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

2024-05-06

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精选12篇)

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 第1篇

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现状

1.对体育参与的认知度不高

大部分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费时又费力, 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还不如多学习基础知识或学习技巧,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由此可见, 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对于体育参与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且聋哑学生的年龄、性别等不一致, 对待体育参与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2.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聋哑学生中, 有80%是男生, 其余则是女生, 大部分男生因体育活动中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参与体育活动, 女生大多是因为体育参与的生理功能。 由此可见, 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 也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 这就需要特殊学校的教师对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进行分析, 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手段, 才能够实现促进聋哑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3.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的原因

根据对某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显示, 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所有被调查的聋哑学生中, 很多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还是很高的, 但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体育课后太累、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 使得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开始降低, 最后变得不喜欢体育课。 从多项调查中可以得知, 虽然有多种客观因素在影响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 但以下几种原因是最为明显的:第一, 由于聋哑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如正常的学生, 其生理条件直接影响了他们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速度, 因此在聋哑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后, 他们都会抓紧时间去学习, 不想浪费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 第二, 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倾向性。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过程中, 发现多数聋哑学生还是有很多自己十分钟爱的体育项目, 男生一般喜欢篮球、足球, 女生一般喜欢舞蹈、健美操, 但在特殊学校体育课实际课程中, 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十分稀少, 舞蹈、健美操等根本没有放在体育课程中, 且男生喜爱的篮球、足球体育项目, 由于资源有限, 也无法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因此, 虽然聋哑学生对体育项目有着一定的倾向性, 但由于特殊学校教学条件的有限, 使得聋哑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没有被放在体育课程中, 自然学生也就没有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途径

1.完善特殊教育制度

要想提高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那么首先应对特殊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完善, 让特殊学生有更多、更为自由的空间参与体育活动, 及时更新《 特殊学校教育制度》《 特殊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标准》 等相关政策, 才有利于接下来体育活动的开展。

2.培养体育参与兴趣

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分析中, 可以得知大多数聋哑学生不是因为自身原因, 就是因为没有体育参与的兴趣而不参与体育活动, 但这并不能代表聋哑学生不会参与体育活动, 只要特殊学校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 就能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3.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

为聋哑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需要学校与政府的大力配合, 首先要利用体育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 积极主动地参与, 最后要结合聋哑学生的体育爱好,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关心。 首先, 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 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 其次, 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较为内向的聋哑学生更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这样才能使其有更高的参与兴趣。最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在实际过程中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展现出来, 这样就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5.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根据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得知, 目前仍有许多聋哑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 或是不喜欢体育活动,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需要采用强而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首先, 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 找出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其次, 教师应与家长积极配合,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主动走进体育活动的现场, 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这样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实施体育管理制度

通常情况下, 特殊学校都不会安排太多体育课程, 因此在日常早操、集体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地实施体育管理制度, 尽量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即使只是日常的体育活动, 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体质。 首先, 特殊学校应规定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早操, 且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监督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 学校应多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并购买一些器材供学生使用;最后, 教师要多多鼓励女生参与体育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7.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加大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 能使体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首先, 特殊学校若有实力可以为学生增添体育器材, 那么就可以设置专门的体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 及时更新学生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其次, 若特殊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更新, 那么则可以与社会各界人士或者慈善组织进行联系;最后, 所筹集的一切体育经费, 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划才能够投入使用, 且要注意体育硬、软件的兼备, 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更好的体育参与环境。

综上所述, 本文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知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 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 也能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美术学院关注聋哑儿童教育 第2篇

阜阳市颍上县王家玉孤残儿童养育院是王家玉老人在1994年独自创建的非盈利机构,该福利院收养孤残儿童,聘请专职人员照顾。今天的王家玉老人已经收养了200多名孤残儿童,其中还有一部分聋哑儿童。现实问题不得不让这位沧桑老人去思考这些孩子以后拿什么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虽然社会对福利院有一定的资助,但是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生活自理才是根本出路。

为此,美术学院团总支从2006年开始组织大学生对王家玉孤残儿童养育院进行帮扶实践,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主要有: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募捐、宣传;为该院专门举办了2008年慈善公益元旦晚会;2008年11月在美术学院团总支倡议下,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校园开展募捐活动,并于11月16日带着募捐物品慰问了福利院;发挥大学生美术专业特长,对福利院的聋哑儿童进行了书画、国画培训。另外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与商福利院商定了对其长期义务支教,特别是对其聋哑儿童的关注。

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分析 第3篇

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现状

1.对体育参与的认知度不高

大部分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费时又费力,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还不如多学习基础知识或学习技巧,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由此可见,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对于体育参与的认知度还不够高,且聋哑学生的年龄、性别等不一致,对待体育参与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2.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聋哑学生中,有80%是男生,其余则是女生,大部分男生因体育活动中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参与体育活动,女生大多是因为体育参与的生理功能。由此可见,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也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这就需要特殊学校的教师对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进行分析,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手段,才能够实现促进聋哑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3.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的原因

