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闽南话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学说闽南话范文

闽南话骂人

1、猴头鼠目(面目丑陋)记牛肉账(涂写不清)

2、臭头鸡仔(厌恶于人)猴食薄荷(初学吸烟)

3、头毛亲像一普塞(头发就象一驼屎)。

4、唔人爱(没人爱)

5、塞您母--闽南语中的脏话,跟干您娘差不多

6、印卯(塞责人事)见公母(决雌雄)

7、山猴(乡下人气)三八(二百五意)

8、另附几句经典用语--

9、查某(女人)正手平(右边)

10、坎大猪(傻瓜的人)乜代志(什么事)雷公性(性情暴躁)

11、钱无二个不响(互不相让)三七讲四六听(虚高不得)

12、鲈鳗(流氓之徒)渣埔(男生)好空(有钱)

13、鼻流鼻滴(无法收拾)无某无猴(无可牵挂)

14、惊死人(吓死人)!!

15、泛泛过(马虎过活)大细心(偏心偏袒)

16、赛林木(最经典)

17、有淡薄(有点儿)打边鼓(从旁指点)

18、活跳跳(活得很好)斗闹热(凑热闹)

19、瓦秧裁(我不知)歹狗(无赖之徒)辞头路(辞职)

20、叫秀才挑担(不能称职)无米兼闰月(无财多事)

21、必开(裂开)食饭(吃乾饭)

22、七桃(游玩之意)看人无(瞧不起人)

23、牵猴(拉皮条)古早册(古书)

24、古早人(古人)出门人(游子)

25、虾米(什么事情)厚酒(高度酒)胡螓(苍蝇)

26、赛林木草基麦

27、双头母(两全其美)话仙(闲聊)

28、林木也草基麦

29、有两步(有两下子)行短路(*****)

30、龟身生啊嫁文虫(全身都生徊虫)

31、猫鼠拖称锤(牵累过多)内神通外鬼(自漏机密)

32、餐贝--又名餐吧,跟邵阳的娘杂差不多

33、蹦洗(笨死了)

34、失体面(丢面子)仙公步(耍花招)

35、半头青(愚笨之人)凸风(好讲大话)

36、古早物(古董)代志(事情)

37、

38、惊鬼看目连(既怕勿来)贪字贫字壳(贪心吃亏)

39、把跟合起来念就是多

40、失体统(丢人格)蠓仔(蚊子)

41、卡妹兔(不会吐!

42、必痕(裂缝)破相(残废之人)

ki(第四声)哄赛!

--塞您母A大餐贝泉州地区说的 )!!

43、左手打右手(自相伤害)青瞑看告示(不识装识)

44、乌脚细蛛肚(形累过多)噪三代(骂人太甚)

45、狗咬猫鼠(多管闲事)杀鸡教猴(借事*****)

46、卖见效(不好脸)!!!

47、林木塞,钻波忙擦,擦喜咯,哇系借塞饿,林来换衣哇诶,里系套了五必,等恰经跌,等高噶跌,等归塔丢。

48、猪高--很好色的人的称呼

49、汝(你)倒手爿(左边)

50、无头神(健忘)破相(残废之人)

51、水鬼升城隍(小人得志)交官穷交鬼死(攀高不得)

52、甲饭配狗塞(吃饭配狗屎)。

53、三只手(扒手)淡薄久(一会儿)

54、你是一个大颗呆(你是一个大呆瓜)

55、出山(出殡仪式)歹谱(谓坏习惯)

56、白贼(好说谎言)沤名声(臭名声)好性地(脾气好)

57、赌林木也基麦

58、棒塞棒啊规领裤(拉屎拉得整裤子)

59、猪哥,妖秀半仔美坚笑,规日七吐八吐砍仔

60、惊生分(怯生人)食糜(吃稀饭)

61、趁钱(赚钱)大细目(不公正)

62、你头壳坏(你头脑坏)

63、放水灯(三三两两)限死死(限制很死) !!

64、某逮季玛狼嘎哒,某搜借!

65、夭寿鬼(骂人短命)古早时(古代)

66、说话臭奶歹(说话不清楚),

67、古锥(活泼可爱)青冥牛(文盲)哺(嚼)夭鬼(骂人贪食)

68、妖秀--闽南语中可恶的意思

69、kia(第三声)林木

70、无半撇(没本事)凶戒戒(凶恶)

71、秋秋累(羞羞脸)!!

72、扣鳖(哭父骂人)输人勿输阵(决不示弱)

73、斗阵走(一块走)一样代(同样的事)

74、丽靠憋啊

75、歹嘴(开口骂人)目屎(眼泪)

76、拦嘴舌(磨嘴皮)大面神(自不知羞)

第二篇:【闽南方言成语】闽南话、闽南语的方言与俗语

半生蜡熟——半生不熟 半死半活——半死不活 扒头控耳——挠头抓耳

报鸡城狗——照顾一人,引起众人追逐,喻指牵一发动全身 放刁吹鳖——威胁恐吓。同“放刁拳比”差不多 捧碗甩筷——甩碗扔筷子。 饱狗占屎——喻指贪得无厌

变面变孔——脸色说变就变。喻指喜怒无常 拼死拼活——拼老命做事 盘山过岭——翻山越岭

盘屎过瓮——把事情重新做一遍。形容越弄越糟糕,毫无意义的重复

笨脚笨手——形容手脚不灵活

傍神福绿——靠神获取福绿,指乘机沾点好处 傍官靠势——依仗官势。

搬嘴搬舌——四处传话,挑拨离间

搬嘴小姑——像小姑仔爱学舌,指爱搬弄是非 撇手掠脚——捋袖挥拳,摆出打架姿势 歹款歹制——性格暴躁,性格偏僻 歹心毒幸——心地阴险,手段残忍 歹声歹嗽——声音严肃,说话严厉带有责备之义 歹铜旧锡——破铜烂铁

歹囝浪荡——浪荡公子,行为不检 扶脚蒱手——扶手抬脚

骗请害饿——说要请客让人饿肚子空等 鼻流澜滴——鼻涕口水任随流淌。同“鼻流汁滴” 欲吃唔做——光吃不做 欲长倒短——同”想长倒短 欲死欲活——要死要活

无影无迹——同“无影无只”形容没有根据的事 无闲无工——没有闲工夫 无暝无日——没日没夜

无嘴无舌——不会讲话,形容不善交际 无即无或——没这没那

无眠损神——缺少睡眠有损精力 无闲切切——忙着做事 无头无面——面目不清 无鼻无目——事情未清楚 无大无细——不讲礼貌

无声无说——没人说话,没有声音。喻指音信全无 无性无块——没有性子,好脾气 无拍无算——毫无打算,缺乏计划 无天无地——无法无天 无相输赢——不相上下 无顾体面——不顾面子 无囝无儿——没儿子也没女儿 无空倘钻——无孔可钻,无懈可击 目白舌吐——目瞪口呆

目淆无扣——不识时务,不知道危险 名声透屎——臭名远扬 卖龟买鳖——徒劳无益

掠龟走鳖——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面忧面Q——愁眉苦脸 袂晓抽退——不知闪退

大牛惜力——牛虽大但不肯使力 大脚大手——花钱大方,不懂得节俭

大箍作菜——虽然身材粗壮,实际是小菜一碟 当头对面——面对面的意思 直肠直肚——说话不会拐弯抹角 猪欠狗债——有前因必有后果 缠脚镇手——碍手碍脚 鼎里涂溜——瓮中之鳖

跺脚顿蹄——怒气冲天,乱蹬乱跳 雕花刻柳——精雕细刻 天落红雨——指事情不可能发生 头烧耳热——身体发热,体温升高 头晕目暗——头晕眼花

头毛试火——指执意蛮干,自取灭亡 头目精鸟——机灵透顶 吐气吹哼——唉声叹气

吐血吐沱——焦急烦恼,连血都吐出来 宰鸡教猴——杀鸡吓猴 贪长短到——同贪吃屎漏 添头贴尾——增添补足 添脚添手——画蛇添足 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人来客去——亲戚朋友往来 年冬月节——逢年过节

老马展鬃——年纪虽大,不服老 你甘我愿——彼此甘愿 软索牵猪——以柔克刚 软涂深掘——弱肉强食 离头什仙——头发散乱

犁头戴鼎——埋头苦干,毫无二话 鹿脚马枪——狐群狗党 路鳗狗鲨—— 一丘之貉 雷弹切掣——电闪雷鸣 路家散宅——家破人亡 十手五爪——七手八脚

上四袂摄——人到了四十就精力衰退 水流破布——做事拖拖拉拉,说话拉东扯西 汁流汁滴——形容做事拖泥带水,效果很差 尖脚幼手——手脚细嫩

咀死绝咒——发重誓以求让人相信 吃饱换饿——工作没有成效,白花力气

吃便领现——吃的领的都是现成的,指悠闲安乐 七横八直——形容乱七八糟

七创八创——随便做事,不按规矩来 吵家闹宅——吵得家庭不得安宁 伸脚出手——动手动脚

抢年抢节——年关节日抢购货物。借着年节趁机捞钱 青暝怨壁——寻找借口,掩饰过失 青暝穿针——瞎干一场

差牛缉马——以牛追马。形容方法不对,无济以事 臭头烂耳——毛病很多

臭脚撑底——骨子里如屁股一样臭,本质有毛病 粗嘴野斗——粗言野语 钝刀利手——刀钝方显快刀手 撞门弄户——撞击门户,形容气势汹汹 天乌地暗——天昏地暗

贪俗买贵——贪一多便宜结果买得更贵

劳气着力——费口舌要花力气。喻做事要看值不值得 钱咸淆粘——形容很小气

贼头贼面——从外到里都是贼样子 柴空米尽——形容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聘贼顾更——引狼入室 贼仔贼孙——鼠窃狗盗之辈 秤锤拖尾——形容人老珠黄

插嘴插舌——爱插话。指不懂得尊重人 嘴饱目饿——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嘴干喉刮——口干舌燥

嘴尖舌利——话语尖刻,贫嘴薄舌 嘴笑目笑——满脸笑容

三脚花跳——像动物一样跳跃。形容连蹦带跳 三尖六角——高低不平,凹凸不正 三请五催——反复多次催请

三人五目——形容多人过目,事实真切 三不五时——经常的意思

三更半暝——三更半夜。同“三更暝半” 心狂火着——热得心中起火,心急火燎 双头落力——两头使劲,双管齐下 生空生缝——专出坏点子

想空想缝——专想挖空子,挖空心思 生脚生手——添手添脚。喻指无中生有

生头发尾——浑身上下生疮发脓,喻指毛病很多 四九日乌——春日阴雨绵绵,喻指缺乏热情冷落冰霜 四脚拔直——手脚僵硬,形容人死的状态 四箍遴转——四面八方,四周围 四四角角——四四方方 死坐活吃——吃白饭不干活

