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2024-05-09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精选12篇)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1篇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管理

1.1 PIVAS的定义

PIVAS也曾被称为药物配置服务(pharmacy admixture services,PAS)、静脉配置服务(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

1.2 PIVAS的设置

配置室由排药间、准备间、配置间、成品间、更衣室等组成。配备层流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净化设备。

1.3 人员配置及素质要求

配置岗位人员相对固定,共有4名护理人员,1名药师。配置人员应具备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配置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

1.4 管理制度

TPN液必须由专人在100级超净间的层流净化工作台上配置。配置前后必须做室内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无菌环境,每月进行空气培养。配置前30 min启动层流净化工作台,入室必须换鞋,更换消毒衣,戴好口罩帽子,配置前严格洗手,戴好消毒手套,配置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及配置程序进行。

2 配置程序

2.1配置前将所有物品准备齐全,避免因多次走动而增加污染的机会,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有无混浊、变质、沉淀、裂痕、松动等,核对TPN配方,包括科室、床号、性别、姓名、年龄,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密闭,有无破损。用75%酒精擦层流净化工作台表面及输液瓶[3]。

2.2 TPN液配置步骤(1)先将不含磷盐的电解质(如Na+、K+、Ca2+、Mg2+)和微量元素(如安达美)加入氨基酸中,充分混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2)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3)关闭静脉营养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净化工作台的挂杠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氨基酸和脂肪乳剂溶液全部溶入静脉营养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4)翻转静脉营养液袋使这两重溶液充分混匀,并挤压静脉营养液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流出。

3 静脉营养液配置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液配置必须严格按配置程序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1)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内稀释以免出现CaHPO4的沉淀,故在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后,肉眼检查以下袋内有无沉淀生成,待确认无沉淀后再加入脂肪乳剂;(2)由于脂肪乳剂粒表面磷脂带负电荷,电解质中一价或二价离子与之结合并中和,致使颗粒聚集或合并,乳剂破坏。因此在配制时,不宜将电解质,微量元素液与脂肪乳剂直接相混;(3)静脉营养液保存注意避光,不加脂肪乳剂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尤其要注意避光;(4)静脉营养液最好是现配现用。国产聚氯乙烯袋,更应于24 h内输完,最多不超过48 h。配置后不输注可放置4℃~10℃冷藏箱内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48 h。

4 静脉营养液配置的效果评价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层流环境中严格按配置程序操作配置过程中静脉营养液无混浊沉淀,在室温下静脉营养液应在24 h输完,4℃~10℃冷藏箱内保存时间不超过48 h。患者未发生因输注TPN液引起的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5 结论

肠外营养支持是一项理论深,技术强,要求高的临床工作,TPN液配置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为确保肠外营养的正确实施及应用的安全性,从管理的角度笔者认为:(1)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严格遵守TPN液配置的程序是确保TPN液质量的关键;(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的管理对TPN液的质量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正确的保存方法和严格限制保存时间确保了TPN液的理化性质不变,从而达到安全输注的目的。

摘要:为了确保全静脉营养制剂(TTPN)在临床的正确配置和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TPN液配置的管理,保证了TPN液的质量。在3年期间共配置TPN液1195袋,用于2466例患者,各例患者均未发生因输注TPN液引起的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笔者认为:(1)开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严格遵守TPN液配置的程序是确保TPN液质量的关键;(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的管理对TPN液的质量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正确的保存方法和严格限制保存时间确保了TPN液的理化性质不变,从而达到安全输注的目的 。

关键词:PIVAS,TPN,管理

参考文献

[1]谢琼.全营养混合液配置的护理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10 (36):768.

[2]齐国华.全合一营养液临床应用体会.中国肠内与肠外营养杂志,1996,4(3):137.

静脉药物配置操作规范 第2篇

1、静脉药物配置前查看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药理作用、配伍禁忌、配置有无特殊要求(溶媒要求、是否避光等)

2、仔细核对输液标签、输液卡上的姓名、年龄、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方法是否一致。

3、查看皮试结果并登记皮试药物批号,并填写在输液卡上。

4、仔细核对待加的药物安瓿、药瓶与输液标签上的药名、规格、剂量、数量是否一致。

5、检查输液袋外观并挤压输液袋,观察有无渗漏;观察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

6、检查药瓶、安瓿有无破损、渗漏、变色及有效期等,无标签及标签不清者、过有效期者不得使用。

7、注射器一药一具,不得交叉使用。操作台面多种药物要使用阻隔措施。

8、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原则进行药物配置。

9、多种药物混合时,将药物逐个加入液体中,待混合均匀后外观液体无异常改变再加入另一种药物,直到配置完成。先加入浓度高的药物,再加入浓度低的药物,有颜色的药物最后加入,避免有沉淀或浑浊时不易发现。

10、中药注射剂单独静滴,在西药注射剂滴完后用溶媒冲洗后再滴注中药制剂。

11、输液现配现用,避免药物分解、药效下降和不良反应物质产生。

12、配置完毕后检查液体有无浑浊、沉淀、变色;药物是否完全溶解,有无药物结晶、未溶颗粒及瓶塞颗粒;再次核对输液瓶签、输液卡、及药瓶标签上的药名、规格、剂量等是否一致,并由配置者签名。

治疗室工作制度

1、每日清洁操作台面,保持台面整洁。若有药物不慎滴漏,应及时擦净台面。

2、每日动态空气消毒空气消毒两次并登记。

3、每周清理治疗室内一次性物品一次,不得使用破损及过期物品。

4、每周清理治疗室内液体、药品一次,检查液体药物质量、数量及有效期。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3篇

【关键词】HACCP认证法;化疗药物配置;防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S29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72-02

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化疗药物治疗,护士在使用化疗药物时,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本院应用HACCP认证法,将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结合预防性理念,通过把握环节关键点对化疗药物的配置进行安全控制。即通过化疗药物使用要求提前分析其危害,针对控制关键点制定监控方法,进行安全预防和防治。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几年对抗癌药相关内容的研究以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工作情况为分析内容,近几年,本院对抗癌药的研究引起重视,应用HACCP认证法,将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结合预防性理念,通过把握环节关键点对化疗药物的配置进行安全控制,通过生物安全柜集中配置和管理化疗药物。

1.2 方法

前瞻性分析近几年我院对于应用HACCP认证法进行化疗药物配置中心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的相关资料,并结合业内相关研究和实践对HACCP认证法的应用方法以及如何将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结合预防性的理念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結果

通过建立HACCP认证法实施小组,逆转护士长单方面进行管理的现状,HACCP工作小组在不断学习最新知识的过程中,做好及时的实践推广应用工作,使小组每一位成员的价值得以较大程度的体现,经过长期的努力,相比实施前各个方面的工作取得的满意的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内容实施前实施后职业危害意识医院感染科全院

范围培训和监控护理人员主动预防、防护、规范操作等

意识的得到提升,护士培训更加有力控制关键点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存在较大随意性,

使化疗药物存在潜在性危害分析化疗药物配置细节,掌握偏

差控制点,完善配置的流程标准,形成

严谨、科学、有效的防护方案,组织全员

培训命令下达严格执行,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监控体系没有对化疗药物配置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

预防干预工作不到位,化疗药物使用过程

中存在较大潜在风险工作小组每周对监控结果进行

讨论分析,查找偏差发生原因,并通过纠偏,

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大大降低化疗药物

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一条预防控制链逐渐成形。三讨论

HACCP认证法的方法与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3.1 分析化疗药物的危害性

首先组织成立HACCP认证法工作小组,通过对此认证法的共同学习来熟练掌握,从而进行化疗药物职业危害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如下:①控制骨髓最严重的毒性危害;②化疗药物的致癌作用即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多年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③化疗药物会对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没有生育能力、孕期流产、胎儿先天畸形等;④少数护士处于高敏感状态,在接触某种化疗药物后出现变态反应[1]。

3.2 药物配制关键控制点

3.2.1 防护意识

医院管理人员要对护士的职业性防护引起重视,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管理干预、促进健康,从而有效开展职业性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增强护士主动防范职业危害的意识,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强化化疗药物危害与防护内容的培训,印发相关内容手册,并定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强化教育,以此达到增强护士主动防范职业危害意识的目的。

