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造范文

2024-05-07

结构改造范文(精选12篇)

结构改造 第1篇

需改造的工厂建于2007年, 主要由两个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组成, 两个厂房之间设有一个地面钢结构通道。通道为开敞式, 仅设了彩钢板屋面, 没有设墙面。通道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基础采用天然基础。地处6度设防区, 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Ⅲ类场地。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45 k N/m2, 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5 k N/m2, 地面粗糙度为B类;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0.45 k N/m2, 10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0.5 k N/m2。通道基础及上部结构与相邻厂房均完全脱开。

通道位置两个厂房均设有大门方便互通, 生产中需要开启大门来互送材料, 在刮风或雨雪天气, 大门频繁开启会影响厂房内生产, 同时没有墙面的通道也会影响到材料的运输, 故业主希望将通道封闭起来, 改造后的通道平面图见图1。业主要求通道增设墙面不能影响生产, 同时希望能够利用现有通道, 不要拆除重建;加固方案除了满足功能要求, 还要根据现有结构特点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 给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现有结构计算复核

对改造工程来说, 首先就是要根据改造后的功能要求及荷载对现有结构进行计算复核, 确定整体结构和构件的各项控制参数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是否能够改造。不能盲目为了改造或满足业主不合理的要求而忽视改造可能产生的现有结构失效或构件超限, 造成安全隐患。现有通道为单层钢框架结构, 钢柱采用热轧无缝圆钢管, 外露式刚接柱脚, 钢梁采用焊接H型钢, 构件平面布置图见图2。通道增设的墙面材料同屋面, 采用自重轻、安装快的彩钢板墙面。通道改造后, 传到主体结构的荷载除了墙面自重, 还有墙面承受的水平风荷载。计算平面简图、构件计算长度系数见图2。

屋面恒载取0.3 k N/m2, 屋面活载取雪荷载和活载的较大值值, , 根据现行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 故活载取0.5 k N/m2;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 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 风荷载实取0.5 k N/m2。采用PKPM2010版中的STS钢框架及JCCAD模块进行计算。

结构水平位移、钢柱应力比满足规范要求, 基础尺寸、钢柱柱脚、框架梁应力比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需要加固。

3 基础及钢柱柱脚加固

因为增加了墙面, 传到主体结构的水平风荷载大幅度增加。现有通道采用的是钢结构, 结构自重轻, 虽然没有增加较大的竖向荷载, 增加的风荷载水平力反而成了控制工况。现有基础及柱脚锚栓均不满足要求, 需要加固。

基础现有尺寸为1.9 m×1.9 m, 厚度600 mm, 配筋14@150;改造后基础厚度及配筋仍满足, 只需要采用增大截面法将基础尺寸加大到2.5 m×2.5 m即可。现有钢柱柱脚采用外露式刚接柱脚, 锚栓8M24 (Q235) , 而改造后需要12M27 (Q235) , 如果还采用外露式, 需重新植锚栓, 替换柱脚, 无法满足业主不拆除重建的要求, 施工复杂, 必须变换加固思路。最终采用钢柱外新浇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外包式柱脚, 解决了锚栓的限制, 同时也配合了基础的加固方式, 施工简单, 施工质量可控, 加固图详见图3。

4 钢柱、钢梁加固

根据计算结果, 钢柱本身不需要加固。但因为新增加了墙面, 需要设置墙面檩条固定彩钢板。现有结构已在使用, 钢柱处在受力状态, 用于固定墙面檩条的墙托不宜直接焊在钢柱上, 否则可能会使钢柱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热效应失效。钢柱采用的是圆钢管, 圆形截面, 采用传统的抱或者夹固定墙托, 在风荷载较大时或使用时间长了以后, 不能确保墙托不松动。最终采用两个与现有钢柱等直径的圆弧钢管柱肢, 通过圆弧形缀板焊接成的圆形组合柱贴紧拼套在现有钢柱外。墙托可以直接焊在组合柱上, 解决了墙托固定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问题, 施工简单, 详见图4。

部分钢梁应力比超限, 但并不是梁抗弯强度应力和梁抗剪强度应力不够, 而是梁整体稳定验算应力超限。钢梁的整体稳定与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相关, 只要采取措施减小即可。按常规作法, 在梁间增加压杆, 见图5, 重新计算, 计算结果见图6, 梁整体稳定验算应力满足要求。

5 结语

改造工程对于结构工程师的要求较高, 设计和施工受很多条件限制。设计前应结合图纸了解工程的功能和荷载情况, 并通过计算, 确定改造后整体结构及构件的控制参数。分析计算结果, 有的放矢, 解决超限的构件。改造加固方案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 还应结合现场实际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充分扩展和变换加固思路, 绕过难点, 变直接为间接, 找到安全、可行、施工简单的方案。

摘要:介绍了某工厂的一个钢结构通道由开敞式改为封闭式, 通道结构按现行规范进行的结构加固设计, 并对该工厂通道钢结构框架的基础、钢柱、钢梁加固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指出改造加固方案需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关键词:通道,钢结构框架,改造,加固,施工

参考文献

[1]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某承重结构改造指导书 第2篇

目 录

总 则…………………………………………………………………………3 2 拆除地坪工程…………………………………………………………………3

土方工程………………………………………………………………………………3 4 抹灰铲除工程…………………………………………………………………………4 5 墙体开洞工程…………………………………………………………………4 6 基础贴建工程………………………………………………………………………4 7 砖芯柱成型工程……………………………………………………………4

钢筋混凝土(砂浆)围套砖芯组合柱工程………………………………………………4 9 构件体外施加预应力--反弯矩法加固工程……………………………………………5 10 梁外围套“U”形混凝土新梁工程 …………………………………………………5 11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开洞工程 …………………………………………………………6 12 组合柱与基础连接工程 ……………………………………………………………6 13 组合柱顶与梁连接工程 ………………………………………………………………6 14 预应力钢筋的锚固与张拉工程 ……………………………………………………7 15 新旧结构镶接工程…………………………………………………………………7 16 承重墙体拆除工程 ………………………………………………………………7 17 轻型钢架雨蓬工程 ………………………………………………………………7 18 粘贴钢板工程 ………………………………………………………………………8 19 凿毛、界面剂、粘接剂和膨胀混凝土工程 ………………………………9

附录 编制说明……………………………………………………………………10 总 则

本规程适用于×××承重结构改造工程。规程针对×××承重结构改造工程的特点,对地坪拆除工程、土方工程、抹灰铲除工程、墙体开洞工程、基础贴建工程、砖芯柱成型工程、钢筋混凝土(砂浆)围套砖芯组合柱工程、构件体外施加预应力--反弯矩法加固工程、梁外围套“U”形混凝土新梁工程、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开洞工程组合柱与基础连接工程、组合柱顶与梁连接工程、预应力钢筋的锚固与张拉工程、新旧结构镶接工程、承重墙体拆除工程、轻型钢架雨蓬工程、凿毛、界面剂、粘接剂工程和膨胀混凝土工程提出了专门要求;本规程未明确规定的做法,一般应按上海市《上海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实用手册》第九篇“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本规程内容如与国家规范有抵触之处应按国家规范规定执行;本规程内容如与上海市地方规范有抵触之处应按上海市地方规范规定执行。2 拆除地坪工程

在需要设置基础的地坪上,先放样,经自检互检无误并复核后,请建设单位监理人员进行验线签证。然后先用冲击钻50mm钻一个洞,再把地坪敲挖掉,拆除地坪的垃圾应及时外运。3 土方工程

地坪敲挖掉之后,开始基坑挖土,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大放脚两侧均应挖一个存水坑,一有积水,立刻舀上来。并将大放脚上面的浮土清扫干净,挖基坑的垃圾应及时外运。4 抹灰铲除工程

凡是需要进行结构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包括圈梁)两侧的抹灰层都应当铲除,对于需要充当砖芯柱的墙体,其外面的抹灰层也应当铲除砖缝中的松动的砂浆块块应剔除,散落的砂浆浮灰应清扫干净。铲除抹灰时,不可伤及梁和墙体。产生的垃圾应及时外运。5 墙体开洞工程

首先在铲除抹灰的墙体表面放样划线,然后用冲击钻沿所划线迹密排钻孔,其次用锤轻轻敲击墙体,最后拿钢凿修平洞口。清扫干净,浇水使其湿润。

本条主要适用于贴建基础的销键孔、预应力钢筋的安装孔和张拉孔。6 基础贴建工程

在制作基础之前,应会同甲方、监理单位对基坑进行隐蔽验槽,并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然后再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

当在大放脚顶面按照本文“5 墙体开洞工程”的要开好洞后,将洞口浇水湿润,安装销键钢筋笼,绑扎基础钢筋,支基础模板,浇基础和销键混凝土,千万注意,浇混凝土前一定要检查组合柱的插筋是否到位。7 砖芯柱成型工程

组合柱下方的贴建基础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可进行砖芯柱的成型工程。

当需要设置组合柱的墙体表面抹灰铲除干净,其下的基础已经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首先在墙体表面放样划线,然后用冲击钻沿所划线迹密排钻孔,其次用锤轻轻敲击墙体,最后拿钢凿修平芯柱的两个侧面。清扫干净后,浇水使其湿润。8 钢筋混凝土(砂浆)围套砖芯组合柱工程

在砖芯柱成型后,可进行组合柱的钢筋绑扎工程,先立纵向钢筋,再绑扎箍筋,箍筋应设置135o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60mm,在每道箍筋的近芯柱部位,应设置S形拉接钢筋,柱顶部应当与梁可靠连接。支模板,浇两翼混凝土,待混凝土稍具强度后,拆除模板,进行其余两面的高强砂浆抹面,形成围套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砂浆)砖芯组合柱。9 构件体外施加预应力--反弯矩法加固工程

