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

2023-10-29

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大学生生态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层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李丽鹏(1982-),男,河北临漳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科长,讲师;尉德芳(1965-),男,陕西蒲城人,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安徽?合肥?2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HGXJ0150)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音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专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对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政府颁布的大学生创业系列政策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活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多年来,在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具有工科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创业现实状况,本课题组开展了有关创业的专项调查,为学校下一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2012年5月前在校的大二至大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涵盖全校16个学院,涉及文、理、工、法、经、管等学科,66个本科专业和15个研究生专业。

本次调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二是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三是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和要求;四是前期创业准备和创业意向;五是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障碍和需要;六是创业期望和创业打算。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58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为91.17%。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男生394人,女生153人;本科生486人,研究生61人;文科95人,理工科452人;大二年级253人,大三年级121人,大四年级112人。

二、当前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分析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

(1)对自主创业涵义认知程度较高。《辞海》中对创业的定义:“创业,创立基业”。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对创业内涵的理性认知程度较高,23%的学生认为只有开办一个企业(公司)或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才叫创业;只有2%的大学生对创业的内涵不清楚;而73%的大学生都觉得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

(2)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表示认同。在被问及“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时,78.6%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12.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7.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理性对待;而只有1.8%的大学生不赞成在校生创业。

(3)大学生自主创业动机呈现多元化。对“创业最吸引您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38.4%的学生认为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26.3%的学生选择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17.6%的学生选择提升自己的能力;8.8%的学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只有3.3%的学生选择了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5.6%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自我价值实现、提升挑战自我、解决就业问题、赚钱是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说明大多数学生创业并不是因为就业压力或就业竞争激烈而选择被迫创业,而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在创业中的体现。

(4)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强烈。在被问及“对创业是否感兴趣”时,68.7%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21.4%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7.2%的学生选择一般;而只有2.7%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在被问及“是否有创业的打算”时,将近82%的学生表示考虑过,而选择正在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学生有将近2%的比例,可见,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强烈,便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更多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知,而没有具体参与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去。

2.我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

(1)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度不够,必要性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78.5%的学生没有选读过创业教育相关课程;52.7%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37.4%的学生选择了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创业课程和培训,而且都选择了参加过3~5次及5次以上,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说明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不平衡,在强化创业教育和实践覆盖面,拓展创业教育途径和载体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信息来源特点鲜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把握创业政策、获取创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选择的比例达到了68.9%;选择大众传媒和社会宣传的为43.6%;选择通过同学和朋友获知的占37.4%;而选择课堂授课和实践训练的比例较前几项略低,分别为21.5%和17.3%。综上可见,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网,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通过网络传达给学生,另外,学生获取的创业知识仍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选择创业实践训练的学生比例不高,说明应当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竞赛和创业实践,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

(3)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活动评价较高。在谈到“你对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看法”时,13.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43.5%的学生表示满意;22.7%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18.9%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而仅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在被问及“你了解学校开展了下面哪些工作”时,94.5%的学生知道学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88.1%的学生知道学校“斛兵杯”创业计划大赛;74.6%的学生浏览过合肥工业大学创业网;66.3%的大学生了解学校创业论坛,部分学生还表示参与过;还有21.5%的学生选修过创业指导课程或参加过创业培训。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整体评价较好,对学校的创业服务中心、创业网、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指导课程等主要载体认知程度较高。

(4)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有更高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比例达到了76.5%;表示不清楚的占到了16.4%;而选择基本可以满足的学生比例仅为7.1%。在被问及“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方式,您更倾向于哪几种”时,67.6%的学生选择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和指导;72.7%的大学生选择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而选择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比例只有33.4%。在关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应更注重哪些方面”的调查时,78.3%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69.5%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64%的大学生认为更注重创业案例分析;选择个性化辅导比例的占到了73.7%;而选择创业营销、财务税收、法律等内容的大学生也有55.4%的比例。可见,当前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自身创业知识和技能远不能满足创业需要,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创业知识的方式也受到了挑战,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创业者来分享创业体会和经验教训,而对于创业课程的内容学生也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

3.大学生对创业准备和创业选择的认识

(1)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在被问及“您是否有过除家教以外的兼职经历”时,只有22.8%的学生选择了是,而77.2%的学生没有除家教以外的兼职经历。受访者在被问及“您参加过哪些创业准备活动”时,10.4%的学生选择创业计划大赛;65.3%的学生选择看过创业书籍;选择到企业实习的为56.9%;而求教创业型企业家的比例则仅为14.4%。可见,大学生创业知识、政策把握、经验储备不足,创业实践动手技能缺乏,需要夯实创业前期的基础。

(2)大学生创业领域选择多样。在被问及“您会选择什么领域或行业创业”时,发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领域和行业务实、理性。作为工科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专业优势体现明显,3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或行业,可以缩短创业准备期;由于资金有限,28.4%的学生选择了启动资金少,风险较低的领域或行业;而作为身处科技发展前沿的大学生,13.8%的人选择当今热门的高科技行业或领域;同时还有21.3%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领域。可见,专业、资金、兴趣是影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行业或领域的主要因素。

