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政策范文

2023-09-18

创业政策范文第1篇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对企业创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调研和分析, 探索创业团队成功的条件, 对于提高创业企业存活率和绩效, 推动和引导创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创业管理理论

(一) 创业理论

人类较早就开始进行创业这一社会实践活动, 并且对其进行观察、思考。Stvenson等 (1990) 认为, 关于创业的研究可上溯到奈特、萨伊等学者的经典文献。虽然早在1775年, 法国经济学家坎狄龙就初步探讨了创业者的经济学理论, 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创业研究理论体系。由于古典经济学长期居经济学主流地位, 它一直将经济中的行为主体抽象为非人格化的“工厂”, 以市场来囊括资源配置中的所有活动, 以价格来囊括资源配置中的所有信息, 忽略了创业和创业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直到上世纪40年代, 以熊彼特为代表的部分古典经济学家推动了创业研究的发展, 使其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1948年, Arthur Cole在哈佛商学院开展创业史研究, 并创建了创业历史研究中心。随着学者们研究的转移和该中心的关闭, 创业研究再度消沉。直到20世纪80年代, 企业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市场环境变化纷呈, 传统大型企业集团逐渐被创业及新创企业取代,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新创企业推动。因此, 创业研究重新引起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 成为跨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之前, 创业者一直是创业研究的焦点, 学者们致力于归纳创业者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质, 借此来帮助人们确定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Collins、Sehwartz、Moore、Roberts和Cooper等心理学者分析了企业家在年龄、性别、民族、教育和个性特征、创业动机、自我实现等心理方面的特质, 也有研究者从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和个人经验等方面, 分析社会因素对个人成为企业家的影响。心理学者们运用了社会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分析企业家的社会特质和个性特征, 但并没有发现企业家在这些心理方面与普通人群有显著差异。事实证明, 学者想达成对创业者和创业现象、规律的研究, 仅仅通过心理学角度研究企业家特质是行不通的。

21世纪以后, 全球各界充分认可了创业及新创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因此, 创业研究得到极大的重视, 而得以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 创业研究达到空前的共识水平, 学术群体内的沟通大大增强, 研究课题也有着较好的关联性和延续性。这些理论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分析了企业家的决策、机会发现、机会认知、组织能力、资源转换与市场竞争优势等主要课题, 但它无法针对创新构建动态均衡的模型化框架。由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这些不足, 创业研究转向了机会研究、组织生成、社会资本等一些新兴的视角, 这些学科的参与带来了多样化的分析方法, 研究范式再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总而言之, 创业管理理论是综合采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以创业者和新创事业为研究对象, 以创业企业如何成功为研究内容, 发现并形成创业活动内在规律的理论体系。

(二) 创业团队

自从Gartner研究创业团队以来, 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创业团队。Gartner等人 (1994) 认为, 创业企业家通常是复数, 而不是单数。建立和发展新企业的创业活动目前被学术界公认更多的是由创业团队而不是独立创业者所完成 (Reich, 1987;Kamm et al., 1990;Gartner et al., 1994;Ensley et al., 1998;Lechler, 2001) 。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由创业团队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与独立创始人相比, 大比例的团队创业的存在强调了创业团队的重要性 (Beckman etal., 2007) 。例如, Hunsdiek (1987) 的研究表明, 德国的创业高科技公司平均每个企业有2.2名创业者。在另一项研究中, Cooper等人 (1990) 发现, 美国高科技企业中70%的公司创建者是创业团队而不是个人。此外, 由团队创立的公司比个人创立的公司更为成功 (Cooper and Bruno, 1977;Mayer et al., 1989) , 因为创业团队似乎更适合灵活处理那些带有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决策过程 (Wright and Vanaelst, 2009) 。创业团队比例可能还会随着创业者寻求合作的能力的提高而增加, 有许多营利机构专为创始人寻找合伙人或者提供配对服务 (Tichy, 2001) 。