财务部办公室根据本工程的现况,结合改造工程对净空要求较高的实际,设计采用了构件体外施加预应力的加固法--反弯矩法,用预应力钢筋在构件体外进行张拉,对构件起到增加主筋,提高正截面及斜截面确定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刚度,这是因为预加应力产生的反弯矩和反挠度,可以抵销一部或大部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挠度,可卸去部分原有钢筋的应力,弯起钢筋可以用来抵抗支座截面剪力。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应力为140Mpa,设计要求施工时应将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严格控制在135~145Mpa之间。待加固构件足以承担F轴线屋面上部荷载后,将原有承重砌体拆除。9轴线董事长办公室也采用预应力加固法。

进行附件和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在梁跨中的设计指定位置拆除安装钢套范围内的砖砌体,按设计要求打孔,在构件体外布置预应力钢筋前,应查对原构件与建筑改造设计依据的是否相同,发现有不同的状况,应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人,对加固设计进行必要的复核后,再进行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和下道工序的施工。预应力钢筋应按图中虚线位置布置,它是预应力钢筋张拉前位置,实线则为预应力钢筋张拉后位置,两线之间的距离就是张拉值。

按加固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的大小由跨中反挠度控制。

当新体系进入准工作状态,可进行其余砖砌体的拆除工作;全部砖砌体拆除后,新体系进入全工作状态。10 梁外围套“U”形混凝土新梁工程

工程区域采用原有圈梁外增设钢筋混凝土新梁的措施进行改造,在梁下设置组合柱,组合柱下方加设独立柱基,将原有承重纵墙拆除,使纵墙承重小开间房屋变成组合柱承托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多跨复合梁承重的空旷房屋。设计考虑的下列施工步骤原则上应当遵守:在Q 轴线& P轴线设计设置组合柱柱的位置,以砖芯柱柱外缘向外两侧各620mm弹出铅垂墨线à拆除拟做独立柱基范围内的地坪à开挖基坑à承包商应当会同甲方和监理的领导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地基进行验槽,如属好的或比较好的(譬如说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80 Mpa左右),就可以在其上面直接打垫层作基础;如属不良地基,则应请设计拿出地基加固措施,加固合格后,然后再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à使原纵墙下的条形砖基础和混凝土垫层裸露à在拟作组合柱的大放脚顶面打一个180×490的洞à清除洞内浮灰à清水湿润后à在洞内安装RC销键用钢筋笼à浇筑销键混凝土à销键混凝土养护à基坑验槽合格à基础垫层制作à基础支模à基础扎铁à浇筑基础混凝土à基础混凝土养护à组合柱扎铁à组合柱支模à浇筑组合柱混凝土à在原有圈梁外增设钢筋混凝土“U”围套新梁(支模、扎铁、浇筑混凝土)à新梁养护à拆除原有砖承重墙,形成新体系。11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开洞工程

建筑改造设计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梁的措施,在董事会入口处屋面开出天窗,后置钢筋混凝土梁底板支模时,起拱值宜采用1%,扎铁,硬架支模,即模板应能够承受屋面板开孔部位的全部荷载,经过一周后,利用硬架模板支承屋面板,在新增加梁的上方把屋面板横向轻轻裁断,用大力钳剪断预应力钢筋,然后将开洞部位的屋面板打掉,形成屋面天窗。

董事长室外的天窗由纵向揭开屋面板所形成。因为建筑改造设计是按照平面使用功能确定的尺寸,不一定与屋面板的“模数”相吻合,所以,应整张将屋面板揭开,并结合天窗上反梁把多开的空挡补满。

应当合理搭设必要的脚手架,以确保施工安全。12 组合柱与基础连接工程

原砖基础大放脚顶面的钢筋混凝土销键是传递荷载的关键结构构件,应当认真做好组合柱与基础的连接工作。

采用电弧焊焊接工艺时,电弧焊不得咬肉削弱钢筋截面积。13 组合柱顶与梁连接工程

组合柱与梁外围套“U”形混凝土新梁连接时,组合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梁顶拐一个90o弯,拐弯后的水平长度应不少于20d,并与梁顶部的纵向钢筋可靠焊接,施焊时,不得咬肉削弱钢筋截面积。

组合柱与构件体外施加预应力方法加固的梁连接时,组合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梁顶拐一个90o弯,拐弯后的水平长度应为10d,将原梁上部纵向钢筋之混凝土保护层凿开后用一根Φ20短钢筋,一边与旧梁钢筋焊牢,一边与新梁钢筋焊牢。预应力钢筋的锚固与张拉工程

构件体外施加预应力的加固方案,预应力钢筋的锚固和张拉非常重要。每跨都应选用整根无接头钢筋。预应力钢筋安装应当在脚手板上操作,必须要有安全设备。预应力钢筋的锚固和张拉应当符合国家专门规范的规定。新旧结构镶接工程

设计在新旧结构镶接部位设置了变形缝,用来调节差异沉降,施工时,应在细部上充分重视。

墙体防潮,在室内外高差之间设置60mm厚C20密实混凝土防潮带。

屋面防水,在新旧结构镶接部位应采用高弹性优质防水材料,以散逸可能积聚的变形能量,避免屋面的渗漏水。承重墙体拆除工程 承重墙体的拆除应考虑结构安全和安全生产。不得采用破坏性拆除的方式把墙体成片推倒,在留用部分和拆除部分的分界线,必须先用冲击钻密排钻孔,再用钢凿轻轻修平留用部分。敲击拆除部分时,锤不得伤及留用部分。

门窗洞口变动较多,在新墙体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旧墙体拆砌前,必须做好构件的支撑,以确保结构体系的安全。

要严格遵守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规定,搭设必须的安全架。17 轻型钢架雨蓬工程

在轻型钢架雨蓬工程施工前,先要搭设满堂操作平台,在平台上组装焊接轻型钢架,轻型钢架就位安装油漆并覆面完成后,拆除操作平台。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荷载,防止施工人员将轻型钢架踩踏变形,确保工程质量。18 粘贴钢板工程

遵照《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关于粘钢加固技术的规定,对粘贴钢板工程提出如下操作规程: 18.1 粘钢加固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

18.1.1 粘钢加固施工应按下列工艺流程进行

粘接剂配制 à被粘混凝土和钢板表面处理à加固构件卸装(千斤顶顶升)à涂敷胶à粘贴à固定加压à固化à卸支撑检验à防腐、粉刷 18.1.2 构件表面处理

18.1.2.1 对原混凝土的粘合面,可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刷除表面油垢污物,用冷水冲洗,再对粘合面进行打磨,除去2~3mm厚表层,直至完全露出新面,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粒。如混凝土表面不是很脏很旧,则可直接对粘合面进行打磨,去掉1~2mm厚表层,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或(用)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即可。

18.1.2.2 新原混凝土的粘合面,先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再用硬毛刷沾洗涤剂洗刷表面,或用有压冷水冲洗,待完全干后即可涂粘接剂。

18.1.2.3 对于龄期在3个月以内,或湿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尚需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18.1.3 钢板粘结面,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如钢板未生锈或轻微锈蚀,可用喷砂、砂布或平砂轮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其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干净。如钢板锈蚀严重,须先用适度盐酸浸泡20min,使锈蚀脱落,再用石灰水冲洗,中和酸离子,最后用平砂轮打磨出纹道。

18.1.4 粘结钢板前,应对被加固构件进行卸荷。如采用千斤顶顶升方式卸荷,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梁,应采用多点(至少两点)均匀顶升;对于有次梁作用的主梁,每根次梁下要设千斤顶。顶升吨位以顶面不出现裂缝为准。

18.1.5 JGN粘合剂为甲、乙两组分,使用前应进行现场质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配制。注意搅拌时应避免雨水进入容器,按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容器内不得有油污。

18.1.6 粘接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面上,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如果是立面粘贴,为防止流淌,可加一层脱蜡玻璃丝布。粘好钢板后,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重新粘贴。18.1.7 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夹板夹紧,或用支撑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18.1.8 JGN型粘合剂在常温下固化,保持在20OC以上,24h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3d可受力使用。若低于15OC,应采取人工加温,一般用红外线灯加热。

18.1.9 加固后,钢板表面应粉刷水泥砂浆保护。如钢板表面积较大,为利于砂浆粘结,可粘一层铅丝网或点粘一层豆石。

18.1.10 粘接剂施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8.1.10.1 配制粘接剂用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18.1.10.2 配制和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18.1.10.3 操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防护口罩和手套。18.1.10.4 工作场所应配备各种必要的灭火器,以备救护。18.2 工程验收

18.2.1 撤除临时固定设备后,应用小锤轻轻敲击粘结钢板,从音响判断粘结效果或用超声波法探测粘结密实度。如锚固区粘结面积少于70%,则此粘结件无效,应剥下重新粘结。

18.2.2 对于重大工程,为真实检验其加固效果,尚需抽样进行荷载试验,一般仅作标准使用荷载试验,即将卸去的荷载重新全部加上,其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开展应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凿毛、界面剂、粘合剂和膨胀混凝土

在旧混凝土构件外围套新构件之前,应将旧混凝土构件外表面凿毛或清洁后涂刷优质界面剂处理。

结构加固粘钢所用的 JGN型粘合剂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的规定。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改造与创新 第3篇

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构成状况,其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收入来源构成结构上。长期以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相应地,利差收入便成了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而以低资本消耗为特征的表外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普遍较低。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度,我国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只有4.76%。

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政府即将在2006年底,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依单一收入来源而形成的经营风险和影响收入总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商业银行加快实施业务结构的战略调整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在牢固树立风险资本和风险资本管理观念的基础上,走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子,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银行业务(重点是中间业务),积极进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进行改造和创新,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款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款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

二、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改造与创新的必要性

(一)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资本监管约束的需要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2004年3月1日银监会全面借鉴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框架,颁布实施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在资本监管方面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这些新的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从监管上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的进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就是要彻底改变现有的业务结构状况,使商业银行摆脱对贷款收入的严重依赖,最终形成商业银行科学、合理的收入结构。

