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与抑郁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哀伤与抑郁范文

抑郁症中医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修丽娟, 杨玉兴, 俞珊, 孙大志, 魏品康

【关键词】 中医学; 抑郁; 中医病因和病机; 辨证论治

received october 17, 2007;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5, 2008.

indexed/abstracted in and full text linkout at pubmed.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z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抑郁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20%[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至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致残原因。该病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等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抑郁症病名,但对其认识有着悠久的 历史 ,在 治疗 上也有许多相关记载。因抑郁症临床表现多样,在中医 文献 中则有多种病名,如“郁证”、“梅核气”、“脏躁”、“百合病”等。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亦不断 发展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抑郁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由五脏化生,五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可以通过情志调畅体现,如《素问》中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可生喜怒悲忧恐”;也认识到精神活动过极可反作用于五脏,表现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因此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多围绕五脏功能失调。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景岳全书·郁证》中云:“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医门 法律 》中亦有“五志惟心所使”的观点,认为“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

肝主疏泄功能与情志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医家将肝气郁结视为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赵献可《医贯·郁病论》中认为五郁以木郁为先导,陈士铎《石室秘录》提出“夫郁者,未有不伤肝者也”。故有学者提出从“调肝”入手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科疾病[2]。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情志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因此脾胃与抑郁症亦有联系。《证治汇补·郁证》云:“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 现代 亦有用归脾汤、六君子汤等治疗抑郁症的验案报道[3]。对数百例抑郁症患者的观察也发现,舌体淡而胖大,有齿痕,舌苔腻或水滑者占到一半以上,并伴有肢体畏寒等阳虚症状,提示抑郁症与阳气有密切关系。肝脾阳气失宣及肝脾之阳气虚弱是抑郁症病因之一[4]。

抑郁症患者常见兴趣下降,功能减退,与中医肾精不足的表现相似。冼慧等[5]认为抑郁症以肾精亏虚为本。一方面,先天不足;另一方面,长期精神刺激或久病及肾,致使肾精受损。因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兴趣索然、疏懒退缩及意志减退等神志功能低下的症状。因此抑郁症的中医治疗除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外,还提倡益肾疏肝法的运用。

历代医学著作及现代文献有关从肺论治抑郁的报道较少。有人根据五志中肺主悲忧,从肺与肝、心、脾、肾的关系提出从肺诊治抑郁症的观点,拓宽了抑郁症病机研究思路[6]。

五脏对抑郁症的发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结果,认为以心肝脾为主。畅洪升等[7]对临床常用8类抗抑郁方剂(共42首)分析后发现,各类药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安神药,其次为补气健脾药、行气药,行气药以疏肝理气药为主。除以五脏为病机研究基点外还有从病理产物方面阐述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如朱丹溪提出了“气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湿郁”的六郁观点,指出了郁证的不同致病因素,包括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等。虽然此处“郁证”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概念,但对后世从病理因素角度认识抑郁症病因病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痰是抑郁症的重要病因病机[8]。抑郁症属情志异常,情志异常必以气血失调为基础,气血失调则易生痰,不同的病因最终均可产生相同的病理产物——痰,虽然最初以气机阻滞为主,但中后期气郁愈重,痰郁愈重,且气郁同时痰已形成,因此,痰邪贯穿抑郁症始终。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神的活动减退在于气的郁结,气运则神健,气郁则神郁,神气郁结是其基本病机[9]。也有认为是思虑过度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病位在脑[10]。

