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在职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2023-02-05

职业中专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 但他们的知识层次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中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难, 因此要想使职中生毕业后有所作为, 在职中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必须的, 同时也是职中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谓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其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素质 (包括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等) 等几个方面。创业教育同创新教育一样也需要与其它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既动手又动脑的专业课程, 很多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是一门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课程。那么怎样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呢?

1 思想引导法

思想引导法注重从学生思想方面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业意思的目的。职中的部分学生“等” (等待就业) 、靠 (靠关系) 、要 (向家长要钱) 的传统就业思想非凡严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或正面直接或侧面间接或委婉含蓄的方法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的关系、远大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关系、人才与劳动者的关系, 真正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2 实例教学法

早期的计算机教学主要以程序设计教学为主, 重在传授计算机理论, 为了使学生掌握所有内容, 不得不设计大量的练习, 对于注重技能训练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显然是不合适的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果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使学生更认真地去学习相关知识,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例如在VFP教学中, 可让学生对家里的经济收支情况建立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家庭的收入及开支情况, 使学生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 从而在潜意识里产生创业来之不易, 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节俭, 学习更加认真, 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的目的。

3 案例教学法

这是通过一个具体创业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非凡情境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 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 在《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在淘宝网开网店的具体案例来介绍有关知识,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 又能让学生在案例中了解淘宝网网上创业的整个过程, 提高了学生创业的能力, 增加了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 为今后的创业打下知识基础。

4 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一种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例如,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外到电脑公司进行硬件价格的调查并列出一份装机清单, 通过这个课外作业既能让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 又能了解当前计算机硬件市场信息,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个市场调查还能提高学生的寻找创业项目和创业机会的能力。

5 典型示范法

典型示范法是指利用创业成功的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教育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网页设计时, 可以适当介绍一些马云和张朝阳等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 介绍他们创业成功的经验, 引导学生创业, 使学生避免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

6 团队合作法

团队合作法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协作, 增强学生的团队创业意识。例如我在教学VFP的应用系统开发时, 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 第一组完成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第二组完成表单的设计, 第三组完成菜单等的设计, 第四组负责测试系统并提出修改意见, 这样不仅小组与小组之间增强了交流与协作, 而且小组成员之间也变得更加融洽。这种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也是创业时所必需的。

7 因材施教法

职中学校的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 (1) 知识基础差, 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2) 心理不够成熟, 缺乏坚持性, 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 (3) 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 难于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由于以上原因, 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不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 进入社会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创业心理品质对创业者具有导向作用、推动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使创业者对创业目标有正确地认识, 即使在主观上出现困倦、松懈、情绪低落或客观上遇到困难之时, 也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创业心理品质集中的表现为创业者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信念、情感和意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的学习水平, 选择合适的教材, 设计合理的教学顺序,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逐步克服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放弃的弱点;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 调整教学内容, 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今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坚定学习的信心, 从而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8 因材施评法

成绩考核是教育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对实操能力要求很强的计算机学科来说, 它不应和其它学科一样以一套标准的试题来检验所有学生的水平, 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手段, 如果这样就有违我们在计算机学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思想的初衷了。计算机教学评价应重在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 而不应该只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考查中应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而不应该是简单知识的堆聚,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是一种包括知识、技能或能力、经验和人格在内的复杂结构, 一种综合性的主体因素。例如, 对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应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依据, 即以学生完成实例设计作为评价标准;在网页设计课程的考试应以学生设计的个人主页或为其它单位设计网页作为考查内容。

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挑战, 是适应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从“教与学”和学生平时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中寻找新的突破口。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已经成为有效获得各种信息的载体。把创业教育寓于整个计算机教学之中, 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创业教育, 同时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中专学生的就业也就越来越难, 因此要想使职中生毕业后有所作为, 在职业中专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必须的。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同创新教育一样也需要与其它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职中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非常适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本文着重介绍了职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思想引导法,实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调查访问法,典型示范法,团队合作法,因材施教法,因材施评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专题类电视节目的创作及思考下一篇:游戏策划专业深入学习的必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