(二)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是商业银行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随着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信贷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银根收紧,客观上也要商业银行寻找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资金流的利用效率,在支持有效供给的同时,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发展非贷款业务来改善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既有长期性的目标,也有阶段性、结构性的目标,商业银行要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宏观调控需要,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进行不同的收入结构调整和组合,从而实现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一致性。

(三)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商业银行实行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特别是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可以突破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资金来源和信用风险对传统信贷业务的制约,间接地增加资产负债规模却不需要等比例增加资本金和资产投入,经营风险也不会成比例增加。其次,商业银行通过对收入结构进行改造,提高非贷款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可以使商业银行逐步减少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使其利润来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四)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是商业银行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统一的需要

商业银行通过进行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加快非信贷业务发展,实现银行收入结构改造,能降低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相应地降低了不良资产的比例,从而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刚性和资产业务的柔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低、流动性差。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发展投资业务、拆借和票据融资业务等变现能力强的非贷款业务,既优化了银行收入结构,又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五)业务结构改造和创新是商业银行适应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我国银行业已基本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客户不再单独被动地接受商业银行自己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而是逐步趋于主动地提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求。客户的市场需求是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收入结构多元化的主要推动力。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仅仅局限于原来单一的、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领域中,不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就无法满足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上提出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的需要,也就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适应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合作,突破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领域,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加大对中间业务、债券投资、拆借和票据融资业务领域的拓展,这样商业银行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结构的改造和创新。

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改造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

当前,许多商业银行仍把中间业务看成是银行主营业务的辅助和附属业务。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不足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而控制货币供给的条件下,贷款业务的继续做大不仅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会因为商业银行的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模式而严重影响其在未来的竞争力。为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中间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战略;不仅要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稳定客户的一种竞争手段,更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真正确立中间业务作为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的战略地位。具体要做到:第一,建立和健全中间业务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第二,加快中间业务的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增值性;第三,加大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模式。

(二)深化银行改革,健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打破现行的业务经营模式,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推动非贷款业务的加速发展,逐步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改造和创新,才能形成贷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三四三”的业务发展格局和盈利模式。具体要做到:一是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各项内部改革,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全力打造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二是整合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通过对组织机构设置和业务操作流程的重新规划和设计,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大对非贷款业务在机构、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比重的迅速提高;三是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对各类业务风险的综合控制和管理能力,确保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顺利实现;四是建立和完善业绩评价和考核激励体系,在盈利能力的评价中侧重对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考核,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优化。

(三)拓展客户金融代理业务,建立完善的客户经理制

这要求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除了向客户营销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要承担起中间业务营销任务,实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捆绑式营销,向客户提供一揽子、全方位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经理的综合营销能力。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自己在资金、机构、网络、信息、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实施一体化营销策略,实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和柜面营销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现代化、精细化的营销手段,推动各类中间业务联动发展以及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良性互动,实现中间业务综合化经营目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将中间业务指标纳入其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客户经理营销中间业务产品的积极性。对某些产品独特、发展潜力巨大的中间业务如银行保险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建立起专门的营销队伍,配备专职的中间业务客户经理,集中力量加快这些业务的发展。

(四)加强客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CRM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客户信息系统建设和分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科技优势,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根据“二八定理”的原则,把客户细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高端客户,由高级客户经理、专家负责,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高质量的资产管理等精品服务;针对中端客户,提供大众化服务,由专家提供各种方案、计划,帮助客户进行理财;对于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挖掘科技潜力,尽量利用电子设备、自助设备,为其提供基本的、不占人工的服务。

(五)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非贷款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结构改造 第4篇

关键词:加层,加固,粘钢板,碳纤维

1 前言

由于经营需要, 业主拟对已建的某三层的酒店进行加层改造。针对业主最大限度增加建筑面积、尽量避免基础加固的要求, 考虑到施工工期较紧, 本文提出了一个该酒店的加层方案, 对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论证其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2 工程概况

该楼位于某城区, 为一以旅业住宿为主的公共建筑, 占地面积约2 900 m2, 建筑面积约7 200 m2, 地下零层, 地上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局部一层及两层, 长度90 m, 宽度39 m, 中部距离西侧有一伸缩缝, 总高度13.35 m, 层高分别是4.5 m、4.2 m、4.2 m。其中首层为餐厅、二层为客房和舞厅、三层为会议室和客房, 天面不上人屋面, 局部为坡屋面, 平面示意如图1:

注:原图是按伸缩缝分区, 现为表达方便重新分ABCD区

该工程原结构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D480的锤击沉管灌注桩。桩长约19 m, 持力层为强风化岩, 桩侧为较厚的侧阻力较大的硬塑粘土。

该工程于1998年五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现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多年。业主要求在不改变首二三层功能的基础上, 对建筑物进行加层改造。加层扩建的功能及要求如下:

1) A区加一层或两层, 加层的使用功能为客房。

2) 原一至三层使用功能不变。

3) 尽量缩短施工工期, 加层工期控制在2个月内。

4) 尽量避免基础加固

3 原结构安全复核

3.1 关于结构设计

该工程于1998年五月完成结构施工图设计, 当时设计的依据是89系列规范 (以下简称旧规范) , 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电梯井为钢筋混凝土墙, 原设计按填充墙考虑, 未把电梯井纳入整体计算分析) , 结构砼强度均为C20, 钢筋强度为一级钢fy=210kpa二级钢fy=310kpa。基础为D480的锤击沉管灌注桩,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为500KN。

经过依据旧规范对原结构复核, 发现原结构有以下特点:

1) 原设计依据是旧规范。

2) 边柱的基础设计富余量很大, 有加荷的潜力。个别受荷面积较大的柱子基础设计富余量很小, 特别C/4、C/6、C/8、C/16、C/18、C/20六条600×600的中柱基础设计富余量小。

3) 边柱设计富余量很大, 轴压比比较小, 有加荷的潜力, 部分中柱特别C/4、C/6、C/8、C/16、C/18、C/20六条600×600的中柱设计富余量小, 轴压比大。

4) 梁板构件设计略有富余。

5) 天面为有闷顶的坡屋面。

6) A区有五条18米跨度截面为300×1 500的梁底加腋大跨度梁, 该梁梁面标高高出楼板450。

3.2 关于施工质量问题

该工程经有关部门验收,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及格, 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沉降及沉降差未见异常, 未发现影响结构安全的结构裂缝。

3.3 关于结构检测

为使加层施工图设计时依据充足, 要求对原结构进行适当的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裂缝情况、基础沉降等项目。

4 加层结构方案设计的思路

(1) 尽量利用原设计的富余量, 充分发挥原结构构件潜力。

(2) 尽量减少新建结构自重, 隔墙全部采用轻质材料。如个别旧结构超荷, 可通过把原粘土砖换成轻质砖或轻质隔墙板实现减荷目的。

(3) 尽量采用施工工期短的结构形式和加固方法。由于工期紧, 所有方案中构件加固均不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

(4) 选用合适的传力体系, 达到充分利用原设计的富余量的目的。比如A区C/4、C/6、C/8、C/16、C/18、C/20六条600×600的大柱基础设计富余量小而边柱富余量大, 可考虑A区5层取消C/4、C/6、C/8、C/16、C/18、C/20六条中柱采用大跨度梁 (L=18 m) 的结构形式, 使得竖向荷载尽量传到边柱上。

5 加层结构方案设计的依据

本次加层结构方案设计依据有:原设计图纸、竣工图、旧规范现行规范包括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结构检测及鉴定报告、地质勘察报告。

6 加层结构方案设计

6.1 加层建筑方案

A区凿除原结构坡屋面及平屋面隔热层后, 加一层层高4.5 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作客房用, 总共增加建筑面积1 882m2。四层 (加层) 平面如图2。为尽量减少菏载, 加层的外墙、内墙均采用轻质砖砌筑, 新增的天面为不上人天面, 采用质量较轻的隔热层。

6.2 加层结构方案

加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分析按新旧结构共同工作进行整体分析。新增结构依据新规范进行设计, 原结构主要依据旧规范结合部分新规范的抗震构造要求进行复核。新增结构设计时, 为了利用边柱基础富余量大的有利条件, 加层的天面的3、4、5、6、7、16、17、18、19、20、21轴取消中柱, 采用18 m跨度的大跨度预应力梁, 目的是竖向荷载尽量多的传到BD轴的边柱上。18米跨预应力梁共11条, 截面400×950, 由于跨度较大, 采用预应力梁的造价比普通梁要低, 而且预应力梁有截面小, 自重轻的优势。

新增结构柱根部落在原结构柱上, 加层柱纵筋通过植筋与原结构连接, 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处理按《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_25:90》的要求。经过复核, 加层后原桩基础承载力仍足够, 不需要加固。加层后柱轴力增加, 首层六条柱承载力不足需要加固。四层 (原天面) 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 由不上人天面改变为客房, 部分梁板构件承载力不足需要加固。考虑工期、施工工作面等因素影响, 柱采用外包钢板法加固, 梁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楼板采用板底粘贴碳纤维布方法加固, 碳纤维布加固有重量轻, 不增加结构静载的优点。

该方案的特点是:选择了合适的传力体系达到利用了边柱基础承载力的富余量的目的, 使得基础可以不进行加固, 即节省造价也节省工期。梁柱板构件加固方法的选取考虑了工期等因素的影响。

该方案的优点是增加建筑面积大, 基本上不需要对基础和进行加固, 满足工期要求。

6.3 加层的造价概算

加层概算总造价约为160万元, 每平方综合单价为850元, 与异地新建相比, 在造价上和工期上有明显的优势。

7 小结

加层改造工程设计大部分涉及新旧规范的衔接, 复核和设计时应同时兼顾考虑新旧规范。当旧有结构需要加固时, 应考虑各种限制条件, 灵活运用改变传力路径、外包钢板、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布等方法进行加固。加层改造如设计得当, 与新建相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CECS25-1990,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2]JGJ145-2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S].

[3]GBJ10-19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5]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6]CECS146,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003.