(3)大学生创业地点选择合理。在创业地点的选择上,考虑家庭支持因素,22.7%的学生选择毕业回家乡创业;考虑创业市场熟悉程度,32.5%的学生选择留在安徽创业;受创业资讯、创业机会和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38.6%的学生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创业;而仅有6.2%的学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创业。综上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地点的选择合理、理性,综合考虑了自身优劣势和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学校需要加大力度引导更多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建功立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时机选择理性。如上所述,将近87%的受访者有创业的意愿,在被问及“您会选择什么时间开始创业”时,6.3%的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创业;4.5%的学生选择毕业当年;3.7%的没有打算;其余85.5%的学生认为应当毕业后到社会锻炼一段时间,积累足够的资金和创业经验能力以后再进行创业。可见大学生创业意愿虽然强烈,但不盲目,创业时机的选择比较理性,可以避免首次创业的失败。

4.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1)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客观因素较多。在被问及“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比较重要的因素有哪些”时,76.4%的受访者认为个人的创业知识、创业经验、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是创业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也是大学生的自身特质;成功创业也不能忽视客观因素的制约,88.6%的认为创业资金缺乏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39.7%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网薄弱是影响的重要因素;52.4%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政府创业政策支持,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保障。综上可见,大学生成功创业是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影响因素较多,创业资金成为首要阻碍因素,同时,大学生也希望学校和政府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2)更多机会和选择成为主要干扰因素。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科高校大学生,只要有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都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时国家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扩招,为大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去向来看,出国深造的比例越来越高,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不会再为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综上所述,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成为大学生坚持创业的干扰因素。

三、结论和建议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的主阵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要实现成功创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国家和政府创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社会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政府应当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很多政策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具体操作性不强,程序复杂繁琐,所以政府应当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操作性,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扶持手段、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申办小额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2.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首先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其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模式,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整合学校现有创业师资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就业指导师等兼任创业指导师;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企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构建科学有效的创业融资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首要因素,应当构建一个由政府牵头、高校、企业、社会团体、风险投资和个人等参与的科学有效地创业融资机制,破解大学生创业资金瓶颈。政府应当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更加优惠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政策,比如安徽省出台的“你贷款,我贴息”政策,得到了创业大学生的欢迎;高校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时高校可以引入社会资金,与企业合作,以创业项目立项合作的资源共享方式筹措大学生创业资金,比如合肥工业大学自2010年3月以来开展的“百千百”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已经与上海杰事杰、工大高科、安徽巨一自动化、合肥中兴继远等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筹措大学生创业资金30多万元;大学生创业初期,希望能够得到风险基金的投入,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政府应当出台政策引导风险基金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

4.加强大学生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功能

政府和高校应当构建多种层次和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载体,实现大学生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应当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场所、创业实战、校企对接等服务。另外,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创业网络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如合肥工业大学创业网于2010年5月正式开通。大学生创业能力来源于创业实践,政府和高校应当建设能满足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创业孵化和实习基地,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城市创业园、创业街、企业创业实习基地进行项目孵化,实现创业扶持资源的共享。政府应当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办公场所、创业融资、开业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一条龙”、“一站式”创业服务,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

5.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创业能力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自身主观因素对成功创业影响较大,所以创业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一是坚定创业信念,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大学生应当增强创业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和自我挑战的精神,克服畏难情绪,鼓足勇气,逾越资金、项目、管理等障碍。当遇到挫折时,要吸取经验教训,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而不能一蹶不振。

二是提升创业素质能力。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创业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财务税收法律知识、人际交往知识等,并着力提升自身团队写作意识、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实训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具有创业者所必需的冒险精神、抗挫能力、自信心、团队意识、独立性、果断性等,大学生创业者只要通过适合的方式和途径去磨练自己,就一定能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心智品格。

参考文献:

[1]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张文学,康志勇,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4]陈红.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6).

[5]边杜辉,张京.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内容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1.

[7]刘伟.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0,(4).

[8]汪志刚,孙超平.大学生创业动机观察与创业收益代价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9]朱永跃,胡蓓.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责任编辑:孙晴)

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已经持续保持了十多年的扩招,阵容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也使得就业岗位“僧多粥少”成为一种常态,如何促进就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高校教育的一项重大难题。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

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创业,主动接受挑战,总体来说,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塑造社会人才,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工商到税务,从管理到创新,小到公司的卫生,大到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行情,都要创业者去思考和管理,其面对的众多事情也远非普通就业者能比,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其锻炼价值也是非常深远的,对于不少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来说,如果能够经历这样一番锻炼,对挖掘其个人潜能、提高综合能力以及塑造社会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有利于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和丰富就业行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会仔细琢磨,大动一番脑筋,也极易造就新的行业,大学生创业,就如开设淘宝店来说,不少淘宝店主在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同时,还会聘请他人帮忙,也在无形中为他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意思一般来说都比较强烈,他们的创业活动也更能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

