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

2023-03-25

第一篇: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乐园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种情景,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公园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或者是其它的山水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对,公园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假山、休闲的人们,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公园里的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郭善渡老师提出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了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四、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生任务。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课前(讲解计算器的几天前)我给学生留了个家庭作业(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学生自己或者请教别人学会使用计算器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再和计算机里的计算器相比较进行学习,学会其简单的使用方法),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五、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在知识点间合理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它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字体格式设置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输入两首古诗,一首设置一些字体格式的变化,使其看起来更漂亮,另一首格式无变化,这样一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六、开展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将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比如:绘图创作、文字设计、电脑文档管理等。开展第二课堂既锻炼了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又得到了强化,而且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从而促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包头市一机二中 白茹

内容摘要: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它需要改革过去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造思维

自主学习

提高素质

语文是一门运用最为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为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性的语文教学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让不少语文教师发出了“语文难教”的感慨,“语文难学”也自然成了学生们共有的感觉。不改变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他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他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的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设疑讨论,全面提高素质。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一语点破“疑”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发展智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地把疑难设置在学生知识的智力最近发展区内,深浅适宜,让学生挑一挑就摸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都有一种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对智力活动有日益增长的兴趣,他们不仅渴求知识,力求找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的准确答案,而且表现对现实、对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有深刻的认识。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设疑提问的方法,恰好适应了他们这种学习心理。教师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让他们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解决的方法。因此,聪明的老师,总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只是以后,用恰当的提问,把学生推进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去让他们运用语文基本理论去判断、分析、去解决问题,去完成各种练习。这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很为宝贵的时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时刻,这种静悄悄的时刻越多越好。相反,如果老师不注意设疑提问,只是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那么学生的智慧、才能,就会被你这一滚滚而来的声浪无情的冲走。巧妙的设疑悬念,设疑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再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开启学生智能的宝库,达到最佳境地。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就要有意引导学生把思维重点延伸到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看似有两个矛盾的概念“大约”与“的确”,既然不肯定,怎么又确定?围绕疑问,开展讨论,该课良好的教学情境达到了。学生讨论过后,老师画龙点金似的提出“这一看是矛盾的词语的运用,深刻的表现了孔乙己的生死无人过问,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从而进一步领会到作者精妙、含蓄、深刻的语言风格。再如《桃花源记》”课后练习,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思想,你们对这种理想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是教材的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设疑过度:①作者用哪些词句反映桃源环境优美,繁荣兴旺?②从“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这几句中,可看出桃源中人与人是怎样相处的?③除了上述描写以外,哪些句子证明桃源人比“外人”幸福?④如果作者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很幸福,会不会这样赞美桃源生活?⑤这样的社会不能实现,为何作者还竭力描写?通过以上搭桥设问,作者的进步性、局限性活跃在学生的大脑了。

二、活动激趣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学习不如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再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基本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所教班级从初一到初三结合不同阶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了以上语文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和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态度、兴趣、能了、个人特质、先前经验、家庭背景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般你喜欢知识面广博的老师。老师教学就应该有的放失,因人施教。你的学生知识深度、知识成面、个性喜好、思维模式等等都要考虑。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你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现在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语文是一门及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而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本世界”。在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而今不同了,新课程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如果我们让学生受困于书本世界,就难以使他们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知识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这样书本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这样获得的理性认识也是不可能“充沛”、“鲜活”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兴趣。

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育方法,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教授知识,课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然后,定期考试和测评,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教师是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者学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跟从者。教师似乎变成了“勤教师”,学生却变成了被动学习的懒学生。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不要求学生做深度预习,惟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搞什么“花样”。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尽显教师“风采”,虽然教学氛围非常热烈,但是导致教学效果平平。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只是围着教师“随声附和”,往往是无精打采的喊着“对、是、会”。在这种“先教后学”教学观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渐渐地变成了等待式、被动式学习,最终失去了自主学习能了。

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用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课堂气氛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的进入到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感情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资料:

⑴ 《谁来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胡东芳、陈炯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杨再隋等编著 语文出版社 2001.12 作者简介:

白茹

女,1979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于包头市萨拉齐美岱召中学,2009年调入包头市一机二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2005年在萨拉齐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旗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

第三篇: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班级,班级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黄金法则。

一、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快乐成长的亲情家园。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师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推进师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相互创造与主动发展。

1、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

班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养成行为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培养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班级可以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场所,同时班级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在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由“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

2、让班级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其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

其二,以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影响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将抽象的道理、空洞的说教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的过程。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潜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求。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学校的计划,班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安排,自己则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商讨,提出参考意见,不过分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得失。通过活动,学生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应该说,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了解、交往与人格完善,并能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活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教师走近甚至走进学生心里,产生了互动发展的亲情。

二、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助发展、共同成长的文化佳园。

班级的每项活动,都应努力渗透和弥漫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

1、以民族文化塑造人。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积极的、理性的研究态度,承担起维护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造就具有扎根于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从而初步造就有创造现代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新人。

在班级中创设民族特色文化,让班级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教室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德育基地。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则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

2、以情感文化教育人。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民主的气氛、集体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班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场所,而“爱”是培养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班主任更是班级情感文化的引导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爱也是情感文化核心。班主任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无心之

过,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班级中,我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内心世界,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建立“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全班的学习、劳动、体育等各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生和卫生;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四级管理:把班内一些细小琐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解到个人,从而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都有着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责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平等培养、民主激励的效应。

三、让班级成为师生互动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有了这种生命沟通,教育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

命发展的影响。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维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自我的主体,具有自觉能力。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首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他们的生命性,承认他们的差异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促进自我教育。

1、培养主体意识,开展自我教育。

可从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五方面来进行培养。

2、树立时代精神,养成“四个学会”。

“四个学会”,即: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学会自主、学会负责。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可通过班级小干部的培训和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强化。

学生是一本书,教师必须读懂它。学生进入学校,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准青年,教师在一页页往后翻,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十分不容易。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童心表现本真的人性,有效的教育无不基于对人性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然而当我们做了老师,以为自己成熟了,便用一双世故的眼光看学生,往往除了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以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童心之美。所以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是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蹲下身来,走近他,了解他,我在慢慢读懂学生这本书的同时,也慢慢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从中体验到了做老师的乐趣。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只有在这块主阵地上做文章,学生才会长得茁壮,长得健康。让每个学生都来分享班级带给他健康成长的快乐吧!

第四篇: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它与学校的德、智、体等几方面相互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智、情、意、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鉴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瞄准创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的目标,更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让文化内化为学生素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

整洁、优雅、文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努力使学校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样物品设置和安排都和育人紧密联系,做到校内无闲处,处处有教育,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材和教师,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每学年对校舍进行维修、粉刷,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了创建张家港市绿色学校,学校建起了“绿色”小屋,扩大了绿化面积,专门制作了花木牌,对各种花草树木给予冠名,把它们的特征展示在旁边,让师生在欣赏花草树木时接受教育。校园绿化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墙壁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当我们按预定的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后,就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积极效果。踏进校园一抬头便看见行政楼东墙那醒目的大字“团结、负重、开拓、争先”,那是我们的校风。校门南面并排摆放着20张乒乓球台,百米画廊上乒乓小将两军对垒,打得难分难解,那是美术老师精心构思的巨作,体现了我校以乒乓为特色的浓郁氛围。学校主干道旁,设置了毛泽东、江泽民、陶行知、华罗庚等国家领导人、教育家、科学家的格言警示牌。在学校大队橱窗里我们设计了“活动传真”“家教之窗”“法制园地”“创造天地”“明星登

台”等八大栏目,充分挖掘每个场所的育人功能。班级的环境布置更是各具特色,新颖别致,有荣誉厅、图书角、绿化带、生物区、七彩园、夺星栏„„为学生构筑了一块块欢乐的文化小天地,使他们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教师办公室、图书馆、专用教室、食堂的布置,我们也作了统一要求,规范布置,突出传授知识,昭示哲理这一主题。

