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个案

2023-04-21

第一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个案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

重症肺炎病人个案护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韩萌

概述 •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的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和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的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和三凹征。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 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 • • • • • 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3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底、中、内带,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为大片状阴影,可见于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常规检查: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常规 •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 防治并发

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机械通气治疗 • 无创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10~15cmH 2 O, 呼气压3~5cmH 2 O,吸氧浓度(FiO 2 )为50%~100%,持续使用。 • 有创通气:呼吸困难无改善,氧合情况恶化,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顽固性降低,X线胸片示病灶迅速进展或无改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分泌增多等情况,改用。模式多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以减少人机对抗和气压伤的发生。按ARDS的治疗标准进行脱机,脱机后继续间断无创人工通气治疗,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 重症肺炎可由ALI发展为ARDS,为了减轻ALI的炎症反应,可采用激素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 重症肺炎消耗性极大,需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根据病情均衡各营养成分的摄入,综合运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别是有创通气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20g/d 增强免疫功能 • 重症肺炎患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目前较为确切的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意识障碍。

• 2. 呼吸频率≥ 30 次/分。

•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 8.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一般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学生,于2007年11月19日因发热,腹痛三天伴呕吐腹泻入院,查体:神志尚清,两肺呼吸音低,闻及湿罗音,咽部充血,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7.6℃,脉搏100/min,呼吸21/min,血压80/60mmHg,主诉:腹痛,头痛,恶心,呕吐,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11月20日查胸腹CT提示中毒性鼓肠,心肌酶谱示中毒性心肌炎,SPO2快速下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骨穿有中毒症状,红白细胞增殖低下,有巨幼性红细胞,造血系统改变,测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受损,一过性肺水肿,肝功能受损。

二、病理生理分析

肺实质的炎症。因感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等引起。它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相应表现。

三、治疗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面罩给氧,后改为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治疗以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一方面胃内减压,另一方面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同时用大量丙球,阻断毒素,用白蛋白支持,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经过治疗护理,病情好转,现基本抢救成功,呼吸功能正常,曾出现的心包、胸腔积液已消失,肺衰竭也基本消失,主诉基本正常。体温正常,造血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患者于2周后正常出院。

四、护理措施

(一)管道护理 病人病重期间有多根管道:气管插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护理方面,妥善固定经口的气管插管,检查插入长度(22cm),固定的绷带松紧适宜,每日行口腔护理,绷带每日更换,牙垫每日更换,定时观察气囊充气情况,确保充气适宜,随时予石蜡油涂搽口唇,防止口唇干裂。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保持在需要的刻度,监测湿化温度,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中的冷凝水,集水杯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吸痰要按需吸痰,之前可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时湿化,并增氧3分钟,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流程进行,吸引瓶及时更换,旁边备简易呼吸机以防呼吸机发生障碍。

胃管方面确保在位,插入长度为55cm,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以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顺序进行,每次小于200ml。一周后更换另一侧鼻孔插入。

深静脉留置管每日治疗前抽回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换药,确保置管处干燥,固定良好,治疗结束后用肝素钠封管,病人的时间治疗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以确保疗效。根据不同药物调节滴速,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尿管每日用0.05%黏膜碘进行会阴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引流管始终低于膀胱位,防治逆流,并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定时复查尿常规。拔管前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二)基础护理 插管期间,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每2小时翻身拍背,睡气垫床,翻身时防止气插管脱出,进食流质期间病人大便次数较多,多为水样稀便,每次大便给予温水搽净,并用红外线烘干,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热期间予冰袋、冰帽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保护好耳廓防冻伤,病人出汗时更换潮湿衣物,使用约束带期间松紧适宜,定时放松并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颜色。镇静期间病人眼睑松弛,不能完全闭合,予湿纱布封盖,保护眼睛,必要时按摩。每次交班详尽、仔细,护理记录准确及时。

(三)心理、安全护理 镇静药停用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也能比较好的配合,约束带解除。期间病人不能说话,用写字板进行沟通,尽量满足病人所需,每次做治疗、吸痰时,向病人讲清目的、注意事项,征得病人同意,并配合,能较好的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的在位。并经常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体会

重症肺炎来势汹汹。而且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这一抢救病例告诉我们,医护人员要求有高度责任心,及时、准确、快速、合理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第二篇: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黄凤

