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担高等教育论文提纲

2022-08-29

论文题目: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变迁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政策文件的研读,通过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政府分担成本的比例、个人分担成本的比例、财政投入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配、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学生资助体系等多个政策变量的考察,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变迁历程。本文首先总结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在不同阶段(政府包揽全部成本、成本分担思想萌芽、成本分担理念确立、成本分担形式多元拓展、成本分担政策逐步规范等五个阶段)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各主要政策变量的变化趋势,发现政策变迁在长期中存在科学性有待提高、连续性稳定性不强和政策变量的匹配度较差等问题。再运用公共政策理论中的政策变迁动因模型,分析了导致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不断演变的动力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结果的反馈、倡导联盟的互动、政策子系统的影响)。在对政策变迁的阶段、趋势、动因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动力因素在趋势变化中产生了核心影响,并以此得出对未来成本分担政策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变迁

学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高等教育

(二) 高等教育成本

(三)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四)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

(五) 政策变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成本分担政策变迁的历程分析

一、成本分担政策变量的确定

二、政府包揽全部成本阶段(1977-1984)

(一) 政府负担全部教育成本

(二) 财政投入责任集中在中央政府

(三) 学生资助采取单一助学金形式

三、成本分担思想萌芽阶段(1985-1992)

(一) 财政投入责任开始向地方政府下移

(二) 社会和个人成为分担主体初见端倪

(三) 学生资助采取“奖、贷”两种形式

四、成本分担理念确立阶段(1993-1998)

(一) 明确两级政府共同管理高等教育

(二) 以法律形式确立学生为成本分担主体

(三) “奖贷助减补”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立

五、成本分担形式多元拓展阶段(1999-2006)

(一) 财政投入责任转为以省级政府为主

(二) 个人分担比例大幅度提高

(三) 信贷手段成为暂缓成本压力的重要渠道

(四) 学生资助转为以“助学贷款”为主

(五) 吸引社会资金分担高等教育成本

六、成本分担政策逐步规范阶段(2007-至今)

(一) 政府间财政投入责任分配基本明确

(二) 信贷规模受到严格管控

(三) 正式出台鼓励社会捐赠的法律条款

(四) 学生收费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五) 学生资助体系日臻完善

第三章 成本分担政策变迁的趋势分析

一、成本分担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一) 政府作为分担主体的责任逐步规范

(二) 个人分担成本的比例渐趋稳定

(三) 引导社会分担的举措逐渐加强

二、财政投入责任由集中走向分散

三、政策价值取向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摇摆

(一) 个人分担水平高低波动

(二) 财政投入责任上下调整

(三) 学生资助方式不断变化

四、政策变迁过程中的问题

(一) 政策设计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二) 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强

(三) 政策变量的匹配度较差

(四) 政策设计有时偏离政策目标

第四章 成本分担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成本分担政策变迁动因模型的建构

(一) 倡导联盟框架概述

(二) 成本分担政策变迁动因模型构建

二、各阶段政策变迁动因分析

(一) 政府包揽成本阶段

(二) 成本分担思想萌芽阶段

(三) 成本分担理念确立阶段

(四) 成本分担形式多元拓展阶段

(五) 成本分担政策逐步规范阶段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一) 成本分担政策变迁与经济体制转轨同步

(二) 成本分担政策变迁因应财政体制的变化

(三) 倡导联盟的力量变化导致了政策价值取向的摇摆

(四) 政策结果的负面反馈导致政策的不连贯

二、对未来政策设计的启示

(一) 从单向推进走向协同发展

(二) 协调好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

(三) 保持与财政体制的动态一致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政策文件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r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雕刻艺术风格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