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小学习作教学讲座

2023-04-21

第一篇:吴勇小学习作教学讲座

听吴勇作文讲座感受

吴勇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唐素芹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于是,自从当上老师,就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更希望能聆听名师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近一点点。上个周末,我们有幸再次见到了江苏名师吴勇,并聆听了他的作文教学做课以及作文讲座,我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经验匮乏的教师来说,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和相关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方法,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不断学习,做一个博学的老师

通过这次周末学习,我被吴勇老师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所打动,他不仅有着独特的教育视角,丰富的教育经验„„,从他们的语言中,我还能感受到他的博学多才。他怎么会这么有才呢?我想应该离不开阅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不仅是语文知识方面的,还得学习科学、社会、新闻等方面知识。

二、教学作文应从解决“温饱”过渡到“美”。 从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和他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平时我们纳闷的学生写作时找不到内容可写,于是便编、重复的编的这种现象,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由写的内容多到写得美。明确写作文时如何把内容写丰富的同时,还得注意不能重复,而且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贪多,应该精细化,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表。 以前我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是唉声叹气,只要一听到说这次测验不写作文,学生边欢声雀跃。面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吴勇老师的方法很不错,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学校校刊,这一点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给学生多创造写话的机会,并变成铅字发表在空间或者博客,鼓励孩子积极投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

四、教作文离不开阅读,学作文也离不开阅读。 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以后教学我要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还要引导他们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进行头脑风暴,引发创意。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是有无限创意的,听了吴勇老师的课,我幡然醒悟:原来对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刺激他们的创意,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生涯中,也可以谈得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了,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了。

第二篇:《习作教学忧思》讲座内容梳理

主讲:江苏省教研室 李亮

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过往主要观点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

于永正作文教学

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

李吉林“情境教育”

二、一些名师的作文教学观点

1. 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

九大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

2. 高子阳《让100%学生喜欢上习作》

基本观点:把习作要求降到课标上来、让学生知道每次习作的读者是谁、善待学生的习作

3、吴勇《童话作文》强调梦想、交往与文心的作用

4、叶圣陶的生活作文教学观以及孙绍振对于自我经验的强调

三、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

1、作文性质不清

2、对象不明

3、练得少,不足以形成能力

4、指导缺少办法

5、教师很少动笔

于永正:

1、 学生不会表达

2、 用词不当,句子不通

3、 书写潦草

孙双金:

1、 学生写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

2、 作前指导过多

3、 学生不会把文章写具体

4、 要过文从字顺关

四、难点破解

1、习作教学要降低门槛、放慢脚步

2、改革习作命题

3、警惕作前指导的负面效应

4、把讲评请到台前来

5、帮助学生确立读者意识

6、从精批细改中突围

7、不妨试一试日记和读书笔记

8、课程标准作文部分的几个取向

第三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互批互改”模式的研究》

小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最大的包袱就是作文批改。许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然而,“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学生往往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不大理睬,无动于衷,上次作文的毛病,下次作文照犯。而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视“教作”而忽视“教改”。有的教师认为,作文作文就是教学生怎样作文。学生懂得了怎样作文,自然就明白怎样修改。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检查上,又是改正错别字,又是修改病句,甚至学生作文条理不清楚也给理清了。认真批改就行了,有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好不好,不是自己考虑的问题。针对以上现状,我们迫切需要大胆探索有效的作文批改之路。在学习前人的有效经验的同时,我们需要大胆探索,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失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如何批改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作文和修改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师生主客体位置倒置所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只顾到学生的作文,而忘记了作文的学生。”以致于学生主动探究作文得失过程被剥夺。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环节由“看客”成“主角”、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我内化、整合、建构、迁移,我们决定在作文批改中一改过去教师独自包揽的传统做法,下放权力,对学生参与作文互评互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三、研究目标:

提高作文评改效率,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

四、研究内容:

1、如何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

2、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价。

3、怎样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训练学生的修改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即课题组成员搜集大量的有关文献并组织大家学习。

2、行动研究法,即课题组成员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实践、反思和再实践,同时进行课件制作、积累和配套工作。

3、案例研究法

4、经验交流总结法

六、实施步骤:

(一)探讨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1年11月)

1、收集、整理、学习文献资料。

2、探究制定学生互评、自改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首先,与学生在“面”上共同商讨作文评改标准,大致分为书写和标点、内容、结构、表达、语言、创意等几方面。切实有效的做法是,学生联系写作知识和自身的写作实践,熟悉、掌握整体批改标准,然后由浅入深,批、练、改结合,批改主要依据每次作文训练重点,分项侧重训练突破。

