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精读教学心得

2022-07-07

第一篇:单篇精读教学心得

精读引领课教学流程

精读引领课

(一)几点解读和建议: 1.精读引领,就是要选择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做为课例。 2.精读引领,就是要“精准”,准确把握单元的“语用主题”和本节课的语用点。

3.精读引领,就是要“精讲”,也就是少讲,要“瘦”下来,课堂问题设计要“简单”,不能过于琐碎,做到一课一得。

4.精读引领,就是引领“方法”,也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悟方法的过程。

5.精读引领,就是引领“过程”,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练法、用法的时间和机会。

6.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习方式”,整个课堂要体现“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7.精读引领:就是引领学生海量阅读,在现阶段实现“1+2”的量,即教材上一篇精读文章+丛书上的两篇文章,整个课堂要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二)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意图:复习回顾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当然,不同学段依据课标要求、单元要求和课时目标还可以复习生字、词语和其它内容。导入方式不拘一格,尽可能做到简短、有趣,不拖泥带水,以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课堂上大量阅读留足时间。)

二、精读课内例文,悟法得法

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在精读课内例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要扎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精读课例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一个或几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训练到位。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一课一得”就是想扎实训练的过程,就是想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点一点去落实,课课有收获。(这是在引领过程)

(2)要与文本平等对话

精读课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走进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一语用主题的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喜同悲,真正读懂文本。孩子对母语的兴趣、语感的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依托精读引领课。(这是在引领情感)

(3)教会孩子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就不具备自学能力;没有自学能力,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内、自主地、大量地进行阅读就不能落地生根,所以必须教方法。

方法的教学,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速读法、浏览法、默读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品词析句的方法,也可以是学习整篇课文的方法,如:学习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等。(这是在引领方法) (4)教学课内例文的方式:1.做到问题引领。问题设计关注单元语用要求和课后题、文中泡泡内容,不可贪多。2.品读重点句、段。就是品读单元预习课上的“重点段”。3.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难点、最后总结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4.做到“动态生成”。要处理好 “预设” 与“ 生成” 的关系。有“预设”,但更要有“ 生成”。 (这是在引领学习方式)

(5)教学课内例文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三、阅读丛书篇目,用法练法

在迁移阅读丛书篇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内容与阅读要求:在这一课型至少阅读丛书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在单元预习课上要和课内精读课文一起预习,所以教师要心中有数,熟悉文章内容,明了这 “1+2”的整合点、语用点。依据这两个点设计课堂问题,课堂问题不宜太细,要使学生用在学习课内例文时收获的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实现用法、练法的目的。

(2)阅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课堂练笔,内化实践

(意图:得法练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目标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输入在前,输出在后,课堂上在学生经历读别人的文章、听别人的见解、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之后,让他们学以致用,做到读写结合,马上练一练、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到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情境,给学生练笔、表达的机会。)

第二篇:精读感悟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教学

精读感悟

【教学目标】

1、熟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文章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受,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3、能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了解分类描写、移步换景、分镜头组合的写景方法。

4、学会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会欣赏并恰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掌握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欣赏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欣赏美丽的风景总能使我们心情舒畅,激发我们对美的热爱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景吧。

运用PPT出示美丽的风景,并引导学生:

同学们,看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展示PPT,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第三单元,走进《泉城》、《九寨沟》和《田园诗情》,

二、感悟相同

师: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展现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来写作的呢?

1. 展示PPT,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好,齐读:首先从语言上,课文写得如此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这就是文章的“语言美”(板书:语言美),

语言美呀,除了华丽词语的运用,还离不开两种修辞手法,它们是?(学生举手,指生回答)对,是比喻和拟人(板书:比喻 拟人)。比喻句拟人句的运用,让文章变得更美,美得充满趣味。

展示PPT,

师:我们翻开课本,从这三篇课文里找一找,划出比喻句,拟人句,并进行小组交流。

生:小组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我们一课里找一个,来美美的读读,读完告诉大家,这句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谁先来?

