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

2024-05-08

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精选12篇)

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 第1篇

一、学生支持是前提

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面向的是整个班级, 要想得以顺利实施, 就必须得到全体学生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与赞同。因此,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应由师生共同制定, 切不可由班主任一人闭门造车。在每届新生入校后, 笔者都会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校规校纪为依据, 结合本班实际, 和班干部共同讨论制定本班的常规管理制度, 随后, 将初步讨论的结果交由全体学生讨论, 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并进行适当修正, 最终经全体学生同意通过。这样由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既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执行起来阻力也会大大减小。

二、内容健全科学很重要

在笔者所带班级中, 常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课堂纪律、礼仪规范、两操一课、劳动以及学习等几大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表现出色者加分, 反之减分, 并制定出有关的加减分及奖惩规则。也就是说, 只要打开班级的常规管理统计表, 班级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表现基本都可一目了然。

在具体操作上, 笔者安排班级的班委每天轮流执勤, 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并负责如实记录下当天全班学生各方面的常规遵守情况, 以加、减分的形式表现出来;每周还专门指定一天由普通同学轮流执勤, 既让他们锻炼了能力, 体会到班委工作的辛苦, 同时又保证了班级常规管理记录的公平公正。对于记录结果, 每周一总结, 每月一评比, 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差小组, 奖优罚劣。

三、公平公正是保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班规面前也应如此。各项制度一旦制定出来, 全体学生就必须平等地共同遵守, 而绝不可以随老师个人的好恶随意执行, 那样就会失去制度的公信力。如果真的偶有特例, 也需有大家都能接受的特殊理由。切记:公平公正是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得以真正确立的根本保证。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觉遵守班级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就会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曾有老师说学生年龄越大越难管, 而笔者所带的班级, 往往都是年级越高带班越轻松。以笔者所带的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为例, 学生们即使到了入校第四年的大专学习阶段 (第五年离校实习) , 基本都已成了20岁上下的青年, 仍能和前三年一样严格地遵守校规班纪。究其因, 正是因为自觉遵章守纪已成为大家的行为习惯, 因为这就是制度, 因为人人都在遵守。

四、教师态度是关键

班级常规管理制度能否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 能否公平公正地实行, 最关键取决于班主任教师的态度。作为制度最核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班主任必须认真维护制度的权威地位,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班级管理, 不能让个人的好恶凌驾于制度之上。那种需要时就将制度拿出来说话, 不需要时就将制度弃之一边的做法绝不可取。此外, 笔者认为, 常规管理结果的统计决不是仅仅让大家看一个多少分的直观数字, 还要与学生个人方方面面的表彰、评定等挂钩, 如学生个人每学期的操行评定, 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生等荣誉称号的获得, 包括今后的实习推荐无不取决于他的常规评比分数。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 无法仅凭个人喜恶来随意给学生的操行打优、打差, 或是随意地推荐某人获得什么荣誉称号, 一切都凭常规评比分数说话。这样的处理, 学生对班级的常规考核怎么能不重视?看起来好像班主任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但笔者认为, 这样恰恰能把班主任从琐碎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 并培养起学生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这一点, 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适当奖惩是辅助

对于根据常规评比结果评比出来的最佳小组, 每月笔者都会进行小奖励, 每学期还会再评一次学期最佳小组并进行奖励。奖品价格都不高, 如月最佳小组的奖励往往是每位学生一支棒棒糖。但这看似不起眼的奖励却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学们对能否获得每月的这一支棒棒糖很在意。当然他们在意的不是糖本身, 而是他人、老师对他们的肯定。没拿到糖的小组成员就会暗自嘀咕:为什么我们组没能拿到糖?其实, 这正是笔者一直坚持进行小组评比及奖励的原因所在。这样的评比, 有利于培养、促进同学们团队意识的形成;况且有时候, 同学的一句埋怨比老师唠叨十句都管用。

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 第2篇

班级常规抓什么?我曾在省级示范高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二年,下面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班级常规抓什么,谈一谈我的看法: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的教育群体,也是教育性的生活群体。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组织、教育、管理班级是班主任的职责,是班主任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受学校委托,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教育、指导、管理,这就是班主任的事业。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学生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照顾,一起长大成人,离开这个家,走向社会。班级就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到达理想的彼岸。班级就像一条船,乘着它,人们可以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岗位。班级更向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一个班级管理得不好,同学间不团结,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歪风邪气上升,正气无法树立;浓厚的学习氛围无法形成,想学好的同学也无法学习。管理得当,学生们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就能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巨大的合力,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多做好事,让班集体增强了实力,就能超越别的班级。

如何抓好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常规抓起,班级常规主要包括:

1、学期常规:

①要抓好开学工作,抓好收心教育,让学生迅速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②充实改选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中最关键的是班长,班级从纪律、卫生,到出勤、学习、体育、劳动、集体比赛、社会服务都由班长总负责;③制定班规班纪,让每位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班规、班纪;④制定本学期全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划,同时指导每位学生制定好自己的个人学期计划;⑤期中考试结束,要对本班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总结,肯定成绩,反思不足,以便后半学期改进工作;(班主任)⑥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工作,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⑦和任科老师多联系和交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上课情况;⑧学期末进行学期工作总结,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长”、“优秀团员”等,给每位学生写出鼓励性评语;⑨布置好学生的假期生活,要求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完成假期作业。

2、一周常规:

①要求学生按学校规定,统一着装,严守纪律,人人参加升旗仪式;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本周本班级工作重点;③给学生上好周日晚的班会课,严格对学生进行训导,规范学生行为;④督促学生搞好周五卫生大扫除,接受学校检查;⑤召开班干部会议,抓好一周的班级工作小结,肯定成绩,找出问题;⑥对学困生进行谈话,找出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勉励他们努力学习;⑦接受学校“流动红旗”的评估。

3、一日常规:

寻求创新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第3篇

明确每个学期班级常规管理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细则。做事要有目标,目标明确了还要制定实施的细则,这样有目的地根据要求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作为班主任,你的班级管理要达到什么目标,在每学期初制订班级工作规划时应首先考虑到,然后根据目标去提出要求。每个新学期初期,老师们都会总结上学期工作经验教训,在本学期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要求学生在上学路上怎样做?因为我校学生来源于13个村庄,最远的将近10里路,学生在路上的安全最重要,告诉学生让他明白路上怎样走最安全。要求学生迈进校门怎样做?见老师、同学怎样问好,进了班级以后你又要做什么,一人一个小岗位,放下书包,赶紧看看你的岗位能过关吗,纪检员能不能给你扣分,需要你立即收拾一下。要求学生下课铃响了怎样走?有些老师可能会说,学生连走都要教吗?是的,连走都要教,因为4至6年级的同学在教学楼的二楼三楼,如果下课了学生一窝蜂似地跑出教室,在楼道上你追我赶、大声喧哗,那声音真是惊天动地,所以要求学生做到“轻走慢行,勿扰他人”,上下楼按交通规则。下课在出去活动前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以免老师踏上讲台时,有些同学还手忙脚乱地把头钻到抽屉洞里去找这找那,要让你的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那么上课也要提出要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回答问题,都让学生明确无误。大课间全校的学生都到操场去做操,每个中队前面的高台上站着一个纪检员,每个纪检员手里拿一个本子,在认真看,做记录。这些纪检员不是自己班里的,每个班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站到自己中队的后面,也和学生一块做操,如果有同学不认真做操被纪检员发现了,记下名字,马上扣分,第二天课间操时将分数公布出来。如果老师、同学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失分了,可去大队部查一下,一查就知道是谁,因为什么扣分,这样班主任马上找这个同学了解,批评教育。让这个同学明白,自己不守纪律给班里荣誉带来的损失。时间一久,这个纪检分数在每个同学心目中就日渐重要了。另外,由于学生来源于多个村庄,离校又远,每天放学各班的路队长可忙起来了,护好队、走好路是每天每个路队长和导护老师的责任。要求学生在路上走的时候不打闹、不跑跳,各中队打着队旗走着。第二天早晨路队长要把昨天路队情况汇报给老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好的事例大力表扬。所以多年来学生都安全到校,安全回家。就这样学生在校从早到晚学有目标,做有要求,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学生一切走入正轨,班主任也省心了,负担也减轻了。