一、 基础护理概念

基础护理示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导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科学护理对策,帮助或指导患者解除由于这些变化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使之处于协调、适应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示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二、 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内容。

1. 负责病房环境、家属陪伴的管理,给患者建立好的医疗环境,预防感染 2. 维持患者的身体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患者合理的卧位 3. 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观察病情变化的信息和治疗效果。

4. 保证患者各种管道的固定并观察通畅情况,标示清楚,符合要求。 5.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对不能进食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6. 协助执行治疗方案,配合医疗诊治工作。

7. 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8. 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 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实施

1、 病房环境方面:要保持病室的清洁、美观、安静、舒适、方便、有序的治疗环境。行相关健康宣教。

2、 床旁单元方面:保持床单元清洁整齐,床下无杂物,无血迹及污渍。各种管道的整齐固定,不要散落予床单元上。床头柜物品摆放纸和杯子等物品。

3、 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对于患者个人卫生方面应该做到“三短六洁” 三短: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

六洁:头发、口腔、手、足、皮肤、会阴。

4、 患者的体位方面:患者体位应该与病情相符,按时翻身,满足患者的舒适及安全要求。我科患者无禁忌症患者宜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

5、 患者饮食方面:能经口进食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对于不能进食者予以安置胃管,保持胃管固定通畅,予以管喂流质饮食,时间标示清楚。

6、 患者的治疗方面:留置针、尿管、胃管等各种管道应该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并标记时间,药物应该现配现用,输入速度应与病情及药物要求相符。口服药用药准确、安全、及时。

7、 护理方面: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如有变化随时处理并记录,护理分级符合标准,标示与级别相符。掌握患者病情,每日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管、口腔、气管等护理。

8、患者的心理指导及功能锻炼方面: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协助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第三篇: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

引言: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长约1.5米,由结肠和直肠组成。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人工肛门手术或肠造口术是指因治疗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先做一个开口,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外并将肠管开口固定在腹壁上,用于排泄粪便,粪便可收集于贴于开口处的特制塑料袋内,因此,人工肛门是重新构建的一个排出粪便的人为肠道开口。

一、病史介绍:

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

现病史:患者,刘桂英,女,78岁,于2014年10月4日08:15入院,入院时测T:36.5℃,P:72次/分,Bp:115/65mmHg,体重:43kg。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约10~30ml,无里急后重感,无腹痛腹胀,便血间歇性发作,无呕血黑便。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直肠占位”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肠镜示:直肠占位。病理示:直肠腺癌。肝胆胰脾B超示:胆囊结石。腹部增强CT示:肝脏未见明显转移性病灶,直肠占位。血常规、凝血四项、大生化、肺功能测定、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于9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

二、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

直肠癌发病原因通常有三个方面:直肠慢性炎症;饮食与致癌

1 物质;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常会出现:

1、排便异常,即直肠刺激症状;

2、粪便反常,如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粪形变细等;

3、梗阻症状,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等。大体分型可分为:肿块型,也称菜花型,向肠腔内生长,预后相对较好。溃疡型,多见,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易发生出血、感染或穿孔,转移较早。浸润型,癌肿沿肠壁周围浸润,使肠腔狭窄,预后较差。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

2、肠镜,是诊断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取组织做病检;

3、大便隐血试验是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及普查手段。直肠癌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临床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手术方式:肿瘤距肛缘5cm以上的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当肿瘤距肛缘5cm以内的患者行不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当肿瘤有远期转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根治性手术时,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即Hartmann术。

三、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直肠镜、病理检查、B超、腹部增强CT

治疗方案:直肠癌根治术,但因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肠壁全层及骶前

筋膜,如果分离肿瘤,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故实施姑息性结肠造瘘术,给予止血、抗炎、营养等补液治疗,留置导尿管、胃管、盆腔引流管。

四、护理诊断:

P1:焦虑——与恐惧癌症、手术及术后康复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详细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举例手术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

3、正确评估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将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教给患者,如散步、与人交谈、读书、听音乐,嘱家属多陪伴并给予心理支持。

P2: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主诉疼痛缓解。

护理措施:

1、解释疼痛原因,予以心理护理。

2、协助患者半卧位休息,减少切口张力。

3、指导家属协助分散注意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

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止痛。

P3:排尿异常——与手术留置导尿有关。

护理目标:尿管已拔除,拔除后小便能自解,留置尿管期间未发

生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

1、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

2、导尿及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导尿

管,保证有效引流。

3、给予会阴护理每天两次。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5、术后第48~72小时开始间断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