自组织理论创立开始, 高级管理者就是其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Barnard, 1938;Chandler, 1962) 。很多学者把高管视为构建组织的核心角色 (Learned等, 1961;Andrews, 1971) 。组织当权者这个概念由Cyert和March (1963) 提出。Child (1972) 的研究发现, 组织战略取决于组织当权者在特定时期的选择。一直到1980年前, 组织行为学学者专注于研究技术和经济因素, 而不重视人力因素, 例如, 在研究战略过程时, 学者们只关心信息和决策在组织中的传递, 没有将人力因素考虑在内 (Allen, 1979;Mintzberg, 1976) 。自Child (1972) 之后, 学术界没有针对当权者进行创造性、系统性的研究, 从而导致组织当权者的研究发展迟缓 (Finkelstein and Hambrick, 1996) 。

(三) 高阶理论

Kotter (1982) 的书《是什么在影响高层管理者的行为》, 加之Hambrick和Mason在1984年的开拓性研究, 在学术界开辟了对高管研究的新领域。Kotter认为, 管理者之间行为的差异可以归因于他们各自的个人背景特征上, 而Hambrick和Mason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框架, 称之为高阶理论。他们认为, 组织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高管的价值观、认知等内化的心理特征为上的, 高管过滤和筛选接受到的环境信息, 加以分析和处理, 并作出有着鲜明个人特点的战略决策, 进而影响组织绩效。正是在这两部著作的引领下, 针对高管个人特征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和绩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以几何级数飞速增长。

高阶理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而系统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高层管理者, 是其最重大的学术贡献。该理论框架有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 高管或者组织当权者, 是宏观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作为组织的战略决策者, 高管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 往往不在其理解能力的范畴。因此, 他们在进行决策时, 更多的凭借其自身的价值观和认知方法。从这种意义来说, 高管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战略选择, 进而决定了组织绩效。因此, 分析高管的特征, 有利于更好的理解组织的运作。

第二, 相比高管个人, 高管团队的特征往往能更准确的预测组织的绩效。相比个人而言, 公司倾向于分配给高管团队责任和权力, 而那些影响高管个人决策的因素会形成团队的异质性, 进一步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

第三, 人口统计学特征更容易在实证研究中测量, 能取代价值观、认知等不易测量的心理学变量。个人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心理特征两个类型, 均在高阶理论中有所研究。前者容易测量, 但往往受到心理特征影响, 后者结构清晰但却难以测量。在此基础上, 学者们深入研究了客观环境、高管团队特征、战略选择以及组织绩效间的相互关系 (Hambrick and Mason, 1984;Finkelstein and Hambrick, 1997) 。

高阶理论初现锋芒, 引起了学术界的大量关注, 许多学者陆续投身其中加以研究, 将这一理论推向了2.0时代。一开始, 许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用人口统计学数据代替对高管团队的心理特征测量, 企图推演心理因素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但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于是, 以Hambrick (1994) 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探讨高管团队运作过程, 将高阶理论进行深化, 提出了“行为整合”这一说法。行为整合是指对高管团队集体行为的研究更能预测高管团队、企业战略决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Hambrick发现, 许多CEO都会跟高管们有着密切互动, 却不会与其他员工有什么互动, 据此他认为, 这是一种“行为整合”。

二、创业团队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综述

(一) 创业团队

关于“创业团队”这个词的含义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创业团队即是企业高管团队, 有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据Kamm等 (1990) 的定义, 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建立一个他们有经济利益的公司。Gartner (1994) 等人扩大了这一定义, 他们把对企业战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都包含进创业团队。Ensley等 (1998) 将这两种定义结合, 提出创业团队的三个标准: (1) 他们共同建立一个公司; (2) 他们有经济利益关系; (3) 他们直接影响公司战略的选择。根据这一定义, 创业团队与高层管理团队 (TMT) 有所不同。TMT由拥有高管职位的人组成, 他们可以是那些不是参与创建公司的人, 而是后来加入的管理层。当创业团队成员也在高管职位时, 会和TMT成员存在重叠, 但这两类团队在概念上是截然不同的 (Wright and Vanaelst, 2009) 。