港口老码头的结构加固和改造探究 第5篇

专业论文

港口老码头的结构加固和改造探究

港口老码头的结构加固和改造探究

摘要:码头是港口城市一个货物集散地,对于商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码头都出现不牢固和破损的情况,为提高沿海岸线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有必要对沿海港口老码头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本文主要论述了沿海港口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方法与途径,希望可以给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码头;结构;加固;改造

中图分类号:U45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港口的规模与运输的要求也逐渐扩大,出现了水域、土地以及岸线资源紧缺的问题。利用传统的新建码头,扩大海岸线等方式来推动港口发展费力费时费资金。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能够降低运输的成本,提高沿海水路的运输能力,保证港口发展的安全。因此,在不占用新的资源的情况下,对老码头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是促进沿海港口发展的新途径已成业界热议的话题。

1.老码头结构存在的问题

1.1港口发展需求与有限的靠泊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沿海港口的规模与运输能力的需求逐渐增大,但是码头的靠泊能力有限。例如,连云港港在某年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为1.1亿吨,但是过去设计年通过能力只有6~7千万吨,可见现在缺口已捉襟见肘。

1.2船舶发展大型化与港口码头的低靠泊等级之间矛盾突出

由于船舶的载重能力要求逐渐变大,船舶趋向于大型化发展,但是港口码头的靠泊等级比较低,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靠泊要求。

1.3港口码头的建设与有限的岸线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

沿海岸线被不断地开发,使得沿海岸线资源稀缺。新的港口码头建设必将占用新的岸线资源,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利于沿海港口码头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连云港主体港区岸线约23公里,其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规划的港口岸线已被利用了约11公里,海岸线资源非常宝贵且紧缺。

1.4港口码头的靠泊有安全隐患

为了缓解大型化船舶靠泊能力不足的问题,有的港口采用了超过原来设计的船舶通过减载靠离泊码头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并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给码头的设施、船舶以及港口生产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2.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的意义

2.1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水路运输能力

沿海港口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能够提高货运的通过能力,可以满足大型化船舶到港停靠的要求,降低水道运输物流的成本。因此,推进沿海码头加固改造的工作,能够提高港口的泊位靠泊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港口码头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码头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2.2可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保证港口的运行安全

随着新材料的广泛运用以及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为适应经济发展对船舶运输承载的要求,船舶向着大型化、自动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作用在码头上的船舶撞击力、系缆力和挤靠力相应增大,这样相应的对码头的靠泊能力也提出新要求。码头的升级改造加固可以使码头结构满足大等级船型靠泊,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从而保证港口码头的安全运行。

2.3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促进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港口的规模与运输的要求也逐渐扩大,水域以及岸线资源紧缺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利用传统的新建码头,扩大海岸线等粗放型发展方式来推动港口发展已经不可能。码头结构加固改造不需占用资源,减少损耗,提高岸线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运输的成本,提高了码头靠泊能力,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有效遏制能源和原材料过渡消耗,从面扭转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局面,促进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3.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与途径

3.1管理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3.1.1明确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的基本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不能增加新的岸线使用;码头加固改造的工程要符合港口发展的整体规划;码头加固改造必须具备改造的各项技术条件,各类港口设施技术状态的好坏,应根据检测评估结果适时安排加固和维修;老码头结构加固改造不能涉及到装卸货种,以及运输能力的变化。

3.1.2严格把握码头改造的标准

沿海老码头加固改造完成,拟靠泊的设计最大代表船型以不超过原设计最大代表船型2级为准(如1万吨级最大可改造成5万吨级,5万吨级最大可改造成10万吨级)。如超过此标准,应按基建程序向原立项审批部门申报。在加固改造的方案中,应该依据拟定靠泊最大设计船型的满载靠泊作为进行码头结构计算的标准。

3.1.3严格把握码头结构的检测关

对于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进行检测评估的单位要具备水运工程甲级的资质;检测评估要进行安全性,耐久性以及使用性的全面评估,并提出必要的加固改造建议。

3.1.4严格按照咨询审查的要求进行码头加固改造

对码头进行加固改造方案的审查咨询内容要参考初步设计的审查咨询内容,注重对安全性,耐久性以及使用性的复查审核;分析计算码头结构的内力与岸坡稳定,审查咨询报告应该对复核计算的结果详细列出;审查咨询单位还应该按照检测的要求,评价检测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3.1.5严格把握码头加固改造的设计方案的审批

首先,建设单位要向港口码头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提交设计方案;其次,港口所在地的省厅港口局组织有资质的审查咨询单位、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和论证,提出相应的意见,反馈给申报单位;最后,建设单位对方案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审核,才能复批。

3.2技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3.2.1方案审查关注的重点

(1)新老规范衔接问题。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是建立新的结构受力体系,使其满足拟靠船舶系靠泊的要求。船舶荷载按相应等级设计标准取值。许多老旧码头由于建设于不同历史时期,采用的规范、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准均不相同,目前许多码头原设计采用了70年代规范和87版规范,与现在97版规范和新一轮修编规范均有较大差异,因此新建的部分结构分析均需按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岸坡稳定问题。部分老旧码头建设在泥沙运动较为剧烈的海域、沙口地区,码头投产使用之后,经历较长时期,岸滩、海洋地形地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改造工作中需结合新近地形条件,全面测量码头断面的岸滩地形,重新进行稳定复核验算,以防止整体失稳或码头下桩群间泥沙淤积产生坍塌引起不利影响。

(3)船舶吃水问题。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的结构计算模式是按拟靠泊等级,按正常设计程序计算其船舶荷载,进行结构计算的,对码头前沿水深是否要达到设计水深并没有强制的要求,因此在许多海岸或河势敏感地区,仍可维持原有设计水深。

(4)老旧码头的荷载问题。老旧码头投产运行以后,随着市场变化,其营运货种,码头上装卸设备均有可能出现调整,与原设计的计算取值有较大的差异,仍需进行必要的现场调研,确定其使用现状,荷载作用大小和方式。

3.2.2主要改造型式

(1)局部改造方法。局部改造方法是通过增加码头前节点基桩提高码头整理水平承载能力的技术方案,该方法适用于原设计结构采用大直径管桩或钢桩,桩身结构具有较高水平抗弯强度的码头排架或系缆墩、靠船墩。如大型散货码头、液体散货码头。

(2)结合式改造方法。结合式改造方法是通过增加码头排架间桩基布置,改造扩大码头横梁,轨道梁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海洋环境中码头结构老化、性能退化、砼碳化、钢筋锈蚀的问题。该方法适用于原设计结构建造时间较长,拟靠泊船型3~5万吨级以下采用方桩的沿海河口地区码头。

(3)分离式改造方法。分离式改造方法是针对老码头结构单薄,拟靠泊船舶等级大等特点,在码头排架间或拆除部分原有结构,采用新增大型船舶系船设施和靠船设施,与老码头结构相脱离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原设计结构建造时间较长,拟靠泊船型5~7万吨以下采用方桩的沿江河地区码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结语

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在沿江港口码头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降低运输的成本,提高沿海水路的运输能力,保证港口发展的安全。因此,选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进行码头的加固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在码头加固改造中,要根据码头的具体特点,妥善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固改造方案,保证码头能够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保证码头结构加固的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结构改造 第6篇

关键词:企业层级结构;委托代理理论;契约化改造;绩效管理

一、企业层级结构的委托代理分析

现代企业实际上就是一组委托代理契约的组合: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就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董事会委托总经理管理企业、执行决策;股东大会还委托监事会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等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企业内部的层级组织也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集合,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之间,副总经理与部门经理之间,部门经理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之间,下属单位负责人与普通员工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这些形成了一条委托代理链。

企业内部为什么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和条件所决定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资本的不断积累,企业经营者完全独立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他们的精力、专业知识、时间、组织协调能力的限制,从而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高效率的、专业化的层级组织来取代过去个人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简单管理组织,即委托下属的专业人员代理执行监控企业的职能,这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正如詹森和麦克林所指出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所有组织,所有合作活动中——在公司的各级管理层中”。另一方面,层级结构的出现,也是生产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为节约代理成本而实行的对单层委托代理的替代,它是一个多重委托代理——监督的组织结构。

迄今为止,层级结构在组织结构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层级结构已经暴露出一些固有的缺陷:部门之间充斥着竞争和不信任;员工在工作中思维是片段的;信息传递不及时,渠道不畅通。在市场环境变化剧烈的背景下,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代理成本激增也是惊人的,一方面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企业管理层次已经多得难以有效运作,比如IBM最高决策者的指令要通过18个层级才能最后传递到最基层的执行者那里;另一方面,与外部环境迅速变化相对,企业层级结构恰恰是一种对变化的快速感应能力和适应性的严重阻碍。

二、企业层级结构的契约化改造

层级结构的弊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随之而来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等新概念新名词充塞着学术刊物与教科书,然而这些新名词未必与层级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削减了管理层次,但实质上仍是层级结构。矩阵式组织违背了亨利·法约尔在他的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中“统一命令,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层级结构赖以存在的背景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已势在必行。

无论是层级结构、扁平式结构,抑或是其他形式,其组织结构中上下级之间都是权力关系,或者说是行政控制关系;企业外部是市场关系、契约关系,而企业内部是官僚关系、权力关系,这是一对矛盾。市场关系比官僚关系更有效率,这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能以契约关系代替权力关系,即签订正式的代理契约,将会给企业组织结构带来全新的变革。权力意味着控制,是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委托代理理论习惯上只是“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模型的别称”,其强调“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委托代理理论侧重对结果的考察,即员工应侧重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即侧重于效果而不是效率。所以,从本质上看契约化改造提倡的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企业层级结构的契约化改造应立足于项目管理方式。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组织。项目管理就是这样的一种新兴的组织结构,其在高科技企业(尤其是IT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明确地告诉我们知识经济时代将是项目管理蓬勃发展的时代。由于其经营特点,这些企业对团队的需要十分迫切,项目运作成了这些企业内部一种普遍采用的形式。

