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2024-05-12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精选10篇)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第1篇

1 对地理领词汇的影响

现在世界上不少地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称, 这些地理名词不仅因延续相关神话故事而声名远播, 有些业已成为文化名城或旅行圣地等, 还有些在地理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领域的专业词汇本来多少有些刻板和枯燥, 但由于词汇有希腊神话的影子, 故而趣味十足, 且更加深入人心。比如:

1.1“Athen” (雅典) 一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Athena (雅典娜)

据说, 她与海神Poseidon (波塞东) 都想得到希腊的Attica (阿提卡半岛) 作为庇护地, 相争不下的两人找Zeus (宙斯) 仲裁。而Zeus让他们分别表达对该地的善意, 然后由当地人民决定。Poseidon兴起风浪, 欲建霸权, 故当地居民心生畏惧;而Athena将长矛掷地, 地上马上长出橄榄树, 象征和平安宁。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这个岛还以Athena为名, 即现在的“Athen” (雅典) 。

1.2 Hellespont Strait (赫勒拉旁海峡) , 现在也称“Dardanelles Strait” (达达尼尔海峡) , 亦来源于希腊神话

少年Helle (赫勒) 和哥哥不仅受到继母虐待, 而且父亲要杀他们祭天, 在危急时刻, 一根从天而降的金毛羊将二人驮上天, 受到惊吓而眩晕的Helle却不幸坠海而死。所以, 那片大海也被称为“the Sea of Helle”以示纪念, “Hellespont Strait” (赫勒拉旁海峡) 也因此而得名。 (古斯塔夫·施瓦布, 1995:130)

1.3“Europe” (欧洲) 这个词与神话故事中Agenor (阿革诺耳) 国王的女儿Europa (欧罗巴) 渊源颇深

一天, Europa梦见两个争吵不休的女人, 其中一个妇女是亚细亚 (即亚洲) , 而另一个陌生的女人要带走她。清晨她到海边采花时, 一头高贵而华丽的公牛缓缓走近她。Europa与牛熟悉后就爬上了牛背, 牛带她奔到远方才将她放下, 但牛却消失了。此时, 女神Aphrodite (阿佛洛狄忒) 出现并告诉Europa自己就是托梦的人, 带她来的那只牛是Zeus (宙斯) 变的, 还说收容她的这块大陆将按她的名字命名为Europa, 与世长存” (古斯塔夫·施瓦布, 1995:28) 。“Europe” (欧洲) 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1.4“the Aegean sea” (爱琴海) 这个地名亦是来源于希腊神话

传说雅典国王Theseus (忒修斯) 前往Kriti (克里特) 岛 (即现在的克里特岛) 除魔, 因为此去凶多吉少, 所以Theseus告诉家人若岛上挂上白帆则表示胜利。Theseus在众人帮助下除去恶魔后却忘记换上白帆。Theseus的父亲Aegean (爱琴) 看不到白帆, 以为儿子已惨遭不幸, 最后跳海自尽。为了纪念这位父亲, 那片海就被称为the Aegean sea (爱琴海) 。

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 地理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与希腊神话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大来源于某位神灵或英雄或其他重要人物的名称, 有些经过些许变化。这些词汇神话底蕴浓厚, 不仅趣味盎然, 且为这些词汇在地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对植物领域词汇的影响

现代英语中大量的植物花卉名称与古希腊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们部分是神灵的化身, 部分是神灵的延续。由于出身高贵的神话“血统”, 这些花卉植物有着与之对应花语和内涵。借助神话的魅力, 他们在英语词汇中显得更加色彩斑驳, 美丽动人。例如:

2.1“asphodels” (金穗花)

在希腊神话中, 冥王Hades (哈迪斯) 掌控死亡国度, 他安置死者灵魂的地方长满了金穗花, 因为asphodels有着淡淡的、灰灰的花瓣, 营造的阴暗色彩恰恰与阴间荒渺和悲伤呼应。而且在希腊的许多河边, 常常可以看到这种金穗花田。

2.2“Iris” (鸢尾花) 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霓虹女神Iris (艾瑞斯)

相传Iris会陪伴人们的灵魂走过一座彩虹桥, 那桥由颜色多彩的鸢尾花构成, 意为助人到达永息之处。而且, 在希腊鸢尾花春天很早就会开花, 鲜艳的彩虹色给人振奋之感。人们为了表示对霓虹女神Iris的敬意, 就赋予鸢尾花“Iris”这个名字。

2.3“Myrtle” (桃金娘) 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Aphrodite (阿芙洛狄忒)

神话中, Aphrodite是从海水泡沫中生出的, 她在Cyprus (塞浦路斯) 的登陆时用像她一样美丽迷人的桃金娘遮蔽着美丽的身体。而且, 桃金娘是爱神Aphrodite的树, 它常绿的树叶、优美的白花以及令人愉悦的芬芳, 是美丽和年轻的象征。所以至今西方婚礼上新娘的花冠仍是以桃金娘制成。 (洪玲玉, 1996:6) 2.4“Reed” (芦苇) 一词与希腊神话中的Pan (潘) 有关

据说Pan疯狂得爱上了自然女神Syrinx (茜任克斯) , 但Syrinx却想方设法要避开他。最后, Syrinx央求姐姐把她变成“reeds” (芦苇) 并躲在Arcadia (阿而卡迪亚) 河里。后来, Pan就折了不同长度的芦苇, 并用蜜腊接缝造出一支牧羊人之笛, 用吹笛子的方式来怀念Syrinx (洪玲玉, 1996:8) 。

