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023-02-28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楚州电大 职教中心

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为了实现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适应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率先“在骨干专业建设上实现现代化”,我校特制订了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1.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本世纪末苏南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北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以及科技兴省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即将面临的21世纪初工业科技发展的趋势是:

(1)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将使得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并对边缘学科的电子专业的内涵及课程、知识、技能体系产生直接的影响;

(2)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子产品的种类将变得越来越广泛,对其生产、制造、运行、维修及其它环节中岗位的设置也越趋合理。因此对电子专业应设置不同的专门化技能以适应对应岗位的实际需要;

(3)计算机(尤其是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将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灵魂和心脏。因此,计算机控制技术将成为电子专业中综合各种其它技术之间的纽带;

(4)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灵魂和核心。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及能力结构,人才的规格以及面向的岗位(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脱离原有的教育模式,缩短课程内容与现代生产技术之间的滞后,才能适应江苏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现存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五十年代苏联中专模式的沿袭。几十年来这种模式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则重视不够。其学科型教学体系还未完全转移到以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且在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未出现较大突破,职业教育

的本质特征未能充分体现。

4.原有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专业知识而轻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倾向将不能承担起在21世纪提高职业人才素质的重任。因此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精心设置人文类、政治思想类、专业类、身心健康类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己成为当务之急。

二、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为了切实搞好电子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在进行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为先导,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围绕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新型模式以适应江苏支柱产业发展和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条件装备现代化、专业教学体系现代化和专业评估现代化四个方面,加强电子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为实施科教兴省的战略培养更多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1.运用教育现代化观念进行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的改革。经过5年左右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2.根据电子专业的岗位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按照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抓好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设施与基地的建设。

3.积极探索初中后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办学体制,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或通过组建电子专业职教集团等形式,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改革的措施与步骤

职业教育是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为此,我们确定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修订专业的教学计一划。其次,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编制专业教学计划

制定符合专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电子专业教学计划,应遵循国家、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企业需求为导向,产教结合为原则,对一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有理论、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一线管理人员和实用型人才。

1.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要求

学生除了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外,电子专业的学生还要在对“电子”内涵有充分的认识(电子技术从学科角度来着,它是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体,而不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的简单组合体;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它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机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的基础上具有读图和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机械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产品或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备读图和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电子设备或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自动机(线)运行问题的能力、运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及PLC进行工业控制的基本能力、微机操作的能力、初步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进一步自学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电子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实际动手能力。

(3)素质要求

学生应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岗位,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具有创业、创新与合作的精神,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等。

2.大力推行“一书多证”制度

学生除获得学历文凭外,还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以及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二)确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贴近企业、适应需要的观念,改革创新的观念,培养现代电子人才的观念和终身教育的观念;要将素质教育、外语以及专业外语教学、计算机应用教学和实践性教育贯穿始终。

1.素质为基础,科学安排公共课

语文、数学、政治、外语、计算机、物理、体育、音乐 2.能力为本位,改造完善专业课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基础,电子整机装配与维修实训,黑白电视机原理及维修,彩色电视机原理及维修,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音响设备与维修以及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子工程制图,机械常识与钳工,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电子测量仪器。

3.因材施教,适当增加选修课

文学欣赏,市场营销,普通话,美学基础,英语资料阅读,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技巧,多媒体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材料与元件。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电子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2007〕8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师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2.提高广大教师对教学改革迫切性的认识,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去。

3.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使教师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4.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 5.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政策,把教师职务的评聘和对教师奖励与他们参加教学改革的实绩联系起来,调动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6.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提出各试点专业的师资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电子专业中的专门化拓展

电子专业的多学科综合性,体现了对电子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综合要求。但我国及我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区、行业、岗位的差异又要求在电子专业中又需要有所侧重,这就要求在电子专业中必须进行多专门化拓展。但这种多专门化的拓展应在满足电子专业基本要求前题下进行,但对专业化名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科学性。

(五)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以实验、实习设备装备现代化作为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启动点,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的实验实习基地。

(1)实验实习设备

对本专业主要课程和各专门化中的特色专业课程,均应按课程教学大纲中统一要求部分配齐实验、实习设备,并有部分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实验实习项目

对于课程和各专门化中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了相应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和实习项目,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比例为1:10做到实验的分组率达到100%,实习实验的开出率100%.对实习项目,除各专门化要求的特色专业实习外,还没置下列基本实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

