3个月, 无论专业知识还是外语水平都得到了加强。课题组利用学校的资助购买了相关的原版英文教材作为教师用书, 建设了本课程教学资源网站, 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已初见成效。凭借校级的资助, 相关的教学资源及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

3. 结语

总之, 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能真正做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不断的取长补短, 积累经验, 相互交流。希望在不远的将来, 我国在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上能够取得真正的实效。

摘要: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教材选择、学习氛围的营造、师资队伍建设、考试考核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出发, 结合多年的药剂学双语教学的经验, 提出了提高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药剂学,双语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哈冰.如何在高校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体现中国特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 :128-129.

[2]周旭东.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模式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9) :137-138.

[3]宿文姬.高校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S1) :26-28.

[4]张兴强, 陈佩江.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 (04) :315.

[5]譚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 (3) :268-269.

[6]王建光.提高我国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9 (2) :34-37.

[7]崔向红, 戴起勋, 王树奇.浅析大学理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观念的改变[J].现代教育科学.2009 (S1) :212-213.

《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探讨 第9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措施

《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中药学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性, 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因此加强对《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发展建设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向性的知识传授为主, 重教轻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认知体, 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拓展没有足够的兴趣, 缺乏逆向思维、大胆假设和挑战权威的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钻研的习惯。

2. 各教学环节独立, 缺乏应有的联系

中药药剂学的实践性较强, 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传统《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 实验教学虽然占据了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 但往往只是被作为理论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 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不能体现实验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1]。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铺垫,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延伸, 两者紧密的衔接起来才能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 教学形式单一

中药药剂学和其他很多学科一样, 教学形式单一静态, 课堂上教师根据板书讲课, 学生听课,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少, 教师不能及时的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知识枯燥, 教学形式单一, 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 应积极大胆的借鉴新的教学改进措施, 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要求, 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中的一些问题, 探索改进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客观必要性[2]。

二、《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改进的具体措施

1. 实行“导学式”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及“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 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化、学生学习方法及教学方式,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包括预习、听课及课后拓展三个环节, 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听课, 而应让学生在课堂听课前, 就对章节的知识点、要点和难点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量, 对预习内容提出见解和疑问, 并试着去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学生预习阶段, 教师也要适当的参与, 可以在上课前以邮件的形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和布置相关话题, 让学生预习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整合信息的能力。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 高校学生拥有更多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 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在课前组织分组讨论, 这样既增加了同学交流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不能局限于优劣, 标准要宽泛中彰显个性, 适当给予鼓励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最后给出正确的引导。新的教学模式, 也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一定要求, 如精选课程讲授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综合型习题与开放式问题的设计、把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等, 教育学生时做好管与放的有效结合,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2.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包含图像、声音和动画, 既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又可以使原本刻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4]。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 同时减轻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压力, 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放在如何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关注点上[5]。

另外, 多媒体亦可应用于《中药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实验条件和方法都是预先设定好的, 教师按照教材和准备好的试验样品进行讲解, 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之间也缺乏关于实验方案和设计的必要沟通和交流, 相互之间的协作也略显不足, 使得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难以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1]。运用多媒体科学技术, 制作一些包括实验要点、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课件[6], 模拟中药药剂学的相关实践操作, 将知识置于模拟的情景中予以讲授, 并鼓励学生对模拟情景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非线性增长效果, 达到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7]。

3.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

《中药药剂学》的课程具有剂型种类多而分散的特点, 制备过程中涉及到单元操作, 各章节间的理论相对独立, 针对这种相对独立性, 可以对不同剂型的研究和讲解适当的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 对选用或设计的案例开展直接讨论,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中药药剂学的案例教学法首要的是选择剂型案例, 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及授课内容等, 所选的案例要有可争论的余地, 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8]。

在案例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个课题的讨论和研究,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奉献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投身于创造性的思维之中, 教师主持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 与学生一起创造一个适宜的讨论氛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运用所学的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对教师所选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案例讨论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发挥, 直接影响案例讨论的效果。

4.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系统整理、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的过程, 竞赛的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9], 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运用已掌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0]。

学科竞赛还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旨在培养高校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目前面向中医药类的学科竞赛有很多。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竞赛, 高校自身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当前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等设立与中药药剂学相关的学科竞赛, 在赛前举办以中药药剂学理论、竞赛技巧和心理调试等内容的培训, 设立学科竞赛的专门管理机构, 以中药药剂学学科竞赛为契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形成一套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应用以上《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可以改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良现象,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此外, 在实施教学模式的改进过程中, 要做好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教师成为实践教学模式改进的真正参与者。

参考文献

[1]董明敏, 诸葛胜军.案例法实验教学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用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26 (4) :124~125.