这些源于希腊神话的植物领域词汇背后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的衬托下, 这些词汇不仅没有一丝晦涩难懂反而在记忆时有享受的美感。这些词汇在植物领域远不仅只代表一种植物, 更多的是其文化内涵。可见, 其文化内涵为这些植物的广为人知和普遍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这些植物的流传和动人花语亦推动着神话故事的传颂。

3 对心理学领域词汇的影响

心理学本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虽然现在人们对其的认识逐渐加深, 但相对而言仍然不甚清晰。很多心理学词汇总会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然而, 不少心理学现象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原型, 所以在研究心理学时知晓一些希腊神话故事, 从根源上理解该名词的含义或来源大有裨益。比如:

3.1“Cassandra complex” (凯珊卓情结) 一词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Cassandra (凯珊卓)

她是Troy (特洛伊) 国王Priams (普里阿摩斯) 的女儿, Apollo (阿波罗) 想赋予她预知命运的能力, 但要求与她发生肉体关系为条件。被Cassandra拒绝的Apollo一怒下向她施以诅咒:凡她说出的预言都将实现。然而, 当时人们谁也不信以为真, 为此Cassandra痛苦万分 (崔丹, 2009:49) 。现在, “Cassandra complex”在心理学上指那些宣称自己能遇见未来的灾难并对此深信不疑的人, 但他们多受到周围的嘲笑和轻视, 因而也倍受精神折磨。

3.2“Gordian knot” (戈尔迪之结) 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农夫Gordiand (戈尔迪) 的故事

Gordiand赶着牛经过一个名叫Phrygian (弗利吉亚) 国家, 被当地人推选为国王, 因为有先知曾预言Gordian就是Phrygian未来的国王。为了感谢天神Zeus (宙斯) , 他用牛车献祭。后来, 他命人用做了一根坚固无比的绳子并亲自打了一个结, 这就是“Gordian knot”, Gordian的遗言是解开此结的人会统治整个小亚细亚。后来Alexander (亚历山大) 用剑斩断了结, 他也的确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故而, 现代心理学中用“Gordian knot”来指代棘手问题或难解问题。

3.3“Oedipus complex” (俄底浦斯情结)

Thebes (底比斯) 国王Laio (拉伊俄斯) 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刚出生的儿子长大, 就会威胁他的王位与生命。于是Laio让一猎人带走儿子然后杀死。但动了恻隐之心的猎人只将婴儿丢弃。弃婴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 Laios去朝圣, 路遇一个青年发生争执并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Oedipus。俄底浦斯破解了sphinx之谜而被Thebes人民推举为王, 并娶了王后IO Custer (伊俄卡斯特) 。后来Thebes发生瘟疫和饥荒, 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最后, 俄底浦斯自挖双目, 离开Thebes, 四处漂流 (古斯塔夫·施瓦布, 1995:260-276) 。后人用“Oedipus complex”来指代“弑父娶母”或者“恋母情结”, 即男性的一种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心理倾向, 无关年龄大小, 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现在, 来源于希腊神话的心理学词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比如上述的“Oedipus complex”和“Cassandra complex”这两个词组在现代心理学中就有着典型意义。其他词汇如“Narcissism”和“Gordian knot”等词汇的普及与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所以, 在研究心理学的时候了解一些神话故事对深入了解这些词汇及其内在含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对医学领域词汇的影响

如同地理和心理学等领域, 医学领域的一些词汇亦可在神话故事中找到出处。神话中与医疗、药物以及卫生等相关的神灵或事物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医学界, 其丰富的内涵生动地传达着医学领域中一些事物的真实意义。

4.1“Achilles tendon”在医学中指的是“跟腱” (刘志芳, 2001:66)

在希腊神话中, Achilles (阿基里斯) 小的时候, 母亲曾提着他的脚跟将他全身在冥河中浸过, 使得他的身体刀枪不入, 唯独没有浸过冥河水的脚跟是他的致命弱点。在与Paris (帕里斯) 作战时, Paris用毒箭射中了他的脚跟, Achilles最后死去。因此“Achilles'heel” (阿基里斯之踵) 这个词组不仅代表“致命的弱点”, 而且又因人们提到Achilles就会想到脚跟部分, 故医学界也用“Achilles tendon”指“跟腱”。

4.2“Aesculapius” (艾斯库累普) 是古希腊神话中汇总执掌医药与康复的医神, 他手持有一条蛇缠绕的木杖

在国外, “一条蛇缠绕在一根权杖上”这样的标志是现代西方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医院采用的标志, 称为“Aesculapius Staff” (蛇杖) (王琰, 2010:273) 。并且, 医神的名字后来也成为了英语词汇中的一个单词“Aesculapius”意思就是“医师的, 医学的”。

4.3“Hygeia” (许革亚) 是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

她是位年轻女子, 身着白色长袍, 头上戴着祭司冠, 还用饭碗喂着一条蛇。后来“Hygeia”引用到医学领域成为了“卫生学, 保健学”, 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衍生词, 如hygienic (卫生的) (秦玉, 2012:180) 。

4.4“Morpheus” (墨菲斯) 是希腊神话中的梦神

梦神是睡神Hypnos (许普诺斯) 的儿子, 掌管人们的梦境, 人们由此引申出具有麻醉、镇定和催眠的作用的“morphine” (吗啡) 一词。

可见, 希腊神话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医学领域专业词汇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词汇在清楚地传达医学领域一些词汇的指代意义时, 不仅得到医学领域认识的广泛使用和认可, 同时也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5 结论

综上所述, 流传至今的希腊神话对很多专业领域的英语词汇意义重大, 对这些英语词汇稍作研究, 就可以掀开一个神话故事的面纱。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英语词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为这些枯燥单调的专业领域英语词汇增添了趣味和色彩, 也使这些严肃刻板的专业词汇更加便于理解和接近生活。总之, 希腊神话故事结构完整, 内容流畅,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丰富和掌握这些源于希腊神话的专业领域英语词汇, 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并提高文学素养。所以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知晓一些希腊神话意义颇重。

参考文献

[1]崔丹.希腊神话故事与英语词汇[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3) :49.

