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18号文件人大工作

2023-06-28

第一篇:中央18号文件人大工作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工作汇报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确保党中央关于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崔家庄乡党委政府,紧紧结合本地实际,对全乡的农民增收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通过广泛宣传和扎实的工作,真正把政策送到农户家中,把措施落到实处,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讲,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继续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针对全乡公路以北各村水源条件恶劣,水利设施老化的难题,积极引导发展水池水窖等集雨设施建设,埋设地下输水管道等节水灌溉工程;在公路以南以新打井,搞好配套工程为主,进一步维修原有水利设施,合理规划设计,搞好农田排涝工程建设。投资175万元建设水池水窖10000立方米,铺埋节水管道31000米。新打机井40眼,渠道维修1200米,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为农业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调优调强产业结构。

乡党委政府结合我乡实际,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优化产业品种结构,培植壮大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一是巩固壮大生猪养殖,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型动物养殖。在完善乡办养殖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引导扶持,积极创办各类养殖小区,以示范区和养殖大户为龙头,带动全乡实现以生猪养殖为主体的一元化养殖向猪、牛、羊、鸡等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稳定生猪规模,适当扩大牛羊的饲养量,以三官庙村为突破口,在有条件的村率先建成养牛、养羊专业基地,并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管理,带动辐射全乡。全乡新增养殖专业户25个,生猪、牛、羊存栏分别为25500头、2400头、3200头,分别实现出栏治理发愣功00头、2500头、6000头。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元。二是收缩苗木种植,扩大高档绿化苗木生产。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尽快缩小苗木种植面积,提高苗木档次,培育绿化大苗和灌木苗木。适度发展龙爪槐、雪松、红叶小檗、金叶女贞、黄杨等特色苗木,使新品种比例达30%以上。全乡苗木生产面积由11000亩减少到6000亩,粮食种植面积达19045亩,苗木面积盲目扩大,产品大量积压的形势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运销大户。使他们成为开辟市场的“先头部队”,衔接产销的中间力量,传递市场信息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带动更多的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在市场利益导向的驱动下,增强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三、壮大农村

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保证农民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今年以来,全乡分别投资780万元新上矿山机械设备企业7家。投资680万元改扩建企业一家,投资2482万元建设选矿企业10家。投资2759万元,新建采矿10家。直接为我乡农民创造800多个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

二是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积极鼓励广大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和交通优势,积极发展路边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依托我乡大型企业,大力发展商饮服务业。以港陆公司、东双城采矿为中心,规划建设以商贸、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区,进一步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入区投资创业,并以此加快我乡小城镇建设步伐。

四、全面落实减负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认真落实直补工作。按照《唐山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暂行办法》规定,精心谋划、积极组织、扎实推进全乡的直补工作,为忙于春耕的农民送去“及时雨”。迅速完成了全乡5521户农户、涉及20809亩种粮面积的粮农补贴发放工作。此项可为农民直接增加人均收入8.2元。

二是严格按照全市统一规定,落实农业税税率调整政策,逐年减轻农民农业税负担,其中:去年全乡农业税总额由上的1045053元减少到878794元,人均纳税额由上的58.67元降到49.15,这其中有12个经济条件好的村由集体统一支付,合计为407895元,占总额的46.42%。预计今年税率将由原来的7%下调到3.7%,此项可减轻全乡农民税负41.4万元,人均23元。

五、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乡党委政府将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改变思维方式,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立足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是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提倡“少提口号、多办实事”,深入开展了机关干部“走百村、进百户、解百难”活动,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善于发现问题,拿好主意。共征求群众意见1300多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37件

二是在机关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科技、用科技、增本领”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带富、帮富能力,入春以来,全乡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6期,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达900多人次,此外,全乡还以“党员一挂双定”活动为载体,以党员干部包户的形式,给党员干部定职责,定目标,与全乡113户贫困农户结成了帮扶对象。

三是成立了全乡科技、信息综合服务推广中心,以乡农技综合服务门市部为阵地,建立了农业信息网上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品信息发布,供求查询,技术咨询,物资供应等全方位的生产服务。目前共为广大农户优惠供应化肥120吨,玉米良种1500公斤,接受群众技术咨询700多人次。

六、下步工作安排。

立足全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资源优势,大做农字文章,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社会化系列化服务为纽带,联结千家万户,调整产业结构,搞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培植壮大特色产业整体实力。

