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2023-01-15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分层教学课题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分层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常常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忽视意志的锤炼,忽视价值观的形成,这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十分的不利。

那么,课堂教学是不是就钻进了死胡同,无路可走了呢?不是!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班级授课仍将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方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又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

二、课题界定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所谓全体发展,就是全班每一个学生个体均能在原有的不同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最好的提高和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最近发展区”原理。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四、研究目标

1、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区别教学的模式。

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4、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

5、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一般比例为:3:5:2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4人一组。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2、教学2.目标分层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1)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2)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3)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3、教学过程分层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

4、练习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评估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纲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

(二)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9月 (1)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 (2)选择实验班、组,全面开展,教学模式研究。( 3)做好实施过程的指导,反馈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 (1)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巩固研究成果,并做好后继研究工作。

七、研究前准备

1、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现象,绝不可气馁、灰心或放弃教育,而要理解学生,允许他们反复,然后找出反复原因,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反复中得到教训,克服反复,巩固成果。

2、因为分组区别教学牵涉到学生分组,所以,在分组前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必须要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保持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通过家庭、学校的合力来提高实验效果。

第二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题实施计划

裕民县第一小学

杨丽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6: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3、讲课分层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练习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 “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课内课外分层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

6、考核分类检测: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2014.10——2015.10 主要工作: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分组的方法及实施过程.制定三年的课题计划,交论文一篇,培训心得体会两篇,个人教学随笔四篇。

(二)、对比试验: 2015.10——2016.10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 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 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6: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A组学生达到①-⑤。

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吃得饱”。

布置作业分层:对三个层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C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分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C层学生补课,给A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C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A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单元考核分层: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三)、结题阶段:2016.10——2017.10 主要工作:组织研究试验成果,形成分层教学实施办法,撰写研究报告,申报试验成果

三、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1、分层教学要有视频、图片或录像课,两年内保证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保留资料存档。

3、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4、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力争在省以上刊物、杂志发表。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

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

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

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

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②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

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

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②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③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

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10年3月-4月) (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准备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5-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

(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10年5月-2009年10月) (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

(3)、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 (4)、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0年11月-12月)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课题总结;

(2)、参加经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书名:《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读书计划: 10月:

第一章 有效教师; 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 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 第五章 直接教学

策略; 第六章 间接教学策略。

11月: 第七章 提问策略; 第八章 自主学习;第九章 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 第十章 课堂管理;第十一章 课堂秩序与纪律。

12月: 第十二章 评估学习者:客观测验和论述测验;第十三章 评估学生:表现和档案评价。

(2)、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安排:2010年11月完成第一篇读书笔记;2011年2月完成第二篇读书笔记。 完成课例分析时间安排: 2010年12月完成第一篇教学案例分析;2011年3月完成第二篇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宾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十个教学班,初一入学时有五个英语特色班和五个普通班。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10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各五个)。选择(1)(4)(5)(6)(9)做为实验班,其他五个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分。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由朱永生老师负责提出,并交由关彦华、周雪祥三人共同讨论确定,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孙月芹老师提出并提交关彦华、周雪祥三人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两类班级在授课时要有所区别,一类班的授课可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更多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节课讨论、独立探索的时间可长些。二类班授课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度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练,另外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

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

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5、分层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课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两条路:一是将全年级的尖子生(40人左右)组成竞赛组,由专人,专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第二条路是在各实验班级,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A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层的同学由A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B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C层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实验班辅导网络图

C组

B组若干

C组

四、课题研究步骤

由于本课题在2003年4月开始启动,本届学生初一年级即将过去,因此研究过程结果主要放在初

二、初三阶段,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2003.4-2003.5 开题准备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吴中区下发的十五滚动课题,讨论根据当前教改形式和我校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课题。

2003.5-2003.6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学习讨论,我组同志认为目标教学——分层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做为一个城区学校,在上级不允许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该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03.9-2004.1实施研究第一阶段 各实验玉篆开始实施分层教学 2004.1写出第一阶段的总结报告。 2004.3-2004.7实施第二阶段研究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修正,补充研究方法,2004。7写出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2004.9-2005.1实施第三阶段研究 进一步调整、修改前一阶段的研究方法,2005.1写出第三阶段研究报告。 2005.3-2005.6实施最后一阶段的研究,并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关彦华——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朱永生——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分层作业时,A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孙月芹——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C类学生应掌握到何种程度,作业应补充哪些基本题,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周雪祥——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袁一鸣——负责收集一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且组织大家及时学习,把本班实验情况及时向上汇总。

谈建青——负责在各实验班、对比班搞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第五篇:小学语文隐形分层教学课题实施计划

瓜州县西湖乡中心小学陈跃英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小学语文是其他科目的基。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是及其重要的。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讲:大脑的生长主要靠营养物质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而在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中,隐形分层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阅读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语文识字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语识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文,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2.引导发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步骤:

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②集体论证完善本课题,提请领导、专家审定。

③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学方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 2013年6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继续探索优化隐形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②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过程。③反思这一阶段实施效果,写出阶段小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完成实验材料的分类整理。

②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

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次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

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次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巩固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发扬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

(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指导学生自创“识字乐园”、“识字百箱”等;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或写成卡片装进识字箱,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

(四)、开展“好书伴我读”,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各种场合中,留意学生的复现,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

五、研究方法和途径:

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猜字谜、编顺口溜、形声字、部件组成等。教学中我有意将各种识字方法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兴趣识字,以说促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教师要利用他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识记生字。应设计多种趣味识字法,如:“编故事识字法”、“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顺口溜法”等等。,说的津津有味、形象生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快了学习的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以说促识的良好效果。

2、及早阅读,以读促识。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学生学习拼音的目的是识字,识字到了一定的数量才可以读书。这就是说,阅读要等扫清了文字障碍才可以进行。而这样一来,学生识的字不能很快地给他带来阅读的快感,识字变成了一种无趣的劳作,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准备以论文,调查问卷和课例等形式呈现。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一)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

(二)强师资学习。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及课程标准的理论,深刻体会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深入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法,为课堂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进行落实,教师写出本课题的经验报告或实验报告。

(2) 物质保障

A、物质力量:

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多媒体教室,各种活动室及电子音像系统、电子备课室等。

B、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别的学校在识字方面好的经验方法。

C 、外部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程度在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成为教育发展得以大趋势。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学生课外识字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条件。

(五)学生情况:

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

一、二年级的学生记忆力特别强,具备了大量识字的能力。学校已经对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改革,不管在教堂改革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少学生已养成了观察、发现、实践的习惯,并且已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非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下一篇:二线干部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