(3)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建立相对完备的实习基地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性与生产性相结合的专业实习,而且在校外相关行业也建立了不少于二个相对稳定且较为完善、先进的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卖习的需要,条件成熟时,创建电子校办工厂。

(4)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

我校图书馆中,电子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专业课参考书达到一万多册,其中规范、规程和手册的数量己满足了教学需要。

(六)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被看成外部刺激反应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

提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意识,进行“导学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教学手段,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学校很多教师都己掌握并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考试制度的改革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必须努力探索与职教、现代化相适应的考试制度,建立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的试题题库并实行教考分离。

第二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小学)

为了落实上级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推进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升我校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小学部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以“学教结合,以学定教”为主导思想,以“导、学、评、练”为教学模式,以自主、高效课堂建构为价值追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回归的过程。

二、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摒弃少慢差的串讲串问的教学模式。

三、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三阶段四环节”,是我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四个教学环节是:(1)“导”就是学生先学,或者老师发导学稿(前置性作业),学生回家学,或在课上小组内自学、互学、讨论。(2)“学”就是学生竞争展示“导”的初步成果。(3)“评”就是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4)“练”就是通过课堂练习,辅导答疑,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实施新模式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一般在8分钟左右。是“兵教兵”阶段,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小组进行板演、讲解10分钟左右,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进行知识反馈大约7分钟左右,这7分钟起查缺补漏,对学困生进行进一步的互学互教阶段。

3、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作业,在实践中构建起了合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1、把教学过程改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主体回归。

2、关注差异,关照差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是学困生。

3、坚持四清制度,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加强检查、验收。

4、三----六年级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课桌以小组为单位。教室增设黑板,上课时多利用黑板教学。教师上课必须有导学案。安排前置性作业。

六、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

(一)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3月---4月)

1、对教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使这些教师认识到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发展模式,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2、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规定。

3、大量搜集杜郎口及山东乐陵小学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材料,印发给任课教师,并让老师到临近已经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学习先进经验,让她们汲取有效地营养。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完全理解领会新模式教学的操作要领,每一个环节的内涵。

4、要求教师各自深挖教材,熟悉教材,集体研讨备课,独立完成学案,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精密设计教学过程,及新的教学模式备写教案。集体备课组把每节课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再将问题细化为习题发给学生让其预习。

(二)实验研究阶段 本实验研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实验班从2011年5月---8月,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创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第二步:2011年9月--2012年6月总结前一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名课带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上好常规课。2打造精品课。3强化校本研修。

第四步:总结阶段,汇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并展示课改教学效果。

七、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设组长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100%,当堂达标率为90%以上,达到“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3、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4、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学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5、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八、保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改革,为教改实验提供组织保障

2、在课堂改革过程中,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保障

3、重新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对承担实验任务,在教学改革实施中表现突出的实验教师予以表彰。

九、领导机构:

长:孙友刚

副组长:沙金玲

员:黄

刘洪云

刘焕艳

崔孝珍

2011.3.25

第三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1]

加定镇中心学校

345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教育教学新格局,现结合我镇中心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以“学教结合,以学定教”为主导思想,以“导、学、评、练”为教学模式,以自主、高效课堂建构为价值追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回归的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摒弃少慢差的串讲串问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一)课堂教学课模式 教学三步骤:

1课前预习:教师编写预习学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发现新问题,提出预习疑惑,搜集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

2、课内探究: 课堂四环节:

(1)、自主学习:主要任务是积累字词,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理自己的认识和疑问。

(2)、合作探究:针对课文设计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一对一或小组集体交流。交流必须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3)、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情况,针对学习中的难点,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4)、巩固检测:联系实际,对本课阅读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进行适当归纳,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检测。

3、课外拓展:联系课文内容,体裁,写作方法等方面选取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弄错拓视野,提升阅读水平。

(二)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通告学生复习的专题,学生根据专题内容提前准备,疏理知识,搜集相关内容。

2、课内复习探究: (1)、自主复习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并采取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应特别注意复习的知识点一定要明确具体,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或强调,应把时间还给学生。

(2)、合作交流: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可以互相检查基础知识,交流写作技工巧,方法等。

(3)、展示复习收获:让学生代表起来就复习的专题展示自我的收获。

(4)、拓展训练,巩固检测:要求结合本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或能力训练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好训练题目,习题一定要精选,要把握好难度,以中档题的设计为主。

(5)、反馈矫正:根据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重点地点评,切忌面面俱到。

3、课后提升: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一定的变式训练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训练,提升水平。

