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实验考试

2022-08-27

第一篇:动物遗传学实验考试

园林遗传实验考试

1, 什么叫核型分析,核型分析过程中应遵守哪些原则?

2,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 核型分析实验中,测量染色体总长度时是否应包括随体,次缢痕?

4, 核型分析实验中,测量染色体短臂长度时是否应包括随体,次缢痕?

5, 减数分裂按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分为哪些时期?各时期具有什么特点?

6,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第几次减数分裂之后?

7, 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8, 用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细胞模式图说

明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中期Ⅰ,中期Ⅱ的染色体行为特征。

9, 染色体制片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

10, 染色体制片实验中,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实验材料,其作用何在?

答:通过秋水仙素预处理,来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促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阻碍纺锤体形成。 11, 染色体显带可分哪几种?

答:C/G/R/N/T带。

12, 染色体显带有什么意义?

13, 简述BSG法显示C带的原理?

答:染色体经过比较湿和的Ba(OH)2,变性处理后DNA众链解开。再在盐液(SSC)中温育复性,复性时异染色质较常染色质快,可以优先与Giemsa结合,染色较深,而常染色质则着色浅,从而在整条染色体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带纹。

14, 简述CTAB法提取DNA的原理。

答: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它可以溶解生物膜,使细胞中DNA复合体,释放出来,并使Pro变性,使DNA与Pro分离。最后用乙醇使DNA沉淀。

15, DNA有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其结构组成,可用哪些方法鉴定DNA?

16, CTAB法提取DNA时,加入氯仿-异戊醇的作用是什么?

17, 简述DNA和RNA核蛋白溶解性受盐浓度影响的差异。

18, DNA提取实验中,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后离心会出现什么现象,每一层分别是什么

物质?

19, DNA具有紫外吸光性,其最大吸收波峰和最小吸收波谷的波长分别是多少? 20, 已知OD260=0.800,OD280=0.600,试分析DNA的纯度。

21, 已知纯的双链DNA在260nm的吸光值是0.545,计算双链DNA的浓度。 22, 在DNA提取实验中,最后通常加入什么试剂使DNA沉淀?

23, 画出DNA在220-300nm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24,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中,影响DNA电泳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25,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中,DNA点样端应放在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26,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中,DNA一般与什么试剂混匀后点样,该试剂主要有哪些成

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27, 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是在一个大的群体中,进行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

没有自然选择,没有突变发生,没有大规模迁移等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繁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现象,也称Hardy-Weinber。

28, PTC尝味能力的孟德尔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强味觉(显性纯合体)的有150人,中味

觉(杂合体)的有800人,味盲(隐性纯合体)有50人,计算p、q、D、H、R

第二篇:动物遗传学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摘要: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遗传学基本定律及染色体理论外,还涉及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非孟德尔遗传、动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动物的遗传操作等。课程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还有一些涉及遗传操作的知识,若没有完整的同步实验讲解,学生靠想象来理解就更难了。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知识难点,动物遗传学教研小组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因才施教,研究出一套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校科研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讲授好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除了具有广博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授课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教研组也在

关键词:

动物遗传学;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质量;翻转课堂;因材施教;创新人才;自主学习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课以讨论课的形式

开篇在过去,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课程第一章都是绪论,主要介绍一门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章节及参考书目等。为了首先引起学生们对动物遗传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研组将动物遗传学第一节课改为讨论课,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二,人类的进化史你了解多少?对课程作了简单介绍之后,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传记片电影《造物弄人》,这是一个特别的关于达尔文和他如何撰写伟大巨著《物种起源》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学生们了解了达尔文顶着种种压力,冒险撰写了《物种起源》的前因后果。活生生的人物故事胜过千百次说教。学生们被达尔文的科研精神吸引的同时接收到的信息是:达尔文为进化的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进化的动力在于生存竞争产生的自然选择。辩论总是正反两面的,为此课程又给出另外两个网上争论热点:第一,“进化论遭质疑史前文明有证据”。新西兰遗传学家MichaelDenton在《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一书中一针见血地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很多专家认为“进化论”不仅误导了整个生物学,而且误导了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第二,介绍了遗传学家、进化理论学家尤金麦卡锡提出的“人类是黑猩猩与猪杂交结果的假说”。给出论题后,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归纳后大致分四类:第一类观点是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先有鸡后有蛋,认为鸡是别的鸟类进化来的,所以先有了鸡才有蛋;而人也是由高等动物进化来的。第二类观点是认为先有蛋后有鸡。学生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鸡是别的鸟进化来的,那也必须先有一个蛋的变异形成鸡的遗传物质后才能变成鸡。学生们同时认为人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因为人类最聪明,是人类在主宰和改变其他生物。第三类观点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基因才是进化的根本。第四类观点认为什么鸡啊,蛋啊,人类啊,都是宇宙运行规律改变的结果,地球生物是由宇宙中其他星球的高等生物送来的,比如人类离开地球,到太空中就会发生分子重组,到达另外的星球后,若想生存,必须分子重组后适应新的星球环境。学生们的观点新奇而独特,说明他(她)们在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也充满了好奇心,课程开篇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时,及时鼓励他们课下认真找资料,看相关书籍,找到理论支持,在课程学习到一半后,会开设一次大型辩论课,好的开端已是成功的一半。

2变高深的概念术语为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加深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教研组在讲授什么是“遗传”时,先给出课本的概念:遗传(heredity)指子代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即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本能方面的相似性。字面意思虽然很好理解,但却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缺少生动性,但如果在这里结合学生们熟悉的俗语来帮助理解:遗传便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通俗易懂的俗语,不仅生动,而且加深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在讲解“变异”的概念时,引入”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的俗语。学生们很快明白,原来“变异”是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诸如此类的概念或术语,都尽量用通俗易懂的俗语来解释,学生们能轻松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且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3借助视频资料和Flash动画讲解知识难点,使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纯理论的讲解,学生难有直观感受。为了使学生能认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我们的课堂更有趣,也更有价值,教研组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做法,把索然无味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视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视觉和听觉器官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配以视频资料,更加有助于学生们获取信息,并将知识深深印在脑海中。通过视频,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分析知识难点,有不明白的地方当场找老师或同学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喜爱。比如:老师在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章时,其中一个经典实验便是“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证实遗传物质是DNA,学生们不懂得什么是噬菌体,对侵染过程没有感官认识,此时我们便引入一个视频。部分视频截图见298页彩图1。通过视频讲解,学生们不仅对噬菌体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明白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整个过程,对证实遗传物质是DNA的经典实验“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有了直观的认识,深刻理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动物遗传学教研组不仅仅是针对个别知识点制作Flash动画,还针对历届学生提出的难点都制作了视频资料,比如有丝分裂、双交换、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缺失、重复环的形成、基因重组、基因复制转录翻译、RNA剪接等。在“动物的遗传操作”一章,教研组也更多地应用了视频资料,学生们通过视频,对“体外克隆DNA序列”和“细胞的转染及筛选”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鉴于本科阶段的试验经费有限,教研组不能给每个生物学操作都配以实验讲解,视频资料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视频学习,学生们对所有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再陌生。这触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和探索欲,他(她)们更是在课下主动搜索这类学习资料,并在自我展示课上拿来同老师和同学交流。

