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

2023-09-19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1篇

深入探讨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会计创新创业教育。

一、会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认识

会计是科学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正如张竹钧所指出的“会计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日益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使财会专业在校学生不断受到良好的会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会计素养,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到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文化观念下的会计教育,是“知”“行”的统一。会计不单是“技能的训练”而是与社会科学一样的可培养的世界观、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会计也可称为艺术,具有至上的美。正如爱因斯坦所讲的那样“在杂乱无章的世界上竟有这样简洁和谐、秩序井然的境界”。可见,会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教化和熏陶,美的感染。因此笔者认为会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意识:

包括会计文化熏陶下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严格、刻苦、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认真细心、专心致致、有错必改的学习习惯。

(二)会计科学文化素质:

包括会计思想方法;思想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健康心理素质:

包括科学的用脑习惯:稳定而快乐的学习情绪;坚强的学习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二、会计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职业教育中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抓住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学会一技之长的社会需要的专业从行,而非理论研究人才这一特点,会计教学的方向变为与实践能力和实践思维密切结合,而不应搞得职业教育,却用考试决定一切,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发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会起到教学上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制作、思考,最后得到劳动与思维的收获。调动了学生参与思维活动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掘和训练。的确应验了,能知者不如好知者这句俗语!

(二)重视职业教育会计课题的能力导向作用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方案》还将构建职业教育标准与培训、就业紧密结合。这一切均反映一个信息,职业教育会计教学应“注重能力,突出就业”。基于对这种信息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通过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会计课题来加强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1、结合会计课程知识结构的特征,设计实践和趣味性较强的会计课题.加强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学生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一方面使学生的实践潜能与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将知识传授渗透于学生追求钻研的进程之中;另一方面,从学生自我追求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切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还要用好课本中所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扎扎实实地搞好课本中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有关生产中的简单问题的训练。要结合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实际以折扣、租税、预算、投资、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工程建筑、保险等为背景。适合不同层次的实际应用问题,加强实习作业,要通过课题代替作业的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会计模型的教育,增强运用会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会计课题的能力导向作用落到实处。

2、通过与同步专业学科的交流,制定会计课题,使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应是职业教育会计教学的新的发展思路,从而使会计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导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多与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接触,研究课本习题的解答及编制相应课题,将单调乏味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探索、钻研、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学科交流课题的要求与激发下,使学生形成多学科、多角度、跨越式的思维方式,于纵深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前提下,也避免了名学科各自为营,单向教学的模式,使会计教学达到立体教学,互动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教学相长,职业教育的会计教师在这种交流、研讨中自身也得到锻炼、激励,于压力中,能力不断成长,成为一专多能的立体综合性人才,而这也正是职业教育急需的,是课题教学能力导向作用的结果。

(三)重视评价,改善教学过程,促进个性发展

在职业教育的会计教学中,应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公开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在教师意识中也应对其教学效果的过去时实行分层评价,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正确把握教学导向、改进教学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实施全程评价。

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扫清认识障碍,奠定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知能和情感前提。因此,教师通过练习检测,预习检查,课题达标等形式, 掌握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基础和智能现状, 并根据反馈信息, 进行补救训练.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进程评价的核心, 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程序的主要手段, 教师要使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程序, 编制的会计课题随时符合学生的实际, 就必须在评价学习的同时, 注意对自己教学思想、计划、方法的评价。看教学要求是否适中,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学法指导是否落实、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有无差距等等。及发现问题,调节教学,这种评价对情况较为复杂。个体差异良莠不齐的如何业教育学生尤为重要。

2、注意全员评价:

就是在教学中师生双向评价,从参与、自评为主。学生通过自评,使其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信心,主动地感知不足,增强了责任感,并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自评和自控能力,养成科学求实和百发向上的良好品质,教师通过自评,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促进自身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3、重视多维评价:

