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信息图形设计的直观性

2022-09-11

信息图形是清晰, 高效地传递信息的一种视觉化工具, 它便于捕捉人们感官, 有效的传递了信息。信息图标的前身是图解, 它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而在平面设计领域中, 它诞生于奥托纽拉斯的伊索体系和亨利贝克设计的伦敦地铁交通图等经典案例。其在新闻出版行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专家也写了文章来论述信息图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 设计界的专家与学者也开始注意这种传播形式, 各大高校也安排了相关课程。它的发展历史不长, 但迅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也融入进了包装, 海报, 书籍等设计中, 形成了新的视觉传播形象。

一、信息图形的直观性

1、大众对于信息图形直观性的必然需求

信息图形的直观性是其最为基础的要求, 无论站在受众还是委托方的角度, 都是必然的需求, 也使信息图形的最基本的设计意图。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 文字一直占主导地位, 信息大多也是依靠文字来传递, 然而步入信息时代,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之下, 信息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介质上面不断涌向人们, 我们通过报纸、电视、书籍刊物尤其是网络来获取碎片式的信息。人们在享受这些便捷信息的同时, 也会感到相当困扰,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 也有许多无用信息纷扰其中。相比之下, 人们更需要的是整合后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而不是一摊散落的资源。

而图形的传达比文字语言更加的直接, 右脑的形象思维接受图形信息, 左脑的逻辑思维接收文字信息, 研究发现, 形象思维的效率和速度都要比论及思维的要快, 并且形象思维可以以代码的形式加强记忆。此时信息图形的出现便必不可少了。它完整再现了事件的过程, 并且通过人们最直接的感官——视觉呈现出来, 通过将复杂的信息经过简化、提炼, 再通过视觉手段加工传递给大众, 使大众在信息准确的前提下, 第一时间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因此大众需要信息图表, 也需要它的直观性质。

2、信息图形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直观的性质

信息图形的产生本身便是“交叉学科”, 是“信息”+“平面视觉设计”, 这决定了它的构成是独特的, 本身的形象也是独特的, 信息传递便是它的主要传播目的。读者可用它来吸取知识, 它也可引导读者进行高层认知。从数据中整合出信息进而便捷的发现认知, 使信息图形区别于传统平面设计的一大优势。由于这独特的构成与优势, 信息图形的设计创作方法也稍显独特, 理查德索尔沃尔曼在他的《信息焦虑》与《信息焦虑2》两本书中都提到了一种被称为LATCH的信息组织模式的信息组织方式, 即位置 (Location) , 字母顺序 (Alphabet) , 时间 (Time) , 类别 (Category) , 层级 (Hierarchy) 这五个方面将信息进行分类, 组成一个大写单词LATCH (锁定) 。信息要经过如此的分析与划分, 才与图形结合最终视觉呈现, 目的只有一个, 便是保证其信息传递直观性。所以是大众的需求, 也是信息图形制作的目的, 这是双向的需求对接桥梁, 是基础。

3、平面设计之于信息图形直观性的重视与领悟

“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包豪斯学校的设计理念。信息图形本身本身有自己的直观性设计诉求, 受众有对信息图形的直观性要求, 那么作为一个设计师, 必须尊重并坚守这一点, 在保证其作用下, 来适当施展视觉创意元素进行视觉转换。那么什么是直观性?我们对于它应该怎样去理解运用?

顾名思义, 直观性便是简单有力的迅速传递的性质。当信息图表出现于报纸行业, 涌现出许多优秀案例时, 也出现了不少哗众取宠的例子, 为了提高报纸的视觉吸引力, 设计师为某些非重要新闻或是娱乐内容设计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信息图表, 却没有传达任何的有效信息, 这种情况被称为“图表垃圾”。信息图形设计不是单纯的指某种科学信息与某种艺术的结合, 而是从他们所涉及的实际内容中归纳、概括, 整个信息图表是由逻辑思维判断到形象思维激发转化的过程的产物[1]。因此如若设计师过份追求创意与视觉上的刺激, 容易导致设计偏离清晰的传播信息的目的, 这时候就需要设计师去平衡信息传递与图形创意的比值。

但为何会有心去做这样一个信息图表, 其出发点是对与一个问题的思考:对比与工程师或者是资料分析师等等平面以外的人士做的图表, 我们身为视觉传达设计师又有什么样的领悟与拓展?又能给受众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必须在坚守其“直观性”的前提下, 用视觉转换后的语言来辅助大众理解信息, 在这个程度上来用视觉提升吸引力是设计师应有的初步领悟[2]。

