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重在提高能力

2023-03-21

第一篇:求真务实重在提高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重在创新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讲话精神有感

×××××× ××

在人民日报社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该社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的讲话不仅是对人民日报社的肯定和期望,更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鼓舞和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深刻分析了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是新形势下国内外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发挥舆论阵地作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只有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实效,广大新闻工作者才能面对竞争,从容不迫,轻装上阵,无往不胜。

作为一名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后,顿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基层新闻宣传面临较大挑战、困难和压力,要提高收听和收视,提高宣传实效,打开工作局面正是当前的最难跨越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供了解决的有效方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造、改变、突破的过程。作为新闻宣传事业,时代在不断地赋予她新的表象特征和历史使命。以电视而言,从最初的“小米加步枪”到现在的“数字加卫星”,中间经历了无数理论、技术、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也正是这些不断地革新创造了电视的鲜活生命力。

这些年来,××××××的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为了让宣传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时效性,更加突出化,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尝试,取得了纵向比较的系列创新,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有所收获。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举旗帜不动摇

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新闻宣传必须讲党性,坚定立场,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宣传好、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不同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是首要工作、基本要求。断不能为了一时的收听收视率而忘却宗旨,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建国59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坚实的步伐,人民与党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宣传是缺乏群众基础和生命力的,一旦接受实践检验,必将面临致命打击。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充分认识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做到严格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肯定,才能站稳脚跟,宣传工作才能更有生命力。

二、形式的创新是提高引导能力、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随着科技的革新,作为地方基层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着显然的技术劣势,因此围绕中心工作,多动脑筋,创新宣传形式是必然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由内外因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和形态。内因决定性质,外因是事物的表象,不能决定事务的根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宣传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党性是内因,不可改变。而宣传形式则是外因,我们可以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来提高宣传工作的感染力。

近年来,××××××在宣传形式上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在反映“民生、民声”为基本内容的宣传上推出了一系列的纵向创新。如在节目中创办×××××等栏目,以报道身边不文明、不协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内容,事无巨细,大到创建省卫生城市的建言献策,小到一个红绿灯的安装,只要是关系到百姓生活的,通过记录、跟踪、解决的过程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能,维护民生。因为能够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而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喜爱,一些部门单位也因为整改问题迅速彻底而受到群众的褒奖,树立了威信。

再如××××××于2006年底创办的大型广播电视时政访谈节目××××,把市主要领导和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逐一地请到演播室,与收音机前的听众,演播室的现场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接受群众咨询、质疑,并且现场予以答复,充分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做到了“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广大群众中呼声较高,迅速成为了我台收听、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而这样的节目是以前所未曾出现过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该节目基本形态的固定和收视群体的稳定,参加节目的部门单位纷纷做足准备功夫,既把节目当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当前的中心工作拿出来与广大群众一起讨论交流,在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同时也为推动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提高节目收视、维护群众利益和推动大局工作的有效统一。

两个创新并没有承沿旧习,唱“样板戏”,而是通过媒体这个特殊的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巧妙因势利导,大大提高了舆论引导的能力,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实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进沟通,维护群众利益的目的。

三、吸纳人才不拘一格,为创新提供智力源泉

创新的主体是人,如何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办好节目关键还是人才。建设一支知识面广、业务精良、年富力强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是保持创新动力和效果的根本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面和所擅长的类别,因此合理聚集人才形成团队是建设优秀队伍的途径之一。近几年××××××在储备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从社会各行各业中广泛吸纳精英,他们把从前的文化、经历与同事们分享,把具有行业特色、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因素融合到节目中去,不仅产生一批新节目,也为原有的节目增添了新的亮点,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电台的品牌节目之一××××,就是一档以××人、××事为关注对象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该节目采用较为开放的形式,并不固定话题,只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鲜事物或重大事件随时都可以融入到节目中。虽然主持节目的主持人都是本地人,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但他们经常下到基层、社区,以一位普通市民的身份去分享群众的欢喜悲忧,与群众一起讨论下期节目可能出现的话题,收集好意见最终在节目中得到体现,从而让受众倍感亲近和贴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加强教育是补充人才创新源泉的“活水”。通过将一线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让他们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好舆论引导的重点,创新的落脚点,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为党的宣传事业服务。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我们的舆论引导就会方向更精准,能力更突出,成效更明显,我们也必然能交出一份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宣传工作答卷。