实现多维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多维的教学上校体系,即将《方案》中的会计教育质量目标转化为相对可测的水平目标。根据《方案》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以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依据,确定了“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创新”五级知识水平目标,并相对配制“形成性测试题”进行知识达标评价,促进学生提高会计知识素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识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以心理学为依据,以职业教育面对学生的现状为导向。制定了“愿学——会学——乐学”三级学习兴趣水平目标,“接近——亲近——信赖——共鸣”四级情感,水平目标和“责任性——自觉性——自控性——坚毅性”的意志水平目标,积极探索从单纯的知识检测转向以综合素质检测的方法和途径,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维评价,以实现事业教育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摘要:职业教育是重实践、重能力培养的教育。这与创新创业教育从内容上、内涵上是紧密切合的。让创新创业教育精神深入职业教育, 是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会计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功能出发, 浅述了会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从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会计课题的能力导向作用以及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三个方面对会计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和做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4号.

[2] 江小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 (13) :181-182.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2篇

在我国, 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供给的主体, 不断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各类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综合人才, 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即“双创”教育, 其核心是通过精心的课程规划和实践, 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逐步引导其成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 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立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实现自身价值, 培育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 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全面发展”立足于三大基础构架, 涵盖了六方位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是相关工作者在充分实地调研分析, 考虑社会发展需求, 立足当前基本国情后所作出的正确决定。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其出发点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 明确创新创业学生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能够大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因此,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能够促进中国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

(二)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于领导者的正确决断与自身师资力量水平, 其中, 师资力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在院校圈内的定位与长远发展。创新创业一词深入人心, 得到教育界广泛的支持,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被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专业人才培养, 将创新精神赋予每一位学生, 结合自身院校发展实际, 创新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 不断发展和完善课程教育体系, 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标准化, 不断壮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还能够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深化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三) 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逐步向广大群众公开, 如今已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积极的国家政策促进了教育机会人人平等, 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物质保证。但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也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浮出水面, 即精英化就业的瓦解, 大学文凭含金量大大降低, 再加上近两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使学生明确领会创新创业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提供恰当的平台和资源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通过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甚至通过创业为社会提供的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负担。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 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试点工作首先是在一批本科院校开展, 而高职院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则相对较晚,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认识。鼓励我国各大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将“双创”教育推上了历史的新高度。但是,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 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对其概念和本质认识存在偏差, 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狭隘性、片面性和局限性。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被异化为“同质教育”, 即未能将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与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相反, 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针对全院校的学生开“大课”, 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 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力量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资料统计, 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数仅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2%, 其中拥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抽调各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临时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许多骨干教师大多没有创业背景, 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教学, 其授课方式和风格与平时专业教育相当, 因此不能突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与特色。相比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团队, 不论是在队伍构建、创业经验, 还是在实践能力上, 我国高职院校相关的师资力量和条件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虽然产生这种差距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起步较晚, 但是依旧需要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制定积极的政策, 在主观上克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

(三)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领域, 相关机构先后举办了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东升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智能制造 (工业4.0) 创新创业大赛等。虽然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 但是参考相关数据资料可知, 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度并不高, 即使有些学生积极参赛, 但却因为自身学校“出身”较低的问题而被拒之门外, 这也反映了部分比赛依旧存在不公平性的问题。

同时, 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口头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但实际上却不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和条件。

三、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 诸多学者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展开了探究和热烈的讨论。黄德斌[1]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廖彩霞[2]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基地、创业人才培养相融合, 构建了我国高职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王怡静[3]立足“熊彼特创新理论”和“创客及创客教育”两个视角, 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框架。他们都立足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基于第二节列举的三个问题, 本节将从以下师资团队、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合作三个方面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

(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中坚力量, 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意义重大。因此, 打造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 需要自觉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运用自身优质资源,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和专题培训, 让更多教师明确创新创业教学认识, 掌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其次, 通过调研, 了解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看法和需求, 保证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另外, 团队成员间要明确自身分工 (调研、策划、教学、实践等) , 同时, 还要加强与校外专家、团队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