尽管学术界近些年来对创业团队的研究进展喜人, 但对创业团队的概念界定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最受广泛支持的创业团队定义, 就是将企业中具有重大财务利益捆绑关系并积极投身企业管理与战略发展的成员组合统称为创业团队。 (Kamm et al., 1990;Waston et al., 1995;Conney, 2005) 。在这个被普遍认可的概念里, 对创业团队的成员提出了三大要求:一是必须与企业存在重大利益关联;二是必须积极投身企业管理活动;三是必须积极投身企业管理活动。Beckman和Burton (2008) 用高管团队来概括创业企业的早期团队。Tihula, Huovinen, Fink (2009) 则强调了创业风险需要创业企业中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承担。还有学者认为, 创业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目标的成员组成的一个团队, 他们致力于企业的成长, 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合作, 并在企业成长早期对其肩负行政责任 (Schjoedt, Kraus, 2009) 。我国学者将创业团队解释为共同创办企业、具有共同愿景、拥有一定股权、参与行政管理、参与战略决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建而成的特别团队, 他们共享资源、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并共享创业收益 (朱仁宏等, 2012) 。在Klotz, Hmieleski, Bradley (2014) 看来, 负责新创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战略决策的一组个体即为创新团队, 其特征主要有四点: (1) 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 是新创业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2) 负责新创企业的战略决策; (3) 肩负新创企业的行政管理责任, 投身其日常管理之中; (4) 共担风险也共享利益。

资料来源:Hambrick和Mason (1984)

(二) 创业企业绩效

1. 绩效评价的层级

绩效被广泛作为创业研究中的因变量, 但不同研究对绩效的衡量有所不同。起初, 研究人员使用公司级绩效指标和团队级绩效指标。

公司级的衡量指标包括关键事件 (如获得风险投资和IPO) 、组织生存、增长、盈利能力和产品创新。Beckman等 (2007) 并没有直接衡量财务业绩, 而是选择了获得风险投资和上市 (IPO) 作为风险投资业绩衡量的标准, 因为它们代表了年轻人创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Aspelund等 (2005) 把组织死亡或企业生存也选为创业文献中的因变量。增长经常被认为是新企业最重要的目标 (Brush and Vanderwerf, 1992) , 增长可以是销售增长 (Chandler and Lyon, 2001;Ensley et al., 1998) 、收入增长 (Ensley and Hmieleski, 2005;Hmieleski and Ensley, 2007) 和就业增长 (Hmieleski and Ensley, 2007;Ensley et al., 1998) 。另一个公司级的业绩衡量标准是财务或会计衡量标准, 以现金流 (Ensley and Hmieleski, 2005) 、收入 (Ensleyet et al., 1998) 或24个月持有期回报 (HPRs) (Kroll, Walters, and Le, 2007) 。一些研究也使用生产力和产品创新 (Henneke and Lüthje, 2007;Davis, Aldrich, and Longest, 2009) 。

团队级绩效评估包括团队有效性、团队生产力和团队稳定性。团队成员如何评估自己的团队对创业团队来说很重要。如果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团队进行负面评估, 团队可能会解散 (Foo, 2011) 。因此在一些研究中, 自评团队效能 (Chowdhury, 2005;Foo, Sin, and Yiong, 2006;Foo, 2011) 和团队生产力 (Davis et al., 2009) 被用作团队绩效的测量。另一种团队绩效衡量标准是团队稳定性, 通常以团队成员的进入和退出来衡量 (Ucbasaran, Lockett, Wright, and Westhead, 2003;Hellerstedt, Aldrich, and Wiklund, 2007) 。Ucbasaran等 (2003) 认为, 创业成员进入或退出与创业团队内的人力资本总量相关。

