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22-11-19

经过多年的推广, 水稻抛秧栽培已被广大农户普遍接受, 它省工、省力, 增产效果明显。但由于抛秧水稻的栽培时间比较早, 密度相对较大, 田间含水量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病概率。农技人员必须认识到水稻抛秧栽病虫害防治的发生特点, 针对性地开展农技服务, 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1 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复杂性

水稻的抛秧会导致水稻的生长期出现提前的现象, 水稻的分节位也会降低, 分节时间比较早, 农田水稻的密度比较大, 这样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前期主要发生于水稻的叶片, 后期发生于水稻的茎秆,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水稻枯死。在水稻抛秧的初期, 水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优势比较明显, 叶片嫩绿, 但是很容易导致叶螟等害虫的出现。据专家调查分析, 2013年6月18日, 叶螟虫的出现率高达39.6%, 已经超出传统栽培方式病虫发病率的3倍之多, 稻田内叶螟虫的数量可以达到35~45头/百丛, 是传统栽培方式病虫数量的2倍之多, 飞虱的数量为2035~3445头/百丛, 是传统栽培方式病虫数量的1.6倍[1]。纹枯病也是抛秧水稻常见的病虫害, 抛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病虫害的特点为:发病早、群体大、持续时间长、病害重。据调查统计, 2014年5月30日, 抛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高达97%, 株发病率高达45%, 病情指数为12.6, 传统栽培模式下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高达58%, 株发病率高达17%, 病情指数为3.1。相比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 抛秧栽培技术生育期提前一段时间, 这样就避开了低温的天气, 穗颈瘟的发生概率就比较低。

1.2 杂草量大

在抛秧栽培水稻的过程中, 稻田内杂草的数量比较多, 也是种植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水稻栽培完成后, 种植人员必须要保证稻田的含水量, 土壤必须保持湿润的状态, 这样对水稻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良好的条件也加速了杂草的生长速度, 导致杂草的数量在快速增加, 病虫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抛秧水稻的数量比较充足, 但是水稻的分布不规则, 杂草的数量巨大, 如果种植人员处理杂草的难度比较大, 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效果不佳, 而且会损伤水稻的茎秆。如果购买除草设备就会加大成本, 假设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2]。此外, 还有很多人员为了提高稻田除草的效率, 达到见效快的目的, 会选用化学除草的方法, 也就是在稻田内喷洒农药, 但是水稻幼苗的抗药性非常差, 这样就无法保证水稻的安全性, 而水稻是粮食作物, 如果水稻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就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对策

2.1 杂草防除

在抛秧水稻栽培模式下, 病虫害的发病顺序为先重后轻。因此, 防治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时期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并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合理地选用病虫害防治技术, 合理制定防治方案。在水稻发生病虫害前期, 防治人员需要先彻底清除稻田内的杂草, 在杂草清除完成以后进行螟虫和叶瘟治理。如果水稻正处于孕期, 需要加强防治以下病虫害:飞虱、叶螟、纹枯病。如果水稻正处于抽穗期, 需要加强防治以下病虫害:飞虱、稻曲病。在水稻抛秧初期, 水稻的幼苗比较小, 而稻田内杂草数量比较多, 要想保证水稻幼苗的安全性和清除杂草的效果, 在水稻抛秧1周之后, 可以选择19.5%浓度的稻农乐喷洒在稻田间, 稻农乐实际上就是异丙草胺, 在喷洒完稻农乐后, 种植人员要灌溉稻田, 坚持灌溉10 d, 除草效果比较理想, 可以清除稻田内91%的杂草, 而且不会损伤水稻幼苗。但是, 在种植人员喷洒药物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避免人为破坏水稻幼苗。

2.2 病虫害防治

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治目标, 种植人员需要时时关注天气状况, 天气也是导致抛秧栽培水稻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之一。如果气温过高, 而且空气湿度较大, 就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在夏季, 一定要及时采取防治对策, 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 并购买先进的防治设备。此外, 防治人员一定要坚持“先防治, 后治理”的原则, 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抛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防治病虫害已经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也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认识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 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3]。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化学成分污染生态环境, 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种植理念。

3 结语

水稻的抛秧会导致水稻的生长期出现提前的现象, 前期主要发生于水稻的叶片, 后期发生于水稻的茎秆。但是, 叶螟虫的出现率非常高, 已经超出传统栽培方式病虫发病率的3倍之多, 这也是抛秧水稻栽培的劣势。在抛秧水稻栽培模式下, 病虫害的发病顺序为先重后轻。因此, 防治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时期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并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合理的选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但是, 在种植人员喷洒药物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避免人为破坏水稻幼苗。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治目标, 种植人员需要时时关注天气状况, 空气湿度较大, 就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防治人员一定要坚持“先防治, 后治理”的原则, 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抛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摘要: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采用塑盘育秧, 人工抛秧的一种轻型栽培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可以使水稻产量每年增加6%12%,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得到了人们的极大肯定。但是, 抛秧水稻栽培模式下依旧会出现病虫害问题, 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病虫害的特点合理的制定防治对策, 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赵银春.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4 (2) :109.

[2] 王淑霞.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9) :127.

[3] 赵海英.信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贵金属铸造嵌体冠修复短冠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下一篇:浅谈干旱灾害对灵宝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