(二) “一纵一横”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既要囊括创业基础理论, 又要包含创业精神这些公共内容, 还要在各个专业教育中融入成功的创新创业实践案例, 通过相关创业项目的介绍使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程深入人心, 同时, 还要在公共教学内容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扩充,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档次。另外, 当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设计, 剔除传统教育中“一锅乱炖”的弊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每类学生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 这就决定了他们未来创业发展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因此, 需要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计划。例如, 在横向上, 机械、化工等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性较强, 则应该在课程体系制定过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法律、会计类等文科类专业学生则可以重点挖掘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 在纵向上, 可以根据学生接触创新创业教育时间的长短或者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 开设学习难度逐次递增的班级。如此“一纵一横”的创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开展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三) 校企协作促双创

“工学交替”一词来源于德国职业学校的“双元制”, 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创新创业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带着新知识从校内走到校外企业开展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不足, 克服不足后再实践, 最后完善自身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业应该共同出资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一方面, 专业老师能够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和开发, 丰富企业科技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 在校优秀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参与孵化中心的项目, 提高自身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可见, 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共享合作成果, 达到共赢目的。另一方面, 地方企业可以通过一次性赞助或者定期出资的方式为在校学生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在确保创新创业项目合理的前提下资助在校学生,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为学生走向更高的平台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提供有利条件。

四、总结

总之,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是当前我国进行经济健康转型的重要保障, 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科技, 提升综合国力的中坚力量。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 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增强师资力量, 优化课程体系, 夯实校企合作, 一定能够逆风前行,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价值, 最终为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优秀人才。

【相关链接】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 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 (Jeffry A.Timmons) 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 (New Venture Creation) 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 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 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摘要:为保证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缓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分别从师资团队、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合作三个方面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黄德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丝路视野, 2017 (3) :65.

[2] 廖彩霞, 周勇成, 刘俊.“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8 (23) :69-73.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3篇

一、创业型社团的具体含义

经济社会发展下, 就业竞争加剧, 只有通过创业才能够带动就业, 并在此基础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2]。我国的高职类院校在职业教育中, 为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扶持活动, 高职院校组建创业型社团可以将创业和创新的理念深深的根植于学生心中。创业型社团与一般的兴趣类社团不同, 创业型社团主要是为具有创业想法和创业精神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这些学生更加乐于在创业型社团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二为以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创业型社团使学生自发成立的, 并且获得学校的认可与肯定, 创业型社团中的成员主要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兴趣的学生, 社团活动主要是围绕创业项目展开的, 同时这种群众性的团体在组织、规划活动的过程中是以学生的专业为背景, 在创业实践中更加主张学生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要求学生的创业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利益。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型社团是学生学习拓展和创业实践的重要载体。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社团的发展现状

创业型社团的组建是以学生的创业兴趣为出发点的, 这一学生组织在成立之后可以有效的促进其学习创业知识, 但是创业型社团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课程教育衔接不当等, 也导致其发展问题的存在。从目前来看, 高职院校的创业型社团在自我发展的状态下,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并且学生自己组织各种活动, 缺少老师的专业化指导, 仅仅是依靠一些项目和竞赛支撑活动, 无法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组织松散、人员流动性加大。组成创业型社团之后, 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 高职院校仅是将创业型社团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 而并没有将其正式纳入到实践类课程教育体系中来,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创业型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创业型社团中的实践类项目是依据某一专业发展起来的, 但是设计的内容确是跨学科的, 在此过程中, 创业型社团成员之前只靠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并不能形成完整的创业知识体系, 成员没有专门的系统知识理论去学习和领会创业内容, 影响其其创业能力提高。此外, 在创业型社团内部没有形成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机制, 创业型社团成员对于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不高, 当学术为社团活动花费心血、付出努力后, 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鼓励和认可, 学生的活动热情减低, 创业型社团也难以获得长效发展[3]。