在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总经理处于这一委托代理链的最末端。一方面,他代表企业向项目投资、委托项目经理进行实施,项目经理向总经理提供项目收益。项目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设立,每一个项目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商业目的。因此,从契约经济学的观点看,总经理与项目经理之间的契约关系是“经营者——任务承接者”的关系。另一方面,项目运作是通过团队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像层级结构中通过组合各部门的职能来完成的。采用项目方式所引起的重大变革除了将权力关系转换为契约关系外,也将原先通过职能部门完成的任务交由团队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将部门完全废除,而是转变了部门存在的价值。在契约式的组织中,部门存在的价值主要是向团队提供专业资源(技术、人员、设备、标准、规范、方法等)。因此,部门经理在培育足够的专业资源方面要向总经理负责,他们之间的契约关系是“经营者——资源培育者”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看出,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资源需求者——资源供应者”的关系。“知识”员工,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资源。部门经理负责培育项目组成员以使其更适合项目的需要,其主要职责是帮助员工设计并实现其职业生涯,他们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资源——资源培育者”的关系;在项目周期内,作为所属部门“提供”给项目经理的“资源”,项目组成员要受项目经理的指挥和考核,他们只对项目经理负责,他们只有一个上司,而不是两个上司。项目经理才是他们的“上司”,部门经理则由“上司”转变为“顾问或教练”。所以,项目经理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任务承接者——任务执行者”的关系。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由契约关系连接而成的组织结构超越了层级结构,也超越了矩阵结构,它是网络式的,其主要特征是:企业在构成上是由各项目团队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项目组成员在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一旦项目完成,员工间的关系则可能需要重组;项目组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三、契约化改造与企业绩效管理

企业层级结构的契约化改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代替权力的过程。委托代理理论表明,最优契约能使委托代理双方形成激励相容,从而使得代理成本最小。激励约束条款是最优契约的核心,其能有效地降低委托代理双方的激励不相容程度,因此对最优契约的追求就转化为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到企业组织,就是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如果说,在现代企业的形成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绩效评价产生的根本原因的话,那么在企业层级结构的契约化改造过程中,绩效管理就旨在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种契约达到最优。

第一,绩效管理是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签订的基础和执行的保证。代理合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定义代理人的经营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对称安排,促使代理人目标与委托人目标相一致,实现委托人目标的最大化。合约中规定的报酬激励属于显性激励,如工资、奖金、股权和实物奖励等;而将具有不确定性的利益事实还原给代理人,由代理人自己作出理性的选择,实现基于经营绩效基础上的外在利益,这称为隐性激励,如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就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代理人的市场竞争实力以及未来预期利益的扩大。这就可以解释有时候代理人获得的显性报酬尽管低于其代理绩效所应得收入,却并不影响其积极性。然而,代理人无论是获得显性报酬还是隐性报酬,都要建立在对代理人经营绩效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兑现合约规定的物质激励需要以绩效结果为依据,同时代理人的自身价值也需要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加以证明;与此同时,绩效评价本身就是一种约束手段,激励的过程也就是对代理人进行监督的过程。

第二,绩效管理是企业员工的行动指南,有着很强的行动引导功能。企业管理要充分考察组织的愿景、使命与战略等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定义该组织的“绩效”。我们舍弃狭隘的“生产率”指标,建立多重绩效指标,其中有些是“硬指标”,包括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尺度,有些则是“软指标”,包括质量、员工态度及其他类似的标准,平衡记分卡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某些无法控制的要素的影响,所以要从行为和产出这两个方面对绩效进行评估。因此,绩效评价,无论其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员工行为的反馈和影响功能都不容忽视。企业组织中建立的有效监督机制,使监督者享有监督权和剩余索取权,真正将监督过程中的权责利关系落实好,将基于监督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好,从而有效地降低组织的代理成本,实现组织的运行目标。总之,以员工个人为对象,以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保持一致为目标的绩效管理,重在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这是层级结构契约化改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毕星,翟丽主编.项目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陈传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改造.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1).

3.卢俊编译.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张体勤,丁荣贵.契约式项目组织方式.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窑头密封结构的优化改造 第7篇

1 窑头密封结构及存在问题分析

窑头密封结构见图1。窑运转时通过拨块带动冷风套转动, 窑口护铁通过螺栓固定在窑筒体上, 冷风套与窑口护铁之间相对静止, 并形成类似于迷宫密封的密封形式。窑头密封装置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冷空气被吸入窑内, 避免破坏窑内的料气平衡, 同时也防止物料外泄。由于密封面回转直径大, 且工作在高温、高粉尘的恶劣环境下, 窑体还存在热胀冷缩和往复轴向窜动, 因此, 对密封的要求比较高。

分析后认为, 造成窑头密封不严的主要原因是与窑口护铁结合处的冷风套烧损过快。原冷风套的材质为45号钢, 该材质不耐高温是造成冷风套烧损过快的直接原因。

2 密封改造及效果

2.1 第一次改造

将冷风套与窑口护铁形成密封的那一部分使用材质为Cr25Ni20的耐热钢加工, 此部分称之为冷风套组件。加工时先整体制作, 后根据窑口护铁的尺寸进行分割, 使每块护铁配装一块组件, 然后依次焊接在原冷风套上, 见图2。

此次改造后, 窑头漏料现象明显减轻, 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 冷风套与冷风套组件用普通钢材焊接, 受冷风套热胀冷缩的影响, 很容易开焊。

2) 组件与窑口护铁之间间隙很难调整, 间隙过大密封效果不好, 间隙过小安装时又不方便。

3) 组件是与窑口护铁配合安装的, 所以每两块组件之间大约有4mm的间隙。

4) 回转窑工况不稳定、窑头正压时, 冷风套处还是会出现喷料现象。

2.2 第二次改造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改造, 如图3所示。具体做法是:

1) 组件与冷风套焊接时, 前期使用普通J422焊条进行固定, 后期再使用A402耐热焊条进行加固。

2) 将与窑口护铁形成密封的那一部分组件厚度减少2mm, 再增加一道密封, 这样既不影响安装, 又可以加强密封效果。

3) 加工组件时, 将每块组件的宽度增加3mm, 这样去除切割时的损耗, 正好能使两块组件紧密相连。

电子皮带秤结构改造 第8篇

邳州港电子皮带秤计量系统为1986年邳州港第一期扩建工程的配套项目, 受当时皮带秤计量仪表技术及工艺的限制, 所安装的电子皮带秤在原机环境下一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主机皮带长度180m) , 准确度远低于1%。为此, 皮带秤仪表生产厂家多次来进行调试, 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计量精度问题。为保证港口生产的正常进行, 满足对出港船队计量的需求, 邳州港组织了有关技术人员参加, 于1988年对皮带机主机进行了改造, 在主机上方安装一条25m长的皮带机用于独立计量, 通过主机改向后给电子皮带秤供料, 实现独立的皮带秤计量段, 解决了因主机皮带较长而造成的计量误差。改造后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 计量误差<0.2%, 满足了港口生产的计量需要, 该系统一直使用至今。但由于增加了独立的皮带秤计量段, 需要配置22k W电动滚筒、输送机皮带、托辊及支架、金属清扫器等, 为了避免因皮带秤秤体同主机输送带的落差撒煤造成的计量误差, 又在现场安排专人看管皮带秤。因此, 大大增加了电力、材料、人员工资及维修费用的成本。

1. 资源浪费

(1) 能耗较高。由于主机改向增加一定的坡长, 2#、3#码头主机电机功率由原来的90k W增加到110k W, 5#码头主机增加到132k W, 电子皮带秤皮带机增加一台22k W的电动滚筒驱动, 2#、3#码头主机, 增加电机功率42k W, 5#码头增加62k W。

(2) 人工浪费。安装电子皮带秤的皮带机与主机皮带分别有一进一出二个漏斗并存在一定的高差, 装船时必须安排人员对其进行看守, 防止主机皮带运转与电子皮带秤皮带机启动时不同步造成的电子皮带秤皮带机压死, 或主机接料料斗堵塞造成撒煤。每个码头主机每班要增加一名工段人员进行看护, 4个码头共增加16人。

(3) 增加了维护费用。由于主机皮带上增加电子皮带秤皮带机, 其相应的清扫器、输送胶带及电动滚筒都要进行定期的维护, 电子皮带秤要求的使用条件较为苛刻, 必须安装可靠的清扫器清除皮带上粘附的煤炭, 普通清扫器无法达到使用要求, 需要专门安装金属清扫器。电子秤皮带机长度只有25m, 皮带运转往复周期较短, 加之有时遇到大的物料冲击使皮带损坏较为严重。由于电动滚筒的易损, 故障率较高, 输送胶带、电动滚筒、清扫器及传感器每年都要更换1~2件, 大幅增加了维护费用。

(4) 由于采取的是独立段皮带秤体, 因此, 需要22k W电机1台、输送机皮带50m、金属清扫器、托辊及支架22套。上述设备均为消耗材料, 整套费用约8万元。

2. 可靠性差

由于电子皮带秤皮带机安装在主皮带机上部, 位置较高, 机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机架长时间的振动及底脚锈蚀, 机架的变形较大, 秤的变化也随之增大, 加之输送机较短, 皮带运转的往复周期较短, 一些粘附的煤炭还没有被剥离又再次粘附到皮带上边去, 越粘越厚, 即使安装金属清扫器有时遇到较为粘附的煤炭也很难清理干净, 造成秤的零点很不稳定, 刚刚校对好的零点在装船时又发生了变化, 影响计量的准确度。因此, 港口与用户之间经常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计量纠纷, 给港口信誉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另外装船时煤炭的流量较大, 经常压死主机皮带, 皮带机上清理下来的煤无法再次计量, 除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外, 影响了计量准确度及装船效率。

综上所述, 如果能拆除原独立段皮带秤体, 并在主机原结构上直接安装电子皮带秤, 就能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