二、传统信息图形的视觉转换

1、传统信息图形的转换表现方式

根据理查德索尔沃尔曼的LATCH信息组织模式也可以对应的得出传统的信息图表的分类:地图、名单、表格、图形, 图表等几类。在一类表述不清的情况下, 各类图标叠加, 可构成复合型图表 (如图1) 。转换为图形时一般可大致归类为线性图, 条形图, 饼状图, 散点图等等类别, 利用图形、文字、颜色等来表示物质的特征。这些表现方式都能够将信息很好的去直观表达, 也是一直被运用的基础表达方式。

2、传统信息图形传达的感受

信息图形是用来交流的, 传统的信息图形图形简单干练, 本身可能无可挑剔。但在人们生活活动中, 对于信息图形会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要求越来越高, 这样传统的信息图形在信息传递上是有力的, 给人的感觉是清晰的, 但可能不是那么具有情感的、人性化的。他像科学一样, 冷冷的供人们理性分析[3]。信息图形更多时候是委托方想要传达一些讯息给受众, 而不是受众主动去不断汲取一些认知, 因此如果此时只是清晰干练的传达, 不能够满足受众, 首先要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人们乐于接受信息, 才是传达的关键。设计不能仅仅定位于功能层面, 也就是说图标设计不能仅仅自我满足于直观与准确的传达, 直观性是基础, 却不是终点。

三、在人性化的指导下信息图形可以出现的可能性

1、信息图形思维激发的视觉转换

信息图形设计结合平面的内容, 可以增强视觉上的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 而这些的关键点就在于信息的视觉转换。“距离感官最近, 反应最迅速的便是视觉, 它是所有感觉的首领。”——列那昂多达·芬奇。飞虫在青蛙身边静止时, 青蛙不会去伸舌头卷走它, 一旦他飞起来, 便难逃厄运了。我们不是青蛙, 但我们同样对动的事物更加敏感。因此视觉转换也不单是指静态图形方面, 还有动态方面。当然提起动态信息图表, 不得不提的就是乔纳森哈里斯的动态作品。他本人是一名程序员, 他大部分的作品使用网络软件来完成, 再加上自己的绮思妙想来设计出一些富有人类情感以及创造力的交互信息图表作品。他在TED的演讲中也向大家展示了一组作品——《We feel fine》。充分的显示了动态所展示出的非凡的冲击力与吸引力。它所展示的是人类的倾诉欲望, 离子的大小表示这段心情的文字的长短, 颜色的明亮与灰暗表示了心情的开朗与阴郁, 他们肆无忌惮的快速乱动, 纷纷扰扰, 鼠标经过, 便会凑团变大。互动性也更好的提高了受众的兴趣。动态交互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吸引力, 更是我们信息图形设计的新途径。他将信息整合为我们人类感情的结果, 也令我们体会到了数据的另一番美好与趣味, 而不是只有冰冷的数据。这样的优秀案例, 便是在人性化的指导下产生的紧跟时代步伐的交互信息图表, 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使人有感而发, 从中得到乐趣并大大增强信息传递直观性, 而它所需的传播介质便是显示屏。

2、信息图形的新的传播途径

从最初出现于报纸的信息图形, 发展至今早已不限于纸面, 屏幕尤其是屏幕的出现, 使人们更加倾向于互动。人们希望能够与作品建立联系而不是单一的只是去接受, 并且这样产生的作品会加强信息的传递, 使信息图形的直观性更加体现。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什么途径传播信息, 都要为其直观性服务, 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加体现直观性, 不然便失去了信息图形的本质。

平面仍然是可以信赖的传达手段与工具, 直观性是信息图形设计最为基础的要求, 信息图形设计的直观性在视觉转换过程中也是多维多样的,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去指简单直观的图形转换, 而设计师也要衡量营造气氛的平面艺术有无衬托其直观性, 是否符合表达。

摘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集信息的逻辑整合与有力传达于一体的信息图形应运而生。它具有直观而快速的传播特点, 其实直观性也是最为基础的要求。然而直观性只是其作为信息图形本身的最基础要求, 那么信息图形的直观性仅仅是指转换后的图形简单么?如何在信息准确传递的情况下与美相结合, 也是我们必将面对的一个命题。本文将会通过分析传统图形设计与新的设计诉求, 对信息图形设计中的“直观性”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图形,直观性,视觉转换,动态

参考文献

[1] 马骄.信息图表设计的发展与视觉传播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2.

[2] 孙宁.谈动态信息图表设计的应用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21期.

[3] 张睿, 王立.视觉传达的多样化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2年10期.

上一篇: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研究下一篇:川南地区学前教育学生普通话学习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