三、高职院校创业型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创业型社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创业型社团也是一种群众性的组织, 推行制度化的管理, 并对创业型社团内部成员的行为予以规范, 可以促进创业型社团的长效发展[4]。在高职院校内部, 可以制定出创业型社团的综合管理制度, 在多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下, 优化社团管理形式。学校的副院长可以直接管理创业型社团, 制定出《创业型社团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明确《创业型社团活动场地的使用审批制度》, 另外针对创业型社团活动的组织、规划等, 完善《创业型社团教师指导奖惩制度》等, 保证创业型社团在创业项目的具体操作和实践中能够获得老师的指导, 提高项目实践的成功率。创业型社团成员在参与各项活动后, 还可以通过《学生奖励办法》对其予以颁奖或者是学分奖励等, 充分有效的提高学校师生参与创业型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下, 创业型社团也得到规范化运行。

(二) 加强相关课程的建设

创业型社团是依托专业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在加入创业型社团后, 如果一味的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者是自主探究, 是无法系统化的掌握创业知识。因此, 为了保证创业型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相关课程的教学[5]。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创业问题, 开设多种与创业实践相关的选修类课程, 例如《企业管理》、《机器人设计与制造》、《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开设, 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创业管理知识, 也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创业实践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法律、会计、管理类课程的建设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业管理知识, 而设计、制作、机械原理等课程的教学, 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能力, 这些均能够为高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项目实践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创业型社团相关的课程, 不仅可以优先监督管理创业型社团的运行, 还能够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创业型社团活动的重视度和积极性[6]。

(三) 增加技能类的竞赛

高职院校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 这些社团是学生组建、管理,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不同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团, 在社团中和自己兴趣相投的成员一起组织各种活动,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可见, 学生社团可以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能够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积极拓宽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交友圈子。为了给创业型社团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 还需要学校和教育部共同重视, 为大学生组织多种技能竞赛类活动。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在比赛中促进学生不断训练和提升自己, 参赛的项目可以是数控技术类、云计算技术类, 这些技术在学生以后的创业活动中就可充分应用。技能大赛是学生学习优秀项目经验的机会, 在社团平台上鼓励学生掌握多种技能, 不断强化创新能力、提高创业水平[7]。

四、结语

现代教育发展中, 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高职类院校在培养职业人才的过程中, 要采取有效方法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在学生毕业之前, 通过创业型社团活动,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对于奠定学生的就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创业型社团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保障,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 学生根据项目要求, 搜集资料、创新想法, 综合性的拓展了自己的创业思维、增强了自己的创业意识, 且创业型社团集合了学校的优秀创业人才, 促进了各种创业点子和创新想法的交流、学习, 是表达智慧和学习智慧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在发展创业型社团的过程中,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无缝衔接,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充分融合, 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帮助学生在创业型社团活动中检验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使其在不断的训练中, 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推动学生未来的以创业推动就业式发展。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掌握多种职业技能,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但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 学生也要具备自主创业的意识, 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创业型社团的组建和成立, 就是为了满足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需求, 创业型社团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 可以集中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 综合性的帮助学生搜集创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相关操作能力。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 主要对高职院校创业型社团的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创业型社团,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文化建设,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宁.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05) :105-108.

[2] 吴慧明.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学生社团的建设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 (08) :8-9.

[3] 张琳.基于素质教育模式下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21) :421.

[4] 胡慧.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11) :142.

[5] 李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及发展[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 (01) :93-95.

