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部旧址观后感

2023-04-30

第一篇:新四军军部旧址观后感

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观后感

2010年5月9日,我们学院第十一期分党校培训班的一众82名学员前往皖南泾县云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学习,这也是我们此次分党校的社会实践活动。

泾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日:“去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自1938至1941年,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一直驻扎泾县云岭,周恩来、陈毅、叶挺、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铁军驰聘大江南北,抗日救国。直至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泾县茂林发生,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东流山下。

我们一行人乘坐中巴,从学校出发,历时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泾县云岭。一趟上这片土地,我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新四军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四军部队在这里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134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132多万人。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四军的这段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遗忘的一段史诗,不论是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还是大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上,他都拥有极其浓重的一笔。而我从来都是在教科书中对其怀着一种极其崇敬自豪的心情去缅怀这段历史的,没想到今天能亲眼看到这支英勇部队存在的痕迹。

首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云岭脚下的罗里村的新四军司令部旧址,这里原来是“种墨园”和“大夫第”两处地主庄园,厅、堂、厢、室,内房边屋,左右合抱,前园后圃,当年新四军的参谋处、秘书处、作战科、机要科等机构驻扎于其中,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办公室和居室也设在这两处房子里,他们用过的桌、椅、床、电话等仍按当年的摆设陈列着。虽说是地主的庄园,可我们看到却是极其清贫的景象。空荡荡的屋子里摆放着几张板凳,一张桌子,这就是新四军的参谋处,一间小到只能容纳一人转身的房间就成了军长的卧室,由此不难想象众多将士都是在一种怎样艰苦的环境中战斗和生活。在这里,大家深情地缅怀了叶挺、项英等同志领导新四军同日寇、伪军、顽固派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

随后我们一行步行2公里来到了军部大会堂旧址,这里原先是云岭村陈氏宗祠,走进大会堂,看到当年新四军开大会用的主席台,面对主席台肃立,还能想象当年在这儿开大会的情景。1939年2月,周恩来同志亲临云岭视察工作,曾在这里作了《目前形势和新四军任务》的重要报告。穿行在馆内砖木结构的旧宅间,走进那一间间展厅,那一张张发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以及锈迹斑斑的长枪和大刀,向大家展示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斗争的光辉历程。大家一边近前仔细地观看,一边认真地听着解说员的介绍,每个人的心情都始终难以平静。特别是听了关于皖南事变始末的详细介绍,大家无不为新四军将士那种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抛头颅、洒热血、赴国难的爱国激情所震撼。

最后,我们在鲜红的团旗下集合,在神圣的团旗下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又一次进行了庄严的宣誓,重温了入团誓词。

一天的参观和凭吊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回想刚才看到的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粗糙简陋的生活用品,大家深深地为先烈们克服万难、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那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震撼着大家的心灵,告诉我们经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大家表示要向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学习,在工作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奋努力,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首先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在本次游览中,若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们提出来,我们会尽力为各位解决,保证让大家有次愉快的旅程。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一起踏入这神圣的红色领地,去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地势险恶的泾县云岭,由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等10处构成,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岭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所以被称为“新四军的摇篮”。

我们来到这革命老区,就不得不瞻仰革命先烈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钟墨园”。军长叶挺,副参谋长周子昆等新四军将领曾在这里居住、办公。1939年春,周恩来同志视察泾县时也下榻这里。叶挺军长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摄影艺术家。大家看,这里的摄影展,是叶挺军长生平作品它们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是新四军军史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座房屋就是“大夫第”向东眺望,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横跨在叶子河两岸。这座桥就是叶挺军长亲自设计的,并亲自在桥的栅栏上题写“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全国解放后,云岭人民为表达对叶挺军长的敬意,将这座桥命名为’“叶挺桥”。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军部大会堂,大会堂旧址前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项英铜像,这是新四军老战士为了纪念项英同志遇难60周年捐赠铸造的。军部大会堂原为陈氏宗祠,是泾县最大的两座祠堂之一,1938年8月2日,新四军进驻云岭,这里变成为军部大会堂,经常在此地举行集会、文艺演出。前厅紧靠大门的是座木质舞台,上面陈列着1929年2月2 4日周恩来同志在军部举行的欢迎大会上作《新阶段新关键》演讲场景。宽敞明亮的中厅两侧墙上有“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厅中央安放着周恩来同志塑像。宗祠的后进是座两层楼房,现在为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列了抗日战争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呈现了新四军在云岭团结抗战的传奇历史。

