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走基层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央视走基层范文

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

20120222【走基层· 我在基层当干部】走村串户“招工局长”上门劝打工

在中国城乡基层单位,成千上万的干部,办公室就是田间地头,汗水和老百姓一起流,幸福感来自农民致富,成就感来百姓点头。用全部的辛劳和智慧,改变基层面貌,推动社会进步。今天新闻联播介绍一位被称作是"招工局长"的陈家顺,他是云南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专门负责县里的劳务输出。本台记者春节前后跟随他走村入户,记录了他从招工宣传动员到送农民进工厂的全过程。

第一次见到陈家顺,是在春节前,他正要下乡宣传、动员组织农民们进城打工。他说,沾益县是一个农业大县,43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0多万,劳务输出成为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而组织农民工进城打工,往往吃力不讨好。

陈家顺告诉我们,过去,劳务信息都由中介公司提供,有些并不准确,不仅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出现劳务纠纷后,农民工也总是处于弱势。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7年,沾益县就在用工需求比较大的浙江省义乌市,成立了劳务工作站,直接与用工企业接洽,提前核实用工信息的准确,一旦出现问题,出面帮助农民工解决。

作为劳务工作站站长,每年的春节前后,向乡亲们介绍义乌的工作岗位,就是陈家顺新一年工作的开始。

在陈家顺的动员组织下,去义乌打工的第一批85人已经在正月初八到达了义乌。春节过后,陈家顺又一次下乡,要收上第二批269人的身份证,给他们买到义乌的火车票。

17岁的陈洪瑞,初中二年级就退学了,因为这一次他要随父亲到义乌打工,又是头一次,陈家顺专门过来多嘱咐他几句。

这一次,陈家顺还带来了一个已在义乌当了小老板的小老乡顾四品,现在一年能赚一二十万。他说,顾四品的打工经历可以让更多乡亲外出打工有信心。

这一批去义乌的260多名打工者,由陈家顺带队,正月十六出发,出发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安顿好家里的事情。

37岁的陈文德,看到外出的乡亲们都赚了钱,他们夫妻二人这次也要带上6岁的女儿跟着陈局长到义乌去打工。

带着这一批农民工出远门,陈家顺途中会碰到什么困难、到了义乌他带出来的农民工能否顺利务工呢?请继续关注"招工局长"陈家顺和农民工的故事。

20120223【走基层· 我在基层当干部】269人赴浙打工 “招工局长”一路护送

继续来关注云南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的故事。2007年,沾益县在浙江义乌设立了劳务工作站,陈家顺担任站长常驻义乌。这四年多来,他云南的家反而成了他休假、开会才能回来的地方。每年春节假期他忙着动员乡亲们外出打工,今年元宵节一过,他又要带着269位愿意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出发了。

大年初八,同在义乌工作站的妻子带领第一批农民工去了义乌。元宵节一过,陈家顺也

要护送第二批农民工前往。家里又一次只剩下女儿一个人,女儿读高中三年级,今年就要高考,而陈家顺又要走了。

这一次,陈家顺要带269名农民工前往义乌,这些人中,有的有几年打工经历,有的是第一次外出打工。

龙志林已经在义乌打工4年了,在一家工厂做到了经理助理的职位,这次,他要带着妻子,孩子,母亲和哥哥嫂子一起回义乌,他们走了以后,家里只剩下父亲和侄女两个人。

出发前一天,第一次到义乌打工的陈洪瑞特意去理发馆把自己黄色的头发染回黑色。

出发前,工作人员给每位打工者发放了普法手册。因为很多农民都是首次坐火车、出远门,所以带队的陈家顺也不断地讲着火车上、旅行中的注意事项。

2月7号夜里11点多,列车开动,驶向义乌,行程36小时,将于2月9号中午到达。

夜深了,睡不着觉的陈家顺很清楚,从老乡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身上的责任就重了起来。其实,对这些乡亲们来说,旅程才刚刚开始。

编后

陈家顺给每个老乡都留了电话,好让他们随时向他求助。那么,谁会打来第一个电话呢?电话那边,会有什么事呢?请继续关注陈家顺和农民工的故事。

20120224【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招工局长”率队 269人工作逐一落实

元宵节刚过,云南沾益县第二批前往浙江义乌的269位农民工,跟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踏上了旅程。在火车上,陈家顺开始核对每个人的情况、确定合适他们的企业。36个小时的旅途中,陈家顺一直都没闲着。

到达义乌前,陈家顺要对每一位老乡的工作做最终确定,根据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个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分别推荐、安排到不同的企业。