根据对某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显示,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着极大的差别,在所有被调查的聋哑学生中,很多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但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体育课后太累、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使得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开始降低,最后变得不喜欢体育课。从多项调查中可以得知,虽然有多种客观因素在影响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但以下几种原因是最为明显的:第一,由于聋哑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如正常的学生,其生理条件直接影响了他们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速度,因此在聋哑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后,他们都会抓紧时间去学习,不想浪费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第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倾向性。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聋哑学生还是有很多自己十分钟爱的体育项目,男生一般喜欢篮球、足球,女生一般喜欢舞蹈、健美操,但在特殊学校体育课实际课程中,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十分稀少,舞蹈、健美操等根本没有放在体育课程中,且男生喜爱的篮球、足球体育项目,由于资源有限,也无法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因此,虽然聋哑学生对体育项目有着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特殊学校教学条件的有限,使得聋哑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没有被放在体育课程中,自然学生也就没有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途径

1.完善特殊教育制度

要想提高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那么首先应对特殊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完善,让特殊学生有更多、更为自由的空间参与体育活动,及时更新《特殊学校教育制度》《特殊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才有利于接下来体育活动的开展。

2.培养体育参与兴趣

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大多数聋哑学生不是因为自身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体育参与的兴趣而不参与体育活动,但这并不能代表聋哑学生不会参与体育活动,只要特殊学校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就能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3.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

为聋哑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需要学校与政府的大力配合,首先要利用体育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最后要结合聋哑学生的体育爱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关心。首先,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其次,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较为内向的聋哑学生更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才能使其有更高的参与兴趣。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展现出来,这样就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5.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根据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仍有许多聋哑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或是不喜欢体育活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采用强而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找出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其次,教师应与家长积极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主动走进体育活动的现场,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这样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实施体育管理制度

通常情况下,特殊学校都不会安排太多体育课程,因此在日常早操、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实施体育管理制度,尽量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即使只是日常的体育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体质。首先,特殊学校应规定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早操,且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监督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学校应多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并购买一些器材供学生使用;最后,教师要多多鼓励女生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7.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加大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能使体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首先,特殊学校若有实力可以为学生增添体育器材,那么就可以设置专门的体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学生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其次,若特殊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更新,那么则可以与社会各界人士或者慈善组织进行联系;最后,所筹集的一切体育经费,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划才能够投入使用,且要注意体育硬、软件的兼备,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更好的体育参与环境。

综上所述,本文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也能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宁佩.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研究[J].内江科技,2014(02).

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 第4篇

一、观察明理

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主要凭视觉感知事物,他们观察事物的灵敏性及迅速性超过正常学生。根据这一优势,在思品课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借助他们的“慧眼”明理。如在教学《走进青春期》教学内容时,首先让他们自己先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然后再让他们相互观察对方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这样,课堂激情立即点燃,全班同学争相用手语描绘自己的各种变化,并向我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我的身体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正常现象吗?我的性格怎么变得急躁了呢?我因势利导,顺藤摸瓜,顺利地让学生掌握了青春期人的生理和心理突变,同学们应怎样面对等相关学习内容。再如在教学《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时,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铁人王进喜》《横空出世》《惊涛骇浪》《飞天》等电影,让学生从一个个形象感人的事迹中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等等。

二、演示明理

七年级、八年级或者九年级的聋哑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口语基础,能基本看懂思品课教材文字内容,但由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不及正常学生,头脑很难建立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具体联系,在思品课学习中具体表现在对政治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需要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实物或教具演示给他们看,使其从直观形象的事例中感悟道理。如在讲述“礼貌增进人际和谐”教学内容时,我亲自为聋哑学生示范几个生活小片段的礼貌常识: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表情和站姿;在上学路上遇见老师、同学或熟人时的手势语言;在上公共汽车时遇到老人或者小孩时的谦让举动;在进老师办公室时的请示动作;在课堂上想发言时的报告手语等等,让学生知道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习和模仿。再如在教学“生命是可爱的”教学内容时,我带着摄像机走进郊外,为学生捕捉一些可爱的动植物视频资料,当聋哑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我播放的“小鸭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戏;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牛羊在草地上欢快地吃草”唯美画面时,很快理解了地球上不同生命的美丽呈现。

三、参观明理

聋哑学生好动,如果思品课教学一味地将他们禁锢在课堂中,久而久之,会使其视觉疲劳,对老师的说教会逐渐失去兴趣,我们可以将他们直接带到教学内容要求的场所,让他们亲眼观察,亲自体验,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聋哑生领会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市场经济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内容时,我利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毗邻湘西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带领聋哑学生到雅溪民营小区参观琳琅满目的服装、日用品、装饰材料批发专用场地。当学生置身其中,看到仅学习用品批发就有一层大楼一百多个铺面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用手语告诉我:“市场经济真好,它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再如在教学《违法必究》教学内容时,我将聋哑学生带到离我校仅一千米的吉首监狱,当学生看到高墙电网、荷枪实弹的武警岗哨时,心里产生很大的恐惧,我趁机告诉学生:“高墙里面关着的都是服刑的犯人,人一旦违法,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失去人身自由。”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遵守法律,敬畏法律。