训练膀胱功能。

6、可进食时,告知病人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P4:自我形象紊乱——与人工肛门有关。

护理目标:对自我形象的改变有正确的认识,言语行为表现出对外

表改变的接受。

护理措施:

1、将病人安排在人员较少的病房。

2、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从中正确评估引起病人形象紊乱的原因。

3、多与病人沟通,鼓励亲人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增强自信心。

4、鼓励尽早自己动手,学习造瘘口的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重返社会的信心,尽快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及人

工肛门流出的肠液、粪便对周围皮肤刺激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全身皮肤完整无破损,人工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护理措施:

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服。

2、定时翻身,避免拖拉病人,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3、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4、使用造口袋时,应定时清洗更换,排便后要先用清水擦洗,再用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并擦干,然后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以防出现皮炎。

P6:活动无耐力——与切口疼痛、体质虚弱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可在帮助下下床行走。

护理措施:

1、患者禁食期间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予以营养支持。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

P7:知识缺乏——与缺乏人工肛门的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学会人工肛门的自我护理技术以及选择适当饮食调节大便的方法。

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造口袋,做到及时清洗、更换,造口周围皮肤温水擦净后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2、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太稀或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减少豆类、洋葱、大蒜等产气太多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硬的食物,少食多吃,防止消化不良;生活饮食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指导病人掌握劳动强度,避免因腹压过大引起结肠粘膜脱出。

4、要求病人出院后按时复查,若发现人工肛门狭窄或排便困难,及时就诊。

P8: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与手术创伤,切口污染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症状。

护理措施:

1、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3、做好造瘘口的护理,避免流出的肠液、粪便污染腹部切口。

4、遵医嘱予以抗炎、营养治疗。

五、伤口造口的护理:

1、加强对造口的护理及观察,造口开放前,周围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开放后,及时清洁造口分泌物、渗液和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更换敷料,避免感染。观察造口肠粘膜的色泽、造口肠段有无回缩、出血或坏死等。

2、避免造口狭窄,术后由于瘢痕挛缩,可引起造口狭窄,应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为避免造口狭窄,可在造口拆线、愈合后,可定期扩肛,以松弛肛周肌肉,保持通畅。方法是:戴手套用食指伸入肛门内约4cm,每次1~2分钟,每日1次,插入手指时,切勿粗暴过深,防止肠穿孔。扩肛时,可张口呵气,防止增加腹压。

3、预防腹泻便秘:术后观察病人排便情况,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开始要稀淡、易消化食物,以后逐渐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多的蔬菜,过度至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引起腹泻,

6 如大便干结,嘱病人多活动、多饮水,可进食蜂蜜,必要时用温盐水灌肠,保持排便通畅。

4、预防肠粘连:术后早期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2~3天后病情允许下,协助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避免肠粘连。活动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

六、排便功能训练:

嘱患者开始时每天3~4次去厕所做排便动作,随着时间的延长,排便次数可减至每天1~2次,逐渐在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的兴奋灶,肠道功能适应了新的环境,人工肛门的括约肌功能建立,这样就可像正常人一样排便。

七、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

1、人工肛门袋的选择及安放:根据病人情况及造口大小选择适宜的肛门袋。清洁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待其干燥后,除去肛门袋底盘外的粘纸,对准造口,紧贴周围皮肤,袋口的凹槽与底盘扣牢,带囊朝下,尾端反折,并夹闭。

2、人工肛门袋的清洁:当肛门袋充满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时,及时更换清洗。清洁皮肤后,擦干后涂氧化锌保护皮肤,防止局部炎症、糜烂;同时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充血、水疱、破溃等。

八、体会:

通过学习了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了解了很多有关人造肛门的相关知识,知道它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如果患者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护理,那么手术仅成功了一半,如果患者能自我护理造口,

7 她的尊严也能得到维持,也是患者康复后再投入社会生活的关键,所以我们要鼓励患者自行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

第四篇: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并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出现感染,占比为7%,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护理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较其他科多,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的文献较少。为了探讨我院神经内科近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护理体会,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对其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对上述患者的病情、体温单和病程记录加以仔细的分析,此外对B超室的检查结果以及检验科检查情况进行对照,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指南》的相关规定作为感染的判断标准,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的患者情况加以整理分析。