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探索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如何抓好高校创业教学工作,即将创业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创业教学实践,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一项基本内在素质。在笔者看来,先进理念的指引,能够更好的促进创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抓好高校的创业教学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创业观念”,通过教学讲座、论坛交流以及举办活动等形势,让现代创业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就业观念”是与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相契合的,其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为特点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很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下的社会需求,也很难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因此,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关键是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并渗透至高校教学改革中去,实现面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创新。

2、优化创业教学课程

大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也非常重要,借助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思维方式,使他们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勇于并敢于冒险,具有敏锐的商业眼光,对大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创业课程的安排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务操作等几个方面,对应也要设立几门核心课程,如“开创新企业”、“创业营销”、“创业管理”、“创业财务”以及“企业管理”等课程,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创业的思维方式,具备在竞争环境下制定战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

3、改革创业教学实践

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创业活动中去,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在做好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高校创业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注重提升创业教学的实效性,借助案例教学、企业调研、座谈讨论以及答辩交流等形式增强学习、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参与度。以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将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的始终,对于案例的选择,应做到成功案例与失败的案例并举,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对比,强化教学实践效果,着力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设立宗旨在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此,搭建一个有益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非常重要。对于广大高等院校来说,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时,可以着手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增加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通过社团宣讲、论坛交流等方式等着力营造一个尊重和扶持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坚定广大学生的创业信念,积极提倡走创业之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与学校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在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应用平台,并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指导。完善创业配套扶持政策,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如资金支持、社会扶持等等,积极抓好各项社会扶持工作,保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条件。

5、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非常强烈,但创业的动能却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获取社会资源以及企业运作能力都相对较弱。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地的大学也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平台,帮助他们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开拓视野和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借助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信息,初步孵化的场所,在条件允许时还应该建成一套有开放性的科学运行体制,有一批从事大学生创业活动指导的教师队伍,在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知识指导和培训,加强对外交流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一条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 邹高祥.浅谈大学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J].劳动保障世界,2013(06):167

[2] 孙 玥.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1(12):131-132

[3] 高冠群.浅析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J].山西科技,2013(12):108-110

[4] 王 健.大学生自主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04):75-78

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为创业主体的自主创业行为,而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自主创业是因为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分析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对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强烈响应,学者对他们的关注和研究大多是理论分析和数据推导。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励措施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大学生创业现状,剖析了大学生创业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大学生创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大学生创业的激励策略。本文为将来更科学、系统化地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励措施打下了理论基础,并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成本收益理论  影响因素  激励措施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充分利用大学生知识、才能和技术,融合其创造精神、独立思考和开拓实践的能力,进行创造新产品与新就业的行为(孙婧和王新新,2019)。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支撑,但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自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政府就一直在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2018年的两会政府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当地政府往往有着一定的特殊政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大学生创业。但如何“精准”激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是国家和社会都在探索的一个领域。因此,科学地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大学生创业背后的收益与成本问题,对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成本收益理论

1.1 理论梳理

成本收益理论(Cost-Benefit Theory )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最基本的理论,该理论在分析企业决策——收益与利润的基础上,解决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经营活动,由此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袁学英和颉茂华,2016)。

成本收益理论最初出现在19世纪的经济学学家Dupuit (1844) 《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一书中,其命名为“社会的改良”。而后在1939年,美国经济学家Kaldor和Hicks 基于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了卡尔多-希克斯(Kaldor-Hicks)标准,成为成本收益理论的基础。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即若交易者会从交易结果中得到其损失的成本补偿,则这笔交易才有可能完成。自此,该理论登上了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舞台。经过一百年的发展,该理论已不断被后人丰富和完善。如今成本收益理论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成为衡量自我利益的重要工具。

1.2 构建理论模型

1.2.1 成本收益理论的特点

成本收益理论能够为公司或个人在决策时寻求最大利益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故该理论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即自利性、经济性及计算性。

(1)自利性:行为主体的行为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行为人的主要动机也是成本收益理论的根本。

(2)经济性:行为主体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使得经济活动经济。经济性是自利性的前提,如果经济活动都无法达到经济,那就无法达到自利的目的。

(3)计算性:行为主体为使经济活动达到自利,对于自身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对比计算。管理者在生产投入过程中,寻求一个经济平衡点,即以最小的产出获取最大的利益。计算性是衡量經济活动能否达到经济的工具,量化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活动的所能带来的效益。

1.2.2 理论模型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设立一个理论模型,考虑大学生背后的创业动机。在本研究中集中讨论成本收益理论的计算性,如图1所示。

2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本文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为两个方面:哪些学历层次是主要的创业群体和大学生创业的行业偏好是什么。通过对文献收集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进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群体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二,大学生创业的行业偏好于低值附加行业。

2.1 大学生中主要的创业人群

大学生创业集中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的层次类型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层次越高的大学,学生的创业热情越低。相关数据指出,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比重点大学高出约70%,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比重点大学高出约9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意愿比重点大学高出约285%,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实践也比重点大学高出约240%(时昱,2017)。这说明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不管是创业意愿,还是创业实践都比普通高校和重点大学学生要高。

