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样式发展中的通信技术论文

2022-04-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作战样式发展中的通信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战样式发展中的通信技术论文 篇1:

试论信息作战对侦察情报工作的新要求

[摘要]通过对信息作战概念和特点的分析,对作为其基础和配增器的侦察情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作战 侦察情报

2007年9月以色列空袭了叙利亚,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作战。进攻前,以色列利用新型的侦察卫星和侦察机对目标进行了不间断的空中监视,战争中其空基网络攻击系统控制的特种任务飞机在监视敌军信息传输的同时,从机载相控阵雷达输出大量的入侵性数据流,而提前潜入目标附近的以色列特种战部队“翠鸟”利用激光束为战机精确地指示了轰炸目标,最终使号称在该地区拥有最密集、最完整防空系统的叙利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通过对近年来的几场信息作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最重要的作战力量已不再只是兵力兵器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等有形要素,而是从信息系统涌出的信息流、结构力等无形的信息要素,它引导物质流和能量流在战争中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制信息权的作用和地位日趋凸显。作为信息作战中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手段——侦察情报工作,它即是信息作战中最基础的环节之一,又是最重要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也日益成为交战各方的关注焦点。

一、信息作战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信息作战是信息时代战争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时期军事领域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与信息化战争形态、广义信息战形式等概念相对应的、反映信息化战争内容的作战样式,是现代信息化战场上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相对于机器战、火力、机动战而存在的新的高技术作战样式。狭义信息战是一种夺取和保持信息优势的具体作战活动,是信息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形式。所谓信息优势,即在信息领域控制信息达到可在无有效对抗情况下实施己方信息作战的能力。

透视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现实,信息作战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决定作战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信息”;(2)斗争的焦点是争夺信息优势;(3)打击的首要目标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设施;(4)全时空展开全面的信息较量;(5)运用一体化信息系统实施统一指挥。

二、侦察情报工作在信息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作战的最初形态就是通过侦察情报工作获取准确而及时的军事情报,它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在信息作战中,信息的主导性使侦察情报工作的地位突出起来,情报信息已经突破在传统战争中的保障性地位成为基本的制胜要素,而侦察情报工作也开始由从属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成为直接、首要和关键的作战要素。正如孙子所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军事对抗和战争行动的发生、发展、进程和结局在本质上都取决于情报。如战争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战争挑起者对对手和形势的判断使然,而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情报。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发展和以信息作战为核心的作战样式的推动,侦察情报工作的效能得到了提升,由于侦察情报工作在信息作战决策、计划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和增强,反过来又刺激、加强了后者对侦察情报工作的依赖,就更增强了侦察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使侦察情报工作成为了信息作战的基础和倍增器。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和盟国构建了一体化战场情报侦察网络体系,在太空,美军利用临时发射和应急变轨,利用了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共94颗;在空中,动用了战略侦察机、战术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等40余架,约占飞机总投入量的9%;在海上,4艘航空母舰及一些大型船只均配有远程侦察分析设备;在地面,美军派出了特种作战部队遂行侦察搜索、目标定位、引导攻击、战损评估等任务。由于利用了多样化、全覆盖、高精度的情报侦察手段对阿境内包括坦克、恐怖组织头目和塔利班官员在内的一切移动目标进行了侦察,并通过战场上的信息网络实现各种情报的联合搜集和实时共享,借助战场信息网络、全球卫星信息网络为其精确打击系统构建了信息平台,这都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通过对近年信息作战的分析,可以发现侦察情报工作在信息作战中有以下几点作用:(1)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2)指导作战决策和策略形成的基础;(3)实施信息攻击的基础;(4)实施信息保护的保障;(5)决定信息处理效能的基础;(6)战斗力的倍增器;(7)威慑作用等。

三、信息作战环境对侦察情报工作的要求

据统计,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40年的通信量。信息正成为决定战场物质和能量流向的重要因素,而对信息的控制权则成为信息作战双方首要争夺的焦点,通过围绕制信息权的争夺展开对制空权、制海权等战场制权和战争主动权的争夺。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伴随着作战理念的不断创新丰富,这促使信息作战环境下的侦察情报工作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通过提升情报搜集侦察、识别研判、传递处理、分发使用以及反情报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作战需要。