四、情境明理

很多聋哑学生擅长表演,他们能将动物的动作、电影画面、生活小细节模仿得惟妙惟肖。根据聋哑生的这一优势,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角色扮演方法,让聋哑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多重角色多种责任》教学内容时,为了让聋哑学生理解“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规定了我们不同的角色、身份,同时我们也负有不同的责任”这一内容,我让他们分别扮演“当值日生的我”“在公园游玩的我”“作为儿子(女儿)的我”“作为好朋友的我”“碰到游客问路的我”“在马路上行走的我”有哪些不同的责任。再如在教学“我们也有监督权”内容时,我以教室为临时法庭,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我提供了一段文字材料:一次,一名水果批发个体户贩卖西红柿,该产品超过了营业证范围,被税务所扣押了营业执照和产品,导致产品无法出售全部霉烂,个体户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税务所退还营业证和赔偿经济损失。课前,我要求一名聋哑学生扮演个体户,一名学生扮演税务员,一名学生扮演法院审判员,同学们有的准备道具,有的布置“威严”的“法庭”,有的记忆台词,由于准备认真,活动举办非常成功,同学们理解到了民也可以告官、每一个公民都有法律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总之,由于我充分运用聋哑学生的视觉、运动觉、触觉等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这些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比较抽象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变得聋哑生乐此不疲,变得入脑入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无止境,虽然针对聋哑学生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思考、创新,课改之路还很艰巨和漫长。

摘要:聋哑学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对他们的知识传授需要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些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和政治概念,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攻坚克难。该文根据聋哑学生的特殊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优势,采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第5篇

摘 要:聋哑生是特殊的群体,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聋哑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教育的缺失,没有明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且社会上的一些人对聋哑人心存偏见,给聋哑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对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聋哑生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生理缺陷的影响下,他们无论在智力还是心理健康上,与普通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人格缺陷,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聋哑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对此谈谈自身的见解和看法。

一、现阶段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聋哑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

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上看,聋哑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教育的缺失,没有明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很容易导致聋哑生出现行为偏差。此外,聋哑生本身在语言、听力上就具有一定的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这也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问题,将一些错误的行为误以为是“勇敢”“讲义气”的表现,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发展。

2.家庭与社会上给聋哑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于聋哑生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也需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来看,家庭与社会并未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家长将教育的重点放置在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上,而社会上的一些人则对聋哑人心存偏见,虽然这只是部分人的看法,但是这也会给聋哑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特殊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够消极、被动地接受,实际上,学生是非常不习惯这种说教模式的。这种模式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这种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也无法调动起聋哑生的注意力,思想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聋哑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

虽然聋哑生在生理上存在缺陷,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与他们特殊的经历有关。由于语言和听力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范围较小,与常人相比,他们思想品德行为的养成相对落后,为了让他们得到理想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要教会学生与他人互帮互助,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需要予以应有的表扬,逐步提升他们的集体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团结互助,让聋哑生可以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深刻的认识。

2.加强家庭与社会对聋哑生的联合教育

要让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完全依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联合教育。在部分情况下,学生在学校接受过教育之后,却在家庭或者社会中受到了打击,这是不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对于聋哑生而言,家庭和社会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场所,与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启蒙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联合教育作用,让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渗透到聋哑生的日常生活中。

3.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特殊学校需要密切注意到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局势的变化,对残疾学生身心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针对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获取到思想道德的发展,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要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显示,聋哑生普遍有着敏感、偏执的特征,为了充分地感化他们,需要合理地应用情感教育模式,内心应该充满爱,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此外,教师不仅要用爱心来感化学生,还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心态,进而激发聋哑生的潜在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结语

聋哑生的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充分意识到聋哑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形成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对聋哑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认识到当前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让聋哑生融入社会大家庭,并力争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聋哑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6篇

【关键词】聋哑残疾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基金项目】绥化学院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J20121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70-01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促进残疾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满足个体精神需求,提高个体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聋哑残疾大学生是一个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特征的特殊群体,且这一群体的人数将随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增多。而且聋哑残疾大学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与健全大学生相比更易自卑、闭锁、猜疑、嫉妒、急躁、焦虑、逆反、偏执等,难免影响其心身的发育。

一、聋哑残疾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聋哑残疾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残疾人群体,他们既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又与一般的大学生有所区别,身体上的缺陷,会给他们带来种种不便。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更加适合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聋哑残疾大学生的自卑、闭锁心理

聋哑残疾大学生由于自身听力和语言表达障碍,不能如同正常人那样正常的进行交流,因此,心理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然而,交流中出现的阻碍,又导致他们更加不愿意去融入社会圈,自然而然形成了闭锁心理。他们愿意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愿意打开心扉去与更多的人接触。自卑、闭锁心理是绝大多数聋哑残疾大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点。