[6] 戎晓云.高职院校创业社团发展的实务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7 (06) :21-24.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4篇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上来, 这里涉及到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堂, 创办创业教育基地, 还要改革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之中。

1 摒弃等靠要思想, 积极自主创业

我国毕业生的去向已经由寻求就业转到积极创业上来。而我国的就业形势正说明了这一点。在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这种经济转型阶段,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业率的上升, 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 有近70%以上的用人单位找到了自己满意的毕业生, 而只有30%不到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签约, 而对于高职、中职毕业的学生, 情况相对好些, 但着眼未来几年, 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 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 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 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还存在着2000多万隐性失业者, 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毕业生再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放, 等靠用人单位的签约, 对很多人来说已不现实, 这必然形成大量毕业生的失业, 不仅是教育资源、教育成果的浪费, 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创业, 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 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2 树立创业意识是学生创业的关键

所谓创业意识, 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其核心是创业理想。因此, 创业意识的形成, 实质上是人生价值观的一次升华[2]。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社会就业的教育, 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的心理, 而社会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现象, 上学不能就业, 上学无用论在职业学校中有重新抬头, 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以创业创造就业, 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在讲述创业体系, 创业技能时, 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创业的小故事, 从而鼓励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树立创业意识。并适时开展关于创业的相关调查。在“你是准备就业还是创业”的一项调查中, 有近20%的学生选择了“创业”。有一部分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部分的比例还会增加。

学历的高低并不代表能力的高低,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创业需要你去熟悉本行业, 了解市场, 积累资本, 积累经验, 增长阅历, 然而其最基本的精神是在于创新、自立、自强与自信。

3 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 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

创业教育, 意在培养学生自我就业, 要求毕业生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因为创业意味着冒险, 前途未卜;因为创业需要投资, 挑战与机遇并存;因为创业会面临种种困难, 总是一波三折, 不会一帆风顺。

创业是充满希望的一项阳光事业, 但教师必须既给学生期望, 又给学生压力, 使学生做好迎接挑战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如果只对学生进行希望教育而不进行挫折教育, 使学生生活在幻想之中, 必将误人子弟。比尔.鲍尔曼的NIKE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运动产品公司, 但他当初也有投资7万美元开发马拉松运动鞋而毫无所获的时候;曾宪梓的“金利来”当初不叫“金利来”而叫“金狮” (GOLDLION) 因与粤语“甘输”谐音而销路不畅;刘氏兄弟成为中国的首富, 但当初因为死鸡而一筹莫展, 等等, 有哪一个创业者的路途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只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们有着超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的良好品格。刘氏兄弟在贫穷的生活中, 炼就了不怕吃苦的精神, 用自行车带两筐鸡走百里山路去赶集, 钱就这样一点点积累下来了。虽然已是百万富翁, 但刘永行脚上穿的仍然是一百多元的皮鞋!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其不畏艰难, 不怕吃苦的精神, 做好迎接挑战与挫折的心理准备, 才能在以后的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吃苦——创业, 创业——吃苦, 若尽方可甘来。当代青年, 潜力无限, 要勇于进行自我挑战, 尤其要有“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 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 参与小企业的设计, 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操作, 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 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4 培养学生创业的思维, 创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 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 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而作为学生来说, 还需具备以下素质:独立、敢作敢为, 坚忍与适应。

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 能随机应变, 充分发挥创造性, 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 能摆脱惯性, 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屑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比尔.鲍尔曼因运动员的脚受伤而决定开发运动鞋, 吉列受农民锄草的启发而决定开发刮胡刀架, 追寻可能的世界, 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

总之, 在职业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掌握创业技能, 要做到这一点, 就是要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就是要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 使学生做好创业的思想准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 使学生做好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做好创业的知能准备。

摘要: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 技术的创新,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难度日益加大。学校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去单一就业, 还是理性地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创业, 本文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5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发展时期, 所以便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一起加入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同时,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能够在创业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本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当中, 还能够检验自身所学知识, 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以后遇到问题或者风险的时候以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头脑去应对, 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大学生创业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 在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 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 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效果却与预期效果产生了极大偏差, 同时培养效果很不理想甚至是失败[1]。很多的高校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候, 并没有注意到其根本目的, 只是把其当作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这种做法便是高校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误区。同时, 很多高校也没有把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入到教学计划中, 并且大多数高校也没有开设此类的相关课程, 从而导致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落实。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高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理念理解不到位, 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不能得到完全发挥。

