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听、多想、多问、多鼓励、多关爱——新形式下高教辅导员工作实践

2023-02-05

当前的时代是个多变的时代, 人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信仰缺失, 高校处在思潮涌动的前沿,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学生工作琐碎繁杂, 一旦有突出事件, 更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处理, 要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序, 更有效, 事事走在学生的前面, 让小事没有, 大事化小, 突发事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听

大学时期是青年走向成年期的重要时期, 他们情感强烈, 心里不稳定, 时常处在学习、爱情、交友、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纠结中。 辅导员要走入他们的生活中, 和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学, 要做他们的“大哥”, 随时可以倾诉的对象。 而不是有“代沟”、有距离感的“长者”。

人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等不同, 相同的一批人也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 体现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 同时人的知觉也是复杂的, 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 才能使辅导员正确的看待不同气质、不同性格差异的学生, 才能做到工作方法上的因人而异。 唯有如此, 才能不犯先入为主的错误, 从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学生。

2多想

在校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 渴望独立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部分学生旷课、恋爱、沉迷网络, 缺失信仰和向上的动力。 这是光靠简单的政治教育和粗暴的批评都收不到多少效果。 必须找到合理的办法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辅导员自身要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 自信乐观, 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情, 这样才让学生信任、尊重, 愿意和其分享自身的烦恼。 再认真倾听的基础上首先要“以情动人”再“以理服人”。 借助方式人明白自己的处境, 从而自觉的面对问题和困难, 自身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辅导员要试图改变学生时, 首先要改变的是学生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念。 个别的可以通过加强情感沟通, 开展活动来改变。 面对大多数学生可以运用从众心理, 有意识的以班级为集体, 或以共同的兴趣、活动、等来组织团队, 形成良好的一个风气, 带动大家一起进步。 在团队集体管理中要注意小事及时处理, 否则就会在一定诱因下变成大错、突发事件。

3多问

要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状况。 在做为教学、行政的管理角色时, 要有执行的力度, 但面对学生个体时, 要表现同情、理解, 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在学生中有两类“贫困生”, 一个是金钱匮乏, 物资缺乏的贫困生, 他们有的碍于自尊心, 不愿向别人提及, 需要在与学生谈心中发现;二是精神上存在的困扰, 时常处在不稳定的情绪中、思想薄弱的贫困生, 这更要在观察中发现。 对物资上的贫困生辅导员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推荐到勤工俭学的岗位上去, 认真、仔细地做好贫困生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工作, 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细心的询问有助于公平、公正。 对于思想上的贫困生, 要及时发现, 各方面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 增进心身健康。 少数已经演变成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心理咨询和辅导, 让他们恢复正常的心态学习、生活。

4多鼓励

一个合格的辅导员,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格影响力, 用好的方法感染学生。 在讲的道理让人信, 说的话有人听的基础上, 多多运用激励理论, 让学生在自信中强化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能力。 当代大学生缺乏实践和经验, 有的对自身要求过高, 从而产生挫感;有的抱着对学习无所谓的混日子过的态度。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自己能力的优劣势、所学的专业的优劣势, 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 先从短期目标做起, 然后在原基础上逐渐进步。 在每个完成的短期目标中获得成就感、 自信心, 获得实现长期目标的动力。 在每个短期目标是, 注意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其的认识速度和水平,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5多关爱

学生教育工作应细水长流, 深化到学生平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特别是面对特殊问题学生出现状况时, 不应与其发生正面冲突, 应该通过与其家庭的沟通、与身边亲近同学的沟通迂回解决, 尽量不将问题扩大化, 如春风化雨般解决他们的问题。 多献爱心, 用心关爱、真诚帮助。 用爱叩开特殊学生的心扉, 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特殊学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短处所掩盖,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帮他们建立自信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只有爱他们, 用心跟他们交流, 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才有转化的可能, 用爱去感动他们, 爱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在此前提下对特殊问题的学生要想很好的转换他们, 就要摘掉有色眼镜, 一视同仁, 充分的相信他们, 充分地尊重他们。 施加适度的压力更好的激发他们生活的热情。

综上所述, 辅导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对学生多听、多想、多问、多鼓励、多关爱, 尊重每个学生, 做到在沟通中“以情动人”, 在管理中“以理服人。 ”以上是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点浅薄之见。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 工作绩效如何, 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高低, 而且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 为使辅导员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作用, 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 在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多听、多想、多问、多鼓励, 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多听,多想,多问,多鼓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