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法在劫持行动中的运用

2022-10-14

我们以处置劫持任务的过程来划分: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善后阶段。武警法在这三个阶段里通过法律支持保障完整的支撑起反劫持行动的整体运作, 为部队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一、行动准备阶段的法律运用

( 一) 确保合法用兵

合法用兵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 武警肩负处置劫持事件的任务。武警法第七条第七项明确规定: 武警部队有参与处置暴力性犯罪事件的职责。根据相关规定, 劫持事件属于“严重暴力性犯罪事件”。按照国家反恐文件的规定: 武警部队依据武警法的规定承担着反恐怖袭击以及人质劫持事件的任务。

处置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时, 主要担负保障被劫持人质人身安全, 以及社会面的稳定。这些都表明, 武警部队有参与处置劫持事件的法律上负有责任。

合法用兵的第二层含义是: 地方政府在处置不了的情况下可以调用武警, 但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以及程序。武警法第八条就作出了规定: 调动、使用人民武装警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 应当坚持严格审批、依法用警的原则。具体的批准权限和程序由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依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部署和兵力调动使用批准权限的规定》之规定, 调动、使用武警部队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 当地政府、党委需要提出用兵申请, 如果符合调动权限的, 驻地武警部队可以由其进行调动, 不符合用兵权限的, 武警部队不得随意接受用兵申请。[1]在解决了合法用兵的问题后, 部队还要考虑根据武警法的相关规定, 与地方党委、政府搞好协同。这就是准备阶段的法律运用的第二项重要内容: 密切协同部署。

( 二) 密切协同部署

武警法第三条规定: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 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武警法的赋予武警执行安保任务时享有10 项职权。每一个特定的任务享有不同的职权, 严格依法行使武警法赋予的相关职权, 确保反劫持行动的成功。当然, 除了运用武警法, 在处置过程中, 也需要用到其他法律。但武警法作为反劫持行动实施阶段所运用的核心法律, 仍然是重点部分。

二、实施阶段的法律运用

在实施阶段, 处置部队首先要充分行使侦察权, 侦查权为以后的情况处置, 提供执法决策的依据, 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是任务的完成的前提。

( 一) 充分行使侦察权

这是武警法第十条第五项对侦察权作出了明确规定:武警部队可以根据任务需要, 向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或者在现场实施必要的侦察。作为武警十项职权里唯一的一项具有鲜明的军事色彩的职权, 其确立使得秘密侦察行为合法化了, 从法律上排除了侵犯公民权利的可能性。

( 二) 有效实施法律攻心

虽然从以往的反劫持行动来看, 武力解救仍是主要方式。但是, 在处置劫持事件时要先进行前提的如果谈判可以使劫匪放弃犯罪, 那无疑是最佳的结果。即使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也可以为部队侦察情报创造条件, 为制定处置方案提供充足的时间, 从而最终制服劫匪, 救出人质。

三、行动善后阶段的法律运用

在行动善后阶段的法律运用, 武警法的运用相对靠后, 主要会用到其他的法律。由于反劫持行动的特殊性, 在行动的善后阶段, 按照法律运用的重要程度, 本文对于梳理出了二种情形。

( 一) 对第三者的国家赔偿

在反劫持行动中, 狙击手开枪射击是一种职务行为, 发生误死或者误伤的结果, 并不是由个人来承担责任, 而是由国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被误伤人员或者误死人员的亲属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法》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相关有执法权的人员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受害人可以依据此向相关人员提起国家赔偿, 因为他的执法行为, 代表了国家, 当他不当使用时, 国家要赔偿, 当然, 国家也有追偿的权利。对于本条文中的违法, 又有对身体权的危害, 还有对生命权的危害。

( 二) 对被征用人的行政补偿

武警法第十三条规定: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执行任务的需要, 在紧急情况下, 需出示人民武装警察证件, 可以临时使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以及其他物资,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关注一下: 物的所有权是别人, 你可以借用, 但必须还。如果在借用的过程中损坏了要赔偿。[3]

一定是要给在任务紧急的情况下用才可以, 否则就是不当的使。在处置劫持事件时, 为了开赴现场, 为了进行侦察, 使用他人汽车或者建筑物等场所隐蔽等等各种原因, 可能需要紧急征用个人或者单位的一些物资。行动结束后, 及时归还所征用的物资成为最基本的义务。与此同时, 如果部队在使用这些物资的过程中将其损坏, 还必须对被征用人进行相应的补偿。

摘要:武警法明确规定了武警承担反劫持的任务。武警法为武警处置劫持事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同时由于劫持事件的突发性强, 也让部队处置的难度增加了。如何用武警法来规范反劫持行动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将紧紧围绕“武警法在劫持行动中的运用, 分析具体的法律运用情形。

关键词:武警法,反劫持行动,运用

参考文献

[1] 例如, 动用一个中队或100人 (含) 以下的, 由地级市 (地、州、盟) 党委、政府批准, 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 (局) 和武警总队备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喉罩在介入放射学手术中的应用下一篇:浅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