2 辨证分型

对辨证分型的研究包括文献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章洪流等[11]对近10年(1994年~2004年)关于抑郁症中医证型的文章进行分析,认为抑郁症的辨证分型主要有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肝郁化火、阴虚火旺。胡随瑜等[1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 977例情感性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是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和心脾两虚等4类,其次为肝肾阴虚、肝郁痰阻、脾肾阳虚、肝胆气虚,极少见的证型有心肝火旺、阴虚阳亢、肝郁化热和湿阻中焦。在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型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证型的舌脉深入分析,发现抑郁症肝郁气滞证为中医肝病的起始证候,病情较轻,舌象、脉象变化不明显,而肝郁导致脾虚时则见齿痕舌、脉细之脾虚表现;肝郁痰阻则见舌苔白腻、脉弦滑等痰湿内阻之象[13]。抑郁症患者舌象异常率达88%,其中,以暗红舌最多,约占1/3,其次为红舌、青紫舌,淡白舌最少。从舌苔看,以腻苔为多,占一半以上。部分患者舌象表现为虚证,如舌形胖大,伴有齿痕,舌体娇嫩,此多由于气虚、阳虚和脾虚所致[14]。

由于辨证的主观性特点,辨证分型标准不一,已成为辨证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关于辨证标准的制定,陈泽奇等[15]提出了不同抑郁症证型的诊断标准,如肝郁气滞证诊断标准为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烦躁、善叹息和脉弦等6项中情绪抑郁必备,且其他5项需具有3项。这些工作为中医客观辨证提供了依据。此外,中医证型研究中亦借鉴量表评价的方法[16],将主观内容客观化。但由于我国的文化背景与国外的差异,部分内容不适合我国国情。王哲等[17]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调查问卷的基础上[1820],建立了中医证候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将证型研究带入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

3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抑郁症有中药复方、单药和针灸、拔罐等多种疗法。

何宇芬等[21]用甘麦大枣汤结合氯丙咪嗪治疗80例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其抗抑郁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药物依从性明显增加。陈微等[22]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生地、柴胡、香附、郁金、远志、合欢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40例,在抑郁障碍的改善方面与帕罗西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刘娟云等[23]用解郁宁神汤(柴胡、白芍、枳壳、郁金、当归、川芎、石菖蒲、远志、百合、佛手、合欢皮、夜交藤)与多虑平联用,有解郁宁神、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调节阴阳和宁心安神之效,配合心理疏导,显著提高了疗效。王伟民等[24]自拟抗抑郁ⅰ号方(柴胡、香附、郁金、石菖蒲、苍术、半夏、茯苓、厚朴、川芎、大黄、栀子、黄连),有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之效,与氟西汀联合使用的抗抑郁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氟西汀治疗(p<0.05)。张学真等[25]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联合多虑平可以有效改善恶劣心境,优于单用多虑平(p<0.05)。

从肝脾论治以逍遥散加减,罗和春等[26]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了丹栀逍遥散对3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仅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

从脾论治多用小建中汤、六君子汤、归脾汤及黄连温胆汤等。张丽萍[27]针对脾胃为全身气机枢纽这一点,认为湿、热、痰、瘀等致郁病理因素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输布气血津液的功能密切相关,在抑郁症治疗中注重脾胃的调护,主要体现在温胆汤的灵活运用上,如痰气郁结型以温胆汤为主随证加减,痰郁重者加半夏厚朴汤,气郁重则合柴胡疏肝散化裁,痰热内扰型予以柴芩温胆汤。此外,心肺阴虚者予百合地黄汤;阴虚火旺者予黄连阿胶汤;肝肾阴虚者予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28]。总之,中药复方不仅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且副作用小,与西药合用还可增效减毒。 除以中医病机为理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外,还有部分治疗是建立在对中药抗抑郁成分的研究基础上,如开郁安神胶囊(贯叶连翘、刺五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贯叶连翘可抑制中枢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单胺递质浓度升高,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其对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7.14%,与氟西汀相当(p&0.05),且不良反应少[29]。巴戟天寡糖主要通过兴奋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起作用,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巴戟乐胶囊治疗抑郁症患者11例,总有效率为62.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4%(p<0.05)[30]。