显然, 创业团队绩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采用单一的绩效衡量方法无法捕捉到创业团队的整体面貌。关于创业研究的绩效衡量, 存在三个问题。首先, 使用公司级绩效衡量标准的研究通常采用一个跨层次的设计, 在这种设计中, 个人或团队的水平特征被用来解释企业层面的绩效 (Davidsson, 2007) 。但团队级的变量应该更强地与团队级的业绩联系在一起, 因为公司级的业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许多因素不受个人或团队特征的影响, 比如利率或法规。其次,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更倾向于采取客观的措施, 如财务和会计衡量指标, 但当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创业团队的运作情况时, 主观措施可能更合适。采用客观的绩效衡量方法的研究始终围绕寻求盈利的个人模式而建立 (Feeser, 1996;Gruenfeld, 1996) 。然而, 在许多创业研究中, 利润的驱动往往是次要问题 (Ruef, 2010) 。对于企业家来说, 更典型的动机是他们不喜欢为别人工作 (Shane, 2008) 。因此, 主观的措施, 如企业家的感知表现, 和客观的措施一样重要。第三, 独立变量的影响可能因不同的绩效指标而有所不同。例如, 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个性或价值差异可能与团队水平表现的关系更强, 而不是公司级别的绩效。因此, 团队的有效性, 这种主观的团队水平更适合作为绩效衡量。

2.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Venkatraman和Ramanujam (1986) 认为, 企业绩效可以用财务和运营 (非财务) 指标来衡量。其中, 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销售增长、投资回报率、销售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等;运营 (非财务) 指标包括质量、市场份额、满意度、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有效性等。

西方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一直非常重视财务指标, 作为重要的组织绩效评价指标, 它通常分为会计和市场两种财务指标 (Becker and Olson, 1987)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由于会计方法、非现金交易和折旧等因素, 会计财务指标失去一定的真实度, 但市场财务指标却能够突破这些的因素限制, 把企业的当前效益和未来潜力真实展现出来 (Michael, 1990;Pelled, 1999) 。学者普遍认为, 市场财务指标更适合去充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 (Venkataraman et al., 1986;Lubatkin, 2006) 。

在Robinson (1998) 看来, 测量新创企业的绩效可以用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增长率、息前税前收益、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股票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等8个指标。在创业研究中, 使用最普遍的指标就是销售增长 (Feeser and WIllard, 1990;Maegee, 1995;Ensley, 2002) , 此外, 收益状况在相关实证研究中也很重要 (Peters and Waterman, 1982) 。

仅仅依靠财务指标, 难以确切评估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这部分资产带来的价值 (Huselid, 1995;Kaplan and Norton, 2001) , 也不能看出一家企业总体的绩效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Quinnetal., 1983;Chakravarthy, 1956) 。企业的成功不仅是通过财务上的数据来体现, 也包括了很多非财务上的体现方式。通过财务指标仅限于获知企业过去特定时间段的经营状况, 却不能表现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企业运营的过程绩效需要通过非财务绩效来体现, 企业的发展潜力受到诸多非财务因素影响, 因此绩效评价中也应纳入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通常与企业的运营绩效有关, 包括:顾客满意、产品质量、市场份额、顾客增加量、雇员数量等, 这些指标最终会给财务绩效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本文综述创业理论、创业团队、社会资本、企业绩效等文献的研究成果, 以为创业寻找理论支持。通过对已有研究结论的系统分析与总结, 为创业实践指引未来的方向。

摘要:创业是近几年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虽然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是趋势, 但创业成功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创业, 创业团队和创业绩效三个方面来探讨创业理论, 希望能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出有益的结论, 为创业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业,再创业团队,创业绩效

参考文献

[1] Abraham R. Thinking styles as moderators of role stressor‐job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s[J].Leadership&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1997, 18 (5) :236-243.

[2] Adizes I. Promises! promises!:five myths about management in the 90s.[J]. Manage, 1997 (August) .

[3] Adler P S, Kwon S W. Social capital: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27 (1) :17-40.

[4] Adler P S. Social Capital: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2, 27 (1) :17-40.

[5] Davidsson P, Honig B. 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3) :301-331.

[6] Davidsson P. Metho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J].Psych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 2007:287-323.

