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解读论文

2023-02-08

语文教学是一种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的理解文本, 尊重文本的初衷, 充分理解文本, 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而对于不同的人, 对课文也可以进行多元解读, 当然要进行多元解读必须要在熟悉课文以后进行, 是个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是课文内容的延伸, 我们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多元解读, 并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多元解读

初中课本中选编的一篇篇文章的内容都是丰富多样的, 是经得住我们反复推敲, 反复学习, 反复品味的, 是包罗万象的, 可以说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如一部《红楼梦》, 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 有琴棋书画, 有诗词曲赋, 还包含着医药学、建筑学、美学、哲学, 可谓包罗万象。所以, 基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 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情况。又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 在学生自读文本, 尽情触摸文本后, 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 等等。这就是对课文的多角度思考, 这是我们教师需要珍视的。虽然学生回答时语言可能是稚嫩的, 但不影响他们思路的惊喜。

二、结合文本语言进行多元解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 描物写态, 细腻动人, 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 议论风生, 振聋发聩, 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 质朴无华, 平淡实在, 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 娇艳华美, 色彩斑斓, 灿烂迷人……”其实中国语言还具有朦胧之美, 多义的蕴含。在教学时, 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那些优美的句子多读, 多背;对于有多种含义的文章更多是在读中体会、领悟。如《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 还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末句“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作如何理解?它的答案也是多样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 我们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我们都是美丽的、品质高尚的孩子等等。

三、结合文本主旨进行多元解读

能选编进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编委们精挑细选, 都有各自的选入原因, 有的会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 有的是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有的是爱国文章, 有的是千古传颂的诗篇等。在教学课文时, 老师要顺应本单元的教学主旨, 挖掘课文本身的最醒目的元素。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 (1) 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 我们应该关爱他们, 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2) 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 “影子”也获得了生命, 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这说明, 给别人带来幸福, 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3) 只要执著追求理想, 理想便会实现; (4) 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便会恩赐于他。又如《白兔和月亮》寓意可多达五六种: (1) 拥有财富是好事, 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2)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能强求; (3) 拥有财富, 不能产生患得患失之感; (4) 做任何事要量力而行。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讨论, 针对自己的解读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解释, 只要合情合理都是正确的, 都应该得到肯定、赞扬。因为是学生经过朗读、思考后得出的个性化结论, 这是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四、结合人物形象进行多元解读

教师在进行课文的教学时, 对于那些人物形象显著, 很值得挖掘的主要角色, 也可对人物形象进行多元解读。如《变色龙》中, 奥楚蔑洛夫“变色”之速, 难道不可能出于难言的隐衷?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 并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出于公正的动机?又如鲁迅散文《风筝》, 文中的鲁迅是个爱护弟弟的严兄, 又是一个严于自省的、做事一丝不苟、知错必改的人, 同时小时候在管教弟弟时行为又是十分粗暴的人。这样的人物是很具特色的, 往往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时具有多重性格, 值得学生在朗读之余去认真探讨、认真分析, 像这样的课文除了让学生读通外,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尤为重要, 这样的文章我们教师要多做引导, 便于学生在读名著时借鉴分析。当然, 像这种文章, 老师可以做文本的延伸, 让学生课下阅读整本的原著, 更有助于透彻的理解课文内容。

五、补充文本“空白”进行多元解读

文章都是经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挖掘出来的。在教学中, 老师还可以针对文章的结尾引人深思的部分进行续写, 学生在续写想象中更能体味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对文中人物命运的思索,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 长期坚持还会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一位老师讲一则寓言故事《白兔和月亮》, 探讨寓意时, 一位学生认为白兔得月后, 有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是因为它独自拥有了月亮。因此, 我们有什么东西也不能独自专有, 应与朋友共享, 还举了例子, 如金钱、友情等。这时教师马上因势利导, 他说:“世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与他人共享的, 如友情、欢乐、书籍、自己劳动成果等等, 但也有特别的, 是不能与他人分享的, 比如爱情。爱情不同于友情, 它是自私的, 等同学们长大后便会体验到的。”教师廖廖数语, 就让学生懂得了爱情与友情的不同。虽然有时学生的解读也有偏颇, 但老师稍作引导, 他们就会有新的认识, 道德水平或者理解能力亦或得以提高, 这就是多元解读中的产物。

平时学生对课文的“多元解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悟, 是深入思考的产物, 作为教师就应该特别尊重和重视他们这些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产物。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 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 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 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 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 鲜艳夺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探讨下一篇:新零售带来的家装行业重大变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