重视学生自主管理的形成和效果。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习惯,班主任就轻松了很多。但是不能马虎,让学生放任自流,应有“度”地放手给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班级里班主任让班长主持开一个班会,这第一个班会,如果让学生自主组织一般不会特别成功。作为班主任可提前帮班长出谋划策,怎样去开好这个班会,安排哪些内容等。我清楚地记得班长主持的第一个班会,她很紧张,为了不给她增加压力,我说我不去参加这个班会。并鼓励她说:“你不用怕,有老师呢,再说平日同学们多信任你,没问题,一定能开好的”。她放松了许多,于是自己筹划召集同学开了这个班会。其实自始至终我都在门外听着,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同学们觉得好奇、新鲜,我甚至认为她的号召力大于班主任。虽然这个班会离我想像的还差一段距离,但我觉得这是个可喜的开头。以后又有许多次我都放手让班长主持开班会,一次比一次效果好,而且还把各组组长也调动起来了,同学们也都调动起来了。由表扬会开到自我批评会、竞赛会等。现在班里随便哪个同学都能主持召开一个好班会,这样一来使同学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这样一句话俗语:“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是的,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班级干部实行轮流上岗,上岗前先写好述职报告,在同学面前承诺上任后使班级在各方面有什么变化,采取什么办法。如果同学们认可,可以上任,否则不能上任。为什么班级干部轮流上岗?主要目的让每个同学体验一下班干部的辛苦,同时也给每个同学机会,给他阳光,让他灿烂。这样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竞争上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顺应时代潮流,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主人。学生自主管理的形成也是一步步进展的,先从班级中开始让学生自立、自主;再到学校参与自主管理;然后到家庭,帮爸妈做饭、干家务、招待客人等;最后是走上社会,让学生以村为小组组织活动,给烈士家属清扫卫生,给五保户干家务,清扫大街等。让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利用好家长会这一平台,构筑起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三者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当班主任的,如果让你设计一节精彩课,你不愁,但是让你召开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你一定会发愁。虽然我们的家长多数是农民,但是现在农民文化水平提高了,思想意识也很超前,接触的新鲜事物也很多,知道的更多。所以你草率地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一定不满意。如果班主任是把学校布置的事情向家长布置完了,家长会就结束了,家长们会认为百忙之中来开这个家长会,就这点事太不值了。而且每次家长会不是收费就是布置事,时间一长家长对家长会厌烦了,来参加会的越来越少,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只来了十个八个家长,班主任也开得没劲。所以开好家长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在成功的家长会主持人不是班主任而是班级中的学生,学生主持人像电视上主持人一样,每个节目都想好串联词,而且很会衔接。学生利用家长会把自己心里对父母的不良习惯,在家长会上都给兜出来了。如,“爸妈我想对您说”主题班会,有些学生把父母在家不孝敬老人、爱占小便宜、赌博等一些丑事都给数落出来了,使一些父母当场红了脸。有一次开家长会两三个改不了不良习惯的家长不敢来了,怕孩子揭他的短,这样一来逼迫家长也养成好习惯,给孩子做出表率。有些学生利用家长会向爸妈说些感激报答养育之恩这类话,他们的父母平常很难听到孩子这样说,但是在家长会上,孩子们都敞开心扉对父母说了,当父母的能不感动吗?

建班级公约 助常规管理 第4篇

以往的常规教育中, 教师总是习惯告诉幼儿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我们采取制定班级公约的形式, 来实现幼儿的自我管理。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 我们主张一个“公”字, 就是让幼儿成为公约制定和调整的主要责任人。

1. 不同能力的幼儿搭档, 共同商议。

我们有意识地将幼儿按照学习、自理、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强弱搭配分组, 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形成约定。在此过程中, 幼儿能清晰地听到来自同伴的评价, 这些评价有褒有贬, 透明直白, 但是又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最后, 每组都提出一条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约定, 比如:“集体活动时积极思考, 完整响亮地回答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比谁的小手更灵巧。”

2. 参观平行班, 引发思考。

我们开展班级之间的互动学习, 如组织幼儿分批参观平行班幼儿的进餐情况, 和平行班的幼儿一起学习、运动等。向好的心理人皆有之, 在班际交流中, 幼儿很容易感受到彼此的差距, 很自然地融入良好的氛围中。回到自己的班级之后, 教师再引发幼儿思考:“在和隔壁班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时候, 你学到了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努力去赶超他们呢?”于是有的孩子说:“他们看图书时很专心, 一页一页翻, 还能轻声讲故事, 不影响别人。”“我们以后也要这样, 看书安静认真, 还要爱护图书。”这样, 我们的班级公约不断充实了新的内容。

3. 融入社会规则, 不断深化。

教师有意识地将节水节电绿色环保、按时守约诚信待人等社会规则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利用班级公约的形式帮助幼儿逐渐内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 教师注意根据班级的薄弱环节选择适宜的规则, 更注重和幼儿一起商讨:这些规则中, 有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做到的, 应该怎么做。进而形成班级公约新的条款。因为是教师有意识渗透, 所以执行时更具有针对性;也因为是幼儿的自主选择, 所以幼儿能积极地对待和遵守。

二、班级公约的遵守

班级公约在教师和幼儿的集体智慧中应运而生,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强调一个“约”字, 即做到持久性、人文性、平等性和发展性。也就是说, 在操作中, 教师要做个能坚持到底的有心人, 将公约装在自己的心里, 不能想到才用, 更不能朝令夕改, 否则公约就会丧失威信;在公约面前, 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袒, 这样公约才有更强的说服力。当然, 也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的处理, 比如:让幼儿根据饮食习惯自主选择饭量的多少, 鼓励他们“吃完自己的饭菜, 不浪费”;根据幼儿的自理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自我服务要求, 使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幼儿逐渐把握了这些规则, 教师再带领幼儿将公约向纵深发展, 提高要求。

1. 教师身体力行, 带头执行公约。

公约中的每一条款都是班级中每个人必须遵守的, 比如公约中提出“珍惜粮食, 安静、整洁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口中有食物时不说话”, 那么教师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和幼儿共进午餐时能做好示范:根据自己的食欲选择适量的饭菜, 进餐时不讲话, 保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 饭后有序排队放碗筷, 再去漱口洗手擦脸……这样做看似很简单, 却能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2. 幼儿相互管理, 共同执行公约。

我们每周都会推选两位小小管理员, 他们不一定是表现最好的孩子, 但一定是执行公约最有进步的孩子。比如:上周大家推选的“节水小能人”, 本周就可以当选管理员。每到小朋友如厕的时间, 他就会在洗手间巡视, 发现有违公约的现象就要及时制止, 并连续观察某个幼儿洗手时的表现, 发现和肯定他的进步。周五的班级评比中, 这些进步都可以成为推荐下一周管理员的理由。幼儿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自己的正确行为。