(二)聋哑残疾大学生的猜疑、嫉妒心理

聋哑残疾大学生往往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一旦与健全的人进行接触,他们就特别在意别人的眼神、动作和语言,总认为别人是在对自己指手画脚,猜想别人是在对自己说三道四。这样一种猜疑心理,往往是由他们的自卑心理所决定的。而与此同时,他们又具有极大的嫉妒心理,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总会不自觉的进行对比,嫉妒他们的才能,同时也倍增了自身的自卑。

(三)聋哑残疾大学生的急躁、焦虑心理

聋哑残疾大学生多数都存在急躁、焦虑心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一旦对方没有准确地把握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时,他们总会表现得极度紧张,不断地用手语强调自己的本意。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压力,就业的严峻形式,他们就显得异常的焦虑,他们害怕自己现阶段的问题,更害怕走出校园后不能拥有较为满意的工作。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不自信,不能积极面对生活。

(四)聋哑残疾大学生的逆反、偏执心理

聋哑残疾大学生的逆反、偏执心理,多表现在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方面,他们不愿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不愿意积极地面对生活,而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悲惨遭遇,埋怨自己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交谈自如。他们被一系列的抱怨蒙蔽了双眼,不能够理性地找到生活的意义,导致他们跟家长、老师唱反调,一味消极地偏执生活着。

二、聋哑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加强和改进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和高等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应该从分析聋哑残疾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心理特点出发,创新的设计出适合他们教学的比较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形成聋哑残疾大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面对生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促进聋哑残疾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针对聋哑残疾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在校表现,紧紧抓住学科教学这个主渠道,构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学生为重心,以情境为中心,突出内心体验,激发自我潜能。通过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等多种课堂模式的相互结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渗透及延伸,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自身听力进行分析,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小班式差异性教学。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教学中应做到变繁为简,抓教学重点,忽略次要的,不能满堂灌输。聋哑残疾大学生他们不易于接收复杂的东西,所以我们更加重视的是怎样由一个简单的教学,让他们收益更多的知识,接收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采用渗入式教学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授数学的时候,我们要教会他们理性思考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就其文,传递文中所反映的精神等。

(二)以教材创新为契机,培养聋哑残疾大学生热爱学习的习惯

1.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应具备直观、生动的特点。现在高校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比较多,文字描述较多,对于聋哑残疾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自身缺陷,不可能和正常人一样迅速地接收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改编,做到少书面化,少文字化,应该配一定的图案,让教材变得直观、生动,这样有利于他们接收相关的思想教育。

2.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大学生进行教材改编。作为聋哑残疾大学生,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我们应该按照本科和专科进行分级改编,根据他们接收知识的不同能力,以及思想缺失的不同方面,针对性地进行教材改编。

(三)以活动为载体,塑造聋哑残疾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1.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结合科学,社会实践来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带领聋哑残疾大学生到残联的相关部门去见习,让他们融入社会。也可以让他们去福利院做义工,让他们学会独立自强,积极生活。

2.学生课后自觉组织沙龙,相互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受教,也需要学生自觉地领悟真谛,让他们自我感知,比被动学习更加有效。

3.举办校园艺术周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以增强聋哑残疾人大学生的自信心。每年进行一次一舞蹈、课本剧、手语诗歌、肢体语言小品等为活的形式的“艺术周”活动,为全体聋哑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愉悦他们的心灵。为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求全员参加。

除此之外,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应积极配合,促进聋哑残疾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聋哑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进行,但是,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和配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促成他们形成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少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华国栋:《差异教育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作者介绍:

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第7篇

●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聋哑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属于特殊教育范畴,由于学生的身体缺陷,给教育过程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总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目前遭遇较大的“瓶颈”是受认同度不高。尤其是对于聋哑教育,其本身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学生的听说问题,相对于正常学生的教育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再加入更多新的技术,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难点。因此,当前聋哑教育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在聋哑教育中落实信息技术,对于聋哑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1.整合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理念

在聋哑教育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常见的教育方式是手语教学,学生领悟起来相对于正常学生而言,会稍慢一些。在聋哑教育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为信息技术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载体的运用,选取与信息技术相关同时也贴近学生生活的示例,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聋哑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服务,注意加强学生的视觉、触觉以及运动感觉的训练,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一些知识,并且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对于聋哑学生,可以采用直接服务的方式,遵循补偿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以及引导作用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对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处理时,也可以采用小步伐、由易到难的策略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所取得的变化以及进步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3.学习技能的实施模式

聋哑小学生特殊教育 第8篇

1.聋哑儿童的定义。“聋哑”一词在《中医百科全书》中的解释为:“聋哑病系因先天因素或婴幼儿时期种种原因使双耳发生重度耳聋, 以至全聋, 完全或基本不能接受外界声音刺激, 无法学习言语或巩固和发展已掌握的言语造成既聋又哑的状态。它不是一种进行着的‘现行’疾病, 而是患者在学语前或学语时曾患有引起严重耳聋的疾病, 除少数有先天性中耳畸形和重度中耳乳突炎成分者外, 一般都已失去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机会。听器官本身功能缺失又直接影响到言语会话器官和言语中枢的功能, 妨碍了患者获得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语言, 而言语器官本身并无疾病。”