[2]洪玲玉.洪玲玉读书报告[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298579/.

[3]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M].南京:凤凰传媒出版集团, 1995.

[4]刘志芳.浅谈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英语词汇[J].松辽学刊, 2001 (4) :66.

[5]秦玉.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词汇的内在关联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8) :180.

中国专业筹资领域有待发展 第2篇

在美国有大量的公益机构,他们非常依赖私人的捐款,多年来发展了非常好的运作模式来支持资金的流动,从而确保资金有很好的管理,还要向捐赠方提供反馈。比如哈佛大学大概有600个人从事筹资,从事在公共关系、企业关系、基金会关系方面的工作,差不多相当于一所大学的员工数;斯坦福大学有四五百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规模小的大学也会有100人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平均来讲每一个筹资员都会筹得100万美元的善款,这是每一年他们的业绩,确实是占了善款很大的比例。即便我们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专业筹资人员的力量目前也还是非常厉害的。筹资领域在美国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

对于中国的公益机构以及对中国的NGO来讲,面临的恰好是这样的挑战。中国的机构都希望能够获得国外私营机构、私营捐助方的捐助,同时也需要有内部的筹资、宣传的机制或者队伍的建设,从而能够接触到大量私人的捐助方。他们每一个人可能捐很少的钱,但筹集到一起就是很多的钱。比如某个基金会或者个人可能很关注敦煌,想让敦煌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但每个人可能只能捐一两百美元,你怎么能够让这么多的小额捐助方都能够有效地为你捐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王阳根据4月下旬作者在“公益投资在中国”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第3篇

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一多采用英文两种形式:1)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或英文学术杂志论文;2)采用指定的统编专业英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然而,无论那种方式,词汇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著名的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就不能表达思想,没有词汇就什么也不能表达。”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在语言学习的基础地位[3]。专业英语用词具有特殊性,一般所要求的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词汇量并不足以支持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由于大学专业的细分,并没有针对各个专业的单词词汇表,使得学生无法采取系统而有针对的主动提高这方面的词汇量,往往采取被动的遇到不懂的单词再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从而无论在教学还是学习中,都造成了较多的困难。因此,专业英语词汇的提取和识别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专业英语词汇表的提取

1.1 相关工作

就如何确定外语教学大纲中的词汇范围,Leech认为,如果一个词在所教的语言中频频出现,那么学习者以后在阅读或听话时也会经常遇到那个词。因此,来自语料库的英语词频统计数字对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刘颖使用词频的方式提取了若干轮机英语的专业词汇,实验指出加入这些高频专业词汇后,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词汇量对专业语料的覆盖率[5]。王立希等则使用了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来提取专业词汇。通过人工选取一组种子词,然后找出与其关联的二元频繁集合,从而实现新词的提取[6]。同样是使用种子词,在自然语言处理的情感分析领域中,在大规模语料的支持下,Turney提出的PMI算法能够以一个种子词典为基础,寻找词语之间的共现关系,从而构建出情感词典[7]。

1.2 基于词频和PMI结合的方法

受到他们工作的启发,我们设计基于词频的基线系统,然后建构了新的系统,引入PMI算法,试图提高系统的性能,动态而高效的获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专业英语词汇,从而应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改进。

参照以前的研究,基线系统基于词频进行分析。搜集本专业类主要的文献,然后对英文语料进行整理,去除词根(Stemming)和停用词,然后计算各词词频,并按顺序排列。

对基线系统的改进首先是PMI算法的应用。通过专家的人工选择,获得了12个本专业的英语词汇作为种子词典。然后计算各词与种子词的PMI,并进行排序。并通过实验,研究系统性能的改进情况。研究内容主要分解为以下几个子任务:1)信管类专业英文文献语料的选取和预处理;2)构建基于词频的词汇提取系统;3)构建基于PMI的专业词汇提取系统;4)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寻求更好的专业英语词汇单词表构建方法。

2 实验及数据分析

2.1 实验目的及方法

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分析系统自动获取专业词汇的能力好效果。分析方法包括三个指标:首先是词频覆盖率A,研究新获取的词能否有效的扩大对专业文献的词汇量覆盖;其次是专业词汇占比B,使用专家,对不同系统提取的专业英语词汇表进行人工判断,确定其中所含专业词汇的比率;最后是分类效果C,以专业词汇作为特征向量,通过使用支持向量机来模拟人类分类的能力,通过SVM区分专业语料和通用语料,验证这些词汇的分类效果。

2.2 语料和数据准备

语料使用本专业领域的主要专业文献,从TREC、ACL、EMNLP、HLT的历届文献和相关杂志中随机提取了100篇文献。对文献进行了去除符号、去除停用词处理,考虑到英文的各种词根和时态语态变化,使用了Porter Stemming获取词干[8],最终形成专业语料F1,包含392,448词,用以提取专业词汇。另外从纽约时报(http://www.nytimes.com)下载新闻报道,包含361,275词,形成通用语料F2用以训练和测试SVM。使用人工的方式,从语料F1中挑选出12个专业词汇,作为种子词S。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表1所示,第一列为使用的三种不同方法,第二列为单词覆盖率指标,第三列为专业词汇占比,第四列为使用这些词汇对SVM分类正确率的影响。

