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eral中西葬礼文化

2023-07-02

第一篇:funeral中西葬礼文化

中西葬礼文化比较

韩馥竹

09130239

在人的灵魂告别肉体之后,为了诠释对生命的尊重,人们往往要将肉体入藏,当然由于地理区域的不同,葬入肉体的形式也大有差异,古代已有石棺葬,土葬,水葬,石棚葬,沙葬,悬棺葬等等。而葬入藏之前,由于不同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形势的影响之下,也会产生不同地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葬礼。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当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宗教、社会形式影响下,葬礼也具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例如„.. 中国的文化在葬礼的形式上表现得精致或繁复,其所要表达的意义是“慎终追远”式的无奈和茫然,它除了沉溺于“生命苦短”的悲观意识之外就再也没有从死亡中超拔出来的勇气(1)。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人在丧祭礼仪上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人们开始接受西方的简约形式,送花、追悼等,但人们在对死者以及死亡的观念上究竟有多大本质的改变还是一个问题,但无论如何,这种形式的变化已经是一个开端,所孕育出来的也许就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领会。

它的主要形式为(2):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

4.守铺。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

7.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殡。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10.落葬。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基督教文化认为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

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3)。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魂安静(4)。

它的主要形式为(5):1. 准备礼。 致候:主礼神父问候大家。 洒圣水:为纪念洗礼,并怀想基督的逾越奥迹。导言:主礼神父简介今天聚集的目的,并祈求天主对病人的降福。 忏悔式:(如果病人希望此时举行和好圣事也可以)。

2. 圣道礼。 读经:读经的内容,通常和耶稣基督治愈病人,复活死者、或给予痛苦的人希望相关。 讲道:神父可以简单的阐释刚才的读经,勉励病患和家人在天主慈爱的眷顾下,勇敢的承担病痛的十字架,把自己的痛苦,和十字架上耶稣基督的痛苦和祭献相结合。代祷:所有参礼者,可以为病患、家人、医护人员,及所有在病痛中的人祈祷。

3. 傅油圣事。祈祷:主礼神父邀请大家为病患祈祷。覆手:主礼伸开双手,覆盖在病人头上,祈求天主派遣圣神,赐予恩宠,医治并祝福病人。 祝圣病人油 。傅油礼:神父以刚刚祝圣的油,傅抹病人的额头和双手,并配以祷文。祈祷:主礼邀请众人一起祈

祷。

4. 领圣体。 天主经:这和感恩礼中领圣体的方式一样,先以天主经祈祷。 领圣体:与主共融。 结束祷文:领圣体后,神父邀请大家祈祷。

5. 礼成式、祝福式。 而在病患弥留时,可以和好圣事、傅油圣事、感恩圣事一并举行,并给予临终大赦。 当然,除了礼仪的部分之外,天主教会对临终病患及其家人,还有其它的关顾和照抚。

穆斯林文化认为葬礼,是围绕着关心死者遗体,并进行安葬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是宗教文化、殡葬文化丰厚内涵的突出体现(6)。它起源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和教规。葬礼的形式和内容对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的前定观、平等观、和两世吉庆的思想决定着它的形式和内容(7)。伊斯兰最高教经《古兰经》上说:“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个人的寿限了”穆斯林的死亡观是人的生死有阿拉定夺,任何人都无法更改。阿拉给予生命住在生命,适当的收回生命,走向死亡,复命归真,这是穆斯林个民族共同的信仰,并在次基础上产生穆斯林的葬礼文化。

它的主要形式是:1.在人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近亲属要在枕旁默念“克里麦,团依拜”的经语(8)。

2.停止呼吸后,亲人要顺其肢体,合其眼睛,闭其齿口,整理容发,理展四肢,

用一块干净宽白布盖住亡人全身,放置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按伊斯兰教经典规定“三日必葬,葬必从俭”,外族、未洗浴者不许看亡者尸体。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烧纸祭奠。葬埋程序大体有备殓、浴礼、殡礼、埋葬、坟墓五个方面(9)。

3. 备殓。 裹亡人的白布殓衣称“克番”(阿拉伯语译音)。男人殓服3件,大殓(俗

称大卧单)等长如身,上下长出7寸,宽4.05(俗称小卧单)等长如身,不留余地,宽也是4.05尺;衬衣上至肩头,下至踝骨,肩头开缝,宽约1.2至1.3尺,另加帽子1顶。妇女殓服5件,除3件与男子相同外,另加裹胸及包头各1件,一般为白平布3尺左右。

4, 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

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然后将亡人移至早已准备好的克番布单上,一层一层包裹好,用白布带系腰,扎紧头和脚,浴礼就此完成。