死猪镇坫——死猪占板位。占着茅坑不拉屎 辛苦病痛——拖磨过度得病 相教相学——互教互学

屎激开学——大便急了才要建厕所。喻指紧急的事情到眼前才匆忙处理(学:公厕) 瘦人厚膏——身材瘦体质强

数佛做粿——喻指办事有计划。也指做事不灵活 见拍见赢——百战百胜

近街避巷——近闹市又避居小巷 近庙欺神——在庙附近却瞧不起神。 鸡角身坯——像公鸡一样。指好斗成性 拣精拣肥——喻指过分挑剔 狗兄狗弟——难兄难弟 规头面汗——满头大汗 骨折肉裂——粉身碎骨

拳头坫坯——喜好斗殴打架,但拳术又不到家 紧脚捷手——手脚麻利

家私伙头——家具或专业用的工具 假肖六颠——装疯卖傻 纠肠纠肚——牵肠挂肚 割肠割肚——心如刀割 俭肠俭肚——省吃俭用

举箸遮鼻——喻指要知足,不要多占便宜

烧山炎日——阳光灼热似热火烧山。形容暑气逼人 估不而将——不得已而为之

乞吃假仙—— 喻指冒名顶替。鱼目混珠 可怜可代——十分可怜 轻声细说——形容态度和蔼 牵声拨调——故意拉长声调 起脚动手——动手动脚

起鼎动灶——烧锅做饭。喻指待人热情 起早摸暗——起早摸黑 哭爸哭母——叫苦连天

勘头勘面——头脑缺根弦,目无尊长乱发脾气 脚瘸手折——手足残废 脚浮手掣——手脚颤抖

瘸脚破相——脚瘸,脸上有毛病。喻指残废 五花十色——五颜六色火烧目眉——火烧眉毛 好脚好手——手脚都好使,喻指身体健康 好名好声——名声很好

好锣好鼓——锣鼓敲得动听。形容说话投缘 好来好去——双方感情很好。交往密切 好声好哨——喻指态度柔和

合字恶写——合字难写。喻指凡事合作不容易 欢头喜面—— 一脸的欢喜。形容春风满面 血流血滴——血淋淋,伤势惨重

雨淡水滴——下雨天到处湿漉漉。喻指行动不方便 鱼虾水卒——虾兵蟹将

胸肌瘦细——形容身材瘦小细弱 引鬼入宅——引狼入室

王哥柳哥——随意称兄道弟。喻指不务正业的人或三教九流之辈

乌篮血迹——摇篮之地。喻指故乡

乌青激血——皮肤青肿淤血。喻指伤势严重 乌噜白噜——胡说八道。同“七吐八吐” 乌天暗地——天昏地暗 无做无声——没有作声。喻指不露声色

唔知头天——不知头上天有多高。喻指不知内情乱说 唔知天地——不知天地在哪里。喻指晕头转向 唔知头尾——不知道来龙去脉

红面赤须——形容人满脸通红,也指脸色红润 红膏赤蟹——像煮熟的蟹膏一样红

有嘴无澜——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劝说良苦 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有空无笋——形容做事不周全,或不可思议 有七无八——形容乱七八糟

有耳无嘴——劝人只管听,不要乱插嘴。或指不要对外传话 有嘹有拍——符合旋律节拍。形容做事有板有眼 有空倘钻——有机可乘

会算袂除——只懂加不懂除。喻指只知利润不知成本 应嘴应舌——乱顶嘴,不懂礼貌

学嘴学舌——四处乱传话。喻指搬弄是非 弯街僻巷——喻指偏僻的角落

饿饥失顿——三餐吃不饱。形容经济困难 歪膏市斜——歪歪斜斜。也指行为不正 歪嘴斜目——眼斜嘴歪。喻指五官不正 冤家量债——冤家对头,争吵不休 鸭仔听雷——不知所云 鸭仔趁阵——盲目跟从。喻指随大流 恶人无胆——凶恶的人也最胆小 憨头愚面——傻头傻脑

憨人厚福——不精明的人更有福分 淹山淹海——大水淹没一切。

傍赏福绿——靠近别人吃香喝辣。喻指秃子跟着月亮走沾点光

第三篇:儒家学说发展

第三节 仁以为己任

——儒家学说的发展

儒家,影响中国历史2000多年,甚至还要长久地影响下去,它的光辉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阶段,它的思想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的影子萦绕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里。所以,儒家是我们学习中不能跨越的学派,而儒家的文章贯穿着整个中学文言文的学习,并且还将伴随我们更长的时间,影响我们更长的时间,这个学派的内容必须重点掌握。

现在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个问题:关于儒家,现在在重读经典的良好社会风气下(我们暂且承认),出现了非常多的人出来讲解儒家经典,像于丹等,那么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解读呢?(或许你没有了解过她)你如何有自己的理解呢?在学习了儒家经典之后,我们要来回答这个问题。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儒家道统的传承,一个是儒家经典的解读。

先来了解儒家的发展变化过程,然后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儒家思想从开始到现在实质的内容还是不是“仁”?你如何理解现在的儒家思想?你如何看待孔子和儒家思想?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这里不细说,著名史学家、儒学家钱穆有《孔子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仁”上,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是别人这么一说,然后我们就这么一听的,就像大家说孔子的思想是“仁”,好,那就是“仁”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去思考过,真正去想过为什么,或者去理解过“仁”,后面讲儒家经典的时候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孔子“仁”的思想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是“德政”(为政以德和为政以礼),而如果我们将孔子当做一个老师来看待的话,他所讲的实际上就是好好做人。首先要学习,并且注意学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有志向,并且坚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要诚恳待人,多替别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是对人的基本要求,这里说的并不详细。但是从这些里面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一点,孔子是平易近人的,而且不是枯燥的说教,我们在后面的阅读里面会更进一步地认识他。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点,孔子的思想是积极的,入世的思想。

下面我们将孔子的思想来和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前面我们大致了解了老子的“清静无为”、“顺乎自然”的思想,那么现在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比较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

第一,从孔子和老子为我们描绘的理想世界去看。《礼记·大同》中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孔子推崇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可以看出,孔子是从统治者的层面出发,从人自身内在的修养出发,去对社会造成良好的影响,进而达到整个社会的高素质,实现理想社会。很显然,谁去做这些有修养的人去影响别人,那么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并且去培养这些人,如何去影响别人,就是通过做官去影响更多的人,因此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儒家的入世哲学。

我们再来看老子的理想社会,《道德经》(第八十章)中提到: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地方:这个地方人很少,什么琐碎繁杂的东西都没有,没有战争,没有税赋,没有压力,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地种自己的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用和外人交往,这是一种和“大同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老子就是想找一块这样的地方,但不是想去营造这种地方,这就是老子的思想。所以后来我们看到道家思想就形成了出世哲学。

第二,我们从孔子和老子所推崇的核心内容出发。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不管是孔子,还是老子,都有他们自己的道。孔子的道是“仁”,老子的“道”是难以诠释的。既然提到了,我们就不得不对“仁”和“道”进行论述了。当然,这里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仁”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标准的,有的人认为“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的人认为“仁”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有的人认为“仁”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然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忠孝节义”都包含在“仁”的内容之中。我认为“仁”的内涵是实践。内容是丰富的,但是难的是实践“仁”的内容,其实这也应该是“仁”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再来看老子的“道”,“顺乎自然”,“清静无为”,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老子的“道”是飘忽的,难以捉摸的,正如《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它确实是宇宙的大道,我们抛开那些难以理解的词句,从中也看到了“上善若水”,并非断章取义,我们确实从中看到了老子的胸怀和终极意义,他实际上和孔子一样,对世人饱含仁爱之心,他也提倡对世人的仁爱,而我觉得,老子是看透了世界,看透了人性,所以选择遁世,这也代表了很多哲学家的处世风格,我们可以从后世更多的哲学家身上发现这一点,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他对后世的影响中得出结论。 正如很多人所说,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无为,无为是为有为”。

第三,我们从孔子和老子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们的不同。前面所说的两点你会觉得他们都有相似之处,最终的结论都是“入世”与“出世”的区别,实际上并非如此,第一点是说明他们终极理想的不同,第二点是说明他们实际的中心思想有想通之处,第三点是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后世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不同,从而出现道家与儒家的分歧。而我们所要理解的是道家和儒家之间是一种互补,我们知道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很明显地带有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就是后世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儒道结合”。这里,我们就不详细地叙说儒家和道家的流传,因为我们后面马上就会说到,不做重复。那么总结一下就是,儒家和道家各自发展,但是在整个民族的性格养成中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他们在不断地融合,形成了现在中华民族的性格,当然这里面还有佛教的影响,可能,或者说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基督教等西方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了。

好,关于孔老我们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另外一个儒家代表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也有说邹国为鲁国附属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言行记录在《孟子》中。我们在后面学习儒家经典的时候会重点提到。想了解关于孟子更多的信息,我们课后交流。

下面,我们接着介绍儒家学派代表----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当世尊称为“荀卿”、“孙卿”(避汉宣帝刘询讳)。主张“性恶论”,常与孟子“性善论”相比较,这里不做比较。对于儒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对儒家经典的整理和对“礼学”的发展,在儒家一派形成自己的“荀学”,韩非和李斯是其入门弟子,苏轼《荀卿论》中有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荀子作品丰富,我们来学习他晚年的作品《劝学》,来阅读1.3.1.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在孔子辞世之后总共分为八派,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而关于春秋战国之后的儒家学派发展,我们在讲到时代的时候再细说。