(一)全面、综合的情报搜集能力

由于现代战争具有作战半径大、作战节奏快、灵活机动性强、战场流动性大、打击效能高、复杂多变等特点,因而仅靠某一种手段难以完成艰巨的侦察任务。这就要求参战各方必须根据侦察对象的多元化结构,坚持多种侦察手段并用,发挥整体侦察能力,从而使情报搜集手段多样化,搜集方式全面化,活动的空间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地理空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时七维空间,同时重视网络空间在战争中的应用和发展,只有这样,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全纵深的侦察网络,综合运用各种侦察手段,使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彼此印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侦察情报工作的综合效益,提高侦察效果,才能从整体上扩大侦察范围、提高侦察精度以及全天候保障能力,将远的、近的、空中的、地面的、海上的和各个方向的情况尽收眼底。

近几场信息化战争经验和教训表明,单一的传统情报搜集活动已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其限制性因素导致情报搜集能力很有限,因此拥有全面多样的情报搜集手段、全维一体的情报搜集能力、系统科学的情报搜集组织已成为现代信息作战的基本能力和重要原则之一。

(二)多样化、网络化的情报传递能力

虽然信息作战与传统形态的作战样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是情报传递工作始终是发挥情报效益和确保指挥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信息作战中,由于情报搜集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情报需求量的剧增等因素,使实时、无损耗的情报传输工作日益繁重,因此必须形成多样化和网络化的情报传递能力,这已成为侦察情报工作的重点之一。

1.多样化。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军事通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也为情报传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作战中情报传输的主渠道是无线电通信,而且主要是短波通信,易受地形、气候干扰和易被其他电子信号干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军用通信技术向着多手段、宽频带、高质量、大容量的方向发展,这使情报传输的多样化成为可能,例如仅无线传输技术,就有卫星传输、微波接力传输、散射传输、短波、超短波传输、毫米波传输和激光传输等多种方式。多样化的情报传输体系不仅有利于情报的多渠道传输,保证情报无损耗地传递给情报用户,而且还可以借助适当的方式传递给不同级别的情报用户。

2.网络化。现代信息作战是一定程度的联合作战,参战部队种类具有多样化,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因而及时地为战场上的每一个作战单元提供实时、精确的情报成为必要。为此要求在各军、兵种、作战分系统之间实现情报的相互传输,建立网络化、一体化的情报传输渠道,每一个作战单位或侦察情报单位发现的情报都必须传递到联合情报中心,或是直接传递到其他军、兵种的情报中心,甚至情报用户;同时,在相互的作战分系统之间实现情报

共享,顺畅地进行情报交流。

四、结束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军队不断发展高技术武器,加快数字化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信息化正前所未有地被应用于现代战争的各个方面。作为信息作战重要内容的侦察情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否则将被前进的潮流所抛弃。为了适应信息作战的需要,在侦察情报工作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一是加强平时或战前的侦察情报工作能力,为信息作战与决策制定正确方案提供依据,平时要加强信息入库与积累,做到平战不分;二是突破限制完成全军乃至地方有关部门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即军民兼用;三是加强信息化设备硬件建设,完善信息的实时侦察与共享能力数字化建设;四是发展“侦打”结合的作战方式,在侦察平台上配备攻击武器,或是在攻击武器平台上配备侦察装备,实现“即侦即打”。

参考文献:

[1]刘宗和主编,《军事情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2]孙建民,《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的情报斗争的特点》,载《外国军事学术》,2008年第8期.

[3]吴勤,《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开启信息战新时代》,载《现代军事》,2008年第9期.

[4]小月、任俊,《军事情报与侦察武器》,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陈永刚,男,甘肃兰州人,汉族,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3057部队,硕士学位。

作者:陈永刚

作战样式发展中的通信技术论文 篇2:

军事强国正打造“航天母舰”

【余爱水少将简介】

余爱水,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少将军衔,经济学博士,兼任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专著《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解放思维》、《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被专家认为是一部集战略性、创新性、思想性、前瞻性于一体的开拓性专著,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构建了一门新的学科体系,在世界上也处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军事与经济互动论》分获全军首届政治理论优秀成果、第二届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怎样理解和认识军事空间力量?

余爱水:空间力量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所拥有的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力量,包括民用、商用和军用空间力量。军用空间力量以航天部队为主体,以航天武器为主要装备,在空间进行军事活动。大力发展空间力量是新军事革命的重要任务。空间力量主要依赖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与军事微电子技术、军事计算机技术、军事光电子技术构成四大“军事骨干技术”。

太空是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信息化战争中,没有强大的空间力量,就不可能有制天权?

