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未看技巧先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形式技巧谈

2022-10-21

“人靠衣装马靠鞍 ”说的是外在的衣装与鞍对于人与马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现代文的答题,外在的答题形式其实也很重要。 有时,不少同学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外在的答题形式而被扣了很多冤枉分。

1用好小序号,突出关键点

由于阅卷任务重时间紧, 阅卷老师阅卷的速度非常快,这就容易导致对考生答题要点的漏判。 特别是一些考生答题语言层次不清,含混一片,有时明明答案要点全有了,但实际得分却少了许多。

一条题目有时包含几个小问题, 有时答案包含好几个要点,答题时如果用小序号(如123)一一标出,既显得层次清晰,又能突出答题要点;既有利于厘清答题思路,便于复查,又有利于阅卷老师准确判卷,合理打分。

2用好语文术语,言简意明

一些赏析类和概括评述类的题目往往需要运用一些语文术语才能表述准确,而不少考生对语文术语的积累很少,更谈不上运用了。 这就出现了有些考生写了一大堆文字还觉得意思没有表达出来的现象,而实际上答案只需运用语文术语几个字就解决了。 比如评述作品特色:运用最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人与物的特征,不靠背景的映衬和气氛的烘托,而以描写对象自身的特征的准确显现,达到逼真和传神的艺术境界。 其实一个术语就解决了:白描手法。 另外还有如:以小见大、借景抒情、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衬托对比……

语文术语除了让答题语言精练外, 在表意上也更准确到位。 而且运用了语文术语也有利于阅卷老师快速识别出答题得分要点。 因此考前要加强语文术语的理解、积累,并学会正确引用阐述。

3跨越文体,不犯本质性错误

明明是议论文却答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明明是问论证方法却写成了“举例子”。 这些错误的出现与文体意识差有很大关联,而这些错误的出现又直接导致答题扣分。

其实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不管是哪种文体都答成 “体现了作品 (文章 )语言的准确性 ”,问论证方法就写上 “论证 ” 二字: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4要从多角度考虑,多选词语概括

练习做多了就发现一些题目经常被扣分, 比如人物形象 (性格 )概括一类的题目 ,这类题目由于答题要点零散 , 而且选用词语不易到位,最终导致概括不全面而扣分。

回顾人物形象的概括,所选角度所用词语其实就是有限的那么几个,如果在答题时能够多从几个角度考虑,多选几个词语概括(当然不是空降,要从选文内容出发,结合具体语句)那么得分几率就大多了。

再比如写感受体会类的题目。 有些考生匆匆几个字就答完题目了,给人草率无内容的印象,总是被扣掉一点分数。 而那些写足字数,语句通顺,就实质内容而言并不比那些字写得少的考生多多少的,反而得了全分。 可见外在形式印象的重要。 那么如何才算写足字数? 一般答卷留有两行空格的要基本写完,留有三行的最少要写足两行半。

5形成模式,有备无患

有调查显示,阅读题答题时就是第一个词语(第一句话)最难写出,而一旦写出了第一个词,整个答案也会喷涌而出。 其实这也就是一个如何组织答题的语言的问题。

根据课标与考核要求,现代文阅读题目的题型有限,不少题目的答案是有既定模式的,比如从修辞角度赏析文句,其答题基本包括这几个部分:(1)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2)结合语境解说修辞(如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什么人格化等等);(3)运用修辞后的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赋予人的情感等等);(4)联系文章作者的情感进一步评说(如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等)。 另外对说明(议论)方法的作用的评述,对语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评说等等都有答题模式可循。

如果在考前能多做一些答题模式的概括, 并练习学会分解运用,那答题时就会轻松许多。

6答题语言巧暗示

现在经常考到一类题目: 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XXXX的理解。 在评分设置上联系“生活实际”往往占一半分数。 不少考生都写了自己的理解,而且基本都是从自身认识出发,其结果却仍然被扣分,扣分原因在阅卷老师认为答案没有结合“生活实际”。

其实 , 避免扣分 只需在答 题中加上 “ 现实生活 中 , 我 (们 )… … ”或 “我认为 ,在平时 (生活中 )… … ”。

7留出修改调整的空间

试卷的复查是每场考试不可或缺的过程, 可不少考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发现题目答错了(或答得不完备)却在答卷上找不到修改完善的空间(空格或空白)了。 最终不是把卷面弄得一塌糊涂就是放弃修正。

如果在答卷之初就预留出相应空间, 那这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那如何既能答好题目又留有修正空间呢? 其实很简单,解答时,字的大小只占答卷每行的三分之二,这样行与行之间整齐清晰,卷面看上去很美观,同时又预留了三分之一的空间做不时之需。

受“形式主义”这个词的影响,很多人鄙视外在形式,认为它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其实不然,做好形式有时也受益多多,对语文阅读题答题的外在形式的重视亦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抑制乙烯装置裂解炉炉管结焦的措施研究下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