云岭的山水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云岭的草木藏有动人的故事,它们都给我们展示了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

各位游客,对新四军的讲解就先到这,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意见的话,请告诉我,我一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下面还有些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这里不见不散。

第三篇: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好 :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大家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吧,不过我可不是那个赫赫有名的王大导演哦!那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就是我们的司机小康师傅,大家别看小康师傅这么年轻,他的驾龄可是有十几年了呢,所以大家坐他的车可以尽管放心了!那么在今天的游程中呢,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可能为大家解决,好了,那么小王在这里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参观之前,就由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大概情况。在皖南泾县西北处,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依水,风光如画的地方——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座落在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四军军部旧址便是当年他们在云岭驻扎时期留下的。

云岭的地理位置极佳,它南依青弋江,西靠黄山,北望长江,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日:“去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说到这里我们的目的地军部旧址就快要到了,大家可以准备准备下车了,请大家务必将自己的贵重物品带好哦~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军部司令部和军部大会堂。

司令部旧址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两座典型的皖南仕宦之居,厅、堂、厢、室,内房边屋,左右合抱,前园后圃,当年新四军军部司令部就设于此地,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办公室和居室也设在这两处分别名为“种墨园”和“大夫第”的房子里,他们用过的桌、椅、床、电话等仍按当年的摆设陈列着。 现在大家看到的军部大会堂原为云岭陈氏祠堂,说起这陈氏祠堂它的历史可就悠久啦,它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光绪年间重修了一次,占地面积10.3亩,为泾县最大祠堂之一。整个祠堂分为前、中、后三进,建筑宏伟、壮观。军部在云岭期间,这里是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和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的场所

既然来到这儿就不能不说叶挺,下面我们就前往著名的叶挺桥。桥的北首是一座小小的叶子山,山下是叶子河,清清溪水绕过村口向西流去。原来河上群众用木头搭成的简易小桥,新四军进驻云岭以后,行人陡增。因为它是南堡与罗里两村之间的必经要道,后来由叶挺军长提议,建造了一座长2米,宽2米的木质结构大桥,桥建成以后,当地群众高兴地赞颂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称这座桥为“军民桥”。全国解放后,云岭人民心中对叶挺军长无限敬爱,把这座“军民桥”改称为“叶挺桥”。 后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叶挺桥”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想大家都打心底敬佩我们的新四军战士,他们有着像叶挺一样为国为民的英勇,其中很多都壮烈牺牲了,我们现在参观的就是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云岭罗里村东的黄龙岗。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云岭人民进行血腥清洗和严格控制,新四军抗日牺牲的烈士坟茔都不能公开祭扫。于是有人自发组成孤坟会,每年清明时节以挑孤坟为名对烈士坟茔进行护理,寄托对烈士的无限衰思。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墓成为为云岭人民永远怀念新四军的实物见证。时光荏苒,回首上个世纪的沧桑历史和红色风云,多少先烈和壮士为共和国的诞生和成长抛头颅,洒热血,埋骨青山。如同一座座丰碑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自1962年批准建立以来,前来视察的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领导人络绎不绝。他们缅怀战友,让历史告诉未来,教育启迪后人;他们淳淳教诲,鼓励老区人民开拓进取,开创新的天地。

那么各位团友,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来缅怀历史,也非常感谢大家与我们工作上的配合,希望这次旅程能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记忆,谢谢大家!

第四篇: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好 :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我是安徽旅游社的导游王萍。很高兴能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新四军军部旧址,在游览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需求或建议,请及时告诉我,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大家。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大巴,车牌号12345,劳烦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吴师傅,吴师傅是一位经验丰富也很有责任心的人,所以乘坐他的车大家可以尽管放心。

刚才我一上车看到大家的时候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我现在不能一一的记住大家的名字,但这不要紧,在以后的几天的旅途中,我会逐渐的了解大家,大家现在只要记住这小王这张并不出众的脸,车是我们流动的家,请保持车内卫生,在这里小王也提醒大家,在旅游景点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有事您说话,小王一定全力为大家服务,同时小王也希望各位多多配合我的工作,预祝我们的旅程顺利圆满。