二、改造措施

电子皮带秤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结构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如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无法实现改造后的最终效果, “拉姆齐14秤架”是当前国内高准确度的秤体, 在第一次改造时已经作了一定的改进, 秤架长度已经达到6m, 在原结构上增加了30%的采样时间。原秤架比14秤在准确度及长期稳定性上有了很大提升, 能否适应主机皮带机180m的长度, 并且有两个坡段的特殊环境, 皮带机运转时坡段空漂及重载时张力变化而带来的误差, 有着不确定的因素。要解决皮带机皮带张力的变化, 只有增加称量段长度, 利用皮带自身的长度与重量的关系来分解张力, 那么只有将秤架加长, 现有模式下已经不可能再增加, 因为原来的秤架长度已经达到6m, 重量达到800kg。根据皮带机上支架的特点, 将秤架分解为多个单元, 参考电子平台秤秤架结构对皮带秤秤架进行重新设计, 将多个秤台串联增加称量段长度, 改造后的电子皮带秤有效称量段长度达12m, 比改造前秤架长度增加一倍, 仪表采样时间比14秤增加3倍, 皮带张力变化有了很大改观, 满足了电子皮带秤使用的环境要求。

秤架的设计, 采用60mm×60mm×5.5mm高强度方管加工, 秤架强度满足最大称重环境下1/2000挠度的变化要求, 以达到高精度的称量目的, 传感器采用桥式传感器, 解决皮带的振动扭曲及各种分力对秤架造成的干扰误差。

改造工程包括拆除2#、3#、5#码头主机上的25m皮带机, 拆除主机上的S改向滚筒, 将部分中间机架进行找平修正。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 边拆除边安装边调试, 历时4个月, 经过调试、校验后正式投入使用。

三、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电子皮带秤秤架, 更好地适应皮带机张力变化对电子皮带秤的影响, 使计量过程相当稳定。拆除了独立的电子皮带秤25m的皮带机, 将电子秤直接装在主机皮带上, 没有物料的落差。加之主机皮带机较长, 皮带回程所通过的底托辊较多, 在通过尾轮后, 工作面已经相当干净, 减少了粘煤对皮带秤零点的误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改造 第9篇

1加固设计

1.1基础加固

在加固时,如果原框架上荷载有大的变动和调整,应对原基础进行核算,如经计算需增大底面积时,应考虑新旧基础连接影响系数,将底面积提高10%以上。在蓝星化工TDI工程的《TDI生产》中,为了让新旧框架上部独立工作,所以在相邻旧框架柱旁设新的框架柱,导致原基础承载面积不足,需加大底面积,应采取以下方案,将两个基础全部连接起来,这样基础上部产生弯矩,所以在上部铺设钢筋,浇筑新混凝土。

1.2框架加固

1.2.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增大梁柱断面等)。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乳胶水泥粘贴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件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3)粘钢加固法。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且施工方便。

4)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法。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1.2.2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预应力加固法。

a.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法。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b.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2)增加支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荷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2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2.1 植筋技术

此技术是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2.2 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形状和大小,采用不同防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2.3 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是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2.4 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是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他附着物、涂界面剂增加新旧混凝土粘结力的专门技术。

2.5 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是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此外在改造项目中,必须严把工程的施工、验收关,遵守有关现行规范以确保加固质量。

3 设计体会

1)在加固改造旧建筑物之前,应对房屋的几何尺寸、损坏情况、结构特征、受力特点、材料物理性能、水平和垂直度等进行全面的检测,为房屋加固提供依据。

2)加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结构的现状和受力特征,选择技术上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不损坏原结构、不影响外观(如有特殊规定)的加固方法,达到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抗震能力有所改善之目的。

3)在加固过程中,确保新、老结构的共同作用非常关键;同时加固后的结构承载力不是新老构件承载力的简单叠加,应考虑应力滞后现象,对新构件承载力予以适当折减。

4)作为设计人员,要及时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及其使用要求,使设计更准确、经济、有效。

摘要:针对原有建筑的加固改造,阐述了加固的一般步骤,重点探讨了实际设计加固改造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加固方法及其应用,并介绍了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为房屋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基础加固

参考文献

[1]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2]JGJ 116-9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S].

[3]JGJ 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

[4]JGJ 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S].

砖混结构改造工程的加固设计 第10篇

目前砖混结构房屋在我国尚大量存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些砖混结构房屋因局部功能发生改变, 需要进行改造。在局部拆除墙体的情况下, 构件布置发生变化, 导致荷载传递路径和受力情况发生转移[1], 必须对改造部位采取加固措施, 满足结构受力需要。所以, 根据具体工程选择安全、合理、经济的改造方案, 并实现施工相对简单、快捷, 是砖混结构改造工程加固设计必须考虑的方面。

1 改造工程现状

砖混结构改造方案必须具备的几项条件有:在设计方面必须保证结构能够安全使用, 不能削弱原有结构的各项特性;施工必须能够可行, 改造过程不能出现影响原结构的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与技术, 争取使改造加固工程的工期、投资、效益最优[2]。砖混结构改造通常采用托换方案, 即采用型钢或混凝土梁、柱, 设置在改造部位, 作为新增的受力构件。型钢构件通常采用双槽钢, 受力性能好, 施工方法简单安全, 施工周期短。混凝土构件与原有结构能采用锚栓连接, 新旧结构在加固后共同作用性能更好, 但是需要的施工周期长。托换方案适用于已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在砖混结构改造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2 型钢框式托换方案简介

型钢框式托换方案, 是通过型钢梁柱连接形成托换框架取代原有墙体, 作为新的承重结构。托换框架的梁柱一般采用双槽钢 (或工字钢) 。双槽钢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很好。施工时将支承柱的一边翼缘使用化学锚栓紧贴于纵墙, 另一边翼缘在墙体上凿出一条可使缀板穿过的竖向缝, 伸入缀板与两边翼缘相焊, 继而形成格构式钢柱。同样方法, 双槽钢托梁的顶部与楼板采用化学锚栓连接, 托梁与下部墙体界面处, 凿出可使缀板穿过的水平缝, 伸入缀板焊接成格构式钢梁[2]。托换构件完成后, 拆除中间墙体, 从而实现改造要求。型钢框式托换方案适用于墙体大面积拆除或上部荷载较大的情况, 例如墙体拆至砖混结构房屋楼面 (屋面) ;墙体拆除后洞口两侧无墙体或构造柱;拆除处上部有人员密集情况或受荷面积很大。型钢框式托换方案具有传力路径明确、整体性能好、工期快捷的优点。

3 工程实例

化工加氢车间办公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 砖混结构, 共3层, 平面规则,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形式。纵横墙承重, 承重墙采用MU7.5普通烧结砖, M5混合砂浆砌筑。楼 (屋) 面板采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 各层均设圈梁, 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均无构造柱。由于使用功能改变, 现将底层 (7) 轴~ (8) 轴间外墙及内墙两处原墙体拆除, 加开大门洞。改造平面图见图1。按照改造方案对砖混结构进行相应的基础承载力验算, 原有筏板基础能够满足上部荷载承载力要求。因此, 只需考虑改造加固后结构的安全可靠, 施工过程的方便可行。不能因改造加固造成其他部位的损坏。此次改造将底层纵墙局部拆除, 对结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影响不大。因要求洞口两侧要开至最大, 墙体上部拆至原有圈梁下, 且施工周期要短, 故采用型钢框式托换方案, 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方案。经勘察, 原砖混结构房屋圈梁高120 mm, 高度较小, 如果托梁采用化学锚栓与圈梁连接, 施工进度及施工效果均不理想。该砖混结构房屋纵横墙交接处无构造柱, 在保证受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必须保证加固后新增型钢框架与原有结构的整体作用。针对以上问题, 加固设计方案调整如下:采用圈梁外包通长角钢替代化学锚栓;在纵横墙交接处增加混凝土键[3]与墙体采用拉结筋有效连接。外墙托梁加固示意图具体如图2所示, 内墙新增柱加固示意图见图3。

施工托梁时, 先在原有圈梁两侧各凿出通长水平缝, 并将圈梁角部磨圆, 角钢与圈梁结合面涂粘结剂, 伸入角钢。再每隔一定距离凿出一条水平缝, 伸入钢板与角钢焊接。然后将托梁高度范围内的墙体凿除一侧, 放入一根槽钢, 同样做法安装另一侧槽钢。双槽钢下的连接缀板, 亦以凿缝形式伸入, 与槽钢翼缘焊接, 形成格构式组合梁。托梁槽钢两端安装封板, 形成封闭式箱形截面。封闭式箱形截面在加强托梁强度及稳定性的同时, 有利于防腐蚀及便于工程装修装饰。

在纵横墙交接处设置的混凝土键, 入墙深度180 mm, 采用无收缩C25混凝土, 配置48钢筋和36箍筋。由于新增支承柱为双槽钢, 为保证其与混凝土键的有效连接, 工程中采取如下连接方式:1) 混凝土键外面预埋钢板埋件, 与新增柱焊接;2) 清除原墙饰面贴砖基面后, 用12拉结钢筋一边与支承柱翼缘焊接, 一边与距离墙边1 500 mm (或门窗洞口处) 的墙内混凝土块连接。

墙体的拆除必须待新增的型钢框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拆墙的时候, 应从中间开始, 分段对称, 从上往下依次顺皮拆除[4]。新增支承柱底部与基础的加固, 也很重要。此工程中采用支承柱外各面套靠槽钢, 槽钢底部翼缘与筏板基础锚栓连接的方法。套靠的槽钢作为加强钢箍, 保证了构件与基础的可靠连接。化学锚栓的选用必须满足相应规范与规程的要求, 按照产品说明严格施工。为保护室内地面下型钢构件不受地下水的腐蚀, 可以采用素混凝土包裹柱脚。

4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时要注意进行建筑物的受力与变形等观测, 注意保护结构构件, 不能猛敲猛打, 必须确保加固工作完成且加固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 方可进行相关的拆除工作。如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在工程施工前必须完全理解改造加固的原则及其需要, 施工过程中要减少加固层以上的楼层对底层的附加荷载, 合理有序的按照施工组织进行施工。同时还必须做好对新旧界面的处理, 凿毛、充分湿润、接浆 (或使用其他界面剂) , 保证连接面的质量及可靠性。

5 结语

型钢框式托换加固方案能够有效的实现砖混结构改造需要, 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情况调整后的加固做法, 因地制宜的实现了改造工程需求, 得到了满意的改造结果。可见, 以型钢框式托换方案为基础的改造工程做法, 在砖混结构加固改造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可为类似改造加固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针对砖混结构改造工程现状, 对砖混结构改造工程中采用的型钢框式托换法进行了阐述,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了可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 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砖混结构,型钢框式托换,加固设计

参考文献

[1]向波, 张圣华, 文双玲.某砖砌体结构办公楼大空间门厅改造施工[J].工业建筑, 2007, 37 (6) :95-97.