[2]兰燕娜, 成鸣飞, 薛同莲.构建应用型理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61~62.

[3]林允修.“导学案”引领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9) :66~67.

[4]丰新胜.医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研究与改革[E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7.1451.r.20111129.1457.00-1.html, 2011-11-29.

[5]金健.多媒体教学形势下的实验教学创新[J].信息与教学, 2008, (12) .

[6]黄彩鹏.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1-JYJU201032124.htm, 2011-03-21.

[7]刘世文, 李百敏.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对教学的影响[J].高等理科教育, 2001, (2) :41~44.

[8]谢良安.案例法中的教与学[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2, (6) :56~58.

[9]周治瑜, 王瑞斌, 胡丽华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5, (5) :100~101.

药剂学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药剂实验教学;应用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在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与更新,PBL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药剂学实验教学中,不仅符合药剂学实验教学的需求,还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PBL教学法在药剂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满足了药剂学实验教学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便是其基础为问题、主体为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帮助者,参与教学,从而实现对教学方向、教学进度的把握。下文将分析PBL教学法在药剂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提出实验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相应的药剂,让学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如:工艺、药效与患者等,在分析过后,让其给出实验方案。在教学中,学生将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分析的,进而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的知识与技术等进行讨论,同时需要学生在课后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2确定实验方案

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与研究,在教学中,让每个小组阐述其知识的难点与技术的瓶颈,并让小组间进行讨论,从而使其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得以完善,最终给出能够解决问题的药剂。在方案确定后,让学生按照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但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与帮助。

1.3分析实验数据

在实验完成后,要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可以按照科技论文的要求进行,分析时,将由每个小组对其实验进行阐述,分析实验的成败,并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1]。

2、在药剂实验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作用

2.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BL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其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热情。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PBL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与研究,让其自主的进行资料的查找,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使之形成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源于生活,让学生对常见的药剂进行了解,如:口服液、贴剂与片剂等,但这些药剂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将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药剂间的区别、药剂的使用方法等,在教学中积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PBL教学法中提出的问题均源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积极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药剂学课程中,将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如:有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在试验过程中,学生将利用所学,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2.3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PBL教学法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其实验进行指导、帮助与评价,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整合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让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其综合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不断提升,主要是由于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同时对教学中可能衍生的知识进行掌握,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完成将使教师的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将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善[2]。

3、应用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注意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法中最为基础的便是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实现对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要保证其全面性与复杂性,通过问题,不仅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还要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设计的问题要保证其难易度,太难、太简单都将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设计的问题要贴近生活,从而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索,设计的问题可以根据媒体中报道的不良事件,例如,根据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从而提出注射用非水溶剂的使用问题。

3.2注意教师的转变

PBL教学法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帮助者、引导者,教师的中心地位虽然有所转变,但其仍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保证小组讨论的有序性与方向性。教师要对PBL教学法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从而才能有效的利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进行主动的讨论,从而真正實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

参考文献:

[1]陈荆晓,邓超,程永梅等.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广州化工,2013,1(02):134-135.

[2]张良珂,黄华,李万玉等.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N].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11):44-45.

[3]王小平.PBL教学法在药剂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9(03):108-109.

药剂学教学 第11篇

一般来说, 大学课程可简单划分为应用型学科和理论性学科, 其中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需要搭配实践或经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 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应用型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可知, 案例教学方法在实用型学科的教学效果要远好于理论型学科。《药剂学》是医学院校学科体系中紧密联系医药和药学的重要桥梁,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 在药剂学学科教学中, 加大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久以来, 药剂学学科教学在医学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老师关心和讨论的共同话题, 如果提高药剂学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高效性, 创建良好的教学模式是高校课改的重点。经过教学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案例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药剂学, 增强他们对药剂学案例的关注度, 并激发他们讨论和研究解决案例问题的正确方法, 提高其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及运用形式

与其他教学方法类似, 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步骤和关键环境, 通常案例选择、学生讨论、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的3个关键环节。