针灸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另一重要手段,常选穴位有百会、印堂、足三里、三阴交[31]。罗和春等[32]运用电针治疗抑郁症,采用现代科研方法,验证了电针百会、印堂对抑郁症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赵志国等[33]发现电针完骨、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舍曲林相当(p&0.05),且起效时间早。黄泳等[34]电针头部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疗效与氟西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罐法亦是传统疗法之一,走罐是其中一种。因督脉为诸阳之会,膀胱经背部腧穴中与脏腑及神志有关的腧穴最多,因此走罐多以督脉穴及膀胱经背俞穴为主穴治疗,调节五脏六腑功能,起到宁心安神、调和阴阳、通达气机之效。走罐疗法可显著改善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及情绪,对周身疼痛不适感改善最为明显[35]。

针灸、走罐或与药物的联合应用同样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将走罐疗法与抗抑郁药合用,可以缩短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降低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并对躯体不适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36]。孙蓉新[37]以百会、神庭、膻中、风池(双)、内关(双)、神门(双)、三阴交(双)为主穴采用毫针刺法,配合督脉、膀胱经穴拔火罐,达到补肝肾、健脾胃、解郁宁心、安神定志之功。张捷等[38]对电针、走罐、毫针刺法等多种疗法予以归纳,并指出了何种方法适用于何种抑郁症类型,如电针适用于各种抑郁症;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走罐适用于治疗实证抑郁症;虚证及本虚标实型的抑郁症采用毫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背俞穴和膈俞。针灸治疗时可配合心理疏导,安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有助于提高疗效。

4 问题及展望

目前,抑郁症中医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对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未达成共识。之所以出现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的现象,可能与抑郁症本身病机复杂(会随疾病发展而改变)有关。总的来说,五脏功能异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病机的观点较为普遍,其中以心肝脾与抑郁症的关系最为密切。从病理因素角度阐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对较少,但从病理因素出发有利于以点至面,通过共同的病理产物认识不同的致病因素,解释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第二,由于病机认识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对抑郁症病机的认识不同,直接影响到了辨证论治的标准难以统一,加之主观判断等因素,影响了中医对抑郁症的研究工作。第三,治疗方法多样,在复方研究方面由于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一证一方,给临床应用带来困难,尤其是抗抑郁中药研发的一大障碍。此外,研究方法上也存在样本量过小,纳入、排除标准不合理等问题[39]。 目前有些研究将流行病学调查、专家问卷等方法运用到中医抑郁症研究工作中,是一个良好开端,为抑郁症理论研究及标准制定等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临床研究最终目的都是指导治疗,中医药抗抑郁有一定的疗效,具有副作用小及患者依从性好的优势。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复杂的病机中找出核心病机,以此为指导研发抗抑郁中药新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第二篇:神经内科抑郁问题的几点反思与探索

2017年6月11日上午,在第十三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的卒中热点论坛上,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谢鹏教授就神经内科抑郁问题进行了几点反思与探索。

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全球目前约3.22亿抑郁患者,我国现有5575万患者。抑郁障碍是2017年全球头号致残元凶,每年因抑郁障碍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百万。

抑郁障碍研究困境

▶诊断难:抑郁障碍患者与正常人难以界定

▶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结构异常or功能异常?唯物or唯心? ▶科室选择?由于传统文化差异,神经科患者多于精神科 ▶与多种疾病交织:几乎所有疾病都有可能伴发抑郁障碍 ▶研究难度大:研究起步晚 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

▶正常: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兴趣降低。一般为正常心理反应,持续时间短,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重度抑郁:中度抑郁症由患者个体内遗传系统(基因)存在异常,或后天环境的巨变所引起的一种情绪性功能障碍,以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系列抑郁症状。

抑郁患者特点:不断的挂号,不断的排队,不停的询问,不停的疑惑,不停的检查,不停的换药,不停的……

应担当:神经内科抑郁问题突出,神经内科医生责无旁贷! 国内抑郁障碍防治形势严峻。2001~2005年中国山东、浙江、青海、甘肃四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量113,000,000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2%,63004例完成第一阶段的筛查。发现中国成人人群中(≥18岁),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6%,约有6100万患者。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患病率排在首位