在第一行的试验中,使用词频法,从高到低选择非四级词汇的高频词100个,形成集合T1;配合以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能够达到对F1语料74%的覆盖率;使用领域内专家,对这些词进行了人工专业词汇选择,发现这些词的比例为18%;以T1作为特征向量,使用语料F1和F2训练SVM,获得SVM分类正确率为72%。

随后以S作为种子词,用PMI算法计算F1中各词与S内各词的互信息,从高到低提取100个高PMI值的词,形成集合T2;同上,配合大学四级词汇,其文本覆盖率为69%,专业词汇占比为56%,SVM分类正确率为71%。

实验结果显示,词频法具有更好的文本覆盖率,但其提取的词中,专业词汇的针对性并不强;而PMI方法按预期的效果,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取出专业词汇,但是由于这些词语的词频不一,其文本覆盖率低于词频法,从而使得其在SVM分类中性能还略微的低于词频法。

为了克服PMI方法的低覆盖率问题,方法三则改进为使用词频和PMI阀值,只选择高于一定词频阀值和PMI阀值的词。从174个高频词中,筛选出排名前1000的高PMI词100个,形成集合T3;其文本覆盖率上升到73%,专业词汇占比为54%,SVM分类正确率为79%。

方法三不仅保持了词频法高覆盖率的特点,也保持了PMI算法专业词汇针对性强的特点,其SVM分类率达到最好。

3 结论

学生要获得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需要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扩充其专业英语词汇。然而,针对各领域的专业词汇表难以获得,因此,本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动态语料为基础,构建有针对性的教学用专业英语词汇表。实验结果指出,构建单词表的传统词频法具有较好的文本覆盖率,但其所含专业词汇比例不高;使用PMI方法提取的专业词汇比例更高,但其分类效果和文本覆盖率都不如词频法;将词频法和PMI算法结合在一起后,获得的专业英语词汇表在文本覆盖率和专业词汇比例上都具有较好的表现,区分文本的能力更强,是以文献语料为基础、动态提取专业词汇的更好的方法。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就专业词汇提取进行相关的研究,挖掘这种方法的潜力。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所学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由于英语词汇的领域依赖性,通用的英语词汇表难以覆盖不同专业的需求。针对不同领域动态构建专业英语词汇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提高专业英语能力。针对信管类学生的需求,以本领域内的科学文献作为语料,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语料中动态提取专业词汇。实验结果指出,传统词频法存在不足,而PMI方法则各有优劣,将词频法和PMI算法结合在一起后,获得的专业英语词汇表在文本覆盖率和专业词汇比例上都具有更好的表现,从而能更有效的建构专业英语词汇表。

关键词:专业英语,词汇表,领域语料,自然语言处理

参考文献

[1]郭宁生.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

[2]邓保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J].求实,2010(1):269.

[3]刘春明,徐恺,贾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122-123.

[4]刘小平.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74-176.

[5]刘颖.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在轮机英语的语篇覆盖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6]王立希,王建东,汪静.基于数据挖掘的新词发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2):195-197.

[7]Peter D Turney,Michael L Littman.Measuring praise and criticism:Inference of semantic orientation from association[J].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3,21(4):315-346.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第4篇

11月29日,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利信)总裁、董事长杨振华、BOSE大中国区经理封志刚共同邀请国内建声领域、电声领域的10余位专家在飞利信大厦举行了飞利信BOSE产品专家交流会。

交流会上,杨振华重点介绍了飞利信智能会议、智慧城市、大数据、在线教育四大业务板块的主要业务及发展趋势。目前,智能会议占到了飞利信总业务的一半,未来具体围绕生产小间距以用于室内为主的LED屏产品、集成化的专业音响领域、视频会议领域。封志刚回顾了BOSE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他强调,今年对于BOSE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BOSE将专业和民用业务分开独立,希望通过与飞利信的合作,让老客户重拾当年与BOSE的渊源。BOSE技术工程师详细解析了BOSE各系列扬声器、功放、音频处理器及设计软件等产品的核心技术、性能指标、使用特性和应用场所。

专家们在认真听取介绍后,针对国内应用环境需求和使用特点,对BOSE技术发展方向、产品性能、产品线覆盖范围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飞利信是一家以音视频底层技术为核心、辐射信息化建设各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并有完整的营销网络,旗下拥有分布各领域的全资子公司;BOSE是注重科研创新、业务辐射全球的企业,有专门的研发人员、研究机构。两家企业强强联合,将带来领先的产品技术、工程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第5篇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目标

Stern的跨文化沟通理论提出了三个目标:精通目标 (proficiency) 、认知目标 (cognitive) 和情感目标 (affective) 。精通是指正确理解知识文化、恰当使用交际文化。认知目标包括目的语文化知识、目的语文化特征的意识、目的语与母语文化差异的意识, 能够发现分析、综合和概括, 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社会意义。情感目标是指学习兴趣、理性的好奇心和审美情趣。他认为, 学习一种新文化意味着情感学习, 学生应会理解、尊重、认同和宽容异族文化。如果有可能的话, 还可以融入异族文化的社会, 与当地人民沟通交流, 建立个人关系。

