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之灵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戈雅之灵范文

戈雅之灵观后感

电影《戈雅之灵》正是借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著名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视角,以少女伊莱斯人生为线索,在此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荒诞、宗教、人性的故事。

在故事主线中,伊莱斯因为不吃猪肉而被作为异教徒被修道院关押,严刑拷打,道貌岸然的神父劳伦佐在向上帝祈祷的同时却在腌臜的囚室里占有了伊莱斯。15年后,废除了宗教裁判所之后,伊莱斯才和其他无数“异教徒”一起,得以重返天日,这时的伊莱斯以不复当年的美丽,而是一个消瘦脱形的女人。当年叛离宗教的劳伦佐作为大革命的领导者重返西班牙,当他得知自已和伊莱斯的私生女竟成为妓女,在将其驱逐出境的过程中却遇上惠灵顿军队,将其送上了断头台,而自己的女儿却是这过程的看客。在清脆的童谣生中,已然疯傻的伊莱斯,跟着拖着劳伦佐尸体的板车,拉着劳伦佐的手,抱着捡来的婴儿,步履轻盈,好像这时正是他幸福的时刻。

狭隘的宗教教义、人性的欲望与贪婪、政权斗争、战乱——这些痛苦的来源,戈雅目睹这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这个荒诞的世界。伊莱斯作为戈雅眼中美的化身,原应美好的人生,却被荒谬的界定为异教徒,从此万劫不复:严刑拷打、劳伦佐的占有、母女两隔以及长达15年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对于形同枯槁的伊莱斯并不是最后的折磨,出狱之后虽然得到戈雅的帮助,却还是被劳伦佐送到疯人院,最后也精神失常。

讽刺的是,伊莱斯正正感受到的快乐,确是在她疯狂之后,捡到弃婴误当自己的女儿,并拉着劳伦佐的尸体,在孩童的歌谣声中离去

的那一刻。一个人在神智清醒的时候,面前的世界充满了荒诞和坎坷,而在疯狂之后,在人们认为应该充满荒唐的世界中,找到了最简单的幸福。伊莱斯的人生本就是荒诞的。

而作为重要角色的劳伦佐与宗教的纠葛也颇具讽刺意味,三次审判作为劳伦佐生命的转折点,劳伦佐在其间的审判者与被审判者的身份转换极致荒唐。首先,劳伦佐在伊莱斯父亲的胁迫下签下荒唐的陈词被主教发现之后叛离宗教,沦为被审判者。戈雅为其画的肖像也被修道院象征性的销毁。15年后,劳伦佐以大革命功臣的形象有法国衣锦还乡,他首先废除了修道院,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审视曾经居高临下的主教,冷冷宣判其死刑。这时的劳伦佐由先前的被审判者转换为审判者。最后,他们的角色在混林顿的军队一举攻入西班牙的时候,再一次发生了调转。这一次,主教再一次穿上鲜红的教服,而之前盛气凌人的劳伦佐只是颓然的跪坐在被审判者的位置上,接受自己绞刑的判决。这样颠来倒去的角色转换,讽刺至极。

戈雅站在那里,目睹了这一切的荒诞与讽刺,试图伸手去挽救去帮助。试图在人与人、人与宗教、人与政治、宗教与政治的疯狂冲突中挽留一丝美好。戈雅沉浸在自己无声的世界里,旁观战火、饥饿、弱肉强食,用画笔去记录与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戈雅同样面对的黑暗的封建政权统治,内心承受着煎熬。

1792年之前的戈雅获得了“宫廷画家”的称号,做了昏庸的查理四世的“宫廷首席画师”,自己却与封建势力有着激烈的冲突,戈

雅的作品上反映的问题十分尖锐,戈雅本人内心也是痛苦的。

1792年,由于过多接触铅白,导致戈雅中毒,使他完全失去了听觉。之后的时间里,在自己安静的世界里,戈雅在1803年创出了《狂想曲》,也正因为这一组画,使自己免了受宗教的迫害。

《狂想曲》是戈雅通过自己的画笔,宣泄出的精神。是现实社会在戈雅思想中的投影。它反映了世界的真实性,画中出现了许多鬼怪形象,涉及的社会面有直接指向宫廷的黑暗、嘲笑那些使西班牙的政治和文化倒退的势力,讽刺封建社会的虚伪腐败。表达人民在宗教统治和封建专制下的痛苦和不幸。这组画可以说是当时西班牙社会的一面镜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1808年至1814年间,西班牙经历了第一次此产阶级革命,西班牙开始了反拿破仑入侵,反贵族和宗教的斗争,戈雅的作品同时也进入了热情战斗时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第二部大型铜版组画《战争的灾难》。反映了这场战争中西班牙人民英勇反抗法国侵略者。然而西班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使戈雅的心情极为沉重。