3.2.2 接触控制

①配置前的接触控制点主要有以下方面:配制化疗药物时,操作台面覆黄吸水纸和色医疗垃圾袋,吸水纸包括棉质层和聚乙烯层,通过吸附溅出药液来避免药物蒸发,防止空气污染;配戴一次性防护措施,如面罩、帽子、防渗透隔离衣、专用聚氯乙烯手套等。②配置环节的防护控制点主要是:轻弹安瓿颈部,附着药粉落至瓶底后,进行割锯,再用纱布包裹,掰开是远离操作者,防止药物、碎片飞溅伤人;注入溶媒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抽出前轻轻摇动,避免药粉弥漫;瓶装药粉注入溶媒后,不能空针拔出,要马上抽出瓶内气体,轻轻摇动,要严格防止药液从针眼处溢出;将药液从药瓶吸出后,瓶塞要用无菌纱布包裹后撤针头,避免拔出时药液外溢;抽取药液时,最好低于注射器容量四分之三,避免针栓从针管中滑落。

③配置后防护控制点主要是:进行污物处理时,严格配戴一次性防护用品;凡接触了化疗药物的医疗用品和工具,应置于密闭垃圾桶内,垃圾桶外明显标示统一处理;药物配制完成后,脱去一次性手套彻底清洗双手[2]。

3.3 监控

组建HACCP认证法工作认证小组,挑选小组组员并设立组长,组员与组长形成化疗药物二级监控组织。护士配制化疗药物时,监控组织体系启动,通过小组成员的跟踪,观察对化疗药物使用的关键点控制偏差,并及时报告给组长,商讨补救处理方案,达到减少危害的目的。定期分析此二级监控体系的运行状态,分析其监控结果并进行优化处理[3]。

3.4 优化措施

注重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培养,根据配置的环境要求建立专门配置区域;对化疗药物的每个细节均严格进行控制;确保监控体系有效运行,保证小组各个成员各司其职,能够及时商讨合拟防护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HACCP认证法属于生产过程的控制体系,美国航天管理局最先研发,目的在于解决太空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目前已经在多种行业进行应用,通过长期实践确立了其“最有效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地位。此认证方法是一种系统、有效、结构化、科学、强适应性力的控制方法,属于以预防性为出发点的安全控制方法。因此,作者认为,HACCP认证法能够从初始操作到操作完成均得到预防控制,以预防为出发点,在化疗药物配置各个环节进行应用,形成控制整个化疗药物配置的防护保护膜,通过化疗药物危害意识培养,使每名护士深入了解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从而使化疗药物配制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HACCP认证法不仅能够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进行显著有效的提升,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而且能够保障化疗药物配制安全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和健康水平,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佳,潘露,聂文芳. HACCP认证法用于化疗药物配置的职业防护安全管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1,36:147-148.

[2] 孙渝静,任俊辉,傅若秋,孟德胜.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配置人员的自我防护[J]. 中国药房,2010,13:1202-1203.

[3] 武爱弟,谈微敏,杨萍,胡美丽. 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管理流程及职业防护[J]. 中国医药指南,2010,35:152-154.

[4] 谌科霞,叶政君,雷光峰,谈菊华,易芳,陈娜. 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管理模式探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6:185-186.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和实践 第4篇

1 PIVAS的硬件要求及管理

1.1 环境支持

为保证制剂质量以及为全静脉营养药物(TPN)的配制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PIVAS参照GMP标准进行管理。PIVAS拥有完善的配制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标准,在局部100级层流条件下利用无菌传递系统对药物进行配制。PIVAS采用层流装置净化空气,对准备区、更衣区、办公区、配置区、成品区等各区域采用不同标准。净化标准达到三十万级、十万级、万级以及百级等。

1.2 日常管理

1.2.1 净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每日记录主机工作时间和状态,记录净化区域的温度及湿度,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异常波动时应及时报修。

1.2.2 净化操作台的使用与维护

每日记录净化操作台的使用情况(生物安全柜和普通超净台分别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正负压力、风速等。每月1次对净化操作台,净化间进行沉降菌检测,如果不符合无菌要求,应立即查找原因,避免操作性污染。配置TPN的净化操作台尤其要注意使用中的管理与维护,因为配置TPN的操作台经常会有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富营养物质残留,甚至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溅入高效滤网,堵塞及滋生细菌,因此,配置TPN的净化操作台的清洁与维护非常重要。定期清洗中效和初效过滤布并记录,高效过滤膜每两年更换1次。

1.2.3 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职位的职责。分管领导亲自对相关制度及相关流程进行审核、落实,严把各个执行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安全,同时规范配药程序,设定药师审方、明确护士配药等职责制度。为确保安全,规范以下配制程序:(1)录入医生医嘱→护士长核对→通过电脑发往配制中心→药师审方→电脑生成输液标贴→药师等排药、贴标签、核对签名→利用传递窗送入洁净室→护士再次核对并配制、签名→送至控制区→药剂师核对并签名→放入整理箱上锁保存→工人送至各病区→清点并签收→护士核对输液。(2)对于婴幼儿药物配制,剂量少于1支的药物,负责配药的护士必须注明抽取加药剂量以及溶解液剂量,药师审核无误后方可。(3)防止安瓿瓶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对以往过分倒置安瓿瓶的抽液方法进行改善。(4)稀释药物规定使其充分溶解,现配现用。(5)为防止针头穿刺胶塞带入的微粒成分,减少穿刺次数并且采用斜面穿刺方法。总而言之,做到所有操作过程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

净化操作的工作流程主要由人工和物流完成。对于为药师将药物外包装拆除后放至摆药间、根据电脑传输的处方进行摆药并传入配制间、加药护士配置后传至成品间则都由物流完成,而人工流程则是最后由送药工将成品送至各病区。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都必须由卫生通道进入外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和鞋。净化操作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各个区域要求不同,药师更衣后直接进入摆药区;核对护士和送药工更衣后直接进入成品区;而对于加药护士更衣后还得进入一更二更,分别对手和前臂进行清洗、消毒、风干后,穿无菌连体服和洁净鞋才能进入配置区。

2 配置操作人员培训及实践操作的指导

操作人员主要由药师和护士构成,护士配药,药师调剂。由于两者工作职能不同,所以对各自的要求不一样。药师要求包括:(1)对于药物配伍相互间产生禁忌以及审核不合理用药有的医院借助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和静脉注射剂体外配伍审查模块(IV),但是只限于3种及以下药物配伍监控,对3种以上则缺乏有效能力,所以,临床药师的审方工作很重要,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药学知识和责任,对配制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PIVAS则作为药师介入临床药物治疗的一项工作,倾向于药物合理使用与研究方向的发展。笔者在审核处方时就发现问题:水溶性维生素2 g+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复方氨基酸250 ml,该处方的问题属于注射液在配置完毕后输液过程中会发生理化变化,水溶性维生素极易发生水解氧化,如果加入脂肪乳中可以被乳剂包裹避免水解氧化,否则应该在配制完毕后30 min内输完,但是该处方明显不可能在30 min内输液完毕,因此按不合格处方处理。(2)由于各患者的生理功能不同,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病情状况体征,合理分析用药,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3)熟悉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容性及稳定性的原理与现象。笔者在审核处方时就发现有医嘱:20%脂肪乳250 ml+10%氯化钾注射液,该医嘱属于典型的理化配伍禁忌。药剂学上关于乳剂的破乳中提到电解质是导致乳剂破乳的关键因素。例如生理盐水+注射用阿莫西林,由于阿莫西林属于不稳定的制剂,配制完成后应在30 min内输液完毕,而从配制结束到给患者输液已经不符合快冲标准了,因此建议病区护士在病房快冲。由此可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审核处方有很大帮助。(4)个人身体功能对体内药物浓度要求不同,对个人特殊用药的血药监测和个体化用药将药剂技术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5)与医护工作人员沟通,从患者与工作人员两方面了解分析,制订出合理、人性化的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便于执行。PIVAS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已有的问题还会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遇到问题,这些都需要药师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以及与同行的交流作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如对于一些新的药物,由于没有实践经验,起初只能根据说明书介绍使用等。