4“翻转”课堂的应用“翻转”

课堂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2]。“翻转”课堂创立的初衷是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将课程视频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家里听课学习,完成作业,疑难部分再到课上去找老师和同学讨论,这样,老师在课堂上便不用再讲授新课,而是解决学生们的问题。这个教改思路是好的,但目前的高校很多都无法完全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改革还未大面积推广,或许只是因为学生们还不习惯这样的学习模式。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教改也一样,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也许暂时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课堂“翻转”,但“翻转”课堂确实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动物遗传学教研组又在教学中针对个别章节和专题讨论课,尝试应用了课堂“翻转”方式。比如在讨论课上,老师先将一个专题的研究进展制作成视频,里面包含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制作PPT、如何立论、如何找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断,然后学生们根据“翻转”视频资料要求自行分组,各组再立论,并找到支持自己理论的资料。回到课堂上后,学生们便就各自观点,派代表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观点,然后组间展开辩论,这种“翻转”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确实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大多教育工作者通常认为,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人都有自然的惰性,没有学校和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的压力,大多学生对自主学习不热情,但事实是,在动物遗传学的章节“翻转”和几次专题讨论课上,学生们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热情,有些优秀的学生还在自学过程中发现了教材的小错误,事实证明他(她)们的学习能力不是不行,只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有了方向,有了任务,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又主动地完成自学任务,结果比预期理想,无休止的观望不如一次勇敢的尝试。

5老师不拘泥于三尺讲台,走下讲台可以加强课堂纪律

老师讲课除了要有丰富的课堂言语、表情和教学手段外,不拘泥于三尺讲台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目前,由于网络和通讯设备手机的应用,已经使很多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学生们上课时,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放在课桌上,有些学生自控力差,时不时想打开手机浏览一下,精神无法集中,连环效应,也会影响周围的学生听课。若老师整节课都站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不提问,不关注学生们学习动态的话,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若老师能走下讲台,时不时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走到瞌睡的或看手机的学生身边轻轻提醒,整个课堂纪律都会大大改观,这样的移动授课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6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们深入学习的热情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动物遗传学教研组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改进,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都实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但老师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更希望学生们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出进一步深入钻研课外知识的热情,进而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时俱进,做创新性人才。因此,在动物遗传学最后一课,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场面堪比“星球大战”的人体细胞与病毒之间战争的短片。部分截图见298彩图2。这个科探短片制作的非常精彩,学生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看似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却完整体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在学生们的心里播下了科研兴趣的种子。有限的知识讲授结束了,而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究实则才刚刚开始,学生们兴奋地表示,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揭开一个个不解之谜。这也是笔者在讲授动物遗传学课程时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多媒体课件在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40-42.

[2]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68-71.(004)

第三篇: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试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l、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生物学特性、营养代谢规律。遗传特点、微生物控制技术、开发、培育及应用等。

4、动物实验:是以各学科的研究目的为目标,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手段、方法、动物模型等,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反应与变化,并做类比研究,是保证试验的质量和试验的可重复性的科学。

5、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填空题

1、“3R”指的是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t:“优化”。

2、1988年由国家科技部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我国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的第一部法规。

3、“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于1997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

4、“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于 1993 年由湖北省政府发布。

四、问答题

1、“九五” 期间国家科技部对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建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答: 国家科技部首先加强了法规建设: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种、供种 实施细则》等;其二加强了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建设:国家投资建立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确保了我国实验动物种源的质量:第三加强了实验动物质量网络 建设,科技部投资建立了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一起形成了全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网络,为推行全 国统一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制度,提供了基础保障。第四是加强了对实验动物经费的投入,设立了“实验动物模型培育和标准化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全 国实验动物信息网络平台。这些重大举措保证了“九五”期间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发展。

2、什么是当前国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 3R”?

答: 国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中出现的“ 3R”运动,是对实验动物工作在广泛开展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由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减少:选用恰当的实验 动物进行规范化的动物实验,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使用实验动物数量。替代:以单细胞生物、微生物、组织、器官甚至计算机模拟替代整体动物实验。 优化:使用新的有效的镇痛、麻醉或改进实验程序。优化实验操作,从而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

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承担哪些责任?

答:有责任、有义务自觉遵守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生产及实验要求。按相应标准和规范对实验动物饲料、饮水、设施、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调控,对动物的行为、表现、反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按要求作好实验记录,保证实验结果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4、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取得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

l)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中心,遗传背景清楚,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具有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饲养、繁育环境设施及检测手段; 4)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符合国家标准; 5)具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6)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动物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检测人员,所有人员持证上岗;

7)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5.从事动物实验和利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取得使用许可证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

l)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有合格证;

2)实验动词育环境及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3)实验动物饲料符合国家标准:

4)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

5)具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6)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6、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 国家科技部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为职能司负责具体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各省(市)科委负责本省 (市)的实验动物工作。国家科技部认定若干个单位为全国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质量检测、引种、保种、供种工 作。

7、省实验动物管理体系是什么? 答:湖北省科技厅主管全省实验动物工作,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为职能处负责具体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成 立的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省各行业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专家组负责专业咨询工作;认定了 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负责全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认定了若干个湖北省实验动物供应基地向全省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认定了湖北省实验动物人材培养 基地,负责全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8、怎样看待西方国家的动物保护运动?

答: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身,是现代生物医药质量的天 平与生产的原材料,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反对或不允许用动物做实验是愚昧的。但动物也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他们在为人的健康长寿做出牺牲,所 以,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应该关爱这些生灵,西方国家的动物保护运动促使我们实验动物工作者重视动物的生活与实验环境,在动物实验中,精心设计、精心选择 动物和少用动物,采用镇痛、麻醉,以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这一切又促进了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实验的可重复性,促进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环境与设施

一、名词解释

1、普通环境:普通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一般实验动物

2、 屏障环境: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实验动物,这类设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入,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动物种群。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 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工作时应戴消毒手套,穿着灭菌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3、隔离环境:隔离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器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物。隔离器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是无菌的,为了保证这种无菌状态,人不能和动物直接接触,工作人员通过附着于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隔离器的空气进入要经过超高效过滤 0.5um微粒,滤除率99.97%),一切物品包装灭菌后通过灭菌传递舱移入,动物来自无菌动物、或其哺育的剖腹产动物后代。该系统的设施适用于饲育无菌们(Germ Free)级及SPF级实验动物。

四、填空题 l、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温度18-29℃,日温差≤3℃,相对湿度40-70%。

2、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换气量 10-20次/h,气流速度≤0.18m/s,,梯度压差20-50Pa。

3、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空气洁净度十万级,落下菌数12.2个/皿,氨浓度14mg/m3。

4、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噪声≤60dB,工作照度150-300lx,昼夜明暗交替时间12/12h或10/14h。

5、屏障设施外发放SPF级动物,动物应在屏障区内包装。

6、屏障设施实验动物饲育室为了保持空气的洁净与送风量,注意定期更换风机的空气过滤器。

五、问答题

1、从广义上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如何分类?

