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灵读后感

2023-05-28

第一篇:有吸收力的心灵读后感

《心灵深处有挚情》读后感

净化心灵充实自己

——读《心灵深处有挚情》有感常金凤

近日,我读了《心灵深处有挚情》一书,本书从励志与成功的层面给读者以智慧、力量与启迪,有的让人感动落泪,有的让人心旌摇荡,让我们从趣味盎然、寓意深刻的美文品读中升华境界,慰藉心灵。读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谈以下感悟。

一、在博大炽热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优秀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学生亲密接触,谭迪敖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

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敞开胸襟,乐于交流,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以诚相待,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2012.10

第二篇:有思想力的企业家,看得更远

张维迎一我算是比较早的一个呼吁关注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的。那是1980年代早期。在1984年9月,我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那之前,中国学术界有关经济改革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建议大多集中在如何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收入分配上,而企业家这个市场运行的主体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的这篇文章或许是国内发表的鼓吹企业家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影响比较大。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三个观点:第一,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第二,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第三,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之一。

如果从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来看人类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在过去的200多年中,各国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出现了贫富差距,有了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除了表面上的这些区别,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观察一个社会最出名、最成功的那些人主要在做什么:如果他们是在做企业,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成长就快,就比较发达;如果这些人聚集在政府或军事部门,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慢,就不发达。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人力资源的分配问题。或者简单说,国家的经济成长发展,就要靠市场,而市场经济的核心推动力量、组织者,就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的成长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成长、经济发展的过程。由此来看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政府——当然最初是从农村中聚集了一批人做企业后——下海做企业,到现在,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开始选择创业或经营企业。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大的时代的进步,人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就是中国企业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现在比较成熟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是我们的体制变革,越来越走向市场经济,这意味着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越变越好,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所以,如果我们看1980年代的那代企业家,他们文化程度比较低,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一部分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他们有冒险精神,所以在当时整个市场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只要大胆做,就可能赚钱。到了1990年代,这个情况就有所转变,直到现在,仅仅是胆大是不行的,现在需要有更宽的视野、对未来的把握、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这些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统一的竞争平台,不论你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市场上打赢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对市场本身的把握。

应该说中国的企业家,在这十几年的进步相当快。1990年代的那些中国企业,很难有心里真正踏实的,新的企业不断出现,同时又有很多在不断消亡。经过三十年,现在真的是

“剩”者为王,那些存活下来的,经过市场竞争、淘汰,应该说已经有相当的竞争力了。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家,学习非常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蛮强,但是,它们之中又分成好多层次,我们有一些特别杰出的企业家,他可以适应整个国际环境的变化,他们不仅善于在中国制造,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很成功的典型,像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而大量的企业都是在国内做得很好,但缺少这种国际参与的实力。他们的未来,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我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关注,但这种关注是很自然的、完全独立的、单单的作为学者的职责,不刻意,也不复杂。

因为我身处校园,我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而作为一个学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社会的现实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要对社会保持一定的批判、批评精神。不管是对政府,还是对企业家都是一样的。当然无论你的批评也好,你的建议也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这个社会进步。所以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始终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环境,需要一些呼吁去改变这种不利于企业成长、不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政策、法律和其他体制和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应当承认企业家本身在成长当中是有很多缺陷的,因为他们也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甚至可能出现违法的行为,所以就需要有人去不断地去敲打他,要从建设性的角度、善意的角度,不断地去提醒这些企业家始终记住,他们本身的价值,就是给消费者和社会创造价值,他们始终不应该偏离这个方向。而要给社会创造价值,给消费者创造价值,他们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不能去守成。所以我们看,不论是技术的进步、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的重组,这些实际上都是企业家不断创新的结果。

在现实当中,企业家会犯错,也会面临很多诱惑。比如说,做这个生意能赚钱,做那个生意也能赚钱,有些人就经受不住这种短期的诱惑,赚了大钱却忘了长远目标,有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火一阵子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作为学者,就要去提醒他一个企业必须有的使命和理念。只有把握住这个使命、这个理念,才能做一个持续成长的企业。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房地产最赚钱,炒股最赚钱,于是很多企业都去做了地产、炒股。但柳传志他就把握住了方向: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做电脑的,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始终别忘了,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经受不住诱惑,红了一阵子,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另外一些诱惑,可能比这个后果还要更严重:一个企业本身是要创造价值的,但是也有企业被诱惑着去分配别人的价值,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寻租,它会使企业家的精力和时间发生偏离。这个时候也需要我们去提醒他们,真正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创造价值上,而不是去分配别人的价值。