火车上,陈家顺的手机也是响个不停。

17岁的陈洪瑞第一年外出打工,陈家顺对他也格外关照。

已经在义乌打工4年的龙志林,这次为了照顾3个月大的孩子,带着妻子、孩子、母亲和哥哥嫂子一起回义乌。已经当上经理助理的他,这次回家还招收了20几个老乡到自己的工厂打工。

2月9号中午,列车到达了义乌。带着妻子女儿头一次出来打工的陈文德被安排到了电镀厂。

可是,等到200多位老乡都被不同的厂家接走了,包括陈文德一家在内的29个人却迟

迟没有等来电镀厂接站的车。这时,陈家顺的电话又响了。电话那边传来消息,由于电镀厂车间还没建好,负责人把29个人介绍给了一家运动器材厂。

在陈家顺的催促下,几个小时之后,电镀厂的负责人终于来了。

虽然电镀厂变成了运动器材厂,但总算是有了一份工打。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陈文德和他的乡亲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编后

陈家顺曾被人们称为"卧底局长"。那么他到底在哪里"卧底"?想要打探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农民工又意味着什么呢?请继续关注陈家顺和农民工的故事。

20120225【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招工局长”为农民工卧底探虚实

农民工打工的企业劳动强度怎样?待遇如何?招工单位的承诺能否兑现?负责劳务输出的沾益县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曾经多次隐藏真实身份,以打工者的名义深入到用工企业一探虚实,被称为"卧底局长"。

作为繁荣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省义乌市有着巨大的用工需求。人力资源市场大门前,供需双方汇聚于此,相互考量。

云南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就在人力资源市场旁边的楼上,这是2007年县里为搭建就工渠道而设立的,开始派干部异地驻站。

在陌生的环境里,让出来打工的农民稳定下挣到钱,陈家顺没少费心思。他多次隐藏真实身份,以打工者的名义潜入用工企业,跟工人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帮农民工了解真实情况。

2008年的9月份,为了给十几位50多岁的农民工找到工作,陈家顺应聘到义乌郊区一家养殖场当起了饲养员。

陈家顺说,这十几位大龄农民工,一无技术,二无体力,在制造业工厂很难胜任,而养殖场应该最适合他们。但这里的劳动强度到底如何,讲好的待遇能否兑现?他觉得只有亲身考察才能给老乡们负责任的回答。

在养殖场干了40天后,陈家顺放心地把这十几名大龄农民工介绍到了这里。从那以后,陈家顺又介绍了很多沾益县老乡到这里打工。现在,陈家顺在不少企业中设立了信息员,通过他们及时通报真实信息,他向农民工介绍企业也就更有底了。

后来,县里发现许多女性农民工的问题需要有一位女同志来处理,组织上把原来当教师的陈家顺妻子选调到了工作站。于是,沾益的家里,只留下了女儿一个人。

妻子来到义乌工作以后,对丈夫的工作才更加理解。

从当了站长到现在,陈家顺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近千起,挽回农民工损失56万元,

化解集体辞职事件20多起。陈家顺说,做这些事情,不为别的,而是职责所在。

编后话

陈家顺把云南沾益县的乡亲们带到义乌,可不只是把他们往企业一塞就撒手不管了。小到宿舍灯泡坏了,大到孩子在哪上学,他都操心。这份心,他操得过来吗?乡亲们能信任他吗?请继续关注陈家顺和农民工的故事。

20120226【走基层·我在基层当干部】陈家顺:做农民工的局长

沾益县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也是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现在,他把老乡们从沾益带到了义乌,又把他们安排进了不同的工厂,那么,老乡们能适应新的打工生活吗?陈家顺又为他们忙了些什么呢?

带着妻子孩子,第一次出来打工的陈文德,这一天搬进了企业为他们准备的新宿舍。

6岁女儿陈素的上学问题,是陈文德夫妇出来之前最为担心的。在陈家顺的督促下,企业帮陈文德等三家职工的孩子联系好了学校。经过面试和考试,一个读一年级,另外两个进学前班。

陈家顺告诉我们,如今,一家人从老家过来打工的有很多,因此小孩子的上学问题,就成了他们的大事情。2010年9月,为了找到可以信赖的学校,陈家顺来到义乌市最大的一家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聘当老师。因为曾做过教师和中学校长,陈家顺很顺利地被录用了。

后来,陈家顺安排了很多农民工子女,进入这所学校就读。

2月13日一大早,陈文德把女儿送进了公立小学的学前班。夫妇俩也也开始了第一天上岗,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开始适应新的身份。

