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应用论文

2022-04-2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运动人体科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逐渐受到体育教育界的重视,其在高校体育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育素质。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总结了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状况,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运动人体科学应用论文 篇1:

常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应用的探讨

(四川理工学院体育系,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它高、新技术在病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作为体育界的基础研究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简单的宏观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以及病理学实验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广泛应用,尤其是组织病理学技术中定位技术,例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本文就以上三种病理学常用的定位技术的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技术;运动人体科学

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病理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免疫组织化学是病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在蛋白质水平用各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内各种抗原物质。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分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金-银细胞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1.1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技术是在组织化学的方法上结合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免疫学的核心——抗原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标记抗体追踪抗原,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抗体上的显示剂,如酶、金属离子、同位素等显示一定的颜色,并借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镜对其颜色进行观察,以达到检测抗原物的目的[1]。

1.2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①特异性强,免疫组化中抗体与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的结合是特异的。如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②敏感性高,而今,由于抗生物素—生物素(ABC)法和链酶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的出现,使抗体的稀释度(代表敏感度)达到了上千、上万,甚至上亿倍,使免疫组化技术更加可靠。③定位准确,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因而免疫组化技术可在组织和细胞内准确定位,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细胞中进行定位观察,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对疾病进行深入的研究。

2原位杂交实验技术

原位杂交是将组织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来检测合定位核酸的技术。它是用一段已知序列的核苷酸片断来检测细胞内是否存在欲检测物质的DNA或RNA,是比免疫组化更加灵敏而深入一个层次的检验方法。根据所选探针和待测靶序列的不同,核酸原位杂交有DNA-DNA杂交、DNA-RNA杂交、RNA-RNA杂交等。

2.1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原位杂交由于不需要从待测组织中提取核酸,可完好的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将形态学与基因功能活动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多层面的研究。主要应用:①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可用于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②感染组织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③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监测;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⑤检测染色体的变化;⑥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2.2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的比较

2.2.1两者的区别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相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均具有定位检测的功能,且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不同的是免疫组化染色是用的是抗体,其检测对象是抗原,机制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检测;原位杂交使用的是探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待测靶序列结合,是DNA或mRNA水平的检测。从实验方法来看,免疫组化染色操作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小;原位杂交技术无论从实验设计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均较免疫组化染色复杂,成本的高低与试剂的种类和来源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直接选用商品化的标记探测和检测试剂盒的实验成本较高;荧光标记探针较非荧光标记探针的成本高,对样本及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2.2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技术双标技术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或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如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与传统的单项检测相比,双标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克服由于切片间各种差异而引起的时间或空间的样本误差。实验方法上先进行原位杂交会减少免疫组化过程中对待测DNA或RNA的破坏或影响,一般目前均推荐先进行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化标记[2,3]。具体的操作跟单纯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各自的方法一致。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①所用的实验设备必须经DEPC水浸泡或200℃烤箱过夜,操作时须带口罩及手套;②当杂交步骤完成后,切片必须认真浸泡及长时间洗涤至少超过30min。③作免疫组化的各步骤时间均须适当延长,以增加抗原抗体间的结合,杨青春等人研究发现每个步骤均延长2~3倍时间。④免疫组化显色后不需要用苏木精复染,以免遮盖核信号。

参考文献

[1]纪小龙,施作霖.诊断免疫组织化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5.

[2]许良中.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22-223

[3]王伯纭,李玉松,黄高升,等.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87-589.

(收稿日期:2009.01.17)

作者:李 晟

运动人体科学应用论文 篇2:

高校体育实践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

摘  要  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逐渐受到体育教育界的重视,其在高校体育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育素质。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总结了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状况,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实践  运动  人体科学

当前,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渐渐被人们关注,将运动人体科学使用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运动人体科学内容实施高校体育实践教学工作,可显著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明显改善学生整体运动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发展。

一、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必要之处

(一)切实符合教育改革需求

高校是培养体育运动人才的场所之一,当今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采取运动人体科学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可充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能够增加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有关知识方面掌握程度,培养高素质体育运动人才[1]。

(二)充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运动人体科学在国外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运用在高校短跑、篮球等体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体育实践教学效果。不过,我国引入运动人体科学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需在国内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运动人体科学,进而促使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得以改善,切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有助于增强学生整体素养[2]。

(三)明显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在实行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时充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人体基本构造,促使学生掌握正确进行体育运动的方法,且依据运动人体科学帮助学生避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进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提高。

二、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详细使用情况

(一)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可分析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规律等情况,能够了解学生体育运动动作,掌握学生体育运动规律,规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受损,增加学生身体肌肉、神经系统、骨骼等对体育运动的具体适应程度等[3]。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采取运动生物力学协助教学,可提升学生对高校体育的正确认知,并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具体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挖掘学生存在的运动潜力等。

比如,在对学生开展100m跑步训练时,高校体育教师可测定学生具体步幅长度值及步数频率值,然后对100m实施分段具体测定(如每段设定为10m),详细记载学生每10m跑步共消耗时长及步长均值,得到整体跑步速率及步频均值后,再依据运动生物力学获得学生参加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在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采取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可较为准确地统计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关节运动具体范围情况及着地时长状况,有助于体育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提升自己100m跑步的速率。所以,体育教师对学生实行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精准计算学生机体重心投影具体距离以及实际落脚点对应距离,经过提升学生步频情况,降低学生着地时长,进而提升学生步幅具体长度值。而且,体育教师应严格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规避学生跑步时踢到小腿的情况,促使学生在跑步时尽量保持脚扒地的动作,进而改善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100m跑步训练图如图1。

