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

2023-09-18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第1篇

在实际开展工程造价管控工作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主要有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工期管理。其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对成本的预测, 在进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使用科学的信息技术, 以及相应的科技技术, 将其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 从而分析造价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 从而确保成本预测工作的真实性。其次, 成本计划, 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书面形式的计划书为主要的工作内容。第三, 成本控制, 对影响工程造价资金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 同时对于工程造价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加以改进。第四, 成本分析。收集分析工程造价中的相关资料, 同时仔细统计资料中与费用有关的相应事项。

2、市政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原则

2.1、确定工程造价的限额

建设工程的项目通常情况下具有耗用资料力度大以及建设周期长的特点, 因此,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别的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以及制约, 从而使得限定工作造价限额的工作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工程来决定。在开展确定工程造价限额的工作时, 需要由浅到深, 由表及里逐渐加以深入, 确定投资控制数是项目决策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 只有对项目的投资控制数加以确定, 才能实现对工程造价工作的合理有效控制。

2.2、对造价控制的工作要全生命周期进行

工程造价工作存在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 实现对工程造价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 就需要重点控制项目投资决策以及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做好这两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即完成了对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的控制, 并且能够将整体工程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3.1、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目前的实际工作状态而言, 我国在工程造价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后主要是对于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主要问题体现如下: (1) 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在相关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 应该不断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如果施工开始之前没有做好相应事项的决策工作,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的执行埋下安全隐患, 使得测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从而使得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资金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2) 成本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众多不足之处, 从而使得职工对自身的职责以及工作规范中的具体内容缺乏相应的认识, 从而使得考核机制很难在具体工作中开展。 (3) 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 在如今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以及对应的成本控制工作中, 对于指责、权限的划分不明确, 从而使得工程建设中的监理方、施工方以及投资方之间的责任不明确。 (4) 存在于激励机制中的问题。实际市政工程的开展, 需要有相应奖励机制的协助, 不完善的激励机制将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使得工程建色号存在一定的纸来弄个问题, 进而影响到工程的建设成本。

3.2、经常套用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作为决定市政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一旦没有做好这部分的工作, 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的建设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从而降低工程建设的经济收益, 同时也会引发资金运转不正常的现状, 使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增加资金来维持施工的正常运转。如今有很多施工单位在完成投标之后, 并没有对具体的工程方案进行讨论分析, 使得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施工方案都是照抄以往工程, 从而导致项目工程建设的开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挖法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

4、市政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策略

4.1、有机协调好签订合同与工程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

合同对于市政工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工程结算是否准确有着直接的影响。鉴于此, 管理工作者在开展该项工作之前, 需要对合同条款中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准确、认真的分析, 对于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应该及时提出予以改正, 尤其要注意, 检查合同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是否存在遗漏, 并且对这些问题及时予以调整, 确保合同内容真实有效。

4.2、构建完善、科学的成本造价控制体系

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 对于成本的管控而言具有工作效率低的特点, 从而使得造价工作无法发挥出实际的效果, 同时对于财力、物力以及人力都造成了浪费, 从而影响到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相关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取代掉传统的管理模式, 同时还应该完善造价成本管理体系, 从而制定出完整有序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并且结合相应的责任制, 应该将具体的工作内容划分到特定的人员, 使得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保障,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此外, 创新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的模式, 充分发挥出新型科技技术的作用, 促使成本控制工作实现科学化、先进化以及信息化。

4.3、构建科学、创新的控制体系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因此, 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 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不仅要具体明确到工程的建设时长, 同时还要考虑到安全以及成本各方面的因素, 从而将工程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实现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此同时, 对成本管控模式加以创新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提升, 从而早日实现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目标。

4.4、增强施工现场的控制

成本控制工作在施工现场工作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 现场管理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同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就应该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水平,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 促使企业的形象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工程建设中, 施工现场管控能力的好坏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建设水平,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中一切工作活动的承担者, 因此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 因此就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需要不断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工作。 (2) 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应该加以控制, 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以及建设工程的质量。