5.殡礼,浴礼毕后,将死者装入埋尼体(尸体)的大木匣子,头北脚南置于安静的

室内或庭院的洁净处,参加殡葬的人都要沐浴净身,着清洁衣服,殡礼为举意、抬手、大攒,不鞠躬,不叩头,不跪坐,大攒4次,向左右说“三里阿木”,殡礼即成。

6.埋葬。 三日必葬,葬不择时,实行土葬。人葬时将亡人托出木匣,“搭铺”放

入墓穴。坟取子午向,阿訇等跪坟北头,送殡者跪在南头诵经,然后埋葬。人死后七天、四十天、双月、百天和周年祭祀,都要请阿訇诵经、走坟,还用烫面炸油香(油饼)送亲友,表示感谢。

7.坟墓。 墓穴取南北向,长方型,一般深5尺多,最深不超过1丈,长6尺,

宽3尺。掘成后,又依穴内东壁高1尺处另挖穿堂,长5尺多,宽3.5尺,高2尺,下平上拱,其北端留土台作假枕,入葬尸体放于穿堂内,用土坯封口,然后填土堆成拱形墓冢。(10)

当然,无论是怎样的文化,人们对葬礼的理解都是对人类死亡的尊重。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11)

(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葬礼。

(3)《南京社会科学》

(4)《南京社会科学》

(5)百度百科——基督教葬礼

(6)[德]诺贝特·埃利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南京大学出版社

(7)[德]诺贝特·埃利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南京大学出版社

(8)《穆斯林的葬礼》

(9)《各民族葬礼文化》,西藏出版社

(10)百度百科——穆斯林文化

(11)葬礼百度百科

第二篇:中西方葬礼文化差异

Funeral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 will talk about the funeral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f life is a trip, funeral is the end of the long journey. Death for people who believe in reincarnation does not mean the end of life, but the conversion of life. In other world .Funeral is to put the soul of the deceased to the underworld. The funeral ceremony refers to the etiquette of living deal with the deceas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e last step of one’s whole life.

To Chinese people, death means the emancipation from earthliness. If people die in the house peacefully, when he/she is extremely old, we call his/her funeral ‘white occasion’. As a very admirable way of death that one’s life ends at home without pain and disease is people’s long-cherished wish of lifetime and it’s also the glory of the family.

Funeral preparation is ready shroud, coffin and for the dead. In China it’s very important and formal. There is a lot of custom taboos in this step. T he shroud is generally made from cotton. Nobody will like his/her shroud made by fur or silk, because Chinese believe that furs can make people into animals in the other life. Silk is not used to make shroud for it’s Chinese pronunciation ‘duan’ which means bad for the death’s children. The coffi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ades according to the hardness of the timber, the harder the better.

A prerequisi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eral, obviously, we must determine the person is dead. In China, people will cotton on the person’s nostrils to test whether or not people die. I t is named a fine cotton in The Book of Rites. A fine cotton is much accurate than directly testing by hand and show respect for the deceased. If relatives were sure the person had been dead, everyone started crying. Crying means starting the funeral ceremony. In some place of China, especially in rural, people always open the roof tiles to wish the death go heaven.

At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it is bathed in his deathbed. Then put shroud on for him before he death. Medium civil funeral have “停灵”customs ,continued for three days, five days or seven days, it shows relatives look forward to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ceased, set aside enough time to the escape soul can return to when there is physical dependence.

Western funeral rituals and customs are essentially religious funeral

rites.

Western

people

advocate “individual-based” and “individual-centered”, so people focus on resettlement of the deceased “soul” at the funeral. Father of repentance to him. This is also o hospice, so that the dying people will get correct view of the death of the deceased, and get out of the fear of death. At death, under the auspices of Father give the deceased corpse washing, dressing, religious meaning of his sins are washed away, clean see God after the priest want to pray.

Chinese cemeteries are generally located on hillsides since this is thought to improve Fengshui(geomantic omen ).The higher a grave is located, the better. At the graveside, when the coffin is taken down from the hearse and lowered into the ground, all present must turn away. Family members and other relatives throw a handful of earth into the grave before it is frilled. After the funeral, all of clothes worn by the mourners are burned to avoid had luck associated with death. After the coffin is buried, the keeper of the cemetery will also offer prayers to the deceased. Family members and relatives are presented with a red packed(A sign of gratitude from the deceased’s family, and the money in it must be spent).A white towel is also a sign of gratitude although it is also used by funeral guests to wipe away perspiration. The eldest son of the deceased will retrieve some earth from the grave to put into an incense holder, and the deceased will be worshipped by the family at home using an ancestral tablet.

Western funeral is religious funeral. The customs of western countr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religions. Western funerals mainly pray for the deceased, wish souls ascend to heaven as soon as possible. Christians thought people should give the deceased’ soul need to be quiet after death ,so western funeral customs are simple and enmity. Confucian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uneral rites. I 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oul is immortal; it’s attached the gods, worshiped in the Temple. La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bring the “six reincarnation, reincarnation Health care “and other concep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local religion Taois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ell. Chinese people mixed these different believe together, and formed Chinese funeral customs-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s the main body, the convergence of Buddhism and Taoism’s funeral rites.