在参观之前,就由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大概情况。在皖南泾县西北处,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依水,风光如画的地方——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座落在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四军军部旧址便是当年他们在云岭驻扎时期留下的。云岭的地理位置极佳,它南依青弋江,西靠黄山,北望长江,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日:“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说到这里我们的目的地军部旧址就快要到了,大家可以准备准备下车了,请大家务必将自己的贵重物品带好哦~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军部大会堂。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项英铜像,这是新四军老战士们为纪念项英同志遇难60周年娟子铸造的。是两座典型的皖南仕宦之居,厅、堂、厢、室,内房边屋,左右合抱,前园后圃,

现在大家看到的军部大会堂原为云岭陈氏祠堂,是一座典型的皖南建筑,整个祠堂分为前、中、后三进,建筑宏伟、壮观。说起这陈氏祠堂它的历史可就悠久啦,它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光绪年间重修了一次,占地面积10.3亩,为泾县最大祠堂之一。军部在云岭期间,这里是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和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的场所。当年新四军军部司令部也设于此地,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办公室和居室也设在这两处分别名为“种墨园”和“大夫第”的房子里,他们用过的桌、椅、床、电话等仍按当年的摆设陈列着。

说道叶挺,大家都知道叶挺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个文人。但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叶挺还是位造诣颇深的摄影艺术家,在戎马倥偬是岁月中,叶挺同志拍摄了很多作品。这里还有当年他为冲洗照片而设有的暗房。这里的“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和“叶挺将军生平图片展”,作品画面朴实自然,时代气息浓郁,真实的再现当年的烽火岁月,是新四军军史中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其中摄影作品大部分是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在皖南拍摄的。现展出作品是有叶挺的次子叶正明代表全家捐献的。大家可以放慢脚步欣赏一下叶挺军长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前往著名的叶挺桥。桥的北首是一座小小的叶子山,山下是叶子河,清清溪水绕过村口向西流去。原来河上群众用木头搭成的简易小桥,新四军进驻云岭以后,行人陡增。因为它是南堡与罗里两村之间的必经要道,后来由叶挺军长提议,建造了一座长2米,宽2米的木质结构大桥,桥建成以后,当地群众高兴地赞颂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称这座桥为“军民桥”。全国解放后,云岭人民心中对叶挺军长无限敬爱,把这座“军民桥”改称为“叶挺桥”。 后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叶挺桥”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想大家都打心底敬佩我们的新四军战士,他们有着像叶挺一样为国为民的英勇,其中很多都壮烈牺牲了,我们现在参观的就是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云岭罗里村东的黄龙岗。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云岭人民进行血腥清洗和严格控制,新四军抗日牺牲的烈士坟茔都不能公开祭扫。于是有人自发组成孤坟会,每年清明时节以挑孤坟为名对烈士坟茔进行护理,寄托对烈士的无限衰思。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墓成为为云岭人民永远怀念新四军的实物见证。时光荏苒,回首上个世纪的沧桑历史和红色风云,多少先烈和壮士为共和国的诞生和成长抛头颅,洒热血,埋骨青山。如同一座座丰碑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自1962年批准建立以来,前来视察的党和国家以及军队的领导人络绎不绝。他们缅怀战友,让历史告诉未来,教育启迪后人;他们淳淳教诲,鼓励老区人民开拓进取,开创新的天地。

那么各位团友,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来缅怀历史,也非常感谢大家与我们工作上的配合,希望这次旅程能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记忆!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小王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度”和大家的共处就是"百年修的同车行"!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小王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抱歉。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小王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新安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身体好,工作好,心情好,今天好,明天好,好上加好。

第五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潜口民宅见习报告

见习报告

见习类型:参观见习

见习时间:2012年6月3日

见习单位: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新四

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徽州区潜口民宅

指导教师:彭家国

芮常木

院系:黄山学院思想政治部

专业年级: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生姓名:赵玲兰

学号:20915011043

填写时间:2012年6月5日 2012年6月3日,我们黄山学院思想政治部09级思政班全体学生在彭家国和芮常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见习,见习的目的地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徽州区潜口民宅!通过参观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慨颇深!

一、见习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对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参观,全面学习新四军的历史情况以及新四军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我们将叶挺将军的精神与新四军精神融合,将两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学习。秉承我们团队“将叶挺精神带出来,将新四军精神带回去”的宗旨。我们希望通过对潜口民宅的参观,全面充分了解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以徽派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了解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体会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见习概况:

2012年6月3日上午八点整,黄山学院思想政治部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在彭家国老师和芮常木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前往见习目的地进行了见习。本次见习采取集体的形式,主要见习单位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徽州区潜口民宅两地,我们通过参观学习来进行见习。

三、见习内容、过程和完成任务

(一)见习内容

首先因为我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思想政治角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中共党史,其次因为我们处于黄山市,徽州文化的聚集地,所以本次见习主要采取参观学习的方式,通过通过参观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徽州区潜口民宅,直接感受相关历史,并在见习活动结束后与同学分享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体会!