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与成都市综合医院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调查发现:神经科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科室。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相关躯体主诉掩盖了核心症状 ➤躯体症状: ▶失眠、早醒

▶特别容易疲劳,休息也不能缓解 ▶头痛、背痛、各种躯体疼痛 ▶胸闷、心慌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对平时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A. Kieinman在中国的研究显示: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失眠、头晕、记忆衰退或丧失、焦虑、疲劳和经历丧失),93%符合临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内科——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病率:7%~76% ▶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患病率:30%~50% ▶癫痫伴抑郁患病率:8%~48% ▶卒中后抑郁患病率:20%~72% ▶多发性硬化伴抑郁患病率:19%~54% 神经系统疾病和抑郁障碍有着共同的解剖基础和神经生化起源;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如何担当——抑郁障碍严重肆虐,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迎难而上 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组织编写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8月正式发布。

2016年12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在云南召开常见《神经疾病伴发焦虑诊疗专家共识》定稿会。

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作

1.即将组织编写常见神经疾病伴发抑郁诊疗专家共识 2.启动神经内科情感障碍登记 3.开设情感障碍专病门诊

4.启动常见情感障碍治疗药物大型临床试验 成人难治性抑郁

难治性抑郁症(TRD):指采用足量、足疗程的至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抑郁症。有30%~40%的患者对首次治疗没有效果,难治性抑郁患者是抑郁症疾病的主要负担。

治疗方案的选择

儿童青少年抑郁

儿童青少年抑郁是发生在6~12岁的儿童或者13~18岁的青少年患者的心境障碍,但临床表现往往没有成人抑郁明显,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治疗存在风险等问题,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周期为9个月,接近7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部分症状会延续到成年。

特点

▶发病率广: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9%~3.4%,在青少年的发病率为3.2%~8.9%;

▶就医率低、识别率低:据不完全统计,就医率不到10%,识别率仅为30%;

▶病程长:病程一般长达9个月,70%患者的症状会迁延到成人; ▶共病率高:50%以上的患者伴发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如物质依赖、焦虑症等。

心理治疗

➤比较9种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疗效与可接受性,最终认为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关系疗法疗效较好。

➤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儿童抑郁的疗效和可接受性,最终认为认知行为治疗仅较不治疗对照有效。

➤评估人际关系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的疗效和可接受性,最终认为人际关系疗法有效。

药物治疗

➤比较十四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氟西汀是唯一较安慰剂有效的药物,且文拉法辛等会增加患者自杀风险。

➤比较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合并物质依赖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抗抑郁药可能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对物质依赖改善不明显。

➤比较SSRI类药物与TCA类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SSRI类药物较TCA类药物有效,且更安全。

➤比较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青少年难治性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疗效较好。

第三篇:哀伤冬季随笔

一直得冬天是人感念的季,一切都像死寂一的,我有拿出什人留的。似乎好像也有!走在寒冷的大街上,看看向每一方向急行的人,突然有了信心。我不知道在自已的下,能有路在延伸,是能望著窗外的月光下的影默默的呆,不去想未有多久能我找到找到的月影。

得小候常常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看著月光映照在地上的自己的影子好奇不已。大了也在找自己的影子,一路走有太多的辛和落,於茫茫人海中有早一步也有晚一步上了那趟往"幸福之城"的,在幸福之城我看著自己的影子第一次有了心的喜和充,自己就像是一孤的落,找到了於自己的,而那棵,正好在等待自己的到。

在的抱,我可以像一有水的水管,想哭就哭;也可以像一烈的小子像火就火,然後做若其事的和那人套近乎,更可以像一在外面受了委曲回家像父母苦的孩子,得到的光似乎得太快了。

有一天,我棵不怎心我了,我也有了以前他的依,慢慢的我都彼此了有方的一切也相安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找到了新的子,我也不知道和到底在是什,他是一的?一直在想,不知不中去了很久很久。