一是巩固壮大生猪养殖,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型动物养殖。今后,乡党委政府将把大力发展养殖业,做为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尽快实现全乡农业由种植型向养殖型转变,使养殖业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具体来讲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迅速形成发展养殖、促农增收的共识。组织广大农村两委干部到周边地区进行参观考察,通过学习外地养殖业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养殖、促农增收”的认识,并结合本村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各村两委班子要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典型的做法、模式和经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和建设养殖小区的积极性。二是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按照崔字[2003]10号文件《关于加快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小区建设用地、信贷、奖励等优惠政策,各村也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引导扶持,积极创办各类养殖小区,以示范区和养殖大户为龙头,带动全乡实现以生猪养殖为主体的一元化养殖向猪、牛、羊、鸡等多元化发展格局,稳定生猪规模,适当扩大牛羊的饲养量,有条件的村要率先建成养牛、养羊专业基地,并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管理,带动辐射全乡。力争到2005年底实现生猪出栏20万头,牛羊出栏1万头。另外,鸡、鸭、鹅、肉狗等养殖户达560户。三是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乡畜牧兽医站、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站等部门联合成立“畜牧业生产指导服务中心”,定期对全乡养殖户进行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一切方便。并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在网上发布全乡的畜牧产品供应信息,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渠道。此外,各养殖小区和养殖户要积极组成行业服务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配合解决好各种困难和问题,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四是积极推广饲草种植,保障畜牧养殖健康发展。饲草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乡农业站、畜牧站等部门要结合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引进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良饲草品种以及青贮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等优种饲料作物,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并通过养殖小区与种植户签约形式,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通过壮大养殖,带动种植,实现种植户与养殖户共同增收、良性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和运销大户。实施流通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在大力培植和扩大农村流通队伍的同时,按照订单搞生产,合作搞营销的思路,着力发展、壮大并逐步规范以民间组织为主的营销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使他们成为开辟市场的“先头部队”,衔接产销的中间力量,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带动更多的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在市场利益导向的驱动下,增强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三是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谋划全乡的水利建设,重点解决公路以北各村人畜饮水和生产灌溉用水问题。大力发展水池、水窖等集雨设施建设和管道节水灌溉工程。在公路以南,以搞好配套工程为主,进一步维修原有水利设施,充分发挥灌溉潜能,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南部两河流域还要重点加强防汛排涝工程建设,以确保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结合本乡实际,通过发展第

二、三产业,开拓新的就业途径,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全乡铁矿资源的大量开发,吸收大量民工,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通过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引导农民到市场做生意,三是利用近郊优势,引导农民到市区从事

二、三产业劳动,四是组织部分有经济头脑的农民做经济人,积极参与农产品的营销,活跃农产品市场。

第二篇: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中共中央[2005]9号文件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谐社会政治保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反映了本届全国人大党组在实现这一政治保障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是当前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学习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必须在全面领会和把握文件精神上下功夫,在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和改进常委会各项工作。

一、抓学习宣传,深刻领会把握文件精神。要把学习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学习辅导班、研讨班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念念文件或转发一下文件上。要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指导思想、两项工作重点、三个根本原则和开展工作的主要措施,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若干意见》提出的具体工作措施,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又体现了尊重代表权利的精神、依法规范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精神、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精神,强调了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抓住了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心,对地方人大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大力完善常委会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努力为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创造条件,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才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水平。从而增强学习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的自觉性,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增强人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奠定好基础。

二、抓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常委会的履职能力。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常委会依法履行好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已制订了20余项工作制度,去年又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中央9号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修订了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工作职责、信访工作等10项制度,并新制定了公民旁听常委会议办法和代表向选民述职办法,对常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但同中央9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相比,我县人大常委会的的制度建设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结合《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加强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若干意见》的起草制定,对全县人大代表工作和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检查,切实在细化程序上下功夫,在规范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上下功夫,抓紧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代表工作制度、人大代表批评建议意见处理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办法和机关工作管理制度,制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罢免县乡人大代表办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办法、执法检查实施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等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监督效果的评价机制,加大督促整改力度,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

