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述评

2022-09-11

区域活动 (area activities) , 又称活动区、游戏区等, 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活动环境和材料, 甚至是游戏伙伴的个别性或小组性的游戏活动。它具有空间开放、内容整合、行为自主、学习与游戏统一的活动特征。区域活动是上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CNKI中检索到第一篇关于区域活动的文献是冷小刚[1] (1997) 老师从幼儿园班级体育活动有效形式的角度论及, 至此, 有关区域活动的研究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 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研究趋势。

从研究数量的曲线图可以明显地看出, 我国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大致经历了有起有落、总体向上的三个发展阶段。从1997年肇端到2002年出现第一次攀升, 属于初始引进阶段;从2003年出现第一次小幅回落到2008年出现第二次大幅攀升, 属于逐步发展阶段;从2009年出现第二次小幅回落到2014年第三次急剧攀升, 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可以说, 自1997年以来的20多年间, 国内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从逐渐受到关注到日益受到重视, 取得的成果愈来愈丰富。同时, 也存在一些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CNKI中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作如下述评:

一、概述:90年代后我国区域活动研究成果

区域活动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西方, 最初以“开放教育”的思想体现出来[2]。其中, 有代表性的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法、光谱方案、高宽课程等的区域活动思想。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区域活动思想。国外最早的区域活动思想可追溯到蒙台梭利, 她认为儿童发展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独特性, 她反对用同一的模子去塑造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 她将教育领域划分为不同区域, 让幼儿结合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自主挑选活动区域中的操作材料来促进他们的各方面发展。在这些活动区域中蒙台梭利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内容‘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可操作的活动对象, 幼儿在这过程中可实现个性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支持包括环境准备、观察指导、观察记录与评估。

光谱方案中的区域活动思想。光谱区域活动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它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设置了语言、运动、自然科学、社会、视觉艺术、音乐、机械和建构、数学这八个领域, 每个领域根据幼儿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并有针对性的活动材料、观察与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实现个性化发展。

高宽课程中的区域活动思想。高宽课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强调学习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因此, 儿童的主动式学习是其核心精神, 包括材料、操作、选择、儿童语言和思维、成人的支持 (鹰架) 五个要素。高瞻课程设置了积木区、美工区、音乐区、安静区 (规则游戏区) 、沙水区、运动区、木工区、娃娃家区和动植物区这九个活动区域, 教师通过提供开放性的材料,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发展水平探索, 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发挥支架作用。

其他相关的区域活动思想。美国学者约翰·托马斯认为区域活动中的“区域”包括幼儿园教室中的任何一个区域。巴巴拉·德恩提出区域活动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管理与区域代码、活动要求和社会立场息息相关。她将区域分为积木区、艺术区、语言区、角色游戏区、科技区、运动区等几个领域。

国外有关的区域活动思想都体现了关注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儿童中心主义”取向的教育理念, 这种活动形式正弥补了我国长期实施集中教育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个体差异的需要。因此, 自19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后就受到了学前教育界的关注, 其研究内容颇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活动本质特征研究。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外来课程, 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和性质?有研究认为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 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其实质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 更重视幼儿关键经验的积累与培养 (李会敏、侯莉敏, 2006) 。也有研究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 指出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是体验, 具有时间灵活性、空间开放性、主体互动共生性和内容连续性的特征 (徐莉, 2008) 。霍力岩、齐晓恬 (2009) 从活动材料、环境和教师角色三方面提出区域活动是差异化、环境化和导师制教育。可见, 区域活动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2. 区域活动价值研究。

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已被人们达成共识, 主要表现在:第一, 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有效地弥补了集中教育的不足 (黄进, 2014) ;第二, 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如个性的发展, 幼儿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创造力、想象力等 (徐欣, 1999;焦婷, 2006;肖菊红, 2009) ;第三, 有利于教师观察, 实现个别化教育 (张爱红, 2002) 。

3. 区域活动创设研究。

研究者都十分重视区域活动创设的重要性, 强调与主题结合、与教育目标一致等问题。其一, 依据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 体现各领域中的关键经验进行创设 (刘占兰, 2006) 。其二, 从环境的角度看, 区域环境布置与主题结合, 把主题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和环境布置结合起来, 成为“主题动态环境布置” (袁爱玲, 2006;章进, 2012;蔡伟忠, 2010) 。