答: 分成1)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2)物理、化学因素:如氧、二氧化碳、粉尘、臭味、噪音、照明、杀虫剂、消毒剂、有害化学物质等。3)居 住因素:如房屋、饲养笼具、垫料、给食器、供水器等。4)营养因素:如饲料、水。5)生物因素:其中同种动物因素如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饲养密度 等。异种生物因素如微生物、人、其他动物等。

2、实验动物设施选址时,其外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答:1)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 开自然疫源地。2)应选在通风、绿化、自然环境条件好,空气质量优良的区域。3)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 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4)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与居民区保持不小于50m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三章 实验动物遗传

一、名词解释

1、近交系:经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体。

2、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

3、亚系: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4、支系: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5、封闭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且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这群动物才可称之为封闭群。

四、填空题

l、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是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后提示的两条基本的遗传规律。

2、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经过六年的研究,在1915年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条基本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

3、由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一系列连锁基因就组成了一个连锁群。

4、遗传作图是以重组率来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和相对之间的遗传距离。

5、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6、目前获得遗传工程小鼠的主要生物技术手段是基因转移,基因定位突变和基因化学和放射性诱变三种技术。

7、近交系动物发生遗传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遗传污染、遗传漂变和遗传突变。

8、免疫学标记基因监测的主要方法是皮肤移植试验,它是检测组织相容性表面抗原的一种方法。

9、个体表现出的性状称为表型,亲本杂交后F1表现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当F1杂交产生F2时,又出现不表现性状的个体,F2中表现性状与不表现性状个体的比例为3:1

10、F1从其一个亲本接受R基因,从另一亲本接受Y基因,因此其基因型由不同的两个基因RY组成称为杂合体。

11、F1互交(Rr*Rr),F2中有三种基因型是RR、Rr和rr,三种基因型比较为 1:2:l。

12、F1(Rr)与显性亲本(RR)回交,后代应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1与隐性亲本(rr)回交,后代应一半为显性性状基因型Rr,一半为隐性性状基因型rr。

五、问答题

1、近交系动物的引种原则是什么?

答:近交系动物引种的原则是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如: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引种动物应来自近交系的基础群,近交系动物的引种的数量以3对为好。引种近交系动物应从国家种子中心引种。

2、近交系动物有什么特征,动物实验选择近交系的意义是什么?

答:近交系动物具有基因位点的纯合性,任何一个纯系动物,任何一个基因位点纯合子的概率在99%以上;遗传组成的同源性,品系内所有动物都可追溯到一对共 同祖先;具有表型一致性、长期遗传的稳定性,每个近交系都有自己的遗传组成和遗传概貌,从而每个近交系都具有遗传组成的独特性和特征的可分辨性,以及分布 的广泛性和背景资料的完整性。由于具有以上特征,选用近交系动物作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好,动物使用量少;近交系动物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是组织 细胞和肿瘤移植的理想材料;近交系动物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转基因动物研究必备的材料。

3、杂交一代动物有何特征,动物实验选择杂交一代动物的意义是什么?

答:杂交一代动物基因型和表型相同实验反应高度均一,杂交一代动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杂交一代动物具有两个亲本的基因,可以接受两个亲本的组织、器官、细胞和肿瘤的移植。

所以杂交一代动物更适合于营养、药物、病原体和激素的生物评估、及作移植研究、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杂交一代动物也是很多疾病的动物模型。

4、封闭群动物有何特征,动物实验选择封闭群的意义是什么?

答:封闭群动物是处于封闭状态繁殖的动物群体,封闭群必须保持较大的基础群,采用随机交配每代的近交系数增长必须小于1%,从而使群内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 不变;封闭群动物能隐藏大量的突变基因于纯合或杂合状态,从而保证了生物的多态性。封闭群动物遗传组成更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的动物群体,采用封闭群动物做实 验,基因处于杂合状态和表型的多态性,更适合于用作药品的安全评价如:三致试验、致畸胎试验、急毒和长毒试验、微生物学试验等。

第四章 实验动物繁殖

一、名词解释

1、发情周期:动物性成熟后,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会出现一系列重复性、循环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于怀孕、哺乳或生殖器官异常时停止,这个变化称为发情周期。

2、自发性排卵:在每一个发情周期里,雌性动物不论交配与否总会自然排卵,这种排卵称之为自发性排卵。

3、假孕:雌性动物与一个无繁殖能力的雄性动物交配、或受精卵未着床、或怀孕不是由交配而引起的,所显现的怀孕现象称为假孕。

四、填空题

l、近交系基础群的维持方法有单线法、平行线法和选优法。最常用的是选优法。

2、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方法有最佳避免近交法、循环交配法和随机交配法。

3、近交系的繁育体系应包括基础群、血缘扩大群和生产群。

五、问答题

l、近交系的基础群与生产群有何不同?

答:近交系的基础群采用全同胞兄妹进行交配,基础群的动物应有繁殖系谱,每一代有限定的留种对数;有个体记录卡(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动物编号、出生 日期、双亲编号、离乳日期、交配日期、生育记录等);基础群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一对共同的祖先。而生产群动物来自基础群或血缘扩大群,通常选 用红绿灯生产体系,采用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代数一般不超过四代,四代以后的动物不再留种。

2、封闭群动物引种、繁殖的原则是什么? 答: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是尽量保持封闭群的动物的基因异质性及多态性,避免随繁殖代数增加,导致近交系数的过快上升。具体的说:

引种原则:1)作为原种的封闭群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2)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25对。

繁殖原则: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基因的稳定,封闭群动物数量应足够大,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根据封闭群的大小,选用循环交配法等方法进行繁殖。

第五章 营养与饲育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全价营养配合饲料:营养物质均衡全面,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需再添加任何其他营养成分,即可直接饲喂动物并获得较好饲养效果的饲料

2、混合饲料:由能量饲料、蛋自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基本上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但营养不够全面,还需补充适量的其他营养物质。

3、垫料的基本要求:1)容易获得,易于运输,便于储存;2)价格便宜;3)无污染,无芳香烃类气味;4)没有营养,不被动物食用;5)干燥,有良好的吸湿性;6)对人和动物无害:7)舒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8)容易清理并处置。

四、填空题

1、实验动物的营养要素应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份、矿物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2、在考虑实验动物饲料营养配比时主要考虑生长、维持、繁殖三种营养配比。