护士的要求则只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如果从事配制工作则是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配制区设备的基础使用、清洁和维护;相关药品的准备与运输;微生物污染的相关知识;药物混合配制的规范;药物相容性与稳定性的检查;相关专业术语的学习以及处方、标签及文件记录的管理与检查等[2]。

在配制中心工作必须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培训与考核的有效期为1年,1年期限后必须重新进行培训、考核。为方便管理,所有培训、考核都得建立档案存档,便于后期的备查工作。

工作人员卫生管理:对于配制人员的健康要求十分严苛,每年至少体检1次。根据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如果患有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体表有开放性伤口或患有皮肤病的人员是不适于从事配制工作。

3 特殊操作的要求及管理

3.1 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

由于各类药品的特性,对特定药品配制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如:PIVAS护士配制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时都应在专用层流生物安全柜中配制并拉下防护玻璃挡板,还得穿上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因为在打开粉瓶、安瓿以及抽取药液、拔针时均可能产生肉眼看不见的有毒性微粒等危害医务人员健康。除此之外,对于产生的废弃物也得做出正确处理:装入自封塑料袋或丢入加盖容器中与其他垃圾分开放置,避免药物散播在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

3.2 TPN的处方审核及配置

TPN由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特殊营养物质等组成,由于各个成分之间的理化性质不同,因此配制程序非常重要,避免因为不当的处置,倒置TPN混合液出现破乳、聚合等现象[3]。所有操作人员均应在上岗前进行TPN配制的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维生素十分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在配制过程中应打破一般的混合配制原则,先以乳剂形式与脂肪乳乳剂混合,最后才与水溶液混合,以避免未经稀释的高浓度电解质、微量元素添加剂及低pH值的葡萄糖溶液直接加入到脂肪乳中。操作人员的无菌概念非常重要,目前静脉营养液中重要的能量来源50%葡萄糖注射液和电解质10%氯化钾注射液,很多医院都使用的是普通玻璃安瓿,而玻璃安瓿在使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玻璃碎屑,极易带入液体中,导致微粒和细菌污染。林海燕[4]经过比较实验,发现塑料安瓿可以直接旋开,免除了砂轮割据及掰开引入的微粒,塑料安瓿的微粒数2~4μm为玻璃安瓿的1/18,微粒直径5~9μm为玻璃安瓿的1/20,10~14μm为1/10,≥15μm为1/4,用注射器抽出药液后≤10μm的微粒仍然明显少于玻璃安瓿(P<0.05)。同时塑料安瓿可以有效保护操作人员。建议使用塑料安瓿的50%葡萄糖注射液和电解质10%氯化钾注射液,这样一来在开启时不会产生大量玻璃碎屑,也不会产生割伤操作者的情况。所有的操作应该是产生丢弃物少,操作最简单快捷,污染就最少。由环境等原因造成的污染后果十分严重,倪元红[5]报道17例恶臭假单胞菌污染TPN引起输液反应皆由消毒不力造成,提示TPN的配制环境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全静脉营养药物的配伍很复杂,需要药剂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例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脂肪乳注射液250 ml、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6],该处方属于不合理处方,其中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剂量偏少,不足以平衡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那样加入脂肪乳注射液混合时,由于pH的变化将导致脂肪乳注射液破乳,因此建议增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地管理医院静脉药物配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建章立制,日常严格监管是药物配制十分重要的环节。

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严格培训,特别是特殊操作的培训,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差错事故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建章立制,日常严格监管。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配置操作人员培训,特殊操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5-101.

[2]张志勇,李里.药师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技术作用[J].中国药师,2000,3(4):2141.

[3]毛璐,甄建存,陈志刚,等.塑料及玻璃安瓿开启方法对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J].中国药事,2005,19(11):663.

[4]林海燕.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与实践体会[J].海峡科学,2010,25(2):40.

[5]倪元红.恶臭假单胞菌污染全营养混合液17例报告[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3):163.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5篇

为更好的与临床科室沟通,配合临床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根据近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总结如下:

1.溶媒选择不当:溶媒的选择应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品种,尽量避免溶媒选择不当,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1)0.9NS+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复方氯化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GNS+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为复方制剂,成份复杂,稳定性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说明书规定滴注用的溶媒为脂肪乳注射液,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强电解质的加入可降低水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物质,因此,不可使用含电解质的注射液为溶媒,以避免用药风险的提高。

(2)5%GS+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可游离析出,说明书中要求用0.9%NS注射液稀释。

2.给药浓度不当:有些药物的使用有最高浓度的规定,正确的给药浓度是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

(1)医嘱:0.9%NS100ml+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2g。说明书中要求0.6g加入不少于100ml输液中,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医嘱:0.9%NS100ml+盐酸林可霉素1.2g。说明书中要求每0.6g溶于不少于100ml的溶液中,滴注时间不少1小时

(3)医嘱:5%GS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500mg。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用法用量为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缓慢滴注

(4)医嘱: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4ml+5%GS100ml。多种微量元素说明书中注意事项指出,经外周静脉输注时,每10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最多可以加入2ml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

(5)医嘱:0.9%NS100ml+注射用马来酸阿奇霉素0.5g,0.9%NS+注射用阿奇霉素0.5g。阿奇霉素配成输液的最终浓度要求为1.0---2.0mg/ml(6)医嘱:0.9%NS250ml+苦碟子注射液40ml。说明书中特别指出:每10ml药液应用不少于100ml的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滴速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3.超剂量用药

(1)医嘱:注射用七叶皂苷30mg,qd。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说明书要求一日总量不超过20mg,马丁代尔大药典推荐成人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最大日剂量为20mg,如使用更大剂量则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医嘱: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g,qd。说明书中头孢曲松钠一日总量不超过4g(3)医嘱: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5g,bid,原因同3(2)

(4)医嘱:血塞通注射液500mg,qd。血塞通注射液说明书静脉注射用法用量为一次200mg--400mg,一日一次,注意事项也明确指出应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使用(5)医嘱:酚磺乙胺注射液3g,qd。酚磺乙胺注射液说明中用法用量为一次0.25--0.75g,一日2--3次

(6)医嘱:丹参川芎嗪注射液,20ml,qd。说明书用法用量为5-10ml(7)医嘱:黄芪注射液,40ml,qd。说明书用法用量为10-20ml 4.配伍不当

(1)5%GS+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KCl,原因同1(1)

(2)维生素C+维生素K1,维生素C是一个酸性多羟基化合物,有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致使维生素K1药效下降

5合并用药不当

(1)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复方氯化钠(2)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复方氯化钠为含钙溶液,头孢曲松钠说明书中有警示语:和含钙制剂和含钙产品合并使用有可能导致致死性不良事件的结局。

2015年10月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的注意事项 第6篇

关键词:静脉药物 配置方法 操作规程 注意事项 质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30-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洁净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遵照操作程序对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集中科学配置的机构。我院于2007年8月成立PIVAS并投入使用,现在承担医院33个病区长期静脉医嘱的药物配置工作。我院PIVAS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在配置不同的药物时使用针对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了配置药物的质量,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现根据我院PIVAS经验,将药物配置的一般规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操作前准备

1.1 洁净间准备。操作前1 h启动送风系统,操作前30 min开启各水平层流操作台和生物安全柜风机并进行紫外线消毒。

1.2 水平层流操作台及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操作前先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台面,手应避免接触无菌区域,接触未消毒设备后用75%的乙醇溶液对双手进行消毒;手腕或胳膊不要放置在台面上;所有的操作必须在操作台中进行,操作台内放置多个无菌物品时要保持间距,确保高效过滤器吹出的气流不会形成涡流。

2 一般操作规范

2.1 从安瓿抽取药物。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置于水平台的内区;安瓿颈部用喷雾消毒剂消毒后,再用无菌纱布擦拭,掰开,右手拇指及中指执住针栓后端,左手拔帽后,拿起已开启的安瓿,使之倾斜与水平层呈20°,针尖插入液体最深点稍上方;食指尖放在注射器针管后端边缘,外拉针栓,将安瓿液体全部吸入注射器中,然后转动针尖针栓,将针栓稍向下拉一点,排出空气。操作中注意双手姿势,不得阻碍流经安瓿及注射器的气流。