(二) 相关教师缺乏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在我国, 大部分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由在校教师完成, 而其中大部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没有关于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实践经验, 从而造成教学内容的空洞、单一, 只存在理论阶段, 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并且很难做到将自身所学的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即使有想法, 也不知道该怎么付诸实践, 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显著, 甚至是毫无效果的局面。

(三) 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在当前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当中, 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缺乏实践平台, 这一因素同样也是主要因素[2]。目前, 很多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停留在理论阶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并不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实践平台, 同时在学生进行自出创业的过程当中, 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 再加上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过于短缺, 并且有关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网站和报刊也极其稀少, 从而导致了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不知道怎么去做的尴尬局面。

(四) 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素质教育

在现今阶段, 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大多数学生都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 仅有一少部分人脑海当中存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但是在他们之中普遍认为创业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起步, 对于一些小型的创业项目根本就不管兴趣, 所以, 造成了大学生没有办法进行自主创业的局面[3]。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问题是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有一些学生, 在自主创业的过程当中, 还抱着从众心理, 盲目跟风, 并没有对所选项目进行实际考查, 且不擅长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这样的局面必将导致学生的自主创业失败。学生的失败, 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失败。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一)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 应当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思维,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 能够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对于创新创业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对于创新创业的理念, 要由自己去理解, 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灌输。只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积极性, 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只有通过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才能够从创业的过程当中得到启发。而学校通过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船业教育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学生渗透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感悟,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最后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二)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配备相应的教师指导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方面教育的时候, 不仅要由在校教师教授理论知识, 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高校还应该面向社会, 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来做相关方面的演讲, 通过成功人士对于自身成功经验的演讲, 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在演讲的内容当中, 应包括成功人士当初创业时候遇到的艰难, 以及应对问题的办法[5]。学生通过学习成功人士处理问题的办法以及思维方式, 可以达到提高自身思想高度的目的。同时,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自身情况与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对于成功人士在学校内的演讲, 学生可以切实地体会到,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是一条艰辛切曲折的道路,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以及冷静处事的能力。大学生在自身实践的过程当中都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能否从容应对, 沉着解决问题, 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考量, 同样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考量。

(三) 整合资源, 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平台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高校应当对于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要从各个方面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配合大学生完成自主创业的过程, 并且还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并将其中的经验教训应用到以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当中。通过这样的做法, 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为以后的大学生自主创新提供更多更宝贵的经验知识。

所以,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当中, 高校应当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具体到显示,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合作的方式,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 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基础。

(四) 对大学生展开相关的素质教育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 从小到大娇生惯养, 在家中家长事事都顺着,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情况。在面对创新创业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 一些学生往往不能从容应对。所以, 在这一方面, 就需要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 强化他们的为人处事能力, 使他们在面对的问题的时候要更加冷静, 沉着, 从而想到有效地方法, 将所遇到的问题解决, 就算不能够解决, 也要做到不放弃, 不气馁。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 也要着重进行创新创业的宣传, 宣传到位, 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三、结束语

创新和发展,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当中的主力军, 其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面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 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 高校要大力开展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思维力, 创造力, 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当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为祖国的富强, 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国家兴旺的源泉。同时,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是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目前,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教育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对本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本文将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 逐一分析, 并提出有小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策略思考

参考文献

[1] 向延娥, 张明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8 (17) :38-39+73.

[2] 李凯华.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 2018 (3) :227-231.

[3] 周春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 2018 (19) :187-188.

[4] 李凯华.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装备制造技术, 2018 (3) :227-231.