3. 巧妙提醒, 深入细化公约。

有些公约的条款中还隐藏着细节的要求, 幼儿在未能完全理解时, 教师运用巧妙的手段帮助幼儿掌握。“物归原位”这一项要求的完成情况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于是, 教师又一次提出问题:“有什么好办法能提醒大家做到呢?”孩子们纷纷献计献策, 最后决定利用小图片制作提示卡, 粘贴在相应的位置起提醒的作用。慢慢地, 等孩子们都养成了习惯, 再逐渐将这些标志取消。

4. 调动家长力量, 督促执行公约。

班级常规管理总结 第5篇

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怎样管理?管制还是激励?其实,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改造学生,而是唤醒他们潜在的能力。那么低年级的学生怎样进行自我管理,掌握好自己的自主权呢?我粗浅的认为有这样几部分:

一、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

培养小干部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班主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他。首先要立规矩。就是给小干部提出高而严的要求,让每位小干部心中明确当干部是为同学服务,而不是为了“管”同学。其次是要树威信,有威信的小干部才能成为带领全班同学不断进步,在工作中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帮助小干部做好每一件事情;②对小干部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表扬;③对小干部缺点错误不姑息、迁就,及时批评、帮助。

二、教师做到言行一致,争当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有一次眼保健操前,我发现教室地面有纸片,我走到那位同学座位边捡起了纸,教室里看见的学生都纷纷弯下腰检查自己座位下是否有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后,每次听到下课铃响,学生都自发的弯下腰检查自己座位下的卫生,无需老师再提醒。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当一个老师要求学生的自己没做到,就会给学生一个说话不算数的感觉,相信程度也就越来越低,班级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三、小组合作,增强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意识

低年级孩子不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更需要老师竞争、表扬,鼓励。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开始,在赵校长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各方面综合情况及座位,尽量均衡的将学生分成十四个组,每组四人,选举产生一名组长,具体负责本组工作,对组内成员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情况作好记录,并予以适当奖罚。课堂上,老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小组、作业认真的小组、自习纪律好的小组及放学路队好的小组予以表扬。一方面通过强化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意识,另一方面也促使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正如我班班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四、坚持养成教育,事先指导

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才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小学阶段就是养成习惯的最好时间。其实,自我管理也是一种习惯,如:早读,早操,午休,课间等,都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从第一天就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合作竞争。时间一长,管理也就成为学生很习惯的事情。自管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要事先说明,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不让学生放任自流。

五、制定规章制度、严加管理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新的学期中就必须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出台来统一规范其学习、生活习惯,而这规矩的建立,又不能只凭班主任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必须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科任老师的意见,然后委任班干部针对自己所管的方面制订一些措施出来。然后逐条让全班同学讨论,老师补充成文,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管理才能到位,而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有令必止,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与课任教师齐抓共管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仅靠班主任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班主任的工作如果没有任课老师们的通力支持,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在管理班级时,始终与任课老师紧密合作。我不仅在他们那里获取了大量宝贵经验,还获得了大家一贯的支持与帮助。班级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风气,学校风气,甚至是社会的稳定,地方居民的收入,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做为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一定要协调并处理好社会、学校、班级、老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在这些方面,我做的还不够,还有待于今后的努力。

谈高中学生班级自主常规管理 第6篇

【关键词】自主;管理;班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但要耐心细致地做学生工作,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问题,多取得其他任课老师的配合和支持,实现共同管理。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自制自立自信,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只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管理上,应坚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管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一、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魏书生说过,“班级要实现管理自主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是的,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团结能干的班干部管理队伍。笔者在组建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或推荐、民主评议、竞选演讲产生班委。班委会设有主席和团支部书记,下设卫生部、学习部、纪检部、安全部、后勤部五个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班级各项事务顺利开展。班委会组建完成,就要充分放权给他们。同学的文明礼仪,他们自觉督促;班级文化建设,他们自己设计;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他们自己评比;每周一的班会,每周二的团会,除了传达一些学校的统一要求外,基本上笔者每次都只是列席会议,制定会议内容、主持会议,甚至表扬先进、找出不足,也完全由班委会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并非真正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班委会工作的积极性和高效性。

培养干部,班主任要放手,不能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大胆去工作,也不能从中插手,这也怕班干部搞不好,那也怕班干部作不了,结果养成班干部的依赖性。但是放手不等于不管,相反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关心培养班干部的工作。班干部做出成绩,要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威信;发现了问题,要召开班干部会议,引导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去改进。

二、细化班级管理准则,实现“全员管理”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集体或者组织,都必须有它自己的管理制度,作为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而再小的“准则”和“制度”也都是依据最权威的法律来制定的。学校是学生们步入社会前,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班级则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不论一个班级如何发展,都要以学校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来制定本班相应的制度和规章等。

管理制度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依据,其内容一方面体现着社会、学校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同时,它也是全班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只有深入贯彻、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自觉进行纪律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管理制度是根据教育方针、学生守则、学校及班级培养目标的规定要求,并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的,其内容要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一般包括组织纪律,学习、劳动、日常管理及班级活动等方面。可由各个部门的负责班委起草自己的管理制度,具体分工是:班长负责总的引领纲领,让学生能够在总约的引领下更好的遵守班级的制度;学习委员负责学习方面的制度制定;卫生委员负责卫生方面的制度制定;纪律委员负责纪律方面的制度制定。然后在班会上把这些制度展示给同学们,具体是操作是一条条的念一下,然后全体同学进行修订,全体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条。这样以来,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我们用了两个班会才把制度制定完善并获得全体同学的通过,但从后来的班级管理上可以看出这样做效果非常好,同学们都自觉的维护这个家庭公约。在制定这个制度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辩论的场景,为了一种现象的惩罚,双发各执一词,最后辩论告一段落,班长宣布举手表决,敲定了最终的方案。通过班级制度的制定我感觉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班级的管理中,每个同学都有了一种主人公的姿态,特别是我们的班委同学,能力真的经受了考验,他们已经是优秀的班委了,我没有想到他们能把问题都得到恰到好处的解决,能够真的引领这个班级的正能量!

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使全班学生理解、熟悉、掌握,并落实在行动中,使之体现一定的权威性。不能朝令夕改、经常变化,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反而造成班级混乱。可采用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主任抽查等办法,严格按制度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不徇私情。对于做得好的,大力表扬;该罚的,决不手软,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确保常规制度有效贯彻,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多元化的自主管理模式

谈到学生的自主管理,我们同时要走出一个误区,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班级常规的学习和纪律管理上。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所处于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心理需求也是多方位多层次,而且不断发展。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或具体境遇下都会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偷偷改动宽大的校服裤脚,悄悄画个淡妆等,同时这些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水平的增加以及和社会交往等活动的增多发生更多的变化。作为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就更需要去多角度地掌握他们内心的变化和新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做好德育引导工作,用多元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等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是非辨别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班级和学校的各类活动为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素质的机会,逐步使学生们走向成熟、变得更加优秀。

四、班主任重在引导

比如,在开班会是我就坐在教室后面,让班长主持完成各项议程,对于学生在评分时的争论我也保持沉默。在平时,凡是学生能管理好的事情,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不插手,不评论。学生在管理中如果遇到难题,只能适当点拨,而具体操作者仍然是学生自己。对班级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如班干部的调整,学生之间的纠纷,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这样,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合作中学到处理疑难问题的办法,积累管理班级事务的经验。对于班长及各班委成员的工作,应作到经常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心。面对失误,要避免随意批评责怪,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拟定补救的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在鼓励中逐步提高。