再来看儒家经典,我们应该知道“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我们都耳熟能详,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那么你了解多少呢?我们课本上选取了很多的小段落,我们也会学习到很多段落,那你对整部书有没有什么印象呢?你对整个儒家有没有印象呢?从这些书中,你学习到多少呢?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能影响中国这么多年呢?好,带着这么许多问题,我们来重读经典。 《论语》是记录孔子以及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籍,通行的今本《论语》全书共二十篇,其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这里本来有一段“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悬案,就是古今《论语》之争,想了解的话我们有空再说,这个悬案到今天也没有定论。)我们初中阶段几乎每一个学期都要学习《论语》,背诵里面的段落,到了高中,我们还是要学习它,确实 20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学习《论语》,究竟,它的魅力何在?它的精髓何在?它的光芒何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1.3.2. 学习了《论语》之后,我们来看探讨它的意义,这里面很多观点只是个人观点,朱熹解读《论语》是按孔子的生平事迹去看待(据《论语序说》),一个人经历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我觉得,从这个方面去看《论语》是恰当的,因为《论语》本身就是一部语录体的书籍,从孔子的言行中,我们能更好地解读《论语》。而从另一个方面将《论语》分类看待的有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里是将《论语》重新分类,按照为人处事,为政为民,家国天下等方面去理解。此外,现在我们看见“百家讲坛”上对《论语》的一些解读,那肯定是一种通俗的,娱乐大众的形式,主要是将我们现在生活中事和《论语》中的话相互联系,但是也不失为一种解读《论语》的方法,只是不再注重《论语》的内在精神了。

在大致了解了《论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论语》的精髓在于“仁”,这既是一个指导思想,也是终极目标;《论语》的魅力在于“仁以为己任”,将“仁”这个概念实行下去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论语》的光芒在于孔子,颜回,曾子等人已经实践过,并且告诉我们这些可行,可以达到“仁”,所以全天下的人都被这光芒吸引。 认识了《论语》之后,我们来看《孟子》。《孟子》全书七篇十四卷,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成书于战国中期。里面大致论述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民本”思想,我们来阅读1.3.3. 我们接下来看《大学》,此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曾子所作,北宋二程极力推崇,南宋朱熹将其单独列出,作为“四书”之一。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看阅读1.3.4. 《中庸》原来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和《大学》一样,经宋代儒学发展,推崇“中庸之道”,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在《论语》中,“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其内涵十分丰富,这里我们不讨论,我们来看它的实际内容,阅读1.3.5. 了解了“四书”之后,我们来看“五经”。”“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诗书礼易春秋”,原来有“六经”,后来《乐经》散佚,剩下“五经”,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我们来了解一下“五经”,阅读1.3.6. 《诗经》我们这里先不说,留待诗歌再说专题再说,虽然,我们可以理解为“灵气神韵”;《尚书》主要讲的是古代王室诰命、誓词等,我们可以理解为“帝王之道”;《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仪制度的汇编,分为《大戴礼记》(戴德编)和《小戴礼记》(戴圣编)两种,我们可以理解为“礼仪举止”;《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有六十四部,传的部分有说是孔子对周易的解读,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周易》是算命的书,实际上,它是一部哲学书籍,建立在阴阳二元论的基础之上,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了总结,并且能够引导人们做出基本的预测,而我们自己也有这种能力,比如:天空阴云密布,你就知道可能要下雨了,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未卜先知”;《春秋》是一部史书,文字简短,所以后来出现“春秋三传”,分别为《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左传了,那么关于《春秋》以及更多内容我们在讲到历史专题的时候再看,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以史为鉴”,这样儒家通过“五经”来达到锻造一个完人的目的,试想这样一个人:文采飞扬,出口成章,胸怀大志,通晓古今,未卜先知,举止优雅等等等等,那么你觉得这个人会是什么样子的?而儒家就是要我们大家都成为这个样子的,这是一个社会的追求,而有时候,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人类追求完美的自身要求。

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发展和传承,也阅读了很多儒家经典,那么你现在对儒家思想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儒家对每一个个体有要求,也给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对一个群体有要求,也给出了目标和规范;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有要求,也给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施政纲领。儒家思想主导中国历史2000多年,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孜孜不倦地教诲每一位来者,谆谆嘱咐,语重心长;就像一条久远的大河,无声无息地哺育每一个生灵,汩汩深情,源远流长;就像一曲悠扬的旋律,轻盈细腻地涤荡每个人的心灵,声声刻骨,句句铭心„„

第四篇:西方行政学说

一、填空

“行政管理”是英文„ 公共行政 „译为公共管理。 “政府的失败”是公共„ 规则制约体系„目标。沃尔多 著有„ 新公共行政 „参与者。

1968年„高举 “社会公平”„ 意义和价值„曙光。 20世纪六„由 纯理论 研究转向 应用 研究。

A:奥斯本„合理 利用资源 ,注重 投入产出„效率。 奥斯本„“任务驱动 „取代“规章驱动 的政府”。 奥斯本„善于 建立市场机制„只靠指令控制 „管理。 B:巴纳德„就是 贡献 与 诱因 „环节。

巴纳德„可以分为 协作性理解 和 个人性理解 。 巴纳德„ 权威的 „ 被接受的 性质。

巴纳德„ 协作 意愿、共同目标和 信息交流 „整体。 布坎南„ 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确保资源的最

佳配置。

C:从 《行政行为》 一书„ 科学化 „内容。 从思想„受到了 德 国„ 斯坦因 „人物。 从学科发展„ 政治学 „独立学科的。

D:德鲁克认为„ 方案和任务„ 一般工作人员 来制定。 德鲁克„分解、实施、评估 „过程。

登哈特„ 民主公民权理论„组织人本主义 „理论。 多届美国„ 行政组织管理原则。 E:厄威克长期从事著述„系统化。

厄威克„组成: 计划 ,组织和 控制 。

厄威克认为„ 人事因素 „惩罚人员。 F:法国政治家布丹„ 《政府论》„卢梭 《社会契约论》„。 法默尔„ 反例„ 矛盾 „真理。

法默尔认为„ 语言解释 „ 实证研究 来发展。

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要素说和管理原则„应用。

法约尔的主要功绩„ 组织结构 问题。

法约尔„ 经营与管理 „ 要素分析 来揭示的。

G:公共治理„ 合作、协商、伙伴„确定 共同目标 „理。 古德诺„站在 中小资产阶级 „ 集中 。

古德诺„“二分法”„“分离”„“协调”。 古德诺关于“ 政治 „行政 „贡献。 古德诺„ 政法学 家和 政治学 家。

古利克采用„ 公共部门 „ 私人部门 的基本原则„。 古利克„ 公共财政、人事和 城市政府 这些领域。 官僚制„合法性 、稳定性和 连续性 。

H:怀特认为„ 责任 与 权力 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 怀特早在„客观社会环境 以及 科技环境„探讨。 怀特指出„ 直接 和 间接 „灵活运用。

怀特作为„ 人事行政 „ 普适性 的理论原则, 霍哲强调„ 官僚组织 „ 创新性和支持性 文化。 霍哲认为„团体的 及 组织的。

霍哲主张„ 改进服务,让政府 公民的需求 更负责任。 J:进入20世纪„ 公共行政 „ 公共管理 „趋势。

K:奎德将„方法叫“执行分析”。

奎德认为„考虑 应该怎么办„„ 应该干什么。 奎德认为„ 运筹学 和 系统分析 的基础„。 扩大职责„分散责任 和 群众参与管理„方法。

L:里格斯基于„ 比较研究 创立了 行政生态学 „学科。

里格斯提出„ 异质性 、形式主义和 重叠性。 里格斯在„ 泰国 „ 菲律宾 „深入分析。

林德布洛姆„断续的渐进分析和 策略分析 三个层次。 林德布洛姆„技术 和 现行计划 的制约。 M:麦格雷戈„X理论„ 人的行为 、尊重 人格 „Y理论。

麦格雷戈„Y理论„“ 个人目标 和 组织目标”。 目标„(1954)„“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的管理”。 S:所谓公共„ 非市场 的集体„ 政府选择。 T:泰勒认为„ 职能原则 来„原则。

泰勒所谓„ 适合于其工作 而又 愿意努力干 的人。 W:威尔逊„运用 历史 方法和 比较 „研究。

威尔逊的政治„ 政治性 因素。 威尔逊„公共舆论 „作用。

威尔逊在„ 研究的起点 和 具体研究内容 „界定。 为了提高„ 计划职能 与 执行职能 „方法。 韦伯认为„但权威 和 控制„要素之一。 韦伯是„称作“组织理论之父” 。

沃尔多把„ 新传统组织理论 „ 现代组织理论 时期。 沃尔多说„ 案例研究方法 „方法。 沃尔多在„ 创造者 „ 评论家 „不同。 X:西方行政„ 科学管理 „泰勒。

西蒙的 “有限理性”„“渐进决策”„批评。 西蒙对西方„ 行为主义 行政学说。

新公共服务„ 登哈特 基于对 新公共管理 „。 新公共„强调批判理论、道德哲学„价值理论 „地位。 行政生态„ 行政现象 „ 行政环境 „对象的。 Y:以西蒙„„新的概念 工具去从事研究。

Z:在德鲁克„ 服务性设施”„“提供出色的服务”。

在方法上„ 社会和组织 „ 不间断 „政策。 在公共行政„即 机械性效率 与 社会性效率 。 在古利克„ 民主制 政府优于 集权制 „评价。

在科学„机关办公室管理;库克„教育和市政机构„。 在奎德„ 政治可行性 与 谁是真正的委托人 „方面。 在行政学„西蒙„ 事实 与 价值因素 „理论。 正是法默尔„ 认识论 „ 方法论 意义。

自20世纪70„全面质量管理 „ 满足公众 „品质。 综观古利克„一体化 和 实践性 的特征。 作为一位„“一般管理 理论”。

二、单选

1994年克林顿(企业家政府理论)。 A:奥斯本„(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 奥斯本认为„(政策效果)。 B:被称作“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被里格斯„(行政生态学)

被视为20世纪„(《政治与市场》)。 被视为世界„(《行政学导论》)。 被誉为“现代„之父”„(巴纳德)。 C:长期从事„(美国) 从思想„(德国)。 从组织„(组织结构问题)。 D:德鲁克(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三、多选(碰到这里没有的题目全部选择)

A:奥斯本„(按业绩付酬、按业绩管理、按效果预算)。 B:巴纳德„(建立和维持„、促成„服务、规定„目标)。 D:登哈特„(后现代„理论、民主„理论、社区„理论、

组织人本主义、新公共行政学)。

E:厄威克„(计划、组织、控制)。 F:法默尔„(想象、解构、去领地化、变样)

四、简答:

1、西方行政学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这一时期,不仅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任务日愈繁重,而且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一系列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缓和、消除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种带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开始转变过去那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进而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公共生活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能够更好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便应运而生。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促成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也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威尔逊的行政学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2.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4.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5.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7.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3、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1.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2.行