2.2 大学生创业的行业偏好

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创业多种多样,但大多都以低值附加行业为主。《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蓝皮书2015》表示“从创业行业结构看,我省青年创业仍多集中在市场门槛较低的低附加值行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25%,低端制造业占20%,住宿和餐饮占9%,农林牧渔业占9%,体育和娱乐占8.7%,合计占比71.7%”。张卉等人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选择特点是49%的被调查者从事商品零售业,18%的被调查者从事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15%的受访者从事的行业为小型餐饮业,而从事网络服务以及高科技研发的仅为7%”。

3 大学创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前面我们梳理了成本收益理论和阐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接下来我们用成本收益理论去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会呈现如此的现象。

3.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成本比重点大学生要低

对于一个普通大学生而言,其在即将踏入社会时,将面临着是自己创业还是寻找工作的就业选择。创业意味着付出比一般人辛苦的努力、抛弃自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薪职位和巨大的创业风险。创业成功意味着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大量的财富。从大学生创业现状,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人群。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创业的人群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而不是重点高校的学生呢?根据成本效益理论分析,这是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面对的机会成本比较低。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面对的薪酬待遇大多都要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要高。同等条件下,舍弃公司薪酬待遇而去创业的重点大学生需要舍弃更多。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我们得知由于成本上的差异,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毕业后创业活动。

3.2 低值附加行业的进入成本低

每个行业都有着进入的成本,而作为大学生来说尤为关注该行业的进入成本。对于大学生来说低值附加行业可能是唯一选择。大学生长期都待在学校学习很少进行社会实践,而这导致其个人储蓄低、人脉不广和见识能力不强。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往往就约束了其能够选择的创业方向。一个在社会上“打滚摸爬”好几年的人可以选择进入高新科技行业,因为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和人脉,而这就能够支撑他进入门槛高的高新科技行业,即使创业失败他自身也能够承担这部分损失。但在校的大学生不一样,他们没有太多的积蓄和人脉,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和学校的帮助。而这个帮助往往是有限的,可能都无法支撑他们进入成本高的行业,更别说在高新技术行业创业了。对于大学生来说,也难以承受高成本下创业的失败。所以大学生普遍偏好于进入成本较低的低值附加行业。

4 创业存在的问题

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主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一方面有利于为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方面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却不利于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丰富度的发展。而以低值附加行业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方向,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初步的创业尝试,另一方面却不利于整个国家行业的整体发展。

4.1 创业人群丰富度不高

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学生创业人群的丰富度不高。虽然该现象可以给高职院校学生起带头作用,却不利于整个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应该是人人参与,各个层次大学参与,而不是仅局限于一个层次、一个大学、一个群体参与。作为我国高水平人才——重点高校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这一劳动事业,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深化经济改革作出重要贡献。过于单一的创业人群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丰富度十分重要。丰富度越高,其能承受的打击就越高,抗压性也越强。

4.2 创业行业创新度低、发展前景低

以低值附加行业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方向,表面上看来较低的行业进入成本鼓励了大学生创业,但实际上又引发了另一系列问题。首先,低值附加行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相悖。大学生创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市场门槛较低的低附加值行业,而这正好与国家大力倡导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相悖,不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深化改革。作为21世纪的中国,早已开始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倘若我国产业依旧以低值附加行业为主,那么任何一个创新型国家与我国发动贸易战争,对我国市场都是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都要依靠大量的“创新”技术。其次,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低。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低值附加行业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旦劳动力成本上来,对于这些企业也是致命的打击,故这类企业难以在我国长久发展。

5 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措施

目前大学生创业具有群体丰富度低,创业行业创新度低、发展前景低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去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正确、良好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笔者认为激励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降低重点大学生创业的成本、降低高新科技行业的进入成本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收益。

5.1 降低重点大学生为创业所付出的成本

建立大学生劳动价值创业体系,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从前面我们就知道重点高校学生创业人数少于高职院校学生是因为创业成本上的差异,倘若我们降低重点高校学生创业成本,就可以有效地鼓励重点大学生创业。第一,营造“职业创业”的氛围。很多重点高校学生面对高薪职位和创业,有着两难的局面。有人想要创业,却又害怕失去良好的薪酬待遇。如果国家能够对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评估,对劳动市场价值越高的大学生给予越高的薪酬补贴,并按月发放,就可以营造一种“职业创业”的局面,这样一来重点大学生也会乐于创业。将创业视作一种职业,有助于奖励全体大学生创业,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才能。第二,提供创业失败基金。依旧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评估,对劳动市场价值越高的大学生给予越高的创业失败补贴,特别是对高新技术行业创业失败的补贴。此时作为拥有高劳动价值的重点大学生就敢于创业。高于一般大学生的创业失败补贴不仅能够激励他们进行积极创业,还夠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会因为害怕创业失败导致人财两空,而怕创业。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劳动价值体系,针对其实际的价值给予相符的补贴或政策扶持。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激励重点大学生创业,还能够避免财政的不合理分配。

