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环境影响分析

2023-03-02

大学生是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 国家和各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 但总的来说, 我国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环境影响因素, 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

1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负面影响

当前, 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分化和重组, 贫富差距分化加剧,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经济的诸多因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 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市场竞争强化了他们独立进取的精神。但大学生们并不是处于真空状态, 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同样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使部分大学生习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每个大学生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之中, 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使个人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 金钱和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得更加充分。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 在大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 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个人物质利益和金钱的认识。

(2) 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急躁心理使大学生的想法更趋“现实”、追求实惠, 崇尚庸俗的人际关系。成年人价值观中的利己主义因素外化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 这都影响着大学生, 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的情感因素退居其次, 而只看重这种交往对自己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当前, 社会上的腐败思想有向大学生蔓延的趋势, 有些大学生为当选学生干部搞“贿选”、有些大学生为有增加就业筹码购买各类考试答案, 这反映出大学生德育特别是廉洁教育的缺失, 其现状不容乐观。

(3) 前社会大环境消极因素增多, 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暴露出来腐败案件对社会和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 将给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学生造成扭曲的认识。受“买官卖官”、“买卖文凭”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认为, 只要有了权和钱, 什么事都可以解决, 导致其对一些社会灰暗现象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 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一部分大学生认为, 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评优甚至入党, 能力固然重要, 但更多时候还是需要来自背后“关系”的支持, 只要有关系什么问题都可以摆平。

2 高校在大学生廉洁教育和思想引导方面的功能缺失

(1) 市场经济对高校教师师德水准的影响。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师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伦理价值受到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的冲击, 导致高校教师们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 都表现出新旧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冲突和对立, 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只看眼前实惠, 缺乏精神追求, 师德的内在自我约束力和外在制裁力相对减弱。

(2) 高校在管理和服务中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 对大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不强。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接触了解社会的阶梯, 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有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但与大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管理制度, 如奖助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发展学生党员等方面公开、公平、公正程度不够;班级、社团干部选拔公开竞争程度不够, 部分同学仅凭着与班主任、辅导员的个人交情, 或者老乡裙带关系走捷径, 使得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把握产生了片面的理解, 滋长了歪风邪气的思想。

(3) 高校对大学生的廉政教育缺乏系统性。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诸多腐败诱惑的事实认识不够, 只进行泛泛的思想道德教育, 涉及廉政教育不够系统、完善。很多高校没有固定的廉政教育宣传专栏, 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宣传涉及廉政教育的内容较少, 缺乏廉政文化建设所需的廉政宣传漫画、展板、歌曲、警句等资料, 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得更少。

(4) 高校腐败案件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教育成果具有毁灭性打击。近年来, 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高校腐败大要案、窝案、商业贿赂案、学术造假案也频频暴露。高校管理者的腐败行为和高校教师的学术腐败行为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颠覆性的负面影响。

3 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影响

(1) 家长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标准, 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 很多家长把注意力和目光都投在了分数上, 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基本素质教育, 学生在无形中也会认为只有分数是最重要的, 其他方面都是“小节”。

(2) 家庭缺乏言传身教的氛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也是根深蒂固的。不少家长面对现实不良现象表现出趋从倾向, 在品质和行为上不能为子女作榜样, 言行不一, 无形之中弱化了对子女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有的家长为了一己私利, 请客送礼、行贿受贿, 大搞人际关系;有的家长为图一时之快, 自己花天酒地, 请人代教代管孩子;有的家长言行不一, 说一套做一套, 自身缺乏基本的诚信等, 所有这些使大学生从小就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 从而误导他们放弃诚信观念, 对投机取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甚至作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

(3) 社会诚信和法制环境的不健全由家庭传导到学生。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失信成本低。有的大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依靠作弊, 有的大学生从家里开取假证明只为获得一点助学金, 有的大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帮助毕业后却逃避还款责任, 有的大学生恶意透支信用卡等等, 由于法制不健全, 许多失信行为无法律制裁依据, 仅仅受到道德谴责, 甚至对少数失信行为连道德本身都无法谴责, 致使失信成本低于守信成本, 导致失信行为屡禁不止, 失信者没得到应有的严惩, 守信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4) 对廉洁教育的片面性认识。升学和未来就业的压力, 决定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的唯一性。从社会到家庭普遍认为, 廉政教育是“管人、管钱”的掌权人的事, 学生没钱没权, 与廉政没关系, 况且反腐败这类反面的事例学生知道多了反而有负面影响。因此, 廉政教育从小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大学生廉洁教育, 其实质是一种关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岗前培训。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运用丰富载体, 利用多种手段, 扎扎实实搞教育, 更需要从根本上搞清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抓住本职, 做到事半功倍。

摘要: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意识教育, 必须准确掌握和分析其积极和消极影响因素。社会大环境、高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有效性, 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环境影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农业机械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下一篇:云计算高职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