五、论述题: 1.威尔逊对行政学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试述其主要内容。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其主要内容:(1)威尔逊对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2)就其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行政管理不同于政治;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与政治又密切相关。(3)至于行政管理与宪政制度的关系,他认为,尽管“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着眼,行政学的研究是与宪法中主权之恰当分配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行政管理从本质上不同于宪政制度。(4)威尔逊厘清了政治与行政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运行方式和适用范围,从而为行政学研究后来的发展从研究对象上勾画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2.古德诺是如何看待“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问题上的重要贡献主要并不是在于他率先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是在于他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进一步阐释,从而为其后来所提出的独创性行政学思想奠定基础。

(1)古德诺并没有把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作为讨论的重点加以突出,之所以提出应将政治与行政相对地“二分”开,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这样的观点: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两种功能之间的划分那样来得一清二楚。政治与行政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2)古德诺通过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一次澄清了由这种“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种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种政府机构之中;在于他第一次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分权原则的极端形式不能作为任何具体政治组织的基础。因为这一原则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机构,每一机构只限于行使一种被分开的政府功能。然而,实际政治的需要却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3)古德诺在此表现出的兴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

3.试述韦伯的“官僚制”(1)官僚制的含义: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

一、指挥—

E:厄威克„超过(6人)。

厄威克(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F:法默尔„一种(语言)。 法默尔„语词是(想象)。 法约尔„(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 G:公共选择„(经济人)。

古德诺„名著中(《政治与行政》) 古德诺„即(政党)。 H:怀特„数目为(7个)。

霍哲„(对人的无形资源的开发)。 J:进入20世纪„(公共治理理论)。 K:奎德把决策„(人)。

法默尔„阐释(特殊、科学、技术、企业、解释)。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G:古德诺„(执行、司法、准司法、统计、半科学)。 古利克„(目标、程序、服务对象、地点)。 公共治理„(主导者„、组织之间„、系统„): H:怀特„(人才选拔、职位„制定、职务的晋升)。

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3.美

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4、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5、简述泰勒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的主要内容?1.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2.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6、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的管理的14条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9、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在厄威克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1.目标原则;2.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3.单头领导的原则;4.专业参谋

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2)官僚制的基本特征:第一,合理的分工。第二,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第三,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第四,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第五,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第六,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第七,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3)官僚制的优点:第一,严密性。第二,合理性。第三,稳定性。第四,普适性。

(4)官僚制缺点: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8.试阐述西蒙提出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学的理由。西蒙提出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学的理由:(1)传统行政学讨论只注意“执行”即“行动”或“做”不注意之前的决策。(2)实现行政组织目标的工作是由基层操作人员执行的。(3)传统行政学者对一个组织的说明往往不注意组织中其他影响力量与沟通系统。(4)行政决策决定了行政行为是否有效率。(5)行政活动必须发展出运用组织力量的方法,即所谓的行政程序,而这种行政程序就是决策程序,就是划分组织中每一个人应作哪一部分决策的程序。

9.试分析林德布洛姆推行渐进决策理论的原因。林德布洛姆不仅提出了渐进决策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在他看来,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

L:里格斯将„(政治神话)。 M:麦格雷戈„基础(需要层次说)

麦格雷戈提出„(Y理论)。 N:诺贝尔奖„(西蒙)。 R:人们认为„(古利克)。 S:实际上„(渐进决策模式)。

所谓“新公共管理”„(欧洲现象)。 Y: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W:韦伯„(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 X:新公共„指的是(社会性效率)。

新公共„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

霍哲„(转化„、正确„、建立„、传播„障碍)。 霍哲从„(为质量而管理、开发人力资源、适应技术、

建设伙伴关系、绩效评估)。

W:威尔逊„(国会制政体、行政学研究、国家、美国的宪

法政府)。

韦伯„(神秘化、传统、合理化—合法化)。

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5.授权原则;6.责权相符原则;7.明确性原则;8.控制幅度原则。

10、在巴纳德看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是什么?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处理得好,非正式组织能为正式组织承担三项积极功能,从而使正式组织更加稳固、健全、更有效率。这三项积极功能是:1.可以从事正式组织所不便沟通的意见、资料和信息2.可以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服务热诚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感面维持组织团结3.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过滥,进而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力。

13、简述麦格雷戈的Y理论的思想基础?麦格雷戈的“Y理论”是需要层次说“概括出来的,需要层次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在他看来,人的基本需要可以为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15、简述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在里格斯看来,过渡社会公共行政具有如下特点:1.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极不协调,表现出强烈反差。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即异质性特点。2.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3.形式

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他分别从上述这三个方面对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其次,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最后,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13.联系实际阐述奎德眼中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奎德认为,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从决策失误以及决策机构的低效得到说明。

(1)决策失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避免的决策失误,这种决策失误虽说不是政策分析的责任,但缺乏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种形式是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奎德认为这种决策失误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运用政策分析可以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事实上,在所有决策过程中,政策分析都能帮助决策者作出更好的选择。

(2)决策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部门中参与决策的决策者或潜在的决策者人数多,他们又各自代表不同利益集团这时就很难就目标达成共识;其次,政府机构使用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十分落后,官样文章、公文旅行、议而不决策等是这种决策程序的一般特征,而引起巨大社会危害的“试错法”是最常见的决策方法,这样,频繁的决策失误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便可想而知;最后,政府工作人员的不称职也是政府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政策科学的知识,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政策分析方面的训练,而且在有些政府机构中几乎没有任何专职政策分析员。

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政策分析,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政策分析方法去发现我们的目标,去理解并解决我们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政策分析可以在一切决策领域为我们提供帮助。

(联系实际的例子):奎德在政策分析的必要性中指出政府工作人员的不称职是导致政府决策低效的一个原因。具体到我国同样如此,政策的分析要遵循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这些以上各部分都已经提到。无论理论多么系统、程序多么科学最终还是需要人来掌握、操作。所以对政策分析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是决策科学化

行政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 行政学„基础是(政治学)。 行政学„文章(《行政学研究》) Y:以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Z:在对新公共„(新公共服务理论)。

在沃尔多看来„(现代组织理论)。 在沃尔„(新公共行政运动产生)。 在行政学研究„(决策)。 政府实施„(政府的责任)。 自学成才„(巴纳德)。 最早提出„(德鲁克)。

作为古利克„(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

X:西蒙„(情报、抉择、设计、审查)

Z:在巴纳德„(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交流)

在下列领域„(公共财政、人事、城市政府)。 在以下„(建立„、为消费„、利用„、鼓励„、调整„)。

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16、简述新公共行政学动态、开放的组织观?新公共行政学认为,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情感四种基的运作过程:1.所谓分配过程是指新的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依据从公式行政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人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分配问题,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是其最常用的方法。2.所谓整合过程是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视为在该层级中扮演的角色,其各自的任务通过权威层级联系在一起。3.所谓边际交换过程是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4.所谓社会情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也可以被视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工具,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

22、在奥斯本认看来,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1.掌舵面不是桨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2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顾客意识”7.有收益而不浪费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的基本保证。对我国政策分析人员的培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对待国外政策分析理论的态度上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吸取其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政策分析方法。

二、坚持公共利益取向的价值观,决策为民。

三、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四、总结经验、鼓励创新,为我国政策科学化理论做出贡献。

14.布坎南所说的“政府失败”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他对这种“失败”的根源的分析?

答:(1)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2)布坎南对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竞争机制。②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③政府机构自我膨胀。④监督信息不完备。⑤政府的寻租行为。(3)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产生这一政府行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种约束机制制约政府行为方式。如果约束机制不能提供一种良性压力,以确保任何人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地牟取私利,那么再高尚的执政官也不能保证公共利益不被他或他的后继者有意或无意地损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不应该把增加社会福利与保证人人平等的权力随便交给某一特权机构或阶层,然后再虔诚地等待他们的恩赐。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使这些特权机构或人物受制于某一硬约束机制并且由公民真正而非形式地掌握该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 (4)布坎南等就如何对这种失败进行补救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具体建议。

①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②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③改革赋税制度, 约束政府权力。

总之,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

第五篇:五行学说讲稿

第三节 五行学说

这节课我们开始讲五行学说,咱们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同学们通过五行学说的形成过程,深刻认识和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对五行学说形成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下节课讲述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重要性

1、哲学意义上重要性:我们前面讲到精气学说、阴阳学说。那么气、阴阳、五行什么关系?我们知道,气是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气本为

一、一分为

二、分阴分阳,由气发展为阴阳,用阴阳来说明世界。那么阴阳只能告诉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去说明世界,去认识世界。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世界事物的多样性,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随着人们的思维深化,提出来阴变阳合,化生五行,用五行来说明世界的多样性,来说明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2、在中医学上的重要性:第

一、用它来论证人体的生理功能。从结构上把人体的结构划分了五个系统。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生理系统。用它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它论证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 第

二、用五行学说来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举例说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由来

“行”的解释:《说文》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尔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从“行”的字义我们可以看出来,行重在运动,强调的是物质之间不断的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一直处在动态的运动之中。这就启示我们认识五行学说要有动态变化的观点,要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那么,大家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六行呢?这个问题先给大家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学说,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它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个学说,它的基本思想,

一、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世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用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事物的多样性。

三、最重要的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的关系。用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论述五彩缤纷的世界、复杂的事物之间它们的统一性,确立了中国传统思维的系统的观点。因此,现代的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的系统论以区别于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它也是我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的哲学基础之一。中医学将五行学说引入到中医学以后,用它来论述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我们这里讲述的是中医学的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讲五行的概念。在中医文献里面,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里面,那五行的概念,

一、有常识性的概念。最早在《尚书•洪范》里,就是人类的日常生活观察到的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五种物质元素、基本材料——木、火、土、金、水,咱们叫五行,印度叫四行,古希腊的医学叫空气、水、土和火,我们叫木、火、土、金、水,都是同时代的哲学思想,都是承认世界是由这么几种物质材料所构成的。那么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这个五行,就常识性的基本物质材料的这个概念,具体物质概念,上升为抽象的哲学概念。那么现在怎么样定义它呢?五行是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其

一、确定五行是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就是用五行的运动变化来阐述世界的多样性,来阐述世界的本源。讲到这里,我们前面讲到气,天地本于一气,气本为一。气,一物两体,由一气,一而

二、分为阴和阳。那么阴阳和五行什么关系呢?气、阴阳、五行什么关系?一气分阴阳,气本为

一、一分为

二、分阴分阳,由气发展为阴阳,用阴阳来说明世界。那么阴阳只能告诉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去说明世界,去认识世界。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世界事物的多样性,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随着人们的思维深化,提出来阴变阳合,化生五行,用五行来说明世界的多样性,来说明事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其二五行的医学意义。在中医学里面,五行的医学意义包括三个内涵。