第三篇:(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葬礼文化的对比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2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

3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 4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5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6 On Wordsworth’s and Emerson’s Conceptions of Nature 7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8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餐菜单的英译 9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10 论电影《芝加哥》中的格雷马斯叙事模式

11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12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3 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 14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15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 16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7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18 论《红字》中的奇异情景

19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 20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21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22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23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 24 论《红字》中体现的清教思想 25 英汉恭维语语用对比研究

26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 2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28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9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 30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冲突 31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 32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

33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 34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

35 On the Progressive Awakening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Hours 36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37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38 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 39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

40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41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42 会话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43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4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45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46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47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48 艾米丽狄金森和李清照自然诗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49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0 小说《珍珠》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51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52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53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5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55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5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57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58 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培养与对策

59 《小妇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60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

61 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 63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

64 教学设计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65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 66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Love in Charles Dickens’s A Tale of Two Cities 67 适者生存——解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存法则

68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 69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 70 词义的选择和商务英语的汉译

71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72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73 On the Transculturation Reflected in Disney Mulan 74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75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 76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

77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

78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79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 80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81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82 英汉形合意合的对比性研究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83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84 英语“名词 +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85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86 中英婚姻观对比

87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88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89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90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91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92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93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94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95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求职简历汉译英 96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

97 浅析中医词汇英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98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 99 《魔戒》中的女性人物

100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

101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 102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103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104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105 汽车广告翻译浅析---论消费者心理差异对汽车广告翻译的影响 106 英语中“r”的分析

107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纯真的失去

108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 109

110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 111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11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113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14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15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116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117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18 A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119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120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 121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2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123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124 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heory 125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26 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 127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28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 129 文化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130 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131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132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33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中的美国精神 134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135 应用学习动机理论优化高中英语学困生 136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137 父权制社会的傀儡—从安吉尔看父权主义思想 138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139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140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 141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

142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143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 144 英汉饮食习语对比研究

145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146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147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148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49 中西文化中的颜色内涵之异同

150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51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152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3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154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

155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156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157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 158 《我弥留之际》中的格雷马斯叙事结构

159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60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161 从《动物庄园》看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 162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163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美国黑人的文化价值观 164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165 中西方关于萨达姆之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6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 167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

168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 169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170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171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2 浅谈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中的文化差异

173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17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7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176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177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78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179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180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181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

182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183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 184 《荆棘鸟》之宗教观

185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186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 187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188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189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 190 目的论视点下的广告翻译原则

191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192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193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

194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195 对《斯佳丽》中生态女权主义的解读 196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97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198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199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爱情观对比究 200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

第四篇:试析回族葬礼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摘要:葬礼是人生礼仪中重要的一项仪式,各民族的葬礼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回族葬礼和其他民族的葬礼有很大区别,从临终前到下葬整个葬礼程序中,都表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就回族葬礼中的宗教色彩、节俭质朴、团结友善、洁净以及其他的一些特色进行探析,展示回族葬礼中的优秀民俗及民族文化,对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回族;葬礼;民族文化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从而区别于其他的民族。在众多的习俗中,丧葬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特色的礼俗。而回族的丧葬礼俗与其他民族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回族的葬礼,从临终前到下葬后,充满了宗教和民族的特色,有许多独到之处。本文拟就回族葬礼中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值得称道的地方进行简要探析,力求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习俗做出一份努力。不妥之处,请老师指正。

一、回族葬礼中浓厚的宗教色彩

“丧葬是宗教的产物,丧葬的演变、发展,往往都与宗教有直接的关系。”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信奉真主安拉的民族,丧葬习俗直接源于伊斯兰教,同伊斯兰教义有密切关系。回族严格遵守着伊斯兰教丧葬的程序和礼仪,从临终前的作“讨白”、提念“清真言”,到人去世后停“埋体”①,举行洗礼、“穿衣”礼、站礼直至下葬,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特色。

1、回族人对亲人的离世忌讳说“死”,而称之为“归真”、“归主”,即回归真主的意思。因为回族民众认为人的生命是真主赋予的,只有真主才有权力决定人的死亡,人死了以后只有回到真主那里才能得到复生,所以“归主”是回族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如《古兰经》中所说:“我们是真主的,我们将同归于他。”

2、临终前要作“讨白”②。伊斯兰教教法规定,人一旦有了过失,要及时向真主忏悔。而临终之际,更要虔诚向真主悔罪,以求得真主的宽恕。即将离开人世的穆斯林,无论男女老幼,家人都要向他(她)提念“清真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提念的目的是要亡者临终前不忘真主,从而得到信仰。穆圣说:“谁结束最后一口气时念了清真言,谁必入乐园。”

3、回族人停止呼吸后,在身旁的亲人第一要务是要给亡人合上眼口,理顺手足,整理好尸体(必要时可借助布条等物);然后到清真寺将放置亡人的“水床”③搬到家里,使亡人头北脚南仰卧,面稍向于西安排在正房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麦加是穆斯林民众的圣地,中国在麦加的东方,故而亡人要面向于西。

