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护理观察

2022-12-11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插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是一类将导管从肘窝静脉插入, 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的深静脉置管术[1]。PICC是静脉输液的可靠通道, 适用于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其通过PICC将药物直接输入到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 不仅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损伤, 还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由于肿瘤患者不能正常进食物常常需要肠外营养, 我们对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护理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采取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68例,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20例;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56.8岁;原发肿瘤:胃癌15例, 乳腺癌5例, 胆管癌6例, 胰腺癌14例, 直肠癌10例, 结肠癌9例, 肝癌8例。穿刺静脉65例为上肢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 3例为颈外静脉。

1.2 护理措施

1.2.1 穿刺点渗血为了预防穿刺点渗血, 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选择适当的置管时机。

1.2.2 预防感染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化疗药物对机体的伤害, 造成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抵抗力下降, 侵入性操作极易发生感染。

1.2.3 导管滑脱主要与患者烦躁不安, 肢体活动过度, 导管固定不牢, 外力的牵拉及患者的体位有关。

1.2.4 静脉炎

为预防静脉炎, 操作者动作要轻, 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损伤, 输入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 浓度要低, 并要确保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内。

1.2.5 预防导管堵塞

正压封管, 定期冲管和更换正压肝素帽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所在, 预防导管堵塞除规范封管外, 输液时应安排好液体的输入顺序, 先输入分子颗粒较大较粘稠的液体, 最后输入晶体, 在输液完毕时应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当堵塞发生时应先检查是否有导管折曲体位压迫等原因, 当导管出现输液不畅尚未完全堵塞时应立即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 脉冲冲管无法缓解时可用5000u/m L尿激酶注入1m L保留20min, 回抽后立即用20m 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1.2.6 导管渗漏

靠近连接器处导管渗漏是由于PICC导管壁薄且软, 与连接器处常因患者的手部活动而摩擦接触及长时间使用导管所致。导管渗漏可自渗漏处剪去远端导管, 重新接上连接器和可来福帽后继续使用。

1.2.7 肠外营养中的护理

肠外营养配制需要氮0.16~0.24g/kg, 非蛋白热量126~147Kj, 其中60%为脂肪供能, 40%由葡萄糖、20%脂肪乳、8.5%乐凡命及葡萄糖提供。每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 并按4~8∶1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做好输注部位的护理, 防止营养液外渗刺激周围组织, 定期更换导管口敷料并消毒周围皮肤, 严防发生空气栓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

2 结果

本组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68例, 胃肠外营养连续7~9d。穿刺点渗血8例经局部处理后渗血停止, 无一例导管滑脱、感染、导管堵塞;3导管渗漏俺导管渗漏方法处理后渗漏停止;12例出现静脉炎经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 配合电磁波理疗缓解10例, 2例重新置管。3结语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插管 (PICC) 是一项肿瘤患者常用的深静脉置管, 既可用于化疗药物的应用, 也可应用于不能进食的肿瘤患者的肠外营养, 在护理中应加强对PICC观察, 预防感染、防止导管滑脱、导管堵塞, 防止静脉炎发生及积极处理静脉炎;重视肠外营养配制和输注滴速、输注方法的选择, 减少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PICC应用, 减少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护理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68例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68例, 胃肠外营养连续7~9d。穿刺点渗血8例经局部处理后渗血停止, 无一例导管滑脱、感染、导管堵塞;3导管渗漏按导管渗漏方法处理后渗漏停止;12例出现静脉炎经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 配合电磁波理疗缓解10例, 2例重新置管。结论 在护理中应加强对PICC观察, 预防感染、防止导管滑脱、导管堵塞, 防止静脉炎发生及积极处理静脉炎;重视肠外营养配制和输注滴速、输注方法的选择, 减少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并发症的发生, 延长PICC应用, 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PICC置管,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 钱火红.PICC原位置换导管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7) :19~20.

[2] 吕彦锋, 王瑜.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药, 2007, 29 (1) :87.

[3] 岱侍.PICC防治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的初步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 2004, 11 (2) :179.

[4] 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53~54.

[5] 李静, 郑霞援.PICC置管后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4) :107~108.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应用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