一、它是物质概念,五种物质材料。比如,中医学在论述自然的时候说,讲苍天之气,五常之气,五气,也就是五运六气,这些都是指的这个五行之气,指的五行,是指的物质来说的。作为人体,可以划分为五行,那人体的五行就是五脏之气等等。这一些都是指什么呢?具体的物质概念而言。

二、指事物的属性。中医学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它们各自的属性来说明自然界、人体、健康、疾病的属性。也就是说,用木、火、土、金、水它们的自身的表现的特有的属性,来用类比的方法,推及到人体健康和疾病,把自然、人体、健康和疾病用五行的属性加以归类,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阐述它们之间的性质和它们的关系。这一点,将来我们下面在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的时候,还要进一步讲到。它的性质,就是指的五行医学意义,指的事物属性来说的。

三、在中医学里面,五行的医学意义,是用五行表述宇宙的基本规律,什么规律呢?生克制化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生命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体现为普通的系统观。朴素的,普通的系统观。总结五行医学意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中医学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类)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表示物质及其属性的概念。总结上面的医学三个含义,我们最终把它归纳起来,中医学里面,五行的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类)物质。这五种物质构成了天地万物,这五种物质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用它的属性来说明事物的属性。一言以蔽之,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个定义,概言之,中医学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类)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一定强调记住“及其运动变化”,是表示物质及其属性的概念。这是五行在中医学当中的医学含义,最基本的含义。在中医的五行学说里面,请大家注意,五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哲学的内涵,而是哲学和医学融为一体,是哲学和医学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医文献的时候注意,使用五行的概念,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从哲学上来说的呢,还是指具体医学上来说的呢,分清楚条件,这也体现了汉字的多义性,中医术语的多义性。比如,五行既属物质,又强调运动,又强调属性。什么情况下是指属性而言?什么情况下是指的物质而言?

二、五行的属性

第二个问题讲五行的属性。我们前面讲用五行的属性来说明自然、人体健康疾病等事物的性质。那么什么是五行的属性呢?第

一、讲讲五行属性的概念。什么叫属性。注意,属性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在我们中医学里面,涉及到两个学科,一(个)是哲学,一个是逻辑学。从哲学上来说,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比如,我们讲气,气的固有属性就是运动,说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这是从哲学层次来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极其细微的物质,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

二、从逻辑学来说,是指事物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包括对象的状态和动作,这个和哲学的属性是不一样的。从逻辑上讲,用这个事物的属性、对象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对事物进行进行逻辑分类。那么五行的属性是什么呢?我们定义五行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我们用一句话概括起来,什么叫做五行的属性?五行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这就是五行的属性。中医的五行学说,就是用五行的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认识,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个事物属性的分类表,在学习中医的五行学说,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就是把这个表背下来,牢牢地记住,根据这个表来讲它的思想。我们这里选取这个表的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取于《内经》。大家注意,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来对事物进行五分,然后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的规律来说明世界各种各样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既说明事物的性质,又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多样的表,就(是)用五行的属性把天地人、世界万物所有的属性一分为五,囊括其中。从天、地、社会、人事乃至于国家制度,都囊括其中,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至于同学们将来看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表,各种各样的分类,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今天理解,不是看它这个分类哪一点不确切,而是看它这种思想,用系统的思想来认识世界,来分析事物,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贵在于此,学习五行学说。那么这个表,所涉及到内容,是我们在医学里面涉及到的最基本的内容。大家看,用木、火、土、金、水的五种物质的及其运动的属性,从自然到人体,从天地人,把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一分为五,凡是具有相同属性,都使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比如,以木为例,木曰曲直,在人体以肝为核心,说肝具有木的属性,那么肝、胆、目、筋、怒、呼、握,这些事物生命现象,通通属于木类,它们同属于一个性质,使它们从内到外,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自然界春、冬、风、生、青、酸、平旦、角,都具有木的属性,因此,它们属同一系统。依此类推,就是用五行的属性将自然界和人体,各种复杂的事物进行五行的分类,分别纳入五个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用这个来说明人体的统一性和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再进一步抽象,奠定了中医学系统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代的科学家、哲学家,从西方哲学到东方哲学、生物哲学,研究生物现象里面的复杂的因果关系,高度地评价中医五行学说。换句话说,中国传统哲学的五行学说——生克制化来阐明事物之间的复杂的因果关系,称之为复杂的因果树。那么说明生命现象的复杂因果关系,现代的、一个最好的西方学说叫超循环论。但是它所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没达到五行学说通过生克制化的规律所阐述的生物现象之间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这个五行学说,现在计算机的专家,清华大学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正在搞,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它用在计算机上来表述。我们经常在讲生克制化,那个时候计算机信息科学和数理科学结合到一起,变成了生物信息学,用生物信息学来表述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的概念。那么用五行的属性来类比,来说明事物的属性,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我这里面强调一个重点来类比,这是中国古代逻辑思维一个重要的特点。过去我们叫援物比类,也叫取象比类,用逻辑学来说它属于类比思维。用性,那么肝决不是木,它俩不是等值的,木有这样的性质,类比说肝也有这样的性质,肝主疏泄,它具有曲直的特性,但是它俩决不等值,它们还有差异,但是贵在我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敢于把肝这一类定它具有木的属性,便于考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它体现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中国人的这个传统的类比思维具有高度的想象力,有丰富的创造力,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科学研究当中的科学创造思维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当然,类比它仅仅是象,是类似,决不是判断的“是”,是非的“是”,那就是说和原型还有一定的差异,但毕竟是它有它的长处,而且是难能可贵的长处。现代科学的系统思维,也是如此。充分地利用类比思维的方法来考察事物,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第一个基本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逻辑思维第一个培养起来,(是)类比的思维能力,没有这个,就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的能力。但是从逻辑上来说,那么类比思维得出的结论,因为它类似,不是是否的“是”,不是肯定的“是”,它必然又有不确定的一部分。我们来认识五行学说这种思维方式,不是看它得出的结论,不确定的那部分,重在考察、来继承它那种高度的创造性,丰富的想象力,用那个系统的观点来考察事物。通过这个表,应该念出这些思想,不仅仅是背下来。这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思维方式,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我们讲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生克的规律,叫五行生克。第一个规律叫五行相生规律,五行相生。那么记住它的定义,记住它的具体的规律。什么叫五行相生?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它是一个关系范畴、概念。相生,大家注意,在我们中医学领域里面,念《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一讲相生,马上想到的是五行相生,我们可以省略“五行”。在另外的环境,仅仅提到相生,那么其它学科无法想到五行相生。所以规范地表述,应该是五行相生,而不仅仅是提到相生的概念。但是特定环境下,在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里面,仅仅写“相生”这两个字,任何读这个书的人,都会想到是五行相生。那换了一个环境,大家注意,科学术语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涵,有不同的义项。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学科,在特定学科里面,它有不同的义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限定它在什么学科领域里。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互相滋生、互相促进,是这样一种关系。就叫做五行相生。那么相生的规律呢?我们分相生的次序和相生的关系。相生的规律,叫以次滋生,循环不已。大家注意,以次滋生,循环不已。我们打出来一个示意图,叫木、火、土、金、水,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循环不已。这是它相生的规律之一,它的次序。

二、它们之间的关系。任何两行之间,按照相生规律,都有一个母子关系。以木、火、土为例,木能生火,木对火而言为之母,火相对木而言为之子。那么火对土而言呢?火能生土,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在五行当中,任何一行,在相生关系当中,它既可以是母,又可以是子。那就是在两行相比较而言,看这个行,比如火,它对木而言,它是木之子,对土而言,它又是土之母了。那火在不同的条件下,它可以为子,也可以为母。这个关系你要非常熟的。

第二、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定义,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规律,

一、次序,叫以次相克,反复无穷。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叫以次相克,不能违背了这个次序。这是一。第

二、往复无穷,它是循环不已的。关系,五行之间相克,两行之间关系,叫所胜、所不胜关系。记住一个特殊的术语,相克关系有个所胜、所不胜的关系,谁抑制谁。比如,以水和火为例,水能克火,水是火之所不胜,而火又能克金,那金又是火之所胜。任何一行,和其它行相比较而言,它不同的比较,和不同行的比较,那么它可以是所胜,也可以是所不胜。所以中医学出现的这个特殊术语——所胜、所不胜的关系,是讲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讲两行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么任何一行,既可以是所胜,又可以是所不胜,只是看它和谁相比较而言。这一节课就到这里。

第10 讲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二) 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的属性,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讲述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规律。

二我们讲五行制化的规律,这个就是把生和克结合起来。第

一、什么叫五行制化?我们定义(五行)制化就是五行之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五行之间这样的关系叫做五行制化。这个规律勿须大家去背它,比如,五行制化牵涉到三行之间的关系,讲五行生克都是两行之间的关系。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能克木,这三者处于这种状态下,有生有克,才能保持五行木、土、金之间的动态平衡。仅有木克土,无法保证木、土、金之间的平衡。仅有土生金,只有生,没有金克木,木去克土,它被抑制,也无法保证三者之间的平衡,注意制化规律是指三行之间的关系而言,它包括生和克,它们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保证了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个只要同学(们)掌握一个什么叫制化的概念就可以啦。从这个概念来联想到它(的)规律,掌握它的基本思想。五行之间要想平衡,单纯有生,单纯有克都不可以,必须是生克同时存在,既要互相促进又要互相制约,这才能保证五行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才保证了事物和生命过程中处于正常状态,掌握到这样就可以了。

三、讲五行乘侮。

一、五行相乘。定义,五行相乘就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用四个字,相克太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谓之相乘。那么相乘的规律,次序,与相克同,这是第一。但是被克者更加虚弱,加上后一句话,就表述了五行相乘的规律。五行相侮,最简单的表述方法,五行之间反克就是五行相侮。那么相侮的规律与相克次序相反,或者说与相乘的次序相反就可以。它反向,相乘的反向,这就是五行乘侮的规律。 这个菱形图,

一、它表达了五行之间乘侮是同时存在的,在异常情况下乘侮是同时存在的,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有乘必有侮,有侮必有乘。这是个经典的示意图,菱形图。以木、金、土为例,当木太过的时候叫气有余。

一、木可以克土,

二、木可以侮金。只要木太过,同时产生两个结果,既可以乘土,就是说异常的克,又可以侮金,两个结果。那就是说乘侮同时存在。当木不及的时候,就是它的功能低下的时候也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金能够加强对木的抑制,金克木;