借著到另一地方,那一切都很美,光和煦,微微的打著的拍,也唱著美妙的歌曲,像是迎 我方的客人。看著馨的一切,片子融化了,心中那渴望久的一感慢慢溢了出。片子得太久太久了,她疲累了,需要一安。舒心。馨的境自己休憩。片在歌。不有事的候她想起自己曾的那些美和。

片子啊,似乎好像快到自己的想之城了。

外一吵嚷,我忽然醒了,的西依然清晰。

走出,的天今年也就得那冷。想起高中一同的<受的冬季>,述的是她和一男孩在一年的秋天相,在那年年末的冬天分手的故事,那份婉,那份惆,那份哀,就如天一般。

第四篇:淡淡的哀伤

轻轻地点醒沉睡的心,我突然发现自己有一份淡淡的哀伤。不是无事的妄自菲薄,也不是触景生情的伤感落寞,而是一种来自心头的悲凉,一种淡淡的哀伤。但我不认为这种哀伤是一种错,不是一种消极,反而是一种美妙的解脱,一种值得憧憬和敬畏。人不能没有敬畏,有一颗敬畏的心,让人保持一份淡淡的真,没有虚华,没有伪装,在心灵的深处保持一份最后的纯洁。

也许有人会说:哀伤虽美但不能作为一种长久的情愫。因为人应该乐观应该快乐。否则如待遇一般自然地花落仍以诗赋来葬送,惹得自己也香消玉损,弄得一副人憔悴。有人说应大喜大悲,这样的人生才会跌宕起伏轰轰烈烈。如若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或许会竭力赞成,但自从心里有了羁绊有了牵挂,我的心就变了。我明白了,人最终的归宿是让自己所爱的人自己的亲朋友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轰轰烈烈荡起伏的人生并不是人人都有。者要有机遇和条件,有环境和运气。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机会和运气可以自己创造,甚至可以通过努里得到。但是这样会耗费许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也许自己失去的会更多。有些东西是金钱权利地位无法获得的。人最珍贵的是情感,是有一个心爱的人,是有一个幸福的家,是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平和而安静度过自己的生活,平凡但幸福度过自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所以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我不认为是坏事,反而让我的心志更加清明。心境也更加的平静和睦。我喜欢这一份淡淡的哀伤。也真诚的希望这份淡淡的哀伤能够深深的潜藏于心底,为自己保留一份纯洁一份真。

第五篇:淡淡的哀伤

————《边城》读后感

在城市的喧嚣中,在这被水泥、钢筋所充斥的世界中,还有一片安宁祥和的土地。也许我们不曾想象,在这世外桃源中还有如此凄美的爱情。爱情,那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也使那条小溪有了一丝热闹的气息。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是心灵的温泉。边城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土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伤感。

一条渡船,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条黄狗,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但最后却散了。爷爷不想让翠翠重蹈自己女儿的覆辙,便对翠翠的婚事再三考虑,希望能找到可以将翠翠托付终生的人,过分的思虑却也间接导致了翠翠爱情的悲剧。爷爷的死让翠翠失去了生活的支柱,也在一夜之间长大了。翠翠和顺顺的两个儿子,翠翠父母的爱情,让整个小说变得带有淡淡的忧伤。爱上一个人没有错,但兄弟俩没有与别人一样,哥哥为了弟弟,毅然放弃,一个人将痛苦承担,但也因为他的死亡让傩送和翠翠最终没能在一起。从此,白塔下再也没有荡漾着那动听的歌。曾经兄弟俩在白塔下许下的诺言最终被溪水冲刷的无影无踪。

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每个风景,每个生活片段,你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那里淳朴的民风是我们这个霓灯闪烁的大城市里所没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缕清风吹走了我脸上的尘土,带来了一丝温馨。多么希望在边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样快乐地生活着,而那条渡船依然会来往与溪间,那条黄狗也应该会在门前守着一顿香喷喷的晚饭······

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面不断寻找,而不是等待。

以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委会纪要范文下一篇:爱情诗古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