余爱水:实践证明,夺取制天权已成为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和制信息权的先决条件,成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空间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高边疆”和战略制高点及战争制高点。空间“盾牌”是继“核盾牌”之后,确保国家安全的又一“盾牌”,通过空间力量维护空间的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战略的迫切需要。可以说,谁拥有航空航天优势,谁就能捷足先登外层空间高地;谁控制外层空间,谁就能支配未来世界。

布热津斯基认为,哪个国家控制了太空,哪个国家就可以控制陆地,又控制海洋。控制太空斗争是控制海洋斗争的继续。对太空的控制会很快转变为地球上的重大地缘政治利益。对掌握了太空霸权国家的政治要求,其它国家必须默从,否则就将还手乏术,自取灭亡。

世界上主要军事大国在发展利用太空方面都是怎样做的?

余爱水:俄军认为,未来战争中制天权将成为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条件之一,太空武器对抗的结果对达成信息化战争目的将起重要作用。陆、海、空、天一体化和综合集成的特点也迫切需要航天部队的加盟。因此,俄军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把航天装备纳入正规的军事编制序列,相继组建了航天司令部,把太空作战行动视为现代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太空划分成2个战区,即近地太空战区和月球太空战区。

美国为谋求新的绝对战略优势,早在1985年9月就成立了联合军事航天司令部,集中执行太空作战任务。1998年4月首次提出实施空间战的长远规划《2020年构想》。《2020年构想》的出笼是21世纪美空间作战理论正式出台的标志。它首次明确提出要从空间使用武力攻击陆、海、空、天设施和目标。其中规定了未来空间作战的四大作战原则:空间控制、全球交战、力量集成、全球合作。

控制空间即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在空间自由行动和阻止对手利用空间的能力。全球交战要求美军充分利用包括天基激光武器、天基微波武器、空间作战飞行器等各种武器在内的一体化的军事航天系统,进行以空间为基础的弹道导弹防御和从外层空间攻击各种航天器、弹道导弹、飞机、舰艇和地面重要目标。力量集成要求空间力量与陆海空作战力量密切协调,联合攻击敌人。全球合作则要求充分利用民用、商用及国际航天系统,以加强美国的空间战能力。

根据“力量集成”的原则,美防务专家于1999年初又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它规定,将组成一支各军种联合的航空航天力量,通过协调一致的行动去达成作战目的。航天部队负责发射航天器,夺取制天权;空军部队负责快速投送兵力,实施纵深打击,夺取制空权;天基情报侦察系统进行全球监视,夺取制信息权:海军舰载机部队负责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对敌实施近距离作战。其作战样式具体分为,联合航空航天力量独立实施的空天一体战;地面部队协同联合航空航天力量实施的空天一体战:联合航空航天力量协同地面部队实施的联合作战等。21世纪美国将把航空航天力量作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各国面向外层空间发展军事力量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

余爱水:充分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提高侦察、通信系统的效能和增强战场监视能力,特别是军用卫星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侦察卫星可以全天候、全时域、无国界地侦察、监视和预警,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生存能力强:导航卫星(如GPS系统)可以高精度、实时地为军队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测地卫星可以为陆基洲际导弹和潜基弹道导弹提供准确的目标位置数据和地球重力场数据。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通过航天侦察所获取的情报数量,已占其军事情报数量的70%以上。军事航天技术中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卫星成为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

主要军事强国在航天武器装备研发运用中有些什么特点?

余爱水: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展及军事应用遥遥领先于各国,他们已进行了50多次航天飞行试验。俄罗斯、西欧、日本或有了航天飞机或正在进行试验。美国已登上火星,并将在2015年前完成新一轮登月计划。2005年7月26日至8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着陆,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宇航员3次进行太空行走。“发现号”创造了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修理等多个第一瞬间。

外层空间将成为战略防御与进攻的基地,防天、航天兵器趋于与防空、航空兵器融为一体,在永久性航天站的基础上形成“航天母舰”、“装载天军”。在未来战争中,从空间直接攻击地面目标或拦截弹道导弹,将成为重要作战手段。

航天装备是空间力量的物质基础,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点。一方面,航天装备是先进信息技术的物化,是以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核心和基础,集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的总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航天装备也是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最佳装备。空间拥有比陆、海、空更高的位势,加上其广阔性和无国界性,使得航天装备较之陆、海、空装备更具信息获取和信息攻击的优势。

空间力量发展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作战样式的?