4、在给亡人进行净洗后,便要给亡人“穿衣”,即给亡人穿白色的“克凡”④(回族死后只用白布裹身)。这是因为穆罕默德曾说,安拉最喜欢白色布,生者着白衣,死者用白布做“克凡”。穆罕默德“归主”时也是用白布裹身下葬的,给全体穆斯林做出了榜样。

5、举行站礼,也叫站“折那则”⑤。这是回族葬礼中的主要宗教仪式,也是活人对亡者最后的祈祷礼,主要是为了给亡人赎罪,是最隆重、最庄严的,并且也是最简朴的。站礼一般在丧主住宅院里举行,有的在院外选一块平坦、干净的地方进行。从宗教意义上来说,是生者代死者向安拉作最后一次礼拜,但系一种意向性的礼拜,所以也称为“站拜”。其内容有二:先将“穿衣”后的亡人放入“经匣”⑥内,然后阿訇带领众亲人站成一个大圈,用《古兰经》或者钱传“费达”⑦;面向西排班站立(经匣在前),诵《古兰经》片断,念赞主、赞圣词,还要为亡者和生者求赦:“真主啊!求你饶恕我们中的生者与亡者,在场者与不在场者,少者与老者以及男人与女人吧!”祈求活就活在伊斯兰教道路上,亡就亡在“伊玛尼”⑧(崇高的信仰)的根基上。

6、下葬。伊斯兰教教法规定要在三日之内尽快埋葬亡人,使之入土为安。先知穆罕默德亦说:“你们应尽快安葬亡者”。站礼(站拜)结束后,就将亡人抬往墓地安葬。回族实行土葬。土葬是伊斯兰教的一个基本原则,《古兰经》对此多次阐述:“我确已用黑色的成形的粘土创造了人”、“真主创造你们,先用泥土,继用精液,然后,使你们成为配偶”。 伊斯兰教徒认为,人是由真主用泥土造出来的,人死以后只能从土中才能回归到真主那里,人类的亡故是归真复命的历程,是真主使其脱离尘世而回归到最初。人从泥土而来,复归于泥土。抬送亡人要平稳庄重,快而不跑,送葬者靠近亡人走是圣行。因为穆圣说过:“骑、乘者只可走在亡人后边,步行者靠近亡人,走在左右前后。”边埋坟墓还要边诵读《古兰经》章节,为亡者祈祷。

回族葬礼从始至终都和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紧密相连,但信仰宗教而不迷信,是值得肯定的。伊斯兰教宗教文化色彩是回族葬礼文化的母体,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回族的葬礼成为了众多丧葬礼俗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二、回族葬礼中的节俭质朴特色

有人说穆斯林的葬礼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葬礼,这是有根据的,一点也不为过。

1、回族埋葬亡人,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棉布包裹后掩埋,身上绝不穿绫罗绸缎和其他高级面料,墓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男亡人用的殓服有三件:一是大殓,回族俗称“大卧单”,长短要略长于身,上下各余出六七寸。二是小殓,回族俗称“小卧单”,长短要合身。三是衬衣,长自肩至踝骨。女亡人的殓服,比男的多两件——裹胸和包头各一件。回族人在亡故之际,连生前镶在口里的金牙齿,都要取下来。有句回族谚语说得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 这句谚语很确切的说出了回族葬礼的节俭质朴特色。

2、回族人的墓穴简单,先就地挖一个方形直坑,深约5至6尺,然后在坑底北侧凿一个偏窑(长约6尺,宽约3.5尺) ,足够一人仰卧,高度以一人跪起不碰头为限。建造坟墓以自然材料为主,禁用金属物品,墓门以石板封堵。回族不肆意营造、装饰坟墓,不追求墓穴的高贵、华丽。回族埋葬亡人不用棺木,抬送亡人的“经匣”供全村回民共用,亡人下葬后送回清真寺保管。

3、回族的葬礼中不设灵堂,不穿丧服,不跪拜叩头行礼,参加葬礼的人只戴一顶白帽。没有花里胡哨的纸车、纸轿、纸人、纸马等,没有仪仗队和敲锣打鼓的奏乐,更没有满天飞舞的纸钱,不送挽联、花圈,不燃放鞭炮,没有祭祀仪式和祭品,只有庄重诵念古兰经的声音陪伴死者宁静地入土。

4、伊斯兰教法规定:亡人三日之内必葬,不择时日,不问风水,就地而葬。回族遵循这一规定,提倡速葬,早晨去世下午送葬,下午去世后第二天送葬,一般情况下只隔一夜。节省了丧家及亲友在料理丧事中的人力、物力、时间,减轻了丧家的负担。回族办丧事,不搞排场,一切从简。招待亲友的饭菜很简单,不大摆宴席,不饮酒抽烟,能吃饱即可。亲友前来看望慰问亡者家属时送的礼,回族也提倡节俭,不攀比奢侈。

在当今社会,圈地造坟、建造豪华墓碑的事件层出不穷,摆场面、比阔气、好面子大办丧事的奢糜、攀比之风日盛,看地脉、讲风水、择时辰的迷信之风不减。回族葬礼的节俭质朴,给活着的人减轻了负担,没有任何陪葬品也能使亡者免于被盗墓之扰,具有较强的社会和现实意义,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三、回族葬礼中表现出的团结友善