2.2 选择合适的溶解过程。某些注射用灭菌粉末配置前应先用专用溶媒溶解,如思美泰(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需用专用溶媒溶解后再加入到相应的药液中。实际配置中,个别配置人员为求简便,直接用大输液溶解上述药品,使药物溶解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配置药物的质量。

2.3 空针应严格分类。配置中避免空针混用,一支空针只能用于同一种药物,如用一支空针抽吸普通药物后再抽吸奥西康(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会造成后者变色、变质,影响其质量。

2.4 加药选择合适角度。输液袋的加药口用0.5%碘伏消毒,提取加药口与桌面成45°,持注射器垂直进针至穿透内膜。注入药物后上下转动输液袋,使之充分混匀。

2.5 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严禁随意离开,不能随意交谈,避免空气中尘埃的飞扬及唾液中细菌对液体的污染。所有的操作必须在工作区内进行。操作需有慎独精神,并做到计量精确无误。例如:医嘱中要求加入注射用KCl 0.75 g,若计量不精确,在操作中加入了1 g,可引起有些患者血钾过高,造成心脏不适,甚至死亡。

3 普通注射剂的配置技巧

3.1 减少加药过程中泡沫的产生。某些药物配药时会伴随产生许多泡沫,如麦通纳(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健方能(注射用多索茶碱)等药物,加入稀释液振荡后会产生很多泡沫,如立刻抽吸则泡沫大量滞留在瓶内势必会浪费很多药液,我们采取让其静置一段时间,待泡沫消失后再进行抽吸的方式。

3.2 改变药瓶抽吸方向。普通药物中还有一些比较难抽尽的药物,比如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依美思(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等,这类药物溶解后按常规抽吸法(瓶口朝下)不能完全抽尽,药液常常留在瓶颈处造成药量不准及药物浪费。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先按常规抽吸法抽吸,然后把瓶口朝上再次抽吸,这样就可以把药液完全抽吸入注射器内,保证用药量准确,减少药物浪费。

3.3 使用大号空针。对于剂量大、需要多次抽吸的药物,抽吸时应使用50m的大号空针。否则反复穿刺可能造成漏液及橡皮塞碎屑遗留在液体中,形成液体的微粒污染,影响药液质量,易导致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4 难溶性药物的配置技巧

4.1 普通药物中难溶性药物的配置。难溶性药物,如可尼尤(注射用左卡尼汀)、古比宁(注射用阿魏酸钠)、注射用维生素C等,加入稀释液后,药瓶中会出现小结晶,不易充分溶解,导致给药剂量不准,抽吸时易堵塞针头。我们在配置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结果发现,若在药瓶中加入5~10 mL稀释液后让其静置5min左右,自行溶解后再加入输液中,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时间配置其它药物,又可使药物完全溶解,减少了药物的浪费,提高了配置质量。

4.2 抗生素药物中难溶性药物的配置。如配置联邦他唑仙(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萨洛(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等时,药物往往凝结成块不易溶解,经常有一部分药粘在药瓶底部,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振荡才能将药溶尽。在实践中发现只要在加入无菌稀释剂之前将药瓶倒置,轻轻敲击,使药粉松散并脱离瓶底,然后按常规加入稀释液15~20 mL,经振荡后药物将很快就被溶解,从而减少药物浪费,使患者能够足量用药。

5 化疗药物的配置技巧

5.1 防止药物喷溅。打开安瓿装的溶液剂时,应垫无菌纱布以免划破手套;打开安瓿装冻干注射用灭菌粉末时,也应用无菌纱布包裹,避免药粉的溅出,并将稀释液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粉末完全浸透后再搅动,防止粉末溢出。如果是瓶装的药物,加入稀释液的量应视瓶内压力而定。如存在负压,则根据压力大小加入适量稀释液;如没有负压,则应避免稀释液注入时压力过大,造成药物的喷溅;抽吸液体药品时,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以免药液外溢。

5.2 加速溶解。难溶药物配置时若抽出空气可加速溶解,如注射用环磷[4]酰胺等,同时加入溶媒一定要足量,加少了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溶解。我们通常加入10 mL左右的溶媒,抽出空气后放在振荡器上5min就可以配置完毕。握不同的药物适宜的配置方法,提高静脉药物配置的质量和药的安全、有效。

6 结语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7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

由于抗肿瘤药物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 并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的特点[1,2], 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调查分析本院PIVAS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 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HIS系统中, 随机抽取肿瘤科2014年1~12月的抗肿瘤药物针剂医嘱共7897份, PIVAS的药师根据最新药品说明书、《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审核记录了不合理用药医嘱共169份, 并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 在尊重医嘱的前提下, 作了有效的临床用药干预, 尽量规避用药风险,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 结果

抽取审核的7897份抗肿瘤药物医嘱, 不合理医嘱为169份, 占全部医嘱的2.14%, 发生率最高的是溶媒选择不适宜。PIVAS的药师通过定期分析、汇总不合理医嘱, 总结编写溶媒选择表、浓度要求表等供临床医生参考, 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提升药师的价值。见表1。

3 讨论

3.1 溶媒选择不适宜

说明书中明确要求必须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溶解的药物有:奥沙利铂、吡柔比星、紫杉醇脂质体。而环磷酰胺则恰恰相反, 不能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因为5%葡萄糖注射液的p H<5, 而环磷酰胺水溶液在p H 4.0~6.0时, 磷酰胺基由于不稳定而失去烷化作用, 因此建议选用p H值约为7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

3.2 给药顺序不当

相同的药物和剂量, 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 亦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顺铂与紫杉醇合用时, 可使紫杉醇的清除率降低约1/3, 若先用顺铂后用紫杉醇, 则可产生更为严重的骨髓抑制, 故应先用紫杉醇再用顺铂。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 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 通过药师审核处方再进入配制流程, 使医嘱更加规范化, 也促进了药师与临床医生对安全合理用药的探讨, 从本次调查分析来看, 不合理用药医嘱中溶媒选择不适宜出现频率较高, 原因可能是临床药物品种繁多, 医生缺乏相应的药学专业知识, 对药物的理化性质了解不多, 药师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 使医生认识到药物在不同的溶媒, 不同的浓度, 不同的用法用量, 可能会对患者治疗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龙项, 冯默, 陈小敏, 等.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中国药房, 2008 (13) :1030-1032.

配置化疗药物存在的问题及防护对策 第8篇

关键词:化疗药物,危害,问题,防护对策

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但因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较低,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对正常细胞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化疗药物不但使患者出现毒性反应, 同时操作中的医护人员也暴露于危险中, 不但引起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口腔溃疡、脱发等, 而且还会产生远期影响如致癌、致畸、致染色体突变, 孕期医护人员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可致流产。故要求医护人员应正确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危害的防护意识, 增强防护技能,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降低危害性, 达到防护目的。

一、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其中, 存在着医护人员的自身职业危害, 特别是肿瘤科医护人员面对各种癌症病人, 受到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心理生理等职业危害因素。尤为化学性危害因素最为严重。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 对职业安全认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差。 (二) 对有关职业危害及化疗药物知识学习不够, 了解不足。 (三) 化疗药物在领取、摆放、保管及操作时不慎, 化疗药外溢。 (四) 医护人员在配药过程中, 带口罩不规范, 不戴手套或只戴单层手套配置化疗药或输化疗药。 (五) 配置化疗药时注射器与针头衔接不紧, 可能导致辞药外溅到医护人员身上。 (六) 被化疗用过的针头刺伤。 (七) 徒手分离和毁型化疗用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 (八) 未被使用的药液敞置在操作台上。 (九) 无专门配置化疗药的配药室及生物安全柜。 (十) 配药时不能认真执行规范性操作规程, 使药液喷出。 (十一) 排出注射器里的空气时, 药物散发到空气中。 (十二) 化疗废弃物末按流程正确处理。

二、防护对策

(一) 加强化疗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加强专业意识和学科建设,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从业教育和培训。利用岗前、岗中及日常的每日一题、每周一课, 学习化疗基础知识, 化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处理, 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 化疗废弃物规范处理流程管理等, 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人员自觉遵守, 护士长督促检查。