如果要想更好的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 就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时间的管控, 从而有效避免员工中出现工作懈怠以及施工员工过多的现状, 从而有效促进工程的建设, 同时也会降低工程建设资金浪费现象。安全问题是施工现场中的重要问题, 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不仅会降低工程的建设收益, 同时还会应影响到施工企业的信誉, 会给施工单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了有效避免施工中安全事故产生, 就需要加强对施工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的保障, 加强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控工作, 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市政工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造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合理管控, 将会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而实现提高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目的。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以及管理工作, 通过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 来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此来确保整体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摘要:作为城市建设基础的市政项目, 其能够发挥出完善城市使用功能的效果。在实际工程造价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 实施具体的造价管控措施, 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市政工程的发展趋势逐渐趋向于城市化, 只有对工程造价的具体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 才能实现增强城市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的目的。鉴于此, 本文就市政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 张万红.市政工程项目造价成本控制和管理分析[J].四川水泥, 2017, (01) :178.

[2] 杜胜利.浅谈市政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5, (12) :156-157.

[3] 刘艳坤.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J].考试周刊, 2014, (11) :192-193.

[4] 李兰芳.工程项目材料成本的控制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20) :279-280.

[5] 年晓丽.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考试周刊, 2013, (48) :196.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第2篇

1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

1.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概述

工程造价其实就是指完全建成一个项目所需要的费用总和。在实际对造价开展控制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每一个阶段进行严格把控, 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动态控制,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展造价管理, 这项工作对项目最终的收益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工程造价往往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部门, 工程造价的准确程度会对单位和部门间的利益分配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它还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困难。现阶段, 工程造价通常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 将会对项目的利益分配以及产业结构的调节带来很大的帮助。此外, 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只有这样, 才可以使工程造价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

2.1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1 成本最低原则

在项目实际施工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确保工程能够在工期内顺利完成。此外, 还需要合理的运用各种施工方式, 制定相应的措施,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使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在实行成本最低化的时候, 也需要考虑相关措施的可行性。

2.1.2 全面成本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也被称作“三全”管理,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全企业、全员以及全过程的管理。通过采用这种原则, 就可以逐渐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如果能够让全员参与, 将会有效地带动积极性, 这对于有效降低成本来说非常重要。

2.1.3 目标分解原则

必须要把控制的总成本目标进行细化, 然后将其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分项工程中, 这样有利于实现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此外, 还需要把施工期间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2.1.4 动态控制原则

在施工之前所制定的成本控制方案仅是一个拟定的目标, 由于在实际施工期间, 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变化,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 要不断地加强动态控制。在实际施工中, 要对成本进行实时核算, 如果出现了严重偏差, 需要进行及时纠正。

2.1.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权力、利益以及责任对于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三个因素。在实际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与管理工作者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 应当不断提升人员的积极性, 并将责、权、利进行有效结合, 最终实现权、利、责三者的统一。

2.2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原理

2.2.1 主动控制

主动控制其实就是要事先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并制定出合理的应对举措, 通过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模式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偏差。

2.2.2 动态控制

在开展动态控制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成本计划当作工作的目标, 以工程变更、索赔资料为重要的动态资料。在项目实施的时候, 及时地对实际值进行审核, 通过认真对比, 找出支出额和成本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偏差, 最终分析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并及时纠偏。

3 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强化成本意识

要想使成本控制得到顺利的开展, 必须要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就目前来看, 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 基层施工人员通常都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工期和质量这两个方面, 然而, 在保质量、抢工期的时候通常会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 这将会对项目的成本控制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成本意识, 并重视对人员的培训, 提升人员的素质。

3.2 建立规范、完善的成本及造价管理体系

对于造价人员来说, 通常在工作的时候都是依据制度办事, 很难做到及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 不能有效的控制项目最终的造价。造成造价不能有效控制的原因有很多情况, 其中包括概算超估算、决算超预算、以及预算超概算等。由于责任划分并不是特别明确, 因此如果发生了一些问题, 就会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 这样一来, 导致成本管理责任制不能得到落实。所以, 一定要不断地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