3、实验动物成品料存贮的原则是定期清扫存贮罐、严格执行成品料先进先出的原则:注意存贮罐(仓)的温、湿度,防止成品料霉变;防止野鼠、昆虫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分类堆放,标志清楚,严防与原料混贮;保存货物出库必须登记。

4、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其缺乏十分敏感,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极好动物模型。

5、国家实验动物饲料营养标准中,营养成分常规检测指标是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七种成分。

6、动物体内水的来源有代谢水、饲料中的水分、饮水三种途径。

五、问答题

l、根据GB14924?94合格的商品化实验动物颗粒饲料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根据GB 14924?94合格的商品化实验动物颗粒饲料应包括1)感官指标:饲料应混合均匀、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颗粒料应光 滑、硬度适中。2)添加成分:不得渗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3)营养成分及有害残留物的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指标。

2、在实验动物体内水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l)水和亲水胶体相结合,直接参与构成活的细胞与组织。这种结合水能使组织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及弹性。

2)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代谢产物的排出均须溶解在水中后才能进行。

3)水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动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通过体液交换和血液循环带至体表皮肤或肺部散发。

4)参与体内的化学反应,水不仅参加体内的水解反应,还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合成以及细胞呼吸过程。

5)润滑功能,关节腔内的润滑液能使关节转动时减少摩擦。唾液能使饲料容易吞咽。

3、垫料是实验动物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应如何保证垫料的卫生?

答:1)使用前要除尘灭菌。2)勤清除污秽的垫料更换新垫料,如发现水瓶漏水、垫料浸湿,或饲养盒内有死鼠,必须及时更换垫料,以保持动物的清洁、干爽。 3)日常更换的频度视动物的大、小密度、粪尿排出量;垫料的被沾污程度而定,一般每周更换两次,在有些情况下,垫料更换不应过度频繁,例如怀孕后期、及哺 乳初期等阶段。4)清理垫料应在污物走廊或处理间进行,防止粉尘飞扬,清理出来的垫料必须及时焚烧处理。

4、实验动物的记录包括哪些内容,记录管理的目的意义何在?

答: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引种情况、繁殖情况、生长发育情况、供应使用情况、卫生防疫情况、异常情况、生产报表、环境控制以及质量监测等。 记录管理的目的在于:①总结经验:通过各种记录资料的积累、统计、整理与分析,总结吸取有益的经验,克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②保持品系特性:完整的记录资 料是保证近交系不被污染、封闭群避免近交、突变系保持突变特点所不可缺少的。③有利于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记录是数据分析和总结的基础,长期积累,可以 上升为理论,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④这些总结分析报告有利于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第六章 常用实验动物

四、填空题

1、任意填写四个常用实验小鼠品系ICR、C57BL/

6、BALB/C、KM。

2、任意填写四个常用实验大鼠品系SD、Wistar、F3

44、SHR

五、问答题

1、请举例说明生物医学研究中小鼠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 生物医学研究中小鼠主要用于药物评价和毒性实验,如药物筛选、三致实验、肿瘤学研究。许多近交系小鼠有高的肿瘤发病率如AKR、C3H等,也广泛用于化学 诱癌、或移植瘤研究,特别是免疫缺陷小鼠,常用作人癌移植的载体;传染性疾病研究,小鼠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很敏感,是微生物接种、传代和传染病诊断不可缺 少的材料;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研究,小鼠的毛色基因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重组近交系用于基因定位和连锁关系的研究,同源近交系用于研究多态性位点基因的 多效应及发现新的等位基因,小鼠更是制作转基因小鼠研究基因功能的必备材料,具有遗传性疾病的小鼠又是宝贵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老年病学研究,小鼠寿命 短,老年时一些生理变化与人相似,所以小鼠很适合老年病的研究。计划生育研究,小鼠是抗生育、抗着床、抗旱孕。抗排卵的首选动物。免疫学研究,如 BALB/ C小鼠用于研究单克隆抗体,免疫缺陷小鼠用于免疫机制的研究等。

2、请举例说明小鼠的饲养管理需注意些什么?

答: l)环境:实验小鼠的最适温度是22士2℃,相对湿度为40-60%,氨浓度≤14mg/m3,噪声≤60DB。2)笼具和垫料:合格的笼具、饮水瓶,并 定时洗涤、灭菌、更换;无毒、无刺鼻气味、无粉尘、不可食的垫料。3)饲料及饮水:全价营养、稳定供给的饲料,不低于城市饮水标准的饮水,清洁级以上动物 饲料、饮水要灭菌。4)生产繁殖:选择长期同居法或定期同居法,母鼠怀孕21天,带仔10只以下为宜,21天断奶。5)日常管理: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工作 记录。

3、请举例说明生物医学研究中大鼠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生物医学研究中大鼠主要用于1)生理学研究,如内分泌、行为学和消化功能 的研究。2)营养学研究,大鼠是营养学研究的首选动物主要用于蛋白质缺乏、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离子代谢等的研究。3)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如心血管、 抗炎、神经病药物的药理研究和药物筛选;急毒、长毒、生殖毒和药物依赖性等毒理学实验。4)肿瘤学研究:ACI、F3

44、LEW等品系可作移植瘤。诱发 瘤实验。5)遗传性疾病研究:有些品系有自发性遗传疾病,如白内障、尿崩症、肥胖、高血压、癫痛等,是良好的研究模型。6)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如慢性支气 管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的研究。7)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大鼠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常造成肺的损害和肾病。8)口腔医学研究:用变形链球菌诱 发的大鼠的蛀齿与人相似,是良好的动物模型。9)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如高血压、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

4、请举例说明生物医学研究中狗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 l)实验外科学,如:血管、心、脑外科,断肢再植、脏器和组织移植。2)基础医学研究,如生理、病理、神经、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等研究。3)药理、毒 理研究,如药物代谢、新药的毒性实验。4)疾病研究:可以用狗做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如:蛋白质营养不良、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狗也有很多 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淋巴水肿、家族性骨质疏松、红斑狼疮等。5)其它研究如行为学、肿瘤学研究、核辐射研究等。

5、请举例说明生物医学研究中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 l)生理学研究,如脑功能、血型、生殖生理、老年学等;2)传染病研究,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等:疫苗实验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实验;3)疾病研究,如动 脉粥样硬化、慢性气管炎、酒精中毒性胰腺炎等模型的复制;4)药理、毒理研究如人类的避孕药、镇菌剂的研究和药代研究等;5)器官移植研究,猕猴的主要组 织相容性抗原RHLA与人的HLA相近、解剖结构也有很多类似性。是研究人器官移植的良好的动物模型。

第七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一、名词解释

1、病毒的基本特征:①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②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生长和繁殖。③无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酶,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及其他物质。④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致病菌:引起动物疾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巴氏杆菌、鼠棒状杆菌等。