2结果

2.1感染区域

在所有10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感染,占比为7%,其中1例为黏膜和皮肤感染,占比为14.3%,2例为泌尿道感染,占28.6%,3例为呼吸道感染,占比例为42.8%,1例为其他感染,占比为14.3%。

2.2感染原因

采用抗菌药物对本文所选取的所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其中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中,有4.6%的患者出现感染。在采用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中,有3.4%的患者出现感染。

3讨论

3.1感染区域和感染原因

本文所选的患者样本中,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概率约为7%。在所有出现感染的患者内,最为多见的即是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的则是泌尿系统感染。分析出现感染者的各项原发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脑出血患者,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的吞咽反射和正常生理反射都有各种程度的下降乃至消失,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呕吐物和痰排出;而当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者吸痰等入侵呼吸道治疗方式时,存在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免疫屏障的功能,此外接受麻醉处理的患者,其吞噬细胞功能也会随之而降低。另一方面,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从而引发了患者局部甚至整体抵抗力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患者呼吸道被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的观察结果还提示,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与出现感染的概率成正相关,该情况主要是由于医源性因素及重症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而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会影响患者体内菌群平衡,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概率。

3.2护理对策

首先,应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因大部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没有正常工作及生活的能力,其精神已经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其家属的心情也比较复杂。此时,和意识清晰的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极其重要,应努力改善及消除各方面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把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家属,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同时应努力取得家属的配合,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其次,应对病区进行充分的消毒。患者治疗前后都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者所在病区,应保持空气流通及室内卫生,完善对环境的管理。对于吸氧管、呼吸机、吸痰管等呼吸治疗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绝对防范一切外源性感染的机会。第三,特殊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若处于昏迷状态,应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褥干燥及卫生,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疾病。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胸部叩击、震颤、咳嗽、体位引流等协助患者进行排痰。若患者意识模糊,应在病床边准备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设备,防止进行气管插管时延误时间,当进行气管切开时,应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波动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被阻塞,及时进行雾化吸入、彻底吸痰等治疗,清除上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此外还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的波动情况判断吸痰的时间,通常在15秒以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的变化。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则应加强局部护理。采用三腔式尿管进行导尿,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若患者使用引流管,则应保证引流管的密封,并防止逆行导致的感染,进行动态监测,另须对女性患者进行会阴部的冲洗,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第四,合理使用药物。相关文献报道,若不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提高患者感染的概率,因此在护理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菌群平衡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严格控制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以药敏测试情况为基础,降低重症患者菌群失调的概率,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4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医护人员更应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对医院预防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进行严格的遵守,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针对性地将易感因素加以排除。医疗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严格洗手,防止将病原体传染给重症患者,另有效防止患者间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适度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无谓的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龚海燕.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9).

[2]周永生.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

第五篇:普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初探

摘要】 目的: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质控指标明显提高。方法:制定患者护理质量标准与行为规则,加强中间节质量控制。结果: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完成最终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规定每天由办公班护士负责体温单及医嘱单、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记录单的质控,确保护理文书的及时性、完整性。结论: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应树立“预防是最好的治疗”的理念,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病人救治的成功率。

【关键词】 护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与监督需要通过控制手段来完成。护理质量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下属的执行结果与计划相一致,对执行时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1]。而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是保障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主要措施,针对普外科ICU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特点,将重症患者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日常护理管理的核心,保证了护理管理质量。 1 制定病人护理质量标准与行为规则

根据《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2]和《医疗临床护理工作指南》[3],制定了普外科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程。规范关键过程,给各班制定了工作制度,各项查对制度、奖惩制度及工作职责范围,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对易出差错的关键环节,如新入科护士、实习或进修生、节假日、病人多、抢救患者时或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都进行妥善处理,实行弹性排班。当差错发生后,组织护理人员开展讨论,提出防范措施,杜绝再次发生,对当事人进行严肃批评,单独谈话,分析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4]。对于普外科而言,护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以个方面。

1.1 病情监测质量标准:护士必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作出综合判断,详细、及时、如实记录其内容,包括生命体征、心电监测、各种检验结果,如: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各种引流液量及颜色、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1.2 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护士应熟练完成各项基本技术操作,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能正确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