3.3 重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及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对于成本控制来说, 设计阶段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并且会对整个项目的成本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对设计阶段的控制, 这样才能够尽量降低施工期间的变更, 从而避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 要始终坚持“限额设计”的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懂经济, 并将其设计与经济进行有效的结合, 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

3.4 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 要努力的提升工程质量, 如果项目的质量不达标, 那么将会使工期延长, 同时还会使成本得到大幅增加。此外, 还需要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 如果在施工期间发生比较严重的伤员事故, 肯定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所以, 项目施工期间一定要重视质量、安全、工期。

4 结论

近些年来, 随着国内建筑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并从中吸取教训, 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强化他们的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也要加强监督, 在成本得到合理控制的同时, 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 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合理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是一项系统工作, 必须建立积极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责任制度, 通过管理措施、经济措施, 把握好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 完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对策, 为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做出有益探索, 最终实现工程的可控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磊, 王军平, 刘俊.道达尔润滑脂工厂项目成本控制探讨[J].天然气与石油.2017 (04) :115-115.

[2] 童洁艳.成本控制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 (09) :42-42.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第3篇

通过两次阿米巴培训,全员的互动发言和老师的现场剖析,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几千万的呆滞物料,生产计划的不停变动、不良品时常流出,生产制程中物料浪费严重、部门间互相扯皮,权责不清等诸多问题不断涌现。现从技术、品质、成本、服务改善四个方面做简要的分析及提出改善方案。 技术:

对于空调行业发展,技术品质的提升包含前沿技术、新材料应用、工艺设备、人工智能、自动检测等内容。结合公司现状、市场定位及人员的综合水平,公司目前技术水平的提升应趋向于现有产品可靠性、性能的提升。从客户的角度、产品的使用条件进行评估、调研得到提升。技术中心的重点工作将是新项目的开发,在整车开发前期参与到设计当中,了解整车环境,便于产品设计,能够了解到整车的开发进度,在设计当中更改数据,减少反复试装带来的浪费。在生产制造环节,不能因新项目的开发而忽视对批量项目的维护跟踪,维护好现有产品,巩固及加强对现有技术状态的理解才是技术品质提升的基础,因此生产过程中,工装设计的改进、工艺流程的革新需要持续优化。

质量:

目前,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不管是客户反馈,还是内部质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质量管理部作为品质控制和质量保证的专职部门,对质量的改进和提升责无旁贷。

一、 员工的质量意识

1、加大对员工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品质月报、质量看板、不良品图片等方式,对全体操作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不断的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标准作业手法的培训,使员工掌握自检方法和作业手法。

2、利用周、月总结会、每天班前会、现场质量会,采用统一培训、单独引导、质检帮带的形式,对新工、返工较多员工重点引导,使全体员工掌握质量标准,并进行口头和现场操作考核评估效果。

二、 质检人员的工作技能

1、为了提高品管部的整体素质,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质检人选,按公司的专业要求,严进严出,对不符合公司要求、工作绩效较差的质检实行优胜劣汰。在工作中重视职业心态的教育,培养爱岗、敬业、负责的质检人员,打造优秀团队。

2、加强质检员自身发现及跟踪问题的能力、处理异常及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并注重实效考核。通过强化自身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3、改变现有质检人员的薪酬组成,采用质检等级工资制,通过考核确定等级,改变以往的计件模式,增加流程中的质量检验,防止漏检的发生。

三、 品质制度的完善执行

1、对公司的质量文件进行梳理和修订,明确各部门、车间、各级人员在品质方面承担的责任,规范管理流程,做到有理有据、有章可循。

2、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执行,强化执行力,责任到岗到人,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落实控制细节,针对一些质量问题点,专人跟踪,专题研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并进行改善效果的跟踪,最终以标准化的形式固化。建立客户投诉档案,对客诉问题分析改善。

四、车间现场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6S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6S做不好,质量、安全、成本、效率如同空谈。现车间6S缺乏持续性,铝套走位、焊接不到位、地上掉产品、端子脱落、次品乱放等问题常有发生,这些都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源头,要进一步引导质检监督车间6S。