在我国, 鲁子问教授认为:跨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 (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 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 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 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和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他的这一定义明确地概括了跨文化教学的三个范畴:文化的交际知识、交际态度和交际能力。

综观上述, 我们可以把跨文化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三个具体目标, 即知识目标, 态度目标, 能力目标。其知识目标是指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准确的对异民族文化的知识;其态度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开放、平等、宽容、客观的跨文化交往的态度;尽可能消解故步自封、歧视、盲动等消极的跨文化态度;其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知异民族文化, 进行跨文化对话交流的能力, 合理地比较本族文化与异民族文化的能力, 适当地对异民族文化进行取舍的能力, 合理地参照异民族文化, 促进本族文化发展的能力, 有效地向异民族传播本族文化的能力, 以及在跨文化交往中必要的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内容

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关于跨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并提出文化教学内容应包括六个方面:地理知识 (目的语国家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 个人生活方式 (异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价值观等) ;目的语国家的人民与社会 (政治、宗教信仰、种族偏见、竞争、斗争等) ;历史知识 (英美历史, 包括语言史) ;各种制度 (政府体制、教育体制、社会福利、经济制度) ;艺术、音乐文学与其它成就文化。

魏春木等人将专业外语阶段文化教学内容划分为文化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两大类, 并在这两大类下逐层细分出不同的文化项目。文化行为作为动作系统, 是外显的, 受文化心理支配的, 处于文化的表层;文化心理是文化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系统, 是内隐的、支配文化行为的, 处于文化的深层。其它学者将文化教学内容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大类。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词语意义结构的影响, 二是对话语组织结构的影响。陈俊森等人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角度出发, 认为文化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三项:第一, 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第二, 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教学;第三, 非语言交际方面的教学。三者中, 他强调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因为通过他的实验结果估计, 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这说明, 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 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

三、跨文化教学的原则

英语专业阶段的文化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 与学生的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 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文化知识的实用性原则, 从教学实际出发, 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 语言知识讲到哪里, 文化知识也随之落到哪里, 而不是把教语言与教文化割裂开来.

2、循序渐进原则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个性、情感和语言水平等, 他们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 认知水平也需不断提高, 文化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语言水平, 所以, 文化内容的融入也只能循序渐进,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让学生逐渐理解、使用跨文化知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可以将文化教学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文化理解感兴趣;中级阶段要求学生理解跨文化的差异性和学习跨文化规约;高级阶段是培养对外国文化的综合观、评价观和研究文化的能力。因此, 在入门阶段, 应着重介绍简单的词语文化因素及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因素, 日常用语的语用功能等, 而在语篇阶段则应着重知识文化。教材的编排也是遵循这一规律的, 让学生全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知识。

3、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精选、文化教学量的和教学方法的适度。选材时应注意那些代主流文化的内容, 有选择地组织、编排所教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兼顾趣味性。教师应精心准备一些与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功能项目及一般话题密切相关的化内容。这些都是在基础阶段应掌握的。此外, 教学方法是指正确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的关系, 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组织针对性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量的适度则意味着早期阶段不宜一节课灌输过多, 影响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先由感性认识着手, 教导学生认识现象, 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再专门讲解, 最后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认识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 反馈给教师后再进行矫正和提高。所以, 专业教育阶段的文化教学应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研究性学习,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论:

根据的预测,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是: (1) 利用信息的能力; (2) 清晰的思维能力; (3) 有效的交际活动能力; (4) 理解老师向学生大声朗读故事和诗歌开始, 鼓励学生们重读自己喜爱的故事。阅读技巧起辅助作用。总的来说, 全语言老师更加关心学生如何学习, 而不是老师如何教。

学生是全语言课堂里的中心, 这个原则可以在全语言的课堂中得到体现。在写作活动中, 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题目而不是教师设定的。阅读课里, 学生读基本的教材, 还使用参考书来收集信息来写作, 互相帮助来阅读写作。另外, 学生经常花大量时间进行持续的默读和写作。

2、围绕主题, 使用文学作品

“好的文学作品很明显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教学计划的基础, 在全语言的课堂里是阅读、写作的中心”。由于文学作品是交流的一个创造性的形式, 它处于全语言的中心, 教师需要喜爱、了解学生所读的文学作品。

Kenneth.Goodman建议教师们组织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主题单元, 给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人类环境的能力; (5) 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 (6) 个人生活能力; (7) 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在实施外语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各个基本方面, 以保证每个学生的最佳个性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后, 我国确立了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的指导思想, 现今时代把英语推到重要的地位, 因此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应树立知识目标, 态度目标, 能力目标, 贯彻语言实用性、循序渐进性和适度性原则, 应把地理知识、个人生活方式、目的语国家的人民与社会历史知识、各种制度及艺术、音乐、文学与其它成就文化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变成语言交际过程, 培养学生能按语言功能自主地展开思维和行动, 具有在不同场合得体地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教学目标,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威藏《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让专业的人管理专业领域的市场 第6篇