5.2 降低高新科技行业的进入成本

提供高新行业的创业补贴,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大学生创业方向大多集中于低值附加行业,而不是高新技术行业。这是因为高新技术行业的进入门槛过高,对于在校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难以对该行业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只能往低值附加行业等低进入成本的行业考虑。但如果政府可以降低这一进入成本,就可以有效地激励大学生在高新科技行业的创业活动。如在创业初期政府根据其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天使合伙人”,并委派相应的专家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这一政策不仅可以降低大学生在高新技术的进入成本,还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良性发展。

5.3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收益

提高大学生的营业利润和创业成就感。

我们这里指的创业收益有两种:营业利润和创业成就感。首先是营业利润,获取最大的营业利润是所有企业核心目标。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也想获取大量的营业利润。这不仅给其企业带来了现金流,使其可以继续经营下去,也会提高创业者的士气和积极性。针对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低税率、高补贴可以有效刺激该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收益。其次,创业成就感是指创业者因良好的创业行为所获得荣誉和认同。对于创业者来说不仅因为可以获取大量的钱财而进行创业,还因为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驱动去促使广大大学生创业。而政府想要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就感,就要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奖励大学生创业企业所获的成就,重点关注大学生所创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设立专门的荣誉体系。对有着重要成就的大学生创业者及时地颁布奖章,或在每年评比与授予特定的荣誉称号,而这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热情与兴趣。

参考文献

孙婧,王新新.网红与网红经济——基于名人理论的评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04).

袁学英,颉茂华.基于成本收益理论视角下的公司盈余管理方法选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8).

张卉,孙健,王媛.东北三省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11).

时昱.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基于全国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经验发现[J].青年研究,2017(03).

①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2668027)。

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步,要正确选择创业项目,认真分析创业环境;第二步,要撰写创业计划;第三步,要筹集创业资金。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明确以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创业教育体系应围绕创业创新活动特点,重点在课程与教学体系上有所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应以商学院或经营学院为依托,设立专门的创业中心。高校应鼓励教师结合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大力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策略;方法

高校大学生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诸如国家有关政策导向、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等,更需要创业的内在条件,即大学生必须具备创业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者顺利完成创业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它与创业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之中,并决定创业成功与失败。长期以来,大学生偏重于知识的接收,而忽略创造性思维素质培养。高校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经济与管理素质、法律素质、职业修养与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富有理想、乐观自信、勇于面对风险、具有坚韧的毅力等,这些潜质应当得到培育与塑造。

一、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准备

(一)创业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创新能力。创业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捕获商机,提出大胆的推测和设想,继而进行周密论证,制订出解决方案。

2.计划与组织能力。事先制订计划可以为个人和工作部门提供今后活动中应遵循的清晰图景。创业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实际,选定经营项目,预先决定采取恰当的行动来完成项目目标。有了计划还需要把各种资源组合起来,以实现所确定的目标。

3.整合团队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时代,创业仅靠个人的力量租难完成,因而团队整合能力就成为创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会培育团队的合作精神。

(二)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心理准备

在众多心理素质中,创业者最需要的是信心、恒心和诚心。在创业过程中,对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和挫折必须有思想准备。自主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既要有成功的期盼,也要有遇到失败和挫折的预案,用平和心态面对创业。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还要有破除畏难情绪的勇气。创业必须有风险意识,要有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可胆怯,否则很难成功。

如果你自己没有看不起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没有人会歧视你。如果不是你自己感到受到了伤害,没有人会伤害到你。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断创业、连续创业的过程。刚开始的创业,其最大特点是逼迫性、自发性和盲目性。这一时期的高失败率是难免的。今天的环境完全不同,不可控的风险已大为减少。只要有决心、信心、恒心和专心,有强大的精神能量,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

(三)高等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准备

大学生创业一般是从微小企业开始,而微小企业要生存发展需要靠我们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

第一,要勇敢跨出第一步,治疗恐惧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行动。

第二,学习相关知识,培训所需技能。学业扎实,技能娴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创业竞争中一显身手。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会给自己的创业生涯多制造几分障碍。

第三,训练自己办事能力。应利用在校期间多学习。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可寻找机会深入社会,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学习管理知识,学会处理资源、信息。如果毕业时就打算创业,就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四)高等院校学生要积累自主创业的经验

长期在校园,学生在市场开拓和企业运营方面很可能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所以,大学生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管理和营销经验;同时,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要正确选择创业项目,认真分析创业环境。

第二步,要撰写创业计划。

撰写创业计划是决定创业“怎么干”,好的计划是创业成功的一半。撰写创业计划的目的是为创业话动提供有的放矢的计划.减少失误,提高创业成功的把握度;继而为投资人或贷款人提供决策依据,获得资金投入。撰写创业计划要坚持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要明确指出企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威胁,同时要说明市场需求分析所依据的调查方法与事实证据等。(2)可行性原则。创业计划是创业者的行动蓝图,其中的经营、营销、组织、财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方法与策略,必须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3)优越性原则。创业计划要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市场、产品、营销、竞争、投资等优势。