让学生自己管理,并不意味着老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就像一列正常行驶地火车,班长就是司机,班委成员就是乘务员,而班主任只是地面指挥系统,只有火车正常行驶,指挥员自然可以稳坐一旁。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运作,班级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干净整洁了,学生之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力求上进、超越自我、展示个性成为班级的主流文化,这样的班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提高了学习成绩锻炼了综合素质。

规范常规管理建设班级文化 第7篇

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 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首先建设好班级文化。

近几年, 学校正开展“建温馨班级, 创和谐校园”的活动, 这种真诚、互助、公正、公平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信、向善、平和、达观的处事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就想, 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 温馨、和谐不正是家所追求的氛围吗?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讨论之下, 我们决定把我们班建设成为以“快乐学习, 友好竞争, 共同成长!”为宗旨的温馨班级。

一、彰示显性文化, 让班级充满家的温馨

隐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他需要依托于显性文化的建设以及一系列的活动,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中才能形成。而显性文化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 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 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 沟通师生的心灵, 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 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 我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 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 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班级的眼睛”, 我非常看重这方面的作用。

搞好环境布置。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作用。一直以来, 我重视班级内部环境的整治和设计布置。具体说来, 有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1、每周一次大扫除, 每天两次保洁, 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要求地面无纸屑、桌椅排放整齐, 卫生用具归类摆放整齐, 垃圾及时倾倒。

2、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 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 定期更换, 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 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教室北面墙壁有两块板面, 一块为“日记伴我成长”, 张贴着学生的每周写得好的日记, 定期更换, 鼓励学生的同时又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还有一块为信息直通车, 上面是每月为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4、教室里还有两项栏目, 一个与经典同行, 一个是葵花灿烂, 后一项评比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以外在的评比来促活动的深入, 更以评比来促进学生发展。

5、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大多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 一学期进行一次更换, 营造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

教室的一切布置, 都来源于学生, 更服务于学生。虽然, 对于孩子的布置, 我们不能要求完美, 但是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的积极与投入, 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负责。 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 在建设班级文化中受到锻炼, 受到教育。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自己的家。”

建立班级公约。 为了使班级公约的实施落到实处, 我们将墙壁文化建设中的葵花灿烂评比与班级公约的评价相结合, 让班级公约真正起到规范学生的行为的作用。

建设好班级显性文化, 就如同给班级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则是“隐性文化”的建设, 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和特色的。

二、渗透隐性文化, 让班级之家温暖你我他

(一) 渗透隐性文化于日常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琐碎而又繁杂, 但却是渗透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以书滋养学生的粗糙的心灵。儿童文学博士——王维就认为读文学书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每月, 向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已经成为我们班级的惯例。自从孩子爱上读书后, 每每下课, 津津有味地看书的多了, 在楼道追跑打闹的少了。

每月, 我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爱好或者这一阶段的教材以及主题教育为孩子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 《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是男孩子的最爱, 《白雪公主》《灰姑娘》……让女孩子们爱不释手。在这次生命教育周中, 我就为孩子们推荐了《斑羚飞渡》这本书, 并利用晨会、阅读课等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品评, 那为了种族的延续万而纵身跳下悬崖的老羚羊们, 那为了心爱的小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石头最终血肉模糊而死的狐狸爸爸……让孩子们一个个心灵震撼, 热泪盈眶。在阅读中, 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好多同学读完了, 还推荐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读。刘济彬的妈妈在和我的交流中谈到, 孩子读完了就流着泪说这本书太好看了, 妈妈, 你也读读吧。我看完了又让她爸爸读。这本书真的太感人了, 看得我眼泪直流, 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起交流, 真的很好, 孩子好像也懂事了许多, 细腻了许多, 也知道关心我们了。

我们做老师的常常喜欢唠叨、命令, 其实, 很多事, 很多道理, 与其去强力扭转, 还不如让孩子在心与书的交流、与主人公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也许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吧。书真的可以滋养孩子粗糙的心灵。

2、班级岗位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级岗位建设也是渗透隐性文化建设非常好的渠道。每接手一个新班, 我始终坚持将班级岗位建设纳入日常管理, 以岗位建设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经过一年级岗位建设, 学生的岗位服务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 岗位服务的热情也普遍高涨。升入二年级后, 首先, 我根据班级现有的情况对原有岗位进行了增删,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岗位。如:早读领读员、两操督查员、讲台负责人等等,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这些岗位虽然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 却使他们得到了集体的信任、服务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岗位的锻炼机会, 对提升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 我尽可能给学生以自由选择岗位的机会, 挖掘才能, 让每个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如能写善画的便委以“艺术班长”;力气大, 肯吃苦, 便委以“劳动班长”等。这样因人而宜, 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了满意的岗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形成强大合力的班集体组织。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热情就像一团熊熊大火, 来得快, 去得也快。没有几天, 你会发现, 柜子里积了一层灰, 卫生角零乱不堪, 小岗位服务员呢, 大厅里奔跑玩耍着的身影里一定有他。这时, 丰富多元的岗位评价和轮岗、换岗策略就成了持续学生岗位服务热情的有利武器。我在岗位前, 增添了岗位督察和岗位总督察一栏, 他们的责任是监督小岗位服务员做好岗位服务工作, 每天对他们的岗位服务做好他评, 每个岗位的服务员除了每天的自评外, 还有督察对你的岗位服务工作做出评价, 同时, 为了激发起每个学生岗位服务的热情与智慧, 对岗位服务认真的同学, 一段时间后就能晋升为岗位督察。

(二) 实践隐性文化于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实践我们隐性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一次次的主题活动中, 学生个体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成长, 学生群体也会发生微妙地变化。

自学校开展温馨班级的建设以来, 我们班一直以温馨班级建设为主线, 安排班级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环境布置篇”“岗位建设篇”“文明行为篇”“友好相处篇”。让整个班级从外部环境到内在的人际关系都达到一种初步的和谐。

这一学期, 我同样以温馨班级建设为主线以“改正缺点我能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三月份进行“节能小卫士”, 四五月份是“瞧我的!”主要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个性化的、点状的缺点。以期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促进学生个体在改正自身缺点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自我, 从而推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

一次主题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是不尽相同的, 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如何让它的影响力能更久远, 甚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境界, 那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列活动, 还要能取得了家长对这一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让家校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 并且采取丰富的多元化的评价来将这个主题活动积淀、延续下去。