2.聋哑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 生理发展特点。由于聋哑儿童无法感知外界的声音刺激以及无法正常表达内心感情从而完成自己与外界的交流, 因此他们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和正常儿童有所差别, 具体表现为:身体行动缓慢、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缺乏节奏感。与正常儿童的发育相比, 聋哑儿童的体重较重、身高肺活量较低, 而且胸围较小。 (2) 心理发展特点。 (1) 强烈的孤独和自卑感:俗语说“十聋九哑”, 这句话说明了大部分聋哑人由聋而哑的本质问题。由于没有听觉能力, 导致他们无法学习、掌握并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和别人进行交流。正因为这一缺陷使他们无法参与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从而产生很强的自卑感和孤独感。 (2) 敏感、保守的性格:由于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 接受外在世界传递给他们的信号, 因此聋哑儿童的感知觉范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从而造成他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偏低而且反应迟缓的特点;而又因为自身的缺陷使他们更想要努力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从而造成他们敏感、多疑的心理;再加上不愿使别人超过自己, 因此他们也就不愿主动帮助别人, 从而造成保守、固执的性格。 (3) 缺乏独立性和自制力:思维的发展有赖于人本身对外界的实践活动以及相互沟通。受限于听力和语言能力, 聋哑儿童在认识和接触世界时会表现出分析能力差、对事物认识存在着片面性、无条理性的缺点。再加上他们自尊心所具有的脆弱性以及盲目性特点, 使他们很难形成良好的自制力, 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往往表现出感情用事、任性冲动的特点, 或者走向畏缩、懦弱和自暴自弃的另一个极端。

二、根据聋哑儿童的心理学特征上好音乐课

综上所述, 由于聋哑儿童的听觉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 使他们在知觉、感觉、思维以及表达等方面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果想要使他们在音乐教学中像正常儿童一样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就要求教师们根据聋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化抽象为具体, 培养聋哑儿童对音乐的信心和兴趣。对于聋哑儿童而言,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弥补他们在听觉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缺失, 希望能够借此为他们提供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但是由于听力的丧失, 使得聋哑儿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靠耳朵感知音乐的节拍和律动, 因此对音乐会存在着茫然以及信心缺乏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先用手语以及学生熟知的表达方式为他们勾勒出具体的音乐意象, 为所涉及的乐器和旋律找出恰当的比喻, 使学生首先在感觉上感知音乐。同时, 教师还要熟练运用并使学生掌握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该手势可用来训练内心听觉,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编一些简单的手势歌教给学生掌握,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进行情境教学, 多上“表演课”, 使学生“乐”在其中。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所特有的敏感、保守的心理特点, 聋哑儿童对新鲜或者陌生事物通常怀有抗拒心理, 同时也像听力正常的学生一样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创造情境教学。在进行音乐学习之前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把一首乐曲换成一篇故事,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在学生对音乐内容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采用律动教学法, 根据聋童听力能力的不同, 分别采用不同的助听设备, 使学生通过自己头部、胸部、腹部的皮肤对音乐的震动进行亲身体验。教会学生掌握体态律动的方式, 帮助他们以身体为乐器, 通过身体各部位以及相应的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完成, 还可以使他们在进行表演之时打开心扉, 在互相合作中学会团体协作, 学会考虑别人, 逐步改善他们固执、孤僻、狭隘的态度。

3.扬长避短, 使学生“舞”出好音乐。2005年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留给观众们的震撼至今犹存。而在聋哑儿童的音乐教育中, 音乐舞蹈教学法带来的效果确实是十分显著。作为一种可以看得到的音乐, 舞蹈对聋哑儿童而言既相对具体又相对简单。而且可以使学生暂时忘却自己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缺陷。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把音乐编成简单漂亮的动作, 使学生从身体动作和感官刺激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从而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 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而言之,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 它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情操, 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聋哑学生而言, 音乐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减少忧虑感, 又能够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良好方式。而了解、掌握并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育尤其是在对聋哑儿童的音乐教育中,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 巧妙掌握心理战术, 使聋哑学生也能够感受音乐之美, 感受生活之魅。

摘要:音乐是每一个儿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特殊儿童尤其是聋哑儿童而言, 亦是如此。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 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殊儿童广义上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所有儿童。狭义定义则是指身心有缺陷的儿童。特殊儿童, 由于其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使得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心理发展特点有其独有的特性。因此, 要对特殊儿童尤其是聋哑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就一定要把握其心理发展特点, 使他们很好地享受到音乐之美。

关键词:心理,聋哑儿童,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燕月, 兴趣.音乐教学的指挥棒[J].新课程 (中) , 2011, (05) .

