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调查

2022-09-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本文针对常州地区四所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分层分群抽样, 设计了调查问卷, 采用半结构式的采访方法, 对在常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进行调查。主要选取了大一至大三的经管类专业学生, 每一年级60人, 共180份样本。根据研究的目的,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类别、实践初衷、应用专业知识的程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 得出相关的结论。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社会实践活动类别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列出六大实践活动类别, 包括社会考查和社会调查类、科技创机和科技服务类、文化教育服务类、医疗卫生服务类、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六种。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 参加生产劳动类的比例最高, 达45.56%, 其他依次是勤工助学和文化教育18.89%、科技创新6.67%、医疗卫生服务2.23%。从上述数据来看, 经管类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工作大多对专业的要求较低, 而对专业要求较严格的工作如科技服务类和医疗卫生服务类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2.2 实践初衷分析

在调查之前, 我们认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但从调查结果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 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意志力的培养以及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等。其比例依次为培养人际沟通能力44.45%, 增强意志力40%, 提高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30%, 而经济利益目的仅占13.34%。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尽快地适应社会, 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

2.3 运用专业知识的程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经管类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程度普遍偏低, 在所调查的180份问卷中, 认为运用专业知识较弱的占40%, 专业性中等的占40%, 专业性较强的仅占6%。在从事专业性中等的学生中, 大多数是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 而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 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找不到适合自身专业的实践岗位。

2.4 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 经管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类型多样, 但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际能力弱、胆怯、缺乏经验、社会阅历少、专业知识不足、技能不足、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欠缺、社会礼仪知识欠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实践岗位、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放弃、待遇无保证等。由于大学生相对脱离社会, 接触社会的程度相对较低,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教育的脱节, 使得大学生装即使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但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主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2.5 社会实践的收获

大多数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际交往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能更牢固掌握所学专业知识, 并对学过的理论有了新的理解, 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3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建议与对策

3.1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有少部分学生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这部分学生未参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报酬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境较好, 他们认为所谓社会实践就是打工赚钱, 而且很辛苦, 因此, 这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上述两种情况当然有客观的因素, 但还是反映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理解, 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专业培养的重要性。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虽然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具备专业实践教育的能力, 但目前来看普遍不能满足培养要求的问题。尤其是经管类学生, 他们一方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因此, 经管类大学生应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尽早适应社会, 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3.2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处地自发阶段, 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引导, 因此, 造成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盲目的问题和实践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学生从事的工作类别为例, 社会调查考查类大一比例是16.67%, 大三是23.34%, 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类大一是26.67%, 大三是16.67%。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 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所从事实践工作类别基本相似。出现这个问题, 和学生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以及专业教师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作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专业教师, 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和指导, 同时可以积极帮助学生联系校外企事业单位, 为学生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工作。针对大一新生, 可以设计关于社会调查类的项目, 让学生能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设计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一些课题, 提高他们的专业研究能力。

3.3 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工作经验欠缺, 大学生短期的社会实践对实践单位来说, 没有明显的绩效, 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再加上企事业单位需要承担学生在本单位实践中的相关责任, 所以往往不太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因此,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以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减少用人单位的责任风险, 调动各企事业单位接纳实践大学生的积极性, 使大学生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实践岗位。

3.4 全面科学评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

考察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不能仅仅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来评价, 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应该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来评价。如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效应,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专业培养所起的作用等。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大一至大三的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项目类别、实践初衷、应用专业知识的程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实践收获、学校社会应该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并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社会实践效果,调查

参考文献

[1] 郭学鹏.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途径探索[J].北方经贸, 2008 (5) .

[2] 杨双.论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 (11) .

[3] 林章义.大学生社会实践课教学模式构建[J].教书育人, 2007 (2) .

上一篇: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38例疗效分析下一篇:18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