第二天,陈家顺突然得到消息,有5个刚来义乌的工人要求更换工作单位。

劳务工作站迅速联系了另外一家工厂,厂家很快就派车前来接收五位工人。

2007年以来,陈家顺从沾益亲自带出的打工者有接近八千人,间接带动的有一万两千多人,每次带出来的工人,他都会全程跟踪、负责到底,而且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本台短评:贴心办实事 朴素政绩观

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关注云南基层干部陈家顺为外出务工者贴身服务的故事。有他在身边,农民工身处他乡,却并非举目无亲;困难不少,却总有办法。他自己去企业打工,替乡亲们探路;他千方百计联系学校,安置务工者子弟。甚至乡亲们宿舍灯泡坏了,他都会去管。这些也许都很琐碎,但对于乡亲们来说,却是那么及时,又那么贴心。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一种朴素的政绩观!

第二篇:走基层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正结合着群众路线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目的是为群众解决身边的难事、难题,让人民群众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古人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而民心的向背历来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指的就是民心对政权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路线,群众满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尺,民心是执政的源泉,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是一场看得见的“民心仗”要将“走基层”活动推向高潮,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避免“走过场”、“一窝蜂”。要想让群众参与,就得做令百姓信任的干部。领导干部要带头,干部职工参与,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中,积极服务大众。“走基层”,核心在“走”。群众对于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视察调研历来有一偏见,即大张旗鼓地搞现实主义,弄得下级紧张、疲于应付,不仅仅要沿途清理,还要指定地点,没有达到看民情、听民声的目的,还疏远了干群关系。“走基层”不能成为一种命令式的活动,而应成为工作常态,关键就是要“走”,虽然现在领导干部“走基层”都是轻轻地来,但是如果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走基层不如不走。怎么走,一要悄悄地走。要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随机检查,避免事先通知,下

级为遮掩隐情而弄虚作假,找“群众演员”或大篇幅地汇报工作。“悄悄地走”不仅可以看到更多实情,听到更多声音,更可以发现更多问题。二要“揣着问题去走”。要带着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最基层的去看、去听,收集意见建议、深入思考。三要对梳理出的问题出谋划策。不少群众对过去很多一阵风式的活动里逐渐变得麻木,认为反映不反映都一个样,缺少参与进来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做令百姓信任的干部,言出必行,不敷衍、不说空话套话,让百姓切实感受到诚意,感觉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受到了重视,这才会有参与的积极性。

二、注重回访,检验效果。“走基层”活动的工作重点是“办实事、惠民生”六个字,所以,“有没有为群众办实事,有没有群众得实惠?”是每一个领导、党员干部在走基层的时候都应该反思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做好回访工作,随时关注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自己的工作是否让老百姓满意。“走基层”,关键是“基”。要和群众同坐一张凳,同喝一碗水,同吃一碗饭,面对面倾听群众的牢骚诉求。让群众改变对干部的偏见,看到美好的希望。党员干部做好反思工作,才能把“走基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三严格程序,解决问题。“走基层”活动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党员干部都要按照要求为群众办事,不能天马行空,凡事“想当然”。党员干部在走基层时要做到“带眼睛

看、耳朵听、脑袋想、嘴巴说”,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才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在走基层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将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登记,建台账,知情况,把服务制落到实处。所以,“走基层”要把落点放在“层”上,切实做到民生信息心中有数,群众困难心中有数,矛盾纠纷心中有数,根据发现的问题、收集的民声民意,确定热点难点问题的缓急、重要程度,群众所急的、历史遗留的、顽疾杂症的必须马上落实处理解决,出重拳下狠力拿下,给群众一颗定心丸,真正诠释“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有条不紊地推动各类问题有效解决。

第三篇:走基层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张老汉想通了

2011年10月08日11:33山西新闻网

字号:T|T

9月25日上午,在方山县大武镇采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情况时,镇里干部告诉记者,家住大武一村的张启旺老汉这几天可谓是喜忧参半。

张老汉喜的是,走了半辈子的家门前的路要硬化了,忧的是自家房前的一块公共地自己占用了二十几年,要硬化了,村里让把堆放东西的地方腾一腾。张老汉心里寻思:“如果把东西搬开了,再一硬化,这块公共地就不能再用了。如果不搬,影响到硬化,咱自己也没理说去。”

张老汉到底搬了没有?当天下午,记者从镇上赶到大武一村。

刚进村,远远望去,几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见到张老汉时,他正领着两个儿子收拾东西。见记者到来,开朗的张老汉主动迎了上来打招呼。张老汉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大武人,在大武一村居住也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盖新房时,周围空旷的土地上还没有几家盖房的。因此,自己就把一些不紧用的东西放在了门口的土地上。不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听说您占用了二十多年的这块土地也要硬化了,让搬堆放的东西,您能接受吗?”记者问。

“起初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没有了。”

“为什么呢?”