1.3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重症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与合格率为100%,无护理并发症。具体标准为:①保持病室治疗环境清洁、安静、舒适、安全。②护士承担患者的全部生活护理。③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压疮、坠床、烫伤等并发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1.4 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质量标准:护士通过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身心反应、心理需求与相关知识需要,利用现代医学和护理手段,对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从而积极配合抢救治疗。重症患者处于不自由的特殊环境,受仪器设备和频繁治疗的干扰、同室病友的痛苦呻吟或抢救场面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ICU紧张综合征反应[5]。如护士因工作繁忙, 忽视了患者的心理不适感,未及时与患者及其亲友家属进行沟通,及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可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留下不安全隐患。护士长应通过督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其不同程度所表现的心理反应,通过预见性交流谈心、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使之逐渐适应并正确面对,主动配合抢救和治疗。

2 加强中间环节质量控制

2.1 病人交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症患者救治阶段往往需经过急诊科、手术室等多科室的转运和科室内各班次的交接,在这些转运、交接过程中如果病情交接不清或对前期病情不了解,易导致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因此,护士长除了排班时应注意新与老、工作能力强与弱,护士合理搭配外,还应对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进行严格督查。包括:①了解当班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是否全面掌握。②病情观察重点是否突出。③交接班次护士的治疗、护理落实情况。④交班者有无特殊交待,如是否存在液体外渗、皮肤受损、护理差错、纠纷隐患需进一步处理等。

2.2 并发症防治中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护理措施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而忽视预防措施、护理措施不当均可导致并发症,所以应做到:①通过参与护理指导、查看患者等方式,了解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处理是否正确。②掌握每个重症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并发症,并检查指导预防的方法,如烫伤、冻伤、压疮、坠床、液体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预防。③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结合《护理管理学》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教训, 护士反映生动、真实、印象深刻,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护士长时刻注意护理安全,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告诫每位护士严格“三查七对”,遵守操作规程,重症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处于被动甚至失去知觉的状态,护士的“慎独”精神与工作责任心尤为重要。应注意:①对每位护士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应急处理能力心中有数。②随时检查护士执行操作是否规范。③督查每个护士对抢救仪器设备性能、操作、维护的掌握程度。④每周至少抽查1次病室安全防患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病床、急救设备性能等。⑤抢救药物与用品定位放置。⑥易发生纠纷的患者通过交接班提示,引起每个护士的高度重视。

2.4 急救中的质量控制: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急救现场,也是容易引发差错、纠纷之处,护士长应在抢救现场参与和指导抢救工作:①指导护士紧张有序地执行各种抢救指令。②疏散和安慰患者亲友,营造相对宽松的抢救环境。③密切观察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抢救。④如出现器械故障,指导应急处理,如:呼吸机故障,立即用人工气囊代替,并联系向兄弟科室借用。⑤妥善处理患者家属的冲动情绪。⑥如患者抢救无效,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防止不必要的纠纷情况发生。

3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完成最终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医疗护理文件反应了患者患病、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是临床工作的原始记录,具有法律客观依据效应。我院护理病历根据《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印发了样本病历,确保护理病历书写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我科已设立护理病历质控员,随时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及当事人。同时,规定每天由办公班护士负责体温单及医嘱单,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记录单的质控,确保护理文书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应树立“预防是最好的治疗”的理念,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的成功率,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具有法律意义,这些都是难度大而杂的日常工作,而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护理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我们必探讨患者护理中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对重症患者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建立更科学的工作规程和标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左选琴.SOP管理方法在ICU的运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1):62.

[2] 李玉林,宋丽华,聂素滨,等.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77~517.

[3] 孙晓红,王超红,常娅洁,等.医疗临床护理工作指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61.