第三步,大学生要筹集创业资金。

开创新的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获得资金。筹资的形式有向亲友借钱、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资助等等。权益融资是指无须资产抵押,它赋予投资者在企业中某种形式的股东地位。主要筹资方式有两种寻找合伙人授赍和利用风险投资。在进行创业筹资时要注意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力求降低成本;进行科学筹计决策,确保收益:寻找合适的筹资机会,确保筹资成功;正确预测资金需要量,进行资金循环周转,使资金不浪费、不闲置。

三、减少学生创业风险的策略

(一)获得创业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要想创业就必须要有冷静的头脑,对自已有清楚的认识,要认识到自己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从这一点出发,努力获得第一手详细的资料,这是成功创业的首要策略。

(二)如何选择创业要进入的行业

一是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二是选择的行业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济策略;三是从中可以获得经营管理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三)慎选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主要包括股东、共同经营者、员工、加盟总部等。如果选错了合作伙伴,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吵架、沟通和冲突之中,事业必然无望。

(四)减少自己的压力

学会随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要符合这种策略的要求,首先自然不能找容易紧张、发怒的人做合作伙伴。其次在处理问题时不要一根神经老绷着,在适当时间放松一下自己,很多棘手的问题或许都能找到出路。创业中的挫折和压力可能是由于你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组织和系统,但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庞杂的工作,只要自己和别人沟通良好,彼此了解各自的期望和要求,并制造出一个有系统、不浪费时间的工作环境,就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实业的发展,而不会纠缠在繁杂的事物之中。

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我国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着更为务实的态度,进行更为扎实的基础工作,采取渐进式的发展策略。

(一)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与精神、明确以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

创业教育在先期都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历史背景。同时,从教育规律上看,就业能力应是创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就业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而从国情而言,完全舍弃传统教育体系,不仅在现实中难以被接受和实现,而且在创业教育的发展史中也未得到广泛验证。

(二)创业教育体系应围绕创业创新活动特点,重点在课程与教学体系上有所创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可参照国外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内容,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创业过程与企业成长逻辑对现有的传统课程进行改造。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实践性、操作性、模拟性,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创业尝试、商业模拟大赛等,使其创业技能得以应用和提高。在师资力量上,应注重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两支队伍建设,同时通过两支队伍的交叉协作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教材、教法上的不足,并逐步对教育体系予以完善。在学生的选择上,要重点培养与普及教育兼顾。重点培养对象应围绕着企业家特质,着重考察其情商、智商,应少而精并给予资源的有力支持,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发挥其示范效应;普及教育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以选修课与商业调查和实践活动等形式,以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和创业创新文化的营造为导向。

(三)创业教育管理应以商学院或经营学院为依托,设立专门的创业中心

用以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通过加强教学、科研、实践的互动提升创业教育的研发水平,同时,应着力于为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支持。

(四)高校应鼓励教师结合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大力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课程的开发

这不仅更有利于高校及其教师本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也将对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向信.就业与创业指导[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 邱小林,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忠平.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J].煤炭技术,2010,(10).

[4] 姚雯雯.论职业中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服务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5] 陈忠平.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责任编辑 王 莉]

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创造更优质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自主创业 工作模式 研究

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当然,在不断拓展的范围内,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形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规模得到了拓展,直到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院校的数量。因此,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才是教学重点。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状况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高职院校的关注不断增加,多样化的职业技术学院得到了发展。但是,因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较低,专业对口率也非常低,大学生在就业之后不断跳槽,出现这些原因的有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院校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的力量非常低,同时也没有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并且,实习中应用的实验设备也满足不了教学需求,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二,毕业生的影响因素。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定位,学习的专业知识不完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不具备优质的广信观念,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一般都不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的条件

现阶段,大学生实施创业的方向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开网店、销售网站、炒股、服装店、饰品店等。以此,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第一,要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第二,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要具备完善的资源;第三,创业之前要谨慎和思考;第四,经营能力最重要;第五,创业的最佳年龄;第六,选择正确、自己符合的行业。第七。永远学习才是创业的真理[1]。

三、校企学习互动模式分析

1.学校和企业

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从而在实际办学的过程中,将应用性科技引向经济建设市场中,从而有效发挥学校科技技术展现特点、专业技术优势以及学生数量多、划分广泛、传播科技信息较快的特点,从而与经济建设和科技中心相结合,促使教学工作依据以往的形式转变为产业化的行为,让人力资本在一定科技条件下转变为产业资本,促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科技技术得到有效的创新,促使科教兴国的观念得到有效落实。在结合职业与企业的时候,可以有效提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从而构成优质的办学系统,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样的形式不但可以提升办学的工作效率、經济收益和社会影响等,加强高职院校学校办学效率,从而提升了学校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2]。