回族是一个重情义的民族,回族葬礼从始至终都是本民族的人参与料理,葬礼习俗中体现着民族互帮互助的精神。

1、在回族村落里,一旦有人亡故,通过村里的广播告知村民,乡邻们便会自愿、主动、积极的到亡者家帮忙料理后事,不用去请,更不用花钱雇人。男子带上工具去为亡者修建坟墓,女子帮忙洗菜做饭。有的村落人口较少的,凡遇村里有丧事,举家外出者,至少要有一人回乡帮忙,哪怕相距甚远。平时有仇怨的,遇到丧葬时,也放下往日的恩怨,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

2、抬亡人是每个穆斯林义不容辞的义务,送葬时可以说是送者云集,争先恐后地为亡者抬匣子,以能多抬一肩为荣。埋葬亡人时,也都自愿、主动参与劳动,绝没有拈轻怕重或退缩不前的。而送葬后大多数人便各自回家,不到丧主家中用餐,以免给其增添麻烦,表现出对亡者家属的友善。

3、回族人下葬不用陪葬品,并不是因为吝啬,而是提倡救济贫困。在举行站礼时传“费达”的钱,葬礼结束后按一定的比例分给阿訇及其他人,钱不论多少,各人都很乐意。回族纪念亡人,头

七、二

七、三

七、四十天、百天、周年时都要请阿訇到家里或坟墓诵经,准备食物请葬礼中负责主要工作的人享用及分给村民。还有一种形式是将水果、糕点等食物拿到清真寺,与前来礼拜的人分享,以示对亡人的祝福和纪念。

4、听到有回族同胞亡故,回民们便会主动到亡者家看望安慰,并到亡者家守夜陪伴。从亡故到下葬,大家都在心底为亡者祈祷祝福。

5、回族葬礼中自始至终都有一个理念,就是为亡者祈祷,求真主宽恕他(她)的罪过。这其实也是对生者的一种警示,要求人在活着的时候多行善事,积攒功德,死后便可进入天堂。这虽带有宗教色彩,但可以看出回族对善良的追求。

可以这样说,回族每一次葬礼的举行,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融洽了民族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四、回族葬礼中的洁净特色

清咸丰时回族宗教学者蓝熙所将《天方正学》说:“清真殡葬,不需棺椁,以身归土,因其清净也。” 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注重和提倡卫生、洁净,回族的丧葬也因之具有卫生、洁净的特点。

1、回族亡人在下葬前要进行专门的洗礼,这在回族看来是今生今世最后一次清除一切污垢的洗浴,必不可少。由专人严格按程序完成,男尸男洗,女尸女洗。专人是指有资格的洁净之人,一般是回族中德高望重,懂教义,平时礼拜并已有大、小净的人,或者是阿訇。洗亡人由三人完成,洗时不能说话,按从上到下,先右后左的顺序,以活人洗大净的方法洗浴干净。回族对洗亡人用的水,也非常讲究,务必要清洁干净。

2、洗浴完毕后,要用洁净的白棉布包裹亡体,意为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地离开人世。

3、回族家中有了亡人,这时要求儿女、亲属作大、小净或沐浴,保持洁净的身体,穿洁净的衣服。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哪怕遇到天寒地冻的时候,也不例外。参加葬礼的人也同样如此。回族人认为只有洁净之人(俗称“有水”之人)才能参与葬礼中和各项工作。

回族葬礼中所做的清洁、干净的工作,是葬礼中的一大特色。一方面可以看出回族是一个爱好清洁、卫生的民族;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洁净,它在回族人的心中已上升为一种圣洁。

五、回族葬礼中的其他民族文化特色

1、葬礼中含孝道 上文中谈到,回族葬礼的一大特色是节俭质朴,这里面蕴含着一种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节俭的葬礼,提醒活着的人,人一旦“归主”,便什么都没有了,也享用不了任何东西。想通过任何物质的形式来表达对亡者的尊敬和孝顺都是枉然。活着望幸福,死了望入土。子女和亲属要做的,就是尽快地让亡故亲人清清白白、了无牵挂的入土为安,回到真主那里。而孝顺老人,应该是老人健在的时候做的事。要从物质和精神上都照顾老人,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给老人一个幸福温暖的晚年,尽到子女的责任和孝心。回族有一句俗语:“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说出了回族是一个具有孝敬老人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民族。

2、对待死亡的积极态度

回族对待死亡真正做到了视死如“归”,坦然面对。在回族看来,生命的结束是真主的安排,是真主的前定,人是无权怨恨真主的,所以回族对死亡采取了客观而积极的态度。回族老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并不会因此消沉颓丧,悲观失望,而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淡泊世事,与人为善,抓紧时间修行自己的功德。死亡预示着与亲人的生死离别,对家人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痛彻心扉依依不舍的感觉。但是,回族的葬礼中亲人要节哀顺变,忍耐,保持平常之心,不能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的哭嚎,更不能将眼泪滴在亡故的亲人身上。回族对死者表现出的是尊重、亲切,无害怕之感,认为亡者尸体是干净、圣洁、尊贵的,跟活着时一样可以亲近。回族认为亡人奔土如奔金,在回族的丧葬中,没有过度的悲伤场景,只有亲友们在哀默的同时,内心深处为失去的亲人的默默祈祷和祝愿。