余爱水:空间力量的发展导致了武器装备效能、武装力量结构、作战方式、军事战略和军事理论的重大变革,产生了空间威慑理论。空间威慑是指以强大的空间力量为后盾,通过威胁使用或有限使用空间力量来震慑和遏制对手。美前国防部长科恩曾指出,任何国家试图采取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的行动,都要顾忌美国的航天部队。空间威慑将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战略手段。

空间力量的发展改变了作战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了远程精确打击战法的出现。空间力量对远程精确打击的保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地球重力分布、地磁场分布、地球的形状实施测绘和测定地形地貌信息;二是快速发现目标并提供高精度的目标指示;三是提供全天候、全时空和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高精度导航信息:四是远程打击效果评估。可见,空间力量是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核心。精确制导弹药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使用量分别为8%、30%~40%、60%~70%,到伊拉克战争中超过80%,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GPS制导武器在整个精确制导武器中的比例,由海湾战争时的10%急增至伊拉克战争时的98%以上。在空间力量的支援下,远程精确打击迅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战略、战役、战术三者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战场已高度非线式化,无明显的前沿和后方区别。

空间力量能够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融为一体,把各军兵种武器系统、作战平台、保障装备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能够优化军队结构和作战力量,实现各种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的高度融合,实现战场感知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快速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的综合集成。C4ISR系统促成了不同层次的作战系统一体化、不同军兵种的系统体化、作战系统各种功能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与武器系统的一体化,实现作战信息、指挥机构及作战单元的无缝链接。C4ISR系统可极大限度地发挥作战部队的潜能,成为战斗力倍增器。它是在信息化战争的多维战场联合作战的神经中枢。只有通过这个系统,才能把无数军事信息资源高速有效地转化为信息攻防、远程打击、部队行动的精确指令。C4ISR系统与武器系统相连接,将把目标信息直接传递给武器控制器,“从传感器到射手”,发现与打击一体化,“发现即摧毁”,也就进化为C4ISRK系统。这种远程非接触式作战将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精确制导、遥感和探测、卫星通信和卫星预警、全球定位导航、隐身、激光、微光夜视、光电子对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武器系统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传统武器是由物质、能量两大要素构成的,其核心性能是具有杀伤力和机动力。而高新武器追求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结合,这使传统武器增加了除杀伤力、机动力之外更重要的智力和结构力。所谓智力,即使武器系统成为某种程度上具有中枢神经、大脑、眼睛的人机结合体,如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等等。所谓结构力,即信息技术的运用把诸军兵种部队及武器平台、指挥控制、情报通信、后勤保障等合成一个精干而密切协同的整体。以信息为主导的武器系统依靠智力和结构力两大性能,提供了精确打击的手段,实战效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

作者:刘逢安

作战样式发展中的通信技术论文 篇3:

俄军新型战略装备的作战运用方式

从目前掌握的俄军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弹、高超声速航空导弹、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和激光武器等新型战略装备战技性能及其研制目的、功能用途看,这些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使用,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甚至是全新的作战概念与场景,特别是非核打击战略装备(包括核动力装备),独立使用或与常规战役战术装备配合使用,将颠覆传统作战方式和理念,衍生出新的作战运用方式,引发作战变革,迫使其他国家面临高端战争挑战。
高超声速导弹快速精确打击

高超声速武器技术被誉为“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样式”的“军事领域第六代技术”,俄罗斯作为最早启动研制并列装高超声速武器的国家,也引领着高超声速武器作战运用创新突破的方向。与常规武器系统相比,高超声速武器具有飞行速度快、行动范围广、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毁伤程度大、效果更可控等特点,未来作战中将呈现出战略装备战役战术运用的新形态,颠覆现有打击方式和传统防御体系,革新空天战场规则,对主导作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无前沿基地依托的全球快速打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超声速武器具有马赫数5~30的飞行速度,可在约1小时内攻击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标,也可在短时间内将有效载荷运送至全球各地,甚至是近地轨道,使得战略打击能力从小时级向分秒级迈进,能加快己方杀伤链的循环速度。高超声速武器发现难、识别难、拦截难的突出特性,可以采取“穿透式”破击方式,实现对敌防御体系全时空突防,对敌作战体系的高价值节点实施精准的“点穴式”破袭,使用较小规模的武器就可以获得较大的作战效益。研究表明,当高超声速导弹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5以上时,仅依靠速度就足以实现97%以上的突防概率,加之能够机动变轨、智能选择突防通道规避防空系统拦截,可以有效穿透现有空防体系。由于速度极快,高超声速武器的运用将极大的压缩作战时空,将时间、空间和能量三者较完美地融合贯通,作战距离和时间因素对作战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小,进一步模糊了前沿部署、纵深配置的战场空间概念,实现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快速精确打击。
高超声速武器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样式