[2]刘成清, 曾欣, 赵世春, 等.型钢框式托换法在砖混房屋改造中的优点及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 32 (6) :67-72.

[3]GBTK 2006,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库[S].

[4]王晓梅, 邵界立.旧房改造中拆除承重砖墙技术[J].基建优化, 2002, 23 (2) :53-54.

结构改造 第11篇

【摘 要】 通过分析墩式布置的化工码头结构、总平面布置、船型组合及系靠泊点布置等方面,提出将原码头改造为连片式布置型式,采用新老结构相互独立原则的设计方法。结合码头加固改造方案的特点,介绍化学植筋技术、止水结构,以及各种修复措施在加固改造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构加固;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物;接缝

1 工程概况

泰州港过船港区二期工程液体化工泊位码头位于长江扬中河段太平洲左汊左岸,其上游是通用泊位码头,下游与某公司化工码头相接。码头建设规模为1个2万吨级和1个5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于2009年通过竣工验收。泊位主要装卸丙烯、邻二甲苯、正丁醇、燃料油等化工制品,年吞吐量为98万t。

目前,码头后方配套储罐已竣工,码头通过能力增大,运量也将会大幅增长。为保证港口安全,适应吞吐量快速增长和到港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缓解码头靠泊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为集约、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提升码头服务水平,满足地区企业的长期发展要求,原码头将按5万吨级化学品船满载靠泊的方案进行结构加固改造。

2 原码头结构检测评估

2.1 原码头平台结构组成

液体化工泊位占用岸线长度为340.4 m,为墩式布置,原码头平面结构见图1。

靠船装卸平台共2座,为高桩梁板式结构,长度分别为80 m(2万吨级泊位)和40.6 m(500吨级泊位),宽为20 m,排架间距均为6.5 m,基桩均采用直径800 mm的PHC桩。2万吨级泊位系缆设施为 kN系船柱(上层)和350 kN系船柱(下层),靠船设施由TD-BB800H与TD-B300H橡胶护舷间隔布置。500吨级泊位系缆设施为150 kN系船柱,靠船设施为TD-B300H橡胶护舷。

系缆墩共4座,为高桩墩式结构,基桩均采用直径800 mm钢管桩,墩台面前方设置 kN或750 kN系船柱,各系缆墩之间及与靠船装卸平台间通过钢联桥相连。

2.2 结构检测和评估

调查、检测和评估原码头的环境条件、构件及附属设施等是加固改造的基础。为保证在加固改造后码头的正常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年限,依据《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要求,检测和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码头前、后沿设计水域的水深和冲淤变化情况的调查;码头结构的沉降位移观测和岸坡测量;码头水上部分结构物外观破损情况检查,混凝土结构物的强度和耐久性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钢筋腐蚀电位检测);基桩耐久性和完整性检测;护舷及系船柱等附属设施的现场检查。

现状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码头外观质量良好,主要构件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基桩耐久性和完整性情况良好;系靠船设施齐全、功能正常。对原码头结构的主要评价和结论:安全性和使用性综合评估等级均为A级,耐久性综合评估等级为B级。

3 总平面布置

3.1 设计船型

原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后不同设计船型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化学品船的设计船型参数

3.2 泊位长度及相邻泊位关系

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计算:按停靠1艘50 000吨级化学品船考虑,单个泊位长度为223 m;按同时停靠1艘3 000吨级和5 000吨级化学品船考虑,泊位长度为278 m。

当上游通用泊位靠泊吨级散货船,本工程液体化工泊位靠泊吨级化学品船,或其他吨位的化学品船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50 m的安全距离。同时,本工程液体化工泊位与下游化工码头靠泊的化学品船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35 m。

为了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拆除原上游端的系缆墩和钢联桥,加固改造后码头平面采用连片式布置,码头与中间系缆墩的总长度为296.15 m (见图2),泊位长度满足上述两种船型组合的需要。

3.3 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

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为设计低水位()与前沿设计水深两者之差,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的有关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公式,当吨级化学品船满载靠泊时,码头前沿设计水深为14.38 m,故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应为。根据本工程2013年9月地形测图,码头前沿泥面高程为 16~ 19 m,满足船舶满载安全停靠要求,无需对该区域进行疏浚。

4 水工建筑物加固改造方案及特点

根据总平面布置,结合原码头结构及系靠船设施,加固改造方案将原墩式布置的码头结构改造为连片式布置型式,以适应大型船舶的靠泊装卸作业和小型船舶的组合靠泊要求。连片式平台长度为296.15 m;上、下游新建靠船平台长度分别为85.55 m和90 m,宽度均为20 m;遇原系缆墩时设置结构缝,并在原系缆墩前沿设置独立墩台;将原2万吨级泊位靠船平台上的系靠船设施进行改造,并将原上游500吨级泊位靠船平台改造为专用系缆墩使用。

4.1 新建靠船平台

新建靠船平台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排架间距6m,基桩采用直径为 mm的PHC桩。每座靠船平台上、下游端排架靠近原已建码头结构,施打斜桩难度大,因而采用直径为 mm的全直钢管桩,同时考虑采取施工吊打钢管桩方式,可避免打桩船与原结构相接触的风险。

为保证船舶安全靠泊,码头平台排架江侧竖向间隔布置TD-A1000H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和TD-B400H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在前边梁及系靠船梁上水平设置TD-B400H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码头面前沿处设 kN快速脱缆钩(单钩)和550 kN系船柱,二层系缆平台在系靠船梁上设置450 kN系船柱,二层系缆平台通过钢爬梯与码头面相连。

4.2 新建墩台

新建墩台共3座,从上游往下游依次编号为新建1号、2号、3号墩台(见图2),均为高桩墩式结构,前沿均与加固改造后的连片式码头前沿线平齐。

1号、2号墩台平面尺度较小,依据加固改造后结构平面和船型组合,1号、2号墩台上可不设置系靠船设施,仅在其江侧设置防护性护舷,同时因其承受的水平荷载较小,基桩采用直径为 mm的PHC桩。

3号墩台位于本工程最下游端,其顶部需设置1个 kN快速脱缆钩,故基桩采用直径为 mm的钢管桩,以承受船舶系缆力。

新建墩台后方的原系缆墩不再发挥系缆功能,承受的水平荷载也较小,因而在新建墩台与原系缆墩之间设置结构缝,均考虑为独立墩台并作为连接平台使用。

4.3 化学植筋技术在系靠船设施改造中的使用

为满足原码头改造后停靠5万吨级化学品船的要求:将原2万吨级泊位平台上的TD-BB800H型橡胶护舷更改为TD-A1000H标准反力型橡胶护舷,并将原平台上的2个 kN系船柱改造成 kN快速脱缆钩;将原上游500吨级泊位平台上的1个350 kN系船柱改为 kN快速脱缆钩,并将原平台上的系船柱和橡胶护舷拆除,作为专用系缆墩平台使用。

改造后的系靠船设施需要在原混凝土结构中植入锚固螺栓或螺杆,本工程方案考虑采用化学植筋技术。化学植筋是在原结构混凝土基材中钻孔,然后在孔中注入或放置化学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螺杆胶结固定于钻孔中,通过粘结和锁键作用,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后锚固连接技术。化学植筋用螺杆长度不受限制,与现浇混凝土钢筋锚固相似。施工工艺主要流程:放线定位→钻孔→清孔→注锚固胶→植筋浇注→养护→检测。在植筋浇注前,应对植入的螺栓或螺杆进行除锈处理。

本次采用的化学锚固胶为A级专用植筋胶,耐潮湿环境性能好。植入的螺杆或螺栓均为非标产品,植入件的数量、规格及尺寸均经厂家核实认可后,派人进行现场指导,并由具有加固特种专业承包资质的公司施工植入。经检测,改造处系靠船设施的锚固螺栓和螺杆植入及安装情况良好。

4.4 止水结构使用

从图2可以看出,新建1号墩台与上游新建1号靠船平台的结构缝位于吨级化学品船的装卸泄露区域,因而必须在此结构缝处设置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较高的止水结构,用以保障此区域的污水收集及满足环保要求。

铜止水作为一种基本的止水结构,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工建筑物止水设计中,其优点是工程应用经验多、抗绕渗能力强、耐久性好,缺点是抗震性能差、抗剪切能力差、费用高。铜止水的止水能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铜片自身在接缝位移和水压力作用下,不破裂而具备止水能力;铜片与混凝土结构之间在上述外力作用下,不与混凝土脱开而具备止水能力。[1]

根据铜止水优缺点的分析,结合本工程止水布置区域较小的因素,在新建1号墩台与上游新建1号靠船平台的结构缝处的止水结构采用紫铜片结构。

5 结构加固修复措施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在其正常使用年限内,常常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化学腐蚀、使用荷载增加以及设计和施工的缺陷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过早产生各种类型的破坏,尤其是裂缝问题最为普遍。混凝土裂缝通常分为早期硬化期间产生的温度裂缝、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裂缝以及钢筋锈蚀产生的锈胀裂缝等3类。硬化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早期的裂缝往往是后期宏观开裂的开始,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渗透性和耐久性造成直接影响。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看,合理控制裂缝和采取必要的技术修补裂缝,是提高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的重要途径。