当然,如果社会的体制和法律比较健全、比较完善,那么企业要成功、企业家要赚钱的唯一办法,就是为别人创造价值。消费者认可你,买你的东西,你才能发财,企业才能成

长。如果体制不完善,有很多的漏洞,特别是政府有很多权力的情况下,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赚钱的最好办法,不是给别人创造价值,而是搞“关系”。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中国的情况是,个人的行为不仅和自己的理想、理念有关,又与社会的环境有关。有时候很难谈清楚,谁是谁非,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我们看待企业家的行为,一定要放在整个中国的变革这样一个历史当中。在政府管得很多的情况下,企业家不得不花很多的精力去和政府周旋,否则没有办法生存。关于企业和政府的边界应该放在哪里,我很早就写过文章,都写了十年,说的总是这些东西。怎么处理跟政府的关系,这其实是企业家一个最大的痛苦。包括现在都是这样,但所幸的是,我们越来越往市场方向走,越往早期看,个人的成功越依赖于他和政府的关系。但随着时间发展,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到现在,和政府搞好关系未必就一定能成功,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所以,企业必须将精力转向怎么做好产品,怎么使客户满意上。如果仅仅是政府满意,客户不满意,企业是无法活下去的。

中国研究企业家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他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现在几百万人都可以称为企业家,或者号称企业家,但他们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的。比如,李东生和TCL走向国际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么建立一个跨文化的企业,能够有效地管理;但是对于在地方做地产的企业来讲,那他面临的问题,可能确实是怎么从政府手里拿到地。所以在跟企业家交流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他在想什么,他在关心着什么,他需要什么。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场合,问题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我认为中国的学者在理解企业家阶层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人说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之间互相是“鸡同鸭讲”,我不这么认为。

中国对于企业家阶层,特别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中,是持否定态度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要创造企业家阶层,创造企业家阶层不是为了他们,是为了社会,为了这个民族。因为企业家不是发挥简单的调配作用,而是要帮助建立市场的秩序,简单地说,就是使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客户与生产者之间都变得更加信任。当我们去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不怀疑它,当我们放一个贷款的时候我们对它充满了信心,这是我们企业家要做的事情。在过去的250年里面,经济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没有企业家在市场秩序的努力,没有使这个社会达到比较高的信任,就不会有分工、就不会有交换,也就不会有技术进步。所以,现在,我们考虑企业家的问题,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我们怎么让更多优秀的人去做企业,对这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一定是成功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价值。至于舆论的评价,哪儿都一样,有褒有贬,尤其是在中国目前政府和企业间关系还比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当然应该讲在一个相对成熟健康和民主的社会,人们相对会比较擅长欣赏别人,会更多地怀着一种感恩的心,积极地评价一个人的贡献,而不会去以某一个人的行为上升到对整个的阶层评判。确实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另外一种风气,大家似乎很喜欢去妒嫉别人、诋毁别人。但要看到,我们取得的进步已经很大。想一想二十五年前,当我写第一篇关

于企业家的文章的时候,“企业家”基本还是个贬义词,现在我们至少不再把它当成一个贬义词,很多人还愿意自称企业家,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关于这个群体本身,是否一定要具备很深刻的思想,或有很强的思想力?我想这要看他所做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如果只是开一个饭馆,可能不需要多少深刻的思想,他能够服务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就行。但如果要做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做一个在全球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话,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期。因为他面对的客户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兴趣、口味都不同,那么,怎么去把握未来就变得非常重要。而一个人要把握未来的话,没有相当深刻的思想是很难的。

中国有思想的企业家,应该说非常非常多。比如说我所接触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的一些理事会成员,有相当一批都很有思想。他们的思想有的体现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判断,有的则很清楚地体现在对某一行业走势的判断,也有的体现在他们内在的很高的人文素养、管理智慧,以及对中国特殊的发展道路的把握上,比如中国企业怎么在西方企业主导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等等。当然,中国的环境给企业家带来的挑战确实很大,对他们来说,不是有思想就能成功,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踏踏实实实地干。企业家可以有思想,但企业家毕竟不是思想家,他的主要职责还是做企业。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有些人谈起来头头是道,但企业可能做得并不是很好。