作为一名从事了十多年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机构领导,从内心深处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关注、介入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工作,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标准层面去认可、规范相关的工作内容。回顾智能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发展,我们走过了从市场认知——业主认可——政府部门介入管理三个阶段。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省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这个专业检测领域的“管与不管”、“管多管少”方面的差别还是很大,以山东省为例,行业主管部门从很早就关注检测领域。从鲁建设字[2002]9号文到鲁建发[2010]10号文都明确指出了“建设单位必须将智能建筑工程进行检测,系统检测报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主要依据之一”,这体现了政府部门的高屋建瓴,但是就像很多国家出台的条例政策一样,此类政策性文件如果没有相应部门去具体落实,它也就仅成了政策层面的一个工作依据而已,更谈不到将该领域的检测工作纳入到建筑工程工作序列中来。因而对我们的具体检测工作起不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有些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看到了检测工作的市场需求,并有意识地去管理规范本地区的检测市场。但往往制定规则的人不一定懂专业,对检测工作所涉及的系统、检测机构的基本准入条件、验收报告的有效性要求等问题掌握不够。正是由于这些先天缺陷使得检测市场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第一,将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内多达十几项的检测内容,演变成只是针对综合布线链路的测试验收强制性要求,浪费了很多的市场检测内容。第二,检测机构准入条件宽泛,机构之间实力悬殊、机构性质类别多样。鱼目混杂的检测单位投身到这个领域,势必带来检测取费的恶性竞争,破坏了检测工作的严谨性、公正性,让多年以来形成的行业自律和价格体系消失殆尽。第三,建设单位对检测工作的认知由前几年刚刚建立起来的基于“质量把关”为核心转变成了应付行业质检部门的备案要求,有将良好市场前景转化为鸡肋产业的态势。

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国家层面经济发展放缓并结合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市场信号,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一个问题:应该尽早放弃期许政府规定检测工作强制执行的依赖,加强行业内自律和规范;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全面推动全国范围内智能建筑工程范围内的各个领域的同仁协同发展,共同应对目前经济形势下滑所带来的市场不景气等一系列生存问题。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在政府主管部门对检测领域的推动和管理乏力之时,行业协会应该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认可体系,并且在全国智能建筑市场上厂商、集成商和业主单位的影响力基础上打造国家智能委认证的市场认可度。

(2)制定严肃的具备竞争力的检测机构准入门槛,一方面为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检测机构树立标杆。另外一方面精简检测机构的数量,保证现有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和收益,并且进一步加强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以应对不久即将到来的外国检测机构的冲击。

(3)行业协会在年度的评优评选活动,应尽可能多地融合系统集成商和检测机构的参与。让检测机构扩大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让各大设备品牌厂商和系统集成商感受到检测机构的服务性本质,从各自企业核心价值方面认可检测机构介入为其所能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4)行业协会在国家政策层面积极推动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纳入到工程序列中来,这是最有效的提高检测工作社会地位的方式。

(5)行业协会主导制定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检测取费标准体系。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该体系不可能制定唯一的付费标准,但可以广泛通过各地区检测机构的市场调研,形成以大区或省市为单位的地区性收费依据,以此规范检测领域取费混乱、低价竞争的市场模式。

专业维修领域的新思路 第7篇

行业竞争的激烈,使得很多工程机械产品趋于同质化。产品表面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就使得产品服务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又该如何发展后市场?要发展后市场就离不开专业的维修服务和配件销售。

近年来,许多专项维修企业为了拓展业务、扩大市场,纷纷从专项向综合维修发展。比如:从电器维修到整车检测,从油泵油嘴维修到发动机维修等等。在座的各位都是与工程机械、柴油机有关的企业,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当传统的业务、自己熟悉的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无法支持企业的发展时。所以,转变观念,开发新业务、新项目是首选。

制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探索 第8篇

1.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思路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 以制冷技术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学习领域,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教学设计,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下图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思路。

2.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关键

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关键主要有以下方面,采用双师执教、双课施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等方式。“双师执教”指既具有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任教, 切实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队伍,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做兼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双课施教”指在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现场教学, 应用符合执教规律的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实习式和指导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双课施教法。“双向考核”指学校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制度。“双证”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应充分利用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对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技能考核与鉴定, 同时在现有工种技能考核的基础上提高技能考核的平台。

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坚持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教学,考核实行“双证制”(毕业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 着重培养“双能力”(设备维修能力和设计能力),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及素质教学体系。

3.重视公共基础课与顶岗实习

3.1公共基础 课不容忽 视。当前 ,有些专业设置对公共基础课内容进行大幅删减,片面夸大专业课在整个学习领域的地位,其实从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看,基础课程具体规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素质, 不仅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继续教育和转岗打下基础。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应该重视公共基础课,同时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运用“够用为度”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教学。专业技术课程与拓展课程具体规定了从事本专业面向的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因此应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为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提供保证。

3.2增强顶岗 实习的时效 性。顶岗学习是高职院开展工学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学期,按照学校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 为学生创造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学习活动的机会,顶岗实习范围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学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应做一定的实习准备,如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在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训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设置专业教学模块,提高顶岗实习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明确学生的身份,及时调整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不同身份,通过产学结合,提高岗位技能,重视顶岗实习,开设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增加实训项目,加强产学全程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实现人才共育。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第9篇

一、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1.建立日常信息交流机制。检察院主动向非公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非公企业、组织通报开展预防工作的动态信息和进展成效,并及时提供查办非公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同时这些部门应如实向同级检察院提供非公企业审批、日常监管、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的政策文件、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工作台账等,以便检察院及时全面地掌握这一领域的运行状态和相关根据,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调查活动。

2.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注重发挥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协调作用,运用网络办公和预防信息共享系统等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掌握翔实基础资料,准确把握预防调查介入的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增强非公领域预防调查的研判能力,为预防调查提供前期研判信息,确保预防调查内容的及时性与专业性。

3.建立信息采集管理机制。通过梳理执法办案信息、走访相关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分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辖区内非公领域基本信息和预防服务需求,建立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库,为预防调查提供“后援”和“智囊”。

