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2022-09-12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机制[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种类较多, 疗效也不尽相同。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例均为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9年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1d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治疗组, 男10例, 女5例;年龄 (43.7±9.7) 岁, 糖尿病病程 (4.2±0.6) 年;对照组, 男9例, 女6例;年龄 (45.2±10.8) 岁, 糖尿病病程 (4.4±0.4) 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严格糖尿病饮食。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0.25g/次, 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罗格列酮4mg/次, 1次/d。8周为1个疗效, 2组均治疗2个疗效。

1.3 观测指标及方法

氧化酶法测定FBG和2h FBG, 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显效:FBG<7.2mmol/L, 2h FBG<8.3mmol/L。有效:7.2mmol/L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

2 结果

2.1 FBG、2h FBG与Hb A1c变化

表1可见, 治疗后, 2组的FBG、2h FBG与Hb A1c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 (P<0.05) ;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BG、2h FBG与Hb 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2.2 临床疗效

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 2组的临床疗效可见,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3.3%, 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和73.3% (P<0.05) 。

2.3 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组有2例 (13.3%) 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低血糖1例, 发生恶心、呕吐1例;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有2例 (13.3%) 发生不良反应, 低血糖1例, 发生下肢水肿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罗格列酮作为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主要通过直接PPAR介导的促进脂肪生成的作用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从而发挥胰岛素增敏剂作用;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选择性作用于代谢、血管和炎性因子,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二甲双胍的主要降血糖机制是改善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3]。本文的研究显示, 两者合用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2h FBG与Hb A1c水平, 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用二甲双胍组, 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充分说明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15例,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的FBG、2hF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贾成銮.阿卡波糖与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9) :74~75.

[2] 廖为志, 兰光军, 朱玉洁.吡格列酮与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 2010, 13 (6) :853~864.

[3] 李国华.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 2010, 32 (15) :1995~199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我国工业润滑油企业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地理信息系统与制图的结合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