本工程结构加固修复因构件种类较多,破损情况亦各不相同,在考虑修复方案时,根据构件破损程度、破损原因、构件的受力情况,以及在码头运营中的重要性、修复工艺的经济适用性和技术质量的可靠程度等因素,对不同构件及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案(见表2)。

表2 不同构件破损类型的修复方案

6 结 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港口规模和运输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于如何在不占用新的岸线、土地和水域情况下,通过对老码头的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来提升码头的靠泊能力,从而提高岸线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输成本,防止环境污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改造前,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老码头进行相关调查、检测,并对水工建筑物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估。

(2)加固改造后的码头因拟靠船舶尺度增大,会涉及到相邻泊位的安全间距问题,尤其本工程化工泊位为危险品码头,应根据相邻泊位的性质,在总平面布置中作船型组合分析时,与相邻泊位最大设计船型的安全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3)本次结构加固改造通过分析设计船型的系靠泊要求,优化系靠泊点的布置,尽量将系靠船设施设置在平面尺度较大的新建靠船平台上,采取设置独立靠船平台和墩台并分别承受荷载的方式,将原码头设计为连片式,可进行多种船型组合作业,提高泊位的有效利用率。

(4)化学植筋技术有利于原系靠船设施的改造施工,止水结构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解决了装卸泄漏区域在结构缝处的污水收集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5)结构加固修复,应根据不同构件的破损类型、程度、原因,以及各构件的受力情况、在码头运营中的重要性,在经过修复工艺的经济适用性和技术质量的可靠度分析后,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案。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分析 第12篇

1 进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重要性分析

就建筑物的使用性而言,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 建筑物的稳固程度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而降低, 很多建筑物的建造都是在一些技术条件等限制的情况下完成的, 使用至今, 很多建筑物自身的各项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建筑物的修建也无法满足未来功能需求的各种变化, 并且一些建筑结构问题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在长期的外在环境影响下, 建筑物老化, 使用寿命缩减在所难免, 导致建筑结构受损。因此,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建筑结构的改造和管理, 会进一步加剧建筑物各方面的损失。在我国, 近年来频繁发生地震灾害, 致使大量房屋建筑倒塌, 人员伤亡惨重, 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巨大冲击, 反观日本, 经常发生的地震造成的房屋建筑倒塌却相对较少, 反而是海啸冲毁了大量房屋。可见, 建筑结构是否稳固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使用, 通过改造和维修, 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对建筑进行加固改造, 可以提升建筑的各方面性能。

2 进行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 1) 对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理解浅薄。现如今, 我国建筑工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方面, 也体现在对于建筑物的全方面认识上, 在过去, 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原则多侧重在满足建筑荷载强度的要求, 而现如今, 房屋建筑设计还要满足更多方面的社会要求, 其中建筑使用寿命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很多设计者的思想还未能从单纯满足建筑荷载强度的局限当中走出来, 重视建筑使用寿命的认识。

( 2) 对于房屋结构的耐久性关注不足。建筑物在建造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 会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化学物质的侵蚀, 环境影响中, 包括风荷载、雪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等影响, 而且建筑材料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自身的各方面性能也会逐渐减弱, 进而造成建筑结构不同程度的出现老化和破损等现象, 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大量研究表明, 建筑物的损害因素当中, 施工以及材料只是其中一部分, 耐久性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3) 缺乏在房屋抗震措施设计方面的认识和重视。近些年来, 国内外不断爆发的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严重的伤害, 这同人类大肆、频繁的生产活动是分不开的, 但这也提醒我们是否已经做了充分的抗震减灾处理措施。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不断冲击现代文明的成果, 特别是地处地震带附近的城市和地区, 一旦发生地震, 对于这些地区建筑物的损毁以及人们的生命伤害都是难以逆转的。因此, 加强建筑设计者以及人们对建筑抗震减灾设计的认知显得越来越急迫, 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 正确认识地震灾害的客观性和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3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探讨

( 1) 植筋加固法。植筋加固法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连接以及锚固的加固方法, 其便捷有效的特点在既有建筑改造以及续建当中有着广泛应用。一般来讲, 该方法使用的是普通钢筋, 在进行植筋加固之前需在建筑物上选定正确位置进行钻孔, 待孔内清理干净之后再将准备好的钢筋填入其中, 借助锚钉胶来控制和矫正钢筋植入的角度和方向, 待钢筋稳固之后再进行养护和检验。该方法在建筑增加或者调整建筑结构时应以较多, 利用改造柱头、楼板以及剪力墙等钢结构的方法起到加固建筑结构的目的。

( 2) 碳纤维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是利用碳纤维和结构胶来到达加固建筑结构的目的, 该方法性质独特、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强, 因而在建筑结构加固当中也经常使用。该方法新颖独特, 并且拥有比较特殊的结构原材料。这种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都很强, 可以长期持续应用, 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 监管方便。由于该技术实用性强且成本低廉, 备受广大建筑设计者的青睐, 目前, 国内外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也较多, 这直接推动了该技术应用面的扩展, 并为该技术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 3) 结构粘钢加固法。近年来,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结构粘钢加固法的出现让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更加多样,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结构粘胶剂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粘结钢板, 使混凝土构件和钢板融为一体, 进而起到加固建筑物的作用。结构粘钢加固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 这种先进性主要表现在钢结构的优良性能。实际中, 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所占空间很小, 最大的优势便是加固后不会改变建筑物的原貌, 而且对于建筑物周围的影响十分小。较之其他建筑加固方法, 此方法拥有众多优点, 如周期短、环境影响小、施工简便、成本低廉, 这些优点让该技术很好应用到建筑加固中, 很好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加固和改造。

( 4) 注浆加固法。注浆加固技术是一种较早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的技术, 实际就是对注浆技术的应用。然而,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升, 注浆技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有了新的应用。注浆加固技术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混凝土建筑结构, 例如公寓以及大厦等建筑的建设及修补, 其原理是利用气压、液压以及电化学原理, 将浆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到地基当中形成固化, 让浆液在岩石间隙或者土颗粒中以挤密、渗透与填充的方式将水分和空气排出并取代之, 待浆液固化后, 原本较为松散的土颗粒就会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 5)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最后再介绍一种结构加固方法———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该方法是在梁的承受力较大位置补充加入受拉钢筋或者型钢, 进而提高建筑物梁的承载力或者结构承载能力。增补受拉钢筋和原梁间有三种连接方式, 即粘结法、半焊接法和全焊接法, 增补受拉型钢和原梁间有两种连接方法, 为湿式外包法和干式外包法。

4 案例分析

( 1) 工程概况。某建筑为已建成30 层集商业和公寓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 地上28 层, 地下2 层。1 - 3 层为裙楼商业用房, 4 - 28 层为商住两用办公楼。建筑主体结构未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层塔楼采用部分剪力墙结构以及核心筒结构体系, 剪力墙及筒体全部落地, 裙楼结构为框架结构, 现因业主修改设计, 改变部分地下室和裙楼的使用功能, 因此需对部分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改造, 改造加固方式为粘贴钢板加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以及植筋加固三种方式综合进行。本文仅就该工程植筋加固部分进行论述。

( 2) 加固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受拉承载力公式:

其中, N为钢筋所受轴向拉应力, N; d为钢筋的直径, mm; fy为钢筋的抗拔强度设计值, MPa; la为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 mm; 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MPa; D为孔径, mm。

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算得的锚固长度如表1 所示。

( 3) 植筋加固。在采用植筋加固时, 钻孔机械采用博士钻孔机, 金刚石钻头, 植筋胶采用喜利得RE - 500 结构胶。具体加固做法为: 剔出混凝土保护层, 露出原建筑结构钢筋, 便于定位以及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划线定位由工程师现场进行, 标注清楚钻孔位置、孔径大小以及孔深; 待该项工作结束后, 便进行钻孔以及清孔工作, 钻孔过程中需注意钻孔位置要控制在梁上、下层钢筋内侧, 利用特制的毛刷将浮土刷干净, 再用吹气泵将孔内残留浮土吹净; 最后由工程师现场进行孔径以及孔深的检查, 孔径要控制在 ( D + 3 - 8mm) 、孔深在 ( ≥10 - 15D) 。钢筋清洗: 利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的尘土以及锈迹刷除干净, 再利用丙酮清洗掉钢筋表面的油污以及灰土; 调胶: 根据结构胶使用说明将胶装在喜利得专用的注胶枪内进行注胶; 注胶过程中要注意注胶的量为孔体积的2 /3, 且不能混入气泡; 植筋: 将钢筋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进孔内, 并注意控制好植入的深度; 钢筋植入后, 若需调整应在10 分钟之内完成, 待植筋工作完成后就要对植入钢筋进行保护, 要确保植入钢筋在4h内不做任何移动; 最后进行现场取样抗拔试验, 每批次不少于植筋总数的3% , 且不少3 根。

综上所述,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是现代建筑工程中重视的两个问题, 要想确保建筑结构安全, 首先要汲取优秀的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 并进行建筑结构的合理改善, 利用科学有效的加固技术, 实现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效果, 最终起到增强建筑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文以建筑结构加固重要性为引, 逐步就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展开论述, 期望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有所裨益。

摘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深入当中, 大量人口涌入都城市当中, 致使城市建筑规模和数量一度扩大及增多, 加之人们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复杂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加固改造, 进而延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 本文就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小芹.建筑结构改造设计和加固技术综合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 2013.

[2]张婕.现代建筑结构加固存在问题及技术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5∶2.

[3]叶丽红.浅谈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2∶2.

[4]任文良.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 2014, 19.

[5]王游英, 刘艳.浅析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J].门窗, 2014, 02.

上一篇:哈佛的启示下一篇:学前美术教育反思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