[7] Davidsson P, Honig B. 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3) :301-331.

[8] Davila A, Foster G, Gupta M. Venturecapitalfinancingandthegrowthof startup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6) :689-708.

[9] Davis A E, Aldrich H E, Longest K C.Resource drain or process gains? Team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p functioning among startup teams[J].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009, 29.

[10] Sorensen E. Enema use prohibited in the neutropenic and thrombocytopenic patient:what is the evidence?[C]//2007:544-545.

[11] StamW, ArzlanianS, Elfring T.Socialcapitalofentrepreneursand small firm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 of contextual and methodological moderato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4, 29 (1) :152-173.

[12] Stam W, Elfring 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etwork strateg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2006, 2006 (1) :K 1-K 6.

创业政策范文第2篇

2010年及以后在我市范围内创业,且创业时距其毕业时间未满5年的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含国家承认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可按规定享受资助和补贴。

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补贴项目

1、实行创业补贴。首次在我市辖区内成功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经评估其创业项目可行性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生产政策,正常经营满3月以上,可向创业项目所在地的镇、乡劳动保障所提出申请,镇、乡劳动保障所初审后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核实,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复核后,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创业补贴申请材料应附:《创业补贴申请表》、《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创业项目简要概况及有关证明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经营场地购买或租凭合同等)复印件,相关部门对项目的评估意见等。镇、乡劳动保障所初审后上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核实。

2、创业吸纳就业奖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新增吸纳2名以上劳动者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创业项目所在地劳动保障所申请一次性奖励,每名创业高校毕业生只能享受一次。奖励标准为:吸纳2-10名劳动者就业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吸纳11-20名劳动者就业的,给予一次性10000元奖励;吸纳21-30名劳动者就业的,给予一次性30000元奖励;吸纳31-40名劳动者就业的,给予一次性40000元奖励;吸纳41-50名劳动者就业的,给予一次性50000元奖励。其中,吸纳的劳动者符合享受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的,可按德市财〔2009〕99号文件规定执行。

创业吸纳就业奖励申请材料应附:《高校毕业生创业吸纳就业奖励

申报表》、《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身份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创业项目简要概况及有关证明文件复印件,吸纳就业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原件、按合同期限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凭证。由镇、乡劳动保障所初审后上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核实。

3、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涉农项目对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扶持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从事种植生产的,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等证明材料,除享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外,流转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上或非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个人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创业政策范文第3篇

摘  要:探讨基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引入“自主创业型”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石斛园圃为例,石斛园圃的建设与创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引入物联网结果完成现代石斛园圃的建设同时也培养了15名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学生,同时成功孵化3个创业项目。为基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为下一步开创其他相关项目的“自主创业型”实践教学模式打下基础。

关键词: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自主创业型”

一、引 言

创业教育主要载体是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意识、知识、能力等[1-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2014年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获资助经费100万元,同年再获中央专项资金1000万元资助进行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中草药园、中药科技馆、石斛园圃等建设,同时创业教育进行过程中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找不到与未来工作、创业项目之间的直接关联。本课题思考基于石斛园圃建设过程中引入“自主创业型”实践教学模式,吸纳学生参与自主创业,把创业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载体,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掌握、经验积累、职业意识、合作公关、协调创新的复合型职业能力,实现由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向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转变。

二、实训基地现代园圃构建

物联网迅速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该技术主要是进行农产品溯源、智能农业监控两大方面。这些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进入了智能农业,可以快速、实时、精确获取石斛园圃环境数据;可以进行精准、大规模、自动化管理与控制。石斛园圃基地建设应用物联网,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石斛生产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保障生产安全。

三、实践教学模式引入

石斛园圃进行智能化建设过程,学生同时在其中进行自主创业实践教学,学生在“种中学,学中种”结合专业特色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真实的种植场景、工作过程,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优化。这也作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研究使得本课题具有其创新性。