(三)、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模式

课前学生自我纠错:要求强调学生不仅仅是改正答案,而是弄明白为什么错了,要求写出错因。

课内探究:

1、同桌或小组讨论纠错:应先要求同桌互相讲解,再不会的进行小组讨论,个人写出错因。教师事先做好统计,做好准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做好巡视指导,并进一步做好统计。

2、集中点评:应根据批阅的错题统计情况和小组讨论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错题点评,点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对难度较大或出错较多的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整理。

3、课堂补练、矫正或课后提升:学生根据考试情况作好反思总结,教师根据错例或重难点问题,设计相应的变式训练,结合学的练习情况及时反馈矫正,二次过关。

(四)、写作评改课模式

提前明确写作任务,目标,收集问题,做好写作前的准备。 写作:

1、学生自主写作(大约30—40分钟)

2、小组内交流。

3、批阅:①教师面批②小组长带领批阅。

4、欣赏优秀文章,并进行修改。

5、编成优秀习作集锦。

(五)、专题探究课模式

课前准备:课前根据探究专题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媒体搜集相关材料勤或者进行排练准备。

课内交流与展示:组内通过交流选出优秀代表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课后做好总结与反思。根据班内交流展示情况,布置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并以各自的形式(如写成小论文等)呈现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1、把教学过程改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主体回归。

2、关注差异,关照差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是学困生。

3、坚持四清制度,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加强检查、验收。

4、三----六年级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课桌以小组为单位。教室增设黑板,上课时多利用黑板教学。教师上课必须有导学案。安排前置性作业。

五、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

(一)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3月---4月)

1、对教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使这些教师认识到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发展模式,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2、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规定。

3、大量搜集杜郎口及山东乐陵小学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材料,印发给任课教师,并让老师到临近已经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学习先进经验,让她们汲取有效地营养。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完全理解领会新模式教学的操作要领,每一个环节的内涵。

4、要求教师各自深挖教材,熟悉教材,集体研讨备课,独立完成学案,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精密设计教学过程,及新的教学模式备写教案。集体备课组把每节课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再将问题细化为习题发给学生让其预习。

(二)实验研究阶段 本实验研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实验班从2011年5月---8月,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创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第二步:2011年9月--2012年6月总结前一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名课带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上好常规课。2打造精品课。3强化校本研修。

第四步:总结阶段,汇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并展示课改教学效果。

六、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设组长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100%,当堂达标率为90%以上,达到“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3、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4、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学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5、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七、保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改革,为教改实验提供组织保障

2、在课堂改革过程中,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保障

3、重新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对承担实验任务,在教学改革实施中表现突出的实验教师予以表彰。

八、领导机构: 组

长:王忠林

副组长:贺生俊

员:李公强

赵统帅

赵国贤

史锋成

李学新

2011.3.25

第四篇:通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肥城六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1 肥城六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通用技术在高中教学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缺乏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经过我校技术课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无论从过程还是成果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技术课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强,突出创新精神的学科,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通用技术课教学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为使技术课课堂教学能有长足的进步,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必由之路,这也是国家追求创新型人才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建构、探究知识的环境和动力,所以改革必须要打破这种知识传递的方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应主动探究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技术课教师充分利用不断改善的电化教学设备,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交互性的系统,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有:

1、展示式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各种软件或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图片、视频、文字各种教学素材,可以非常清楚的讲解结构,形象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该模式使案例展示更见形象、具体、生动,学生乐于也更容易去

2 接受。

2、操作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和相关软件实现通用技术的学习任务。比如像图纸的绘制,就可以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绘图软件进行图纸的绘制,从而了解和掌握图纸绘制的基本要素,这比用笔和纸绘图更容易形成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法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在《体验设计实践》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名设计师,自主挑选设计项目,然后上网搜索信息,制定设计方案,通过设计与修改,形成最后的设计成果。

4、探究性教学模式。此模式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主动发掘教材以外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多角度、广泛的思考和探究中最终获得必要的知识,避免学生将书本知识死背硬记而抑制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为实现以上模式,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自己首先熟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掘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我们自己的课件库、资源库,不断积累、提高,为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教学相长,只有老师的“教”,还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几种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提高了学习效率。其具体的方式有:

1、以信息技术作为交流、表达的工具,进行交流和成果展示。利用简单的BBS、聊天室、交互式网页、博客等作为交流工具,学生可以上传作业、通过网络观摩和学习。通过这一交流工具,教师、学生可以在课后有机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等进行充分的讨论。

