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2022-08-14

第一篇: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赏识你的孩子——周弘

第一次觉醒 学会赏识 找回父爱 ——情感层面:爱

第二次觉醒 学会赏识 发现宝藏 ——方法层面:玩

第三次觉醒 学会赏识 改变态度 ——态度层面:行

第四次觉醒 学会赏识 导致成功 ——理论层面:懂

第五次觉醒 学会赏识 走向和谐 ——哲学层面:通

第六次觉醒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实践层面:诚

教育最忌讳不系统不协调,没有什么比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更有害于教育的了.-----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蒋敦杰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么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使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

这爱是那样的纯粹,不含一丁点儿杂质,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管这种付出又没有结果,爱是不变的,爱是不能中断的,爱是不讲条件的.

没有什么东西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可以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源于”识”.(体验)

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行,必须要会爱.

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会强大起来,变成滚滚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日本铃木镇一教育思想家

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

成功诱发努力。

人们通常认为,成功是从失败走向胜利,其实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尤其对孩子更是如此。

我突然领悟到一颗童心对胜利的渴望,那正是孩子进取的强大动力啊! (思考: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定位胜利,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胜利的信心和感觉。通过什么方式呢?语言、成绩、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还有什么呢?)

因此,孩子面临挫折时,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养分,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

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好朋友,愿意和你分享欢乐,分担忧愁。

孩子心里压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宽容。 (而现在,家长和老师总是在营造一种更有压力的氛围,形成所谓督促孩子学习,这是一件多么不了解情况的事情啊,这样,难怪孩子由害怕而逃避,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呢?)

调动情绪,开始学习。(课堂之前,使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从无心甚至是叛逆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入学习,保证学习质量呢?)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不是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正常的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

大自然不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花与草。大自然承认花、草、树之间的差异。它知道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幽香,树有树的伟岸,它不要求草长得如树般高大,也不要求树如花般美丽,于是树便是树,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承认差异,就会有耐心,就会很宽容。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不行,导致孩子也在怀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开始遗失了自己的宝藏。

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大拇指,唤醒好孩子;食指,逼出坏孩子。

“比”法:长比长,短比短。女儿有长处,不必自卑;别的孩子也有长处,你也不要自负。别的孩子也有短处,你不要灰心;你自己也有短处,应当更加努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权,我们要懂得尊重;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都有优点,闪光点,我们要懂得热情激励;

每一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我们要懂得耐心宽容;

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我们要懂得友情提醒。

赏识就是无条件的尊重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

赏识就是有策略地热情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习惯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实际上有很多表扬却恰是不赏识。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张。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小孩不小歌》

未来的优点优点不说不得了

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赏识,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动作。

寻常的钥匙打不开寻常的锁。

“人的需要很少,需要寻找,也需要找到所寻;

人的需要很少,人生后的安宁;

人的需要很少,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等我。“——泰戈尔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你好,我不好(自卑——人下人)

活得太无聊:

我好,你不好(自负——人上人)

未来也不妙;

我不好,你也不好(自闭——人外人)

整个世界乱糟糟;

你好,我好,大家好(自信——人中人)

这个世界真美好!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开启思考,学会“赏识”

——初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罢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突然回想起以前接受过的“学习力”的培训,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具有“超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赏识你的孩子》与培训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我们应该庆幸,在中国这个应试大国,终于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心关注孩子的成长;终于可以期待孩子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快乐;未来的诺贝尔奖或许会因为有了这些而有了新的期盼。而另外一方面也让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现行教学状况,寻找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初读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被周弘老师那份执着与大爱而感动,也为书中那么多家长和孩子的改变和幸福感到庆幸。书中很多话语,看似很简单,却是凝聚了深厚的生活感悟。比如: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

大自然不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花与草。大自然承认花、草、树之间的差异。它知道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幽香,树有树的伟岸,它不要求草长得如树般高大,也不要求树如花般美丽,于是树便是树,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承认差异,就会有耐心,就会很宽容。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不行,导致孩子也在怀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开始遗失了自己的宝藏。

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简单的话语,深刻的感悟,细细读来却是深深的责任与隐隐的不安。

道理越是简单,却越是容易被人忽略,遗忘;感悟越是深刻,越难以在人们忙碌与浮躁的现实中沉淀与领悟。如何将这些简单的道理和深刻的感悟传达给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呢,这是一份深深的责任。

责任必然带来思考,而思考的结果却是让人容易感到不安。不安的是,我们或许没有把握精髓;不安的是,我们目前的力量还小;不安的是,我们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究竟在哪?