(二) 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 工作环境。化疗药物的配备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层流操作台上进行, 抗癌药物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 室内要安装排风设备或开窗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要选择病房僻静处备药, 防止有毒空气流入病区内, 在配制药液期间不做他用, 不与普通药物同用一个备药室。备药室内应安装通风橱或排风扇, 排风筒必须高过医院的建筑, 以免使有害气体进入其他楼层。

(四) 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强化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使人员在操作中自觉遵守防护制度, 避免发生过失行为, 保证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1、在配置化疗药物操作前要穿防护衣, 戴纱布口罩外加一次性口罩, 防止由呼吸道吸入, 戴帽子, 带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 减少皮肤接触, 有条件的戴目镜。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无菌纱布、棉签、碘伏等, 强化化疗药单独配置完成。2、锯安瓶前应轻弹其颈部, 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 打开粉剂安瓶时, 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防止划破手或药液外溢造成污染。溶解药物时, 溶媒应沿安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防止药液溢出, 待药粉浸透后在搅动。3、操作时一定要避免药液外漏。4、当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排空气时或化疗扎针操作排空气时应用无菌纱布放在周围 (向纱布排液后将纱布放置专用包装袋内封存) , 防止药液外流污染空气。5、加药或输液结束拔针时, 操作者须戴手套进行。6、如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里, 应立即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 应用纱布吸附药液, 再用肥皂水擦洗, 配药后要拖擦地面。7、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 排气后再拔针, 以免药液排于空气中。8、操作完毕脱手套之后要按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

(五) 加强化疗后医用垃圾的安全处理。1、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 污物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废药瓶等用后一律放置在防渗漏专用 (红色) 袋 (双层) 中封闭处理, 并注明标记。一次性锐器物品如针头, 头皮针等, 用后装入锐器盒里封闭再装入专用红色袋中与其他化疗废弃物一起集中转运, 高温焚烧处理。2、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裤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经高温处理。3、医护人员处理化疗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须戴手套。

(六)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管理。1、制定化疗药规范管理, 操作规程, 执行制度标准, 监督管理机制, 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人人自觉遵守。2、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保健, 定期更换岗位, 配药护士每两周轮换1次, 每年护士体检、合理安排休假, 给予较高的卫生津贴。3、禁止在配药室、治疗区饮食、化妆。4、建立职业防护监测组织、定期进行卫生监督和生物监测。对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进行监察,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使职业性危险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很多新的化疗药物, 新的疗法、高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广大医护工作者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则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如防护不当易引起职业性损伤。因为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类药物, 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有杀伤作用。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化疗的同时也会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饮食吞入、针刺伤等受到低剂量化疗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所以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执行操作程序, 把职业损伤降到最低。各级领导各部门应高度重视, 认真制订职业防护措施, 建立健全化疗的各项规章和制度, 改善良好的职业安全防护设置及环境, 规范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及护理行为, 并加强环境及职业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做好职业防护监测, 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以确保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避免职业性危害。

参考文献

[1]杨永芳.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自我保护[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2]张凤霞, 吴阿尼, 吕翠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6) ;

[3]李映兰, 罗贞.护理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 ;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9篇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医疗差错,对策

四川省肿瘤医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 由于化疗患者多, 药品种类复杂, 为减少化疗药物对临床护士的危害, 2005年我院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一家化疗配置中心, 在运作过程中, 由于管理经验、人员培训、标准操作规程的不完善, 在配置各个环节中时有差错发生。其中差错可分为内差和差错;内差指审查核对时及时发现, 未出门、未发生后果的差错;差错指已发生后果 (如造成药品浪费) 或虽未发生后果但已出门的行为[1]。本文归纳总结我院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差错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分析其发生规律,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使差错发生率尽可能降至最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6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化疗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出现的差错记录。

1.2 分析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等资料, 将差错进行归类、分析, 并计算出内差和差错的袋数占总数的比例, 分别为内差率和差错率。

2 结果

我院化疗配置中心288120袋输液、针管66760管、输液泵4180, 配置护士出现内差98例, 内差率0.027%, 差错4例, 差错率0.011%, 差错归10类 (见表1) 。

3 讨论

3.1 差错分析

3.1.1 输液贴贴错

输液贴贴错是最常见的差错, 占差错的首位, 是由于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如:将0.9%氯化钠溶液 250ml贴成0.9%氯化钠溶500ml, 10ml 0.9%氯化钠溶液 (空针) 贴成0.9%氯化钠溶液100ml, 5%葡萄糖溶液贴成0.9%NS。加上配置护士不认真核对, 直接将10ml 0.9%氯化钠溶液配成100ml。

3.1.2 配置好的药物放错科室

主要是临时医嘱加药, 长期医嘱药物配置完, 配置后不核对科室, 造成药品放错科室, 配置针管药品时, 不及时将加好的针管放入密封袋, 造成针管药品放错科室, 成品药送到病房核对时才发现该科室药品份数不对。

3.1.3 溶解过程有误

由于经验不足和药学知识缺乏, 盲目追求速度, 不遵守化疗药物配置的规程。有部分药只能用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错误用其他溶媒做溶解, 如:DDP只能用0.9%氯化钠溶液, 错误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 造成溶解药物稳定性降低;Ara-C有专用溶解剂, 个别护士为简化操作, 不实行两步稀释法, 直接用输液溶媒溶解药品, 使药物不能完全溶解;TXT用专业溶解剂溶解后, 轻微振荡混合均匀, 放置5min后, 使药物与溶剂充分稀释后再抽取, 个别护士为追求速度和缺乏责任心, 稀释振荡后立即抽取, 造成药物剂量不足。

3.1.4 输液袋破损

配置中心护士配置药物持续时间长, 工作重复性大, 易造成松懈, 注意力不集中, 谈话聊天, 有时将加药的输液袋刺破, 造成药品浪费。

3.1.5 混淆药品规格

由于工作不认真, 药学知识缺乏,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因同一种药品有不同规格, 如:甲氨蝶呤 (MTX) 有0.5g、5mg、1g三种剂量之间加错, 奥沙利铂 (LOHP) 有40mg与50mg两种剂量之间加错。

3.1.6 针头与针栓连接不牢

由于工作中疏忽大意, 责任心不强, 抽药前后忘记拧紧针头, 造成运输途中针头脱出引起药物浪费。

3.1.7 国产进口药品混淆

化疗药物都有国产进口两种药物, 且英文简写和剂量都一样, 由于业务知识不熟, 不熟悉化疗药物的英文简写, 如:长春瑞滨英文简写是NVB, 剂量是10mg/支, 配置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直接将国产药加成进口药。

3.1.8 药物加错

由于配置护士责任心不强, 加上工作量大, 对每日重复性的工作产生一种依赖性, 认为派药师不会出错, 即使加错成品药核对时也能核出问题, 同时将多种药品摆放在一起, 同一种注射药物的针管放在一起, 直接导致药物或者药物剂量加错, 如足叶乙甙 (VP) -16与0.2g喃氟啶 (FT207) 加错, 将四氢吡喃基 (THP) 配成表阿霉素 (EADM) , 有疑问的医嘱不及时提出, 如0.9%氯化钠溶液2ml加平阳霉素 (PYM) 8mg肌肉注射, 而医嘱是0.9%氯化钠溶液20ml加PYM8mg肌肉注射不严格查对, 认为派药师不会出错, 直接配成20ml液体。

3.1.9 输液泵加错

输液泵有便携式电子泵和微量泵, 微量泵有5ml/h与2ml/h两种规格, 由于不严格遵守化疗药物配置规程, 不执行查对制度, 将5ml药泵加成2ml药泵, 药泵加液时不集中精力, 谈话聊天, 造成药泵液体少加或多加, 如:2ml/h的药泵加液140ml, 将液体少加20ml, 病房使用发现用5d的药变成4d, 造成医患纠纷。还有工作疏忽大意, 配置药物时, 忘记关掉输液泵开关, 造成药物浪费。