老师也给同学们找到了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我们来齐读。PPT展示,学生齐读。比喻句等修辞手法好在哪里?我们看看这句话:“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可以改成“绿色的草原上”吗?为什么?谁来说?我们来看看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PPT展示:比喻句、拟人句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除了运用修辞,我们还会发现每一课的语言特点又有细微的差别,

比如《泉城》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其中不同泉水流动的形态就各不相同,打开课本,珍珠泉是“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黑虎泉是“泉水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喷吐出来”,而趵突泉,它的泉水是“从泉底往上冒”。

《九寨沟》的语言又显现出另一种特点,它的语言整齐,辞藻格外华丽,作者可谓不惜笔墨,大肆渲染。我们不妨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个小老师可以领着我们一起读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田园诗情》一文的语言相对平实,读来感觉老成持重、娓娓道来,我们来读读课文夜晚图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小老师在哪里?齐读。

2. 除了语言,完整、清晰的结构也很重要。展示PPT,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好,齐读。从结构上来看,本单元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清晰明了、巧妙的篇章结构对我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景物特点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文章的结构美(板书:结构美)。这三篇课文都是课文开头都是先从整体上介绍景物特点,然后再分别介绍几处景物的具体特点,文章最后再做总结。这是运用了哪一种构段方式?(学生举手,指生回答)对,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板书:总分总)。

三、体会不同

PPT展示,师:这三篇课文,各有各的美,作者是怎么样分别展示不同景物的美的?,想一想,同样是写景状物,它们的写景方法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2、 这三篇课文写景状物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PPT展示,《泉城》是抓住有特色的景点介绍(板书:抓主要景点),济南有72泉,作者没有去一一介绍,而是选取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让我们加深对泉城的理解。而在具体介绍每一个泉水时,分段的构段方式都相同,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再写泉水的特点。我们来找一找泉水的位置和特点。

PPT展示,《九寨沟》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板书:移步换景)。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地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你来找一找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眼,谁来说一说?先是“从南坪西行40公里”,再“继续向纵深行进”。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领略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又了解到九寨沟的异兽珍禽。

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看看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美不美?那我们来美美的齐读一遍。我们来找一找,这一段中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一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雪峰:插入云霄 湖泊:清澈见底 森林:古木参天 瀑布:高低错落

在这些景物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湖水、瀑布是详写,雪峰、森林是略写。 因为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九寨沟最著名的景观是湖泊,而瀑布的形成也与其他地方的瀑布不同。那么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呢?你来找一找。谁来说一说?(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向纵深行进,来到第四自然段,都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异兽珍禽?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都有什么特点?

PPT展示,《田园诗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方法?是分镜头组合写景方法(板书:“分镜头组合”), 作者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采用了荷兰景物的几个分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荷兰美景,哪几个?谁来说?对,是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傍晚图和夜晚图,从这五个既不相同但又极具代表性的方面向我们铺开了一幅画卷,把荷兰田园的美丽风光一个个向我们做了介绍。

写景状物的方法有很多,这三篇课文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写景方法。

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PPT展示:先自由读,再齐读:在写景文章中,通常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并使用合适的结构方式来谋篇布局,这样文章能更加条理、清晰。而不同写景方法的运用,让每篇文章都美得不同,美得有特色。

四、作业设计

1、再次体会三篇课文的写景方法。

2、小练笔:《我的美丽家乡》

【小练笔评价标准】

1、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2、展开合理的想象,情景交融;

3、语句优美;

4、书写认真规范,标点符号使用准确。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写景状物 泉城:分类描写 九寨沟:移步换景

田园诗情:“分镜头组合”

语言美:比喻 拟人

结构美:总分总

第三篇:《精读与略读》教学设计

13、《精读与略读》教材解读

一、精读

精读的特点:“纤屑不遗”。也就是说,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的对象主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精读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朗读和笔记的能力。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教师提示精读的步骤和方法,学生逐步练习,直到完全掌握精读的技能,形成熟练的技巧与习惯。

精读的技巧与习惯主要凭借语文课堂教学来完成。训练的方法按阅读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字的训练、词语的训练、句子的训练、段落的训练、概括中心思想的训练、分析写作特点的训练。根据阅读的不同目的,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可采用“导读法”;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采用“设疑法”;为激发学生情感,提高阅读效率,进行审美教育可采用“情感法”。

二、略读

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略读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导,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指示不同的阅读方法,并组织学生通过写读后感,开讨论会等形式掌握阅读要领。

略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默读,就是无声地读。不用口发音和耳朵听,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快得多。其次是在读时要去掉多余的动作。如阅读时用手指,用铅笔、尺子在页面上指指点点,头随视线的移动而移动等。这些都是多余的动作,略读时要去掉。另外是要扩大“视野”,即增大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最后,略读时抓住关键字、词联想。如看到“恨铁”就联想到下面可能是“不成钢”,这样做可节约一半的时间。

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辛的过程,但我们只要认定素质教育的方向,明确阅读训练的目的,科学运用阅读训练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第四篇:精读和略读 教学设计

精读和略读

教学内容:

精读和略读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走马观花”造句。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重点: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并能灵活的应用在实践中。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

板书课题:12 精读和略读

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二、初读指导

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浏览 浩如烟海 精读 梗概

走马观花

略读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 什么是略读?