1、石斛园圃建设引入物联网技术,更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石斛园圃建设工作过程中,学生或参观、或直接参加某一生产环节,如石斛种植,石斛病虫害防治或将相关课程安排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学习观,结合广西中药材行业现状和我院的实际,推进石斛园圃建设同时创新了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2、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操练、交流展示、差异评价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师的教切实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目的。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方法、策略、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四、實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调查中草药栽培行业的现状和岗位需求,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主要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等,典型的岗位任务主要是中药材种植、种子种苗生产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实践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建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关的任务评价表,采取考、评、鉴结合的评价手段,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

五、成果及意义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促进就业,更好服务于中药材行业,务必寻求特色发展之路,为学生营造自主型的实训场地。实施本课题三年来,石斛园开始建设至今已经完成建设并进行了2轮周期生产,目前共完成15名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学生在园内的自主创业培养等实践任务。同时,开展学生创新课题研究3篇。还孵化了一批自主创业的学生,已先后培育6个创新创业项目,其中“源斛堂”、“梁茶阁”、“‘梁茶阁’之源”成功孵化,获学院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总之,基于石斛园圃建设的“自主创业型”实践教学模式。为今后的创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为下一步开创其他相关项目的“自主创业型”实践教学模式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嫣丽,黄卫萍,杨昌鹏,覃海元,黄春秋.高职食品类专业基于“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1,(23):25

[2] 张宝成,黄丽萍,龙全江,赵宝林.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4):103

创业政策范文第4篇

深圳女大学生创业将有专项贷款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2-16 17:31:04阅读:6 次

妇联小额贷款明年“扩军”任悦

记者昨天从市妇联获悉,妇联小额贷款明年将扩大规模,同时要做大教育贷款,增加产品,力争推出专门用于女性创办小企业和女大学生创业的小额贷款。

记者从市妇女创业发展促进会会员大会上了解到,从 1999年开始发放的女性创业小额贷款,目前已经为超过1000名女性放贷约800万元人民币,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有上万个。据悉,针对创业者的需要,女性创业贷款已经把申请二次贷款者的贷款额度提高到6000元,而第三次申请者的贷款额度可达8000元。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小额信贷的初始额度可能还会提高,而且放贷范围会扩大。

同时,妇联明年将做大教育贷款,为更多的贫困母亲提供帮助,明年春季高考之后考取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即有望得到这笔贷款。明年,妇女创业发展促进会还将增多小额贷款的产品种类,力争推出专门用于女性创办小企业和女大学生创业的小额贷款。

附件:

政策详情

深圳:近7万大学生获助学贷款3.8亿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2-16 16:02:28阅读:5 次

全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基本完成,截至去年12月26日,共109所高校的6.95万人获得了3.81亿元贷款。

去年秋季起,我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行了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各高校也根据贷款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实施各种可操作性方法,确保贷款数据的准确性。如华南农业大学将合同和借据填写模式做成PPT文件,让贷款学生清楚地知道合同和借据签订的要求;广东工业大学设计了打印借据的模版,除必须手签项目外,其他的项目均通过打印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借据出错率等。

附件:没有附件

政策详情

深圳:大学生创业最长免税三年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2-16 15:59:24阅读:5 次

刚过完年,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已经开始为找工作而忙碌起来。昨(10)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目前已经就大学生就业、创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

大四学生心忧找工作

“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我到很多公司问过,几乎现在都不招人。”目前,在中心城区某电器公司当实习促销员的深圳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四学生王刚正为找工作犯愁,“虽然有时候面试通过了,但因为没有毕业,单位就不要。”王刚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很多企业在招人时都很谨慎,几乎都只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对于刚踏入社会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经验成为了他们找工作的绊脚石。

创业最长免税3年

“按照我省的相关规定,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免税的优惠。”对于大学生目前遇到的就业困难,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邓旭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走出困境。据介绍,如果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含量较高的开发型、孵化型、服务型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及兴办私营企业的,除了国家将给予大力扶持外,还将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最长可以免税3年。同时,还会有条件给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担保。