第二篇: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指导孩子看图说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看图说话是一种最基础的口语交际训练形式。一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上,最后一题:看图写几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这就把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的层面上来。

从说到写,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比较困难。大部分孩子识字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字认识却不会写,即便可以运用拼音,但由于地方方言影响,孩子对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字仍旧很难区分,如今天的今(jīn)注成:jīng,种树的种(zhòng)注成:zòng,又如蜜蜂的蜂(fēng)注成:fōng。而有些常说的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出现过,因而大多数孩子会说却不会写。同时写一句话,就势必要运用一些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这对孩子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我觉得,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拔苗助长的方式反而会抹杀孩子想说的内心欲望。在教学上,主要侧重于看图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说好听!如何指导孩子看图说话呢?

首先,仔细观察。问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尽量让孩子把图画上出现的东西都说完整。一般来说,孩子往往会抓住画面中主要呈现的事物,忽略细小的不显眼的地方,这就需要反复提醒,还有什么呢,再仔细看看,从而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其次,套用句式。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远看有„„近看

有„„;左边是„„右边是„„;一边„„另一边„„”;从而培养孩子语言组织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再次,进行扩句。如()的月亮;()的月亮像(),()的月亮好象在说()等等。尽量让孩子多说几个,让他们自己通过比较选出一个最好的句子,从而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最后,整理所说的话。一段话可以采用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总分总的形式叙述。同时注意引导孩子叙述的详略。

第三篇:安全工作重在提高员工素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所要强调的就是预防,要做到“预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真正做到“预防”,只有增加广大干部职工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丰富他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心,让每个人都去关注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为主”之目的。

但如何又能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认真做好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前提,在做好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岗位人员、不同时段、不同场所和不同工作任务性质特点,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既要突出常见事故预防知识的引导,又要抓好突发性事故的教育,尤其要抓好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各项培训制度,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既要抓好新上岗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又要落实好特殊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要加强学习,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而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大多是知识贫乏的人。

三是要在“三讲一落实”上下真功夫,一线的干部职工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生产技能跟不上形势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班组长和各级安全员要注意经常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要在“三讲一落实”上下真功夫,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必能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的目的。

四是职工的心理变化与发生事故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一个人在受到挫折烦闷痛苦时,安全意识往往被淡化和忽视。各级领导、安监人员和班组长要注重把握职工的思想,通过谈心,稳定员工情绪。尤其在职工个人生病、受挫、失望和家庭发生变故时,确保职工不带情绪上岗,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并培养其爱心,学会真正的去关爱自己、关爱别人。

五是注重抓积极因素,善于运用典型激发干部职工群众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意识强,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适时组织经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安全意识和知识。

六是要贯彻赏罚分明的原则,奖优罚劣,重奖严罚,确使干部职工群众在心灵上收到触动,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

要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是长期艰巨的,重在安全教育必需贯彻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生产经营单位中,无论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岗位工人,人人都需要接受安全教育,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生产经营单位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进行安全教育必需是全员的。只有真正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才具备了预防的条件,才能真正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四篇:提高车间管理水平 重在加强班组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最终实现者,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等各项措施的最终落实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可是在班组建设过程中,遇到啦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于是班组建设就成啦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如何搞好班组建设呢?这就必须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进行人性化管理,逐步树立班组长在工作中的领导权威。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是现代企业内部最基层战斗集体的指挥员和管理者。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完善管理制度是班组建设的有力保障

俗话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组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能使班组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一些主观原因致使一些管理制度散乱丢失,经常出现“新官上任三把火”,班