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略读能力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略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交流:“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朗读第3自然段。

(3)怎样进行略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

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对一本读物来说,又如何略读?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4)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

6、7自然段)

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什么?谁说一说?

板书设计:

11 精读和略读

精读

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

略读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

因此„„

第五篇: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三读教学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而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篇篇优美的范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怎样教学精读课文呢?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三读教学法”,在此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粗读课文——读通文本,了解梗概

粗读,日常生活中是指快速浏览、把握大意地粗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它是指学生初次接触陌生文本,以读通课文、大致了解内容为目的阅读方式,也称之为“初读”。初读课文两次较好,主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

1、扫除读音障碍,读通全文

初读课文时,第一遍要求学生边读文边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读不通顺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完课文后通过自我拼读、查找工具书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对不通顺的地方进行多次练习,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遍读文要求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可采用指名读、齐读、轮读等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的正确与否,纠正错误读音,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两次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简明扼要地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自我概括,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成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课文——读懂文本,理解想象

细读是指全面、仔细地阅读课文,是让学生不加删减,不加选择地读完全文。细读要求学生认真读文,读懂课文。细读课文时,主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1、突破难点词句,初步读懂课文

⑴理解难懂词语。学生细读课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懂的词语,这时提倡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我们主张先运用“猜想法”——根据上下文意思给词语作出最合理的猜想。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是小组讨论。最后才是求助于工具书解决语词。这样做能避免学生自己不动脑思考、过份依赖工具书的现象。

⑵突破理解障碍。在细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读不懂的语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课文内容自我或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理清课文脉落,初步把握课文层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小学生能给课文分段,写段落大意,但它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层次,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中可在学生细读完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及重点写……”的形式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疏理课文内容,能够把课文联系紧密的段落分成几大部分,简要说出大意。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形式分析课文条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层次及详略的全面把握。

3、调动学生想象,加深课文理解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有些课文单靠对文中字词的揣摩,理解远不够深刻,这时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到阅读中来,边读文边想象。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月光曲》等课文时,可先让学生调整情绪,闭起眼睛,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让呆板的文字叙述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体味情感

品读是指对文本有选择性、重点地深入阅读,也可称之为“精读”,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有选择地、深入地品读感悟,获得自己独特感受、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品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引导品读

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品读,一般是老师参考课文后“思考·练习”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有目的地品文酌句,边读边悟,从文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猫》时,我首先出示第一个思考题,打开学生的话匣:“我们经常能见到猫,猫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至两个词语表达你对猫的独特感受。”学生发言踊跃,纷纷表达了自己见解。接着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舍爷爷十分喜欢猫,在老舍爷爷的眼里,猫是一种既古怪又淘气的动物,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中看出猫的这些特点?”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到文中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点点滴滴,并能在文中相关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记忆,积累运用词语,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效果比“填鸭式”教学大大增强。

2、自主品读

这是指学生自主地感悟课文、领悟文章写作方法的阅读方式。

⑴指导学生学做眉批和旁批。可让学生在文中自由地找出含义深刻、感悟较深的语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做眉批和旁批的方法,可引导学生根据“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了……我体会到……”等形式记述感悟。

⑵指导学生赏析词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认真评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评语——好在何处、为什么好。

⑶指导学生写收获。学完一篇课文时,能让学生写写学完课文后的收获,可让学生根据“学完本课后,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以后我该怎么做……”的形式写感受、谈收获、抒情怀,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3、合作品读

这是指学生在小组内有目的地品读交流。合作品读要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小组成员先围绕一个与范文中心相似的共同话题模仿文本、遣词造句、拟写作文,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看法,最后修改作文,全班汇报。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火灾调研报告下一篇:读你读懂了你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