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2023-01-01

糖尿病对于患者而言是一种病情迁延不愈, 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临床多选择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作为主要检测指标。 然而,随着临床检验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这两项指标反映的仅仅是患者短期的血糖状况,其波动范围较大,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 故临床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等指标进行糖尿病的联合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 年2 月—2016 年2 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 例糖尿病患者, 均与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相符,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医院行糖尿病筛查但无任何疾病的50 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 研究组: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1 例;年龄最小45 岁, 最大75 岁, 平均(60.32 ±10.88) 岁; 病程最短2年,最长8 年,平均(5.31±1.06)年。 对照组:男性受检者28 例,女性受检者22 例;年龄最小44 岁,最大74 岁,平均(60.02±10.57)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8 年,平均(5.03±0.98)年。 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为避免试验结果受到干扰,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检测前服用了降糖药的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新陈代谢系统与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均被排除在外。 其余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且该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在清晨早起后第一时间取静脉血10m L,此时患者尚未进食,处于空腹状态,所测得的空腹血糖值较为准确。 取得血液样本后,将其放置于抗凝试管中保存, 之后及时送达实验室借助全自动检测仪进行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以D10 检测仪进行检验,血清C肽、空腹血糖值则由生化分析仪检测。 待患者进食后2h左右,为患者再次抽血,进行餐后2 h血糖值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上的不同以及两组各自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

1.4 统计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 17.0 加以检验。 计量资料行(±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 两组实验所得数据, 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见表1,研究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上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越来越高的发病率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2]。 鉴于糖尿病本身给患者机体带来的慢性伤害以及随之产生的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 临床必须加强对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3]。 一直以来,糖尿病都是通过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来实现临床检测, 但是常用的两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极易受到内外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即使是进食这种简单的行为也会对这两项指标造成刺激, 使其因应激反应而出现明显的波动, 前文提及的空腹取血与餐后2 h取血,便是在患者血糖未发生较大波动时进行了检测, 其结果已经较为可靠。 但是,临床检测这两项指标所获得的结果只能反映检测当时患者的实时血糖水平, 却无法反映一段时间内患者较为平稳的血糖水平, 因此就诊断准确度而言,这两项指标价值较低。 与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这两项指标相比,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要更具临床价值。 作为红细胞和血糖结合后的产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出患者90 d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即使近期患者进食了对血糖水平有较大影响的食物,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可重复性[4]。 而血清C肽则是伴生于胰岛素的一种特殊物质, 可以用于反映胰岛细胞当前的功能状况,若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或彻底丧失,则血清C肽的含量将会大大降低, 而胰岛细胞的功能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故血清C肽与糖尿病之间也存在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 此指标可以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检测。 纵观结果中的数据,患有糖尿病的研究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高于健康的对照组患者, 血清C肽低于对照组(P<0.05),便证实了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是糖尿病检测的新型指标, 临床可使用这两项更可靠的指标进行筛查。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糖尿病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医院行糖尿病筛查但无任何疾病的50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上的不同以及两组各自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结果 研究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上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是糖尿病检测的新型指标,临床可使用这两项更可靠的指标进行筛查。

关键词: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孟春.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价值[J].武警医学,2013,23(3):224-225.

[2] 侯英楠,黄金英,沈淑波.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200例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2,25(2):102-103.

[3] 林志荣,陈伟业,曹平.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疗效探讨[J].广州医药,2010,16(4):47-50.

[4] 姜璐,马凤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9):16-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樟树壮苗培育技术探讨下一篇:求真务实,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