(二)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使用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依据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提供的体育运动方法,避免仅注重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强身健体效果,还应重视探索科学体育运动的方法,规避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时出现运动拉伤现象,防止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情况出现。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运动训练时,需注重分析人体规律,选用科学体育运动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进而顺利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4]。依据运动处方开展教学可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由此可见运动处方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

例如,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采取运动处方实施教学时,可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提供差异性教学。针对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体育教师可安排其更多参加排球、足球、篮球等团队运动,以使这类学生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对过于犹豫、缺乏果断性的学生来说,可更多安排他们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项目。

学生打乒乓球图如图2。

(三)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应用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也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可了解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之后机体的疲劳情况,明确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改变的状况,掌握学生身体恢复情况等。所以,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生理学方法,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通过合理且科学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并且避免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的时候身体受损等。

比如,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开展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时,可保证学生适度接受体育运动锻炼,可分析学生接受体育运动锻炼相关运动负荷,可检测学生心率值、血液乳酸值等,进而明确学生身体对于体育运动锻炼的承受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较为激烈的篮球运动时,每分钟心率值可提升至200次,每分钟呼吸频率大概55次,每分钟心率均值大概180次。学生接受体育运动锻炼时具体指标值应低于以上指标数据,以此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安全性。为提升学生机体有氧运动方面的能力,需要学生经常接受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锻炼,维持学生每分钟心率值处于160次左右;在提升学生机体无氧运动能力时,控制运动相距时间较短,每一次体育运动锻炼间隙休息时间也维持较短,大概处于2.5秒即可。当学生完成体育运动锻炼并休息之后,每分钟心率值仍处在130次,则可继续接受之后的体育運动锻炼。若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效果不佳,体育教师可适当调节体育运动锻炼计划,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最优质量。而且,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时,需依据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特征和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理特点,合理选取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此外,体育教师应结合使用多种体育运动锻炼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且对体育运动锻炼情况持续改进和评估,以维持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接受体育运动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是具备一定必要之处的,其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通过分析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情况发现,可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处方、运动生理学运用在高校体育实践中,采取运动人体科学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激情,也有利于学生知晓人体生理构造,进而选用科学体育锻炼方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楠.APP计步软件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监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66-67.

[2]何宁.新形势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02-103.

[3]肖红艳,刘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实践思考[J].赤子,2019(12):67.

[4]刘佳.健康体育运动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探讨[J].卷宗,2020,10(17):240.

隋冬润  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隋冬润

运动人体科学应用论文 篇3:

3R原则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实验动物学中3R原则为保护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中,3R原则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保障逐渐被运用到运动人体科学教学领域。本文结合实践中对3R原则的应用,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领域阐述3R原则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3R原则;运动人体科学;教学

运动人体科学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专业实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动物实验与教学中动物福利伦理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实验动物学中3R原则在保护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优化3R原则,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伦理。

1959年,罗素(william M.S.Russell)率先提出了著名的3R原则,其内涵主要理解为三个方面:减少(Reduction)、代替(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1976年休斯(Hughes)首次明确提出了实验动物福利的概念。1990年中国台湾学者夏良宇根据中国国情,结合之前的研究将其归纳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3R原则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保障逐渐被运用到运动人体科学教学领域。

减少是指在实验研究和教学中尽量减少实验动物数量或者利用同等数量的实验动物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领域,对减少的理解是:使用相对较少的实验动物数量完成同等数量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同一批实验鼠中尽量多地取其组织完成更多的教学科研工作。减少原则还体现在缩减实验流程等方面。例如,在建立大鼠恐惧模型中,在不影响建模成功的条件下减少断尾、冰桶等外界刺激等。

代替是指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进行试验,并获得相同实验效果的科学方法。对代替原则的理解是:使用其他的实验方法来代替实验动物或者使用实验材料来代替神志清醒的脊椎动物。例如,在课堂上使用电脑软件模拟实验动物损伤及康复的过程;使用低等生物,如鱼类,来代替大小鼠。教学实践中使用组织细胞培养的方法代替使用实验动物,例如,在研究运动对减肥的影响时可采用培养脂肪干细胞干预代替饲养肥胖大鼠,培养肌肉细胞、模拟肌肉损伤等。

优化是指通过改善实验条件、实验技术以及使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或者通过改善实验动物生活环境,保证实验动物健康,提高实验动物福利。在运动人体科学中对优化原则的理解是: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者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提高实验动物福利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优化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方案、实验环境、饲养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例如,实验设备的优化,在观察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观察方面,使用小动物B超代替原来的处死动物取血管观察,实验动物饲养条件SPF级代替原来的清洁级,给实验动物提供娱乐设施,保障其生活质量,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SPF级动物房,让其深入领悟优化原则。在过去一段时间,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实验方法越来越合理,实验动物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小,例如,近几年新兴的realtime PCR技术,大大减少了实验动物的采血量,课堂上可以减少处死动物的数量,甚至尾端采血满足教学需求;将临床医学的先进技术运用到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实验中,例如,运用B超技术,将实验动物进行气体麻醉,运用B超观察实验大小鼠的心脏、肌肉以及其他的脏器组织,在动物活着的状态下观察心脏的形态以及工作状态,减少动物伤害。

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在不影响课堂质量的前提下,遵循实验动物学的3R原则,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着重从代替原则和优化原则入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优化3R原则,这也是今后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白晶.实验动物“3R”原则的伦理论证[J].中国医学伦理,2007, 20(5):48-50.

[2]马雪,张慧楠,贾敏,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4):539-542.

[3]李雪飞,周志鸿,张天杰,等.浅析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学教育[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24.

作者:叶长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供水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网络体育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