二、土侮金。它不及的时候也是两种结果,一是乘,二是侮。这个菱形图的核心思想乘侮同时存在的,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比如,木旺乘土,这个最经典的例子说肝胃不和,肝脾不调。如果大家治疗的时候,确定治疗原则的时候,好,木旺,要亢者抑之,针对的重点就调整木,行不行呢?按照这(种)思想就不全面了。那么旺和衰同时存在,所以既要考虑木,还得要考虑土。治疗肝脾不调,那我就治疗肝可不可以?不可以。既要调肝又要调脾,那么从两个方面来调整,达到木土之间的平衡。读这个菱形图的思想,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体现了中医学那个系统思想,整体思想,用五行学说来指导临床实践,开一个复方来调整,从整体来调节,还有一个重点,绝不是肝有病就调肝,脾有病就调脾。最简单的方法那是调整两脏,高明的方法调整三脏。调整三脏叫制化;调整两脏不是相生就是相克,不是相乘就是相侮。所以最低级最简单的方法,是调整两脏之间的关系,高明的方法是调整三脏之间的关系。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如果认真地去读方剂的方解,古书的方解,认真思考方剂的配伍的原理,就能把这个思想读出来。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四、讲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一、它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什么样的科学观呢?它和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有同还有异。相同的(是):其

一、确立了有机的整体观。我们前面讲气的时候说天地万物本原于气,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中医学从整体角度去看问题这样一个观点。天地万物本原于气,天地人三才一体,奠定了这个基础。而阴阳学说从矛盾对立统一这个角度来阐述了世界的统一性,天地万物都处于矛盾运动的状态。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进一步详细地论证了世界万物和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了科学的整体观念。具体怎么做的呢?是以五行为纲。我们看刚才那个表,有时间,有空间,有自然,有人体,从时空、自然和人体,以五行的属性为纲,将时空、自然和人体复杂的事物一分为五,分为五类,这是一。

二、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表述时空、自然、人体各类复杂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天地人三才一体这样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观。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观念,那么这个整体观念,不同的哲学学说都做出了贡献,只是在五行学说表现得更加突出。阴阳学说仅仅是两分法,而五行学说就是五分法。阴阳学说仅仅提到事物之间具有互根,相互联系,相互对立。而五行学说又进一步详细(地)阐明了在对立互根,对立统一基础上它们有生克制化这样一个复杂的关系,就这样形成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一用这个观点看世界,中医学认为世界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二看人,人自身各个系统之间也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是具有生克制化这样复杂的关系。这是第

一、进一步科学地、详细地论证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同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的基础。其

二、发展变化观。五行之间是不断的进行生克制化的变化,而且特点又是如环无端,循环往复,就是不断的在运动变化。它变化的形式,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我们这里没有讲到乘侮胜复,仅仅讲正常的生克制化的关系。通过生克制化的规律的运动变化而且循环反复不断的运动,奠定了中医学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生命运动,看待健康问题,看待异常的生命过程,而不是用静止的观点。其

三、联系作用的观点。五行生克制化,反应了五行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这样一种规律,用这样一种观点来认识世界,来认识生命过程,来认识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二、确立了中医学的方法论。第

一、确立了中医学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叫朴素的普通系统论思维方式,我们在这里称它为朴素的系统思维方式,记住是朴素的系统思维方式,而不是现代的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思维的规律是什么呢?观物——取象——比类——运数——求道,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中医学这个思维过程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特别五行学说为我们建立个朴素的系统思维方式,它的基本规律,思维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呢?我们看前面讲那个表的时候,事物的五行分类的时候讲,强调说以五行的属性,(用)事物类比的方法,将事物进行分类,分为五个系统,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阐述事物之间的关系。说第一要观物,类比类比,那么首先要观察事物,观物,要取什么,要取这个物的形象。先观察,然后看,后看事物的外部的形象,取象。比类,用五行的属性来类比所观察的各种各样的现象,把复杂的现象一分为五。在此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就是运数,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阐述了事物之间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叫求道。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所确立的东方的典型的思维方式,叫朴素系统思维方式,它具体的过程,归纳起来叫观物——取象——比类——运数——求道。中医学用五行学说来说明自然,说明生命,说明健康,说明疾病,就是运用这样一个规律。比如,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先取其象,观物,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要看这个病人表现的异常生命现象,看他的象,状态,通过这个现象来取它的象。我们前面讲用五行分类,那些表现的正常、异常现象,分析它异常各种各样的现象,对这些现象,按照五行的属性,(看)它和谁象,分别纳入到五行那个五类里去。然后再找出脏腑经络之间复杂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异常,运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规律,找出它们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求道,做出一个判断,辨证结论出来。比如,说肝脾不调,说木旺乘土,肝气横逆犯脾,那有肝气横逆的病理表现,根据这个表现,现象都收集全了,然后看这个现象,按照五行的属性,它属于哪一类,它属于木类,我们才能判定肝气,肝气横逆。运数,根据五行的生克规律,肝气横逆,木旺必克土,这是一个结果;

二、木旺也可能侮金,那么到底是仅仅是木旺克土呢,还是既有克土又侮金了呢?那就是根据这个象来决定。运数,掌握这个规律,仅仅根据这个象,客观实际,最后得出结论,判断求道,仅仅是累及到脾,没有涉及到肺,那么得出结论木旺克土,肝脾不调。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也体现了这个朴素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是五行学说这个系统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比气所奠定起来的整体的系统思维方式,和阴阳学说所奠定的那个系统思维方式更加缜密,更加严密,得出的判断更加准确和具体。

第二个方法论,就是五行分类方法。我们前面讲过阴阳二分法,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建立个五分法。因此,在中医学理论里面所有的事物都分五。比如,七情纳入到五行变成五志,虽然我们讲七情,可是最后用五行来说明的时候,讲这个情之间的关系,它分别和五脏和五志相对应,它不说五脏和七情,那么把七去掉两个,目的就是为了纳入这个五行系统,符合这个五行分类方法。(那)个七,它既不属于两分法,那么又不属于五分法,那怎么办呢?把那两个人为地去掉,变成了五分法。五分法就比两分法,从分类学来说分类更加细致,使人们的认识从抽象进一步到做到具体。这就是在中医学领域里面常用对事物的分类方法,从逻辑学来说就是二分法和五分法,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分法,但是最常用的就是两分法和五分法。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前两者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和中医学的方法论,这是最重要的。下面用这个科学(观)和这样的科学方法论来论述中医学的基本问题。这都是举例子,基本问题:

一、用它来论证人体的生理功能。

一、从结构上把人体的结构划分了五个系统。我们看前面事物五行分类的大表,把人体的结构分为五个系统,是以五脏为中心这样的五脏的结构系统,成为中医学的结构理论,系统的结构理论。所以中医学强调脏腑,奇恒之腑,脏腑经络是通过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经过类比来将人体的脏腑一分为五。那么脏和腑之间呢,脏和腑是以五脏为中心,有脏,有腑,有肢体官窍,就人体本身建立起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五脏系统的结构,形成了中医学的人体系统结构理论。

二、用它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大家注意,这句话应该进一步限定。中医用五行学说,以五行的属性为据来类比五脏系统,类比五脏,用五行的属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注意,部分的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并没有完全的说明生理功能。比如说,木曰曲直,用它来类比肝,来说明肝主疏泄这样的功能。那么如何用木曰曲直解释肝藏血的功能呢?那么就解释的理由,用木曰曲直,论据就不是那样充分了。(用五行的属性来说明)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一样,因此,以五行的特性为据,严格地说,它说明了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我们把那个主要都去掉,从最一般的规律来说,中医学建立五脏生理功能的时候,建立生理功能这个学说的时候是以五行属性为据的,在建立结构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它的生理功能,根据五行的属性,类比脏腑有这个特性,它就有这样的功能,仅此而已。我们今天看它就是以这个为据论述了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第

三、这是它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论证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我们讲五行的关系仅仅讲到生克制化这方面内容,五行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五行互藏这样一个概念。五行互藏,什么叫做五行互藏呢?就是五行之中还有五行。比如,木行,木行本身除了它自身之外,它还包含其他四行,就存在的关系还蕴含着其他四行的关系。咱们的中医学,张景岳在《类经图翼》里面表述得最详述,最详细,在《内经》五行互藏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出来。而中国古代哲学五行学说却把这个概念论述得很清楚,引入到医学是张景岳明确提出来五脏之中还有五脏,提出五脏互藏的理论。那么生克制化再加上五脏互藏就是五脏之中还有五脏,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个系统思维的整体观不是一个平面的,也不是个线性的,而是一个立体的思维。说五行生克制化,每一行还有上下左右,五行互藏,还有其他四行,那么五行之间有生克制化关系,每一脏自己,每一行自己都体现出了生克制化的关系。一纵一横形成什么样的思维呢?就像国外的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系统专家评价中医学五行思维是一个球形的、网状的思维结构,(是)最科学最高明的思维结构。英国著名的生化专家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里面作出了很好的评价。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这个书,连他们外国人的眼睛,用外国人的眼光来考察中国人的五行学说,说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非常高明,它体现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这样的评价是不为过的。当然在本科生教学大纲中我们只能讲到,仅仅讲到生克制化,或者说仅仅讲到了一个平面的关系,还没有讲到一个立体的思维关系。五行互藏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一个概念。这个原理,不是在本科生讲,那么在研究生,博士生当中去进一步探讨去。现在咱们国内的研究思维科学的一些专家在研究五行的思维模型,研究脑科学的专家在用五行互藏,五行生克制化研究脑科学,研究人的思维模型。第

四、它论证了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我们看原来那个表,上面讲过那个图表,五行事物分类的表,以五行的属性为例,和自然的各种现象,时空的现象类比起来,形成五个系统,旨在论证事物的统一性,论证人体环境的统一性。这是从五行学说来论证。气一元论,从天地人本原于气这个角度来论证天地人三才一体,人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阴阳学说用阴阳对立统一这样的一个观点,从矛盾对立的观点认识世界运动的基本规律,就是阴阳。那么自然、人都服从这个规律,就这个角度论证了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五行学说,以五行属性为据将自然现象和生命各种现象一分为五,分别纳入了木、火、土、金、水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生克制化这个规律来阐述了人体和自然之间同一系统和另外系统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建立起了中医学的科学的整体观念。

第二、用五行学说来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这一点同学们作一般了解就可以了。用五行学说来阐述病理变化:

一、用五行来说明发病的规律叫主时发病。给出这个表——五脏和五时之间的关系,这个昼夜的关系,了解就可以了。那么主时发病,说肝病,春季易于发生肝病,因为肝和春它们处于同一系统,这个就叫主时发病,以下依此类推,说肝病旺于春,那么心病旺于夏。除了一般规律之外,还有一个非主时发病。那就受什么呢?受五脏之间生克制化规律影响。一般规律就记住主时发病,就一般来说,肝病在春季容易发病,心(病)在夏季容易发病,肾(病)在冬季容易发病。为什么呢?在五行分类,它们属于同一系统,这就可以了。讲一般规律,还有特殊规律,即有受主时发病规律所制约,又有的不受主时发病规律所制约。中医看问题非常全面辩证,既讲一般规律,又讲在不同条件下还会有特殊规律。

二、用它来说明疾病的传变规律。疾病传变规律:一是按照相生规律来传变,那就是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这样来传变。那么先母脏有病以后累及子脏就称之为母病及子。比如,肝病传心,肾病传肝。肝火旺盛,这个人肯定出现心火上炎的表现,这是必然的,由相生规律所决定的;说肾有病,肾阴不足,肝阴一定不足,因为水能生木,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又叫子盗母气,说子脏有病必然累及母病,这从相生规律说,肝有病,肝火炽盛,肝气郁结,也可以损伤肾的阴液,也会损伤肾精。说心有病,心火炽盛同样也会出现肝火的改变,这是必然的,这是必然的规律,那么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就是按照相生规律传变的结果,称为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二是按照相克规律传变:

一、按照相乘的规律传变,

二、按照相侮的规律传变。肝旺乘脾,肝旺必然克脾土,肝有病那必然传到脾,这是必然的规律。所以《金匮》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句话根据什么来的呢?理论依据就是按照相乘规律,只要有一脏出现太旺,它必然的结果,乘脾。太过的时候是这样,那么不及的时候呢?不及的时候,脾虚条件下肝也会表现为乘脾。那么肝太过可以出现,脾不及也可以出现,结果肝旺乘脾。相侮传变,正常情况下是金能够克木的,现在肝太旺,这个时候不仅金这个肺不能够抑制木肝,反而受肝的制约,这种情况就是肝旺侮金。木火刑金这个著名的病理学概念,木火刑金,那就是肝旺侮金,反侮金。肺气虚的时候,肺本身功能虚的时候,虽然肝不旺,也会表现出来肺虚肝侮这样的一种状态。容易理解的是一方的太过。最容易理解,乘,而难以掌握的是反侮的时候。但是有一条必须记住,我们前面讲亢害承制菱形图,念这个菱形图,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一旦发生相乘,任何一行,它最终结果乘侮同时存在。既然是如此,任何一脏有病,一旦出现相乘,必然出现相侮,那就是说三脏同时发生关系。这个在病理上也反应出来整体的病理观。 总的就是这个图,以肝为例,讲它和其他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脏一旦有病以后,通过生克,就是相生关系传变,乘侮关系传变会导致哪些病理结果。 第

三、用五行学说来判定疾病的预后。

一、按照五脏的节律来判定预后,预测病情按照五行,牵涉到五运六气了,那么按照五行的年节律,春夏秋冬,就五行和五气之间的关系,一年的变化,那么始病,就是容易在什么时候发病,我们前面讲春季容易得肝病。一般来说判定病情的轻重按照旬节律来判定的;那么病危都是按照日节律,在一天当中木、火、土、金、水谁当令,二十四小时分开,来判定这一天当中什么时候病情加重?如果判定病危,判定病的轻重呢?是以十日为计来看。用它们的五行所属,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判定病情的轻重。一般来说相生的病轻,而相克病重,按这个规律。引证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一句话,他说“始病则以岁月期之”,年节律期之,“病重则以旬期之”,以旬节律来判定病的重轻,说垂死则以旦暮计之”,这个垂危欲死,以日节律来判定。这一部分内容仅作一个概念的介绍。那么本科生仅仅知道主时发病的规律。一般来说那么春季肝易有病,夏季心易有病,那么冬季肾易有病,仅此而已。年节律,旬节律,日节律就涉及到五运六气一些基本常识,作为硕士生、博士生阶段,希望在这个阶段能够把这个概念搞清楚。它对于我们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是有好处的。中医学在判断病情发生发展规律,判断预后的时候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是有理论依据的。那么理论依据之一就是以五行学说为据,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判定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第二个,用它来预测疾病传变的顺逆和预后。一般来说,按照相生传变称之为顺传,称之为轻,吉,预后较好。相反,按照乘侮传变,叫逆传,病情比较重,就是预后不好,这仅仅是个一般规律。至于说顺传和逆传,这取自于《难经》。什么叫顺传和逆传?在不同的著作里面解释不同的病理发展传变过程当中,它的概念内涵是不一样的。在这里面是就相生乘侮传变而言,两者相比较而言,相生传变病情轻,预后好,称之为顺。反之,乘侮传变病情重,预后不良,称之为逆。在这里面注意是在相生传变和乘侮传变这样的特定的条件下,说顺传和逆传,它的概念是相生传变定义为顺,乘侮传变定义为逆。舍此条件,这个顺传和逆传的定义(是)不存在的。一定要注意中文讲语言学讲语境,讲语用,在这个语言环境下,顺传和逆传的语用,它的功能,顺传表示它是相生传变,逆传表示到乘侮传变,离开这个语境不能这样表达。学中医难,学中文也难,中医的表现符号,表达的符号是中文,中文讲究语境、语用。那么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下,它的语用发生变化,就它的义项发生变化。

我们今天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换句话说将中医学的医学哲学,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全部讲完了。重点需要掌握气、阴阳、五行的概念,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气的概念。气是肉眼难以看到的,不断运动的,精细的物质。运动是气的属性,气的运动表现为升降出入这种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又表现为形与气,聚则有形,散则无形,表现为形气的运动状态,这个形气的互相转化,这个运动过程称之为气化。升降出入称之为气机。气、气化、气机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术语,我们移植过来来说明生命问题。阴阳学说,阴阳是表示事物属性的一个概念,是指阴气和阳气的物质及其物质的属性,这样的一个概念,阴阳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而五行学说是用五行,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来说明世界的本原及其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这三个学说为中医学确立了中医学的医学观:

(一)承认生命是物质的。

(二)生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的规律要遵循气、阴阳、五行运动变化的规律。

二、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方法论,奠定了中医学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中医学就是根据气、阴阳五行学说所确立的自然观、医学观和科学思维方式,乃至于具体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来论述医学的问题,从生命、健康到疾病,乃至于养生保健;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体系,回答了生命的基本问题,回答了健康疾病的基本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学理论。这就决定了中医学理论本学科所建立起来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既有本门学科的术语,又有从气、阴阳五行学说,哲学学说里面移植来(的)哲学术语。形式上是哲学术语,而内容上既有哲学的含义,又有医学本身的具体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的含义。所以学习中医理论,无论学习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术语,必须搞清楚它它在什么层次上来说明问题,是站在哲学层次来说明问题呢?还是站在生命科学讲具体生命过程问题来说明问题呢?这才能把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学清楚。由此我们也得出结论,由于汉字具有多义性,而中医学必须用汉字这个语言符号来表达中医学的理论,因此也决定了中医科学术语的多义性。中医学的内容,语言很简练,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深邃。这种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的思维方式,就是形式逻辑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就是任何一个概念术语义项的单一性,线性的关系。所以学习中医理论不仅仅是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逐步地建立起中医的科学思维方式。好今天课就到这里。

第11 讲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二)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一)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具体讲了)在生理、病理上的应用。那么这一节我们接着讲五行学说在诊断学的应用。 第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在诊断学上五行学说的作用有两种。 1.应用五行学说对疾病进行定位诊断:

诊断疾病。根据五脏和色、味、脉等等它们的五行归类,然后确定疾病的部位。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五行学说来确定疾病的病位诊断。比如,五色,面色青色,青,主肝的颜色,主木;酸味,属于木行;弦脉属于肝脉。我们见到面青、喜酸、脉弦,经过四诊收集资料以后,我们根据这三点就可以初步推断其病位在肝。为什么呢?弦、酸、青都属于木行,这就是根据五行的属性,五行的归类,它们属于哪一行,然后根据这个来确定疾病的部位,定位是哪一脏来的。比如,面色赤、喜苦、脉洪,洪脉、味苦、面赤它们属于火行范围,而心属火,所以病位在心。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思维方式,根据五行学说来推断疾病的部位,进行定位诊断。 2.推断病情:

根据颜色和脉象之间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对疾病进行定位诊断,是根据所收集来的四诊资料,它们属于哪一行,找出它们的脏腑归类,归于何脏,作为脏腑定位诊断。推断病情是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那么临床常用的主要是从颜色,将来同学们学诊断的时候(还)要进一步学,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后根据颜色和脉象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发生发展规律。比如,我们举个例子,青色,弦脉,青和弦同属于木,那就是颜色和脉之间的关系同属同一类,都属于木,称之为色脉相符。那么它的预后,推断它的病情,平,就是常,轻。青色而出现了浮脉,浮脉属于金行,那么这个色和脉就出现了克色之脉,用五行的话说,叫做金克水,因此,它的病情相克.我们上一节讲了相克传变,其病为逆,所以它这个传变,病情发展的趋向不好,为逆。如果青色出现了沉脉,沉属水一行,那么这个表现为水生木了,色和脉之间叫水生木,青属木,沉属水。那么按照相生规律推断病情的发展规律,我们上一节讲到相生传变为顺,因此它的病情的预后为顺,生。这个生和死,死,不是死亡的死,是指逆而言的,预后病情向危重方向发展,而生是指的预后良好,称之为顺,生死这个词在这里不是死亡的死。

五行学说在诊断学的应用,就简单地介绍到这里。那么同学们就要掌握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掌握五行的属性,那就又重新回到我们上一节讲到五行对事物属性分类那个大表。把那个记熟了,将来学习诊断学的时候就能正确地应用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生克的规律来对疾病进行定位诊断和对疾病的发展趋向作出判断。

第四、我们讲五行学说在防治学上的应用。 它应用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只讲两个问题, 1.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什么来控制疾病的传变呢?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截断病理传变,控制疾病向前发展。比如,若肝有病,按照五行的生克规律,相乘的规律,肝有病一定要传到脾,那么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在控制的时候,既要抑制肝,同时要保护脾,或者是可以直接判断到肝有病可能要传到脾,那么在脾病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时候),可以事先扶助脾,提高脾的生理功能,使肝的病理变化不传到脾去,把这个治疗思想叫做控制疾病的传变。今后同学们在学习《金匮》的时候就会讲到有这么一句判断,它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有病,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必须要想到肝病必传脾,这是个必然的规律。为了控制肝病向脾传变,