晚年的戈雅于1824年离开西班牙,躲避可能的政治迫害,1828年死于异乡。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宗教对戈雅的绘画都有这一定的影响。以上帝之名,无辜的人蒙受苦难。宗教裁判所并非天然正义的,但因上帝之故,他们便是正义的,他们有施行审判的权利,可以定人生死。以信仰的名义,异端邪说就可以被处理。电影中正是通过让无

辜者充当这场清洁信仰运动的牺牲品,让他们“正义”的面孔遭到颠转。

《戈雅之灵》以一个荒诞的故事浓缩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与人性。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镜头,伴着孩童清脆的声音,伊莱斯随着劳伦佐的运尸车缓缓远去,连同注视着他们的戈雅也远远消逝在甬道„„是伊莱斯的悲剧,还是劳伦佐的悲剧,还是戈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还是当时整个西班牙社会的悲剧和挣扎?

第二篇:水之灵

我凝视她,这自然的仙子,纯洁灵动,透着天山雪莲的容光,带着幽谷百合的浅笑,轻柔地在我面前跳着婀娜的舞蹈。

我倾听她,这动人的天籁,亲切婉转,和着百鸟的呢喃,伴着轻风的低唱,深切地在我的耳边奏响了一曲心灵的颂歌。

我抚摸她,这温情的天使,清凉柔和,有着阳光普照大地的博爱,怀者母亲爱抚般的柔情。隽永的在我的心底印下了不灭的痕迹。

水,是万物之灵;水,是圣洁之源。只一滴水,就能窥见她纯洁的本性。当她汇成流,结成溪,她那轻柔的曲线便展现出来,或是急流,或是静潭。在那一静一动中,便可发现她既奔放热情又娴静淡雅的性格。其实一滴水也可以伟大,因为她能映现出整个太阳。

君子,当如水。尚善若水。圣人孔子像水一般慈爱柔和,在诸侯国间,他传播仁爱;在春秋路上,他桃李满园。他的思想就像涓涓的流水,流过千秋万代,注满历史的胸怀。

君子,当如水。心如止水。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归隐深山不问世间之事,一心只与自然为友,以赋诗为乐,他的心便如一泓幽静的潭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永远恬静的净化着一切杂质,坚守着内心的纯洁。

君子,当如水。奔放如水。诗仙李白,你饮酒赋诗,纵情于山水之间,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就像那奔腾的激流,飞泻的瀑布,无拘无束,偶尔遇到水中的暗石的羁绊,你便顺势激起浪花,任水光飞溅,发出欢快不羁的声响。

君子,当如水。坚定如水。岳飞,永远的英雄,他像水,为了荡涤污尘,不惜与之共殒身。水怀抱一颗永远纯洁的恒心,你怀抱一颗精忠报国的忠心;水不惜将自己洒向大地,洒遍人间,即使自己支离破碎,蒸腾为空气,你亦像水一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是水的执着,也是你的执着。

集水之大成者便为海,海纳百川,融万水。他似乎包括了所有水以及所有水的灵气。这些灵气使大海显得如此深沉和亲切,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把胸怀张得很广,所以才收下了所有的水,包括落下的雨水,像人留下的辛酸泪,以及雨水凝成的晶莹的雪花,她是天使的礼物,她的临降凡间给单调的世界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希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永远不会枯竭,因为历朝历代都会有更迭不息的水流注入其中。千百年来历史都未曾改变,这条大河也不会改变,但它却会永远向远方流去,承载着万物,携带着沿途的一切悲伤与欢笑、成功与失败、教训与借鉴,滋润养育着永远敬仰她的人们。

第三篇:雀之灵

对舞蹈《雀之灵》的鉴赏

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圣鸟,它是善良,美丽,吉祥与幸福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 ,而且是一个对美丽的信仰。模仿孔雀的形态,身姿和动作,将他们所信仰的善良美丽与吉祥幸福用自己的肢体舞动表现出来,因此,那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美丽的演绎,更是对灵魂与信仰的诠释。

早先孔雀舞只是傣族民间信仰式的舞蹈,然而,其优美的动作元素,特别是手势对孔雀形态动作的模仿惟妙惟肖,还有舞蹈形态中的三道弯,使其舞姿优美动人,极富艺术欣赏价值。于是,孔雀舞便走上了艺术的舞台,以其独特绝美的视觉元素俘获了大众的心。在孔雀舞的表演艺术中,最精华的舞姿莫过于艺术家杨丽萍自创的独舞《雀之灵》。她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了孔雀的美丽,灵动多变的手势,曼妙的身姿,真正舞出了雀之美,雀之灵,也舞出了她自己的信仰与美丽。