试析聋哑学生的心理及对策 第9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心理,原因

前言:社会上各界人士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于聋哑学生群体的关注度, 并且在资金和其它资源的投入上面加大力度, 对于聋哑学生实施特殊教育, 这对于该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聋哑学生的心理异常表现进行分析,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其原因, 结合相关学者提出的建议对于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聋哑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原因

(一) 主要表现

1. 意志力薄弱, 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众所周知, 聋哑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其自身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因为相较于正常人而言, 他们甚至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要比正常人要少。因此, 聋哑学生群体的意志力薄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

不同于正常的学生, 聋哑学生群体在上课的时候因为其没有办法听到声音, 因此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该群体在上课过程中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因为其自身的身体条件决定着其需要比别人多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学习到知识。除此之外, 其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 判断是非的能力差, 易上当受骗。

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 部分聋哑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是非常差的, 这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怂恿其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自暴自弃, 更是为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4. 自私自利, 排斥他人。

部分聋哑学生在社交方面具有非常大的问题, 由于其自身心理问题, 所以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并且久而久之就容易对他人产生排斥, 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和其他人分享, 非常排斥他人。

5. 依赖性强, 不善于自主学习。

身心的不健康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差, 并且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人都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感。

(二) 原因剖析

1. 家庭方面, 遗传因素的影响

(1) 教育不当,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上述第一大类知识客观因素分析, 孩子的家庭对于聋哑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教育方法不得当就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不少学生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身心问题, 这样更是加大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几率。

(2) 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聋哑状况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去应对, 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不公平, 自己都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这样非常容易通过与孩子的日常接触传导给孩子。

(3) 家长不顾孩子的生理条件,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考虑到孩子自身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许多家长常常都自动的为孩子未来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 但是这些都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 聋哑学生的心理本来就脆弱, 这样的行为就更是导致了该类问题的恶性循环。

2. 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虽然听不见、说不到, 但是在受到学习老师的惩罚或者批评的同时, 其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此外, 在社会生活中, 他们同样也受到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的影响, 这也导致了聋哑少儿产生心理异常。

二、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 优化家教环境, 提高家教水平

要解决聋哑学生由于自身和外在因素产生的问题, 就应当内外结合, 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 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以有效的措施应对, 而对于其家教环境的改变就是一个重要举措。优化器家教环境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考虑到聋哑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再对其进行基本教育的时候更要注重教育的方式, 教师必须具有更好的耐心, 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 并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二) 倡导校园文明, 优化育人环境

正如上文所述, 学校方面的因素是造成聋哑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倡导校园文明, 优化育人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众所周知, 环境是改变一个人心理想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这也是治愈聋哑学生心理创伤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校里的其他同学和教学工作者不能以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聋哑学生, 应当学会去尊重、爱护这一群体, 这对于提高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三) 架起沟通桥梁, 融入文明社会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要解决聋哑学生的教育问题, 必要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来讲, 其他学生要加强对于聋哑学生这一群体的沟通力度, 以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聋哑同学, 双方互相帮助, 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另一方面, 教学工作者也要加强对于聋哑学生的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对于其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 对于其需要帮助的地方伸出援手, 这对于聋哑学生融入这个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聋哑学生的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关学者和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于聋哑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 并且制定合适的政策来保证这一群体的日常衣食住行, 这对于聋哑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提高我国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德妹, 叶发钦.浅析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大学教育, 2014 (07) .

[2]王晶.提高聋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J].考试与评价, 2015 (12) .

[3]呼东云.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 2009 (02) .

聋哑学生日记教学之我见 第10篇

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为日记教学夯实基础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为聋童打好句子基础, 融入生活, 感知词句, 培养语感。在聋哑学生入学后, 积累一定的词语时, 坚持每天学习一句话, 老师把生活中最贴近聋哑学生的事 (也可以教一些生活常识和思想品德) , 用一句完整的话教给聋哑学生, 建立聋哑学生句的概念。

在引聋哑学生学句达到一定程度时, 指导聋哑学生学句。这时, 教师把学生分组, 每天早读前, 各组讨论, 将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 用一句完整的话写出来, 在早读时品评, 让学生在及时发现错误的同时改正错误, 也可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当学生能写出一句完全符合语法的标准的句子的时候, 也可以产生成功体验。

二、每天坚持检查日记, 重视批语, 为聋哑学生搭建倾吐心事的平台, 培养聋哑学生记日记的习惯和兴趣

初中年级语文教学开始要求学生记日记。有了每天写一句话的基础, 写日记难度不大, 然而, 要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有意义的事情写一段完整的话, 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怎么办?学范文, 举实例, 语言激励。

聋哑学生的特点是:感情的丰富和语言贫乏, 认识不足、周围人不理解、生活面窄之间形成的落差, 导致聋哑学生产生片面、固执、偏激、麻木、冲动等不和谐的待人处事方式, 因此日记教学不光担负着提高聋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担, 还肩负着培养身残志坚一代新人的职责。

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 写日记好处很多, 写日记不但为我们积累珍贵的资料和见闻, 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机会, 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也增强了对写日记好处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 它还有两个好处, 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 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教师必须坚持天天检查。要求没有错, 但是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不检查, 最终只会使要求流于形式, 所以坚持天天检查是培养学生记日记习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只是任务式的要求, 履行公事式的检查, 只会造成学生应付式的完成任务, 学生的心灵是紧锁的, 他们只是消极地对抗着, 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日记, 也产生不了兴趣。所以, 中肯而发自内心的批语可以使聋哑学生乐于表达, 日记检查中教师真挚的批语是打开聋哑学生心灵的钥匙, 同时也为聋哑学生倾吐心事搭建了平台, 也是帮助聋哑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心理诊所, 是提高聋哑学生写作能力的铺路石。

