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2022-09-1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新生儿监护及诊疗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的存活率不断提高。然而VLBWI胃肠功能娇弱, 合并症的出现较普遍。发生宫外发育迟缓, 出院时体重对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之下。其体重的增长速度缓慢, 不能让人满意。所以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的临床分析, 对提高患儿营养支持方法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4例VLBWI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 女39例;患儿体质量800~1450g, 住院时间1h~16d;胎龄26~33周, 平均年龄 (30.5±1.2) 周;全部为早产儿。体重最大1450g, 最小800g, 平均体重1350g, 入院时体温≤35℃25例, >35℃16例。合并窒息致吸入性肺炎26例, 败血症1例, 硬肿症16例, 肺出血2例, ARDS3例, 消化道出血4例, 颅内出血2例, 重症呼吸暂停5例。

1.2 方法

把104例患儿进行分组, 胎龄<30周的78例为一组, 胎龄≥30周的26例为一组。对收治的所有患儿, 在其出生后1~2d内就实施胃肠外营养支持, 临床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加添加剂或配方奶喂养, 次数和数量要科学合理。实施的热量支持持续到胃肠内营养达到105~130的70%热卡, 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观察胃肠内营养的喂养情况, 计算每日摄入的胃肠外营养中蛋白质及脂肪的热卡量。每日清晨空腹时对所有患儿测体重, 并做好记录。如果在给患儿多次喂奶后出现腹胀、呕吐、胃内容物为咖啡样、食物在胃内残留大于食入量的30%以及开奶后又禁食的情况, 临床上诊断为喂养不耐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3.0统计软件, 对出院时EUGR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状况比较

分析2组患儿出生体重的情况, 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发现胎龄<30周组的患儿体重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患儿胎龄≥30周组。患儿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较晚, <30周组患儿前3周的体重增长速度落后于≥30周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胃肠外营养时间及经口热卡达推荐热卡日龄进行比较, 胎龄<30周患儿组明显长于胎龄≥30周组, 见表1。

2.2 合并症比较

患儿住院期间合并呼吸暂停、医院感染及应用呼吸机的情况比较, 结论是胎龄<30周组患儿比例均高于≥30周患儿组, 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患儿发生EUGR情况几率比较, 结论是胎龄≥30周组患儿高于<30周患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Logistic回归分析EUGR相关的危险因素

经过对本组资料的数据分析, 发现患儿的胎龄以及胃肠外营养时间是体质量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产VLBWI的存活率也越来越高。临床上由于VLBWI宫内营养储备不足, 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使得他们存在许多危险因素, 任何一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患儿出现生命危险。如呼吸暂停、低体温、呼吸衰竭、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肠炎、喂养不耐受、低血钙、败血症等。根据对104例患儿的住院数据分析结果得出, 对于早产儿生后早期胃肠外营养要尽早开始, 使之尽快达到足量胃肠外营养, 从而减少EUGR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VLBWI中EUGR发生率为64.3%。从表2数据中分析, 胎龄越小, 患儿生后合并呼吸暂停、医院感染, 以及需要呼吸机支持者越多。所以治疗上要避免或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以便减少患儿热卡的消耗。

4 结语

通过以上资料的整体和分析, 明显提示患儿的体重愈低, 存活率也愈低, 胎龄愈小, 患儿的死亡率愈高。对于VLBWI生命支持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营养支持。

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质量增长状况。方法 搜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I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共104例VLBWl入选。治疗3周后, B组体质量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患儿的体重愈低, 存活率也愈低, 胎龄愈小, 患儿的死亡率愈高, 对于VLBWI生命支持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营养支持。

关键词:新生儿,极低体重,体质量,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 胡劲涛, 谢宗德, 陈平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 (2) .

[2] 孙秀静, 王丹华, 宫丽敏, 等.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 2009 (3) .

[3] 汤庆娅.适合早产儿代谢特征的合理营养管理[J].临床儿科杂志, 2009 (3) .

[4] 伍金林, 曾振锚.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营养管理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9 (3) .

[5] 王丹华.早产儿的营养支持[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6 (4) .

[6] 蔡威, 汤庆娅, 陶晔璇, 等.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6 (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