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反介入/区域拒止”多波次跟踪打击。俄罗斯KATEHON智库曾研究提出,主用高超声速武器区分为3个波次对企图抵达波罗的海的敌方远洋舰队进行打击。第1波打击:敌方舰队刚离港时。采用助推滑翔高超声速武器,从潜藏在大西洋中部的核动力潜艇发射,当敌方舰队开始横渡大西洋前往欧洲时,便开始向其发起攻击;也可采用机载型助推滑翔高超声速武器实施打击任务,伊尔-76MD-90A飞机最大飞行距离达6300千米,且可空中加油,可在数小时内到达大西洋中部。第2波打击:敌方舰队接近欧洲时。如果第1波高超声速打击武器未能摧毁目标,在敌方舰队航行至距大西洋东岸1000千米时,第2波高超声速武器将从位于巴伦支海的核潜艇或靠近北极圈白海的普列茨克战略导弹基地发射,再次对敌方舰队发起攻击。第3波打击:敌方舰队进入欧洲时。采用射程较近的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设想北约从波罗的海对俄罗斯发起攻击,敌方舰队穿越北海向波罗的海航行,当海军舰队行至斯卡格拉克海峡时对其发起打击;如果敌方舰队企图前往黑海,将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敌方舰队发起打击。

密集饱和联合火力打击。从俄军多种型号高超声速武器研制与列装进度看,不远的将来通过综合使用高超声速导弹、常规导弹、无人机、航空兵及电子战装备和空射诱饵等,联合火力打擊行动在手段运用和作战样式上将有新的突破。在统一的网络信息体系支撑下使用航空兵(包括载人及无人航空兵)和导弹(包括巡航导弹、中程和短程弹道导弹、战役战术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实施全域联合火力打击,将成为最具前景的作战样式。

密集饱和联合火力打击,可通过建立高超声速系统突击梯队、常规导弹突击梯队、无人机突击梯队和空中突击梯队4个主要突击梯队,在侦察与电子战梯队支援下,实施多波次打击。第1梯队:高超声速系统突击梯队。可通过空基、海基(适用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陆基(适用于高超声速弹道导弹)或天基(适用于滑翔弹头)高超声速系统完成发射,负责攻击敌方最远、最重要、最优先的目标,通过密集精确打击,破坏敌作战体系结构,使敌方无法及时采取有效反制措施。第2梯队:常规导弹突击梯队。密集使用各类不同用途的常规导弹打击纵深目标。第3梯队:无人机突击梯队。负责压制敌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系统、消灭位于地面和空中的航空兵、破坏指挥和通信系统以及封锁机场,确保为载人航空兵遂行任务创造必要条件。第4梯队:空中突击梯队。通过前3个梯队的依次进攻,在获得制空权基础上,使用有人战术航空兵群对敌未受压制(或者重新部署)的防空系统实施补充攻击,最终摧毁全部目标。

高超声速导弹与核武器结合使用。随着高超声速导弹技术发展成熟并逐渐进入部署阶段,多个核大国已经或正在考虑将高超声速武器纳入核武库。俄罗斯在美国于2001年退出《反导条约》以来,为了抵消美国反导体系对俄战略核打击能力(尤其是二次核反击能力)的削弱,一直坚持高超声速武器核常兼备的发展定位,明确提出将高超声速导弹作为其战略核力量现代化的一部分,并宣称将在近期部署第一批可搭载核弹头的高超声速导弹。继俄罗斯之后,法国在2019年明确提出将发展高超声速核巡航导弹,美国也开始评估高超声速导弹核武化的必要性。随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高超声速武器核武化正呈现出扩散的苗头。未来战略核武器发展及作战中,不排除采取高超声速导弹与核武器结合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射程远、高速、高机动性、高精度的优越性能,增强战略核反击效果。