真挚的批语应该以浅显易懂的充满热情的语言激励聋哑学生, 处处为学生着想, 事事以爱字当头,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如住宿生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 他们写日记时, 常常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表达自己的抱怨心理, 教师在评论时不能一棍子打死, 把日记批驳得体无完肤, 应该寻找聋哑学生的闪光点:如叙事清楚, 语句通顺, 感情表达准确。然后, 话锋一转, 发表老师对他的期望。

有的聋哑学生在溺爱中长大, 事事以我为中心, 没有正确是非观念, 有时写出的日记很爱憎不明, 是非不分, 如:写到同学打架时, 自己在一旁看热闹, 好开心!教师可以换角度看问题, 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样可以使聋哑学生对老师没有了畏惧感、距离感和戒备心。

三、扎实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 为书写日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聋哑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途径很窄, 而且认识的深度、广度皆不及一般人。聋哑学生常常看到精彩丰富的场面, 内心跌宕起伏, 然而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造成聋哑学生智力开发缓慢, 这也是他们的日记内容平实的原因之一, 因此语文教师是打开聋哑学生心灵的钥匙。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调用各种手段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生动化, 现场教学尤为关键。这样聋哑学生才能感知到怎样才能准确的表达感情, 在聋哑学生的脑海中不断注入“活水”。有了源源不断的语言“活水”基础, 才能使聋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乐于观察, 善于思考, 勤于表达, 才能调用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所看、所思、所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时不能使学生准确地想象出教师所讲解的有差异。从聋哑学生啼笑皆非的遣词造句中, 可以看出其在理解方面的差异, 因此, 需要教师狠抓语文教学这一关键, 扎实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 为聋哑学生尽量少地产生语言理解的差异。

四、鼓励学生借助字典阅读课外书, 拓宽知识面, 为提高写日记的水平增砖添瓦

聋哑学生与人交流之难是众所周知, 因此, 正常人不懂怎么交流而不愿和他们交流, 家庭成员在交流失败后也会放弃, 除了老师和同学, 他们几乎是封闭的, 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窄之又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他们笑着, 闹着, 可是没有人告诉他们, 怎么去表达这热闹的场面, 怎么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们常常困惑着。

教师应教会学生熟练的查字典, 并教会学生充分的运用字典, 让学生在一次一次成功体验的过程中, 学会借助字典提高自己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生具备借助字典学习的习惯后,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阅读相应的课外书, 教师也可以采用“引导——指导——督查”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书的爱好。

首先, 教师为学生挑选读物, 要求学生读, 并积极和学生讨论书中情节, 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 鼓励学生自己到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 带到学校, 开辟时间读一读, 议一议。

最后, 在学生喜欢上读书后, 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去汲取知识的营养, 借助字典弥补自己和人沟通难的缺陷, 以达到积累词句,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阅读量的增加, 会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 词语积累的增多, 运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写日记的水平一样会大大提高。

聋哑学生干枯的心灵在老师的滋润下, 开始健康成长, 他们乐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老师毫无保留的敞开。为了倾吐心事, 他们把日记作为沟通的桥梁, 自然而然的具备了写日记的习惯好兴趣。聋哑学生的日记教学之我见, 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而且是爱的教育和持之以恒精神的渗透, 融入主流社会, 需要特教工作者无怨无悔的奉献。

摘要:聋哑学生由于听觉与语言系统的障碍, 导致聋哑学生语言系统的萎缩, 切断了他和人的正常交流。手语作为聋生的基础语, 给聋哑人交流带来极大的方便, 自然有其重要性。本文浅析了聋哑学生日记教学。

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聋哑生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生理缺陷的影响下,他们无论在智力还是心理健康上,与普通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人格缺陷,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聋哑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对此谈谈自身的见解和看法。

一、现阶段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聋哑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

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上看,聋哑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教育的缺失,没有明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很容易导致聋哑生出现行为偏差。此外,聋哑生本身在语言、听力上就具有一定的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这也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问题,将一些错误的行为误以为是“勇敢”“讲义气”的表现,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发展。

2.家庭与社会上给聋哑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于聋哑生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也需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来看,家庭与社会并未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家长将教育的重点放置在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上,而社会上的一些人则对聋哑人心存偏见,虽然这只是部分人的看法,但是这也会给聋哑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特殊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够消极、被动地接受,实际上,学生是非常不习惯这种说教模式的。这种模式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这种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也无法调动起聋哑生的注意力,思想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聋哑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

虽然聋哑生在生理上存在缺陷,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与他们特殊的经历有关。由于语言和听力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范围较小,与常人相比,他们思想品德行为的养成相对落后,为了让他们得到理想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要教会学生与他人互帮互助,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需要予以应有的表扬,逐步提升他们的集体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团结互助,让聋哑生可以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深刻的认识。