中国的企业家,他根深蒂固的很多思维方式,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或者说他们“管人”的思想中,好多东西在我看来都继承了中国的传统。但是他们在“管事”方面,则更多地学习了西方的东西。这两方面都是需要的。我们必须承认,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是经过几百年的积累才得以形成,其中必有人类共性的东西。所以,中国人跟西方人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而也正因为在本质上没有差别,我们才会看到经过三十年的努力,过去人家发达我们落后的状况在慢慢改变,我们在一步步追赶。如果本质有差别的话,就可能没法解释这些问题,也没法比较和追赶。所以,在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管理智慧与现代西方的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成就,很好地融会贯通起来的人。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还相当短。对他们来说,要在二三十年的短期时间里,适应这么多的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经历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企业的领导者,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而不是市场的不确定性、消费口味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但现在,时代对他们在大胆经营、体制创新和把握市场、技术走向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正因为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企业家们坐在一块,讨论的问题总关乎技术、行业的变化,关乎具体事情的运营与操作;而中国的企业家坐在一块,讨论的大多是政策问题,抱怨很多,比如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贷款得不到,产权安全得不到保证等等。这里并不是说哪个对

哪个不对,而只是为了表明,这实际上是一个环境和人的互动过程。企业要生存,就得适应环境,但是要发展,就必须超越自身所处的环境,看得更远。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绝对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努力改变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做房地产,万科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成功?它一开始就没有从政府处获得低价土地的优势,这迫使它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客户满意度上:我拿的地价比别人高,只有我的房价也比别人高才能赚钱。那么,怎么使房价比别人高,而且还要让买的人认为物有所值?所以它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设计上,使买房人满意。相反有一些能够很廉价的拿到土地的人,从来都不太注意怎么去使客户满意,在短期内他可能会大赚一笔,但最后还是会在竞争中消亡。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摧毁它们的反而是自身的优越条件。因为长期生活在温室的人,对突然变化的环境,总是难以在短期内很快适应。我觉得这一点可能也是中国企业家身上最为脆弱的地方。

而要成为最有思想力的企业家,这种脆弱性是他首先要看到并克服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

第三篇:做一名有思想力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

做一名有思想力的班主任

文/朱述山

班主任,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因此班主任是一个调度员,如何调度好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班主任与家长社会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班主任与学校之间。既然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的单位,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体现和贯彻学校的意志,必须维护和建立学校的权威,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和遵守学校下达的规定和指令,按照校长的话说,提高执行率。在不违背学校意志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可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创新。

二、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迫使他们产生的期望值。

1、建立互访体系。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只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和班级的状况即可。由于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当然,最终的实情相告是绝对的,放大孩子的优点是绝对的。

2、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充分的知情权,当然最主要的是成绩。在每次考试以后,我会分类把成绩好的、进步快的、习惯转变快的,用短信息的形式告知家长,尤其是留守家庭的家长,他们由于生计不得不常年在外劳作,让学生的转变给他们以安慰与欣慰,使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之间达到共振,形成合力。

三、班主任自身素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而且要面对的是每一届不同的学生和要处理好经常出现的不同问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做到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并能够防患于未然。

1、你必须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不是8小时之内能够圆满完成的。工作累,我觉得倒是不是很重要的,大家都这样工作着,也就无所谓谁更累了。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做了我们该做每件事情,才使得我们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得以顺利的开展着。作为班主任,比工作更累的是,由于承担着很大的责任而导致心理疲劳,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做不完的活,担不完的心,担心自己班教学质量上不去考不过人家,担心班级管理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同事的支持,担心学生放学后的交通安全……当前在教育教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工作,这是班主任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因此,如果你不是乐于接受班主任工作,而是消极应付,那么你的情绪就会更加低落,怨气就会比别人多,你就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出色的完成班主任任务。

