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阻碍超化吹歌现代传承的瓶颈

2022-09-14

一、乐法高深, 难以掌握要领

吹歌是我国古老的传承音乐, 它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它主要以管子为主要演奏乐器, 兼并笙、笛、萧等乐器, 可谓是我国最早的交响乐。在民间流传着"年萧月笛当下笙, 三年管子不中听"的俗语, 它指出了管子这种乐器吹奏的难度很大, 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练习, 并且还要求学习吹歌者拥有"慧根"参透其中高深的乐法。此外, 超化吹歌用的管子和一般的管子材质不同, 大多管子是木制或者竹制的, 而超化吹歌使用的管子却是青黄铜制造而成的, 超化吹歌的吹奏需要两支高音和低音的管子同时吹奏, 这也是超化吹歌区别于其他吹歌的独特之处, 超化吹歌的绽放熔铸了吹奏者的呕心沥血, 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可能吹奏出超化吹歌的璀璨魅力。

二、行规戒严, 难以走入市场

超超化吹歌的行规的形成过程历史久远。超化吹歌的传承瓶颈离不开它本身所具有的戒严行规。化吹歌得名于超化寺, 史料记载超化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在明朝名震一时。超化吹歌得益于唐宋的宫廷音乐, 随后, 在明朝景泰时期, 由一位告老还乡的翰林将只用于国家祭祀典礼的高雅的吹歌技艺传给了超化寺的僧人。到了明后期, 超化吹歌已经流传到了民间。到了后来的"吹歌社"也只服务于节庆和娱乐。于是, 超化吹歌流传至今仍旧保持着它作为宫廷音乐的高雅和别具一格, 不为民间的婚丧嫁娶红白之事服务, 但是, 超化吹歌如果想要在现代社会夹缝中生存下来就需要走入市场, 走入普通大众的视线, 只有这样才能有发展的动力支撑。只能在小众之中聊以助兴, 不能走入广大市场经济, 这样以来, 普通民众接触超化吹歌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可以说, 戒严的行规阻碍了超化吹歌传承的脚步。

三、兴趣缺失, 难以世代传承

在现代社会里, 媒体传播迅速, 网络技术发达, 新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老的传承工艺就逐渐被遗忘了。而作为老古董的超化吹歌, 由于它一直沿用古代宫、商、角、徽、羽的唱名, 让人晦涩难懂。并且它的曲谱没有实际的文字记录在册, 而是代代口耳相传, 这就增加了超化吹歌世代传承的难度和紧迫度。由于现代人对超化吹歌兴趣的缺失, 使得靠世代传承而生的超化吹歌面临着无人可继的危险。纵观古来以往, 超化吹歌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明末宋大运这一代。随着超化吹歌传承人的相继离世, 而现代年轻人由于兴趣的缺失使得超化吹歌的传承青黄不接, 后继无人。

四、物质载体--寺院被毁, 难以恢复原貌

超化寺是一座历经苍苍的古寺, 它兴盛于南北朝时期, 当时的佛教文化兴盛一时, 使得超化寺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是后来的灭佛事件使得寺院遭到了灭顶之灾, 佛塔被毁。随后, 厄运接踵而来, 超化寺在清代以后就日益衰落, 走向下坡路。一座千年舍利塔, 从昔日的魏巍古寺变成了如今的断壁残垣。

超化寺本是超化吹歌的物质载体,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现在, 河南新密政府也加大了超化吹歌的宣传力度, 争取尽快重建古寺, 但是, 经过世代传承的超化吹歌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重新建立的?超化寺好像是一位披着现代感十足的大师, 外表看来宏伟壮观, 但是它包含的内里文化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超化吹歌作为超化寺的代言者, 它的继续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财政匮乏, 难以形成文化产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超化吹歌的现代传承离不开经济的支持。超化吹歌最初依托于兴盛的超化寺, 因而水涨船高。之后经过时代的传承, 超化寺由盛转衰, 没有了物质支撑的超化吹歌就变成了只拘泥于小众娱乐的单一吹奏乐曲。现在的超化寺已经加紧了重修, 政府也致力于宣传建设文化产业, 但是贫穷的超化村不可能一步登天, 作为"名片"的超化吹歌的传承也不可能能一蹴而就。超化吹歌的传承仅仅停留在了作为文化产业的宣传表面, 而没有真正的为超化吹歌的传承者提供可以维持经济生存的渠道。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里, 人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 如果不能满足生存需要, 那么超化吹歌只能继续作为高雅音乐而不被大众接受并传承。所以, 政府和社会群体应该提供财政支持, 使超化吹歌形成实际的文化产业, 如此一来, 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传承它。

六、结束语

千年的超化寺仍旧在风雨飘摇中摸索前行, 只有深厚的文化寄托, 超化吹歌才能"背靠大树好乘凉", 超化吹歌的现代传承虽然存在着各种瓶颈, 但是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发扬。我们坚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文化传承意识的加强, 越来越多的人会真正认识并喜欢上它, 只要有了星星之火, 就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我们的"音乐活化石"一定会在现代社会的土壤中重新生长并且生生不息, 代代不已。

摘要:河南新密的超化吹歌素来有着“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之称。它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它经过了地域音乐的浇灌, 然后逐步演变成专门为宫廷贵族奏乐独享, 后来逐渐由宫廷流入民间, 又结合民间水土培育成了如今博大精深的一枝独秀。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超化吹歌在现代传承中遭遇瓶颈的原因。

关键词:超化吹歌,瓶颈,传承

参考文献

[1] 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密县志》[M].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3dsMax在室内设计中的技巧研究下一篇:工业环境变化对中国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