基层就业有优惠

除了创业外,如果大学生基层就业也有不少的优惠。邓旭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在农村、社区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考公务员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将可以笔试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同时,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有助学贷款偿还和考研优惠政策。除此之外,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人事管理政策方面也有优惠。

附件:没有附件

政策详情

深圳大学生创业政策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2-11 16:01:42阅读:4 次

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深圳重点开发了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并实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服务和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深圳各高校也纷纷开设创业选修或必修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创业计划大赛、“百元创业大赛”、“商业模拟游戏”等各类比赛在深圳高校中频繁亮相,各高校通过创业实践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模拟演练。各高校还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等一系列省级和全国级别的创业设计大赛,在大赛中支持学生与各公司接洽,为学生各种创新发明寻出路、找商机。

深圳还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开绿灯”。该省规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2万元左右的小额担保贷款。对自愿到该省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贴息50%。各地市也纷纷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深圳市长表示,政府将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机制。

附件:没有附件

政策详情

深圳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2-11 15:43:47阅读:7 次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创业,根据《关于进一步鼓励初始型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对这类新

生劳动力创业也给予减免税收、提供小额贷款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日期是在其毕业后2年以内的,自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

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按照《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

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执行。即高校毕业生可免交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

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

费;卫生部门收取的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政部门收取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国务院以及财政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他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设立的涉及个体经营的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对于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或科技咨询类中介服务机构,新政规定,在校大学生可按规定免征企业

所得税2年;其从事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在技术交易合同经科技主管部门认

定后,报主管地方税务局备案,可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国权给高校毕业生算了笔账,应届毕业生如果在3个月内没有就业,可到劳

动部门领取就业登记证,办理失业登记。各项政策都是以领取就业登记证,特别是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为载体的,在领

取就业登记证以后,用人单位才能减免相关的费用或享受一定的补贴。

根据新政有关规定,我市除在劳动保障基层所、站设有小额担保贷款窗口外,还将在人事部门增设小额

担保贷款窗

口。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方便初始型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力告诉记者,目

前,人事局已在市人才市场设立小额贷款申请窗口,凡是毕业后2年内且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2—5万元的小额贷

款。郑力表示,由于小额贷款纳入市再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担保范围,所以小额贷款申请人必须是南京户

籍。申请人需持毕业证书、户口本、就业登记证到窗口登记申请,人事部门将按照现有小额贷款政策对申请人进行审核。

此外,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按时还款的,财政可以给予全额贴息。

附件:没有附件

创业政策范文第5篇

资源分配:这些决策是重大的,因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行动需要得到大量资源支持。如果资源是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分配的,就会和高层团队想要实现的目标不同步。许多公司花在收购、研发及固定资产的总现金投资,在依据实现增量效益(incremental benefits)的时间差调整后,一直无法回本。这样的结果反映出错误的资源分配和/或执行不力。一些维权股东就是计算这个数字,而找出CEO绩效的问题。

人员与组织:2010年底,GE 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决定,GE各国分公司负责人承担所在国自主盈亏责任,并向将要驻在香港的副董事长约翰·赖斯(John Rice)汇报。这是历来第一次,GE的副董事长将驻在新兴市场。这件事说明,GE的许多成长将来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必须待在那里。正如GE的财务长吉斯·谢林(Keith Sherin)所说,“我们要想在发展中地区成长快速,必须将重心转移到这里。”这样的决定可能不受欢迎,而且打破了很多传统,却定下了公司未来的走向。调整人员的决定甚至更难作出,但是在我研究了82位失败的CEO后,我明白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是用人不当,而且之后也没有解决用人不当的问题。多数时候,CEO凭直觉就可知道某人不适任,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是因为主管很难承认错误,也可能是因为他与那位属下私交很好,或是自认为可以教导对方。另一种可能则是,CEO没有深入探寻问题根源,因此误判属下的表现。今天,大多数行业(也许是所有行业)都受到数字化的冲击,包括移动技术、大数据等。数字化对于哪类人才对公司更重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创业政策范文第6篇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上一篇:按月营销方案范文下一篇:互联网金融风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