2、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①学习一些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一般来说,书本上知识大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具体的操作性,都能够从各个侧面或总体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汲取经验,搜集整理,变成自己的东西,为工作服务。②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班主任工作各有特色,外出的时候,学习外校、外人的经验,尤其是身边人,不论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还是勇于探索的年轻班主任,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学习的对象。③经验教训,都是财富。利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得失经历,总结心得,发扬成绩,对自己的失败之处,反省以后也能够悟出很多的道理,这种教训尤为深刻。这是一个不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

3、认真教好你的书,这是做好一个教师的前提,也是一个班主任的前提。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具有说服力。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以提升自己成绩为根本出路,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我是认真教书的,是能够教好书的,是能够提升你的成绩的,我是一个很棒的教书匠。人们常说班主任效应,实际上如果你不能够倾心教学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对你的教学产生敷衍,就没有什么班主任效应了。

四、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1、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处处做个“有心人”和“知心人”,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①接手新的班级时,迅速的知道学生的姓名、性别很重要,就像我们在社交场合,如果你能够被别人瞬间叫出名字,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当你在不经意之间叫出某同学的名字时候,她会感觉到最先被关注。②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开学之初,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登记和了解,尤其是对于单身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了解和关注,为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供依据,也为将来的助学金的评定提供依据。③把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存在手机里,或者翻拍在手机里。如葛二蛋是张山人,我的号码是张山葛二蛋,这样随时翻阅,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她。或者无意之间说,那天和你家乡的某某在一起,他在夸奖你,说你很聪明,如果能够克服某某缺点的话,一定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等等。

2、认真排好座位,这是一个家长关注、学生关注的比较敏感的事情。最好不要单纯以成绩来排你的座位,按照成绩排座位,看似激励,会伤害一些学生。排座位,犹如打仗时候的行兵布阵,调度的好,是可以让士兵发挥出最大的优势的。①性格搭配时候,一般应该是性格相左的搭配,做到性格互补,就是说让性格外向的不能够随意张扬,性格内向的不至于孤僻与孤独;②成绩搭配的时候,不是以总成绩搭配,而是以科目搭配,做到科目上的互补以利于成绩;③性别搭配,现代学生交往的方式是多途径的,因此没有必要因为性别而去防范什么,由于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的不同,搭配的好,对学生的成长、心理疏导、学习是大有裨益的;④照顾好你能够照顾的人,教师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职业,你也是社会人,只要不影响班级大局的,尽量照顾好来找你的社会人。

3、给学生一些带有一点夸张性的激励语言。或者见面的时候,或者是在你批改的作业本上,让学生在表扬与赞美中成长。大家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们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赞美,但是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难了,尤其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更是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其实,设身处地的想,包括成年人在内,谁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呢?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甚至一句随心的玩笑,都可能会转变他。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用一颗慧眼,去寻找学生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很少批评学生,更不用罚站等处罚形式。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于是我大肆表扬一些在大家心目中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当然也表扬一些所谓不好的学生的进步的地方。

4、把丑话、狠话说在前面,这样你在处理违纪学生的时候,让他感受到你处理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让学生既受到教育,又不至于心存不满,感受到你处理事情的公正公平,如手机问题、早恋问题、打架问题。

5、树立群体意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人翁的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其饱满、愉快而又轻松的情绪,去体验、实践集体生活。如学习、生活研讨会,让多数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使他们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各项事务,并在实践中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协作精神和共同奋进的意识。

6、迅速配备好你的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是在班主任领导下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一个出色的班干部队伍其本身就能够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班集体的象征,也是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以后的工作中不得不绞尽脑汁考虑的问题。①选干部,细心考察。优秀的班干部确实可以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在挑选班干部时候,必须谨慎,不可草率行事。先精心考察,考察其阅历、能力、个性及其意愿,通过自荐、互荐、教师选择、班主任认可的方式,组成班委会②用干部,用人不疑,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一个明智的班主任,不是在班干部中制造矛盾以便于控制和支配,进行合理的分工,使班干部以其所长为班级服务③班干部自我形象的完善。一个好的班干部,不能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同学和气一团,人云亦云,对班主任俯首帖耳,唯唯诺诺,他应该是这样的:不仅是战斗员,更应是指挥员;不仅是执行者,更应是策划者;不仅是守成者,更应是开拓者;不仅仅说“是”,更应有说“不是”的勇气与魄力。