2、组装车间是公司产品质量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质量管理部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公司的质量标准,把控好最后一关,注重细节和做好预防工作,确保不良品不流出去。

五、供应商质量管控

从质量问题分析上看,供应商质量问题占比达到40%以上,由此看出,来料问题显著,要做好来料抽检,对多次出现物料问题的供应商要做SI检查,对客诉中反映的来料问题,加大供应商的处罚力度,对供应商定期做评审。

成本:

每个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同等的前提下,始终以更低的成本赢得竞争,因此按照《经营会计报表》的建议、跟踪,形成一个透明化的经营环境,挖掘各环节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不可需的浪费很有必要。

一、降低采购成本

1、与供应商议价,做到物料与市场行情接轨;

2、开发新供应商:在供应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开发供应商,尽可能的做到就近采购,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物料到货及时性,并优化供应商,让供应商能和公司共同发展,节约采购成本。

3、 批量采购:规划好物料的采购计划,与供应商议价,可采取竞标的方式与供应商签定长期 供货合同,分批供货,分批结算;

4、 策略采购:公司常用且与市场行情关系密切的物料,可参考往年的物料行情,结合公司近期用量,在行情价低的时候,适当加大采购量,以降低原材料成本;

5、 了解市场信息,寻求新产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 多收集相关采购信息,关注行业动态,寻求能替代的物料;

二、 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1、人人参与经营,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由于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因此,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一成本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生产的全过程,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形成成本管理的网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处处关注成本的局面。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就减少了,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等费用降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对生产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 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的材料等,这些途径的采用,都能提高产品的产量,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3、节约材料的消耗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中材料的成本,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因为在产品成本中,通常是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的潜力很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诸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使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

4、控制生产损失的发生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些损失,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对于大部分损失,都是列入产品成本的,因而,不断地减少生产损失,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有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不但是造成了废品,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的停产。

5、控制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费用的项目较多,应对每项费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对低值易耗品、办公费等,应制定相应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促其不断降低。 公司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分析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切实推行成本全员管理,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成本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战略成本管理,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及成本效益观念进行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

总之,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应高度重视,从每一个细节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服务改善: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第4篇

近日,卫计委制定并下发6个不同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其中,重症医学、急诊、及医院感染质控指标中均有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内容,本刊微信平台将分期发布相关信息,供护理同仁学习参考。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卫计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医政医管子站下载),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卫计委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版)

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

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 ScvO2;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五、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意义:反映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六、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

定义: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机械预防(肢体加压泵、梯度压力弹力袜等)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等。

意义:反映ICU患者DVT的预防情况。

七、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用来计算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八、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io)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校准后的病死率,为ICU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ICU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ICU实际病死率为ICU死亡患者数(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除外入院时已脑死亡,因器官捐献而收治ICU的患者。

意义:反映ICU整体诊疗水平。

九、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定义: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ICU的整体管理及治疗水平。

十、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

定义: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后48h内再插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例数的比例。不包括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后再插管。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脱机拔管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一、非计划转入ICU率

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非早期预警转入,或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非计划转入ICU的原因应进行分层分析(缺乏病情恶化的预警、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等)。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二、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

定义:转出ICU后48h内重返ICU的患者数占同期转出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转出ICU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

定义:VAP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有创机械通气及管理能力。

十四、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定义:CRBS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导管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血管内导管留置及管理能力。

十五、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

定义:CAUT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导尿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导尿管留置及管理能力。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第5篇

一、当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 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 依然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片面的将成本管理视为想方设法地降低成本, 对质量问题重视不够。而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 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 应通过科学的利用先进技术设备, 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企业的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企业要想通过降低成本获得优势, 就需要更新自己的成本管理理念, 避免单纯的通过偷工减料、不顾产品质量来实现整体成本的下降。工业企业在关注生产成本的同时, 注意产品为自身带来的效益问题。