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表达的工具,通用技术的练习及综合活动、研究性报告等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关的形式表达出来,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2、以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利用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工具,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发贴等形式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充分发挥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作用,让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有关学习内容,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以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学习的工具。《通用技术》有很多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索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对通用技术知识的内化。如利用因特网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有关专利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信息化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手段,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今教学设备迅速发展完善的条件,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为学生的成长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六中技术课老师将沿着这条改革之路,稳步前行,为学科教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其次校企合作制度正在探索阶段,顶岗实习制度还应完善。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1) 能熟练应用汽车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汽车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等的教具实训台的操作和考核。

(5)具备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投资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 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 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 具备汽车高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 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 (5) 具备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

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2.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 通过查阅各中职学校的专业介绍与教学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主要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概论(汽车文化)、自动变速器等等。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并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认为必开的专业课应该包括: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专业英语等。

3.处理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4.理论课与实践课应有各有所长的老师分开授课 有的老师学历很高,理论课讲的有条有理。但是,实践上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这些老师很适合担任理论教学。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虽然不能把理论讲的很透彻、精辟。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适合做实践课的指导老师。因此,理论课有专门的理论课教师授课;实践课由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做指导老师,以确保实践课的质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要加大高级技术人员的引进,可以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与汽车修理厂或者汽车4S店联手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5.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 由于汽车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汽车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数字仿真教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

6.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 对于汽车的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

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看的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7.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学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汽车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8.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汽车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

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汽车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9.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要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却天天喊提高水平、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知名度是不现实的,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与外界交流。对于老师,要定期去外校学习、观摩,去汽修厂或者4S店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的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不但在校内比赛,还与其他的学校比赛,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差距,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四、今后改革的方向

1.需要不断完善汽车专业结构机制;

2.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从岗位工作需求出发构建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3.加强现行场地的改造和设施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加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重点建设机电方向、钣喷方向、商务方向和美容装潢方向);

5.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实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 6.要有多媒体教室采用软件教学,这样既节省资源又使学生易学易懂。

7.给教师提供编写教材的条件,使教师能编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好教材。

8.精简基础课,增加专业课。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一)汽车维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的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 ,汽车产能不断扩大。很多汽车制造厂商,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设计、制造技术,已将汽车新要产品的开发周期由几年缩短至不到一年,而且每款新车都体现了当今最新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维

修技术的进步,汽车维修行业正朝着设备现代化、资讯网络化、诊断专家化、管理电脑化的方向发展,修理模式已由传统的拆卸修理型转变为诊断换件型。知识的密集性和技能的综合性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的重要特点,汽车维修业也正逐步地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发展空间且对于维修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

汽车维修市场高科技化进程的加快使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正在被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所替代。高科技的维修设备、高技术的人员、现代化的管理等等正在接管往日落后、陈旧的汽车维修企业,并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生命,推动着汽车维修市场的进步发展。可以相信,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也会象汽车工业一样,继续向高科技迈进。

(二)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掌握现代汽修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我校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陇西县运输公司、甘肃国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陇西鸿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陇西恒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1)校企结合阶段

第一、二学期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数字仿真教室、企业生产岗位,在汽车驾驶、汽车电路维修、汽车动力维修、汽车钣金维修、汽车美容、汽车装潢、汽车营销等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数字仿真教学,实现“学中做、做中教”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重点培 9

养汽车电路维修、汽车二级维护、汽车发动机、钣金工艺及车身检测、汽车美容与装潢等基本技能。

(2)工学交替渗透阶段

第三、四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工学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包括发动机基本维修能力、汽车车身修复与检测、汽车底盘维修能力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分置换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订单培养。②半工半读。③项目导向。④以赛代练。建立大赛与选修课程学分置换机制,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⑤以训代学。到企业、兄弟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参加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专项进修培训,认可进修培训结果和相应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能力要求和就业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以上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修读。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申请延长该阶段的实训时间(但全部学习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年)。

(3)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在最后一年到企业,通过岗位锻练,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总之,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和新的工艺成为汽车维修的基本条件,在维修诊断技术方面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作为现代汽车行业人才,要熟练掌握各先进仪器,如故障诊断仪、解码器、万用表等。同时,随着维修管理制度的不断科学化,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为基本原则,汽车检测技术与不解体诊断技术为前提,高质量、快速修车的维修方式,已成为汽车维修业的服务准则。为了适应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开展模块化教学,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校企强强联手、工学渗透结合,使我校的汽车专业朝着更专业化、规范化、技能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兴趣小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开学安全教育家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