7、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学期伊始,班主任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分阶段的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看法与方法,程序和任务,再根据班级的总任务和学校的指示精神,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有自己的目标,要么在班级进步,要么在年级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本着科学性、实用性、成效性的原则,制定系统的、连续的而又可行的目标,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监督执行,班主任认真总结,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并写出文字来保存,作为操行评语、升学评语的主要依据,既能够促进个人的奋斗,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8、冷热有度,张弛有度。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成语“过犹不及”的由来。每个班主任特点不同,处理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是一定有度,既不要过于随意,也不要刻板行事,否则都达不到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9、还是要“鹰眼、兔子腿、婆婆嘴”。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而要发现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多到学生之中去,这样班会才能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常规教育,要反复强调,千万不要说:这个事情我已经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是这样呢?也千万不要认为:这个事情我已经说过了,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因为,我们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都处于养成时期而不是定势时期,即使一些我们认为是低级的、幼稚的错误,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

总之,责任和热情,是班主任工作最起码的具备的,是给予学生以爱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必要途径,是通向成功的积极因素。我们的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评语,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甚至会记忆多年。

第四篇: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读后感

岗位胜任力,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员工胜任本职位职责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岗位胜任力对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以及岗位的合理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是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具体体现。提升岗位胜任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

人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强调使员工富有成就感和创造绩效是企业重要的管理使命和价值所在.员工培养工作正是将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因素和支持手段.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将岗位胜任力与员工培养体系相结合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韩非子也说过,“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治国之臣,效 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圣明的君主,要管理好臣子,就要有赏罚两个手段。本质就是一个奖惩问题。具体到企业中去,就是职位的升迁,薪酬的发放问题。第二第三句说的都是分工问题。说的是看见有才能的官员,就授予他职位和权力。圣明的君主都会使工作互相独立,这样,臣子之间就不会有争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人才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员工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组织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训练活动,以补充和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胜任特质,从而使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更好地胜任工作,进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推动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这一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一)胜任力模型开发。胜任力一词指能够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卓有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的个人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首先提出。此后,胜任力模型得到广泛重视、发展及应用,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就企业开发胜任力模型而言,往往存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访谈、数据分析,持续的周期长,也容易受到被访者、访谈者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整合了员工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领导力几个部分。首先通过对企业战略规划目标、核心价值观的分析,确定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也是企业对员工能力要求的硬性标准。其次,通过对岗位任职资格和职位说明书的分析,确定各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各部门和专业之间都有差异,主要取决于工作内容对专业的要求。之后,通过对各部门、层级核心员工的访谈,聚焦员工通用能力和领导力素质。但对核心员工的访谈仅仅是小范围的调研,不能代表所有员工群体的要求,为避免胜任力模型适用性的局限,特别组织了多次行动学习,将不同专业员工聚集在一起,通过研讨的形式开展调研,一方面可以对前期调研得出的胜任力素质进行提炼补充,另一方面对于胜任力素质的重要程度和通用性进行了分析,该模型更聚焦岗位类型的特点。最后,根据访谈与调研的结果最终确定胜任力素质模型。

(二)课程体系构建。在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后,员工在每个阶段都能准确找到上一层级的胜任力要求目标,并以此作为个人发展和成长的目标,在提升员工自我成长动力的基础上,也能更有效的将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

在此基础上,从新入职员工的培养开始,循序渐进牵引员工能力提升。与集中培训授课相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提升能力的在岗培养环节。在课程体系之外,针对在岗培养碎片化、应急性的特点,设计了“企业论坛”、“阶段性轮岗”、“职业导师”、“科研项目研究”四类方法,旨在帮助员工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复习固化,同时不断推动员工自我成长。

(三)培训制度体系构建。建立员工培养体系的重点还在于明确管理权责、激励导师和内部师资力量。通过新制度的建立,发挥各部门的人才培养优势,真正用人和培养人的有机结合。同时,尽可能开发内部师资力量,一方面规定各层级管理人员必须承担人才培养义务,另一方面专业总工必须参与课程体系开发,把好质量关,形成固化的知识库,不断丰富企业的知识储备。