三、抓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是各级人大工作的依托和基础要围绕学习贯彻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59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代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并切实加强对乡镇人大和县直机关代表小组活动的联系和指导,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的作用。一是畅通代表知政知情渠道,保障代表知政参政权力。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情况,知情知政。要在坚持为代表订阅寄送《人民之声报》、《人大研究》、《肃南人大工作》等各类学习资料的同时,深入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两联系”活动,积极组织代表列席常委会议、参加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并坚持向全体代表通报政府工作情况,为代表知政参政、执行职务创造条件。同时,要把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的重要渠道,认真受理代表和群众的申诉、控告,及时处理来信来访,坚持常委会领导督办重点难点问题和主任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制度,切实督促解决好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比”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在各个领域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努力提高办理质量。人大代表依法对各方面工作提出议案及批评、意见和建议,是执行代表职务,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要在去年推行挂牌督办制、现场办理制、扩大面商范围和公开答复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代表建议办理考核制度和跟踪问效制,进一步加大办理力度,提高办理水平,增强代表履行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积极创造条件,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保障。要始终坚持依法解决和落实代表履行职责的物质保证和时间保障,努力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首先,要及时为参加人代会和常委会议的农牧民代表发放了误工补贴,并督促代表所在单位按照正常出勤给予代表出席人代会和闭会期间活动的时间、工资和出差补助等各项保障。其次,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积极加强代表及全县乡镇人大主席、县直机关代表小组长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和县直机关代表小组工作的调研指导,并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帮助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解决好依法履行职责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要从经费和服务上为代表活动提供保障,在去年适当提高代表活动经费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居住分散、行政成本高的实际,再次提高代表活动经费,力争将县人大代表每人每年的活动经费提高为500元、乡人大代表每人每年的活动经费提高为200元,并依法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障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需要。五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规范代表履职行为。要在健全完善《组织代表活动情况登记表》、《代表向选民述职情况登记表》、《社情民意登记表》及《各级人大代表花名册》、《代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情况登记册》和《代表建议办理台帐》“三表两册一台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代表履职守则、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及考核制度,促使代表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增强参加代表活动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切实把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与从事个人的职业活动区别开来,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执行代表职务的活动。总之,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人大代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29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和做好人大工作的方向。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拓宽代表活动内容,不断探索和完善发挥代表作用的新机制、新途径,更加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组织和引导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想大事、议大事,围绕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开创全县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牧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uxiugang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开展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工作

金银滩镇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开展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

神工作

连日来,利通区金银滩镇精心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201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全面启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三项具体措施,狠抓责任和工作落实。

1、落实宣传责任。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镇包村领导为成员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宣传活动;抽调人员组成11个工作组分赴各村(办)开展宣传活动,全面落实“机关干部包村(办)、村(办)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宣传责任。同时,要求镇属各责任站所严格安排落实好本部门对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

2、营造宣传氛围。镇党委、政府及时召集上级下派包镇干部和镇村党员干部召开全镇宣传工作动员会,合计向各村(办)发放《利通区宣传中央1号文件工作手册》100本,在镇村主干道路醒目地段悬挂宣传横幅11条,印制、发放《中央1号文件宣传单》5000余份;各村(办)分别召开村(办)级动员会,在本村(办)醒目位置书写张贴2条以上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标语,通过刷写板报、墙报进行专题宣传,在全镇营造出了集中宣讲、全民学习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浓厚氛围。

3、强化宣传广度。一是强化镇赴村(办)工作组的自身学习,确保任务要求明确、宣讲内容一致。二是各村(办)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培训会,以会代训培训村(办)宣讲骨干,再由他们和机关干部一道进组入户对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宣讲,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宣传实效。三是镇属各责任站所紧密联系上级业务部门,结合本职涉农工作,对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行职业化宣讲,为拓宽宣传内容广度,加强宣传工作深度履职尽责。

第四篇: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大通县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1号文件)工作从2月28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历时15天。各级下派干部严格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宣讲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此项工作作一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9镇13乡,289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占总人口的75,是一个农业大县。此次我县下派驻村干部总人数565名,其中省级下派38名,市级下派34名,县下派204名(包括科技特派员16名),乡镇下派289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到位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搞好两个1号文件的宣传工作,2月7日,县委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动员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涉农部门,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宣讲工作取得实效。及时转发了省委1号文件,成立了县下乡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下乡干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的指导、督查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县上抽调下乡驻村工作人员493名,配合省、市下派干部开展工作。下发了《关于组织干部下乡开展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的通知》,向驻村干部发放了《2005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宣传问答》等有关宣传材料。3月8日,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2、明确任务,力求实效。这次宣讲活动重点抓住了三项目标任务:一是充分认识这次下乡宣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宣讲活动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实际行动,力争把两个1号文件中“两减负、三补贴”的具体内容和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核心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农民,把中央和省市的支农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多予、少取、放活”带来的好处。二是利用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两个1号文件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积极寻找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进一步体察民情,心系农民,切实为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

3、搞好督查、总结工作。为了确保此次宣讲工作取得实效,县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就下乡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巡回指导、检查,根据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好的工作经验,编发了工作简报6期,上报工作信息2期,工作汇报1期,及时肯定了下乡驻村干部的工作成绩,总结了经验,防止了宣讲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二)宣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成效明显。这次宣讲工作,除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以外,还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加以巩固。一是组织干部和群众开展大讨论,畅谈各自对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对今后发展前景的展望。二是进行入户宣讲。对那些未能参加会议讨论的农民,通过炕头座谈聊天等形式,把文件精神传达给农民。三是进行骨干培训,对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成为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四是注重讲解方式。除了照文宣读以外,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在讲解上,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在15天的宣讲活动中,驻村干部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0余份,《西宁农村工作手册》3814册,《2005年农村发展政策和为农民办实事项目宣传手册》3814册,张帖横幅、标语5540余条(幅),出黑板报262期;召开村两委会867次、村民大会248次、党员大会623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7次;走访群众4840户,征求到意见建议612条,经归纳整理,意见集中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力度小。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3、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过高。