一、在治疗上要抑制肝。

二、预防性治疗,首先扶助脾的功能,要实脾。这个思想就是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控制疾病传变。中医学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截断疗法”,就是截断疾病向前发展。怎样控制它?防患于未然,那就是根据五行的生克规律来控制五脏系统疾病的发展,也体现出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2.确定治则和治法: 在这里仅选择目前为止临床常用的应用五行学说所确定治疗原则、常用的方法,举例而言,不是全部内容。

一、确定治疗原则:根据相生规律所确定治疗原则是“补母泻子”。那么什么叫“补母”呢?“补母”又称之为虚者补其母,“补母”的适应证是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泻子”,又称作实者泻其子,它的适应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这个原则,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原则,同学们必须牢牢记住什么叫“补母”、“泻子”,它们的适应证是什么?两者都是母子的关系失调,而“补母”适用于虚证,“泻子”适用于实证。至于具体的例子,我们通过常用治法来理解它。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制定了具体应用五行学说调整脏腑关系的治疗方法。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几个方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就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

第一、滋水涵木法。什么叫做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它的适应证是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乃至肝阳上亢的证候,它的特点是眩晕,五心烦热,腰酸膝软等等。这些症状同学们作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将来在学习《诊断学》的时候再进一步熟记,这里要求同学们记住它的适应证是肾阴不足而肝阴不足乃至肝阳上亢这样的证候。肾属水,肝属木,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用五行的话说叫“水不生木”,根据这个原理所确定治法,中医学给它确定一个术语叫“滋水涵木法”。

二、益火补土法。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五行学说,心属火,脾属土,益火补土法的本义是指补心火而益脾土。这在历代的文献说得非常清楚。比如,将来同学们学方剂的时候,“人参归脾汤”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它就是益火补土法的一个代表方剂。过去的方书有专门用五行学说来解释的,希望同学们将来在学到高年级的时候能够读一点方书的原著,看看古人如何利用五行学说来阐述方剂的结构。

二、引申意义。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益火补土是指补肾火,(也就是)补命门,益脾土。按照第二个含义,也就是我们现行的含义,学术界公认的引申意义,益火补土是指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个方法。它的适应证是肾阳不足而脾阳不足的证候,或者是脾肾阳虚的证候。它既有肾虚的表现,又有阳虚外寒的表现,又有脾虚的表现。为什么我们现在使用益火补土,取这样的意义呢?这个意义源于命门学说,中医脏象学说将来还要讲一个命门学说,自从命门学说形成以后,强调命门含有真阴、真水、真阳、真火,我们今天认为命门的水火与肾阳、肾阴同义,只不过是强调它在生命之中的重要作用而已。根据这个学说,它的基本原理是:命门之火为人体脏腑伏火的根本。换言之,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命水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这是

一、命门学说原理。第二个的理论依据,中医有句最经典的判断,叫做“久病必穷肾”,说任何疾病,不论是从哪一脏开始,五脏系统的疾病最终都要归结到肾。基于上述,那么现在认为补火生土,强调的是补肾阳而温脾土。因此,我们现在临床所习用的益火补土法实际上把它换个说法就是补肾阳而温脾阳,实际是温补脾肾。这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可以单独补肾,补肾就可以补脾,在脾阳虚的时候也必须是在中期以后到末期,那么必然要累及到肾,肾阳虚。在这时可以单独滋肾阳,也可以脾肾双补,达到益火补土的作用。这就是用两种学说来解释益火补土法,这并不等于中医学的概念是(有)歧义的,不科学的。同样一个术语,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定义,可以出现不同的定义。用补心火而益脾土,临床也非常习用,这是它的本义用五行学说规定。那么中医学讲脏腑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了命门学说,强调命门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强调肾在五脏系统的作用。根据这个学说益火补土的本义又发展了,反映出中医理论的不断地向前发展,今天要求同学们益火补土这个概念只要求后者而不要求前者。

三、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法是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肺气虚的证候。脾属土,肺属金,培土生金,调整脾肺之间的关系,按照相生关系来调节它,这个也是临床非常习用的。比如,肺炎,肺久病咳嗽,有的人大便溏薄,越大便溏薄它咳喘越厉害,那么有经验的医生,不治咳,而治泻,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泻子则喘愈,这在古书上、临床医案上比比皆是,这也是我们临床常用的方法。那么这个医生当用这种方法来治疗的时候,他头脑里反映出来就是用五行相生的规律调整脾和肺的这样一个关系,我们把它(的)方法归纳起来那就叫培土生金,用脏腑的话说那就(是)补脾益肺。那就是说补脾益肺和培土生金同义,一个是从五行的概念来说的,一个从脏腑的概念来说的。

四、金水相生法,这个是现在常用,也是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的。金水相生法是肺肾阴液共同来补益的一种方法,注意,不是说金能生水,不是补肺阴而生肾阴,所以我们定义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液而治疗肺肾阴虚证候的一种方法,它的适应证是肺肾阴虚,或者是肺阴虚的中后期。就是肺阴虚证必须是中期以后,或者是肺肾阴虚,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用金水相生的方法,这是它的本义。第

二、现在常用的我们所说的金水相生法是滋肾阴而补肺阴。它的代表方剂,比如“百合固金丸”,那为什么来这样定义呢?引申到这样一个意义呢?前面我们讲的益火补土,根据命门学说来的。这个也是同样前面曾经讲过一句,“命门真水”,“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久病必穷肾”,“肺阴虚必然导致肾阴虚”,而导致肾阴虚的时候,根据“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这个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的时候,不是补肺阴而滋肾阴,反过来而是把治疗重点放在滋肾阴而益肺阴。这个思想在金水相生法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本义和它的引申义,那么刚才举了个“百合固金丸”,大家将来在学习方剂的时候可以看补肺汤。补肺汤是肺气虚典型的代表方剂,为什么用补肾药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的时候认真去读这个方子的方解,来体会金水相生法这两个含义。 下面我们讲按照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治疗原则是八个字,记住就可以了,叫“抑强扶弱,分清主次”。相乘相克规律表现为乘侮的病理变化,有强也有弱。基本原则叫抑强扶弱,何者为强何者为弱,孰轻孰重,在抑强扶弱的同时一定要分清主次。抑强,就是抑其克者之强,上面那个木旺克土,抑强,泻肝,属肝;扶弱,扶其被克者之弱,肝旺必克脾,在调整肝脾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按照这样一个原则,叫既抑制肝还要扶助脾,抑强扶弱。但是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必须分清是肝旺为主呢还是脾虚为主呢?分清主次来正确进行调节,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所制定的常用(的)方法,以下介绍四种:

一、抑木扶土。就是疏肝健脾这样一种方法,把它转化为脏腑的概念,疏肝健脾法就是抑制肝木而扶脾土这样一种方法。它的适应证只要求同学们掌握肝郁脾虚,就是肝失疏泄而导致脾气虚弱这样一种状况,肝旺脾虚这样一个状态。仅仅掌握到这个程度。

二、培土制水。脾属土,这个水是肾属水,调整脾肾之间的关系,土能克水。那么培土制水法是温润脾阳,或者是温肾健脾而治疗水湿泛滥证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脾虚乃至脾肾两虚而出现水肿这样的证候,那么先就把它限定到这个程度,调整脾和肾之间的关系。

三、佐金平木。又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金能够克木,肺属金,肝属木,是调整肝和肺之间的关系,这个方法。那么什么叫做佐金平木法呢?佐金平木法是清肃肺气而抑制肝木的一种方法。它的适应证是木火刑金。木火刑金按照五行的本义应该是肝火炽盛,肝火犯肺,是相侮的传变。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肺金能够抑制肝木,在病理情况下可以是由肺金传到肝,也可以由肝反侮肺。这个佐金平木法应用的原理就是木和金之间反侮的作用,把这个方法称之为佐金平木法,它调整(的)是肝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本科生教学(的)各门课程当中一个典型的,我们这里讲叫木火刑金,那么在《诊断学》里面讲叫肝火犯肺证,将来在《内科学》里面讲咳嗽的时候,肺热咳嗽有一个证候,叫肝火犯肺证,它使用的方法,用五行的话说就叫做佐金平木。这是从相侮来考虑的。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应用五行确定的治疗方法当中最难的一个,叫泻南补北法。我们前面曾经讲过,五方,南、北,北属于水行,南属于火行,那么脏腑,水和火是指的心和肾之间的关系,泻南补北法是调整心肾的关系。那么什么叫做泻南补北法呢?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而滋肾水的一种方法,它的适应证是心肾不交证。水和火关系失调,中医学有一个名词,规定它的科学术语叫做“心肾不交”,也叫“水火不济”。那么在这里我们要求同学们心肾不交证,只掌握其中之一,叫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在心肾不交证当中(是)之一,而不是全部。将来同学们在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一个典型的少阴热化证的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证,就是调整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的典型的经典的代表方剂。在后面脏象学说中我们还要进一步讲心肾不交,那个心肾不交是个完整的概念,在这里面,泻南补北法只限定于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也就是说这里的心肾不交证是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这样一个候,而不是心肾不交的全部。再强调一次,泻南补北法它是调整心肾之间的关系,但是仅调整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这个病理变化的状态,不是心肾之间的关系失调全部它都用泻南补北法。这就是从字面上看泻南补北,泻心火而补肾水,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应该包括心肾关系失调的全部的证候都可以使用。但是我们给它定义的时候,它的内涵和外延仅仅限定于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除此条件不能称之为泻南补北法。 关于用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重点的内容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些。除此之外,用于针灸治疗,用于调节精神的情志,根据五志与五行的关系,那么将来在临床课中还要进一步讲,七情病的时候,老师还会进一步讲如何调整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用精神疗法,中医称之为活套疗法,人事疗法,来治疗疾病。在当前心身疾病治疗当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中医治疗疾病这类疾病,不仅仅是施加中药。这种方法其原理,就是根据五行五志的生克制化规律来调整人的精神状态。

到此为止,我们把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医学中的作用讲完了。要求同学们把掌握气、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作为重点。它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掌握这三种学说怎样为中医学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自然观、医学观?怎样确立了中医学的系统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是学习这三种学说最重要之处。至于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它阐述中医学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具体问题,这里只作一般的了解,因为在后续课程,还要进一步去讲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闻故事化范文下一篇:学习保证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