但是培训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学习包括培训,而培训替代不了学习,学习的内涵和外延远远超越培训。传统的培训体系仅关注于培训实施的计划性和完整度,而忽略了实践工作对人才的锻炼。脱离学校后,人对于知识的积累更应依赖于在实际工作中的自发成长和经验积累,相对于被动的接受培训任务,基于工作需求的学习和成长更加有的放矢。

员工培养的主要形式以工作中的成长为主,通过建立健全体系化的管理运营机制,完善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鼓励成熟员工和各层级管理者承担起知识技能传承的任务,营造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的氛围;建立职业导师机制,将工作与学习一体化,在学习中提升员工实际业务操作能力;鼓励研究创新,推进知识转化,将管理创新、专利发明、论文发表等与优秀专家人才评选、专业技术资格晋升等紧密相连,加速人才成长。

人才发展是所有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内部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再仅限于培训部门,而是覆盖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高层领导通过政策支持、引领示范,为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全力保障;人力资源部是内部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通过加强横向业务协调、纵向压力传递,推动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各部门是培训需求的来源地,也是培训成效的应用检验地,通过学习与工作一体化,才能保证培训内容适用、会用、应用;员工是学习内容的吸收者,更是践行者,当学习应用实践得到不断激励强化,员工才会燃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股持久动力源,促进自身成长,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第五篇:《做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读后感

李 勇

最近,有幸拜读了徐世贵、郭艳丽老师的《教师成长那些事》,认真品味此书,感悟颇多。书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精彩感人的教育案例,让我感受到了徐老师、郭老师对教育的专注、醇厚的教育情怀,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徐老师和郭老师的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我认为,这一切都源于徐老师、郭老师对教育的专注。渴望专业快速成长是每个做教师的夙愿,教师的成长力决定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那么,教师成长有规律吗?什么又是教师的成长力?教师又该怎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力呢?

读《做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回忆着自己开始工作以来的成长经历。难忘第一次踏上讲台时的兴奋与忐忑,难忘第一次向学生们介绍自己时的自信与张扬,难忘第一次上课时的紧张与慌乱,难忘第一次批改作业审阅试卷时的小心与谨慎,有太多的难忘,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由手足无措变得越来越镇定自若。对于教学这个梦想,我满心欢喜,又满心期待。为实现这个教育梦,我希望自己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不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力:

一、博采众长,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教育理想,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工作中,我会多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多看一些名家的教育教学案例,多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等。在不断学习摸索中,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尝试从侧面去思索问题,在思索着改变教学行为。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博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课堂上,解放学生思想,以生为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在课外,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将这一点一滴累积成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笔重要财富,为自己能够快速成长铺桥造路。

二、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要进行爱的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有不同的人格,教育出的孩子也是百花齐放,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事儿啊。但是教师包括我自己也许都有意识无意识的有一个很特别的毛病吧,喜欢征服学生,显性的体现在喜欢给学生下马威,逼迫学生完成任务,隐形的体现在千方百计的取悦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其实这些都是欠缺思考的,在教育的过程中真的需要处处有爱,处处为孩子考虑,而不能是功利和机械的,征服只会让一个个孩子被磨去了棱角,而用感恩的心感谢的心对待学生,孩子们也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管是对老师还是他人,这样的孩子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试着用人格魅力感化而不是征服孩子,这样的柔软教育真的很美。我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进行爱和感恩教育。

三、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林老师在书中说:“教师成长=专注+反思+行动”。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多次重复,这样的教师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今后我会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并思考改进措施。将反思的成果用于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

四、努力做一位快乐的教师

努力做一位快乐的老师。迎着日出,行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我满是鲜花的美梦。努力做一位快乐的老师。我把微笑送给每一个我遇到的纯真的面庞。努力做一位快乐的老师。走入教室,带着孩子们读书学习,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做一位快乐的老师。不吝惜对孩子们的鼓励表扬,斟酌对孩子们过错批评的字句。我希望我快乐,是因为孩子们每一天都有所收获而快乐;我希望我快乐,是因为孩子们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而快乐。我希望我快乐,是因为我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要做一位快乐的老师,得到快乐,给予希望!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力的老师。发展自己,使自己变得有力量,这就是成长!做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把心系教育,传递真爱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把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寓于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士兵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英雄沈星事迹感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