3、条件致病菌:一般不引起动物发病,但在应激条件下,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动物的疾病的细菌,如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茵引发动物的菌血症和体表脓肿等。

4、正常菌群:对动物无致病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的细菌,如普通大肠杆菌、乳酸杆茵等。

5、寄生虫的传播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的一种低等动物,如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6、普通动物(CV):是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该种动物饲养于普通环境中。

7、清洁动物:是一类除了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尚不能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

8、SPF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除普通级和清洁级必须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外,SPF级动物还必须排除对实验有干扰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9、无菌动物(GF):是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10、悉生动物(GN):又叫已知菌动物或己知菌丛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己知微生物的动物。

四、填空题

l、病原真菌根据其侵袭部位以及发病的条件,大体划分为浅部真菌、深部真菌和条件致病真菌三类。

2、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的来源主要是被污染的垫料、水、饲料以及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寄生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驱虫、环境卫生和管理制度。

五、问答题

l、确诊病毒的存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在细胞培养或病变组织的切片中检查到包涵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细胞,动物发病,鸡胚死亡,在鸡胚组织、绒毛尿囊膜上出现可见病变,用血清学方法可探测到病毒存在: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或免疫电镜技术,证明某病毒的存在;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证明病毒的存在。

2、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什么条件?

答:①营养条件:细菌的生长繁殖要求一系列营养成分,如水分。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矿物质和必需的生长因子等。②温度:细菌生长有最适温度和温度范 围,超过最高或低于最低温度范围,细菌的活动和生长均告停止。一般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与人畜的体温相近似。③氢离子浓度(PH):PH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很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为7.2-7.6。④渗透压:细菌细胞需要在适宜的渗透压下,才能生长与繁殖。⑤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对细菌的发育和 繁殖有明显的影响。

3、微生物和寄生虫对被感染的实验动物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答: 携带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能直接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烈性传染病不仅会导致整个动物群的毁灭,也能使整个动物群带毒,带毒群体难以净化,会反复爆发疾 病,造成生产和研究的巨大损失;干扰实验结果,如导致实验中止、重复性差、或结果无法解释,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污染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带毒 造成疫病蔓延,带毒的生物材料使肿瘤移植失败、细胞培养污染、胚胎操作与动物胚胎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第八章 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1、传染源:传染源就是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病动物/带菌(毒)或死亡的实验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传染的途径和通道。

3、易感动物: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那些动物。

4、传播媒介:被患病和携带病原体的动物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所污染的设施、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称之为传播媒介。

5、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的传播。

6、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7、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叫做灭菌。

8、消毒(Disinfection):驱除或杀灭有害微生物叫消毒。消毒比灭菌范围狭窄,它不能杀死细菌的芽胞,消毒剂不能用于灭菌。

四、填充题

1、传染病在实验动物中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它们环环相扣,我们称之为传染锁链

2、实验动物很少采用疫苗防疫或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原因是,疫苗和治疗药物可能干扰实验的结果,被免疫或治疗的动物可能成为带菌、带毒的动物,对小型动物进行治疗,经济上不合算。

五、问答题

1、为了预防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和小规模繁殖单位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 l)合格的动物实验设施:设施周围应无污染源、能防止野生动物的进入;2)动物购买或引种:购买有合格证的动物做实验,向国家种子中心引种同级或高一级别 的动物作种;3)卫生防疫制度:平时的卫生消毒,每批动物实验或饲养结束后的彻底打扫、洗刷、灭菌,独立饲养单元动物的全进全出制度;4)严格的饲养管理 制度:人、物、料、气、水、动物进出实验动物饲育室的管理制度;5)良好的兽医监护:每天对动物的健康检查、记录、防疫与驱虫(大动物)和疫情报告制; 6)饲养管理人员:经过培训,持有“湖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每年健康检查的合格者。

2、实验动物的隔离的目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 实验动物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新引入的动物,患病和可疑感染的大动物。隔离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蔓延。它的主要内容是①隔离场所应离开动物 饲养繁殖区;②小动物最好隔离于不锈钢隔离器中,大动物的隔离区应在生产区外的独立房舍中。③隔离场所为一独立的饲养系统,人、物、料、气和水都不与原生 产区交叉,应禁止一切闲杂人员和其他动物出入和接近。④工作人员出入应遵守消毒制度,隔离区内的用具、饲料、粪便等,必须经彻底灭菌或焚烧处理。⑤对于发 生了烈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的动物群,应及时扑杀,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6)在大型实验动物饲养场,为了防止由于引种带入新的病原 菌,多采用引入冷冻胚胎的方式引种,而动物实验场则应引入有生产许可证和合格证的动物;(7)小动物饲养场或动物实验场或使用房舍采用全出、全进的方式, 全部淘汰原有动物,经消毒、空厩后再引入新的动物。

3、鼠痘病毒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鼠痘病毒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 现在急性型:小鼠突然发病,大量死亡。实验被迫中断;慢性型:小鼠出现全身症状,导致实验结果混乱,病鼠大量排毒,造成疾病的严重蔓延,后果十分严重。隐 性感染型: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应激、X线照射、使用免疫抑制剂、各种化学毒素、组织和肿瘤移植等处理后,极易激活鼠痘病毒,导致该疫病的爆发。

4、鼠仙台病毒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仙台病毒的急性爆发主要见于断奶小鼠或环境骤变时,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并有高的死亡率。通常情况下仙台病毒为隐性感染,给实验带来严重的干扰。 主要表现在免疫研究:严重地影响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如抑制抗体应答、促有丝分裂应答、自发性免疫疾病增高、抑制吞噬、杀灭细菌的能力、加速移植排 斥等;对致肿瘤作用的干扰,病理形态的相似性易致误诊和能抑制肿瘤的发育。影响生殖,如影响胚胎着床、胎儿发育,导致早期胚胎的吸收,妊娠期的延长和提高 新生仔鼠的死亡率。

5、小鼠肝炎病毒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急性型仅见于与某些微生物混合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爆发,表现为致死性肝炎、脑炎和肠炎;鼠群通常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但常对实验产生严重干 扰,免疫学研究:急性感染可增加或抑制小鼠抗体应答,慢性感染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巨细胞数目、吞噬活性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诱生干 扰素、增强自然杀伤T细胞活性。改变某些酶系统,如增高或降低肝的转氨酶:裸鼠极易感,感染后严重影响肿瘤学的研究。

6、实验动物细菌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有的疾病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使实验中断,影响实验结果,污染实验环境;有的疾病为人畜共患,对实验动物工作者是一个潜在威胁;有的为条件 性致病菌,甚至是正常菌群,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环境恶劣或营养失调或使用免疫抑制剂、X线照射,即引起疾病爆发,使实验中断,血液生成和酶系统发生变 化,严重地或不同程度地干扰着实验的结果。