(二)见习过程 3日上午七点多我们全班48人就在黄山学院第一教学楼楼前等待黄山学院校车,七点五十分彭家国老师和芮常木老师就跟校车一起到了一教门口,然后向我们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八点整彭老师和芮老师就领着我们坐着校车离开学校出发了,我们就开始了真正的见习——参观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徽州区潜口民宅。我们所参观的两地在黄山市都是相当有名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此次见习有相当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思政部的领导为我们特意安排了本次见习活动。在我们见习之前,系领导召集大家由芮老师给我们开了一次会,交代一些活动内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我们首先大概八点半钟到了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通过对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叶挺故居的参观,再经过我们团队内部人员的积极探讨和与两位老师的交流。我们对新四军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就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个人的收获成果:

1、新四军的含义和由来: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N4A”,即英语词组“新四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2、两淮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决定以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阴、淮安城,发起两淮战役。据此,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作出部署,先以第10旅会同苏北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第

7、第8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取淮安。第10旅及淮海军分区新编第2团和师直属特务团,于8月26日由高良涧、蒋坝一线出发,向淮阴开进;苏北地方武装5个团从东、北两面配合,向淮阴逼进。8月27~31日,经过激烈战斗,全部肃清淮阴外围据点,并对淮阴城构成包围态势。第10旅等部随即调整部署,赶筑高于城墙的多座火力点,开挖数条直通城墙底部的交通壕,迅速完成攻城准备。同时,向守城伪军发出通牒,令其投降。伪军拒降后,第10旅等部于9月6日下午对淮阴守军发起总攻击。在对城墙实施爆破成功、炸开东门城墙后,突击部队迅速攻入城内,猛扑伪军师部,经1个半小时激战,击毙伪军第28师师长,全歼伪军第28师、淮阴保安团等部8600余人。淮阴战斗结束后,第10旅主力于13日进抵淮安城下,紧缩了对淮安城的包围。15日,黄克诚率第

7、第8旅进至淮安城下,接替第10旅进行攻城准备。第

7、第8旅及苏北地方武装,于22日晨开始总次。各攻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猛烈冲击,相继攻入城内,向伪军纵深实施多路穿插分割,各个围歼。经7小时激战,全歼伪军3个支队共5000余人。

3、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此间的“皖南”即指事变发生地区:“安徽南部”,而新四军则是指中国共产党辖下;由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的该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共产党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原因为稍早两党军队的军事冲突——黄桥事件。

4、新四军军歌: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我们大概十点钟到达了徽州区潜口民宅。通过对潜口民宅的参观和学习,在再经过我们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其他游客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我对徽州文化的了解。以下是我的认识成果:

潜口民宅在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

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山庄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

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首先,潜口民宅很注意它的代表性。从建筑潜口民宅风光(2)(11张)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从宅主看,有商人的是捐建的"善化亭",老人议事娱乐的"乐善堂",大家旺族的众厅。其次,潜口民宅颇县典型性。这里有雕饰精美,能体现徽雕技艺的"方文泰宅",有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砖本结构建筑之一的"司谏第",亦有保留了元代营造手法的"吴建华宅"。这里,可以见到明宅起居方便,简易而富有实用价值的营造法,从天井设水池去体验聚水如聚财的哲理。再次,潜口民宅有统一的艺术风格。移人的建筑,大都取自潜日村,布局上又参照了徽州古村落的固有特点,内部陈设以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再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11点半左右我们结束参观,坐上黄山学院校车返回学校!发车之前,老师清点人数,以确保是否全体学生都坐在车上!

(三)完成任务

本次的见习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新四军以及徽州民居的相关知识,巩固和运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和发展了对新四军革命思想的了解以及徽州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分析、研究革命精神和建筑文化的能力!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

四、见习体会

通过今天一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不是生活在革命的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们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过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因此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去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精神和叶挺精神以及所有的革命精神。徽州古建筑文化从根本上体现出了中国古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徽州建筑体现出了其明显的封建特性,但是徽州建筑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我们要保护徽州文化,保护徽州古建筑文化,向社会倡导从我做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假期实践活动总结下一篇:学生会组织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