其次,掌握了批改标准,互批互改具体实施可采取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形式:一对一式、多对一式、四人小组式等。

第三、自我修改。学生在同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修改。

第四、老师对习作者的修改和评价者给与评价指导。

(二)实践积累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3月)

1、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指导学生进行互评自改。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在课题组内进行探讨、研究,商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生互评自改的方法。

(三)回顾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课题组成员回顾一年以来实施课题的经验及困惑,以文字形式呈现。

2、交流经验总结,并汇集成册。

七、预期成果:

1、学生习作互评、修改集

2、教师论文集

3、作文评改展示课

4、课题经验交流(录像)

5、文献集

第四篇:浅淡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作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就要使学生乐于动笔,爱上习作。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激趣;开源;授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作文教学愈来愈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每到作文课,学生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老师们看了也很着急。实际上,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不会写,而是觉得没什么可写,提不起兴趣。如何使学生爱上作文,就成了我们教师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应注重激趣、开源、授法,逐步营造习作氛围,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一、激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作文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熟悉的、领会的事情写出来,正如《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题材只有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农村具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入手。

2.选好命题,强化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仅可能把题目出得活一些,避免大而空的写作题目,以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开源――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流不息。”小学作文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要让他们作文有内容、有话说,要“言之有物”。这“物”就是作文的“源”,它取决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教师就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作好学生作文的开“源”工作。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强化词语积累 农村小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也可以说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时间多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让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随摘随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这样,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2.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实践出真知,任何真理都必须在实践中显示它的优势。同样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熟记下的优美词汇只有在实际生活或习作中运用出来,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否则将只会成为一堆毫无意义的记忆组。

学生的活动是以班集体为主,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的教师应当不断丰富班队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班干部竞选活动、成语擂台赛、心有灵犀一点通、拔河比赛、小记者采访活动、讲故事比赛、贴鼻子活动等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授法――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模仿、再造和创造三个阶段。再造是介于模仿和创造之间的第二阶段,一方面依赖于他人提供的范例和样式,一方面又必须渗透进自己的主观因素,从而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小学阶段的作文对于整个作文能力的形成来说,就处于再造阶段,因此写作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1.学会使用习作资源,读写结合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习作的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契机。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文尾续写式。②多向改写式。③图文转换式。④创造模仿式。

2.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巴浦洛夫有句著名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生活是海,作文是船,船只有航行在生活的海洋里,才能扬帆远航。只有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得细,观察得深,作文才能左右逢源,言之有序,妙笔生花。

虽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以“农”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结合阅读教学恰当地进行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激趣、开源、授法”,必然走上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小学564400)

第五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黄宾虹在论山水画的技法时,曾言“学习传统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宜入邪;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

习作教学,也可取法其中。先从句段练习着手,再构建一定的结构,再参考例文佳作,最后推陈出新。

借此章法,我对红港片区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一、句段的练习不够,学生对五官没有进行丰富的描述;

二、结构搭建得较为成功,但是未免落落入俗套,无轻重变化;

三、例文的选择,没有亮点,也没有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有一些看似形象生动的词句;

四、最后练习说话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学生后来都不约而同地写了班主任。

我在设置阅读教学时往往都会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习作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第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要对写作的内容有兴趣,有话说,才可能呈现出最佳状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反复咀嚼的一句话,但是什么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记得那堂课的评改课时,讲台上有很多瓶泡泡水,学生甚至在上课时都在偷偷议论。这就是兴趣!贴近他们生活的,可以玩,有意思的。

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关注到,是我这堂课最大的失误。

在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第一次呈现的课是《**,我想给您画张相》。这是我大学期间时讲过的一节课,本意是通过五官写感情。在三年级试教的时候,感觉课的容量太大,就缩略成了外貌描写。这一缩略,其实就把我所预设的情感给抽离掉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必须进行的调整。因为我自身的语文功底有限,再加上课堂的掌控力的不足,对学生的认知度的欠缺。如果按照我第一堂课的模式,学生是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的。那么整堂课都会是失败的。

从那之后的每一次改动,都是结合了网上搜寻而来的教案。其实,说实话,到最后就是一种东拼西凑的拼图课,没有很多属于我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自己没有全然融入,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像黄宾虹对山水画技法练习的提炼一样,把程序订立得太规整,那么出来的只是优秀的作文;只有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才能把情感融入其中,写就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佳作。于是有偈语“无法之法法更严”。

“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让学生写的东西应该在他们心中。心中没有,笔下写来都是假,就背离了写作的初衷。所以,我想把今后的习作教学和他们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才有文思如泉涌的写作体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租车辆合同签订申请下一篇:物资出门审批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