三、家校联通, 凸显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要感化学生, 更要感化家长。为了和家长做好沟通, 我开展了“每日信息联系”活动, 每天借助家校通和家长发信息, 在信息中表扬孩子的优点, 肯定孩子的进步。另外, 还通过打电话, 面谈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我始终保持一个原则:说优点、说进步、说鼓励、说喜欢;不告状、不批评、不指责、不失望。这样, 我达到了“家长对孩子有信心, 对老师有感动, 孩子对学习有决心”的效果。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果, 是我们年级里出了名的学生, 不仅学习态度很差, 而且行为习惯也很不好。令老师、家长头疼, 同学讨厌。一年级时,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管教他, 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借助学校的家校通平台和他的妈妈发信息。第一天, 我和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每天把饭菜吃得精光, 在班级里是第一名, 真棒!请你务必晚上表扬他。第二天中午, 我发现这孩子吃得更快, 更好了。上课也专心了。第二天, 我又和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今天的表现比昨天有进步, 不错, 加油!请你继续表扬他。第三天, 出乎意料, 这孩子听写竟然得了60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询问了情况。他告诉我, 昨天在家里听了五遍, 今天早上又听写了一遍。我立即表扬他:你真认真, 老师真的很佩服你, 好孩子继续努力。晚上, 我又给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今天进步真是超人, 听写得了60分, 好样的, 母子俩继续前进。在接下来的几天, 这孩子各方面表现都进步了, 我心里暗暗高兴。但没想到大约过了一星期, 班长来叫我:“老师, 不好了, 王果把李川的头打破了, 还流血了, 他还说要杀人。”我一听, 迅速跑到教室里一看, 只见他气势汹汹的样子。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把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原来是别的同学先去逗他, 然后他进行反抗, 不小心把同学的头弄伤了。我耐心地教育他:“前几天, 你进步很大。今天虽然是别的同学先来逗你, 但你把同学的头弄伤, 你有责任, 老师希望你向他陪礼道歉好吗?”开始, 他不同意。我又一个劲地给他讲道理, 他终于答应我。那天, 我又给他妈妈发了一个信息:今天, 你的孩子虽然伤害了同学, 但他主动向同学道歉, 有进步!你应该继续表扬他。这样, 我每天给他妈妈发信息持续了一学期, 这孩子有显著的进步, 期末语文考试竟然考了70多分, 其他两门功课也及格了。令班里的老师刮目相看, 他妈妈含着泪说:“谢谢, 谢谢老师!”我是班主任, 为了学生, 我要付出, 但我也要回报。我爱我的学生们, 爱学生就不怕付出, 我要用我的真情, 滋润家长的心灵, 在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心灵中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让教育更有实效。

谈谈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第8篇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这句俗语是从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经验之谈, 也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首先所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的法律, 小到集体的一日常规, 都要求我们遵守一定的规则规范。 因此一日的常规很重要, 也很有必要管理。 青年教师由于走上工作岗位的经验还不足, 因此班级的常规管理常常会让我感到困惑,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跟他们疯一点吧, 别人就会想: 这个班的常规怎么这么差, 孩子都跟小疯子一样。 如果孩子们总是坐在那规规矩矩, 那么别人就会觉得这个班的常规很好, 老师的管理很到位。 可我会觉得难过, 觉得是我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因此, 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使幼儿能够自然地配合我呢?

二、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管理我班幼儿的常规工作

记得以前在实习时, 在大班班级管理中, 我总是认为孩子比较大、比较懂事, 因此, 在管理过程中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 但是通过实践, 觉得这种管理方式让我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当时的效果确实很好, 但是几分钟的时间过后我又不得不重新教育, 还有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 更加难管理。 因此, 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我有了一定的方法, 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改善我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1.运用游戏活动, 改善幼儿的班级常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 能满足其需要, 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 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 通过游戏练习, 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兴趣。

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 但幼儿活泼好动, 常有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 但效果都不太好。 于是, 我尝试换了种方法, 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吧? ”幼儿特别感兴趣, 都同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走着。 之后, 我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 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散着步, 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所以, 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 在孩子们眼里, 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在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特点, 运用游戏形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效果很明显。 又如在“办家家”游戏中, 我让幼儿反复练习穿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还有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 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因此, 对于幼儿来说, 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用拟人化、游戏化的方法引导孩子, 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游戏法对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有良好作用。

2.运用手势, 提高幼儿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在幼儿日常来园的每一天中, 最吵闹的时候要数吃过午饭后, 这时, 孩子们有的去厕所, 有的要喝药, 还有一些淘气的孩子你追我赶地跑着, 教室里沸腾起来, 尽管不停地提醒着:“小朋友们, 别跑了, 请安静。 ”可无济于事, 孩子们的笑闹声交织在一起, 顿时淹没了我的声音, 我想一定要要把孩子们有序地组织好, 因为稍有分神, 便有可能出现危险。 平时我班孩子们最爱听故事, 于是我便给他们讲故事, 可有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大声喧哗, 这时我把手放在本子上做了一个安静的动作, 并且更小声地讲着故事, 这时有的孩子说:“郁老师你的声音太小, 我们听不到了。 ”我说:“你们知道吗? 是你们太吵闹所以听不到, 如果你们安静, 就一定能听到, 不信你们试一试。 ”果然沸腾的活动室里顿时静悄悄的, 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 之后我又讲了一个故事, 效果出奇的好。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就说明其实无形之间的一个手势就有可能改变班级里的常规,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还有各种手势也可以直接提醒幼儿, 例如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就表示要坐坐好, 或者是把食指伸出来在脑袋上转几下这就说明小朋友要开始思考了, 等等。

3.运用弹奏钢琴, 使班级常规管理更轻松。

不但可以借助于手势加强幼儿的常规管理, 而且可以借助于“钢琴”, 也就是说孩子听到旋律就可以做相应的事情, 也就是我们说的“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 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 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 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 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 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 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立即开始整理和集中 (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 , 这样, 我们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 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又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 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 (如摇篮曲) , 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地休息了。 又如在表演《我是好宝宝 》的歌中唱道:“我是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得好, 小小脚并并拢, 小眼睛看老师, 说话先举手, 做个好宝宝。 ”孩子们在歌曲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 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

4.运用语言, 精确地管理好班级常规工作。

语言法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 从而改善班级常规。 幼儿园的孩子, 尤其是小班的孩子, 自我中心意识都特别强, 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 每次叫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时, 他们总会说:“我不会, 我不想学。 ”或者索性一动也不动。 有一次我教孩子穿衣服, 突然想起看到的一首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 出洞子, 吱扭吱扭上房子。 ”在用动作做的过程中配上儿歌, 发现原本对学穿衣服不感兴趣的孩子变得乐意动起手来。 而且边穿边念着儿歌, 动作还和儿歌的句子一致。 再如在洗手时孩子都特喜欢玩水, 每次洗手总不能及时出来, 当我想起了儿歌的功能, 便将洗手步骤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衣袖撸起来, 小手淋湿了, 小小肥皂擦一擦, 手心手背搓一搓, 清清水里洗一洗, 叮叮当当弹钢琴,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孩子们一边洗手, 一边说儿歌, 当儿歌慢慢念完时, 手也洗完了, 而且洗手方法也很正确, 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

5.运用文字和图片, 提醒幼儿的常规。

其实在幼儿园的墙面、空间也应该蕴含着教育价值。 我们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 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池等处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 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 在每个幼儿的用品上都贴上标记, 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总之, 常规不是一日就能做到的, 要通过幼儿的不断坚持才能变成一种良好习惯, 当然我们也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激励作用,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每当在常规中有小朋友进步, 我就在这一天中给他贴上一个五角星, 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秩序。

三、播下一个好的常规, 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我实习和工作之后, 我渐渐发现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常规就是日常的行为规则。 抓常规, 要就要抓日常, 而且要常常抓。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即从细小处开始, 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 班级常规是一个广泛的领域, 它包括了幼儿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 而生活常规又包含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子领域, 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 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常规管理工作。同时, 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常规培养发挥可以起到三种作用: 一是常规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二是可以帮助幼儿学到如何在集体中生活, 三是可以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每一个班级都离不开常规管理工作, 一个班的好形象, 就是从这些日常的常规管理中体现出来的, 因此, 我决不能让我的班级没有规矩, 当然我也会使用适当合理的方法, 让他们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摘要: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显然, 一日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建立良好的常规。一日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 而且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有帮助。

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 第9篇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