2.加强家庭与社会对聋哑生的联合教育

要让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完全依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联合教育。在部分情况下,学生在学校接受过教育之后,却在家庭或者社会中受到了打击,这是不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对于聋哑生而言,家庭和社会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场所,与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启蒙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联合教育作用,让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渗透到聋哑生的日常生活中。

3.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特殊学校需要密切注意到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局势的变化,对残疾学生身心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针对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获取到思想道德的发展,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要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显示,聋哑生普遍有着敏感、偏执的特征,为了充分地感化他们,需要合理地应用情感教育模式,内心应该充满爱,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此外,教师不仅要用爱心来感化学生,还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心态,进而激发聋哑生的潜在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结语

聋哑生的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充分意识到聋哑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形成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对聋哑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认识到当前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让聋哑生融入社会大家庭,并力争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才.美育教育——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Z1).

处理聋哑学生早恋情结的艺术技巧 第12篇

关键词:聋哑青少年,早恋,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较特殊的时期, 由于心理和生理因素,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异性所吸引, 萌发初恋情结。聋哑学生生活环境较封闭, 接触的人和事有限, 更容易把异性吸引当做爱情, 特殊教育学校的“早恋”问题时常发生。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如果只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或是武断地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们, 甚至向家长告发, 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 反而可能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被伤害之后, 会对周围的一切甚至是对未来都抱有否定和敌视的态度, 非常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 引导聋哑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朦胧感情”是青春期教育中的一部重头戏。

那么, 应当如何引导聋哑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健全心理, 使他们顺利通过情感困扰这一关卡呢?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一筠说, 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聋哑孩子虽然身体上有缺陷, 但在情感方面和正常孩子没有两样, 出现青春萌动, 是一种正常现象。目前某些特殊教育工作者谈“虎”色变, 一旦发现学生与某个异性频繁接触, 不调查研究, 弄清事实真相, 就仓促地贴上“早恋”的标记, 认为必须打散。殊不知, 这样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发生真正的“早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端正态度, 不要再用老眼光看待这一问题, 更不要用当年我们上学时的行为标准要求新一代青少年。如果生硬地一味地制止异性学生之间进行正常的交往, 就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异性交往恐惧症, 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 如果不出现过于的行为, 就应大胆鼓励学生经常与异性进行开放式接触, 进行“同伴式交往”。如一起做功课, 一起春游, 使学生尽早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我十分赞同北京第171中学张琳老师的做法———让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坐同桌。赞同的理由有三:一是消除了学生的叛逆心理, 让他们对老师心存感激, 有利于下一步说服、疏导工作的进行;二是消除了对异性的好奇感, “距离产生美”这样天天在一块, 新鲜感消失了, 同时发现了对方的一些缺点, 对方再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完人了, 无形中就回到了现实;三是他们可能会互相鼓励, 对学习有利, “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有的学生沉迷其中, 难以自拔, 影响到学业, 老师就要及时发挥作用, 伸出手拉他们一把。当然, 一定要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计地去堵去禁, 而是如大禹治水, 因势利导, 以导为主。要满腔热情地关心, 细致耐心地疏导;要懂得学生心理, 尊重学生人格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女生, 她本成绩优异, 但接连几次考试成绩均不理想, 我便找机会, 找她谈心, 询问原因。她面带羞色满脸通红。从她的表情中我已猜出了几分, 果不出我所料, 在我做了替她保密的保证之后, 她才打着手语说:“老师, 我学坏了, 我喜欢上了一位男生, 脑子里全是他的形象, 根本学不下去……”听完她的故事, 我没有嘲弄也没有训斥, 而是对她说“不, 你不是学坏 , 而是长大了……”我运用青春期心理知识帮助她分析原因, 解除她的心理障碍, 并告诉她解决的方法:“如果确实需要倾诉自己的感情, 那么你就写‘情书’吧, 但‘情书不能交给那位男生, 以免影响他的学习, 信我的话, 就交给我我替你保管。”她犹豫了片刻, 答应了。第二天, 她就给我送来了第一封信, 以后的一周是一天一封, 到了第二周就削减成了三天一封, 后来就十天一封, 再后来就直接不写了。从她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看, “情感宣泄法”已经让她成功地跨过了这道门槛。

解决这类问题, 不妨采用“给‘意中人’找缺点”的方法。有一次, 一位女生在周记中写自己很痛苦, 因为喜欢上了一个人。我找她谈话, 我告诉她:“老师先要表扬你, 一是你能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老师, 说明你信任老师, 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不盲目行事;二是你眼力好, 选择的异性不俗。”该生此时面露得意之色, 并罗列他的十几条优点。我耐心听她讲完, 指出:“有一点不正常, 因为‘人无完人 , 金无足赤’, 你没有说到他的缺点, 你不妨找找他的缺点。”给“‘意中人’找缺点”, 缓解青春期的情感萌动, 它教会学生看问题, 评价一个人, 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处理聋哑学生青春萌动的问题时, 不但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更要注意划清青春萌动表现和思想道德表现的界限, 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上一篇:图书馆教育职能下一篇:青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