组长一上任就各定各的规矩,使组员频于适应班组长的管理要求。要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结合本车间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并经班组全体职工同意生效,并报车间备案,一般不轻易修改。班组建设应建立《班组奖金分配制度》、《劳动纪律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岗位突发事故紧急预案》、《生产任务情况考核制度》、《明主管理制度》、《百分制考核制度》等。使班组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改善基层班组素质,加强班组各项基础工作,使各项工作由人治到法治,形成用制度来约束人、考核人、奖励人,以便班组职工进行民主监督,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使班组管理不至于因班组长的更替而断档,也不会因班组长的素质高低而使班组管理产生波动。无论谁来当班组长都可以以此为据,对事不对人,依法来搞好班组各项管理,从而形成班组管理的长效机制,使班组管理真正上台阶,为加强班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人性化管理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特别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员工的追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劳动不在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寻求人生的意

义。这就要求班组长更加关注员工,不仅满足他们的物资需求,而且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班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班组管理的理念要转变,因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思维在不断更新,所以班组管理不能停留在老的模式、旧的方法上,应该以班组管理规范化,以人为本融合化即人性化管理。在班组管理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两者能融合在一起,班组管理就能上新台阶。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要多交流、多沟通,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要细心、耐心周到地关心职工。尤其在上岗前,细心观察员工的情绪、精神面貌,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做到用眼观察、用心想到、用言交流,以找其根源,帮其解决实际难题,使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通过这种真诚的关心,使员工感到家的温暖。总而言之,在班组管理中,要按照新时代、新要求,结合班组实际情况开展人性化管理,通过人性化管理加强班组长和员工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挖掘每位员工的能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班组成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团队。

三、树立班组长的领导权威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

任用一名好的班组长是车间管理的头等大事。班组长一般要有头脑敏锐、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快捷,有独立工作能力,有创新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会做思想工作,在生产技术上也有一两手镇的住的“绝活”。但是,在班组长队伍中也从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为难以克服的顽症。如:民主管理意识差,致使班组问题成堆,生产和工作任务完成不好,职工不愿意学技术或学不到技术;办事欠公正,同志之间关系不和谐,造成职工利益受侵害,发生组员消极怠工,甚至造成组员签名上访的事件。所以班组长要知人善任、谦虚豁达,要有当好大哥哥大姐姐的气度。要善于听取职工的各种意见,特别是那些和自己想法有出入的意见,并能对正确的意见予以考虑和采纳。树立班组长要有刻苦专研技术、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精神。在班组营造学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把技术毫无保留的传给职工,形成强将手下无若兵的战斗集体。班组长要明辨是非,一视同仁,坚持“三公”原则。培养班组长坦坦荡荡做人,公公平平做事,对待职工要是非清楚、奖惩分明,班组长要爱职工勇于承担责任,对个别班组长的错误、缺点车间要注意批评的时间、场合和形式,树立班组长在职工中的威性。车间对班组长的任用、撤换一定要慎之又

慎要权衡利弊、知人善任,往往是班组长选的好事促进班组建设的关键。

四、坚持“六S”的活动是班组建设的最佳方法

六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六S活动是一项较为简单易执行,很多优秀企业都在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实现班组建设升级活动的基础,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生产安全。六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强调纪律性的企业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六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整理就是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和没有必要的,除啦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消除掉。目的就是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整顿就是把留下来的必用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标示,目的就是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看的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清洁就是维持好上面的

三S成果。素养就是每位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章守纪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目的就是培养良好习惯、遵章守纪的员工营造团结奋进的精神。安全就是重视全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目的就是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都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因此大力推行六S活动能够推进班组建设的健康发展,改善和提高班组形象。

因上所讲,车间的每一个班组都建设好啦员工的积极性高了,车间的各方面工作也就不言而喻,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就会顺利完成,车间内部管理也就达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

第五篇:激活民间投资重在提高政策执行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稳定复苏的关键时期,但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带来诸多的挑战和困难;在此情况下,如何克服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效应,如何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内在统一,如何有效激活民间投资,从而避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经济可持续增长有赖于激活民间投资