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由于背景音乐的不同而分为三个版本,三种不同的音乐,舞出了三个不同氛围与情感的孔雀,尽管不同,但它们表现的都是最为生动美丽的雀之灵气,最是感人的情感。

其中广为人知的是由张平生的作曲为背景音乐的《雀之灵》,音乐快慢有秩,很具节奏性,情绪轻松欢快。清晨,在鸟鸣,清风与晨光中,洁白的孔雀缓缓苏醒,闲庭信步走来,姿态优雅高贵,在晨露中徐徐起舞,或旋转,或伏舞,或仰身,每一个舞姿都尽显高贵绝俗。对着水中的倒影顾影自照,每一次的摆手旋身,都表现出孔雀对自身美丽的欣赏与欢喜,只能以不断变幻的舞姿和高贵的姿态显尽自己的美丽动人。尽情地舞着,从清晨的朝露,到傍晚的落暮,她的美丽与幸福无人能及。在这里,舞者不再是舞者,灯光不是单纯的灯光,音乐也不仅仅是带着韵律的声音,这里只有一只高贵美丽的孔雀,伴着朝霞,清风与晨露尽情舞着。她们是融合在的一个整体,构成让人屏息的绝美。

另一版本称为神秘园版,也是最广为人传的一个版本,音乐为神秘园的《田园》,曾经的春节晚会上用的就是这个版本,音乐忧伤动听,直入肺腑。舞蹈所带来的感觉也是唯美而绝望的哀伤,同样的基本舞蹈元素,用孔雀的身姿,旋转,或快或慢,或柔或刚的摆臂,她同样是美的,美的绝望而哀伤,也许美丽也有无奈,命运总有沟壑就,而此刻,她舞出的感觉,哀伤似无尽,凄美让人心碎,那些对命运的挣扎和祈求,那些忽快忽慢的舞姿,充满不顾一切的挣扎,悲怆凄美。杨丽萍以孔雀的身姿,演绎了一幅最为心碎凄美的画卷,是对爱的离去,伤的无尽,还是痛的无边?不禁让人遥想。

第三个版本具有典型的云南风,因此被称为云南印象版,孔雀舞原本就是傣族民间信仰式的舞蹈,他们崇尚孔雀,信仰孔雀,孔雀舞就是他们的信仰形式。因而,这个版本便具有返璞归真的意味。从舞蹈到音乐,都充满了宗教色彩,舞蹈的开头手势,五个手指呈孔雀的形状伸缩变换,点在额间的高贵,无不散发出让人景仰膜拜的宗教气氛。整个舞蹈的基调较为缓慢,多有旋转,手势的变化与形势缓慢中带着神秘,急速柔幻中蕴满激情,带着祈祷的姿势,她不仅仅是舞蹈,并且是一种信仰的形式,带着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崇尚与灵魂的理解。往往越是崇尚的事物,越具有神秘感,更能引发人们对它的追求与膜拜。带着这样的理解,杨丽萍用自己的舞姿将她心中所景仰和理解的“圣鸟”以绝美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眼中。原来,信仰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如此完美,观过的人,无不心生膜拜。这就是一种宗教的形式,信仰的舞姿。

纵观整个系列,三个版本的《雀之灵》,三种以不同姿态出现的孔雀,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却是同样的震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无不将孔雀的韵味与音乐和舞者的理解融合得淋漓尽致,孔雀的美,孔雀的灵,孔雀的高贵与神秘,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动作,变现却离不开一个“灵”字。在舞台上,舞者并未将自己当作一个舞者,而是真正的孔雀,也只有真正融入其中,让心灵感受圣洁的美与高贵,才能将一个“灵”字表现得炉火纯青,观者无

不震撼,叹为观止。

孔雀舞最具特色的便是手指的姿势与手臂关节的动作,其变化千姿百态,或刚或柔,始终模仿孔雀的身姿。在《雀之灵》中表现得尤其精彩绝伦,不同的韵律,变化节奏,在一双手的舞动中,欢快,优雅,绝望,神秘等不同的色彩随之而出,不知又牵扯出了多少观者内心的那一片感动。最美的,是手臂与肩膀结合的舞动,那连在一起舞出的柔情似水,高贵优雅已是绝美,然掺了点无奈,舞出的便是挣扎与绝望的心碎,心,也跟着沉沦;揉合了一丝缓慢,那臂与肩的线条,幻化出的就是神秘的圣灵。舞着,祈求着,赐予更多的美丽与高贵。

杨丽萍以自己对孔雀舞的理解和信仰,一颗灵动的雀之心舞出了她心中的“雀”,自己的“灵”。《雀之灵》带着信仰与美丽,以绝美的身姿唤醒了无数人心中载着的一个以美丽为名的梦。

