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2023-05-29

第一篇:医院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1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加大监管力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

1.2 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医院配备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镜室、透析液、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并及时反馈。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全面工作质量考核中,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及检验防护用品的管理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器械,并按照批准适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2)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职责,并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对过期和无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坚决禁止,定期检查,确保医疗安全。科室开展新项目所引进的设备、材料等,必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申报,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集中办理。(3)配备相应的采样工具、检验用品及设备,保证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配备足量、合格的隔离防护用品,满足消毒隔离常规需要,进行日常消毒工作的防护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 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布局合理,区域划分

明确,物品定位放置。侵入性操作检查和手术患者术前要做传染病的筛查,阳性患者要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使用后的器械按《消毒技术规范》处理,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4 医疗废物的管理

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6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7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8 设立医院感染控制专项基金

用于消毒设备的购置及维护,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买,日常监测工作的开展、医院感染实验室的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专项培训、预防保健津贴等。不能把医院感染控制支出列入科室预算。

第二篇: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措施

一、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委员会、业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四、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四)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 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 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进,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6 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

总之,做好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是关键。只要严格遵循以上规则,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另外,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从这几年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看出,以上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四篇: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 换鞋 洗手 或手消毒。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 肠炎 痢疾 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

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2.地面每日湿拖2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保持桌面 窗台 婴儿床 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

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

病人管理

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炭疽 气性炭疽 破伤风 )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 四

医院感染监测

1.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应立即报告,并做好科室登记. 2.每月对空气 物表 医护人员手 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五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1.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区,一般患儿监护室区、沐浴区、医生办公室(更衣间)、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布局要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示明确。

3.工作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必须佩戴口罩、帽子、穿专用的洁净工作服、更鞋入室。

4.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因工作需要,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戴口罩、帽子、穿鞋套入室。

5.每日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并纪录;天气情况较好时,必须每日定时开窗换气,上 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时。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一次;如有异常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整改,直至合格。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新生儿前后均按要求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7.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2次(温箱,床头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患儿出院后,其床单,温箱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8.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衣服、被单等,应用消毒灭菌的棉织品,使用前消毒,设专柜存放。 9.哺乳用具、眼药水、扑粉、浴巾等,必须分人编号存放,严格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10.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重症监护室同意提供辅奶辅食,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代乳品(辅奶,辅食)必须建立完善索证制度和出入登记制度。 11.新生儿奶具(奶瓶等)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工作程序。

12.患皮肤化脓性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暂停与婴儿接触。新生儿患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如脓疱疹、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及时转出PICU室并及时隔离治疗。需床边隔离者,床栏应挂标记。

13.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应注明消毒液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三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14.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拆褓和包褓应严格分台,避免交叉,洗浴垫应隔水。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5.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污物袋满3∕4时应及时更换。

16.室内使用的抹布、拖把,必须专间专用,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采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17.严格探视制度,凡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穿鞋套、洗手或消毒双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新生儿科加强消毒隔离制度

众所周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而危及其生命。所以在新生儿科,消毒隔离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消毒隔离意识的培养与建立,是新生儿科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每一个医生护士都必须重视且自觉参与提高的。

一是制定全面且具体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新生儿科近几年来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NICU预防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呼吸机清洁消毒与保养制度,监护仪清洁与保养制度,呼吸机监护仪操作流程,配奶工作流程,奶具消毒流程,暖箱终末消毒,出入院流程及各专科操作流程,并和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常用药物配制使用等,一起收集整理成册,使各级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有章可循,在不知如何操作时,能随手翻看,以便规范自身操作行为。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消毒隔离

首要任务是提高每一个医人员对消毒隔离重要性的认识,让医务人员了解院感知识,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新来护理工作人员,她们所做的喂养、更换尿片、消毒配奶等基础护理工作,接触患儿最多,带教老师要经常强调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工作中放手不放眼,每周进行基础理论及操作培训,帮助她们正确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正确对待消毒隔离措施,从而提高她们的消毒隔离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三是加强病房管理