俄罗斯宣称将在近期部署第一批可搭载核弹头的高超声速导弹

空天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

攻与防是作战活动中一对相生相伴的矛盾体。俄军在发展高超声速导弹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地在研究如何解决反高超声速导弹打击为代表的防空反导作战问题,这也是俄军新型战略预警与防空反导系统发展突破的重点。综合俄军目前已经或即将列装的部分新型战略装备,可以看出基于空天一体化的防空反导作战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于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需要从“看得见、跟得上、拦得住”3个方面入手考虑。“看得见”指的是天基、陆基、海基侦察平台能够探测到导弹发射信息,俄天基穹顶系统和系列陆基预警雷达构成的战略预警体系能够探测、跟踪高超声速导弹;“跟得上”指的是在捕获到导弹发射后能否稳定跟踪、形成稳定的目指信息,俄新型“集装箱”超视距雷达可跟踪3000千米范围内的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可在2000千米以外对马赫数8的高超声速导弹提供至少12分钟的预警时间;“拦得住”指的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各型拦截器能够进行有效拦截,俄军A-235努多利河新一代战略反导系统配备有高超声速反导导弹,拦截弹的速度为马赫数10,S-500防空导弹系统的最高理论拦截速度达到马赫数20。
波塞冬无人潜航器模拟视频截图

战略无人潜航器“潜伏”突袭

俄军正在测试的波塞冬无人潜航器,采用紧凑型核动力装置,提供超过1万千米的航行距离和深海高速航行能力,既可搭载常规弹头,也可搭载核战斗部。波塞冬离开母舰后即以两种模式独立行动:模式一,以约50千米/小时的相对低速进行隐蔽机动伺机突袭;模式二,以超过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逃脱敌鱼雷追击。在模式一下,由于无人潜航器具有体型小、水下噪音低等特点,是一种水下“看不见的装置”,据估计美军最先进的声纳也只能够在2~3千米的距离内探测到波塞冬,因此非常适于游弋待机、隐蔽接敌、发起突袭(无声攻击)。在被反潜系统发现的情况下,波塞冬进入紧急模式,即启动模式二,以超过200千米/小时的速度逃脱敌人鱼雷的追击,同时由于它在1千米的深度移动,就更加大了拦截难度(高速躲避)。目前,俄罗斯正在重点研究无人潜航器与潜艇、无人机之间的协同作战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管理技术、高续航力推进技术、水下自主导航通信技术等支撑,将海底声呐节点、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机进行分布式组网,以实现无人潜航器的自主集群作战。另外,其核常兼备的潜伏式攻击能力也的确非常强大,在未来作战中可能令对手难以应对。可以预见,未来的无人潜航器也可像无人机作战那样采用定点式精确打击,也可以多平台组网协同实施蜂群战术对敌进行集群打击,将深刻改变未来水下作战模式。
激光武器成為大国战略制衡的重要手段

激光武器反导反卫作战

激光武器通过向一定方向发射强激光射束,以击毁敌方飞机、导弹和卫星等目标,具有能量高度集中、弹道平直、命中率高、隐蔽攻击性好、发射方向灵活、短时间内拦截或攻击多个目标等特点,在光电对抗、防空作战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激光武器能在大气或真空中以很小的立体角传输能量,其传输速度等于光速,能在瞬间打中远至几千千米外快速运动的目标(例如洲际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卫星等),将其摧毁或予以识别,并可迅速再次瞄准。2018年3月,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特别展示了激光武器,在2019年5月召开的索契军工发展会议上再次指出这种武器“在未来几十年、几乎整个21世纪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俄军的作战潜力”。俄战略激光武器的作战运用,主要是反导反卫反高超声速武器,特别是佩列斯韦特-A空基型激光系统,相对于陆基系统而言,在载机上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大气的影响、可以高效前往消灭目标的最佳阵地。据预测,未来作战中空基激光系统采取编队作战的运用形式,下辖1架A-100总理预警机、1架佩列斯韦特-A激光系统载机,2~4架携带空空导弹的苏-57多用途隐身歼击机,还可能包括未来的S-70猎人无人机,执行建立高度稳定的反介入拒止区域任务。A-100预警机利用强大的相控阵雷达探测敌机,为佩列斯韦特-A激光系统载机和苏-57歼击机提供目标指示;苏-57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掩护预警机和佩列斯韦特-A载机;猎人无人机作为空空导弹或电子战设备载机的角色,如果配备与苏-57相似的雷达,也可以向敌人所在危险方向实施侦察。

责任编辑:陈晓芳

作者:李文清  赵巳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网络体制论文下一篇: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