[4] 刘启华 王玉玲 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

[5] 陈红琴. ICU病房护理工作的特点[J].医药论坛杂志, 2004,25(24):80.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诊疗技术,更需要的是医护道德,以什么样的情感对待患者?如何将人性化服务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这成了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深思的问题。

面对就诊的每一位外科患者,无论老幼中青,无论贫困富贵,他们都让护理人员承担了一份救死扶伤的责任,他们也把一份信任交付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就必须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感到信任和安全。

1 护士的素质要求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热爱护理事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并要有面对突然风暴和困难勇往直前、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的自我牺牲精神与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和社会稳定。面对每一位患者,护士的健康、快乐、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能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休养环境,这样处于病痛的患者才会有稳定的心理环境,有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患者会从护士身上受到鼓励,得到力量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反之,护士本身疾病缠身、精神萎靡、疲惫不堪,势必影响工作效率。一名合格的护士,当她身着白衣、头顶燕帽、手托治疗盘走进病房,给患者的印象永远是积极向上、不知疲倦的,她们永远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2 护理体会

作为就诊的每一位带着病痛折磨的外科患者,对于陌生的环境往往无所适从,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要求护士态度亲切和蔼,具体了解患者问题所在,让患者很快适应新环境,使之在新的环境中心情轻松舒畅,通过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温暖,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说出心里话。

其次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消除患者的顾虑。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放松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患者术毕回到病房护士用亲切的目光,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之交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切口及引流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床位主管医师,并做出处理,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不同,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也不同,主要担心手术的成败,这就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和成功经历,鼓励、启发患者,帮助其树立成功的信心。

还要加强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和预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安慰和支持患者,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在接待患者入院后,除了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进行手术前准备外,还应针对患者不的疾患做好术前术后的宣教,用坦率、热情和真诚,帮助患者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总之,必须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真正让护理工作达到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单位: 214437 江苏江阴,江阴市山观卫生院 理的体会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服务 围手术期护理

所谓“人性化服务"是指用医院充满人性味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措施,让病人和家属感受人文关怀,医院“人性化服务"是医德与善良之心的重要表达。如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我们用智慧和关爱服务于病人,体现人文关爱,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沟通护患关系,解决目前信任危机的重要捷径。

1 转变思想,培育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我们首先在管理理念上进行了较大的突破,认真贯彻全省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把倡导人性化服务作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护质量的切入点,培养职工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一切医疗活动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以“关怀式语言"接待病人,将人性化服务渗透于医疗护理过程之中,这种新的服务理念的引入,对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病人增加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从而使医疗护理服务得以顺利进行。

2 手术室护士与人文关怀

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是短暂的,其工作性质是每日与多个接受手术的患者接触,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手术室护士在病人的手术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对病人的心理因素、精神面貌乃至病情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手术室护士更需要对病人给予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

2.1 重视对术前病人的人文关怀 病人在围手术期,除少数可表现充满信心和乐观外,大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焦急或忧郁等心理活动,术前由巡回护士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对患者的心理生理进行评估,因人而异采取有效方式做好术前健康指导,让病人术前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充分睡眠,帮助病人练习有效咳痰,必要时练习卧床排便,给病人讲解术前插胃管和导尿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在术前要求病人注意自己的饰物、假牙、隐形眼镜等不能带进手术室,女病人要注意不能涂指甲油、口红以免影响术中观察末稍血液循环及病情,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介绍成功病例等,减轻患者的压力,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加强术中管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和穿戴着手术服、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80%病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不安的感觉,将病人用平车接入手术室后,热情接待,问侯患者,让其感受到护士的真情,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使病人减少不必要的暴露,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在不影响手术体位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舒适要求,保持术中输血、输液的通畅。术中有时病人会因牵拉内脏而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应安慰病人,不要紧张适当放松,并嘱其深呼吸,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拉住病人的手及时擦净病人的口唇,给病人以鼓励和心理暗示,告诉他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过去,当病人面露病苦表情时,可轻轻扶摸他的手或拍拍他的肩,传递一份关怀之情。手术完毕,及时给病人包扎伤口,擦净身上的血迹,整理好病人的衣服,注意病人的保暖,将病人平安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2.3 重视术后随访 术后3天,我们进行术后的回房工作,首先祝贺病人手术成功,了解病人术后的病情及恢复程度,同时了解病人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评价,给病人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等,通过以上护理活动,我们与病人建立起了一种人性化亲密的信赖关系,从而使病人在无忧无虑无压力的良好心情下通过各种手术,术后回访工作也为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有了一个总结和改进。

3 体会

人性化服务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确保了手术病人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填补了病房在护理计划中只有术前、术后部分,无术中护理的空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现代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即提高了护理专业水平,又反映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人文关怀,达到护患沟通的目标,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使手术室护理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得到了贯通,是现代化护理模式的需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晚自习安全责任协议书下一篇:小班健康活动认识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