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

2023-03-12

第一篇: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

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南部,规划面积23.81平方公里,东邻飞机场3公里,南至火车站,西靠白河,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水源充沛,是2008年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是国家级南阳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和省级南阳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一目标,抓招商、抓规划、抓融资、抓服务,产业集聚区工业产值连年增速保持在50%以上。

一是抓招商。积极推介优势、包装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共引进各类建设项目70多个,总投资140多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33个;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29个,初步形成了以天冠集团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以二胶厂、迅天宇多晶硅、天羽有色金属压延为主的光电光伏,以防爆集团、中祥电子、鑫特电气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集群。此外,以娃哈哈企业为主的食品饮料,以木兰花、海泳等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去年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64%;今年前5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56%;目前在建项目27个,已签约或洽谈项目33个,全部建成后,集聚区销售收入可达到380亿元,实现税利50亿元。

二是抓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已编制完成,正在编制完善下位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投资近2.7亿元修建伏牛路、何屯路、纬三路、经一路,修建供排水管道22.6公里,架设电力线路32公里,铺设通讯电缆

8.2千米,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座、10千伏开关站1座,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了项目建设需要,改善了投资建设的硬环境。

三是抓融资。产业集聚区的投融资平台——南阳鑫众投资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资产总额1亿元,与信用联社达成了6亿元的授信协议。同时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及汇鑫、海昌2家小额贷款公司,引进了6家金融担保机构,前5个月已为企业融资2亿元以上。

四是抓服务。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行周例会制度、项目进度台帐制度、联审联批制度。优化围墙外周边环境,地材供应由所在乡镇统一组织招标,实现运输户与企业零接触,有效解决了强拉强运问题。

下一步,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将进一步做好招商、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1个,全年新开工项目达到25个;搞好4条道路及标准化厂房、自来水加压站、排污管理建设,争取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以上;支持二胶厂、天冠集团、迅天宇多晶硅创建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税利80亿元。

第二篇:2013年河南省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013年,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总体保持了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3年底,南阳14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97.53 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0.97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40.95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45.54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1.47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面积4692.10 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面积2817.40 万平方米,分别比年初新增1073.20 万平方米和764.90 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4908.10 公里, 比年初新增931.10 公里;修建道路4511.80 公里,比年初新增733.00 公里。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年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20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6亿元,增长12.09%;总额占南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6.9%,对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2.0%,拉动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5.18亿元,同比增长9.0%,占南阳市基础设施投资的45.6%,占集聚区总投资的13.7%;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93.9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67.1%,占集聚区总投资的90.7%。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施工项目累计866个,占南阳市施工

项目的32.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635个,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5.7%,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43个,占南阳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7.0%。

年末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达11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0家,资质以上建筑业84家,房地产73业家,批发和零售业158家,住宿和餐饮业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0家。

三、工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全年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62.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4.0%。有8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其中南召县产业集聚区(23.8%)增速最高,高于南阳市集聚区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今年以来,除12月、11月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月累计增速在17%-20.1%之间波动,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为70.0%。实现利润总额10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3%。

全年14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10.2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2%;产值能耗0.21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

四、税收收入平稳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亿元,增长10.9%。

分部门看,国税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增长7.0%;地税实现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增长17.8%。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占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61.3%和38.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21.9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缴纳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26.0%;房地产企业缴纳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5.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缴纳税收1.2亿元,同比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占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76.9%,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的贡献率达57.7%,主体作用明显。

五、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在平稳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项目储备较少,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项目入驻时间。

(二)融资相对困难。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创新能力不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齐心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南阳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南阳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产业集聚区

1 总则

1.1规划背景

2008年9月28日河南省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一文,要求全省各市、县认真贯彻9月25日省长办公会议精神,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及上报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拟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并以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壮大县级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位于县城西部和东北部的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175家产业集聚区之一。为了落实省、市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该县县委、县政府把2010年确定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年”、“大项目突破年”,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实现新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达到80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855”目标,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极、主导产业集中区、现代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柘城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在国家已经确立的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柘城县按照“北扩南进、西延东伸、四面开花”的城市发展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力争把柘城建设成为城区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30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医药制品加工业。近年来,柘城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提,积极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推动产城互动,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目前,柘城县城区面积已由2008年的5.8平方公里发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5.7万增加到 16.5 万。产业集聚区入驻工业企业达到118家,就业人口达3.2万人,2011年元至11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税收2.8亿元。

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按照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遵循“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建设理念,率先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形成了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7平方公里、发展区和控制区8.3平方公里,确定了金刚石微粉及制品高科技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医药制造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四大主导产业。

本次环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集聚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出发,从规划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减缓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最大程度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从而实现柘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2.1评价目的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分析、论证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方案与柘城县、商丘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缓解和补救措施与建议,以实现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项目建设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2)通过现状监测与实地调查,计算分析集聚区所在地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推荐规划方案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和范围,特别是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论证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布局、发展规模和产业定位的合理性,制定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给出企业准入条件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3)通过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公众了解集聚区规划的概况及其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广泛征求和收集公众意见,辨识公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合理选择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危险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将风险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5)妥善处理集聚区建设初期产生的自然、社会问题,包括居民拆迁和安置补偿等,实现集聚区开发的和谐、持续发展,为规划审批机关提供决策依据。

1.2.2评价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本规划的评价。

(2)早期介入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

(3)整体性原则。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把与该规划有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4)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5)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应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6)可操作性原则。针对规划环评具有战略性、超前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点,综合采用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各种分析评价方法,对规划进行宏观分析,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7)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和有效途径。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结合集聚区所在地的实际,探索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1.3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13)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14)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

(15)国家环境保护部第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年3月1日;

(16)国家环境保护部2009第7号公告《关于发布〈环境保护部直接审 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及〈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 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简介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设简介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8.1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5.9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个,用工人数达2.9万多人,2011年集聚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34%。2008年9月全省标准厂房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民营科技园区;2009年,全省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把我县产业集聚区列为全市唯一县级观摩点;2010年被评为省优秀产业集聚区,获奖金600万元;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第49名,居全市第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获奖金500万元,我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我县产业集聚区现已基本形成了皮革皮具加工和医药生化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已集聚以保兰德箱包工业园、瑞昇多功能真皮家俱工业园、惠成皮革等为龙头的皮革皮具加工企业124家,2011年皮革皮具产业的税收达1.5亿元,占集聚区企业全部税收的71%,已经由过去单一皮革加工向皮鞋、皮手套、箱包、沙发等多种皮革皮具制品的产业发展。同时,集聚了酷蕾环保、圣光鼎瑞医疗器材为龙头的医药企业36家, 形成了主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表彰会和这次项目观摩会精神,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水平,今年新扩产业集聚区1平方公里,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达到3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初步建成中原皮都。

第五篇:安阳产业集聚区

1、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

2、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

3、安阳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

4、滑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

5、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

6、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

7、安阳市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

8、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

9、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南阳理工学院透明校徽下一篇:农业乡镇各站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