(二) 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当前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中, 成本管理会计的智能包括成本预测、控制、分析以及考核这四项。其中成本预测就是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察, 制定出成本预算计划, 以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分析则是对成本控制的有力体现, 在成本控制有效实施的前提下, 成本分析可能更好的实现。但是在当前很多的工业企业中, 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只关注成本预算计划的制定, 而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是十分重视, 而且没有做好事后分析成本核算数据的工作, 因此无法很好地完成成本管理的目标, 致使成本预算编制的根本目的不能有效地实现。

(三) 会计核算方式落后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 以往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 甚至成为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但是很多工业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不重视这方面变化, 仍然在会计核算时采用传统的方法, 这样的做法限制了财务人员的创新, 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身的会计核算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 电子账务系统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不仅处理速度快, 而且处理的准确度也十分高, 是人脑无法企及的, 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速度, 但是一些工业企业并未采用这种先进的方法, 仍然使用手工做账的原始方法, 降低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效率和相关数据的后期分析能力。

(四) 成本信息真实性缺失

一些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只重视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的核算, 对产品研发、产品实验以及后期服务等方面的费用核算不是十分重视, 因此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不完整, 计算出来的产品效益与实际效益存在误差。另外, 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恰当, 无法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实现。一些工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某一个目标, 有可能将会在一些成本数据上作假, 使企业产生潜在的亏损危机, 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企业破产。

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 形成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一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层尚未形成经济的思维习惯, 因此在做出相关决策时, 没有考虑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因此, 需要强化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为此, 需要加快对企业领导有关成本管理理念的培养, 并使领导以自身为典范, 对下属员工进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 认识到成本管理在生产的各个过程的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成本管理理念的强化, 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领导应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 不断对企业员工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 将员工的绩效工资和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挂钩, 促进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觉参与成本管理的氛围。

(二) 建立成本管理中心

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因此应当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中心, 而不是将其纳入企业会计核算部门中。通过成本管理中心的成立, 使企业内部各层员工形成合力, 对企业的成本会计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 进行下一年的成本开支预算编制, 并与上一年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 在下一年的编制中做出一定的调整, 构建有效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进行成本管理权责利一体化的体制。

(三) 建立成本会计处理系统

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当今的社会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在信息时代, 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结果, 可以促进企业成产成本有效控制的实现。我们都知道, 信息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时效性, 但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的信息获取比较滞后, 很多时候获得的信息已经过了时间, 没有太大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在工业企业中引入ERP系统, 以此为基础, 构建信息管理中心, 进而使信息的价值可以及时得以实现, 提高成本数据的及时性, 另外, 通过这一系统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对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和分析, 以此为基础对自身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提高竞争优势, 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 建立企业自身的奖惩制度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中, 有效的奖惩制度是保证其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应当形成一套完备的奖惩制度, 对超额完成成本目标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进而激励员工更为主动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成本控制。在进行奖惩制度设计时, 需要将目标设置的更有挑战性, 需要员工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实现, 而如果目标过高, 会使员工望而生畏, 目标过低有没有任何的激励意义。在企业运营中, 重视奖惩实施的贯彻实施, 避免频繁的更换考核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费用指标的顺利完成。

(五) 扩展成本管理范畴

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应当将成本管理目标进一步的细化, 包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采购进货成本、管理成本等, 使成本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预测以及决策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产品研发时, 成本管理人员应当对产品研发过程进行实时的追踪, 对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成本进行预估, 对产品成本与价格进行分析, 提供产品研发的可行性报告。

综上所述, 在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中, 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行成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成本管理中心、建立成本会计处理系统、建立企业自身的奖惩制度、扩展成本管理范畴等措施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工业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本文主要就当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菲.浅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 .

[2] 上官云明.精细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6) .

[3] 张颖.浅析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 2016 (9) .