4. 区域活动材料研究。

从现有区域活动材料的研究分析, 主要包括活动材料类别和投放的研究。对活动材料类别的研究, 靳洁 (2008) 发现活动材料的性质, 包括材料低结构性、材料动态性和材料情感性影响幼儿在活动区的学习建构;沈晓燕 (2008) 对自制活动材料的投放、影响使用期限和使用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 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第一, 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如研究发现材料特征结构化的投放引发幼儿行为自由度和创造性、不同材料的投放方式会引发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和创造行为的变化 (朱若华, 2005) ;第二, 投放的原则问题。研究者们大都主张有目的、有层次、有变化地渐进投放并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及同年龄不同水平幼儿投放材料。利用材料物化教育目标, 利用材料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游戏指导 (洪慧丽, 1997;杨莉君, 2012) 。

5.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研究角度不同, 研究者提出的指导策略也有所相同。如从教师出发, 提出教师的指导应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通过教师的干预、材料的变更、分享评价和活动前的讨论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 (秦元东, 2006) ;从幼儿出发, 提出教师既要了解幼儿己有经验和兴趣, 给予幼儿指导, 又要尊重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利, 在游戏活动中先观察再指导 (林佩芬, 2004) ;从活动出发, 提出以材料、儿童和教师为媒介, 其中教师为媒介的平行活动方式、合作活动方式都是间接的教育指导策略, 运用了暗示原理, 容易让幼儿在自选的区域活动中体验自主的感受 (丁海东, 2005) 。

6. 区域活动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在区域活动现状研究中, 研究者们注重实践调査, 提出的存在问题集中在本质认识、时空安排、空间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活动指导等问题上。如在李会敏、季燕 (2006) 的调查中, 发现目前区域活动的组织存在三个问题:即教师认识有偏差;条件创设不利, 包括活动时间不充分和材料投放不及时;指导程式化, 出现高控制和放任自由两种极端化现象。黄俐 (2014) 指出区域活动创建与材料投放不合理, 教师组织指导能力弱, 班级人数多空间狭小等问题。方贞梅, 王东华 (2014) 指出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区域活动的设计初衷相差很大;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足;幼儿对不同区域的兴趣具有差异性等。

二、讨论:90年代以来区域活动研究的特点

区域活动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活动方式, 它以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教育效果明显而倍受青睐。目前, 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活动区, 如:娃娃家、图书角、美工区、结构区、科学区等等。区域活动正以自身独特的价值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纵观90年代后我国对区域活动研究的成果看,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研究内容颇丰, 多以教师视角为主。从收集的研究资料看, 我国近年来对区域活动研究的关注放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就研究的成果看, 研究者多以教师如何创设区域活动、教师如何指导等实际操作层面进行研究, 而对于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特点、交往方式以及幼儿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活动等关于幼儿活动和发展的研究较少, 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 研究方法简单, 多以经验总结为主。目前关于区域活动的研究, 特别是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总结上, 未形成系统的研究, 尤其是实证性研究、案例式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仍缺乏对幼儿教师的直接指导作用。

第三, 学科视角单一, 多以教育学为主。从研究的学科视角看, 目前有关区域活动的研究多以教育学为主, 从其他学科, 例如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等方面切入进行研究较少, 需要更加丰富研究的学科视角。

三、展望:未来区域活动研究的创新启示

从区域活动研究的成果和内容特点可以明显地看出, 我国自区域活动引进以来, 研究者们对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断推动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这种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又向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 关注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多次提到了“自主”这一词语, 如“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结伴”、“自主阅读”、“自主决定”、“自主表达”。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种最喜欢的自主活动形式之一, 能很好地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选择、交往、阅读等。因此, 将区域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结合进行研究有其必要的价值与意义。现有研究关注了区域活动作为自主性活动的重要性, 但未能对如何实现这一重要价值进行研究, 特别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幼儿自主活动的因素研究、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活动的方式研究以及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区域活动组织策略研究等。

第二, 重视教师组织策略的实证研究。教师组织策略研究很多, 但实证性组织策略的研究还不丰富。虽然丁海东老师 (2011) 对组织策略中的观察策略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环视式扫描观察、定点蹲守式观察、重点跟踪式观察三个不同的策略, 但这仅仅是教师组织策略中的策略之一。另外, 还包括环境设计策略、评价策略、规则建构策略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第三, 加强运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自国内区域活动实践以后, 我国学术论文在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还很单一, 主要以教育学和经验总结为主。而从比较的角度或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角度分析研究的较少, 并且运用民族志研究、现象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和自传方法研究也很少, 甚至是没有。这样, 单一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 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关于区域活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所以, 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视角和方法, 为区域活动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会敏, 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研究, 2006 (2) 。

[2] 潘宇彤.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小学美术的教学欣赏课下一篇:垂体后叶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