回顾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贡献巨大,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3%和59.1%,这其中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国际金融危机剧烈冲击和经济快速下滑的背景下,政府主导下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成功地扭转了我国经济快速下降的不利局面,而且还部分抵消了出口回落对我国经济的严重负面影响,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

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在成功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制造了更大的产能过剩,并加剧了各级政府的债务风险和银行的坏账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只能是应急性的,不可长期持续。从长期来看,政府直接投资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而且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隐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投资挤压民间投资。由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政府投资高歌猛进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势必会相对萎缩和不足。从去年以来的投资增长情况来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政府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较快。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投资的意义还在于带动社会投资,放大乘数效应。但是从目前看,这种乘数效应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房地产投资以外的民间投资远远落后于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想方设法带动外商投资和社会民间投资,以便于提高投资的效益性和自主性。调整经济结构首先需从鼓励和推动民间投资增长入手,大规模政府投资是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投资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最终需要民间投资的恢复增长。今后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和引导。

二是政府投资效益和债务偿还问题。目前的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以“铁路、公路、机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政府工程,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发行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建设债券。上述投资领域的特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投资收益率低下,而无论国债还是城建债都需要在到期之前有足够的现金流进行偿还。此前央行和银监会披露,我国地方债务总额已经高达7.6万亿元。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到364.77%。未来的债务偿还将成为考验宏观调控的又一难题。

在当前“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成为经济发展第一要义的情况中,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二者不可偏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活力有赖于积极的民间投资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二、民间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信贷增长等刺激性政策拉动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保持一定范围和力度政府投资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启动民间投资,切实将民间储蓄和民间资本转化民营投资。

为了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就此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中的40个具体项目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各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鼓励民间投资的办法接连出台,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原来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运作效率相对较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也相对过大。通过鼓励民间投资来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是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最佳方式。

“新36条”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扩大非公经济的国内发展空间;二是鼓励民间资本联合重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民营资本的控制力;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拓展非公经济的国际竞争舞台;四是强化民间投资环境保障,增强非公经济的主角地位。从具体内容来看,“新36条”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民资进入的领域范围。以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民资进入的只有40多个,而“新36条”几乎拆除了阻隔民资进入的所有藩篱,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包括一般性民生产业,也包括原来国家垄断的电力、电信、能源产业,甚至包括国防科技工业等,全方位向民资开放。二是民资进入的具体途径。以前,民资进入主要局限于入股、参与等方式。“新36条”不仅允许民资参股,而且允许独资和控股,还允许包括项目业主招标、承包、租赁、产权或经营权转让、参与改组改制等途径进入所有行业。三是民资进入的保障措施。“新36条”不仅鼓励民资投资进入各种产业,而且还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民资进入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从“新36条”和国办通知不难看出,民间投资的作用再次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消除原有规章制度对民间投资和民营资本所造成的限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府不仅继续放开民间投资领域,而且在具体分工上对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工作方向和责任范围做了明确的细化。今后,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要素。

三、激活民间投资依然任重道远

在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加速推进并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增长动力。激活民间投资对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表明,保持民间资本的持续增长,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是现代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恰恰也是民间投资非常活跃的地方。民间投资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民间投资理应获得充分平等的市场准入和完全公平的国民待遇。

其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并不是新的政策和制度,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去年9月份又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9条”,要求鼓励民间投资,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阻碍民间投资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和行业的准入壁垒至今仍然没有被打破。特别是由于垄断行业的改革没有同步跟进,垄断企业过于强大,民间资本被挡在“玻璃门”之外,很多经济领域民营资本根本无法进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尽管国家又出台了“新36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知》,也对各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分工,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激活民间投资依然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新36条”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9条”文件内容的继续和发展,对于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自的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后,国家应抓紧清理和修改那些不利于扩大民间投资的种种规定,同时要制定更加详尽的、有可操作性的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并建立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履行落实和监督之责,为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供必需的规则保障和制度环境。激活民间投资好政策很重要,但政策的贯彻落实更为关键,今后必须提高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中对于“新36条”的执行力,一项好的政策要获得理想的实施效果必须提高和确保政策的执行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亲子读书心得体会简单下一篇:群众工作督导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