现在的合小校园,芳草萋萋,花卉斗艳,布局合理,校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无不透溢出优雅、宽敞的校园物质文化,师生置于这赏心悦目、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无不自豪、珍惜。

二、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激励人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他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学校近几年推出一系列符合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并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净化教育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的第一偶像。因此,我校全体教师养成了时时检查自己,力争以良好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耳濡目染的好风尚。不论是升旗仪式还是师生集会,教师首先站好队。规定校内不准骑车,上至校长,下至刚来的新教师,在校内一律推车步行,要求学生遵守《守则》、《规范》,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首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教风促学风,从而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向上的良好校风。同时,我们倡导互爱入手,在教育学生尊师的同时,更多地要求教师首先要爱生。我们十分强调全体教师要爱护关心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六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学校教师已形成了自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良好风尚。

2、强化常规管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养成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抓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把学生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制定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合小学生一日常规》、《自行车管理条例》、《小队活动守则》、《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示范学生评比标准》等,使管理内容具体化。二抓学习宣传。我们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教育月,第

一、二周定为常规学习周,各班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主题队会,学校举行常规测查,使学生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三抓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做到学生管理自律化。少先队大队部动用了60名小干部组成了六大检查小组,对礼仪、纪律、卫生、三操、宣传、路队等方面进行日查、周结、月评;开展了”红领巾中队值周”活动,由各班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员担任值周人员,在全校十多个岗位示范、监督、管理,这些规章的建立与执行,促使全体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佩戴胸卡、红领巾上学,提倡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现在学生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已蔚然成风,真正把“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的口号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学校都要举办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如:“体验在三月的春风里”“爱献给敬爱的老师”等。目前,学校已形成正常的大型活动制度,每学年举行一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每个节日活动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校园文化可谓五彩纷呈。如去年,我校举行了以“广播操汇操”“乒乓联谊赛”“蓝球年级赛”“全校动动会”为内容的体育节;以“科技小报设计”“科技创新小制作”“科技小论文”“利普知识”竞赛等为内容的“科学在我身边科技节”;以“百佳摘抄本展览”“百佳读书明星评比”“读书演讲征文竞赛”等为内容的“勤奋读书,与祖国同行”读书节;以“争当文明小天使”“争当艺术小明星”“争当合法小公民”“争当点子小能手”为内容的“雏鹰展翅庆‘六一’,提高素质迎未来”

的文化艺术节。作为课程文化延伸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做到系列化、正常化、制度化。乒乓队、航模队,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田径队、器乐队等各种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双体日全方位开设奥赛班、习作班、英语班、微机班、象棋班、剪纸班等58个班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广阔舞台。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愉快,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日趋提高。据统计,2003—2004学,我校有78名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伴我成长》《小学生数学报》等刊物杂志上获奖或刊登。航模队学生在苏州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田径队在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一名,乒乓队更是屡屡夺魁,捷报频传。

三、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感化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它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里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我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抓了以下两个方面:

1、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用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鼓舞斗志,凝聚人心。跨入二000年,学校领导就作出了具体规划,要在两年内创成“张家港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合格档案室”“张家港市二级图书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号召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些目标制定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都反复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愿和一致追求。在这些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进一步提出阶段性目标,学校每一次的工作计划的制定,每一次工作的提出,每一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也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这种永不满足,永争一流的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体师生精神振奋,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2003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同时,学校连续五年获得了“张家港市文明单位”称号,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由原来的三等奖上升为二等奖。现在,我们又向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这一新目标而努力。