回族对亲人的离世,无论是何种形式离去,正常的或是非正常死亡的,都能坦然接受,认为这是真主决定的。但是回族反对轻生,认为这是一种罪过,因为只有真主才有权力决定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到他那里。

回族在葬礼中表现出的珍爱生命、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3、葬礼中体现的公平、平等观念 回族人亡故后,无论你生前有万贯家财,还是一贫如洗,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你是深明教义的阿訇,还是普通信徒,也不分男女老幼,都是一样长短,一样质地的三丈六尺白布裹身,遵循同样的葬礼程序,一样大小的坟墓埋葬。体现了一种人人是生而平等,死亦平等的公平、平等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很可贵的,一方面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一方面在丧葬中不会形成攀比之风。

回族的葬礼隆重而又质朴,庄严肃穆中却没有过多的悲伤,而是充满浓浓的情感和民族凝聚力,它所体现出的民族礼俗文化已成为一种民族的标志。回族葬礼中表现出的许多文明、进步的地方,在当下和今后都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文化在不断融合,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习俗中的合理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

注释:

①“埋体”,亡人尸体。

②“讨白”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忏悔”、“悔罪”。 ③“水床”,回族专供停放和洗浴亡人的木板。

④“克凡”,回族用来裹亡人的白色棉布,男三件女五件。 ⑤“折那则”,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殡礼”。

⑥“经匣”,回族人抬送亡人的匣子,用后送还清真寺保管。 ⑦“费达”,意为赎罪。 ⑧“伊玛尼”,崇高的信仰。

参考书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古兰经.马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郑梅丽.浅析穆斯林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回族研究,2003(4). [4]罗凉昭.四川回族丧葬习俗的特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5]熊坤新,张少云.试论回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因素.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5). [6]马宏武.回族的丧葬文化及其人文主义精神.民族文化研究,2003(3). [7]马倩妮.《穆斯林的葬礼》与伊斯兰丧葬文化.西安社会科学,2009(4). [8]谷文双,谷光琳.伊斯兰教和回族的丧葬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4). [9]蒋贞慧.回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因素.商洛学院学报,2007(3).

第五篇:《穆斯林的葬礼》与伊斯兰丧葬文化

马倩妮

本文从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入手,简要概括了穆斯林葬礼的基本礼仪,在此基础上对穆斯林葬礼中所蕴含的伊斯兰丧葬文化进行了剖析。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部表现回族人民特别是现代都市回族人民的生存境况和内心情感世界的史诗性作品。全书近五十万字,时空跨度大,人物众多,内涵丰富,气势恢宏,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和回民族文化特色。冰心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回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礼、葬礼、节日、饮食等种种带有伊斯兰文化色彩的风俗习惯,大大开阔了非穆斯林民族读者的视野。本文拟就小说中所描写的穆斯林丧葬礼俗做一番探析,由此探寻其广阔深远的宗教、文化内涵。

一、《穆斯林的葬礼》中所描写的回族丧葬情节

《穆斯林的葬礼》用不小的篇幅描写了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使之成为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出的例子如葬礼和婚礼。小说中,共描写了两次葬礼。这两次葬礼前后呼应,具有对比的意义,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梁亦清是一个中国传统的穆斯林形象。他手艺高超、擅长琢玉,但为人木讷,又不懂得生意场上的互相倾轧,最终在资本商汇远斋老板蒲绶昌的压榨下含恨死去,从而引发韩子奇、梁君璧誓为之报仇及后续情节的发展。

梁亦清的葬礼标志着小说情节的开端,亦表现了穆斯林葬礼的基本特点:土葬、薄葬、速葬,最为简朴不过,同时却隆重而庄严。”„„伊斯兰教的葬礼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宗教中最简朴的葬礼,没有精美棺木,没有华贵的寿衣,没有花里胡哨的纸车、纸轿、纸人、纸马,没有旗、锣、扇、伞的仪仗,没有吹吹打打的乐队,没有满天抛撒的纸钱„„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粉饰自己。”惟有庄重念诵古兰经的声音陪伴死者宁静地入土。

韩新月作为霍达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美丽聪慧、纯洁善良,对人生、事业、

爱情都抱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因病被迫辍学,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又使其对爱情绝望,终致夭折。