1.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开始, 我便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力图给孩子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班级有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建立常规。比如, 在解决幼儿入园时间太晚的问题时, 我创设了一个巧妙的情境。今年我班的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都很晚, 在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也进行了沟通, 但收效甚微。我于是决定自己也迟到一次, 让孩子体验等待的焦急和痛苦。我选定一天早早来到学校并躲起来, 请隔壁班老师帮忙把自己班的孩子们带到她们班。孩子在别的班级里等了半天, 活动也不好意思去参与, 着急地不停问:“周老师什么时候来啊?”“她怎么能迟到呢?”在大部分孩子都入园之后, 我突然出现, 孩子们兴奋不已, 都询问我刚才的去向, 还有孩子说:“你去哪里啦?我都想你了。”我顺势说道, 每天老师早早就来了, 可是也要等好久才有小朋友来, 老师也很想你们, 能不能早点来呢?孩子点点头。通过这一类方法, 调动孩子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在无形中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2. 切合幼儿的实际特点

工作以来, 我深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和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差异, 教师如果能熟悉每个幼儿, 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习惯, 并结合他们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常规管理重点, 例如, 小班或小小班的孩子有年龄小、入园时间短等特点, 应采用“从小处着手”的常规管理策略。中班的孩子变化很大, 活动能力增强, 学习、游戏的兴趣表现得愈加明显, 这时就需要及时帮助孩子改进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游戏规则。大班则要考虑到孩子已有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 又即将升入小学, 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安全教育这三个方面。

3. 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常规教育中, 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幼儿园里,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幼儿最爱模仿老师,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 老师平时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及平时所讲的话, 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比如, 普通话是我们要求孩子使用的语言, 老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能坚持。可是在同事之间进行对话时, 往往会使用方言, 似乎觉得那样显得更亲切。然而正是因为老师的疏忽, 孩子都会模仿老师之间的一些方言对话, 甚至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 令老师很难堪, 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所以, 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 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 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二、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新方法

虽然以上是班级常规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 而应该巧思妙想, 寻找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新方法。

1. 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都非常喜欢听故事, 于是我们便将需要幼儿改进的地方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 比如针对幼儿不仔细倾听同伴发言、喜欢插嘴的情况, 我给幼儿讲了《爱插嘴的波波》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 波波是因为没有仔细倾听朋友的发言, 所有的事情只能一知半解, 最后一事无成。通过这个小故事, 孩子知道了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不仅是对同伴的尊重, 更是加深理解的最好方式。每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 孩子之间就会自发地进行批评:“你想当爱插嘴的波波呀?”那个严肃认真的态度, 让我们老师都不得不佩服呢。

2. 全体参与, 一起讨论

我有时会利用20分钟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会”,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话题, 大家展开讨论。例如, 最近一段时间, 班里的很多家长朋友觉得孩子已经大了, 不需要亲自送到老师的身边, 经常让孩子一个人从幼儿园大门口走到教室。而我们幼儿园非常大, 班级又在幼儿园最东北角的三楼, 路途中孩子要经过很多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兴奋点”,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便让孩子自己讨论“如果没有家长陪伴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他们仔细想了半天说出了一大堆。“可能会掉进小池塘。”“也许会被坏人带走。”“爬楼梯的时候万一摔倒怎么办?”……孩子自己说完以后也觉得很害怕。我顺势要求他们回家将这些严重的后果告诉家长。从此以后, 每位家长都能亲手把孩子送到老师身边, 拿了接送卡才离开, 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入园环节的安全性。

3. 旁敲侧击, 举一反三

班里有好几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养成了含奶、含饭的坏习惯, 以至于到了中、大班的时候牙齿完全被蛀空, 变成龋齿, 同时他们的体质因为口腔的原因变得很弱, 每年的例行体检结果都是营养不良。对于这个问题, 我和家长一样都很头疼。后来, 我拿了两个洁白的瓷盘, 一个盘子里盛上清水, 另一个盘子是空的, 饭后, 我请孩子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盘子里, 孩子觉得很新鲜, 饭后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 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饭, 我便请孩子聚到一起, 观察、比较两个盘中的水有什么不同, 结果肯定是“一个盘子里的水很干净, 另一个盘子里的水很脏, 有很多白乎乎的东西, 还有青菜等”。这样孩子都知道了饭含在嘴里会导致很多问题, 因此顺利改掉了个别孩子饭后不爱漱口、爱含饭的坏习惯。

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 第10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三维聚焦,六点汇文,班集体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值得班主任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常规管理既繁且杂, 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 既牢牢地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 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多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效果良好。

一、三维聚焦

所谓三维聚焦, 就是对学生从时间、空间和做什么三个维度来把握, 并且把工作重点聚焦于课堂的管理方式。

1.把好时间这个度

一方面, 作为班主任要踩准时间这个点。一天中的几个时间节点是要把握好的, 那就是:早晨学生到班的时间、中午学生午休的时间、晚自习开始的时间……在这几个时间节点, 我们就要准时地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以身作则, 更是对学生的一个心理安慰。另一方面, 要把握好学生在校的时间节点,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这是班主任应该搞清楚的。

2.把好空间这个度

教室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 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目的是为师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如要求宣传委员装点好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劳动委员每天开窗通风三次, 随时保持好地面、桌面、墙面和黑板的干净;生活委员负责的读书角、资料架、花盆等应和谐生辉, 相得益彰。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个想学习的渴望, 给教师有一个想上课、上好课的心境。

3.把好“活动”这个度

如果想让你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发展的舞台是必不可少的一点。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去做好的事情, 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更多的“过剩精力”用在一些好的事情上。学习、作业是一些很好的事情, 学生会做, 但学生不会满足于仅有这些活动, 他们还会期待其他活动来填充、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们工作要有前瞻性, 把工作做到前面, 有意地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活动供其选择, 供其消化。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创造一些有益的活动, 以达到学生快乐发展的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聚焦课堂。课堂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单位, 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 学生每天也都在课堂上度过。然而正是这种“习以为常”使得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课堂, 忽略对课堂的管理, 甚至许多看似普通平常、而事实上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对班级管理负有主要责任的班主任, 应要求本班师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学生必须认真听讲、记笔记, 勤于思考,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 加强教学管理,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二、六点汇文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 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并具体表现在班风、舆论等方面。抓好以下六点可以巧妙汇成健康而有力的“班级文化”。

1.抓好班干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 要培养好这些学生, 必须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内在潜力。班主任要策划好班干组织, 并明确分工, 让他们各司其职。良好的班干组织一般具有榜样、同化功能, 激励和约束功能, 其他同学会在他们的榜样和激励下, 自发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班主任要注意优化班干部的成长环境,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2.抓住典型

班级学生很多, 班主任要提高管理效果, 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 以班级中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为典型, 表扬他们的闪光点, 要求他们在集体中发挥带头作用。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要树立不同的典型, 始终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其次, 抓住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一般来说, 每个班级总有一些“问题学生”, 班级的风气往往受这些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大, 抓牢抓好“问题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位班主任都有应对这类问题学生的有效手段, 但应该明白, 治标固然不错, 但能治本却是首选, 见招拆招只能加重我们的负担。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所谓“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 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 指出他们的不足, 要求他们从点滴做起, 辅以一定时间的引导, “作之不止, 乃成君子”, 这是学生、家长、教师都希望看到的双赢结果。