4.建立专项预防调查部署机制。依托“侦防一体化”和非公条线的联席会议、预防职务犯罪协会、党务部门等组织,根据每年工作重点,以及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高发行业,研究部署开展专项预防调查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预防调查工作。通过依靠外援,弥补检察机关在非公领域预防调查中精力與阅历、理论与实践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努力形成合理分工、责任明确、相互支持、纵横配合的工作格局。

5.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在考核体系上,采用实效评估、绩效考核和专项评比相结合的方式,由地方党委、上级检察院以及社会群众分别对预防调查的工作部署、工作落实、工作成效进行立体式考评。在考核标准上,将预防调查选题、协作配合、调查报告内容、成果转化、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纳入评价因子。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开展年度党风廉政评比,为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的评比提供评价指标。

6.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发挥预防工作机制的协调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建立成果转化机制,积极促进预防调查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依托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预防调查成果印发、传阅,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讨论与研究实施方案。各领导小组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预防调查成果被推广应用的单位和个人。

二、创新工作思路,突出调查重点

1.明确预防调查主要目的。一是促进政府对非公领域规范治理。通过预防调查分析政府部门在非公组织设立审批、日常监管、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揭示非公组织治理与职务犯罪发生之间的内在规律,提出强化和创新政府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规范治理意见。二是促进非公领域行业自律。通过预防调查发现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强和创新行业协会管理的建议,推动行业协会增强民间性、民主性、服务性、公益性、自愿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作用。三是促进非公领域内部科学管理。通过预防调查以及检察建议、预防咨询等形式,推动建立单位内部的廉政风险排查、风险识别、风险监控,以及预警、应对、处置等机制,促进各单位形成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立体化、动态性权力监控体系。

2.明确预防调查的主要对象。以有影响的企业以及发生过职务犯罪或者存在风险隐患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为主,关注就业岗位突出、涉农工程、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的企业,积极开展专门预防调查,形成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综合报告。

三、创新工作质效,促进成果转化

1.提出检察建议,深化惩防效果。以预防调查为基础,结合办案,向非公企业、组织以及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促进非公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并积极帮助被建议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减少和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办案成果。

2.移送案件线索,提升侦防合力。在预防调查的过程中,注重非公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收集和移交,经审查认为有初查价值的,按照“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的要求,经主管领导批示后及时移送侦查部门处理,并做好线索移交后的同步预防工作,进一步提升侦防工作的整体合力。

3.提供侦查信息,实现侦防互动。通过预防调查延伸和拓展办案战线,减少来自相关部门及发案单位的办案阻力,充分发挥预防调查在收集涉案信息、获取案件线索、掩盖侦查意图等方面的作用,为侦查部门提供非公领域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实现侦查与预防之间的良性互动。

4.开展预警研判,拓展专业预防。在预防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非公领域风险源点排查防控工作,运用危险源点分析与控制法,根据行业领域风险进行预判,及时提供预防预警,并推动相关单位建立内部廉政风险排查、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控。通过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预警反馈,大力提升检察机关在非公领域预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专业领域英语翻译 第10篇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划分行动领域

课程开发小组以园艺产品、产品生产设施、产品生产技术、职业岗位为参照系, 与生产一线直接从事园艺产品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行业、企业专家、园艺专业优秀毕业生等进行了共同研讨。研讨确定了中职园艺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为:种子种苗生产、园艺产品生产、园艺产品营销。进一步分析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 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为:栽培设施使用、果树育苗、蔬菜育苗、花卉育苗、组培育苗、果树栽培管理、蔬菜栽培管理、花卉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管理、果品生产经营管理、蔬菜生产经营管理、花卉生产经营管理。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 划分出行动领域:园艺设施使用与维护、园艺作物育苗、工厂化育苗、园艺作物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管理、园艺产品经营管理。

归纳行动领域, 构建学习领域

依据范例教学论思想,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着眼于现实世界和职业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价值性且易为学生所接受, 对学生现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基于该理论, 我们分析了所选课程内容对园艺专业学生当前心智发展的意义, 并分析了学生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通过课程学习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水平:花卉园艺工 (四级) 、果树园艺工 (四级) 、蔬菜园艺工 (四级) 。根据园艺设施使用与维护、园艺作物育苗、工厂化育苗、园艺作物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管理、园艺产品经营管理六个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与能力的相互关系, 对已确定的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 所构建的园艺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为:园艺设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园艺产品营销;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为:无公害果品生产、有机蔬菜生产、鲜切花生产、观赏园艺制作。

描述学习领域, 开发学习情境

将学习领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 必须分析对教学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各种要素。根据学习理论教学论思想, 教师应分析上课班级的各种条件, 包括生源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决定课堂选用哪些目标、方法、主题和媒体。现以学习领域“花卉栽培技术”为例, 说明学习情境开发的基本思路。

职业名称花卉园艺工。

时间安排第二学年, 80学时。

目标描述 (1) 能对当地花卉产业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花卉生产计划。 (2) 能进行花卉种苗繁育:有性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种子寿命与贮藏、种子识别及品质鉴定、整地作畦、育苗技术、幼苗的间苗、移植与定植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包括扦插繁殖技术、嫁接繁殖技术、压条繁殖技术、分株繁殖技术; (3) 能对花卉进行栽培管理: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土壤的选择与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温度的调节、光照的调节、湿度的调节、土壤消毒、整形修剪;盆栽花卉的栽培管理包括花盆与盆土选择、上盆与换盆、灌水与施肥、修剪与整形、绑扎与支架、摘心与抹芽。 (4) 能对花卉花期进行调控:播种期调节、温度处理、光周期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5) 能控制花卉营养缺乏症与常见病虫害; (6) 能对花卉进行简单包装、贮藏、质量检验与市场营销。