第九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一、名词解释

1、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2、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病称之为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3、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致病因素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称之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4、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免疫系统某种或多种成份缺陷的动物。

5、转基因动物:用实验方法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到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表达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动物称之为转基因动物。

6、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动物是指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动物。

7、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动物实验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8、自发性肿瘤模型:这是一类不经人工处置而自然发生的动物肿瘤模型,其发病类型、发病率均随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等不同而不同。

9、移植肿瘤模型:动物接种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皮下、腹腔、静脉、颅内等),甚至是无细胞滤液(病毒性肿瘤)后,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一群动物患同样的肿瘤,其成功率接近100%。

四、填充

l、自发性肿瘤模型的优点是肿瘤发生率与人类肿瘤相比更相似,实验结果更易外推于人,有可能发现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

2、移植肿瘤在肿瘤形态、生长率、对药物的敏感性、死亡时间上非常相近,是非常合适的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

3、裸鼠具有胸腺缺失、T细胞免疫缺陷的特征,从而可用其移植人体肿瘤。

4、自裸鼠被发现和获得第一个人癌裸鼠模型以来,人体肿瘤在裸鼠、Scid小鼠皮下、肾包膜下、甚至原位(肿瘤的原发部位)的移植模型已得到发展。

5、形成胆结石制作胆结石动物模型的主要方法有食饵法、感染法、切除迷走神经干法和异物植入法。

五、问答题

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首先应从生物医学研究的目的和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动物,进而考虑实验动物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一切实验动物应具有个体间的均一性,遗传的稳定性和容易获得三个基本要求。

2、如何评价自发性与诱发性动物模型

答:自发性动物模型是没有人为处理自然发病的模型,因此它与人的疾病有更大的相似性,更适合于做人类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但它数量有限,发现、保 种和繁殖都很困难,应用也较麻烦,有时需要观察较长时间。诱发性动物模型可采用单一病因、短时间内复制出一致的、数量较大的初物模型,是研究人类各种疾病 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的极好工具。但诱发性动物模型不可能复制出人类疾病的所有表现,只有一个局部或几个方面与人类相似。此外,任何一种模型的实验结论 正确与否,总是相对的,最终还需要在人身上得到验证。

3、db/db小鼠和ob/ob小鼠均产生遗传性糖尿病,两种小鼠有何异同?

答.db/db小鼠和ob/ob小鼠都发生肥胖, 但db与ob不是等位基因。Db是糖尿病基因.而ob是肥胖基因。db/db小鼠是C57BL/Ks小鼠的突变株,血糖可以由11.1mmol/L (200mg/dl)以下的正常水平逐渐升到33.3mol/L(600mg/dl)以上,平均是31.3mmol/L),雌鼠丧失生殖力,寿命较短(8 个月),表现为肥胖,高血糖、糖尿、蛋白尿,最后酮症死亡。Ob/ob为肥胖小鼠,幼龄时,虽肥胖,但无糖尿病,5-6月龄后,肥胖稳定,血中胰岛素和葡 萄糖水平上升,该鼠无生育力,用杂合子交配才能产生仔代,但是ob/+与+/+很难区别,给种系维持带来困难。

第十章 动物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1、 小鼠的抓取固定方法: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并提起.置于鼠盒的笼盖或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 掌心,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也可用左手小指钩起鼠尾,迅速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按住其耳后颈部皮肤亦可

2、 家兔的抓取固定法:抓起家兔一般用右手抓住颈部的毛皮,并提起,用左手托其臀部或腹部,让其身体重量的大部份集中在左手上。注意不能用手抓双耳或腹部,以免损伤动物。

3、大、小鼠的眼眶采血法:先将鼠倒持,压迫颈部,使眼球突出充血,用眼科镊迅速挟取眼球,眼眶内很快流出血液,用玻璃器皿收集血液,也可用毛细管或塑料管沿眼角插入眼底静脉丛,血可自然从毛细管中流出,此法可多次采血。

4、兔心脏取血:将兔固定在兔台上,用手触摸到心脏搏动处,在第3肋间隙、胸骨左缘约3cm处,用注射针正确刺入心脏,血液即随心脏收缩而进入注射器内。此法每次取血不超过20-25ml,取血须迅速,缩短针头留在心脏内的时间,以防止血液在注射器内的凝固。

5、 兔耳静脉采血:取血前先将兔的头部固定(采用固定盒或由助手固定都可以),选耳静脉清晰的一侧耳,将耳静脉部位的毛拔去,用75%的酒精局部消毒,待干。 用手指轻轻摩擦兔耳,使静脉扩张,用连有5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耳缘静脉末端刺破血管,待血液漏出取血或将针头逆血流方向刺入耳缘静脉取血,取血完毕用干棉球 压迫止血。

6、狗股动脉采血 将狗固定在解剖台上,使后肢向外伸直,暴露腹股沟三角,动脉搏动的部位剪去被毛,消毒后,用左手中、食指探摸股动脉跳动部位并固定好血管,右手取连有5- 6号针头的注射器直接刺入血管,若刺入动脉,一般可见鲜红血液流人注射器,若未刺入动脉可微微转动一下针头,见鲜血流出即可。若刺入静脉必须重新穿刺,待 抽血完毕,用酒精棉球压迫止血。

7、 大、小鼠口服给药,多用灌胃法。大、小鼠用特制的尖端钝圆的灌胃针头。吸入药液,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颈部皮肤,将动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将灌胃针插入动物 口中,使口腔与食管成一直线,再将灌胃针沿上腭壁轻轻推进食管,针插入食管时,应感到无阻力,回吸不产生气泡(说明没有插入气管),若感到阻力或动物有挣 扎时,应停止进针或拔出针,以免损伤或穿破食管以及误入气管。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为3一4cm,大鼠或豚鼠为4一6cm后可将药物注入。

8、狗的静脉注射,可选用前肢皮下头静脉或后肢隐静脉给药。注射前先使动物侧卧,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在静脉向心端处用橡皮带绑紧,使血管充血,从静脉的远端注入针头,待有回血后,松开绑带,缓缓注入药液。

9、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的麻醉剂,多采用乙醚,用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如烧杯,投入浸过5?10ml乙醚的脱脂棉,动物置人烧杯中,盖好盖,20?30秒后,动物便进入麻醉状态,此方法较短时间即可复苏。

10、小鼠颈椎脱位法处死:右手抓住小鼠尾根部,左手拇指和食指用力按住鼠头、右手用力向后拉。使颈椎脱位。即可处死。

第四篇:遗传学实验教案

《现代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类型:验证型。 学

时: 4 。 内

容: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技术。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行为。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进行的一种主要分裂方式。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使植物有机体不断生长。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准确地进行复制,然后能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分生组织里进行。将生长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若进行染色体计数,则需进行前处理,即取材之后要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垂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这时的染色体不排到赤道板上,而是散在整个细胞核中,便于对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进行观察。