3.强化自身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师和操盘手, 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 班主任应是班级的“精神领袖”。班主任的精神面貌、心理态度和形象气质都会直接感染整个班级的集体气氛, 班主任的形象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涵。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时, 尤其要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 班主任的师表形象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 一种强势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往往是在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下形成的。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家, 他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创新的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 发挥着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无数事实证明, 学生人生观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完善、智能的开发、学识的进步以致将来道路的选择, 都离不开班集体环境的陶冶和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班主任在对班集体的管理、引领中, 必须平等地对待班级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尊重学生集体的意愿、发展需求和成长节奏, 并通过与集体对话、协商,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还学生自主管理和创造班级生活的权力。在以身作则中, 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无论大节小节, 无论课内课外, 无论校内校外都要始终如一。这样, 班主任在学生中间就会形成强烈的道德感化力。要求学生言必信, 行必果, 我们就要带头做到;就要求学生穿着整洁、大方、注重形象, 我们就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诚信, 一诺千金, 我们就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不为失败找理由, 只为成功想办法, 我们就要带头做到。

4.明确目标

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 是班级发展的导向, 也是全班学生人生的导向。运用目标激励,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共同奋斗的目标激励全班学生, 使大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 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在目标制定中,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心理、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 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目标的设置;在目标实施中, 要使目标具体化, 目标小组化或个人化, 及时评定和反馈, 尽可能做到量化和等第化;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及时制定新的目标, 从一个周期转入下一个周期, 从低级阶段转入高级阶段, 从近期目标转入中期或长期目标。以此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5.建立制度

班主任的权威不是以权力生威而应是以理服人, 这个理就是道理、情理和事理。不管开展什么活动、不管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 不要简单地要求大家怎样去做, 而应首先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他们才会心服口服。“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是班集体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 首先要根据班级特点, 在班主任的引领下, 经班委会讨论, 再由全班学生民主商量共同制定有效的各项班级规章, 如《班级公约》等。其次, 把着眼点放在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上, 班级制度, 只有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准则, 变成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时才能发挥作用, 才能真正成为班级制度文化。在制度实施中, 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检查制度, 把学校的常规检评工作纳入《班级公约》中, 并建立班级学生档案, 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这样, 在学生参与管理的同时, 也保证了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班级的制度文化的建设, 不仅为学生提供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 使每名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使之朝着符合班级全体利益, 符合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

6.营造舆论

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 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是控制个体或集体的一种力量。马卡连柯认为:学生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因素。正确的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物质”, 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巨大的正能量。班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 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有效得多。经常见到很多犯过错误的学生并不怕班主任的批评, 却很怕集体舆论的谴责。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优势, 就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 错误言行就站不住脚, 一旦出现, 也会立即遭到围攻和谴责。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坚持集体舆论导向, 班级工作就会取得主动, 就会事半功倍。有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正气, 有舆论阵地, 正气就会在班级的发展中占主导统治地位。一个班级必须要有正气, 并让正气主导班级的发展方向。大部分同学在重大事情上一般都有较强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如果一个班级集体舆论健康正确, 风气淳厚, 那么正确的言行就会得到支持和发扬, 错误的东西就能及时得到抵制。

优秀的班级文化在班集体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规范、暗示、熏陶、启迪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心理人格等方面,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也可以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和优化, 从而推动班集体的整体发展。要打造班级文化, 必须牢牢抓好以上六点。前三点是做好“人”的工作, 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人力保证, 后三点是厘清人的思想, 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是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东西。

从“物化”管理到“制度”管理, 再把制度化“物”的尺度转变为师生自主自觉的“心灵”的尺度, 从而去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建设一个文化型的班集体, 这是一个诱人的管理策略。三维聚焦, 六点汇文, 就是抓住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班主任工作中, 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一策略, 无形之中, 良好的班风就会形成, 良好的习惯就会养成, 良好的班级文化就会发展, 班主任的任务也就能轻松而圆满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班华, 王正勇.高中班主任.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 (中学卷)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倪敏.新时期怎样做好班主任.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4]蒋盅.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班主任, 2003 (2)

对班级常规管理的一点认识 第11篇

关键词:团队意识;行为习惯;制度规范

中图分类号:G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085-02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管)无定法。教育是多元化,没有最好的,单一的教育样板可以让教师照搬。在班级管理中,也用得上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管无定法、管必有法、贵在得法,有效才是硬道理。

1 摸清班情,确定价值目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说明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

新接一个班,从何抓起?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胜”,并不是把学生作为对手,而是做好学生的工作。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

2009年9月份,笔者接任会计6班的班主任,从中考成绩看,本班共53人,最高分395分,一个免试生,总均分约336分(中考满分是660分)。这样的入学成绩的确令人担忧,说明学生初中的基础文化比较薄弱,学生学习习惯差,整体素质不高。由此可能带来厌学、不守时、凝聚力差、吃苦耐劳精神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深知,凡事欲速则不达,这好比患了阑尾炎而腹部剧痛的病人,医生给他服止痛药只能消除表面病痛。

为此,在第一次班会上,教师把权利教给学生,“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室里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老师准备把我们班建设成什么样?”笔者反问他们:“你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班级里?大家希望建成什么样,我们就一同努力把它建成什么样的班级。”经过大家讨论,班级目标出现了:8字方针——厚德、益智、体物、知行。8个字,8个方面。我们把它做成白底红字,张贴于班级前的黑板上方。这样由学生共同提出的目标执行起来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认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班训和班级宣言,班训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宣言是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现在比将来。这样大家形成了共识,要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快乐、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2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玛卡连柯说:集体是教育学生的好老师。一个集体坚不可摧的力量来自于大家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来自于大家为集体做贡献的热情,因此班主任要不断灌输“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

“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班集体一旦形成,它就成为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和重要依靠,用集体的力量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收到良好的熏陶。

根据学校的要求,笔者经常给学生制定一些近期的、經过大家努力能落实的目标。本班制定了“团结一致,争取获得‘军训比赛’、‘广播操比赛’、‘班容班貌比赛’三项集体活动的争优目标”。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活动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提升了他们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为了班级体的荣誉继续努力奋斗的热情。给班集体一个良好的定位:不做则已,做就要尽其力、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做到最好。只要心中燃烧着求胜的欲望,必会激发潜在的力量。

通过以上活动使他们真切地体验到“在磨炼中寻求快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学生的学习应与游憩相结合,这样他们才会感到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之间相互理解、关怀,增进友谊、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参与意识加强,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 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学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无数事实证明:学生的品德、学习、劳动、卫生等成绩的好坏是与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好坏成正比。培养学生好的习惯:①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②引导他们纠正现在的不良习惯:如学习习惯差、上课趴着睡觉、说话、不守时等;③积极培养他们尚不具备的新的良好习惯:如做事情要踏实、认真,为人友善、团结,学习踏实、刻苦等;④帮助他们提高识别能力,预防各种不良恶习的感染和侵蚀。如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沉溺于网络游戏,讲哥们义气、打群架等。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第一,要让学生明确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把严格的训练变为自觉行动;从哲学课开始,教师要求他们的作业不能有雷同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第二,注意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各类习惯的具体情况,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或及时提醒纠正、或引导其巩固发展;第三,在方法上加以引导,从感情上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养成追求,从各方面做工作,特别是利用主题班会、利用学生中的典型激发他们,使学生明确一个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匪浅。