2.學生和企业

学习是全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努力学习是学生的责任,是不断发展的需求。新时代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平台是以往所没有的,面对的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以此,只要具备努力学习的观念,才能取得企业不断创新的依据。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提升人才的培训,对多样化的人才实施划分培训工作,从而不断创新知识内容,拓展教学思路,提升学习能力。第二,对项目设计要彼此学习,共同研究。促使项目设计不断创新和完善,具备时代性的特点,更被广大的群众接受。第三,要深入分析,勇于探索,不断拓展。创新要有观念,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更多的项目设计,在实际创新方案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简便的方案,从而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3.学校和学生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们不断创业的机遇,当然也是学生的避风港。依据学校具备的资源不断分析和创新,同学可以获取很多的创业机遇和平台,并且认识到市场的发展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校的教师可以依据理论知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其获取更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懂得应用自己的法律技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学生可以更好地创新理念。同时,学生在大学中存在的创业故事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荣誉,从而提升整体学校的综合影响能力,促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提高招生的素养。例如,学校的学生可以与现阶段发展较为快速的快递公司合作,在学校开办代理网点,从而为学生的网络交易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可以解决一些学生的平时生活需求,从而创造自己的价值[3]。

四、结束语

因此,通过上述的研究和分析,明确大学生在获取学校鼓励的情况下,创业的有效性要超过没有学校支持的学生。从而在学校鼓励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可以获取更多的企业资源,这些资源和教学经验是大学生现阶段最为短缺的,从而依据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学工作,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张丹霞.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

[2]陶钧宜.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朱可成.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创业教育自主创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对北京市12所高校的抽样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但准备创业或真正创业的却凤毛麟角。大学生创业风险较高是阻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创业准备。

关键词:北京;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伴随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学术界众多学者将研究焦点聚焦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状况研究。任国友针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3级工商管理、社会工作等5个专业200多名大学生的调研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不容乐观。何婷英对温州五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创业状况进行调查和访谈,归纳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周秋江对宁波六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与影响因素展开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能严重不足。二是大学生创业途径研究。郗杰英强调制度安排在青年创业中的关键性作用,并提出了青年创业制度安排的具体措施。刘映春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从教学改革、开展活动和加强创业教育三个方面展开。李勃指出,实践基地是沟通学校、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并阐述了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意义、基本原则和类型。隋照莹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来源、影响因素、选择原则、选择方法展开了探讨。本文基于北京地区12所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影响、成因。本次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1844份,其中有效问卷1749份,有效率为94.8%。样本包括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农业类、政法类、民族类共12所高校,其中,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占7.1%和2.8%,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占8.1%、8.9%、7.5%、10.6%,北京师范大学占1.8%,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占4.4%、6.3%,中国农业大学占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占21.4%,中央民族大学占9.8%。从学科门类看,哲学专业大学生占0.5%,经济学占15.9%,法学占9.4%,教育学占O.5%,文学占12.3%,历史学占1.3%,理学占13.2%,工学占21.1%,农学占9.3%,医学占0.1%,管理学占16.4%。被调查大学生来自我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地区,其中,所属农村、城镇和城市分别占27.2%、36.8%、31%。被调查大学生中男生占52.6%,女生占47.4%。在1749名被调研大学毕业生中,填写“创业”部分的有674人,构成了本文调研的主要样本。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对“大学生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这一问题,有85名大学生即样本总数的12.6%认为是由于无法实现就业而“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有441名大学生即65.4%认为是“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就业方式;有122名大学生即18.1%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有15名大学生即2.5%选择了包括“创业只是由爱好、志向决定的个人选择”、“创业是幼稚、不理智的行为”等选项;没有填写本题的有9名大学生,占1.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了大学生创业的价值所在。

(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对“您想去自主创业吗”这一问题,选择“想过”的大学生占样本59.3%,选择“没有”的大学生占37.2%,空缺的大学生占3.4%。对进一步的“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您会选择创业吗”这一问题,有43.9%的大学生选择“会”,32.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23.9%的大学生空缺。可见,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想过去创业,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宁可失业也不会去创业,说明还有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持排斥态度而无法接受创业这种选择。

(三)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对“究竟有多少大学生真正创业”这一问题,选择“实际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只有2人,占“打算创业”的127名大学生的1.57%,占“想过创业”的400名大学生的0.5%,占“创业部分”样本674名大学生的0.3%,占本次调查总样本1749名大学生的0.11%。可见,即使有些大学生想过或曾打算创业,但最终也没有落实到行动。结果是有些大学生去了机关事业单位,有些去了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真正创业的可谓凤毛麟角。

(四)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对“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创业”这一问题,有66.3%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能力”,51.3%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团队”,47.9%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精神”,41.5%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环境”,选择其他包括人品、性格、价值观、经验及家庭条件、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大学生占5.6%。可见,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个人方面的因素很重要,但社会创业环境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五)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对“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业群体,其优势何在”这一问题,有77.9%的大学生认为“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46.1%的大学生认为是“学习能力强”,45.3%的大学生认为是“创新能力强”,30%的大学生认为是大学生的“家庭负担轻”,25.5%的大学生认为是“知识技能多”,2.2%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包括拥有资金、社会关系等因素。可见,大学生作为一个创业群体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应成为我国创业的主力军。