三、试剂与器材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等。

四、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

五、实验内容

生根→取材→前处理→固定→解离→水洗与低渗→染色与压片→镜检→永久制片。

六、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取材要找分裂高峰期。

2. 前处理、固定、解离、染色等步骤,注意药品与时间的选择。

七、思考题

选择有丝分裂各期的优秀细胞绘图,在典型的前、中、后、末各期之间选择一个过渡期细胞以连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

实验二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类型:验证型 学

时:4 。 内

容: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制片方法。

2. 了解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各期的细胞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形成配子时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是在性母细胞中进行的。减数分裂的目的是使二倍染色体数减为单倍染色体数,以便两性配子结合时恢复形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的特点是这些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细胞只含单倍数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所以叫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另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与分离等。

三、试剂与器材

酒精灯、镊子、解剖针、50ml烧杯、10ml烧杯、载玻片、吸水纸、量筒、显微镜等。

四、实验材料

玉米雄穗。

五、实验内容

取材→固定→保存→花药剥离→媒染→水洗→染色→压片→镜检。

六、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1. 花药剥离时大、中、小花药都要有,量要充足。

2. 镜检时首先要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花药壁细胞,要注意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不同型态。

七、思考题

试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典型细胞。要求双线期、终变期染色体数目清楚。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类型:验证型 学

时:4 。 内

容: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2. 观察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其唾腺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停止在间期,但紧密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实为伸展的染色质丝),仍能不断复制,复制后产生的子染色体彼此不分开。复制可达9次之多,因此一对染色体最终可产生2×2=1024条染色质丝。它们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多线染色体,宽度可达5m,长度可达400m,约为普通中期染色体的,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染色质丝的不同部位螺旋化程度不同,其中螺旋化程度较高的部位形成染色粒。这些染色粒经由多线染色体的放大,形成染色较深的横纹,而染色粒间螺旋化程度较低的部分则形成了染色较浅的间纹。研究表明,对一种果蝇来说,带纹的宽窄、数目、位置等是恒定的,标志着物种的特征。当染色体上有结构畸变,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鉴别,使唾腺染色体成为染色体变异研究的独特材料。

三、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三龄幼虫。

四、实验步骤

1.剥离唾腺: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瓶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或者选择经低温处理的果蝇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每只手各持一个解剖针,在解剖镜下进行操作。果蝇的唾腺位于幼虫体前约1/3处,找到具有口器的头部(有一小黑点),一手用解剖针刺入(或压住)头部,将虫固定,一手用解剖针刺入体前约1/3处,适当用力向两端迅速拉开。唾腺是一对透明的棒状腺体,外有白色的脂肪组织(不透明)。去除幼虫其它组织部分,并把唾腺周围的白色脂肪剥离干净。

2.染色:吸去生理盐水,注意操作时要边观察边吸湿,最好用解剖针轻压,防止连同唾腺一起吸走;滴加卡宝品红染色液,染色5-10min。

3.压片:染色完成后,盖上干净的盖片,并覆一层滤纸。将片子放在实验台上,用大拇指均匀用力压片。(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

4.镜检:在低倍镜选择唾腺细胞多且染色体分散好的视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唾腺染色体的染色中心、染色体臂、横纹、蓬突(puff)等结构。

五、注意事项

1. 一定加生理盐水,否则唾腺易干。 2. 将脂肪组织清除干净

3. 水不可太多,否则幼虫会漂浮而且活跃。 4. 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 5. 压片时要揉,用力要均匀

6. 染色完以后,将旧的染色液吸去,加新的染色液,再压片。 7. 吸水时勿将唾腺一起吸走。 9

六、实验作业

1.制做效果较好的唾腺染色体临时片1~2张。检查你制作的制片,寻找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的图象仔细观察各条臂的特点。

2.画出所制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并标出明显的横纹特点。

实验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观察

实验类型:验证型。 学

时:4 。 内

容: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和鉴别洋葱、小麦等植物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等染色体永久装片,了解倍性变化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2. 观察和分析人类染色体数目变异装片,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导致的遗传疾病。

二、实验原理

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当恒定的,这是物种的重要特征。例如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有20 个,配成10 对。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或称基因组)用n 表示。如玉米染色体组内包含10 个染色体,它的基数n=10。一个染色体组内每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遗传和变异。

由于各种生物的来源不同,细胞核内可能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套完整染色体组的就叫做单倍体,也用n 表示。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称为二倍体,以2n 表示。细胞内多于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称为多倍体。例如三倍体(3n)、四倍体(4n)、六倍体(6n)等,这类染色体数的变化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所以称作整倍体。

在整倍体中,又可按染色体组的来源,区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凡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或者是原来的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称为同源多倍体。如果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则称为异源多倍体。

多倍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目前已知道被子植物中有1/3 或更多的物种是多倍体,如小麦属(Triticum)染色体基数是7,属二倍体的有一粒小麦,四倍体的有二粒小麦,六倍体的有普通小麦。除了自然界存在的多倍体物种之外,又可采用高温、低温、X 射线照射、嫁接和切断等物理方法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在诱发多倍体方法中,以应用化学药剂更为有效。如秋水仙素、萘嵌戊烷、异生长素、富民农等,都可诱发多倍体,其中以秋水仙素效果最好,使用最为广泛。 秋水仙素是由百合科植物秋种番红花——秋水仙(Colchicumautumnale)的种子及器官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化学分子式为

具有麻醉作用,对植物种子、幼芽、花蕾、花粉、嫩枝等可产生诱变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走向两极而被阻止在分裂中期,这样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核。若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就形成多倍性的组织,由多倍性组织分化产生的性细胞,所产生的配子是多倍性的,因而也可通过有性繁殖方法把多倍体繁殖下去。

多倍体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育种,用人工方法诱导的多倍体,可以得到一般二倍体所没有的优良经济性状,如粒大、穗长、抗病性强等。三倍体西瓜、三倍体甜菜、八倍体小黑麦已在生产上应用。

三、实验材料

洋葱、小麦、人等永久装片。

四、实验器具

显微镜。

五、实验步骤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永久装片。

六、实验作业

绘出至少3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材料观察结果。

实验五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型。 学

时:4 。 内

容: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方法。 2. 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大多数高等动植物是二倍体(diploid)。也就是说,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 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haploid),用n 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如蚕豆的体细胞2n=12,它的配子n=6,玉米的体细胞2n=20,配子n=10。水稻2n=24,n=12。有些高等植物还是多倍体。

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chromatids),往往通过着丝粒(centromere)联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染色体分成相等或不等的两臂(arms),造成中间着丝粒,亚中间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和端部着丝粒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缢痕。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和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

由实验室提供的正常男性染色体放大照片。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镊子、剪刀、绘图纸。

五、实验内容

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另一类是分析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均能得到染色体组型。这里我们要做的是有丝分裂时期的分析。