从小处着手,作为一个语文学习者,一个新进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首先反思的问题是如何“识”?“识”语文这个主题;“识”语文这个教学行为;“识”我们自身的特点;“识”我们的学生。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有点手足无措,而这些是我们“赏”的前提。如果不“识”,我们就会盲目,就会迷失。那么“赏”也就会失去方向,失去价值,甚至会违背原来的教育方向。

沉静下来,涌入脑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语文学科成为了“老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学科。难教,是因为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目标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合适,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或许很多原因都有,但是我想首先我们应该确定的是:语文到底教什么的问题。是简单的教读书认字?还是教习礼做人?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涉及到层次问题。基础教育固然不可缺,人文提升也必不可少。如何两者很好的融合,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难学。是因为教学内容太杂,教学方法呆板,考试标准不好把握,还是?这个就是“识”的第二个问题了。我们好像都很明白,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语文学习效果不好,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做过思考,分析呢?看来,在语文这个学科,要做到“赏识”还真的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因为我们在起步阶段就进行得有些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应该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不是吗?

初读后,脑海里的思绪还比较混乱,我想我还会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看到更多闪观点,也会看到更多的问题从而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寥述几言,实难以将此书的精髓表述清楚,此仅为初读后的几点感受。

谢娜2012/7/16

第二篇:《 赏识你的孩子》周弘

周弘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英语BBC、日本NHK等近千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教育成果。一种著名的教育理念,一套凝聚了二十年心血的力作,一百个失败的原因,一千个成功的案例!赏识教育丛书是整体解决家庭教育的最佳方案,是送给每位父母的最佳礼物。这套丛书将:

· 教会父母怎样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一个赏识型的家长;· 在父母困惑的时候有一个“老邻居”给您解答;

· 从个案的角度透析潜藏在父母心中左右父母教育行为的传统惯性;

· 把赏识教育落到实处,全家人共同记录亲子日记;· 引导父母每天总结整理自己的家教心得;

· 激励孩子重新燃起自信之火,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因而,这是一套唤醒人性、人人该读的丛书;这是一套塑造合格父母、创建和谐家庭的教科书;这是一套让父母和孩子快乐、舒展、简单而动人的丛书。内容简介

周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以自己无限的父爱,帮助女儿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式的海伦·凯勒,让女儿走上了一条超越身边所有健全同龄人的辉煌道路;成为全国十佳少

年,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等。周弘成功的关键,是他在探索女儿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找到了“赏识教育法”这一个教育的瑰宝。用“赏识教育法”教育出来的孩子,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自动地转化为继续学习的无穷动力;缺点在不知不觉中变小消失;人格受到尊重;自信心十足,独立能力强,将来成才,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周弘通过这本书,将“赏识教育法”这一教育瑰宝奉献给读者。本书分6次觉醒介绍了周弘教育女儿成长和找到“赏识教育法”的全过程;父爱,发现,顿悟,成功,走向和谐,推广赏识教育。书中的大量事例,有助于读者了解赏识教育的精粹,学习赏识教育的实施方法。书中内容催人泪下,让人觉醒,发人深思,引人顿悟。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

作者简介

周弘,一位普通的父亲,一位家庭素质教育的探索者一位实践型的平民教育家,中央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台湾地区第六届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干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赞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全世界最著名的6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

傲!

目录:

学会赏识——周弘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公开信

第一次觉醒 学会赏识 找回父爱

1.残酷的诊断书2.“哑巴”白雪公主3.梦想女儿喊“爸爸”4.要做中国的“大岛茂”5.倾家荡产治聋6.声嘶力竭治哑7.女儿开窍那一瞬间8.披文戴字9.购物日记10.母语玩字法11.“大老虎”来了12.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二次觉醒 学会赏识 发现宝藏

1.“爱心摧残”2.考60分就行了3.口才为什么这么好

4.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5.海伦·凯勒“转世”6.天才儿童行为表7.10天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8.玩数学

9.玩作文10.玩珠算11.玩跳棋12.玩考试13.心情好,都是宝14.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15.哑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边