(六)大学生创业的障碍

对“尽管有诸多创业优势,而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并没有选择自主创业之路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有82.9%的大学生认为“资金缺乏”是最主要的障碍,57.9%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关系缺乏”构成了障碍,31.8%的大学生认为是“创业意识缺乏”,31.3%的大学生认为是“政策不熟悉”,25.4%的大学生认为是“技术缺乏”,12.2%和9.1%的大学生则认为是“户口社保问题”和“家人反对”,选择其他包括决策力差、经验不足、不知道等因素的大学生比重不大。以上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将创业梦想转化为现实。

(七)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在被调研大学生中,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只有17.2%,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占77.4%,空缺的大学生占5.3%。这意味着需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对“如何促进创业教育”这一问题,62%的大学生选择了“改善实践指导”,43%的大学生选择了“提供资金支持”,35.2%的大学生选择了“完善教育内容”,32.3%的大学生选择了“加大教育宣传”,28.3%的大学生选择了

“促进师生交流”,26%的大学生选择了“扩大教育规模”,20.3%的大学生选择了“改善课堂教学”,1.2%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对进一步的“哪种创业教育形式才是有效的呢”这一问题,选择“去企业实践”的大学生最多,占63.8%;其次是选择“创业实验室”的大学生,占42.7%;再次是选择“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占39.8%;之后,选择“KAB教学”的大学生占31.3%,参加如“诺基亚大讲堂”等“企业家讲座”的大学生占22%,观看电视节目《赢在中国》的大学生占17.2%;选择其他包括先工作几年等方式的大学生占1.8%。以上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大学生非常需要创业教育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丰富、实用的创业教育环境。

(八)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什么帮助

对“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呢”这一问题,有61.6%的大学生希望政府“设立创业基金”以提供资金支持,51.3%的大学生希望政府提供如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42.3%的大学生希望政府解决创业大学生的“户口和社会保障问题”,42%的大学生希望政府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高水平的技能指导和后续服务,30.4%的大学生希望政府“加大创业宣传”以营造一个认可创业、重视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1.9%的大学生希望政府提供其他如提供实习机会、完善劳动力市场等帮助。以上结果说明,大学生创业非常需要政府的帮助。

二、调查问卷的结论及探讨

(一)大学生创业规模过低不利于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创业型经济相对于管理型经济而言是建立在创新与创新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较高的创业启动与退出率、较高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能带动较高的经济增长等特征,即驱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力不是传统的资本和劳动,也不是科技研发,而是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目前,创业型经济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主导经济形态,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创业型经济强调创新和创业,其经济效率更高,是一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也是获得更多国际竞争优势的保障。因此,鼓励创业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也是建立创业型经济、促进我国经济持久高速发展的根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推动我国创业的主力。但现实中,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创业或准备创业。在本次调研中,真正创业的仅有2人,三成多的被调查大学生宁可失业也不会选择创业。大学生创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创业总体水平较低,导致“以创业促就业”的战略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创业风险过大阻碍了我国大学生创业

按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赚取利润而进行的活动。从本质上说,就业就是劳动力能够与其他资源相结合并进行生产和财富创造的过程。创业实质上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但其特殊性在于,传统意义的就业是“被人雇佣”,而创业则实现了“自我雇佣”。创业者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性,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就业者往往只需完成某些局部工作,而创业者则需全面统筹运作,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技能。一旦出现亏损,就业者的最大损失限度为其工资收入,而创业者可能失去其全部的资产投入,甚至可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必然在就业形式的选择上考虑风险因素。从调研结果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诸多障碍既包括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不足等个人方面的因素,也包括资金缺乏、技术缺乏等大学生创业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家庭反对、户口、社会保障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由于以上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或者说,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太大。这样,很多大学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考虑创业的,甚至宁可失业也不去创业。这是符合理性人假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我国就不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大学生创业浪潮。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大学生创业的资源约束,使创业更具吸引力。首先,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产物,高校构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最直接的微观环境。根据调研结果,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创业教育,导致创业能力不足。因此,高校应推动创业教育,一方面,加大创业意义与价值的宣传,改变“一热两冷”现象,形成重视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扩大创业教育规模,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为更多的大学生获得足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条件。其次,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我国高校大多都是公办高校,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因此,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形成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增强创业者的“荣誉感”,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缓解创业资金的瓶颈,成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之中。

(二)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创业准备

即使创业环境很优越,如果大学生自身没有创业意愿或创业能力也无济于事。因此,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大学生本人。根据调研结果,大学生主要根据其个人偏好和创业的成本收益比较做出是否创业的选择。如果不喜欢创业或观念上无法接受创业或者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意味着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或风险太大、创业成功率很低,这都将导致大学生放弃自主创业。然而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业的机会成本正呈下降趋势。在创业和失业两者中,大学生选择前者显然是更有利的。因为如果失业,大学生毕业后不但没有收入,其原有的人力资本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贬值。相反,如果选择创业,将不仅有机会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而且随着工作经验和“隐性知识”的不断积累,人力资本也会以加速方式不断增值,为将来进一步进入更高级的劳动力市场或创业创造机会。同时,近几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且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实际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较高的个人收益是其为社会做出了更大贡献的体现,创业者会以此获得社会更大程度的尊重。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高筹划能力、营销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业做好准备。

上一篇:竞技体育构想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保险近因原则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