4、农民就业渠道窄,增收缺乏新途径,农民外出务工维权难,工资拖欠现象仍然严重。

5、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6、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流失严重。

7、个别下乡干部不了解农业农村工作,服务意识不强。

8、部分党员思想保守,有的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主要建议有两条:一是今后应多派一些熟悉农村工作、适应农村环境、精通农牧科学知识的人员下乡指导。二是多提供一些农科服务和劳务信息服务。

(三)坚持“四个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发展农村经济

1、与了解村情民情,共谋发展大计相结合,帮助理清了发展思路。驻村干部在宣传文件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

第五篇:中央1号文件(模版)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青海省新农村建设2011年实事工程安排计划的通知

各州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委各部委,政治各机关单位,各人民团体,武警青海总队: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2011年继续整合各类资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安排的原则

(一)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三) 坚持整合现有各类资金,匹配使用、整体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 坚持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调动一切力量共同实施实事工程,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2011年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安排计划

2011年新农村建设十四工程共安排48个项目,总投资908253万元。

(一) 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工程:计划投资310600万元。

1、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农牧厅),计划投资210700万元。其中:农村危房改造工程67200万元,游牧民定居工程143500万元。

2、 农业综合开发(责任单位:省财政厅),计划投资36800万元。

3、 水里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水利厅),计划投资3600万元,其中:湟水北干渠一期扶贫灌溉工程30000万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6000万元。

4、 设施农牧业建设(责任单位:省农牧厅),计划投资16500万元。其中设施农业工程8500万元,设施畜牧业工程8000万元。

5、 农牧业科技推广(责任单位:省农牧厅)计划投资10600万元。其中:马铃薯、玉米双膜双垄、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牧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6000万元,动物疫病防治工程2600万元,畜禽良种工程2000万元。

(二) 水电路话“四通”工程:计划投资180775万元。

1、 通路工程(责任单位:省交通厅),计划投资140000万元。

2、 通水工程(责任单位:省水利厅),计划投资26775万元。

3、 通电工程(责任单位:省发展投资公司),计划投资10000万元。

4、 通化工程(责任单位:生通讯管理局),计划投资4000万元。

(三) 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安排资金194875万元。

1、 农牧民技术骨干及绿色证书培训(责任单位:省农牧厅),安排资金3000万元。

2、 科技培训(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安排资金100万元。

3、 基础教育(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安排资金191775万元。其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20000万元,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5900万元,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项目2200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28000万元,免费教科书5875万元。

(四) 农牧民健康工程:计划投资76815万元。

1、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卫生厅),计划投资12000万元。

2、 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单位:省卫生厅),安排资金7195万元。其中:卫生助残扶贫项目290万元,干预农牧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危害工程1114万元,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5791万元。

3、 基本医疗服务(责任单位:省卫生厅),安排资金55198万元。其中:落实新农合提标增补政策54000万元,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310万元,卫生对口帮扶工程852万元,卫生三下乡36万元。

4、 计划生育服务(责任单位:省人口计生委),安排资金2422万元。其中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900万元,农村牧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项目1472万元,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特别扶助”项目50万元。

(五) 文化进村入户工程:计划投资2500万元。

1、 广播电视工程(责任单位:省广电局),计划投资10万元。

2、 文化进村入户工程(责任单位:省文化厅),计划安排资金2400万元。

(六) 扶贫整村推进工程:计划投资49000万元。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责任单位:省扶贫局、省发改委),计划投资49000万元。其中:扶贫整村推进工程42000万元,易地搬迁扶贫工程7000万元。

(七)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计划投资91688万元

1、 草地保护与治理工程(责任单位:省农牧厅),计划投资28500万元。其中:退牧还草工程28000万元,抗灾救灾工程500万元。

2、 林地保护与建设工程(责任单位:省林业厅),计划投资58188万元。其中:退耕还林工程3270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7700万元,“三北”防护林工程7900万元,农村造林育苗工程2000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2600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318万元。

(八) 新农村规划和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计划投资2000万元。

三、工作要求

(一)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在总结201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专人负责,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报告,把实事工程落到实处。

(二)各部门要认真抓好项目申报工作,加大与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要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为平台,整合现有支农资金,统筹安排。

(三)在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的同时,州、县争政府也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心农村建设实事工程的投入。

(四)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心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进一步完善细化措施,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取得实效。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2月1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kalafina假名歌词下一篇:镇林业站xx年工作计划