2、以良好的师德形象鼓舞人心。

我们以“四个一”作为校行政一班人的行为准则,即:一身正气的自我形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心一意的奉献精神,一往直前的争先意识。要求教师进行监督,每月进行考评。学校领导建立起了学习制度,听课制度,年级蹲点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制度等,做到精诚团结,吃苦在前,率先垂范,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教师。我们还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制定了《合兴小学师德师风实施细则》、《合兴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多篇文章,观看《十佳师德风范》录像,开展“树师表形象,展园丁风采”“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聘请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修养,使教师形成了新的经济形势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涌现了以市“十佳师德标兵”王静、李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市“优秀师表群体”体育教研组为代表的师表群体,使“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教风真正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愿望和具体行动。良好的教风又直接影响、感化了学生,为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全体学生处处以“五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把求真知、做真人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近两年,有6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20人评为镇级“公民道德小明星”,321人评为校级“三好学生”,348人获得了“优秀学生”称号,师生遵纪守法率达10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在学校创造庄重、高雅、文明的氛围,而且对学生起到陶冶、渗透、感化、导向的作用,在发动师生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发掘师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校将以超前的观念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尚的文化环境、浓郁的艺术氛围、儒雅的行为谈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单位: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中心小学

姓名:周改娥

地址: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41122

电话13165643029

1

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中心小学:周改娥

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语 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乐事,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学习兴趣和 自主思维能力,这是现今教育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 系,让学生乐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展示“情、趣、疑”,让学生盼望学,巧设课堂教学,给学生提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乐园

语文课堂要有书卷气,也要有翰墨香,还要充满人文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 然。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意学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的前提。教师首先在观念上 破除“好为人师”,在课堂上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提高他们的潜能。教师能够走近学生,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让学生觉 得你就是他们的同伴。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 发现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使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相互包容,互相配合,这样学生才感到心 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 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是实现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的关键。有人把教师的面部表 情、体态、手势、步态等非言词性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手段,称为教师的“第二语言”或“体态语言”。根据课 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面部表情、体态、手势、步态,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 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要和学生建立视线的接触,目光和眼光应该具有亲和力,亲 切自然,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要用好脸部表情,严肃中不失温柔,多对学生微笑,给他勇气,使其 建立自信,肯定地点点头,让他信心十足;要用好手势、走势和站势,手势舒展自如,注意摆动的

2

程度。正 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 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啊!”

二、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充分展示“情、趣、疑”,让学生盼望学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儿童犹如含苞欲放 的花朵,需要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让教学导入不仅仅成 为一门技术,更要成为一门艺术。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活跃的 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 生”为立足点,做到充分展现“情、趣、疑”.

1“.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 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用心,教师必须先动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 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 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教师如果能根据课堂的需要精 心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就能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教学也就不至于“乏而无味” 了.

2“.趣”。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 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 产生兴趣,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地吸引 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3“.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 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 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 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玩”中学 1.挖掘课文的童趣。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 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 骄傲而又知错就改;《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 教

3

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 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2.寓教于乐。根据小学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 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一,导演童真味的课文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 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如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 内容初步理解后,教师就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分别让两位学生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 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真切。这样,学生很轻松地 从狼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 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

第二,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心理学研 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 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 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如教汉语拼音时,考虑到硬 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一些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就可以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 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面 两点的省写规则,教师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抹去”来 帮助学生记忆.

4.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 喜欢听,才容易懂。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小学生想象 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 轻松地理解课文。如教《桂林山水》时,笔者走上讲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吗?游览过景 色秀丽的漓江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笔者便一本正经的说“:现在老师就同大家一起去桂林 游览一番。”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老师下指令了“:现在,我们的班车就要出发,请大家闭上眼睛,前 往桂林„„”话音刚落,悠扬的乐曲声伴着隆隆的汽车声由远而近,学生真像坐在汽车

4

上一样,悠然自 得。一会儿,“桂林到了,请同学们跟随导游一起去畅游桂林的山水„„”同学们刚一睁眼,屏幕上桂林的 山水风光立即映入眼帘。学生边欣赏桂林山水美景,边聆听《桂林山水》的课文朗读录音,顿时心旷神怡, 别有情趣。用这种手段导入课文,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经其事,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引起学生 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佳境.

四、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 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与规律。因此要让学生真 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 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 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三十 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 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 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比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 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来使学生的自 由探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 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 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 功.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 讲解”。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悦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把课堂视为精神成长的乐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行一善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人生没有永远杨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