[4] 杜静.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管理 (全文版) , 2016 (9) .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第6篇

摘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中国的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国内的企业受到外来者的强烈冲击。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看,加强成本管理,对其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有着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针对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提出对策,进而为国企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一、引言

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加恶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升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大量的成本,而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追求最优的成本,以期达到企业的最大效益。良好的成本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与外企进行竞争的有效武器,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国企高管对成本管理的认知偏差,企业内部缺少成本管理意识,国企庞大的运作体系缺乏相关制度的制约以及成本管理手段明显落后于现代企业经营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效率,以期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有企业内部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以及相关文化

成本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手段之一,但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企业经营上仍然抱着 “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以传统观念为主,在成本管理中只是单方面强调降低成本,却忽略了成本效益分析,这样可能给企业的短期经营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其一,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旨在节省费用开支。很多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很狭隘,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其次,国有企业采用降低工资、把成本转嫁给上下游,以分摊方式降低成本,这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成本问题。最后,国有企业中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广大员工只是把成本管理看成少数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情,自己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

对国有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目的是为了减少企业中大量的无必要成本,改善成本结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对于目前国有企业来讲,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和思想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依旧遵循于传统,改善颇少。受制于我国的粗放式管理方式,现代国企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结合信息资源的程度很低。其次,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手段已落后于时代,由于国企的特殊性质,管理者往往把重点放在产出上面,却忽视了对产品的原材料购买、产品模型設计等方面进行成本管理。最后,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成本考核机制。其考核体系的设立缺乏合理性,而且由于国企内部的“组织僵硬”,导致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快速、有效的做出反应。

3.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制度结构化、系统化的问题。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组织文化的双重影响,“人治”、“跟风”等思想在国企管理者中仍然很常见。首先,国有企业内部缺乏一种融合机制,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每个职能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排斥来自于其他部门关于成本管理的方式或思想。再者,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缺乏整体性、全面性,某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只关注企业的一些流程,却忽视了产品从设计、购买原材料、生产、存储、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流程的制度建设。最后,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鲜有变化,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最终成为一种形式,缺乏任何实效。

4.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脱节

在国有企业粗放式发展的今天,成本问题是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但企业对成本管理理解缺乏深度,只是单纯地追求低成本战略,将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战略。却忽视了对企业整体经营运作成本的控制,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改善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树立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

鉴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应当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理解,将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的范围之内,同时将该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同时可以向供应链的上下游进行延伸。国有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建立新的标准,即新标准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关注企业的长期收益。国有企业应该做到企业的经营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效率和收益体现在市场价格高于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以及员工行为等产生非正规的约束作用,因此将成本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无形中会增加其有效性。对企业贡献价值最大的是其员工,员工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企业获得成本管理有效性的保障。因此企业要将成本管理工作与基础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奖惩结合,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2.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

国有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应当大胆的根据企业实际状况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有选择地放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电子科技的优越性,采用专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在专业化的数据平台上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性,选择本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卓有成效的标杆企业,以此作为基准;并且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之中,发挥监督、反馈的作用。国有企业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成本管理工作考核,通过考核获得的统计信息数据,对国企管理者的工作进行反馈,管理者根据反馈的结果,探讨其可行性,再将有效的方案应用到企业经营之中。当然国有企业还要采取措施解决“组织僵硬”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避免企业内部各部门采取行动的不一致性而导致企业经营的混乱。

3.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在不断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国有企业充分保障成本管理制度的基础建设,使得相关制度都能够很好地贯彻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在企业的兼并扩张过程中,要对新业务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是将原有的制度根据新业务状况进行改进并应用。当然,对已经不适用的制度,要及时进行更替,以确保制度和业务的匹配性。其次,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证每个职能部门都能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促进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与此同时,加强对每个部门成本管理工作进展的监督。最后,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制度建设时,要保证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涵盖了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真正将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运作的流程中,并逐步向整个价值链进行拓展。

4.准确定位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确保成本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要从单一的降低成本向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方向转变。企业要确保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范围内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由企业的负担发展为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动力。国有企业对与经营有关的成本信息进行全面评价,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成本管理战略,通过双方的一致性,保障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四、结论

在动荡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的成本管理对企业获得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并保证其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残留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所采取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这导致国有企业不能快速、有效地应对来自于企业内部以及外来经济体的挑战,因此国有企业应当持续深化成本管理,不断寻求解决途径,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雅:关于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0(03).

[2]张 颖:浅谈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上一篇: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下一篇:防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