4 建设班级文化,强化集体感化功能

组建强有力班委会和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刚”,但是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更有其不可或缺的“柔”的作用。把班级建设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就能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灵的力量,这对于形成一个具有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的纪律意识和优秀的传统作风班级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板报标语。在板报的设计上,主要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占较大面积的主题部分——“我的梦想”,其中包括53名同学的近期和长远目标、人生格言、照片、班训、班级口号,这些将时时提醒他们不忘理想,脚踏实地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起到了激励作用;第二部分是“信息八面风”——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展示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使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开阔眼界;第三部分是“感悟”篇——主要展示近期活动中同学们留下的美好回忆,使他们感悟到“在磨练中寻求快乐”的人生体验;第四部分是教室前方的公布栏、信息栏、班规栏——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学生会布置下达的各项任务和对班级的考察结果;第五部分是“光荣榜”——让学生享受和回味成功的喜悦和艰辛。

此外,定期召开班会,由班干部轮流主持,每次解决一个重点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干部通过主持班会,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能力,也使一些由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树立起威信,达到了由班主任“一言堂”所没有的效果。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也是班级自上而下发展的动滑轮和成功关键,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5 规范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考评

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除了环境的陶冶,理论上的教育和提供一切机会外,严格的考核评比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这方面主要采用了以自我监督为主,人人参与,综合评比,以鼓励为主的方法。

本班以财校“中专生守则”为依据,结合本班具体实际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班级考核细则,形成班集体的骨架。做一件事,计划是方向,实施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监督是最有效的保障。我们主要通过学生监督、教师监督、学校监督等来保障制度的实施,各项考核内容均有专人负责登记记载,以经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及时通报班主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班会一小结,总结分析本周各项工作的得失,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今后解决的办法。这样,全班形成了一个人人严格要求、个个争先进的局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班风班貌。

此外,笔者还采取了“三明治”法批评学生,巧用从众心理治理班级,意识的强化灌输法调节虚无数心理等方法,以实现班级的优化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极为复杂,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去实践。诗人纪伯伦说:“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无用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我们带着爱工作时,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

To the Class and Grade Convention Management Understanding

Hu Jun

班级管理中的反常规 第12篇

一、建立有效班级常规, 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 终生受累。”又说:“人类的动作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所以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每天午睡, 按时进餐。班级的一日活动作息都是相对固定的, 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都应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相对固定的计划, 劳逸结合、动静交替, 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使孩子对一天的活动心知肚明, 有所期待。所以班级的作息安排不能随意的更改。

1.小班幼儿刚入园时, 个别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午睡的习惯, 所以在园里当然睡不着, 就哭闹, 家长心疼了, 提出不要让孩子在园睡午觉。作为教师, 如果去迎合家长, 那么孩子午睡的好习惯就无法养成。为了孩子的健康, 教师就需要和家长做好耐心的宣传, 列举午睡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好处, 再请家长放心, 我们有办法让孩子逐渐养成午睡的习惯。为了孩子的健康, 家长也是会配合教师的, 班级午睡的规定就在反复妥协中达成了。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饭前便后洗手, 勤洗澡、洗头, 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引导幼儿不偏食、不挑食, 多喝白开水, 少喝饮料, 不边吃边玩等。教师可以将常规要求以图画、照片、图示等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 用来提示孩子遵守常规。

3.在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同时, 班级要建立良好的规则, 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今后的小学学习打好基础。幼儿园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和倾听, 勇于尝试, 做事专注, 对学习成果有满足感, 爱惜玩具、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具和材料, 不争抢学具, 积极举手发言, 活动中不随意打断老师和同伴的发言, 等等。

当规则建立后, 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和督促孩子养成, 不能虎头蛇尾, 要始终如一, 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掌握这一规则。当孩子都自觉执行这一规则了, 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 这一规则就是有效的。反之, 如果一个规则在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督促后, 孩子还不能自觉遵守, 就要反思这一规则是否科学、有效, 孩子是否理解这一规则。

二、建立有效班级常规,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每一个人都应当做好分内的工作,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孩子也应当从小培养担当责任的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为家庭、为班集体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而获得独立的精神和提高自立能力。现代社会中独身子女对责任的意识比较淡薄, 啃老族比比皆是;而造成独身子女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很大程度是教育的缺失。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当孩子幼时走路绊倒时, 家长不是告诉孩子走路要看好脚下, 而是责怪石头呆的不是地方;不是让孩子吸取摔倒的教训, 而是一味地埋怨他人。

具体到幼儿班集体中, 设想一下, 一个孩子玩了玩具不会自觉放回原处, 看完了书不放回书架, 画好了图蜡笔一丢, 然后老师和同伴来替他收拾残局。长此以往, 这些幼儿的责任感何从谈起?更遑论将来做“祖国的栋梁”!因此, 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 平日首先要培养幼儿把收好玩具作为己任的意识。大而化之, 在幼儿承担各项应承担责任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起其责任心。要让这一切“习惯成自然”, 班级就要建立“用完玩具要放回原处”等各项规则。如果有孩子不遵守规则, 就要有相应的惩处措施, 比如玩了玩具不放回原处, 首先要提醒, 提醒不听的要适当减少玩的次数。

一个班集体,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和保育员代替完成, 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缺乏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在笔者的班级, 所有孩子进入小班后就逐步开始了“自我服务”, 如玩了玩具放回原处, 自己穿脱衣服, 自己叠被子, 自己收拾手工工具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是从这些自我服务开始着手的, 从而延伸到服务他人, 在服务他人中感受到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 长大成人后才有希望服务社会, 造福人类。

三、建立有效班级常规, 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1.自我管理通俗讲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教师首先要是自我管理的榜样, 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管理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一个连自己东西都乱放的老师, 是很难做幼儿的榜样的。在自己首先把办公桌整理得井然有序, 身体力行后, 教师再引导幼儿管好自己的衣服、手帕及学习用品, 不要乱丢。

2.现在有些家长对幼儿的一切都包办起来, 致使一些幼儿自理能力很差, 依赖性很强。而教师和家长的区别之一是教师要为幼儿的自我管理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在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学习的机会, 创造便于自我管理的环境, 逐步引导幼儿自我管理。比如为了让小班幼儿学会“物归原处”, 就先把玩具拍一张小照片, 贴在放玩具的框上和放玩具框的柜子里;每次幼儿收好玩具时, 一一对应, 能很轻松地找到放玩具的地方, 避免教室的一片狼藉。

3.“及时肯定幼儿良好的行为”对于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很重要。如午睡要保持安静, 不在床上吵闹这一规则的实行, 刚开始时可能仅有一部分小朋友能做到, 教师就要及时表扬进入午睡室安静的孩子, 对吵闹的幼儿就要及时地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提醒, 孩子们基本都知晓午睡室是睡觉的地方, 不吵闹。

4.幼儿园自我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碰到问题时能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幼儿园, 当幼儿碰到问题时, 常常会来告诉老师,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循循善诱。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鼓励孩子告状, 但是当孩子前来诉说他的不悦情绪时, 他们很少把自己的行为看成是告状。他们所寻求的是, 要使自己的感受在另一个人的心里得到反响。”可见, 孩子并不是希望我们成人去替他们解决问题, 而是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 给予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例如两名幼儿为抢一把椅子互不相让, 争得面红耳赤, 孩子们纷纷来告诉老师, 教师没有立即阻止他们, 而是在一旁观察, 并提议说:“你们玩石头、剪刀、布, 谁赢了椅子就归谁, 你们同意吗?”两位小朋友点头同意了。教师的一个建议轻松地化解了争抢事件, 围观的幼儿也受到了教育和启发。以后当幼儿碰到类似的问题, 他们就会迁移使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上一篇:安全隐患原因论文下一篇:立体车库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