学习内容花卉生产可行性分析;花卉的各种繁殖方法;花卉各种栽培管理技术;花卉采后技术与营销计划。

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媒体建设集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于一体的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鼓励开设该课程的每个班都建设花卉栽培技术的相关网页。

对学生的要求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操作常见的园艺植物栽培养护机具并进行日常维护的能力;了解园艺作物栽培的过程管理;具有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具有花卉园艺工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能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理念, 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与园艺行业、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总之, 选择安排合理的学习情境时应考虑其是否符合职业任务和工作过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习情境必须反映行动领域, 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 充分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基于行动导向, 组织课程实施

在以职业行动能力为本位来定向课程内容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础来选定课程内容的前提下, 教学过程也应以获得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作过程作为参照, 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整合。因此, 在课程实施阶段, 针对每个学习情境, 教师应设计出相应的引导文。引导文是教师制定的书面任务, 学生借以独立完成行动导向学习任务。下面以学习情境“单面观花束的制作”为例, 说明学习领域课程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学习过程安排 (1) 收集信息 (1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单面观花束的相关知识, 明白要做什么。 (2) 计划 (10分钟) :小组拟定工作计划, 议定花材、工具与制作方法。 (3) 决策 (10分钟) :小组与教师交流, 决定花材选用及制作方式。 (4) 实施 (35分钟) :完成单面观花束制作。 (5) 检查 (10分钟) :对照评价表, 小组自我检测花束制作是否符合专业要求。 (6) 评估 (10分钟) :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使学生明白下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学习内容安排 (1) “读一读”。工作任务导入:某歌星9月28日到XX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 当地的粉丝团要组织舞台献花, 向我校生活创业园的“芳草屋”预订8束单面观花束, 交货时间为当日16点30分。教师行为:把任务书 (详细内容略) 分发到各学生小组。学生行为:阅读教师展示的单面观花束作品图片及任务书, 自行通过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查阅相关图书资料, 学习花束常用花材知识及单面观花束的构图和配色方法, 了解单面观花束的结构特点。 (2) “议一议”。学生小组按任务书的要求议定花材 (种类、色彩、数量) 、包装纸 (单张或两张) 丝带花 (法国结、蝴蝶结或绣球结) 、工具与制作方法, 形成工作计划。 (3) “改一改”。小组与教师交流, 教师指出工作计划中存在的不足,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修改并优化小组工作计划。 (4) “做一做”。花材的选择与加工:学生通过对单面观花束结构的学习, 根据花束的尺寸规格和色彩要求, 合理选择花材的色彩与数量, 对所选花材进行花材姿容整理、适当的加工造型和必要的装饰。花束捆扎:学生按照花束规格、花型结构的要求对花材进行适当的剪截, 分步骤进行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的摆放与捆扎, 插制后对作品进行调整修饰, 完成捆扎操作。包装纸包装:学生根据花束的大小规格、花型特点、外观效果合理选择包装纸并进行包装。丝带花扎结:学生根据花束的大小规格、花型特点、外观效果合理选择丝带花扎结材料进行丝带花的扎结。扎结完成后进行花束的装饰, 花束包装完成后进行适当调整与修饰。现场整理:包括场地清理, 清理杂物, 工具保养, 摆放整齐。 (5) “评一评”。学生行为:学生对照评价表 (详细内容略) 进行自评, 自我检测单面观花束制作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评价包括花束作品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两方面。花束作品评价从花束的花材选择与整理 (花材选择合理、花材整理到位) , 构图造型效果 (比例适宜、造型规范) , 设色效果 (花材之间、花材与包装之间、丝带与花束之间) , 花束包装 (丝带花的扎结) , 插制技法 (捆扎正确、花束牢固、加工熟练) 五个方面进行。过程评价从工作程序规范、工具使用合理、现场整理等方面进行。 (6) “想一想”。学生小组互评, 教师也作出评价, 学生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思考怎样进行作品修改。师生共同讨论, 总结学习内容, 交流下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综上, 在教学实施阶段, 教师根据由职业情境设计的学习情境教学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在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中, 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主地通过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完成工作任务。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通过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 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职业态度、任务完成质量等建立评价机制, 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规范地完成任务,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不是一般学科意义上的专业课程模式,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开发学习领域课程, 需要对专业课程与专业教学从整体性行动的角度进行跨专业的、本质上全新的处理。为避免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浮于形式, 确保学习领域课程的顺利实施, 应注意以下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不能复制具体的工作过程直接针对应用的学习既不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中心内容, 也不是职业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职业学校不是培养操作机器的工具, 因此, 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中, 可以也应当有综合课程形式的学习领域存在。

学习情境设计要尽量细化学习领域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行动习得知识、技能与态度。因此, 教师要善于根据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情境, 结合课程目标和内容细化学习情境的设计, 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 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课题或题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让学生目标明确地在知识和经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未来职业工作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

要避免教师教学水平成为制约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瓶颈”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到确定行动领域, 从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处理推导出学习领域。再从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要求教师具备整合企业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的能力。因此, 要加大教师进企业研修的力度, 增加教师进企业的机会, 重点提升专业教师跨学科行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1) .

[3]申文缙, 周志刚.从“行动领域”到“学习情境”——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6) .

[4]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 (3) :62-64.

上一篇:作弊技术下一篇: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