3.1.10 药物剂量计算不准确

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 加上环境封闭, 机器噪声大, 造成计算能力下降, 计算错误将导致输入的药物剂量不准确, 如:长春新碱 (VCR) 是1mg/支, 用1.25mg, 应先折算成每ml的量, 用1ml空针抽取0.25mg, 而个别护士直接用10ml空针抽取, 造成药物剂量不准确。

3.2 原因分析

3.2.1 配置人员不严格遵守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的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加上药学知识不足, 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缺乏, 往往只凭经验配置, 尚不能进行有效监督, 而导致药物配置错误[2]。如溶解过程有误, 药品规格混淆。

3.2.2 配置人员缺乏职业心和职业道德是配置错误的主要原因, 工作中不认真细致, 对每日重复性的工作产生依赖, 加上对化疗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培训欠缺, 导致护士在药物配置中出现种种错误, 如药泵加错、药物加错。

3.2.3 精力和体力不足是导致药物配置错误的原因之一, 我院化疗配置中心护士只有4名, 承担全院26个科室化疗药物的配置, 加上化疗药物复杂, 集中配置量大, 配置工作重复性大、繁琐, 机器噪声大, 连续工作时间长, 导致精力体力下降, 所以说工作特点及工作环境, 影响操作人员的认识和防范差错的能力[3]。如药物计算错误等。加上化疗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造成配置人员形成惯性思维, 配药往往凭经验配药, 如:药物加错。

3.3 控制措施

3.3.1 加强职业心及职业道德教育比专业技能培训更重要, 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都是无人监督个人独立情况下完成各自的工作, 因此, 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教育护士, 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确保用药安全, 同时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督促护士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工作中不谈与工作无关的问题,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是防止差错的关键。

3.3.2 加强药学知识的培训和操作训练 (1)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药学知识, 收集所有化疗药品的说明书, 以便熟悉各种药物的剂量、用药途径、注意事项、给药方法、配伍禁忌, 特别是新近药物, 配药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后配置, 可大大减少差错发生的可能。 (2) 不定期组织学习化疗药物配置过程和流程, 静脉配置的工具与途径的合理选择, 职业安全及防护等。 (3) 加强药品的换算方法的学习, 特别是儿科用药, 以每ml含量计算, 并用1ml空针抽取药物的方法, 我们将换算方法和儿科药品稀释方法做成小册子, 不定期组织学习。

3.3.3 与排药师沟通, 将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并做好标识。药名相同剂量不同的药物, 国产进口药在输液记录上、输液贴上做好标识。如:5%GS加FT2071.0, 在输液记录上标明0.2g/支×5支, 或1.0×1支。国产进口药品在输液记录上用红笔标明, 药泵标明是5ml/h还是2ml/h, 所加液体的量用红笔在输液记录上做好标识。

3.3.4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管理和监控到位, 制定差错事故的防范方案。差错发生很大程度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心和自我沟通能力, 并非技术原因和技术水平[4]。平时相互之间加强沟通, 总结交流防范差错的经验, 同事间相互督促和学习, 减少差错的发生。

3.3.5 建立完整的加药错误的资料管理, 定期做好统计, 做好差错分类登记, 把每月的差错做成表格, 根据差错发生的频率高低, 组织大家学习探讨发生差错的原因及对策, 共同献计献策, 引以为戒, 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3.3.6 合理安排化疗中心配置护士的作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是防止差错的关键之一, 同时做好配置护士的轮换, 保持护士的警觉性, 可以避免凭印象和经验加错药物。

总之, 提高化疗药物配置质量,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是开展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目的, 所以必须加强管理, 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 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育, 集中培训护士技能等, 才能将差错降到最低, 以保障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为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45.

[2]齐幸.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差错分析及防范[J].医疗装备, 2010, 23 (10) :88-89.

[3]王丽梅, 史文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防范用药失误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健康版, 2007, 22 (20) :16-17.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10篇

1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作流程

挂号—就诊—处方—交费—输液区轮候—护士录入输液信息—PIVAS药师审方—打印输液标签—药师摆药—进仓—护士核对—配制—出仓—药师复核输液成品—经传送带传输到输液区—输液区护士核对—患者用药。

2 PIVAS流程存在风险

2.1 环境风险

2.1.1 空气微粒:

配制完的输液连同盛有残余药液的空瓶一起递出仓, 残余药液直接丢弃在锐器盒里, 药物微粒会随着药液的挥发散播在空气中, 造成二次污染, 医务人员长期吸入会产生耐药性, 对身体产生危害。

2.1.2 紫外线损伤:

紫外线能伤害皮肤和眼睛上, 引起皮肤老化、白内障、雪盲、免疫功能低下, 甚至皮肤癌。带臭氧的紫外线灯发出的臭氧, 长期接触会增加呼吸、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2]。PIVAS的工作区和配制室配备有紫外线灯, 每天定时启用。

2.1.3 噪音:

PIVAS是一个密闭的环境, 不断的电话噪声、空调、传输带等声音在空间内会聚集, 长期噪音刺激会引起耳聋、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2.1.4 空气流通:

空调通风系统由于长期运行、清洁不当等原因, 会引起室内空气污染。我院PIVAS的空调系统一般3个月清洗一次, 由于PIVAS空气不流通, 经常会有一人感冒, 集体感染的现象, 有时候更会有缺氧头晕的感觉。

2.1.5 蚊子:

院内绿化面积比较广, 南方比较湿热, 容易滋生蚊虫。PIVAS是一个密闭的环境, 蚊子一旦进入, 就很难驱除。由于院内患者比较多, 携带病菌类别复杂, 蚊虫可能携带病菌进入PIVAS空间, 病菌会污染药品, 带病菌蚊虫叮咬室内人员, 引起疾病。蚊子可以通过输送带进入PIVAS。

2.2 程序风险

2.2.1 输液仓内护士配药的正确性:

药师和护士分工明确, 各管一摊, 药品进仓后是由护士单独配置的, 无人复核其正确性, 有些时候会把容量、外形相似的安瓿会加错瓶, 如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等, 药师在复核时只会核对空安瓿的品名、数量、有效期的正确性, 而不清楚实际加药的剂量等。

2.2.2 皮试药品:

门诊医师工作站开具处方前必须询问患者过敏史, 然后正确选择类别, 才可以开具处方的。但有时候医师忽略询问, 又或者患者之前就诊的医师未在病历上注明皮试结果, 医师会认为患者无过敏史, 而再次处方可能开具引起患者过敏的药物。

2.2.3 护士对药品使用的注意事项不了解:

如浓度要求、滴注速度、滴注过程中避光等, 如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滴注要控制滴速, 而且不能让患者随意改变体位, 否则很容易出现体位性眩晕。

2.2.4 输液区重复发送:

有时候患者数量比较多, 不能及时配制。患者轮候时间比较长, 不断催促输液区护士, 护士以为系统发送失败, 重复发送至审方区, 导致同一患者重复配制, 极有可能使患者重复用药。

2.2.5 同一患者全部输液同时配制, 不能现配现用:

输液区护士一次把患者一天的输液全部发送, 患者有多少瓶药液, 同时配制多少瓶输液。这样已配置而未使用的药液可能受环境条件、自身溶媒或药液中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影响而降解, 影响疗效甚至增加毒性。个别患者为了节省就诊的轮候时间, 要求医师开具2张处方, 每天使用1张, 但同时交费, 在输液区轮候时未告知护士, 由于我院PIVAS的传输系统是以患者门诊号为基础发送的, 一名患者只有1个门诊号, 这就使得两天两份药 (相同或不同) 同时配制, 可能同时使用, 造成浪费更增加风险。

2.2.6 信息系统出错

随机性重复打印, 造成药液浪费, 更可能使患者重复用药。同一患者几瓶输液标签隔开打印, 使出药时间不一, 增加护士与药师矛盾。标签信息量不全, 标签不能显示无诊断, 难于审方。

2.2.7 配药后退费或更改处方:

患者要求或医师更改处方后未及时告知药师更改, 药师以原来药品剂量配制, 用药不准确。

3药品管理风险

3.1 避光药品拆零

由于门诊PIVAS的工作量比较大, 药品流通比较快, 为了加快配药速度, 常用药品一般都会拆零, 拆零药品难免受到光线的影响;有些药品易受温度影响, 如甘露醇注射液在冬天时经常会出现结晶, 有时候结晶太小, 在复核中很难发现。