新月的葬礼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是对其短暂一生的总结,也是作者感情的大爆发。在此,作者强烈真挚地祈求真主助佑穆斯林埋葬吃人的文化生态环境:”穆斯林们肃然跪在墓穴前,默默地为新月祈祷;美香燃起来,神圣的经声在墓地回荡: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书中的这两次葬礼,都是在极具伊斯兰宗教文化色彩的氛围中进行的。从病人临终前的提念”清真言”,到洗涤亡人时纯净简朴的”洗礼”;从没有任何陪葬品、只穿白色的”克番”下葬,到”朵斯提”质朴真诚的”拿手”礼;从阿訇和乡老在”伊玛目”率领下为亡人站”着那则”,到下葬时,由亡人亲属试墓穴大小、平整与否的”试坑”,再到守葬、阿訇诵经,直至封闭墓穴等穆斯林丧葬礼仪,这一切无不是穆斯林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亡人表达情感,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穆斯林葬礼的隆重、庄严和质朴,”它是为亡人举行的一次共祈„„是忠实的灵魂对于真主的无限崇敬,是每个人衷心情感的倾泻,是为了全体穆斯林包括亡故的人而向真主发出的切望于将来的吁请。”

那么,小说中所描述的两次葬礼习俗是由什么决定的,它又具有怎样的礼仪和特征,我们可以从下文中寻到答案。

二、伊斯兰教义下,穆斯林葬礼的基本礼仪

临终前:无论男女老幼,家人和亲属都要向他 (她)提念:“清真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目的则是要亡者临终前不忘主圣,从而得到信仰。

无常(咽气)后:家人闭拢亡者双眼,扣合下颌,顺其四肢,使其靠右侧而卧,头北足正。南面朝天房,并以白布覆盖其体,然后在家门外贴出丧单,并请专人向街邻亲友报丧。

盖面:听者在收到丧讯后,应尽快赶到亡人家中,看看亡人的遗容,向丧主家属表示哀悼。并送一些钱物等实用品,帮忙尽快安葬亡人。

洗礼:又叫“着水”、洗“埋体”(亡人遗体),即给亡人洗小净和大净。男子

无常后请阿訇净洗,女子无常后则请本族老年或中年妇女净洗。洗法如同活人一样,即由上至下,先右后左,唯不漱口呛鼻。净洗完毕用净布将水轻轻拭干,并在亡人七窍涂抹麝香,以除味防虫。牺牲于战役中的烈士不洗大净,为其穿上血迹斑斑的衣服安葬即可。这是对殉教者尊重的一种表示。

穿“克番”(丧衣):穆斯林只用白布裹身,忌用殉葬品,克番一般男三件女五件,并各有其不同的尺寸要求。布料一般为白棉布,不可采用绫罗绸缎和其他昂贵的布料。克番上写有经文,意为:“我作证,除真主外,别无主宰;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表示死者生前是个敬畏真主的、有信仰的人。

殡礼:殡礼又称“者那则”,是穆斯林葬礼中的主要宗教仪式,也是活人对亡者最后的祈祷礼,是最隆重的、最庄严的,也最简朴的。殡礼的参加者必须有大小净,且不致悼词、不鞠躬、不扣头。只是众人由伊玛目或亡人的至亲带领,领拜师相对亡人的胸膛而站,众人随立其后。举义,抬手,赞美真主,念诵四次“泰克比尔”,祈求真主赐福亡人,使其天园有位。同时反省自己,求主宽恕。

埋葬:殡礼结束后,就将亡人抬往专门的回族墓地。一般由四人来抬,其他人帮扶轮换。至墓地后,一般先由亡人亲属试探墓穴的大小、是否平整,再将遗体从匣中取出,缓缓送入所挖之墓坑内。亡人足南首北面西,以示朝向圣地麦加。用土坯砌好偏洞口以后,再将墓坑填满。埋葬时需念诵《古兰经》的若干章节。因伊斯兰教不主张修饰坟墓,故只立标记以便识别即可。

丧葬毕,一般当天不在家准备茶饭。有的地区穆斯林在四十天、百日、周年等日子,亡人的家属要亲自或请阿訇念诵 古兰经!的相关章节、炸油香和请阿訇上坟,以示纪念,并祈求真主怜悯亡人、宽恕亡人。

三、伊斯兰丧葬文化的主要特征

显而易见,既然葬礼的主体是穆斯林,那么伊斯兰丧葬文化就必然呈现出与非穆斯林民族的丧葬文化相异的特征,相较之下有以下几点:

(一) 土葬

如不是特殊情况,穆斯林一般实行土葬,并且,这种土葬方式十分彻底。不用棺材,坟底也不铺木板、石板、水泥等非土物质,墓坑的具体结构,个个教派则有所不同。以中国的格底目教派为例,墓坑一般深约4米,长约2米,宽约1米,内置土梯。在墓坑底部西侧挖一偏洞,称为偏堂,是亡人的安身之处。偏堂

外观呈圆拱形,拱顶距坑底约有1米;内部则南低北高,长度约为1.8米,宽度则不到1米。穆斯林将亡人遗体直接放入偏堂中,让遗体腐化后立即被泥土吸收,以附合伊斯兰教人之出于泥土、归于泥土的教义。