第三次觉醒 学会赏识 改变态度

第四次觉醒 学会赏识 导致成功

第五次觉醒 学会赏识 走向和谐

第六次觉醒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第三篇:赏识你的孩子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受

赏识教育是神奇的,教师如果能把赏识教育的方法及理念带到教学中,孩子们就会更加健康愉快地成长,家长如果把赏识带到生活中,就能避开家教的误区,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

赏识教育是什么呢?赏识教育是努力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唤起其自信,激发其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6条原则和12个学会

尊重——学会倾听,学会请教,信任——学会自毫,学会崇拜;理解——学会感激,学会陪伴;激劢——学会发掘,学会分享;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提醒——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二、赏识教育白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1、给孩子创造一个赏识的环境地,赏识教育不单纯是表扬加鼓励,赏识是藏在心里的,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爱,赏识是孩子在遭遇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是孩子犯错误时的一种全理的宽容,赏识孩子,除了赏识他的优点,还要接纳他的弱点,在具体操作时分4个层面,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赏识教育达到的目标是一个“通”字,即让孩子和家长的心灵相通起来,父母与孩子的心灵相通了,孩子对父母的教导才不会排斥,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

3、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是当今课改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我认为要让孩子充分释放潜能,可以从赏识孩子开始。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对孩子而言,赏识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多说一些“太好了!”“你真棒”,你真行!一个“行”字,能消除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能唤起孩子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能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这样,即能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也能缩短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作为赏识教育专家,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周弘以自己教育聋哑女儿及帮助各种问题孩子为例,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赏识教育的方法,让读者从中了解赏识教育,懂得赏识教育,也使读者在感动中接受赏识教育,一个个小例子,便是一种种教育理论,便是一个个教育方法!每一个用心的父母都能从《赏识你的孩子》中读懂教育孩子的方法,读懂赏识,学会赏识一切!

宝清镇中心学校:张宏

第四篇:赏识你的孩子

——云阳县2018年第六批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习心得

2018年暑假,我读了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有几点心得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去发现、去挖掘、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优点就会十倍、百倍、千倍的无限放大。这样孩子就会找到自信的感觉,就更加相信自己是好孩子,孩子自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最终成为优秀的孩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相互间智力差距不大,我自认为除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步态需要智商多么高就能学得好,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发现孩子某些具体的优点而放大、强化它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优点,最终形成孩子的优势,成为孩子的强项,那么孩子可能变得突出了。你的孩子将来在口才、阅读、写作方面肯定非常突出,因为你在培养、发现、挖掘和强化孩子这方面的才能、智慧,最终他们会硕果累累。你的学生作文水平较高,也是不断发现、挖掘和放大孩子的优美词、句、段、片、章而形成的效果。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你做的很好”“老师相信你的能力”,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优秀的名师就是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教育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日常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结果耗资会一点一点地改变,最后变得连我们都不太相信;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坚持培养习惯,最后学生的成绩会一点一点地提高;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最后这个孩子会变得活泼开朗,他总会敞开心扉笑着生活每一天,成为阳光少年……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和赏识,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赏识中长大,在赞美赏识之中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真妙!”“我真为你骄傲!

”“你很出色!

”“这办法

”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在教育过程中把赏识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

第五篇: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不长果实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这是书中的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触动很深。平日里虽然知道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使我们越来越吝啬我们的表扬,而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赏识我们的孩子。当我们希望孩子讲礼貌时,老说孩子没礼貌;希望孩子胆大时,总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乖巧时,总说孩子不听话。就是没有把这阳光照在我们希望的地方。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等待老师去雕琢的玉。不懂得赏识学生的老师就像没有艺术天赋的雕刻师,只懂得埋怨这块玉不够圆润,那块玉长得奇形怪状,没有符合他的要求,而一个真正技艺精湛的雕刻家会根据各块玉的形状雕刻出各种富有个性和灵气的惊艳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很大很大的,最终这个人成功与否就在于他的潜能发挥了多少。我们老师有幸成为挖掘孩子潜能的第一人,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动力。这动力哪里来?来自于老师的赏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就像刚刚钻出土地的一棵棵嫩芽,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有的时候真的只要老师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微笑就可以让孩子很感动,孩子们都很敏感。

赠花之手犹有余香,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赏识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老师的应做的。

童灵芝

2010年5月1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秋搞笑段子文案下一篇:中华会计网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