“也不为什么,只是想通了。一开始自己想不通,上个星期天两个儿子从外回来,都说这是好事,地本来就是公家的,不是咱自己的,应该主动给人家搬开,不搬没有道理。仔细想想,才觉得这个担忧完全没必要!两个儿子还说咱家能有今天,还不都亏了党的好政策?”张老汉感慨道。

“说来也是,自己琢磨了几天。大儿子从部队参军回来给安置了,有了自己的工作;二儿子那年中专毕业找不到工作,巧遇县里招考教师,报名参考现在也有了一份固定的职业。这都是沾了好政策的光。现在党的政策好,要让农村道路实现硬化,过城里人的日子,咱老百姓应该支持。所以,俺就搬了,不影响人家硬化。”张老汉认真地说。

听说父亲想通了,这不又是个星期天,两个儿子专程回来帮助父亲搬东西,支持道路硬化。

在实施“村村通”和街巷硬化工程的进程中,各地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值得记者去发掘,去记录。大武一村张老汉喜与忧的故事正是农村一线鲜活而真实的事例,也是基层一线开展工作、促进发展的生动体现。方山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陈振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方山县今年已完成街巷硬化536公里,有6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

本报记者 任永亮 本报通讯员 杨应平

第四篇:走基层

第一,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讴歌人民群众创造的文明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好地网络产品和服务,为推动国家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力量。第二,积极开展“走转改”活动,组织网络编辑深入基层,走向红色老区、改革重地、发展新区,走向企业、学校、农村等广阔天地,感受时代脉搏和中国变化,接触一线群众和火热生活,用群众的语言、网络的特点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美好生活,展示当代中国和人民群众的崭新风貌。

第三,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深化行业自律,对微博客、社交网络、手机媒体加强建设和管理,网站新闻宣传真实可靠准确,不造谣、不传谣,不传播庸俗、低俗、媚俗内容,使先进的新媒体真正为人民所需,为群众所用,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广大网络编辑要通过“走转改”的实践,提高水平,提升素养,努力为首都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第五篇: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别样的联谊会

春节就要到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大多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然而,泽州县金村镇郭背村的村民在购买年货的同时,还在张罗另外一件事,村民们要和晋城市本尔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一个联谊会,企业到村里来开联谊会记者还是头一次听说。

1月10日上午,村民们早早来到村委会,一个不大的办公室被挤了个满满登登。第一个登台的是村党支书贺秋发,他一亮相竟来段自编的顺口溜:“谷子大丰收,多亏本尔昆,小米营养高,补钙补叶酸,基地连农户,收入节节高,开春种点啥,还是谷子好。”

他口中念道的本尔昆,全称是晋城市本尔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网络订购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晋城可谓大有名气。其采取“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开发了3大系列45个小杂粮品种,成功注册了本尔昆、鲁村、范庄等农产品商标。在众多受益村中,金村镇郭背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村民郭小富能说会唱,他即兴表演了一段上党梆子:“平时外出演节目,捎来带去把地种,2亩小谷收成好,吃了还赚2000多,种子技术有人管,销路合同做保障,村企联合思路准,开拓市场前景广,名扬九州称‘米王’。”为了提高村民种谷子的数量和品质,本尔昆公司低价给村民提供种子,免费技术辅导,并要求村民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收获的谷子产量高、品质好,其小米荣获中国优质农产品省级金奖和特色农产品畅销奖。

村民王华东种着12亩谷子,往年收入也就5000元左右,2011年他拿到15841元。王华东被评为村里的“种植大户”,他在联谊会上的获奖感言道出了村民致富的秘诀:“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和本尔昆公司签订种植合同后,收入却大不一样。”登台 “表演”的村民个个笑容满面。中午12时,本尔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军的总结发言更是让村民吃了“定心丸”。“今年还要为每个谷子合作村配备一台精量播种机、一台机械间苗机、一台专用收割机,让咱农民兄弟像种黄金一样种谷子。”经久不息的掌声成了联谊会结束语。

联谊会结束了,但郭背村村民致富的门路才刚刚打开。

本报记者 李全宏 本报通讯员 刘高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业委会筹备范文下一篇:用他的造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