NICU严格分区管理。NICUI分为早产儿区、重症监护区、隔离区等,11楼NICUII按院内、院外及病种不同分为高胆、肺炎、重症感染、隔离病区等。收治病人时严格区分,不得混放。对梅毒、乙肝、艾滋等传染性较强的病种,患儿都有专门的床边隔离措施,每个患儿床边都有免洗的消毒液。病房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监测,每周工作人员的手、咽拭、冲调的奶、奶头、物表、暖箱湿化水都进行培养,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手冲调的奶随时抽查,对培养有问题的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持续监测。每层楼都设有消毒隔离质控护士,以督促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消毒隔离是一项持之以恒、常抓不怠的工作。仅仅有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它不但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规程,还需要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尤其在有时无人监管,有些工作不是有形可见,做与不做似乎没有多大区别,这时靠的就是你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自觉性以及慎独修养。那种在工作中认为少洗一次手,少更换一次管道,不用量杯随手倒消毒液等没有什么关系,将会埋下感染隐患。所以,新生儿科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做每一项操作时,在接触每一个患儿前,都在心中问自己一遍:你,洗手了吗。

第五篇:医院重点部门的感染控制措施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各诊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开始工作前开窗通风、换气。

3、地面每日湿式清扫、拖洗2次,遇污染及时进行消毒;各诊室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日定期消毒。

4、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紫外线灯管每周定期用75%酒精擦试一次,有记录。照射强度低于70uw/cm或累计时间大于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

5、所有的物品(无菌物品、外用药品、消毒药品等)分类放置固定区域,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超过有效期(7天)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位置。

6、各种操作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如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再换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

7、各种器械尽可能采用高压蒸气灭菌,使用浸泡消毒法时,应选择合适灭菌剂,(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及注意事项);器械应打开关节浸泡,严格掌握灭菌时间,有标志。

8、各种无菌器械使用后遵循浸泡消毒---清洗---高压灭菌原则;一般感染与特殊感染或传染性病人使用的物品与器械分开浸泡消毒;严格掌握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感染性与非感染敷料分别放置污物桶加盖)。

9、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灭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10、碘酊、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更换容器1次;开启的棉球、纱布储槽,使用时间最长不超24小时(尽可能用小包装)。

11、无菌镊子及容器配套一罐一件,消毒液浸泡液面为容器的1/2—2/3,消毒液 (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容器每周灭菌更换1次。

12、治疗和检查的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静脉采血、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13、针头、头皮针、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分类放置,集中环保处理。

14、弯盘、止血带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备用,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用一消毒。

15、不能用塘瓷和铝盒作为灭菌物品的储存用。

16、进入人体组织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17、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严格分开,医用垃圾分类放置。

18、医务人员不能穿工作服走出院外及进入食堂。

19、各科室做好环境卫生学的监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灭菌物品(无菌包)、使用中的消毒液、使用中的灭菌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强度等七项监测,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

20、螺纹管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喉镜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湿化液使用消毒蒸馏水,每天更换或干燥保存。

21、平车、诊断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体温计等使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22、衣服、床单、被套、枕套做到随脏随换,恢复期病人每周更换1-2次,每一病人出院应终末处理,枕心、棉絮、床垫定期消毒。

23、冲洗桶每天高压消毒一次,冲洗接头一人一用一消毒。人流吸引瓶每天用后终末浸泡消毒。

25、洗衣房布类应严格分开清洗如供应室布类、婴儿包布、工作服、病人床单被服、衣服等应严格分开,不能混洗。

26、若致病菌感染用过的地方、物品,除按终末消毒外,须进行细菌学监测,无致病菌后方可再使用。

27、拖把:病房、走廊,卫生间、开水间、餐厅、办公室均需分开使用,不得混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职责下一篇: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