3.2 药品效期

药物都具有相应的效期, 由于季节的变化导致疾病病种的改变, 使某些药物未按照预计量消耗, 从而造成药物超过有效期。如果未被检查发现将过期或变质药品分发给患者, 即易造成严重后果。

3.3 外包装相似药品

由于PIVAS是24h运作, 晚上一般为1位药师+1位护士值班, 个别人员为了方便, 可能会把常用药品放在一起, 在精神疲惫状态下, 有可能配错外包装相似药品。

3.4 带回药品

患者要求把在本院处方的药品带回家中或其他地方使用, 这样不能保证药品存放条件, 更不能保证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风险极大。

4风险防范

4.1 改善环境 制定落实一套科学、有效的PIVAS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 制定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培训到位, 把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自我防护内化为自觉行为, 使药品配制质量和人员安全达到最佳状态, 风险最小化。增加排气扇和新鲜空气送风口, 确保空气质量。定期清理周边杂草和积水, 定期防鼠灭蚊。

4.2 建立药品检查制度 对在架药品的保管实行“责任到人”管理, 定期对自己管理药品的卫生、排列进行整理, 及时关注药品的有效期及药品质量等情况。设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 对近效期药品应上表监控, 防止过期药品发给患者。对药品集中贮存和管理, 并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对药物的影响, 需避光保存药品尽量不拆零。

4.3 改变模式 (1) 如药师进仓核对避免了配制时自加自查的随意性和风险性, 特别是配制药物后的空安瓶查对, 杜绝了因抽吸不净造成药物浪费及加错药等差错, 使加药剂量准确, 保证用药安全。 (2) 集中摆放药物为配制工作提供方便, 配制时不用频繁地更换注射器, 频繁回帽, 减少污染机会[3]。通过药品的合理拼用, 患者可以按所需剂量计价使用, 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3) 审方工作在交费前, 及时拦截不合理处方, 减少用药不合理处方的退药或更改, 可以简化后续流程, 减少人手。 (4) 输液袋实现条码管理, 即“一袋一码, 流向清晰”。病区护士通过条码扫描来核对液体, 可直接确定输液对应的床位和批次, 克服了以往核对输液时只能核对总数, 难以确定到具体患者的现象。 (5) 输液单瓶配制, 即配即用, 避免已配输液存放太久, 药效降低或产生有害物质。 (6) 尽量避免带回药品, 如需必须交代清楚存放注意事项, 并要求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

4.4 岗前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 建立严格的准入培训考核制度, 对进入PIVAS的药师进行普及性的培训, 全面培训业务流程和基本审核技能;明确的实习带教制度, 通过经验丰富的药师在工作中进行伴随培训, 重点提高实践技能;进入PIVAS的工作人员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4.5 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 药师定期将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和临床医生、护士共同讨论学习, 为更好开展PIVAS工作打下基础。药师应用专业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合理用药和用药咨询工作, 介绍新药和药物治疗学最新进展, 老药新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信息, 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指导护士规范地给药和贮存药品, 使药物治疗更加有效, 提高配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实现优势互补, 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

4.6 审方药师应该多方面了解患者的诊治信息 药师审方主要是依靠经验或PASS系统、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配伍禁忌表等资料进行判断, 不能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可利用门诊医师工作站查阅患者情况, 或与临床药师讨论学习, 进一步探讨用药合理性。

4.7 与信息科协作, 提高系统软件功能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增加软件功能, 如高速输液标签条码打印系统, 电脑自动排输液批次系统, 计算机能根据药品的种类、输液量、输液时间等参数, 自动生成输液的批次。

4.8 提醒注意标签 为每个药品建立注意事项标识。

5结论

开展PIVAS, 使药师和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 可以发挥药师的职业潜能,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通过审方发现用药问题, 与临床医师沟通, 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输液在PIVAS集中配制, 规范了操作程序, 减少了输液配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保证了输液的质量, 减少了输液反应的发生。但在其流程中也存在一定风险, 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防患于未然, 进一步规范流程。

关键词:门诊药物静脉配置中心,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刘智梅, 王爱勤.进一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9) :861.

[2]夏羽菡, 徐梅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职业风险的防护[J].海峡药学杂志, 2011, 23 (6) :274.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工作 正性激励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51-0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是为全院所有病区调配全静脉营养药、细胞毒性药物、普通药物、抗生素及皮试液,由药剂科统一负责管理,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管理,分工协作管理的模式使临床科室间沟通更为顺畅。但是此类管理也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边缘化,相应的操作技能产生机械化,工作人员缺乏成就感与归属感。因此,运用适当有效的管理机制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热情,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采用正性激励的方法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现有的11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固定人员9人,分别为年龄42岁1人,37岁的2人,36岁2人,33岁1人,32岁1人,28岁1人,24岁1人;新同志2人,平均年龄为22~25岁。固定人员中本科4人,专科5人;新同志中本科1人,专科1人。固定人员中主管4人,护师3人,护士2人;新同志中护士2人。所有人员年龄、学历与职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配套管理制度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的人员配合方案为固定人员结合借调人员的制度,固定人员安排9人,借调2人,借调的新同志每2人轮转半个月,之后再换一批。由于每一批借调人员新来时均需经过细致培训,导致部门在培训工作中投入过多精力,影响正常工作运行。而且频繁新旧交替导致工作中出现大量差错,效率低下。科室与医院制定的管理制度配套跟进,选拔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并将其人事关系予以固定,终结人员流动状态,帮助护理人员获得归属感。

1.2.2 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排休制度与清场制度等相关规范,透明合理的安排工作。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护理人员对于双休日排班异常敏感。科室应尽量满足这一人员需求,采取激励管理,同时合理安排人员的编组排班,确保一个整体的循环中护理人员的休息概率相等。其次,制定合理的人员分工制度,分解整个护理工作,保证责任到人,使每个护理人员均有机会成为管理者。最后,健全5S管理制度,创造整洁、舒适、干净的空间环境与工作场所,塑造全新的科室形象,保证科室正常良好运行。

1.2.3 完善学习制度与培训制度 首先,将正性激励应用到护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中。定期安排培训,着重突出每位护理人员的使命,使其获得荣誉感与使命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对于管理的依从性。其次,将正性激励运用到业务培训中。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进行培训,并有效结合科室的具体工作开展学习,并对于业务培训中具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予以加分。最后,充分肯定护理人员的进步,将正性激励持续运用。对每日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公示表扬,并设立一笔奖励基金,开展“明星”评选 [1]。

1.3评价指标

①每月考核各项工作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如药物配置的准备时间、药物具体配置时间与药物成品准时出仓时间等;②全年差错的实际发生例次,包括药剂人员药物排错例次和护理人员药物配置出错例次;③满意度评分调查;④职业认同感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同2012年同一阶段护理人员单日的工作指标相比,药品配置时间缩短了30.27min;药物均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证质量与数量,准时出仓;2012年差错的发生率为0.08%,通过采用正性激励的管理办法后,差错的发生率为0.01%;对比临床科室的满意度,2012年满意度为(81.47±6.39)分,2013年的满意度为(91.26±5.79)分;对比职业认同感,护理人员由(11.34±1.08)分上升至(16.89±2.93)分。护理人员在药品配置时间、差错发生率、临床科室满意度与职业认同感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工作强度相当大,而且由于承担着医院所有病区的药物配置工作,因而此份工作具有挑战性与特殊性。传统的管理方法具有任务性与经验式,随意性较大,而现代管理逐渐向精细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所以运用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护理人员潜力是每个管理者需认真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正性激励,通过对于激励对象给予肯定、鼓励、奖赏帮助激励对象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目前此种方法已经被众多企业应用于管理当中。在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应用正性激励,主要有以下优势:首先,提升人员工作效率,本研究中,2013年的药品配置时间相较于去年缩短了30.27min,效果显著;其次,大大降低差错的发生率,更好塑造科室形象。同时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使科室之间关系更为和谐。最后,提高个人职业认同感,认同感增强,工作效率会持续增加,医院效益也会得到更好保障。本次研究结论也与秦霞[2]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目前,我国的护理管理机制尚未完善,本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未充分考虑到每个护理人员的个性差异,对于激进型的人员引导不足,因此此机制还需进一步细化完善,以促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与无缝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鸳.运用激励理论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J].现代护理,2010,13(15):21-22.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药师,处方, 药物,合理用药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患者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溶媒, 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 如果药物配伍不当、溶媒或载体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静脉用药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 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按照无菌操作要求, 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 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经归纳, 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常见差错分析如下。