(二) 速葬

速葬即三日必葬。一般早上无常,下午埋葬,下午无常,次日埋葬。如果亲属不在场,也最多等三天,三天内必须埋葬亡人。穆斯林认为,“亡人入土如奔金”。若停放遗体时间过长,就是对亡人的不敬。如《穆斯林的葬礼》中韩新月死后,她的父亲舍不得离开她,不断地向妻子乞求:“让女儿多留一天,再多留一天,女儿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韩新月又在家住了两天,该走了,决不能超过三天,非走不可了。”

而且,穆斯林不提倡把遗体运回故乡,主张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在穆斯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话“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如果不具备土葬条件,比如在海上航行时,就可以在船上举 行净仪和殡礼,将亡人投入海中,为之水葬。

(三) 薄葬

薄葬即葬必从俭,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是穆斯林的又一传统美德。无论亡人生前是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是位高权重还是潦倒低贱,他们的葬礼一律禁用棺材和陪葬品,遗体一律用同样尺寸同样质地的白布包裹,墓穴以同样的面积挖掘,殡礼以同样的方式举行。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穆斯林的葬礼隆重,庄严而简朴,没有丝毫的浮华。它是为亡人举行的一次共祈„„它没有鞠躬和叩头,只有站立和祈祷。没有音乐。穆斯林的祈祷不需要任何音乐来伴奏,它是对真主没有任何扰动的静默,它以特殊的形式而永垂不替,以庄严地站立去感觉真主的真实存在,去沉思他的伟大、光荣和慈爱。”

四、从伊斯兰丧葬文化看穆斯林的生死观、人生观

上文提到,伊斯兰丧葬文化的主要特点即:土葬、速葬、薄葬。而这些都是在穆斯林独特的生死观、人生观的直接影响下,以其为基础,产生、发展、确立的。

穆斯林实行土葬,是由于伊斯兰教认为,人是由真主用泥土创造的,实行彻底的土葬,可以使人与泥土化为一体,最终回归本源。

当一个穆斯林无常后,其遗体必须在三天之内被埋葬,以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体现亡人入土为安的意义。 薄葬则体现了穆斯林的简朴本质,伊斯兰教认为,既然人是赤身来到今世,就应孑然一身地离开。除了“信仰和善行”可以伴他(她)进入后世外,人世的任何物品,对亡者都毫无作用。

中国穆斯林称人的死亡为“归真”,意即皈依真主。当亲人气绝时,家人朋友感到悲痛、泣不成声,都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大声哭喊和捶胸顿足,要表示忍耐和顺受。如《穆斯林的葬礼》中梁亦清死后,他的大女儿梁君璧“跪在父亲的身边,望着那张苍老、疲倦而又死不瞑目的脸,她的热泪刷地滚落下来。但是,她没有叫喊,没有摇晃着亡人诉说一切,她知道,父亲已经归去了,在他离开人间走入天园的时刻,是不应该打扰他的,让他静静地走,从容地走,带着’依玛尼’ „„崇高的信仰。”。同样,当一个穆斯林听到同胞去世的消息后,应顺应主命,以诵念“我们是属于安拉的,我们都将回到他那里”(《古兰经》的经文)以示悼念。

在伊斯兰看来,生老病死都是真主的旨意和安排,死亡也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它仅仅连接着今世与后世,是真主的前定,是短暂今世的结束和永久后世的开始。人的肉体死后,人的灵魂却不会消失,人的意念或精神仍然存在。

伊斯兰教信仰后世,确信末日审判。《古兰经》说:“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以财产和子孙的富庶相争胜;譬如时雨,使田苗滋长,农夫见了非常高兴,嗣后,田苗枯槁,你看它变成黄色的,继而零落。在后世,有严厉的刑罚,也有从真主发出的赦宥的喜悦。”就是说今世的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人的最终归宿还是在后世。

当然,伊斯兰并不否定今世,其认为短暂的今世 是到达永久后世的必经阶段,所以人活在今世时,在谨守“五功”的同时,就应当正直善良、诚实忠厚、坚忍不拔、宽容大度、慷慨仗义、谦虚谨慎。需知,无论金钱权势、身份地位,每个人最后都会有同样的归宿——一个土坑,一片漆黑,是福是祸,全凭生前。 《古兰经》说:“竞赛富庶,以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地。”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生前的行为负责。因为“在今世与后世,安拉以坚固的言辞使信道者坚信,安拉使不义者误入迷途,安拉是为所欲为的。”由此可以看出,伊斯兰注重“两世”的平安、吉庆与祥和。

伊斯兰一词的意义为“顺从”“皈依”或“信服”,即“顺从真主而获得安宁”之意。伊斯兰的生死观、人生观决定了穆斯林对死亡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伊斯兰丧葬文化。穆斯林在对待死亡时,通常都采取不回避、不忌讳、不恐惧的态度。一般情况下,都能平静对待、理性处理。其人生态度亦非常积极乐观向上,视死如“归”。正如《古兰经》所说:“我们的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佳能mg3620中文说明书下一篇:therebe句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