第四篇:万物之灵成语

【成语】:万物之灵【拼音】:wàn wù zhī líng

【简拼】:wwzl

【解释】: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出处】:《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示例】: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苗,四象变化之根本。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

【顺接】:灵丹圣药 灵丹妙药 灵夙之期 灵威丈人 灵心巧手 灵心慧性 灵心慧齿 灵机一动

【顺接】:奥援有灵 大愚不灵 福至心灵 福至性灵 负气含灵 呼应不灵 冥顽不灵 脑瓜不灵

【逆接】:成千上万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千论万 伏尸百万 挂一漏万 论千论万 千千万万

【逆接】:万万千千 万丈光芒 万丈深渊 万不一失 万不失一 万不得已 万不耐一 万世一时

第五篇:雪域之灵优美散文

刚刚告别大漠,又奔赴雪域,沿着格尔木河,我走进了雪域高原的腹地。来雪域高原之前,我曾想象过山的世界:浩莽逶迤的千山万岭,相互背负,相互拥抱,梁岗相连;一座比一座高,一峰比一峰险……来到世界屋脊之后才发现这种想象太小家子气了,真正的高原除了远处那些顶天立地的险峻冰峰生死相连地耸立在更高处之外,几乎看不到真正的山。

这是真正的广阔博大,广阔博大得无法填补,广阔博大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在这样的广阔博大面前,首先感到的是自身的渺小,仿佛躯体在不断地融化,收缩——直至变成一粒有神无形的微尘;与此同时也会感到灵魂在不断地扩张,飞升——直至扩张到与晶莹剔透的冰峰融为永恒的一体,直至飞升到苍穹之极。

仿佛就是在那一瞬间,我一下子领悟到了什么叫地久天长和千年祈盼。

大漠与雪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貌,但它们拥有共同的崇拜,那就是蓝天、白云和太阳;它们的命运也是一致的,那就是面对无限的寂静;它们的向往也是一致的,那就是以无穷的祈盼、梦幻而开始无尽的延伸,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显示着生命的不屈不挠。

大漠是悲壮的,它把所有的历史(包括心灵的轨迹),所有的希望、祈盼、梦幻统统沉默在深深的心底。

雪域是雄壮的,它把一切的一切毫无顾忌地坦坦荡荡地袒露在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质和掩饰。

坦荡无私的冰峰无私地哺育着格尔木河,格尔木河又无私地奉献着乳汁,将两岸哺育成沼泽和草场,沼泽和草场又无私地哺育着雪域高原的生灵。

我几次走进千篇一律的蓝白色的顶端开着正方形天窗的藏式帐篷,尽管因语言不通我无法与那些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的藏族牧民交谈,尽管我实在无法习惯饮用那热情的青稞酒和酥油茶,但我清楚,一目了然地清楚,从他们那里,我可以索取我所必需的东西,如果我有危难需要他们救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能够献出的一切,甚至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他们的客人,也是雪域之神的客人。

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雪域高原的生存环境也决非我走马观花所看到的那么浪漫,他们几乎一切都要靠雪域之神的恩赐;他们没有商店,没有电视,更没有卡拉OK;但他们的心灵是平和的,对养育他们的雪域之神怀着永恒的,没有索取的,朝圣者似的崇拜。

雪域之子的胸怀与雪域一样博大与坦荡——这就是雪域之灵。

正因为这样,雪域高原至今仍是一片净土,雪域之灵的神奇魅力也在于此。

即使是内地前来观光的匆匆游客,也会被这种博大与坦荡所感动,领悟一次心灵的放逐,完成一次脱胎换骨似的净化与新生。

早晨,在浓雾朦胧的格尔木河畔,我放声高歌,从“大红苹果”、“两只老鼠”一直唱到“小鸟在前面带路”……

“唱得好!”一声喝彩打断了我的放纵,十几个旅游者从浓雾中飘到我的眼前。

“我还以为是个漂亮小伙呢,原来是个黑粗汉!”旅游者中一位年龄最大也最不漂亮的女士向我发出揶揄。

“真遗憾,因为只有我们俩才能成为真正的知音。”我的揶揄也是脱口而出。

“哈哈哈哈!”所有人都开怀大笑,包括我的“知音”……

这一幕并不算太浪漫,但在喧闹拥挤的内地城市里却极少发生,这样的放纵只能发生在雪域高原这样的透明世界。

我搭乘开往西宁的军车离开雪域高原,站在敞篷车上,我放声高喊:再见了,雪域之灵,我会再来的!

这声音一直在我心中回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学之趣范文下一篇:稿件发表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