1 差错来源

1.1 医师方面

370497份处方中, 扣除不加药单瓶输液处方9125份, 实际审核处方361372份, 其中不合理处方294份, 差错记录136份, 占审核处方总数的0.12%。常表现在:不合理配伍、载体不当、剂量不当、给药周期不合理、输液浓度不当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1.1 药物配伍不当

1.1.1.1 维生素K1和维生素C混合使用

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 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致使维生素K1结构被还原, 从而失去止血作用。

1.1.1.2 头孢曲松与钙剂合用

与含钙的稀释液同用可能产生沉淀, 因而不易与葡萄糖酸钙、林格液、乳酸林格等含钙溶液配伍。

1.1.1.3 地塞米松和20%甘露醇混合使用

20%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 当气温较低时常析出结晶, 须温热溶解后才能使用[1]。不宜加入其他药物, 与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合, 可能析出甘露醇结晶, 并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导致低血钾。

1.1.2 载体不当

1.1.2.1 缺少载体

处方中只有针剂没有输液无法配置, 如医嘱只开具伏立康唑注射液0.2g。

1.1.2.2 载体品种不当

(1) 复方丹参以0.9%氯化钠溶液为载体:丹参为中药制剂, 成分较复杂, pH稍有变化, 可能会出现浑浊、沉淀。有报道复方丹参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后混合微粒, 紫外吸收光谱变化显著[2]。 (2) 青霉素类以葡萄糖溶液为载体:如青霉素类水溶液稳定的pH值6.0~6.5, 在pH 3.2~5.5的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 因此宜选用0.9%氯化钠溶液等中性注射液做载体。

1.1.2.3 载体量过大

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 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 易分解变色。配制应注意0.9%氯化钠及5%的葡萄糖的量应为100ml, 用500ml及250ml配制易发生变色, 其原因不明确, 有可能是因为奥美拉唑对光不稳定。

1.1.2.4 载体量不足

(1) 泰能1g+0.9%氯化钠溶液100ml: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泰能) 输注液的配制应为每500mg药物加入稀释液100ml。否则药物粉末不能溶解完全, 会导致输液中微粒数大大增加。 (2) 氯化钾10ml (1g) +0.9%氯化钠溶液250ml:氯化钾稀释浓度不得过3.4g/L, 即每250ml中最多可加入7.5ml氯化钾。

1.1.3 溶媒不当

1.1.3.1 未使用特殊的溶媒

阿糖胞苷用含苯甲醇的溶媒配制后较稳定, 室温下可储藏达48h, 若不用该溶媒则无法保证其无菌状态。

1.1.3.2 无溶媒

粉针剂型如红霉素应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再用氯化钠溶液稀释, 处方中无溶媒注射用水, 只有氯化钠溶液。若红霉素直接加0.9%氯化钠溶液会呈胶胨状, 其分子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1.1.3.3 溶媒量不足

如0.9%氯化钠溶液500ml+阿乐欣3g+注射用水10ml, 说明书规定每1g阿乐欣需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

1.2 药师方面

1.2.1 审核处方

药师应严格把关, 仔细认真审核处方, 纠正其不合理之处, 提出合理化建议。

1.2.2 贴标签

主要是批次贴错篮筐、标签遗漏、清点数目不正确等方面。

1.2.3 排药

1.2.3.1 药品规格

错把头孢曲松0.25g配成 0.5g 或1.0g。

1.2.3.2 药名相近

如复方甘草酸苷和复方甘草酸单铵两种药物, 药理作用类似, 药名相似、包装相像易排错。

1.2.3.3 用药剂量

未看清医嘱剂量或计算不正确出现排药量过多或不足。

1.2.4 贴输液袋

贴错输液的品种、浓度或规格, 比如GS贴成NS;5%GS贴成10%GS;250mlNS贴成50mlNS。

1.2.5 复核

药品在净化仓冲配结束后, 药师应认真核对空瓶数量与处方用量是否一致, 输液袋内有无异常如沉淀、变色或异物等, 再次核对输液种类、用量, 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确认无误后才可送至病区。

1.2.6 退药

退药单上退药日期、批次、患者床号、姓名、药品规格、剂量、输液种类等信息都应当确认无误后才能做退药处理。

1.2.6.1 如遇患者换床, 退药时未仔细核对其姓名, 致退错药。

1.2.6.2 改换输液种类, 如NS+头孢美唑1.0g改为5%GS+头孢美唑1.0g, 若不仔细核对输液种类, 可能错将后一份输液单退掉。

1.2.6.3 改换药物剂量, 如NS+头孢地嗪0.25g改为NS+头孢地嗪0.4g, 如退药时药物使用剂量一栏未核对, 可能退错。

1.2.6.4 输液批次退错, 如需退第三批次输液, 若核对不仔细会误退成第一批。

1.3 护士方面

1.3.1 病区护士录入错误医嘱

1.3.1.1 单位录入错误 如5%GS 250ml, 单位ml录成瓶;热毒宁10ml, 单位ml录成支。

1.3.1.2 剂量录入错误 如把100IU辅酶A错输成1IU。

1.3.1.3 静脉推注医嘱录入不予调配。

1.3.1.4 药品名称 浓氯化钠录成0.9%氯化钠溶液、VitB6录成VitB1、ATP录成阿托品。

1.3.1.5 一张输液单出现两份医嘱 每张输液单应只能显示一份输液。

1.3.1.6 药品厂家 如一患者使用甲氨蝶呤, 2次/d, 均应为江苏恒瑞国产, 错录成一份国产, 另一份辉瑞进口。

1.3.2 配置中心加药护士错误

护士操作造成的差错常见于漏加药物、多加或少加药物、儿童用药输液少于包装量需要抽液体而未抽、空安瓿放置欠妥当而割破输液造成浪费, 核对不严谨、加药完毕未签名等。和药师一样, 对于退药, 特别是剂量改变而导致的退药, 极易发生差错。

2 差错防范措施

2.1 针对医师方面

2.1.1 严格执行审方制度

不合理处方共有294例, 占总处方量的0.08%, 反映了临床医生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或重视不够, 须通过培训, 不断总结、强化记忆才能减少和避免, 同时也需要药学工作者发现问题积极主动的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 为临床提供必要的用药服务, 从而使各科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减少配伍不当等问题。

2.1.2 给医生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建议

新药使用时避免盲目配伍、配伍合用时在不了解其他药液对某药的影响时应单独使用、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 避免发生理化反应、中西药配伍时应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 采用规定的输液载体, 在输液配伍时若没有足够的研究文献支持, 宜单独使用。

2.2 针对药师方面

工作态度应严谨认真,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操作者和复核者均签字, 若发生差错可以追溯明确责任人, 并与考核挂钩。工作之余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药物临床使用知识技能。

2.3 针对护士方面

药物合理分类和排放、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 应先加浓度高的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两种或以上药物混合后注意观察输液有无异常变化、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护士应仔细认真录入正确医嘱, 在临床使用前要先检查输液并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如需序贯给药, 则在两组药液之间, 应以GS或NS冲洗输液管。

3 结论

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安全输液是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目的, 而差错的防范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正常运行的关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药师提供了药学服务的平台, 通过药师对医嘱的审核, 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用药。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审方把关, 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切实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院配置中心净化仓内冲配输液的工作已经由病区护士改为药学人员来完成, 这样人员相对固定也更专业, 对于保证输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开展使药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实现了药学由单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 提高了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杨毓瑛, 陈文, 张爱知, 等.不合理用药分析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49.

[2]熊芬霞.丹参注射液的配伍禁忌[J].中国药房, 2005, 16 (13) :1037.

上一篇:电子专业课程下一篇:童年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