创业项目的思考范文第6篇

创业模拟的实训课, 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课程中采用了与实际工作相应的岗位和训练体系, 使大学生能够以真实员工的身份进行学习, 并利用设立的模拟公司, 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实践。创业模拟实训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使其身临其境的进行模拟操作, 获得真实工作所具有的工作体验, 并学习相关技能。创业模拟实训课程主要以大学生为主体, 教师采用引导和帮助的方式, 使学生能够自主经营、真正参与、全面管理, 并进行自我的管理和服务。通过这种联系, 大学生置身于企业环境中, 提高自身的技能。

二、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一) 创业导向的教育目的存在偏差

目前, 多数高校已经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 并开展了相关课程, 但由于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 创业课程的教学局限在培养更多的学生去创业, 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事实上, 创业课程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只为培养优秀的自主创业者, 其目的应该是, 一是培养大学生养成开阔创新精神;二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三是要培养大学生掌握创业的思想, 很多高效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而忽略培养大学生创业思想, 不利于创业思想的形成;四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自信心, 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去创业。

(二) 创业课程不够规范, 缺乏系统的课程

从高校的课程建设角度来看, 创业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课程, 很多高效没有设立相关专业的创业课程。目前经管类大学所设立的创业课程主要以选修课为主, 关于创业的相关课程较少,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此外, 在创业课程中, 教师本身缺少创业经验, 经常以案例或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 无法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意愿, 这对于大学生将来的创业提供的指导有限。

(三) 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对于教学改革的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中专业设立方向目的不一, 学生学习专业不同, 课程安排也不一样, 如何使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当中, 是教育环节中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现如今多数高校是根据学生选择专业的不同来进行教学, 在关乎到教育方式和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时, 进行教学改革往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方向走, 就显得困难重重, 并且, 目前创业类设置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与大学生本身专业课程很好的融合, 自身专业的课程与创业设置的课程相差较大, 关联性不高。

三、创业导向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实施措施

(一) 加强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设立能否获得成功的重点在于明确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以及教师队伍的责任心和个人能力。经管类院校在进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教育时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批能够跨学科教育的教师, 建设良好的多能力型教师人才, 加大投入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方面的师资, 并且建立健全考核和淘汰的制度, 有必要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企业家, 担任创业实训模拟类课程的指导教师。同时, 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 支持并鼓励教师将知识转化, 从而进一步带领大学生进行创业。

(二) 及时更新创业课程资料, 合理安排实训课程内容

从教育部门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育部门应该缩短经管类院校课本的更换周期, 及时更换理论知识, 使理论知识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现状, 这样即可以满足有关创业模拟实训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为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打下稳固的基础。此外, 合理的安排实训内容, 使之与实际想贴合。并且, 实训内容除了结合理论之外, 还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 建立沟通平台, 使大学生走进企业

为保证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 并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经管类高校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特征, 整理创业相关资源, 深度发掘各个专业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的市场资源, 寻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信息。并通过校园媒介进行传播, 进一步宣传创新创业的具体事项, 并且, 在必要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 切身体验企业的日常工作过程, 从现实角度出发, 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转模式。

(四) 注重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成果展示

创业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需要, 利用比赛等形式开展创业实训, 做好每次比赛的记录, 找到其中比较好的创业想法和实例, 进行总结和表彰, 并展示优秀创业小组的创业经过, 让小组成员上台进行演讲, 将自身创业模拟实训的心得思考分享给其他创业小组, 使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共同借鉴, 共同进步。

总结

总而言之, 经管类大学以创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从目前来看, 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已遍布我国多数经管类高校, 因此,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教育投入, 帮助经管类高校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建立。此外, 高校也应该及时改进现有的教育方式, 提高创业课程的重要性,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模拟实训环境。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 一部分大学设立了相关的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岗位, 支持大学生主动创业, 一部分大学生也已主动选择并开展创业。但在目前以创业导向为目标的经管类大学设立的相关创业课程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就基于创业导向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进行讨论, 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创业,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呈斌, 沈璟璟, 李秉强.《创业模拟实训》课程设计与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 2017, 39 (05) :69-72.

[2] 王爽, 封华.基于创业导向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6 (21) :235-236.

上一篇:资料之家范文下一篇:临床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