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2022-12-03

第一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能力目标:

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现在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收入差距较大,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这是同学们所见到的,要想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讲授新课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 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 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 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 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 F、投资分红;

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⑴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⑵、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②建议:

A、指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

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 地区、促 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

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 起来,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 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 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⑵、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答:①社会为我们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B、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

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穿业等。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个人素质:

A、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B、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

C、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课堂小结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大舞台上大显身手。 【作业设计】

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 【板书设计】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⑴、我国的分配制度

⑵、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经济制度 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⑵、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第二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师点拨: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最终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新授

板: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收入;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购买国债增值;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外出打工;买福利彩票中奖等。

这样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结: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板: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讨论: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媒体显示P93“几位民营企业家的扶贫倡议”

学生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小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方面既要讲究效率,鼓励先进,又要提倡奉献精神,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更加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也就是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要大力提倡奉献精神。

板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早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体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从邓小平的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即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城市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劳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富不是同步,同时同等富裕。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1979东部沿海 2000西部大开发 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当改革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现实生活中,家庭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为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国家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如税收、扶贫计划、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减轻农民负担等。

多媒体显示P94“两幅照片”

这两幅照片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板: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在我们社会,创业的环境、成才的环境越来越好,不少有志者凭借良好的创业条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多媒体显示P95 “小严创业”

师生分析:小严凭借的有利的社会条件有: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性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等。

小严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是: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有力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小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力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板: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学习了“四个尊重”及其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关系,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

4.作业

(1)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共同富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第三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反思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反思

1、备课时备“学生”,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提一些学生身边的问题,突破教材的局限,使课本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渗透,能使学生较全面的认识“共同富裕”。重视学情,备好学情,用好学情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教材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是仅仅把教材完成,还是以教材为依托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与过去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新课标的角度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名人名言、插图及小字部分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预期

效果。

3、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

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4、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指导学生的今后行为。在老师的牵引点拨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

满意的效果。

5、讲练结合,利用做练习理解新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

解题的技巧。

6、本课中存在的不足是:老师还是讲得太多了,学生的讨论交

流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民族中学:高君

2015.4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情感,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作出贡献。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2)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3)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难点】

1. 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 2. 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

【教学方法】

情景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重点讲授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 教师:同学们希望过上好日子吗? 学生:希望。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好日子,咱们国家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党的十

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今天,我们来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课教学】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

学习之旅第一站: 我的目标,我做主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

2、在分配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3、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4、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习之旅第2站:大家来炫富

(1)我家里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主要来自„„ (2)播放动画:年夜饭

大年三十,李军一家五口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他们各自“盘点”这一年自己的收入:李军承包建筑工地,收入丰厚;妻子在邮局工作,年收入3万左右;母亲靠出租房屋每年可获得9千元;儿子在一家私营企业作技术指导,可获利4万元;儿媳靠炒股获得收入。 教师提问: 李军一家五口人分别依靠什么获得应有的收入?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归纳:(回顾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属于哪种经济成分) 李军 资本投入、劳动、管理(私营经济) 妻子 劳动(在国有企业中劳动) 母亲 资本投入(个人投资)

儿子 技术、劳动(在私营企业中劳动) 儿媳 资本投入(个人投资)

师:从以上《炫富》和《年夜饭》这两个活动中可以看出,我国存在怎样的分配制度?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习之旅第3站: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1、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2、在分配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过渡)教师:我国实行以上的分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实行现有的分配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能共同富裕起来,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正一步步靠近这一目标。我国有一个非常富裕的村子,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听说过吗?去过吗?没有啊,老师今天就带同学们到华西村去看看。 出示图片:华西村 先富带后富

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说 :“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个过程还很漫长,新农村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3. 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播放flash动画) 小组交流:请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

教师归纳: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但共同富裕的实现有一个过程,即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 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习之旅第4站:智多星 出谋划策 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 出示图片:

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各个方面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当东部地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振兴东北”、 2006年“中部崛起”等战略,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还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吗?

教师归纳: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征农业税、免费义务教育、廉住房、新农合„„

社会: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营造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社会氛围;这种风气的形成,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个人应该怎么做:

个人:抓住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作为青少年的我们(1)认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达标测试:

阳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收集到下面这副漫画。

(1)漫画反映了我国目前社 会存在的什么问题?(2分)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和完整怎样的分配制度?(2分) (3)要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你对这一根本原则是如何理解的?

(1)分配不公或收入差距过大;(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共同富裕; ①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的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五篇: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

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落实这种分配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 3.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即“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4.懂得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品、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收入结构,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本P93-95页《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第一,调查自己家庭收入的主要来自——第二,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帮后富对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第四,教材中小严的创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切入

导入:新闻播报:播放个人所得税调整得相关视频和显示材料

学生观看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短短5年时间个人所得税的三次调整说明了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老师总结,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设疑,导入主题)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展示交流: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经济学家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我们面对着每年10%的经济增长速度制成的蛋糕,该如何分分配,怎样让人民共享成果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切蛋糕”的方式即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老师归纳总结】人们获得合法收入的方式有:

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等等。

【过渡】让人民共享社会经济繁荣成果,分享社会财富的合法方式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例分析:多媒体显示材料

请同学们帮忙分析一下他家收入情况主要依据什么来分配的,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设问】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通过图示讲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过渡】为了调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是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合理?我国确立了分配的原则。就是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 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课文P93材料及观看《共同富裕》的相关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作一份贡献。 分组讨论:(1)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2)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3)在分配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4)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呢?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设疑:共同富裕是否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 学生回答:不是

老师:那么怎样来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师生共同总结并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我国确实为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了许多举措,但是,从根本上说,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呢?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重视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二)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活动三:创造财富举措大探讨

【教材94页小栏目的“两幅图片”】和《与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者合影》的图片 【设问】从上面的三幅照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说明了什么?):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活动四:猜一猜:他是谁?(多媒体显示腾讯创办人之

一、播放视频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结合教材第95小严创业的故事,思考:他们的成功给我什么启示? 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总结: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学习了“四个尊重”以及与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关系。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舞台上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指导学生的今后行为。在老师的牵引点拨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讲练结合,利用做练习理解新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解题的技巧。

本课中存在的不足是:老师还是讲得太多了,学生的讨论交流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党支部事迹模板下一篇:做幸福快乐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