各染色体的长臂与短臂之比称为臂率。

臂率为1.0—1.7 的归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用(M)表示。

1.7—3.0 的归为亚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用(Sm)表示。 3.0—7.0 的归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用(St)表示。 7.0—更大的归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用(Ot)表示。

用SAT 代表具随体的染色体,计算染色体长度时,可以包括随体也可以不包括,但均要注明。

六、实验步骤

1、测量:根据放大照片测量、记录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如下: (1)臂比=长臂(q)长度/短臂(p)长度 (2)着丝粒指数=短臂长度/该染色体长度×100 (3)总染色体长度=该细胞单倍体全部染色体长度(包括性染色体)之和 (4)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长度/总长度×100

2、填表(表格于实验结果中)。

3、配对:根据测量数据,即染色体相对长度、臂率、着丝粒指数、次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形状和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剪贴配对。

4、染色体排列:染色体对从大到小,短臂向上、长臂向下,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一条直线上。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含有随体的)以及性染色体等可单独排列。

5、绘图:完成上述步骤的染色体剪贴,可以通过翻拍摄影或描图成为染色体组型图。

七、实验作业

填表并说明人类染色体的各种测量值并列出核型公式。K(2n)=2X=46=xm+xSm+xSt+xOt

第五篇:遗传学自主实验设计

汞胁迫对小麦根尖染色体的影响

闵令霞朱英秀王丽娟张媛媛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2班

摘要:对小麦根尖的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制片等技术环节的探索,并用不同浓度汞离子处理小麦根尖,结果表明,小麦染色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阐述了汞胁迫对小麦染色体的影响。

关键词:小麦;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变化

染色体是物种特有的遗传信息携带者,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通过汞的不同浓度对小麦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并对细胞核染色体的数目,各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 ,进而能够得到汞小麦根尖染色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1 3]。而汞是一种极具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毒性位于各金属元素之首,其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物、废水、开采矿产活动、生活垃圾及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随着人口增长、工业的发展、汞矿的不断开采、废渣废水及矿山废弃物的排放,环境严重受到污染。而汞进入土壤环境后不易被降解,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还会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进人食物链,引起生物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生化和代谢活动等,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许多研究仅注重于汞对土壤和作物质量的影响,而关于汞对植物染色体影响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拟通过对受汞污染的小麦与正常小麦根尖染色体进行分析比较,从染色体水平上探讨汞污染对小麦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所用材料为小麦种子萌发的根尖。

1.2 方法

1.2.1材料处理与取材 ,

选用饱满、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在25℃恒温下浸泡24h,待其充分吸涨后,放入铺有湿纱布的培养皿中,置于25~C的培养箱中催根培养2-3d。当初生根长到1.5—2cm时,选取发育良好,大小相近的幼根作为研究对象。

1.2.2 材料的预处理

本试验设计6个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溶液,分别为:0.1,0.5,1.0,1.5,2.0mg/L,以蒸馏水为对照。将选取的小麦幼根放入盛有汞溶液或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浸泡5h后,洗净吸附在根表面的汞溶液并恢复培养19h。剪下根尖用0.2%秋水仙素处理8h【4 后用蒸馏水清洗并将材料上的水吸干,放人配置好的卡诺氏固定液(冰醋酸:无水乙醇=1:3)中进行固定。

1.2.3 材料的固定

将材料放入配置好的卡诺氏固定液(冰醋酸:无水乙醇=1:3)中固定2Ah左右。固定好的材料 如不能及时解离,可将其保存在70%的酒精中。

1.2.4 材料的解离

将固定好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放人预热为60~C,1mol/L的盐酸溶液中解离 10一l5min。

1.2.5 材料的染色及制片

用龙胆紫染色[5-6,10],常规压片方法压片[11-12]、镜检。将解离好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截取生长点部分l—2mm用龙胆紫染色。染色后将染料清洗干净,用50% 的甘油压片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2.结果与分析

2.1 染色体数目

小麦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如图1(依次是蒸馏水、0.5mg/L氯化汞、1.Omg/L氯化汞、1.5mg/L氯化汞处理后的图像)。小麦根尖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2。蒸馏水处理的小麦根尖染色体分散良好,数目恒定。0.5mg/L氯化汞和1.Omg/L氯化汞处理的蚕豆染色体分散良好,数目恒定;而1。5mg/L氯化汞处理的小麦根尖染色体数目大多数为12,少数细胞的染色体则多于或少于12(这些可能是因为染色体丢失或汞污染使染色体发生断裂引起)。

3. 结论与讨论

重金属胁迫会使生物的染色体产生变异。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及其不同浓度梯度对生物造成的影响不同。汞是一种重要的重金属,其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物、废水、开采矿产活动、生活垃圾及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染色体畸变是外界环境有害因子作用于机体或培养的细胞后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细胞染色体损伤指标之一,也是细胞遗传毒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它具有许多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其次,植物核型分析试验的成本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它的检测物谱较广;第四,在方法学上,它也特别适合环境致突变性监测。与其它动物试验或细胞学试验相比,试验材料容易获得,仪器设备简单。与其它植物测试法相比,它还具有个体差异小及不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等优点。本实验以0.5mg/L、1.0mg/L、1.5mg/L的HgC1 溶液为胁迫压力对蚕豆根尖进行处理,比较其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汞离子浓度的不断升高,染色体在数量及形态上的变异都非常显著,其直接影响了植物的有丝分裂,故汞离子的毒性不容忽视。而汞是一种累积性毒物,虽然人体对其具有一定的排泄能力,但只要摄人量超过人体的排泄能力,就会在人体内累积,对人体造成危害,影响人类染色体的正常分裂。 参考文献:

[1]李懋学,陈瑞阳.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4): 297—-302.

[2]李懋学,张赞平.作物染色体及其研究技术[M].北京:国农业出版社,1996,1-_6O.

[3]杨大翔.遗传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5—84.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201 .

[5]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厅.云南树木图志(下)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 1102— 1 106.

[6]张磊,王启超,李志博,等.中国城市汞污染及防治对策[J].生态环境,2004,13

(3):410-_413.

[7]陈彦云,曹君迈,李国旗,等.罗布麻染色体核型分析[J].北方园艺,2O08,(1):21X)--202.

[8]熊大胜,王文龙.鱼腥草染色体核型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16(1):39—40.

[9]段承俐,李一果,杨艳琼,等.三七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

(3):565—567.

[10]郑万钧.中国树木志(四)[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611一_4613.

[11]祝长青,李明敏.铅胁迫对甜瓜染色体核型的影响[J].种子,2008,27(5):29_31.

[12]吴松权,王立平,孙丽娜,等.黄芪染色体核型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

(5):631__633.

[1 3]Levan A,Fregga K,Sandlberg A A.Nomenclacture for centromeric position on chromosomes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端午节送什么给客户下一篇:党委中心组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