首先, 药剂学教学的案例选择要具备典型意义, 具有共通性, 最好具备普遍的知名度, 并且从案例本身内容来说, 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 关键知识点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案例选定之后, 老师实际课堂实施前, 要深入研究案例, 分析其存在的知识点与问题, 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或方法, 同时在案例投入课堂教学中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要有充分的准备。其次,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 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 尊重其主观能动性, 调动其参与性与积极性。对于不同的观点不可一概而论, 不要急于否定, 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必要的肯定, 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验证不同观点。但是在给予充分自由的同时, 老师还要注意把握好讨论的方向, 不能离题太远。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观点做出评论, 特别是对在讨论中所运用的药剂学专业知识与案例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论上, 教师的评论方式、语言、方向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专业性, 既能简单明了地阐述基本理论问题, 又能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补强。这些都需要老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在讨论评价中可发挥引导的作用, 参与到讨论中, 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经过实践和理论分析, 案例教学方法在药剂学的课堂教学中具有2种不同的运用方式。第1种, 案例主线式, 即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展开, 将药剂学课程知识融入案例中, 以案例的分析、讨论、解决、评论的过程来控制教学进度。第2种, 课后作业式, 这种方式是建立在课堂教学效果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课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案例讨论, 起到巩固和复习的作用。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分析

3.1 案例精选与讲解

为实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增强学生参与学习与讨论的兴趣, 案例选择需遵循几个主要原则: (1) 广泛性原则, 即案例的选择不局限于本院校及附属医院, 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选择最有效的案例; (2) 适时性原则, 虽然药剂的最终目的是治疗疾病,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药品的更新、开发速度较快, 因此案例的选择需具备适时性; (3) 典型性原则, 药剂学课程案例的选择必须具备典型性, 通过典型案例能够使学生分析和处理其他相关案例; (4) 针对性原则, 此处的针对性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而言, 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所处知识及学习层次, 对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案例。

案例的讲解包括案例详细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的讲解、学生自发性收集资料3个部分。案例详细内容的讲解包括案例事件的经过、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涉及的知识点等。重点难点的讲解除包括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及关键知识点的内容, 还应包括案例需引起学生重视、注意的地方。学生搜集资料包括与此案例相关的其他案例, 以便进行对比, 以及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关案例、知识等。

3.2 课堂分组讨论

在药剂学的案例教学中, 课堂分组讨论是此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环节, 也是此教学方法的核心部分之一。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 选择合适的方式, 以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 比如根据学生学习及知识掌握层次进行分组, 按照优差搭配。合理制定小组的规模与数量, 将积极的学生平均分配于每个小组, 这样有助于借助学生自身来调动小组积极性。

其次, 根据课堂选择的案例, 让每个小组分别陈述观点, 另外每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及案例进行分析, 然后可由组长代为陈述, 组员进行补充。

再次, 每个小组陈述完问题和观点之后, 其他小组进行记录、分析、讨论, 然后可主动提出问题、不同见解以及分析结果, 对于有些疑问及问题不能自主解决的, 可参与到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或最终求助老师, 获取指导或引导。

最后, 对于案例中所展现出来的是非问题以及延伸问题, 可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沟通交流, 以扩大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延伸度, 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能力, 最终在老师的引导和评论下, 获得问题的完美解决。

3.3 案例分析

案例的分析结果包括学生讨论结果、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分析结果3部分, 按照案例教学法的过程看, 首先, 由学生对案例问题进行总结,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归纳、深化问题的能力;其次, 小组问题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最后, 教师进行总结, 也是案例教学课的结束部分, 对学生、小组讨论最终没有结论的问题进行整合, 使学生对案例所包含的知识有清晰的认知。

4 案例教学法运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药剂学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获得学生的积极响应, 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必须加以注意和解决才能是案例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获得更为光明的前景。其一,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广, 自主性强, 知识面广, 因此容易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方向偏差的问题, 这就需要老师全程把握, 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 保持教师主导的引导地位;其二, 案例选择一方面要确保趣味性, 另一方面需把握一定的度, 不可选择勉强的例子;其三, 案例应尽力避免过于高深或设计要求过高, 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局面, 因此案例的选择要难度适宜。

摘要:药剂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 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然后反馈到实践教学中, 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艳, 陈明.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实验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6) .

上一篇:微观政治学下一篇:男男性接触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